① 和田玉的油性是什么意思
和田玉最大特点是温润而泽,其表面泛油润光泽而不是那种很强的玻璃光泽,也就是说其表面对光线的反射不是很强。其实这是光学上的一种“漫反射”现象,平行的光线射到和田玉器的细微又凹凸不平的表面,导致反射光弥漫地射向四面八方。优质和田玉的单个结晶体半径较大,结晶体与结晶体之间结合部分作用力远没有结晶体内部作用力大。通俗一点就是颗粒度大,韧性强。所以切割抛光等过程后,就造成凹凸不平的表面。而恰恰是这种颗粒度,对光的漫反射造成一种高雅而特殊的油脂光泽的感觉。结晶体半径再小一点,就会泛玻璃光泽,再大一点,则会显蜡状光泽。而其他像硬玉翡翠、单结晶体如水晶等,或结晶体小,或韧性差,在加工后,表面对光线会形成镜面反射,就会泛玻璃光泽。
② 和田玉的料子有生,熟之分,你是不是已经入手错了
玩玉的人可能经常听说“老坑料”,和翡翠一样,和田玉也有老坑料,老坑料的最大特点是料子“熟得透”,料子油润利索,料性纯正,所以在行家眼里和田玉是否老熟.不仅是判断料子好坏的特别重要的标准,也是决定价格的重要因素,其实老熟度与我们平常所说的浑厚感差不多是一个概念,包含了细度、糯性、脂感等指标。
油性跟料子本身的好坏是有关系的,老熟度高的料子,不用盘都是油乎乎的。料子细腻到一定程度,皮壳会有粘在肉上的感觉……
很老熟的料。浑厚、细腻,玉质感极强,背后的皮壳不用盘就有一种油润的感觉。一般闪青的料子,很多都有非常好的老熟度。
相对老熟来说的概念就是嫩、生,比如青海料。有的籽料细度到了,但也偏生,欠浑厚。
注意事项
生:肉质通透度差,参考石头的感觉
嫩:肉质通透度太高,参考玻璃的感觉
熟:肉质通透度合适,似透非透,参考果冻的感觉
油性来自于外部,肉质细腻的玉油性就好
③ 籽料盘玩了很长时间为什么一直不出油
经常有网友或者来店的朋友问到侯晓锋玉雕艺术小编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的料子盘了这么久都没有变化?一点油性都没有呢?大家都知道,和田玉的油润度和它的玉质是紧密相连的,不同玉质的玉料所呈现出来的油润度也是大不相同的。下面侯晓锋玉雕艺术小编就来跟大家分析一下你的籽料为什么不出油:
玉石质地太差
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玉质太差吧?影响料子油性的原因有很多,如:杂质多、料子差、石性高、细度不够、糯性不好等等。其实,玉质跟油性并没有绝对的关系,有的料子细度不是很高,但油润性很好;有的料子白度很高,但油性很低,如鸡骨白,基本上没有油性;青玉籽料的油性反而很好!
沁料
沁料因为沁色较深,所以油性难以表现,看起来较干,如果是那种老熟的沁料,油润度会很好。沁料长时间不盘表面会出现一层白色的碱,这都是正常现象,多盘盘就消失了。侯晓锋玉雕艺术小编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沁料把玩时间长了后的变化,比有皮色的和田玉籽料明显太多,让人更有成就感,所以沁料一定要多把玩哦!
僵料
僵料因为石性很重,所以很干,就算你经过很长时间的盘玩,也只能盘出一点点的油性,劳心费力。
产自干河道的籽料
广大玉友们都知道,和田玉籽料出自玉龙河,但是玉龙河也分为干河道和新河道。何为干河道、新河道呢?侯晓锋玉雕艺术小编在这里讲一下:干河道是以前的老河床,早已干枯,已变成沙漠一样的地方,从这里挖出来的籽料长时间没有经过河水的冲刷,所以看起来较干,盘玩出油性需要的时间很长很长。新河道的籽料则不一样了,即使新河道的料子稍干,经过你短时间的盘玩也会很油润。
假冒籽料
现在能够仿冒和田玉籽料的有很多,如:染色的俄料、青海料等。当你盘玩了很久之后还是盘不出籽料的那种油性,那你就该检查一下你的“籽料”的皮色跟“毛孔”是否对了。很多玉友不喜欢俄料,因为大多俄料很干,摸起来也比较生硬,盘玩多久都盘不出油。其实有些好的俄料和青海料有幸还是很好的,具体要看料子的。
④ 怎样让和田玉变的油润
辨别和田玉材质主要看四个方面:
1、油润度
行内有句话叫:翡翠看种,和田玉挑润。这里所谓的润,说的就是和田玉的油糯性。所谓的油糯性,表现出来的,其实就是和田玉质地的细腻与滋润。
2、密度
这点很难掌握,也很难用文字描述。一般用侧弱光看结构,只有假料不见结构。另外室外自然光下看不到内部的结构,越细腻越好。
3、色泽
颜色尽量要正,白的最好能不发闷,假如还能不闪青就完美了。把玉放在洁白的纸上,不是一定要跟白纸去比,至少感觉到它真实的颜色了。碧的青的最好让人感觉鲜艳。
4、纯度
干净是选择产品的第二因素,尽量不要有杂质,棉,侵染,石性。实在没法避免的,力争正面或者要部位没有受到影响。
挑选完之后,好的和田玉给人一种油润的感受,但也不乏一些质地发干的和田玉,该如何处理呢?
上乘的和田玉色泽均匀,质地细腻,如凝脂一般油润,摸上去如摸油脂一样,这样的和田玉也更有收藏价值,而青海料、俄罗斯料较为发干,或者是一些造假的、用韩料冒充的,也有情况是和田玉因长期处于过于干燥的环境下,没有得到滋润而发干。
青海料和田玉的透明度比新疆和田玉好,有一种瓷感,但显得粗、涩、粳,很难达到和田玉的油润感;
俄罗斯料的白度很高,加上较为粗糙的质地,就显得死白,玉质看上去较嫩,水头好,但油头不足。
方法:
对于和田玉发干的情况,可以定期用水浸泡两到三小时,大约一季度至半年浸泡一次,同时也要避免和田玉在阳光下暴晒,或是处于过于干燥的环境下。当然适当的盘玩,和田玉吸收了人体的油脂和汗液后,时间久了会显得润泽通透些。
和田玉讲究的油润,所以在选择时要考虑这些因素,平时也要注意保养,多盘玩,使其得到滋润。
注意:
在盘玩的过程中,不要特意把和田玉手把件特意放在流汗最多的部位去揩油。要想自己的玉把件变得油润,不是用这种办法,而是应该勤盘玩,这样它自然会变得越来越油。用汗去滋润会将和田玉的毛孔堵塞,还会使得玉把件变黄,得不偿失。
⑤ 和田玉青花籽料油性不够怎么回事
细度不到位油性自然不够 青花细度好的不多
⑥ 和田玉籽料开始摸油润后来没有
放到一个地方常时间不戴会有你说的这种情况,因为和田玉本身就含一定的水分,常时间没有水的滋润你会发干,不佩戴也要常喷喷水,小的可以一直放在水里。
⑦ 和田玉牌没有油性怎么回事是什么玉料
非常欣赏你很重视和田玉的油性,油性是和田玉区别其他玉石最重要的特性。
但是,并不是所有和田玉都有油性,绝大部分的青海料、韩料和俄料都没有油性,60%甚至更多的新疆料也缺乏油性,甚至和田玉籽料中,总量看,50%的也缺乏油性。
⑧ 和田玉为什么会油油的
和田玉质润泽细腻,若有“油性泛出”则很可能是人为泡油导致。
和田玉的光泽属于油脂光泽,它与矿物的折射率、吸收系数和反射率有关。反射率越大,和田玉的光泽就越强。
通常情况下,光线照射到玉石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由于和田玉是由很多微小的矿物颗粒组成的集合体,矿物颗粒间的缝隙及颗粒大小不同致使进入玉石的光发生漫反射、散射等光学效应,从而使反射回人眼的光相比入射光更柔和。
柔和的反射光加上和田玉本身的玉质便形成了特殊的光泽:弱于玻璃光泽、强于蜡状光泽的油脂光泽,即视觉上的“油脂感”。
和田玉上手看的时候,用餐巾纸擦拭玉体,确认无油腻方可细看;一般在自然光下转动和田玉仔细观察玉面反射光泽,就可以看出是强油脂光泽还是一般油脂光泽,也可以分辨是否玻璃光泽。
所谓和田玉的“脂粉”指的就是和田玉的凝脂度。和田白玉一般都会不同程度地泛青,羊脂玉则泛黄、泛粉。像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看着就像块羊油,密度高、色纯,羊脂表现的不仅仅是白度,还有脂粉,没有脂粉的白度,只是羊脂白,不能称为羊脂玉。而像青海和俄料都比不上和田,子料的脂粉度都比山料或者山流水料高。脂粉有很多表现形式,如(肉)冻状脂、凝脂、像鱼冻、荔枝肉,还有像牛奶、奶酪、奶油等,往往是粉状脂的表现。
和田玉的特征之一就是油性。有的看上去干的,玩久了会出油,有的看上去油的,玩久了会干。决定油性首先是看料子的结构。很多好子料,并不一定用皮和毛孔来证明他的身份。就像一团面粉,山料是加了一杯水,揉了半小时的面粉的话,山流水就是加了一杯水揉了2小时的面粉,那么子料就是加了一杯水,揉了6小时的面粉,这样的料子,看起来温润柔和,密度肯定是比流水料和山料上一个档次的。
若担心人为浸泡油脂造假,建议去鉴定!
手感上的油性包括两方面,一是视觉上的油润光泽,二是手感上油润的感觉。上面讲的是视觉上的油性,好的料还须具备手感上的油性。手感上的油性是指略有阻力感的油滑的感觉,就象手里握着一砣油,用手一推,有一种油要化开的感觉,上手后如同在盛夏你身上穿的绸缎滑溜,如同你洗手时摸打肥皂的油滑。
随着把玩时间的累积,油脂在玉石表面逐渐形成包浆,“出油”的感觉越发的明显。这也是和田玉油润的原因。
⑨ 籽料为什么不戴不油,一戴就油
古人常言:“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而温润的感觉其实就是和田玉籽料油性的一种表现。
那么就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和田玉油性的那些事儿。
而真正的油性是一种玉质本身所散发出来的,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所以,当一块和田玉,你放在那里,过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它依然散发着精光内敛的油性感,那么它无论是山料还是籽料,都是一块非常值得收藏的和田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