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皮肤病的种内
皮肤病的种类:
①皮炎湿疹类;如放射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日光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虫咬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沙土皮炎;湿疹、疱疹样皮炎、口周皮炎、淤积性皮炎、稻田皮炎、药物性皮炎、化妆品皮炎
②病毒感染类:各种疣;带状疱疹、单纯疱疹、汗疱疹、麻疹、传染性红斑、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Kaposi水痘样疹、风疹、幼儿急疹、、;
③色素变化及斑痣类:
色素减少性皮肤病,如花斑癣(汗斑)、白色糠疹、白癜风、白化病、斑驳病等;
雀斑、紫癜、黑子、蜘蛛痣、黄褐斑、多形红斑(猫眼疮)、热激红斑、色素痣、太田痣、老年斑、晕痣、粘膜白斑、;
④真菌感染类:癣、灰指甲(甲癣)、手癣(鹅掌风)、猫癣、足癣、桃花癣、曲霉病、着色芽生菌病、隐球菌病、癣菌疹、头癣、体癣(股癣)、脚癣、叠瓦癣、念珠菌病
⑤皮肤肿瘤类:皮肤血管瘤、鳞状细胞癌、常见皮肤良性肿瘤、老年疣、神经纤维瘤、表皮痣、皮肤鳞状上皮癌、皮角、毛发上皮瘤、皮脂腺腺瘤、黑头刺痣、汗管瘤、皮肤纤维瘤、血管瘤、平滑肌瘤、皮肤转移性肿瘤、葡萄酒样痣、淋巴管瘤、皮肤骨瘤、恶性黑色素瘤、恶性雀斑样痣、蕈样霉菌病、皮肤癌、黑色素瘤、皮脂囊肿(粉瘤)、恶组、蕈样肉芽肿、湿疹样癌;
⑥寄生虫、昆虫、动物性皮肤病:皮肤黑热病、皮肤阿米巴病、皮肤包虫病、血吸虫病、皮肤肺吸虫病、钩虫皮炎、蜈蚣咬伤、蜘蛛螫伤、虱病、毒鱼刺伤、毒蛇咬伤、跳蚤叮咬、蜱螫伤、匐行疹、皮肤丝虫病、蜂螫伤、蝎螫伤、桑毛虫皮炎、隐翅虫皮炎、海蜇皮炎、蚊虫叮咬
⑦毛发、甲:多毛症、秃发、脂溢性秃发、腋毛癣、皮脂溢出症、斑秃、老年白发、精神紧张性白发病、少白头、漏斗部毛囊炎、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甲板营养不良、甲凹陷症、甲板纵裂、甲层裂症、脆甲症、横沟甲、厚甲症、钩甲、甲剥离症、杵状甲、点状甲、甲外伤、甲周肿痛、咬甲癖
⑧遗传性皮肤病:色素失禁症、蛇皮癣(鱼鳞病)
⑨其他:酒渣鼻、痤疮、多发性疖肿、、手足脱皮症、老年瘙痒、妊娠皮肤瘙痒、川崎氏病(急性发热性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足菌肿、无汗症、夏令痒疹、胼胝(老茧)、冻疮、多形性日光疹、褥疮、狐臭、脚臭、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疹、唇炎、粟丘疹(粟粒疹)、皮赘、瘢痕、皮肤枯萎症、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
化脓性皮肤病:脓疱病(脓疱疮)、新生儿脓疱病、深脓疱病、痈、、
细菌性皮肤病:放线菌病、接合菌病、皮肤结核病、蜂窝织炎、丹毒、类丹毒、红癣、毛囊炎、诺卡菌病、孢子丝菌病、疖、游泳池肉芽肿、曲菌病、着色霉菌病、须疮、坏死性痤疮、化脓性汗腺炎、酒渣鼻样结核疹、、
物理性皮肤病:鸡眼、手足皲裂、痱子、烧伤、冻疮、日晒伤、种痘样水疱病、放射性皮炎
职业性皮肤病:无机酸、碱所致的皮肤病、石油、煤焦油、页岩油及其分馏产品引起的皮肤病、合成纤维、树脂和塑料引起的皮肤病、稻田皮炎、油彩皮炎
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痒疹、妊娠性痒疹、足穿通性溃疡
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狠红热样红斑、银屑病、玫瑰糠疹、白色糠疹、剥脱性皮炎
脂溢性角化病||自身免疫性湿疹(自体敏感性皮炎)||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过敏性紫癜
口腔粘膜病:口腔溃疡、复发性口疮、
内分泌障碍性皮肤病:粘液性水肿、低钙血症、干燥综合征、阿狄森氏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柯兴综合征、月经疹、痛风、卟啉症、糖尿病皮肤病变||妊娠皮肤瘙痒
营养缺乏性皮肤病:维生素缺乏性皮肤病、蟾皮病(Va缺乏)、核黄素缺乏性皮肤病、糙皮病(烟酸缺乏)、柑皮病
海绵水肿型药疹
皮肌炎、硬皮病、婴儿湿疹
病因未明:天疱疮、类天疱疮、妊娠疱疹、大疱性皮肤病、掌跖脓疱病、新生儿中毒性红斑||淀粉症||鱼鳞病
银屑病||面红||色汗症||玫瑰糠疹||扁平苔癣||多形性妊娠疹||皮肤溃疡
荨麻疹、白塞氏综合症||风疹
许多皮肤病发病与气候季节有明显关系,认识这个问题对于皮肤病的诊断、鉴别、预防、治疗和护理都很有帮助。
好发及加重于夏季的常见皮肤病有:脓疱疮、毛囊炎、手足口病、登革出血热、葡萄球菌性汗管周围炎及汗腺脓疡、化脓性汗腺炎、化脓性甲沟炎、鼠疫、游泳池肉芽肿、热带溃疡、糜烂型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叠瓦癣、癣菌疹、擦烂性念珠菌病、间擦疹、雅司、疟疾、血吸虫皮炎、钩虫皮炎、匐行疹、皮肤丝虫病、蜈蚣咬伤、桑毛虫皮炎、松毛虫皮炎、蚊虫叮咬、皮肤蝇蛆病,隐翅虫皮炎、蛇咬伤、谷痒症、恙螨叮咬、痱子、日光性皮炎、光线性肉芽肿、多形性日光疹、泥螺�日光性皮炎、植物�日光疹、丘疹性荨麻疹、光线性唇炎、掌跖脓疱病、播散型环状肉芽肿、多汗症、汗疱症、臭汗症、雀斑、黄褐斑等。
好发及加重于冬季的常见皮肤病有:麻疹、水痘、风疹、非典型麻疹综合征、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传染性红斑、幼儿急疹、冻疮、寒冷性多形性红斑、冻伤、冷红斑、冷超敏性皮肤病、打猎反应、冷球蛋白血症、冷纤维蛋白血症、冷凝集综合征、战壕足、青少年春季疹、手足皲裂、鱼鳞病、掌跖角化症、神经性皮炎、瘙痒病、银屑病、玫瑰糠疹、白色糠疹、结节性红斑、离心性环形红斑、肢端青紫症、网状青斑、雷诺氏病、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皮脂缺乏症等。
2. 皮肤过敏是什么样子的
皮肤过敏是什么样子的
过敏性皮肤病指患者与过敏原接触后引起的皮炎、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病,主要症状为皮肤瘙痒、疼痛、红斑、水肿等,是现代社会中困扰人们的常见病症之一。患上过敏性皮肤病的患者,一般病情容易反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疾病分类
荨麻疹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通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主要表现为边缘清楚的红色或苍白色的瘙痒性风团。荨麻疹的病因复杂,大多数患者不能找到确切的过敏原。最常见的过敏原为食物,包括鱼、虾、蟹、蛋类、水果(草莓、桃子、葡萄和樱桃等)、肉类、大蒜、酒类等,其他因素包括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品、各种疫苗、磺胺类)、感染因素(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物理因素、动物及植物因素。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由于接触某种物质后,在皮肤、黏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湿疹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变应性炎症,病因复杂,一般认为是由内、外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湿疹样皮损。内因如慢性感染病灶、内分泌代谢改变、血循环障碍、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等。外因如某些过敏性食物、吸入物、日光、炎热和干燥环境以及化学物质等。患者对各种外因的易感性和耐受性往往与遗传因素有关,并可随年龄、环境而改变。
药疹
亦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内服、注射、吸入、灌肠、栓剂,甚至通过破损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在皮肤、黏膜上引起的炎症性皮疹,药疹的发病机制多与变态反应有关。
特应性皮炎
也称异位性皮炎、遗传性过敏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性素质有关的皮肤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很清楚,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病因
过敏性皮肤病主要是由于过敏原通过吸入、食入或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发机体产生变态反应,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除患者自身的致敏体质外,在外的致敏原是该病重要病因。
主要病因
过敏体质者
首要病因是具有某种过敏体质,接触吸入性过敏原、食物过敏原和药物过敏原导致过敏性皮肤病。
吸入过敏原
包括尘土、螨、棉絮、枕(床)垫料、花粉(春、夏和秋季)、蒿、草、真菌、昆虫和烟等。
食物过敏原
指通过食入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包括鱼、虾、蟹、牛肉、羊肉、鸡蛋、牛奶、花生、芝麻、大豆、西红柿、韭菜和蘑菇等。
药物过敏原
指引起药疹的药物,任何药物均有引起药疹的可能,常见的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解热镇痛抗炎药、磺胺类、巴比妥类、抗毒血清及疫苗等。
化学性过敏原
化学物质过敏症被描述为一种因长期接触微量化学物质或者现代人类环境的其他物质而引起副作用的慢性疾病,可疑物质包括烟尘、杀虫剂、塑料、合成纤维织物、除臭产品、石油产品和油。
注入性过敏原
除了某些注射药物(青霉素、异种血清)外,还包括昆虫叮咬、大黄蜂和蜜蜂等的刺蜇。
3. 常见的职业性皮肤病有哪几种类型
皮炎、湿疹型
是职业性皮肤病的最常见型。病因可为刺激性或过敏性。炎症可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多种酸、碱、金属盐、有机溶剂、石油制品、染料、树脂(天然或合成)、橡胶、药物等均能致病。液体接触物的发病部位多在手指、手背或前臂;气雾接触物多在眼睑、面部、颈部及手背;粉尘接触物多在肩、颈部、躯干及四肢遮盖而易摩擦的部位。
痤疮、毛囊炎型
病原多为煤焦油和石油加工产品如矿物油、沥青、石蜡等。青年工人和皮脂分泌旺盛者易发。部位主要在四肢伸侧,故与痤疮的好发于面部不同。
化学灼伤型
发生于皮肤、粘膜。病因长期接触低浓度原发刺激物、氟化物、铬酸盐、砷化物、氯化锌、碳酸钙等。皮肤多先有微小擦伤。溃疡圆或椭圆,小而深,表面有干燥的灰黑色痂,边缘隆起,整个溃疡形似鸡眼。
脓疱疹型
病因为锑粉、砷化物及苯胺等。
皮肤干燥皲裂型
病因长期接触脂肪溶剂、碱类、放射线、机械刺激等。多见于手掌、指端、指掌关节掌面皮肤。
角化过度型
病因长期接触砷、煤焦油、沥青及高沸点矿物渍。角化过度重者可成为疣状增生损害,甚至恶变为鳞状细胞癌。
色素改变型
一种是接触煤焦油、沥青等光敏感物后发生光毒性皮炎,炎消后遗留局限性色素沉淀;另一种叫中毒性黑皮病,是长期接触包括吸入煤焦油和石油加工产品引起的。面颊部、颈部、上肢、躯干有青灰色网状色素沉着,伴乏力厌食等症状。
毛发指甲变化型
长期接触铊、砷、氯丁二烯及放射线可致脱发;长期接触生石灰(氧化钙)或其他弱碱类可使指甲变匙状或扁平;漂白粉可使指甲变脆、变薄、变暗。
风团型
对苯二胺、某些抗生素可致荨麻疹,但少见。
其他
有些皮肤变化(皮征)与一定的职业接触有关。例如长期摩擦和压迫处可生胼胝;粉末和粉尘可沉着于接触部位。如煤沉着于煤矿工人皮肤上,面粉沉着于面粉工人皮肤上等;印染工人的皮肤、指甲被染成各种颜色;洗衣工指甲变薄、变软;炼钢工人面部和手背有表浅毛细血管扩张;石匠和爆破工人因矿物微粒进入皮肤而成文身等。以上这些情况对劳动虽无大碍,但却有碍观瞻,也应适当处理包括给予必要的照顾。
4. 石油对皮肤有什么伤害
石油产品所含有的石油气、苯和芳香烃、硫化氢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当达到人体中毒极限,被人体所吸入后,将会导致人员中毒。
①石油气体对人的危害:石油气体在不存在苯和硫化氢的情况下,导致人员中毒的临界值(TLV)在300×10—6,相当于可燃下限(LFL)的2%,具体现象见表6—3。
②硫化氢对人的危害:硫化氢的中毒临界值(TLV)为10×10—6,超过此临界值浓度的气体对人员产生的反应见表6—4。
③苯和其他芳香烃的危害:芳香烃包括苯、甲苯和二甲苯,芳香烃的中毒临界值一般小于其他石油烃类物质的中毒临界值,尤其是苯,其中毒临界值为10×10—6。吸入较高浓度苯气的人员临床表现为血液和骨髓发生病变。
④惰性气体中有毒气体:向储油装置中充加惰性气体是防火防爆的有效手段,但在惰性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一旦被人体所吸入将会造成严重危害。其有害物质如下。氧化氮:一氧化氮为无色气体,中毒临界值为25×10—6。二氧化氮的中毒临界值为3×10—6。二氧化硫:在惰性气体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为2×10—6~50×10—6,二氧化硫对人的眼睛、鼻、喉等器官有刺激作用,使人感到呼吸困难。一氧化碳:当燃烧不完全和燃烧缓慢时会产生200×10—6以上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中毒临界值为50×10—6,其中毒机理为阻止血液吸收氧气,引起化学性窒息。
通过上述的介绍,知道了石油对人体的危害有什么,这也是一种特别严重的现象,从事石油工作的朋友在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做好预防性的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身体的护理,在出现了中毒或是任何不正常的情况后,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治疗。
石油,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石油的成油机理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前者较广为接受,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不可再生;后者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5. 石油是什么样的油
石油是一种液态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矿产品。原油是从地下采出的石油,可称为天然石油。人造石油是从煤或油页岩中提炼出的液态碳氢化合物。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氢、硫、氮、氧。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的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沥青、塑料、纤维都是从石油中提炼或合成出来的。
原油的分布从总体上来看极端不平衡:从东西半球来看,约有四分之三的石油资源集中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石油资源主要集中于北半球。
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是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同产地的石油中,各种烃类的结构和所占比例相差很大,但主要有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三类。通常以烷烃为主的石油称为石蜡基石油;以环烷烃、芳香烃为主的称环烃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中间基石油。我国主要原油的特点是含蜡较多,凝固点高,硫含量低,镍、氮含量中等,钒含量极少(如大庆原油)。
从寻找石油到利用石油,大致要经过四个主要环节,即寻找、开采、输送和加工,这四个环节一般又分别称为石油勘探、油田开发、油气集输和石油炼制与化工。石油经过加工提炼,可以得到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固体石蜡及沥青等产品;石油化工产品主要有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及溶剂等。
6. 石油是什么样的
石油是一种液态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矿产品。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沥青、塑料、纤维都是从石油中提炼或合成出来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石油的踪迹。
拓展资料:
石油的组成部分:
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是构成石油主要组成部分。
不同产地的石油中,各种烃类的结构和所占比例相差很大,但主要有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三类。
通常以烷烃为主的石油称为石蜡基石油;
以环烷烃、芳香烃为主的称环烃基石油;
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中间基石油。
我国主要原油的特点是含蜡较多,凝固点高,硫含量低,镍、氮含量中等,钒含量极少。
7. 石油是如何治病的
实际上,石油浴的好处在古代已有记载:着名的“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早在公元前400年左右就指出,石油中的沥青成分能有效愈合伤口并防止感染;古罗马博物学家普利尼更具体说明了沥青的多种功效:止血、止泻、止牙痛,治疗白内障,缓解慢性咳嗽,治疗肌肉扭伤等等;中国7世纪的《北史》也记载,新疆库车的石油闻上去虽臭,却能治疗脱发、落齿等顽症;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更详细记载了用石油涂身的种种医学效果:不但能治愈人的皮肤病,还对牲畜的皮肤病有疗效。也就是说,在中国古代,不但人有洗石油澡一说,连骆驼、马这些牲口也会洗;即使在250年前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印第安赛尼加族人也知道用石油来治疗从头痛、皮肤病直到淋巴痛、血液病等大小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