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么辨别宝宝拉肚子是着凉还是细菌感染
新生儿胎便 正常的新生儿多在出生后24小时内解胎便,而早产儿排泄胎便的时间有时会推迟,这主要和早产儿肠蠕动功能较差或孩子进食延迟有关。正常情况下,胎便呈墨绿色,较粘稠,无臭味,主要由胆汁、肠道分泌物、脱落上皮细胞和孩子在胎内吞入的羊水、毳毛等组成。一般在2—4天内排完,每天约3—5次。如果足月的新生儿在生后24小时内还没有排出胎便,就要考虑孩子是否有消化道先天畸形的可能,应由医生详细检查一下。 新生儿移行便 移行便也称过渡期大便,是指在喂奶数天后,新生儿的胎便向正常大便过渡,胎便和正常大便混合,呈黄绿色。新生儿喂养开始的时间和摄入奶量会直接影响到移行便出现和持续的时间。多数婴儿在吃奶2—3天后呈现移行便,然后逐渐呈黄色粪便。若开奶延迟,或摄入奶量太少,移行便出现的时间也将推迟。 正常大便的特点 正常大便的性状和喂养方式有关。吃母乳的婴儿大便呈金黄色,偶尔会微带绿色且比较稀;或呈软膏样,均匀一致,带有酸味且没有泡沫。通常在新生儿期大便次数较多,一般为一天排便2—5次,但有的婴儿会一天排便7—8次。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大便次数会逐渐减少,2—3个月后大便次数会减少到每天1—2次。因此,吃母乳的婴儿如果出现大便较稀、次数较多等情况,只要婴儿精神及吃奶情况良好,体重增磅正常,家长就没有必要担忧。如果婴儿吃的是配方奶,那么大便通常呈淡黄色或土黄色,比较干燥、粗糙,如硬膏样,常带有难闻的粪臭味。如果奶中糖量较多,大便可能变软,并略带腐败样臭味,而且每次排便量也较多。有时大便里还混有灰白色的“奶瓣”。 9种异常大便的性状及处理: 1、粪便量少,次数多,呈绿色粘液状。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喂养不足引起的,这种大便也称“饥饿性大便”。只要给予足量喂养后,大便就可以转为正常。 2、大便中有大量泡沫,呈深棕色水样,带有明显酸味。这可能是由于婴儿摄入过多的淀粉类食物,如米糊、乳儿糕等,对食物中的糖类不消化所引起的,如果排除孩子肠道感染的可能性,那么父母就应该调整孩子的饮食结构。 3、粪便中水分增多,呈汤样,水与粪便分离,而且排便的次数和量有所增多。这是病态的表现,多见于肠炎、秋季腹泻等病。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会引起孩子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应该立即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4、大便稀,呈黄绿色且带有粘液,有时呈豆腐渣样。这可能是霉菌性肠炎,患有霉菌性肠炎的宝宝同时还会患有鹅口疮,如果孩子有上述的症状,需到医院就诊。 5、大便恶臭如臭鸡蛋味。这是提示孩子蛋白质摄入过量,或蛋白质消化不良。应注意配奶浓度是否过高,进食是否过量,可适当稀释奶液或限制奶量1—2天。如果已经给孩子添加蛋黄、鱼肉等辅食,可以考虑暂时停止添加此类辅食,等到孩子大便恢复正常后再逐步添加辅食。还可以给孩子用点多种维生素制剂,以帮助孩子消化。 6、大便变稀,含较多粘液或混有血液,且排便时婴儿哭闹不安,应该考虑是不是因为细菌性痢疾或其他病原菌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7、大便为淘米水样,排便无腹痛,婴儿快速出现脱水、抽搐、休克等症状。孩子患霍乱病的可能性比较大,必须立即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8、大便呈白色或陶土色,且伴有黄疸、瘙痒等症状。首先考虑是胆道梗阻,应该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延误诊断和治疗会导致永久性肝脏损伤。 9、血便。血便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果婴儿肠道出血,首先应该看看是否给孩子服用过铁剂或大量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血所引起的假性便血。如果大便呈赤豆汤样,颜色为暗红色并伴有恶臭,可能为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如果大便呈果酱色可能为肠套迭;如果大便呈柏油样黑,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如果是鲜红色血便,大多表明血液来源于直肠或肛门。以上状况均需要立即到医院诊治。 婴儿便秘 婴儿便秘是很常见的问题,一般是指婴儿超过3—4天不排大便,排出的大便又硬又干,甚至出现肛门损伤、出血等情况。如果婴儿存在便秘,大便表面带有少许鲜血丝,则可能是硬便损伤肛门所致,只要便秘纠正后血便可自然消失。如果孩子的大便不硬,排便又挺顺利,也没有腹胀及呕吐现象,精神和食欲都很好,那么就算孩子2—3天才排便1次,也不用特殊处理。一般来说,人工喂养的婴儿比母乳喂养的婴儿更容易发生便秘。 造成便秘的原因主要有:没有及时给孩子添加辅食、添加的辅食量不足、食物过于精细或者饮食中缺少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此外,添加了配方奶的婴儿也容易发生便秘,因为配方奶中的酪蛋白较多,含糖量较少,容易使大便干燥。婴儿活动过少也是便秘的常见原因之一。 便秘的处理视情况而定:如果孩子大便减少是因为母乳不足,那么可以及时给孩子增加奶量;如果孩子吃的是配方奶粉,在两次喂奶期间,可适当多喂点白开水,可以加点果汁,或者给婴儿添喂点米汤;4个月大的婴儿可以添加一些菜泥、果泥;选用含有低聚糖的配方奶粉也有助于预防便秘发生;每天顺时针给孩子按摩腹部有助于改善便秘,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增加户外活动,多运动可以促进肠蠕动,能使大便通畅。 如果婴儿存在顽固性便秘,经上述处理均无效,就需要请医生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因为便秘还有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现,例如先天性巨肠症,肛门疾病,甲状腺功能不全等。
㈡ 刚出生14天的新生儿大便像羊屎一样一粒一粒的怎么办不喜欢喝水、我们是喂奶粉的、白天两个小时喂一次
喝奶粉的宝宝一定要多喝水,可以把奶粉少放点,水多放,冲稀一点,奶粉多喂一顿。你看奶粉说明,应该是以上奶粉60毫升的水吧,两勺就是120毫升的水。还有就是奶粉不适合宝宝体质,出现了上火症状,导致大便干结,去母婴店买清火宝,那里工作人员会给你介绍的。
㈢ 新生儿第34天,大便较多,有点稀,怎么回事
新生儿大便都是稀的 不用太担心 如果吃母乳就会稀些 吃东西不一样孩子的大便颜色也会有所不同 祝宝宝健康 查看原帖>>
㈣ 新生儿一天大便几次算正常的
正常大便的形状和次数 吃母乳的婴儿大便呈 金黄色,偶尔会微带绿色且比较稀;或呈软膏样,均匀一致,带有酸味且没有泡沫。通常在新生儿期大便次数较多,一般为一天排便2—5次,但有的婴儿会一天排 便7—8次。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大便次数会逐渐减少,2—3个月后大便次数会减少到每天1—2次。因此,吃母乳的婴儿如果出现大便较稀、次数较多等情 况,只要婴儿精神饱满,吃奶情况良好,身高、体重增长正常,家长就没有必要担忧。 如果婴儿吃的是配方奶,那么大便通常呈淡黄色或土黄色,比较干燥、粗糙,如硬膏样,常带有难闻的粪臭味。如果奶中糖量较多,大便可能变软,并略带腐败样臭味,而且每次排便量也较多。有时大便里还混有灰白色的“奶瓣”。 不要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长轨迹,孩子不同,每日大便次数也不相同。但要注意如果平时每天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则应考虑是否患病。 亲宝提示: 在母乳喂养时,细心的父母可以通过观察新生儿的大便,了解母乳的质量,也可以得知妈妈的营养是否适当,以便调整饮食结构及科学哺乳。例如: 新生儿的大便呈黄色,且粪与水分开,大便次数增多,说明新生儿消化不良,提示母乳中含糖分太多。因为糖分过度发酵使新生儿出现肠胀气、大便多泡沫、酸味重,妈妈应该限制糖的摄入量,适当控制淀粉的摄入量。 当母乳中蛋白质过多或蛋白质消化不良时,新生儿的大便有硬结块,恶臭如臭鸡蛋味,此时妈妈应该注意限制鸡蛋、瘦肉、豆制品、奶类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的摄入量。 当母乳喂养不足时,大便色绿量少且次数多,呈绿色粘液状,新生儿常因饥饿而多哭闹。这种情况只要给予足量喂养后,大便就可以转为正常。 当母乳中脂肪含量过多是,新生儿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粪便中有不消化的食物。这时可缩短每次喂奶的时间,让孩子吃前一半的乳汁。因为母乳的前半部分蛋白质 含量较多,容易消化,富于营养,而后半部分脂肪含量较多,不易消化。必要时母亲可在喂奶前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先饮一大杯淡盐开水,稀释乳汁,然后再给孩 子哺乳。 当肠道感染时,大便呈溏薄或水样的粘液便,且脓性腥臭,这时需要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㈤ 新生儿纯母乳喂养大便是什么样子才正常
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稠度均匀如膏状或糊状,偶尔稀薄而微呈绿色,有酸味但不臭,每天排便二至四次。 人工喂养儿,大便色淡黄或呈土灰色,质较干硬,条状,常带奶瓣,有明显臭味,大便每天1~2次。
㈥ 宝宝频频出现粘稠便便,可能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虽然粘液有时仅仅是因为宝宝流口水太多,但也不应该忽视它。带有粘液的大便也可能是: 感染或过敏。一些胃肠道疾病也会出现带有粘液的大便。同时出现呕吐或腹泻。 伴随粘液大便还有发烧,就一定要特别重视了。
如果宝宝大便中有粘液,一般状态不好,要去医院检查。但如果一般状态很好,先注意观察。如果粘液持续出现两天或更长时间,也需要去医院。
在极少数情况下,带有粘液的婴儿大便可能是肠套叠的征兆,肠套叠是一种紧急医疗情况。他是婴儿的肠子相互滑入,并阻止肠道的血液流动。这样情况下,婴儿通常会出现看起来像深红色果冻样的大便,这时必须理解急诊就医。
婴儿“粘液性腹泻” :原因是什么?
粘液性的腹泻,一般是由感染或者过敏所引起的,
由于婴儿大便一般很稀,特别是母乳喂养的婴儿,新手妈妈很难判断宝宝是否有腹泻,可以从大便的次数来观察 如宝宝突然大便次数增多,并持续增多三次以上,就是腹泻了。如果再有粘液,就可以基本断定是腹泻了。
急性腹泻通常由肠道中的病毒感染引起,例如轮状病毒。食源性疾病的细菌,如沙门氏菌,也会导致腹泻。腹泻的主要风险是脱水。
婴儿的粘液性腹泻也可能是过敏性结肠炎所导致,是对乳蛋白过敏。如果母乳喂养,母亲需要暂时避开乳制品的饮食。
使用配方奶粉的母亲,需要改用部分,或深度水解婴儿配方奶粉。婴儿的肠道愈合需要时间,因此大便可能需要几周才能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