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川芎可以做香料用吗
川芎是价值很高的中药材,属于药食同源食品,因为有很好的增香祛腥膻的作用,常常作为香料运用在烹饪中。川芎作为药材的药用价值也许不少人多少了解一些,但对于它在烹饪中的作用,却鲜为人知。在香料领域,大家都把目光锁定在八角、桂皮、花椒、豆冠等这些常规香料上。其实,川芎在烹饪中运用好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Ⅱ 川芎入药,具体有什么功效
川芎入药,其味极为辛香走窜,而这辛香走窜之味也正是它能够行气活血的动力。历代医者在记载川芎的时间,对其行气活血的功效都是大为称赞。若要使用一句话总结川芎的功效,那就是“上可止巅顶头痛,中则缓胸腹痹痛、下能行血海瘀滞”。
3、川芎下行血海,解女科经痛。
对于女士而言,因为生理原因常会导致血瘀之症。当血海瘀滞不通的时间,就多会出现经期疼痛、经期不稳、经闭等情况,这种情况在很多女士身上都有发生。
而川芎的辛香走窜之力下行于血海之时,可有效通畅血海之瘀滞,快速缓解多种女科血瘀滞痛之症。
比如血海瘀滞之经闭、小腹疼痛等情况,以川芎同当归、桂枝、阿胶、人参、吴茱萸等同用,有明显的温经散瘀以止痛的作用。
而若是血海瘀滞引起的经期不稳、时间紊乱等情况,则还可以用川芎同益母草、当归、熟地黄、白芍等药材同用,能起到调经止痛之良效。
Ⅲ 川芎的营养价值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
川芎是一种中药,能祛风湿、活血通经、止血、治疗头疼等功效。不少人困惑,川芎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关于,川芎的营养价值,川芎的功效与作用。我来为您一一解答!
川芎的营养价值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经;气香升散;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难产,胞衣不下,产后恶露腹痛,肿块,心胸胁疼痛,跌打损伤肿痛,头痛眩晕目暗,风寒湿痹,肢体麻木,痈疽疮疡。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川芎为多年生草本,均为栽培,主产于四川灌县,陕西、甘肃、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也有引种。栽后第2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挖出根茎,去掉泥土,除去茎叶,炕干。
川芎根茎为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1.5至7厘米。表面黄褐色至黄棕色,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类圆形凹窝状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细小的瘤状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具波状环纹形成层,全体散有黄棕色油点。香气浓郁而特殊,味苦、辛、微回甜,有麻舌感。以个大饱满、质坚实、断面色黄白、油性大、香气浓者为佳。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
1、活血行气:
①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症见胸闷憋气、心前区压痛频繁发作者,可与红花、丹参、降香、赤芍同用,冠心2号方。
②用于气血瘀滞所致的疾病,如月经先期、量多色红者,为血热,可与生地、牡丹皮、当归等同用;月经后期,1~2个月1次,经行时腰腹痛、白带多色白,与当归、炮姜、杜仲、肉桂等同用。
③用于痛经,若经前腰腹痛甚、痛后1天见经,与当归、桃仁、红花同用;若是闭经不行、身无不适者,可与当归、桃仁、干姜、肉桂同用;若为产后腹痛,与当归、炮姜等同用。
④用于跌打损伤、局部肿痛,可与栀子、桃仁、红花同用。
2、祛风止痛:
①用于感冒头痛,属于风寒者,可与荆芥、防风、白芷同用;属于风热者,可与菊花、薄荷同用。
②用于风湿痹痛,可与羌活、独活、防风等同用。
3、行气开郁:
①用于胆囊炎之上腹胁肋胀痛,可与柴胡、黄芩等同用。
②用于胃炎之上腹胀痛、吐酸烧心等证,可与蒲公英、木香等同用。
川芎的副作用与禁忌
1、川芎不可以和黄连、黄芪、山茱萸、狼毒,畏硝石、滑石,反藜芦等一起食用,所以,以上均不能一同使用。还有不可以过量使用,否者会回出现呕吐、眩晕等症状。
2、阴虚火旺、气升痰喘、上盛下虚及气弱之人忌服,月经过多、出血性疾病及怀孕的妇女谨慎使用。
3、火剧中满,脾虚食少,火郁头痛,呕吐咳嗽,盗汗咽干口燥,发热作渴烦躁等症状的人群均不能食用,会对身体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川芎的食用方法介绍
1、川芎鸭:
先准备材料川芎,鸭肉,姜丝、盐、植物油各适量。鸭肉洗净,剁块。锅中放油烧热后,爆香姜丝,接着放入鸭块略炒,加水适量,放入川芎,以小火炖1小时,最后加盐调味。其功效是活血行气,祛瘀。
2、川芎煮田螺:
其做法是先准备川芎、田螺、姜片、葱段、料酒一大匙、盐一小匙、味精适量、香油少量等材料。然后将川芎浸软切成片,田螺去壳和肠杂,洗干净,切成片,后将川芎,田螺,葱段,姜片,料酒,盐,味精,香油同放锅里,加适量的水,大火烧沸后以小火煮约20分钟至熟。对人们具有活血行气化瘀的功效。
3、煎汤、茶饮:
一般利用川芎、当归、白芍、熟地四味中药搭配,水煎取汁服用,具有补血调经的功效。也可以当茶饮,用川芎、绿茶叶、杭白菊各3克,用沸水冲泡当茶饮,可作为风热头痛的辅助治疗。还可以将川芎研成末,酒浸服之,对偏头疼效果更好。
4、川芎煮汤:
主要是用川芎,丹参,鸡蛋等材料进行调制。然后将川芎、丹参、鸡蛋加清水同煮,鸡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喝汤食蛋,效果更佳。主要功效是可以帮助人们补肝益肾。
Ⅳ 川芎是如何加工的
川芎:Chuanxiong
英文名:RHIZOMA CHUANXIONG
中草药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着突出,并略带紫色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后炕干,再去须根。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2~7cm。表面黄褐色,粗糙皱缩,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凹陷的类圆形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小瘤状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散有黄棕色的油室,形成层呈波状环纹。气浓香,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微回甜。
【鉴别】
(1) 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皮层狭窄,散有根迹维管束,其形成层明显。韧皮部宽广,形成层环波状或不规则多角形。木质部导管多角形或类圆形,大多单列或排成“V”形,偶有木纤维束。髓部较大。薄壁组织中散有多数油室,类圆形、椭圆形或形状不规则,淡黄棕色,靠近形成层的油室小,向外渐大;薄壁细胞中富含淀粉粒,有的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晶体,呈类圆形团块或类簇晶状。粉末淡黄棕色或灰棕色。淀粉粒较多,单粒椭圆形、长圆形、类圆形、卵圆形或肾形,直径5~16μm,长约21μm,脐点点状、长缝状或人字状;偶见复粒,由2~4分粒组成。草酸钙晶体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呈类圆形团块或类簇晶状,直径10~25μm。木栓细胞深黄棕色,常多层重叠,表面观呈多角形,壁薄。油室多己破碎,偶可见油室碎片,分泌细胞壁薄,含有较多的油滴。导管主为螺纹导管,亦有网纹及梯纹导管,直径14~50μm,有的螺纹导管增厚壁互相联结,似网状螺纹导管。
(2) 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30~60℃)5ml ,放置10小时,时时振摇,静置,取上清液1ml,挥干后,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再加2%3,5-二硝基苯甲酸的甲醇溶液2~3滴与甲醇饱和的氢氧化钾溶液2滴,显红紫色。
(3)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醋酸乙酯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川芎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 总灰分 不得过6.0%(附录Ⅸ K)。
【炮制】 除去杂质,分开大小,略泡,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性味与归经】 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能与主治】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用法与用量】 3~9g。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川芎
(一)概述
别名芎劳。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qusticumchuanxiong Franch Hort.)。祛风止痛,理气活血,长肉排脓。治头痛眩晕,气滞肋痛,痹痛拘挛及月经不调,痈疽肿痛等症。在我国四川、西南、中南、华东及华北地区均有栽培。
(二)植物学特性
多年生草本。块茎呈不规则团块状。茎直立,高达100厘米左右,圆柱形,中空有节,节盘较膨大。叶互生,为2~3回羽状复叶,叶绿深裂,叶柄基部宽大抱茎形成鞘状。花白色,复伞形花序,双悬果卵形。
(三)生长特性
喜温和湿润气候,阳光充足,幼苗期忌强光和高温,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含腐质丰富的沙壤上,忌连作,涝洼地。
(四)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高燥向阳、阳坡或半阳山的荒地或水地均可,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上,前茬以玉米(陕西和玉米间种)、洋芋的地为好,如选用新荒地,早点清除地面杂草、树根,集中烧毁,作肥料,提高地温。进行深耕20厘米,耙平做畦。排水好的土壤,做畦宽250~300厘米高畦;排水差的土壤,做畦宽120厘米的高畦。
2.繁殖方法
川芎用茎节(芎苓子)作种。每年地上枯萎后挖出川芎,把根上面的茎节切下来,每节有芽1~2个,每公顷用种量2250千克左右,下面大的根茎加工成商品。将种苗窖藏次年惊蛰前栽种,条栽沟深12~16厘米,株行距20~25厘米*35厘米左右,每穴放1~2块苗,芽尖向上,覆细土6厘米,底肥每公顷15000~22500千克。
3.田间管理
种后土干及时浇水,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4月下旬中耕除草。追肥草木灰2250~3000千克/公顷,腐熟饼肥750~1500千克。5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二次除草,第三次7月份除草,如果作种苗用的川芎,第二、三次除草结合基部堆土,利于茎节膨大长成种苗。川芎开花时摘花,生长过于旺盛的川芎,从基部割掉部分茎秆,每丛留5~6根,以利通风透光,集中养分,保证川芎正常生长。秋天栽种,随挖随栽。在早稻田茬,做160厘米宽的畦,沟宽30厘米,深7~8厘米,8月中旬,天晴栽种,用两叉的铁耙划行距25~30厘米,沟深5厘米,栽8个苓子,株距20厘米,行间两头各栽2个苓子封口,每隔6-10行在行间多栽一行密苓子10~20个,封口苓和密苓子为补苗和山区栽种苗用,苓子平放或立放,用农家肥覆土,上面盖草。南方往往在畦沟内种小麦、蚕豆类,北方在畦梗七种玉米。
冬季管理:川芎枯萎割去地上茎,除草松土,上面盖一层薄薄的土,保护川芎越冬,次年春返青后,3月初肥料充足施稀薄人畜粪一次。
4.病虫害防治
(1)黑土蚕
咬食川芎幼苗,使之生长不好。
防治方法:栽种前用致百虫0.5千克加水25千克略浸苓子。如果发生虫害,可用300~500倍25%的滴滴涕乳剂浇灌根部。
(2)白粉病
是由囊子菌引起的,夏秋季发生,叶片如复白粉,界限不明显,后期呈黑色小点,严重时叶变枯黄。
防治方法:收获后清园,消灭病原体。初期喷洒50%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0.3波美度石硫合剂,7~10天喷1次,连续2-3天。
(3)红蜘蛛
参见甘草病害。
(4)川芎茎节蛾
又叫臭般虫,初期幼虫危害茎顶部,以后虫从茎顶端钻入茎内逐节为害至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初期50%磷胺乳油1500倍喷雾,或50%马拉硫磷与40%乐果乳油等量混合800倍液喷洒。
(五)采收加工
由于地区不同采收季节各有所异。四川裁后第二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采收。北京栽后第二年8月上旬采收。云南第二年10~11月间地上部枯萎后采挖,选择晴天,除去落叶,剪须根,泥土,节子(芍苓子)留作种苗不能日晒。按大小分开,用慢火烤干或晒干,干后放在竹箩内摇撞,撞去外粗皮、须根、泥土即可。一般1.25千克鲜川芎得0.5千克干货。加工方法有先去皮潦煮和先潦煮后利皮两种,以前者损失少,质量好,多采用。先用小刀、竹片或玻璃片将根皮刮掉,并分为大中小三级放清水中洗净,再将各级分次倒在开水中潦煮约1-1.5分钟,当颜色略发黄亮,根中心微呈黄白色时,立即捞出,在冷水中漂一下,使其冷却,防止过熟腐烂。或将根弯成圆圈以不断者为适合。如时间不够,不能褶成圆圈。潦煮后稍晾干,用硫磺熏一夜,然后摊在晒席上或用小绳、蔑条穿头悬挂在太阳下晒干,或搭架晾晒。如遇阴雨天应立即炕干,否则变色发霉。川芎质量检查以个大均匀、质坚、香气浓、油性大、无过桥秆、无虫蛀、无杂质为合格,用竹箩包装,内衬草席,置于干燥处保存,每年上半年用硫磺熏,防虫蛀。
【中药名称】川芎(《汤液本草》)
【拼音名】Chuanxiong
【英文名】RHIZOMA CHIUANXIONG
【异名】山鞠穷(《左传》),芎藭(《本经》),香果(《吴普本草》),胡藭(《别录》),马衔芎藭(陶弘景),雀脑芎,京芎(《本草图经》),贯芎((珍珠囊》),抚芎(《丹溪心法》),台芎(《本草蒙筌》),西芎(《纲目》)。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
【植物形态】川芎
多年生草本。地下茎呈不整齐的结节状拳形团块。茎直立,圆柱形,中空,表面有纵直沟纹。叶互生,2~3回单数羽状复叶,小叶3~5对,边缘又作不等齐的羽状全裂或深裂,裂片先端渐尖,两面无毛,仅脉上有短柔毛;叶柄长9~17厘米,基部成鞘抱茎。复伞形花序生于分枝顶端,有短柔毛;总苞和小总苞片线形;花小,白色;萼片5,线形,有短柔毛;花瓣5,椭圆形,先端全缘,而中央有短尖突起,向内弯曲;雄蕊5,与花瓣互生,花药椭圆形,2室,纵裂,花丝细软,伸出于花瓣外;雌蕊子房下位,2室,花柱2。双悬果卵形。
分布四川、贵州、云南一带,多为栽培。
本植物的苗叶(蘼芜)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平原栽培者以小满后4~5天收采为佳,山地栽培者多在8~9月采收。将根茎挖出,除净茎叶及泥沙,洗净,晒干或烘干,再用撞笼撞去须根。
【药材】根茎呈不整齐结节状拳形团块,长4~8厘米,直径4~6厘米。表面深黄棕色,有明显结节状起伏轮节,上侧有很多圆形或卵圆形的茎痕,直径5~15毫米,作凹洼状,下侧及轮节上有众多根痕,作小瘤状隆起。质坚实,断面类黄色,形成层呈明显环状,随处散有黄色小油点。有特异清香气味苦。
主产四川(灌县、崇庆)。云南亦产,称作"云芎"。
【炮制】川芎:拣去杂质,分开大、小个,用水浸泡,晒晾,闷润后切片,干燥。酒川芎:取川芎片用黄酒喷洒均匀,稍闷,置锅内炒至微焦为度,取出放凉(每川芎片100斤,用黄酒12斤8两)。
【鉴别】(1) 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皮层狭窄,散有根迹维管束,其形成层明显。韧皮部宽广。形成层环波状或不规则多角形。木质部导管多角形或类圆形,大多单列或排成"V"形,偶有木纤维束。髓部较大。薄壁组织中散有多数油室,类圆形、椭圆形或形状不规则,淡黄棕色,靠近形成层的油室小,向外渐大;薄壁细胞中富含淀粉粒,有的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晶体,呈类圆形团块或类簇晶状。粉末淡黄棕色或灰棕色。淀粉粒较多,单粒椭圆形、长圆形、类圆形、卵圆形或肾形,直径5~16μm,长约21μm,脐点点状、长缝状或人字状;偶见复粒,由2~4分粒组成。草酸钙晶体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呈类圆形团块或类簇晶状,直径10~25μm木栓细胞深黄棕色,常多层重叠,表面观呈多角形,壁薄。油室多己破碎,偶可见油室碎片,分泌细胞壁薄,含有较多的油滴。导管主为螺纹导管,亦有网纹及梯纹导管,直径14~50μm,有的螺纹导管增厚壁互相联结,似网状螺纹导管。
(2) 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30~60℃)5ml ,放置10小时,时时振摇,静置,取上清液 1ml,挥干后,残渣加甲醇 1ml使溶解,再加 2%3,5-二硝基苯甲酸的甲醇溶液 2~3 滴与氢氧化钾的甲醇饱和溶液 2滴,显红紫色。
(3)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2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1 小时,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醋酸乙酯2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川芎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 1~ 2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9: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性味】辛,温。
①《本经》:"味辛,温。"
②《吴普本草》:"黄帝、岐伯、雷公:辛,无毒,香。扁鹊:酸,无毒。李氏:生温,熟寒。"
③《唐本草》:"味苦辛。"
④《本草正》:"味辛微甘,气温。"
【归经】入肝、胆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足厥阴经、少阳经。"
②《药品化义》:"入肝、脾、三焦三经。"
【功用主治】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①《本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
②《别录》:"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温中内寒。"
③陶弘景:"齿根出血者,含之多瘥。"
④《药性论》:"治腰脚软弱,半身不遂,主胞衣不出,治腹内冷痛。"
⑤《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症结宿血,养新血,长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瘘,脑痈发背,瘰疬瘿赘,疮疥,及排脓消瘀血。"
⑥《医学启源》:"补血,治血虚头痛。"
⑦王好古:"搜肝气,补肝血,润肝燥,补风虚。"
⑧《纲目》:"燥湿,止泻痢,行气开郁。"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宜忌】阴虚火旺,上盛下虚及气弱之人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白芷为之使。恶黄连。"
②《品汇精要》:"久服则走散真气。"
③《本草蒙筌》:"恶黄芪、山茱、狼毒。畏硝石、滑石、黄连。反藜芦。"
④《本草经疏》:"凡病人上盛下虚,虚火炎上,呕吐咳嗽,自汗、易汗、盗汗,咽干口燥,发热作渴烦躁,法并忌之。"
⑤《本草从新》:"气升痰喘不宜用。"
⑥《得配本草》:"火剧中满,脾虚食少,火郁头痛皆禁用。"
【选方】①治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痛,鼻塞声重,伤风壮热,肢体烦疼,肌肉蠕动,膈热痰盛,妇人血风攻疰,太阳穴疼,及感风气:薄荷叶(不见火)八两,川芎、荆芥(去梗)各四两,香附孑(炒)八两(别本作细辛去芦一两),防风(去芦)一两半,白芷、羌活、甘草(爁)各二两;上药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后茶清调下,常服头目清。(《局方》川芎茶调散)
②治偏头疼:京芎细锉,酒浸服之。(《斗门方》)
③治首风旋晕,眩急,外合阳气,风寒相搏,胃膈痰饮,偏正头疼,身拘倦:川芎一斤,天麻四两。上为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丸。每服一丸,细嚼,茶酒下,食后。(《宣明论方》川芎丸)
④治风热头痛:川芎一钱,茶叶二钱。水一钟,煎五分,食前热服。(《简便单方》)
⑤治妊娠腹中痛(胞阻):芎劳二两,阿胶二两,甘草二两,艾叶三两,当归三两,芍药四两,干地黄六两。右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渣,纳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作。(《金匮要略》胶艾汤)
⑥治妇人妊孕五七月,因事筑磕着胎,或子死腹中,恶露下,疼痛不止,口噤欲,用此药探之,若不损则痛止,子母俱安,若胎损立便逐下:当归六两(洗,去,切,焙干,秤)、川芎四两(洗)。上粗末,每服二钱,水一小盏,煎令泣泣干,酒一大盏,止一沸,去渣,温服,口噤灌之,如人行五、七里再进,不过三服便生。(《本事方》佛手歌)
⑦治产后血晕:当归一两,川芎五钱,荆芥穗(炒黑)二钱。水煎服。(《奇方类编》)
⑧治产后心腹痛:川芎(洗,锉)、桂心(不见火,锉)、木香(锉,怀干)、当归(去芦须,洗,锉,焙)、桃仁(去皮、尖并双仁,炒黄)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如不欲饮酒,即用水一盏,药末二钱,煎至七分,带热服。(《卫生家宝方》川芎散)
⑨治新产块痛:当归八钱,川芎三钱,桃仁十四粒(去皮,尖,研),黑姜五分,炙草五分.用黄酒、童便各半煎服。(《傅青主男女科》生化汤)
⑩治小儿脑热,好闭目,太阳痛或目赤肿:川芎、薄荷、朴硝各二钱,为末,以少许吹鼻中。(《全幼心鉴》)
【临床应用】治疗心绞痛
取川芎、红花各等分,制成片剂(每12片含川芎、红花生药各5钱),每次4片,日服3次。4~6周为一疗程。治疗84例(其中10例全程加葛根黄酮片,每日3次,每次20毫克;2例于用药2周开始加服乳没片),结果显效9例,改善57例,基本无效17例,加重1例。据观察,病情的轻重与疗效无明显关系;加服葛根黄酮及乳没片者,疗效未见提高;服药后对血脂质影响不大。60例跃服用硝酸甘油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停用者20例,减量者15例,部分病例的心电图显示好转。
Ⅳ 川芎的形状为
川芎的形状为参考如下:
(单选题)川芎的形状是?
A. 长圆柱形
B. 结节状拳形团块
C. 圆锥形
D. 扁圆形
E. 纺锤形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根茎为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1.5-7cm。表面黄褐色至黄棕色,粗糙皱缩,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类圆形凹窝状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细小的瘤状根痕。
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具波状环纹形成层,全体散有黄棕色油点。香气浓郁而特残,味苦,辛,微回甜,有麻舌感。以个大饱满、质坚实、断面色黄白、油性大、香气浓者为佳。
川芎,栽培植物,主产于四川(灌县),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生长于温和的气候环境。是一种中药植物,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
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能。
主产四川(彭县,今彭州市,现道地产区有所转移),在云南、贵州、广西、湖北、江西、浙江、江苏、陕西、甘肃、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均有栽培。
Ⅵ 新鲜川芎如何挑选
1、消费者在购买新鲜川芎时,应该购买个大饱满的川芎。品质良好的川芎质坚实,断面呈黄白色,而且一般油性大、香气浓。
2、若是购买切片川芎,则应挑选大片、味浓,且要散发自然香气的川芎片。它的纹路要明显、漂亮,呈黄褐色(酒制川芎颜色较深)。颜色暗沉的川芎片不宜购买。含有油性的川芎片品质较优良。有的卖家为了增加川芎的重量,会加入淀粉,这类川芎遇水后会变软,加碘则会变蓝。
Ⅶ 川芎(C4还是C3植物)
从分类学上来区分 C4植物多集中在单子叶植物的禾本科中,约占C4植物总数的75%,其次为莎草科。双子叶植物中C4植物较少,它多分布于藜科、大戟科、苋科和菊科等十几个科中。能固氮的豆科植物中至今未发现一个C4植物,还有十字花科、蔷薇科、茄科和葫芦科也未发现C4植物,那末只要是这五科的植物,就可以说它们是C3植物了。3J
川芎根据高山、平原和采收季节的不同,分为坝川芎、山川芎和抚芎三种。ubb
&;中国生物教学网论坛 -- 生物教学网论坛,生物教师们的天地! *@
川芎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黄褐色。二至三回羽状复叶,小叶三至五对, 边缘呈不整齐羽状全裂或深裂。花白色,复伞形花序。果实卵形,有锐棱。灌县川芎 多采取山区育种,平原栽培。每年立秋季节采收山川芎时,将其茎秆的结节运到平原 栽种,“立春”时,再挖取一部分运到山上育种。“立秋”时取下芎苓子后剩下的根茎 “母子”,即为“山川芎”。这种川芎疙瘩显着,质硬,油性小,加工后质地枯燥、不 丰满,故有“山疙瘩”之称。在平原栽培的川芎,一直要长到第二年“小满”才成熟, 这时采收的川芎称之“坝川芎”,其质地上乘。抚芎,是“立春”后采挖的高山育种未 成熟的川芎,干燥后内心不实,质量较次。tWx~_&
&;中国生物教学网论坛 -- 生物教学网论坛,生物教师们的天地! :
据科学检验测定,川芎含有挥发油、川芎内酯、阿魏酸、挥发性油状生物碱及酚性物 质等成份。fMq
&;中国生物教学网论坛 -- 生物教学网论坛,生物教师们的天地! 4pwqz&
川芎以干燥根状茎入药,性温、味辛,可以镇静、镇痛、催眠、降压、扩张冠状动脉、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对抗心肌缺氧等。用川芎命名制成的“川芎茶调散”和“川芎 茶调丸”,对头风痛、头晕眩久而不愈者有特殊效果。古人用川芎、当归二味配制成“佛 手散”,对妇女胎前产后诸症,均有理想疗效。川芎配上红花、赤芍、丹参、降香等药, 可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现在,中成药中的“十全大补丸”、“八珍益母丸”、“柏子 养心丸”、“越鞠丸”、“再造散”、“人参败毒散”、“五积散”,以及被人誉为“血家百病 此方通”的妇科着名方剂“四物汤”都配有川芎。
Ⅷ 教你买到优质川芎的几个好方法
川芎是大家熟悉的一种中药材,在平时不少人对川芎都比较的熟悉,是可以用来治疗疾病的,这样对我们健康会有非常大帮助,这样对我们健康养生是很有意义的,那么具体川芎要如何去进行辨别,这是不少人的疑问,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川芎的情况。
进行品尝判断品质
川芎是非常优质的一种中药材,在平时大家完全可以通过川芎来治病养生,不过还是应该学会挑选优质川芎才行,首先最简单的鉴别方法就是通过品尝判断其品质如何,一般来说优质的川芎香气浓郁,但是味苦会有轻微的回甜口感。在尝试之后,会有轻微的舌麻口感,除此之外川芎的油性很大。所以,大家在购买时可以通过品尝一些川芎的粉末来进行品质的判断,这样的川芎是比较优质的。
通过外观形状判断
同时我们在挑选川芎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了,由于优质的川芎一般外观呈现为不规则的结节拳状,直径多在2-7cm左右。其表面主要为黄褐色或者稍微浅一些的黄棕色,且不光滑有皱褶。这样的川芎一般都是没有经过人工加工,而是由自然晾晒而成,无论入药还是直接切片服用效果都十分的优秀,所以这样的川芎比较值得我们进行选购,大家不应该错过。
切片成色断定品质
除了上面介绍的这些辨别的方法,我们在挑选川芎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实际上最为简单的鉴别川芎的方法还有通过切片,有效的判断其品质如何。优质的川芎其切片在紫外线灯光下会呈现淡紫色荧光,而其外皮则会呈现暗棕色的荧光反应。所以,大家在进行鉴别时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有效的判断,这样的川芎比较优质,很值得我们去进行购买。
川芎大家不会陌生,在平时很多人都会用到川芎来治病养生,特别可以帮助我们治疗多种疾病产生,这样无疑对我们健康养生会有意义,不过服用川芎的时候必须要对挑选的方法有了解,这样才可以更健康的去挑选出优质的川芎服用。
Ⅸ 川芎可以做香料用吗
川芎(xiong)~一味传统中草药,在中草药的使用中,它的作用是很多的,这里咱也没有中医资质,具体作用不便详说,感兴趣的小伙伴可行查一下。在烹饪烹调使用中,可能很多小伙伴对它不了解,特别是卤水中,一些组方配方都鲜有看到。其实川芎是可以做香料的,它的去腥、遮膻的效果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