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油性皮肤 > ddt中毒为什么禁用油性

ddt中毒为什么禁用油性

发布时间:2022-11-04 01:51:45

❶ DDT的危害是什么为什么禁用

DDT又称滴滴涕、二二三,是一种杀虫剂,也是一种农药,为白色晶体,无味无嗅,不溶于水,溶于煤油。由于其在环境中非常难降解,并可在动物脂肪内蓄积,对环境污染过于严重,因此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禁止使用。

❷ DDT有毒物质

DDT 目录[隐藏]物质的理化常数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DDT相关 GPS方面 数字资料发送机的缩写 摔角方面

[编辑本段]物质的理化常数国标编号 61876
CAS号 50-29-3
中文名称 滴滴涕(DDT)
英文名称 2,2-bis(4-Chlorophenyl)-1,1,1-trichloroethane
别 名 2,2-双(4-氯苯基)-1,1,1-三氯乙烷(即p,p'-DDT);主要异构体及同系物:o,p'-DDT;p,p'-DDE;p,p'-DDD
分子式 C14H9Cl5 外观与性状 DDT化合物所有异构体都是白色结晶状固体或淡黄色粉末,无味,几乎无嗅
分子量 354.5 蒸汽压 2.53×10-8kPa/20℃ 闪点:72-77℃
熔 点 108~109℃ 沸点:260℃ 溶解性 DDT在水中极不易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情况如下(g/100ml):苯为106,环已酮为100,氯仿为96,石油溶剂为4-10,乙醇为1.5
密 度 1.55(25℃ ) 稳定性 DDT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不分解。对酸稳定,强碱及含铁溶液易促进其分解。当温度高于熔点时,特别是有催化剂或光的情况下,p,p'-DDT经脱氯化氢可形成DDE
危险标记 14(有毒品) 主要用途 用作农用杀虫剂
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轻度中毒可出现头痛、头晕、无力、出汗、失眠、恶心、呕吐,偶有手及手指肌肉抽动震颤等症状。重度中毒常伴发高烧、多汗、呕吐、腹泻;神经系统兴奋,上、下肢和面部肌肉呈强直性抽搐,并有癫痫样抽搐、惊厥发作;出现呼吸障碍、呼吸困难、紫绀、有时有肺水肿,甚至呼吸衰竭;对肝肾脏器损害,使肝肿大,肝功能改变;少尿、无尿、尿中有蛋白、红细胞等;对皮肤刺激可发生红肿、灼烧感、瘙痒,还可有皮炎发生,如溅入眼内,可使眼暂性失明。DDT一般毒性与六六六相同,属神经及实质脏器毒物,对人和大多数其它生物体具有中等强度的急性毒性。它能经皮肤吸收,是接触中毒的典型代表,由于其在常压时即使在12℃以下,也有一定的蒸发,所以吸入DDT蒸气亦能引起中毒。对人不论是故意的或是过失造成大量服用时,即能引起中毒。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
150mg/kg,1次,婴儿经口,发现的最低致死剂量;
LD50113mg/kg,1 次,大鼠经口 LD50135mg/kg,1 次,小鼠经口
LD50 2500mg/kg,1 次,大鼠经皮 LD50 300mg/kg,1 次,兔经皮,LD50
LD50 35mg/kg,1 次,两栖动物,经皮下
亚急性毒性:
41~80mg/kg.d,狗经口,39至49个月内,全部死亡
21~40mg/kg.d,狗经口,39至49个月内,25%死亡
41~80mg/kg.d,猴经口,70天内,全部死亡
水生生物毒性:
0.0001mg/L,3小时,水蚤,致死 0.0001mg/L,淡水鲑,致毒
0.0004mg/L,48小时,水蚤,LC50 0.001mg/L,96小时,胭脂鱼,致死
0.001mg/L,48小时,淡水鲑,致死 0.001mg/L,48小时,水藻,破坏光合作用
0.0021mg/L,48小时,鲈鱼,致死 0.0025mg/L,96小时,斑鳟,致死
0.003mg/L,4小时,小虾,致死 0.008mg/L,96小时,中弓鱼、鳟,致死
0.01mg/L,24小时,鳊鱼,致死 0.016mg/L,96小时,王大马哈鱼,致死
0.027mg/L,96小时,鲫鱼,致死 0.044mg/L,96小时,银鳟鱼,致死
慢性毒性:人群慢性中毒症状有食欲不振,上腹及右肋部疼痛,并有头痛、头晕、肌肉无力,疲乏,失眠、视力及语言障碍、震颤、贫血、四肢深反射减弱等。有肝肾损害、皮肤病变、心脏有心律不齐、心音弱、窦性心动过缓、束支传导阻滞及心肌损害等。
致癌:11~20mg/kg.d,小鼠经口,2年,肝肿瘤危险性提高4.4倍 0.16~0.31mg/kg.d,小鼠经口,2代,雄性肝肿瘤危险性增加2倍,雌性中未变。用DDT、DDE和DDD在小鼠中(在大鼠中也有可能)诱发出了肝肿瘤,但是关于这些肿瘤的意义尚存在着不同意见。根据目前现有的资料,还没有证据确证DDT对人类有致癌作用。Laws等(1967年)在一个DDT生产厂调查的大量接触DDT的35名工人,未发现有任何癌症和血液病。在工厂开办的19年中,工作人员从111名增至135名,未见1例癌症患者。美国从1942年开始大量使用DDT,根据其对肝及肝胆管癌总死亡率的结果,有明显下降趋势,从1930年的8.8降至1944年的8.4,至1972年为5.6(均按10万人为基数计数)。说明在使用DDT的数十年内也没有证据说明肝癌有所增长。
致畸:在DDT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对小鼠大鼠和狗的研究未显示有任何致畸作用。
致突变:现己有充分的证据证明,DDT在经和不经代谢激活的细菌系统中没有致突变作用,从哺乳动物实验系统(体内和体外)所得的证据尚无肯定的结论。并于DDT对人类的致突变性的意义亦尚不明确。
代射和降解:DDT在人本内的降解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脱去氯化氢生成DDE。在人体内DDT转化成DDE相对较为缓慢,3年间转化成DDE的DDT还不到20%。从1964年对美国国民体内脂肪中贮存的DDT调查表明,DDT总量平均为10mg/kg,其中约70%为DDE,DDE从体内排放尤为缓慢,生物半减期约需8年。DDT还可以通过一级还原作用生成DDD,同时被转化成更易溶解于水的DDA而使其消除,它的生物半衰期只需约1年。
环境中的DDT或经受一系列较为复杂的生物学和环境的降解变化,主要反应是脱去氯化氢生成DDE。DDE对昆虫和高等动物的毒性较低,几乎不为生物和环境所降解因而DDE是贮存在组织中的主要残留物。
在生物系统中DDT也可被还原脱氯而生成DDD,DDD不如DDT或DDE稳定,而且是动物和环境中降解途径的第一步。DDD脱去氯化氢,生成DDMU[化学名称:2,2-双-(对氯苯基)-1-氯乙烯],再还原成DDMS[化学名称:2,2-双-(对氯苯基)-1-氯乙烷],再脱去氯化氢而生成DDNU[化学名称:2,2-双-(对氯苯基)-乙烷],最终氧化DDA[化学名称:双-(对氯苯基)乙酸]。此化合物在水中溶解度比DDT大,而且是高等动物和人体摄入及贮存的DDT的最终排泄产物。在环境中,DDT残物可被转化成,对-二氯二苯甲酮。
DDT也可被微粒氧化酶进行较小程度的降解,在α-H位置上发生反应,生成开乐散。最近,已发现一个新的厌氧降解途径,尤其是在污泥中可被细菌转化成DDCN[化学名称:双-(对氯苯基)乙腈]。
DDT在土壤环境中消失缓慢,一般情况下,约需10年。
最近研究结果证明DDT在类似高空大气层实验室条件下,可降解成二氧化碳和盐酸。
残留和蓄积:DDT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用药6个月后的农田里,仍可检测到DDT的蒸发。DDT污染遍及世界各地。从漂移1000公里以远的灰尘以从南极溶化的雪水中仍可检测到微量的DDT。一般情况下,非农业区空气中的DDT的浓度范围为小于1~2.36×10-6ng/m3,农业居民区其浓度范围为1~22×10-6ng/m3,在开展灭蚊喷雾的居民内DDT的浓度更高,据记录高达8.5×10-3mg/m3。
在农业区和边远的非农业区内,雨水中DDT的浓度往往都在同一数量级内(1.8×10-5~6.6×10-5mg/L)。这表明该种化合物在空气中的分布是相当均匀的。地表水中DDT的浓度与雨水 和土壤中DDT含量水平有关。美国在1960年饮用水中检测出的最高浓度达0.02mg/L。
在未施撒DDT的土壤中发现的DDT浓度为0.10~0.90mg/kg,只比施撒DDT10年或10年以上的耕地土壤中的浓度(0.75~2.03mg/kg)稍低。大部分DDT存在于地表层2.5cm深的土壤内。
DDT极易在人体和动物体的脂肪中蓄积,反复给药后,DDT在脂肪组织中的蓄积最初很大,以后逐渐有所减慢,一直达到一种稳定的浓度。象大多数动物一样,人可以将DDT转变成DDE。DDE比其母体化合物更易蓄积。
据大多数报告,不同国家的普通人群血中总DDT含量范围为0.01~0.07mg/L,最高平均值为0.136mg/L。人乳中DDT含量通常为0.01~0.10mg/L。如将DDT的含量与其代射物(特别是DDE)的含量相加,大约比上述含量高1倍左右。DDA在普通人群尿中平均含量为0.014mg/L左右。一般情况下职业接触使DDT和总DDT在脂肪中的平均蓄积浓度分别达到50~175mg/kg与100~300mg/kg。
鱼、贝类对DDT有很强的富集作用。例如牡蛎能将其体内的DDT含量提高到周围海水水体中含量的7万倍。
人体中DDT的含量随着其食物来源、工作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DDT是脂溶很强的有机化合物,比较一致的认识是,人体各器官内DDT的残留量与该器官的脂肪含量呈正相关。
迁移转化:DDT在环境中的转化途径包括光解转化、生物转化、土壤转化等。在生物转化中除哺乳动物体内的代谢转化外,还有鸟类、昆虫类、高等植物和微生物等不同的转化途径,至今已将近有20种转化物质(包括哺乳动物的代谢产物在内)作了鉴定,但许多其它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仍不清楚。除主要产物如DDE和DDD外,这些转化产物的毒理学特性几乎一无所知。
对DDT及其同系物在整个环境中的循环及转归问题的认识,尚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烟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直接进水样气相色谱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 来源 类别
气相色谱法 GB7492-87 水质
气相色谱法 GB/T14551-93 生物
气相色谱法 GB/T14550-93 土壤
气相色谱法;
硝酸银比浊法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空气
气相色谱法 《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固体废弃物
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 0.3mg/m3
中国(GB5749-85)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1μg/L
中国(GB/T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mg/L)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不得检出 0.005 1.0 1.0 >1.0
中国(GB11607-89) 渔业水质标准 0.001mg/L
中国(GB3097-1997) 海水水质标准(mg/L)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0.00005 0.0001 0.0001 0.0001
中国(GHZB1-199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Ⅰ、Ⅱ、Ⅲ类水域有机化学物质特定项目标准值 0.001mg/L
联合国规划署(1974) 保护水生生物淡水中农药的最大允许浓度 0.002μg/L
中国(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mg/kg) 一级:0.05
二级:0.5
三级:1.0
中国(GB2763-81) 食品卫生标准 0.2mg/kg(粮食)
0.1 mg/kg (蔬菜、水果)
1mg/kg(鱼

❸ DDT的应急处理

当发现DDT中毒者时,可采取下述急救措施:
急性中毒者必须先去毒物,口服中毒的应立即催吐,用2%碳酸氢钠液、水或0.5%药用炭悬液洗胃。洗胃后用硫酸钠、硫酸镁泻药导泻,不能用油性泻药,以避免药物吸收。吸入性中毒或皮肤、眼睛沾染的,应迅速使患者离开现场,吸入新鲜空气,皮肤用肥皂水或苏打水清洗,并涂上氢化可的松软膏,眼睛用清水或2%苏打水冲洗,并点滴盐酸普鲁卡因眼药水止痛。
对惊厥症状应用10%水合氯醛15~20mL灌肠,也可用副醛3~5ml肌注,同时可用10%葡萄糖酸钙10mL加入葡萄糖液20~40mL内静脉缓注,以补充血钙减少,每4至6小时1次,直到惊厥停止时停用。静脉滴注10%葡萄糖液或5%葡萄糖生理盐水,补充缺水加强营养,用复合维生素B类药物保护肝脏,食用高蛋白饮食等。
DDT属中等强度毒性的化学品,能多途径进入人体而产生毒害作用。因此在生产贮运和使用DDT时,必须采取相应的予防措施,防止经操作人员的口、呼吸道和皮肤接触而危害作业者健康。为避免在运输过程中DDT对环境和运输工具的污染,杜绝中毒事件的发生,各国政府海事组织建议,DDT属有毒、有害物质,需包装贮藏,有毒害品标记;不能与粮食等食品混装,而应该分别装运;对装载过DDT的运输工具必须去除DDT的沾污。
由于DDT的高残留性和对环境乃至生态系的潜在危害,我国、日本及欧美许多国家,已相继禁止秤和使用或规定严密的使用规程,DDT的污染源已基本得到控制。但是,环境中和生物体内的DDT残留量何时能够彻底清除是难以估计的。甚至由于尚未找到适当的代用品,有些意见以为热带地区防治传播疟疾的蚊子,今后还需要继续使用DDT。因而对DDT造成的环境问题保持警惕是应该的。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避免扬尘,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转移到安全场所。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生产操作或农业使用时,必须佩戴防毒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应该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戴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入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工作服不要带到非作业场所,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拉开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误服者,饮适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❹ 为什么禁止使用DDT等杀虫剂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幅景象:鸟类大批死亡,侥幸存活下来的几只鸟儿,可怜地守着窝,它们生下的蛋却再也孵不出小鸟来;春天来了,花儿开了,却没有蜜蜂来采蜜,没有蜜蜂传播花粉,树上再也结不出像样的果实来,而此时,害虫却异常猖獗,粮食和果树都被严重地啃食;人类也处在饥饿与疾病的折磨之中。这是噩梦吗?不是。它实实在在就发生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这是DDT、六六六等杀虫剂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DDT是二氯二苯三氯乙烷的英文缩写,是奥地利学者奥脱曼·齐德勒于1872年合成的一种化学物质。1939年,瑞士化学家保尔·缪勒发现DDT具有强烈的杀虫性能,用于杀灭危害粮食、果树、蔬菜、经济作物等的害虫和传播疾病的昆虫都非常有效。于是,DDT成为一种应用范围很广的杀虫剂。由于DDT的性质相当稳定,药效能长久保持,再加上它不溶于水,喷洒后不会被雨水淋洗掉,因此使用它要比使用易失效的其他杀虫剂经济省力得多。另外,DDT容易合成,可大量地生产且价格低廉。因此,自1943年起,DDT等杀虫剂开始大量生产并广泛使用。

人们原以为害虫的问题可以从此得到彻底解决,然而不幸的是,害虫在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对DDT等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反而变本加厉地危害农作物。而这时,害虫的天敌却已被大量地消灭了。这些杀虫剂在药效骤减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由于它们性质相当稳定,分解速度极慢,如要土壤中的DDT消失95%约需30年,因此它们在环境中能够长期存在。它们的扩散范围极广,可随径流进入水体,随大气飘移到世界各地,然后又随雨雪降至地面。在南极洲和北极的格陵兰岛已检出了这类杀虫剂,可见它们的影响范围有多大。此外,环境中的DDT等杀虫剂通过生物富集和各种食物链的作用又能进一步富集和扩散,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都有极大的危害性。如DDT会破坏钙的正常代谢,使蛋壳变薄而且易碎,造成鸟蛋孵不出小鸟的后果。DDT等蓄积在人体脂肪中,也会伤害肝、肾和神经系统,造成慢性中毒。

虽然DDT等杀虫剂只大量使用了20年,然而它们对环境以及生态所造成的巨大破坏却绝非几个20年可以弥补的。自20世纪60年代起,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开始禁止或限制使用DDT等杀虫剂。

❺ DDT到底是什么

敌敌畏,一种农药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轻度中毒可出现头痛、头晕、无力、出汗、失眠、恶心、呕吐,偶有手及手指肌肉抽动震颤等症状。重度中毒常伴发高烧、多汗、呕吐、腹泻;神经系统兴奋,上、下肢和面部肌肉呈强直性抽搐,并有癫痫样抽搐、惊厥发作;出现呼吸障碍、呼吸困难、紫绀、有时有肺水肿,甚至呼吸衰竭;对肝肾脏器损害,使肝肿大,肝功能改变;少尿、无尿、尿中有蛋白、红细胞等;对皮肤刺激可发生红肿、灼烧感、瘙痒,还可有皮炎发生,如溅入眼内,可使眼暂性失明。DDT一般毒性与六六六相同,属神经及实质脏器毒物,对人和大多数其它生物体具有中等强度的急性毒性。它能经皮肤吸收,是接触中毒的典型代表,由于其在常压时即使在12℃以下,也有一定的蒸发,所以吸入DDT蒸气亦能引起中毒。对人不论是故意的或是过失造成大量服用时,即能引起中毒。

❻ DDT的危害

ddt具有肝毒性,会引起肝肿大的肝中心小叶坏死,同时活化微粒体单氧脢(月每),亦会改变免疫功能,降低抗体的产生,和抑制脾、胸腺、淋巴结中胚胎生发中心的速率.ddt产生其他毒性对小鼠或其他动物均无致癌性,在流行病学调查和短期致突变性试验中,亦呈阴性反应,此点特性。

❼ 威胁人类健康的DDT是什么

DDT的例子极具典型性。1874年,一位德国化学家就合成了DDT。直到1939年,瑞士的保罗·穆勒才发现它作为杀虫剂有奇效。DDT在被广泛使用的开始阶段,被誉为根绝害虫传染性疾病的手段和一夜间杀死农田害虫的高招。保罗·穆勒甚至因为它而获得了诺贝尔奖。在二战时,粉末状的DDT用于喷洒在成千上万的士兵、难民和俘虏身上,以消灭虱子。DDT这种用途被广泛使用看起来并没有造成直接损害,因此,人们误以为它是一种无害的药品。而实际上,作为一种有机物,DDT易融于油性溶剂中。粉末状的DDT不容易被皮肤吸收,并不说明它不具毒性。它可以通过消化道慢慢被吸收,进入生物体中富含脂肪质的器官内。最可怖的是,DDT在体内是不容易被代谢的,它的浓度可逐渐积累,并随着食物链传递,浓度不断增大。例如,如果用喷洒过DDT的苜蓿喂鸡,鸡体内就会累积DDT,鸡蛋中也就含有DDT,人吃了这样的鸡和鸡蛋,DDT就会转移到人体中。DDT产生的影响如此广泛,以至于在远离DDT使用地区的南极大陆上的企鹅体内,也检测出DDT的存在。在动物实验中,科学家发现,3毫克/千克的DDT就能阻止心肌中的一种主要酶的活动;5毫克/千克就会引起肝细胞的坏死和瓦解。

再者,杀虫剂是没有辨别能力的,它消灭昆虫的同时,也危害了其他生物。这些化学药品进入土壤,危害着土壤中的生物;进入水体,危害着水中的生物和饮用水的生物;它们还进入生物圈,伴随食物链逐级传递,影响生物的生理过程,甚至可能诱导癌症的发生和基因的突变。生物世界的生存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就像达尔文的理论一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人类与昆虫的战争中,昆虫以其顽强的耐力和灵活的变通性继续生存下来。在大力推行化学喷洒药品的重压下,昆虫群体中体质较弱的被消灭了,体质较强的却一代代地繁衍下来。这些存活下来的昆虫及其后代具备了很强的抗药性。

蕾切尔·卡逊罗列了各种事实论证了滥施杀虫剂的危害后,指出了另外一条道路——生物控制之路。但她提出的另一个观点或许更令人深思:归根到底,要靠我们自己做出选择。如果在经历了长期的忍受之后,我们终于已坚信我们有“知道的权力”,如果我们由于认识提高而已断定我们正被要求去从事一个愚蠢而又吓人的冒险,那么有人叫我们用有毒的化学物质填满我们的世界,我们应该永远不再听取这些人的劝告;我们应该环顾四周,去发现有什么道路可使我们通行。她召唤民众发起一场运动,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长期以来,人类始终以一种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态度来对待自然界,以为科学技术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以为一切都可用人工方式加以控制。人们在实行某种措施、应用某项科学技术之前,往往没有认真地探究这些措施和技术究竟会带来哪些利弊。人类的生产活动,也往往只顾眼前的局部的既得利益,忽视了对未来或对更大范围环境的不良影响。人们始终将大自然作为一个对手和控制对象来看待,粗暴地对待它、利用它。人类将自己置于一个统治者和独裁者的地位,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利益来肆意改变自然,却忘了人类源于自然,无论何时,人类都只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

那时的人类如此地骄傲自大,似乎从没有怀疑过自己的正确性,人类的经济活动的运作也基本上是建立在对自然的不尊重和无知之上。

回顾历史,《寂静的春天》就像是荒野中的一声呐喊,第一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1962年,当《寂静的春天》第一次出版时,公共政策研究和制定中还没有“环境”这一说法。尽管几大着名的污染事件已经发生,但人们还没有深刻意识到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究竟到了什么程度,大自然又是如何来报复人类的。因此,《寂静的春天》出版后,不仅在民众间引起了巨大反响,而且在工业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的预言,曾受到了与农药利益攸关的经济和化学工业部门的猛烈抨击,但同时也强烈震撼了广大民众。

《寂静的春天》出版后,立即受到了人民大众的热烈欢迎和广泛支持。人们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开始考虑经济活动和政府行动对环境的影响。《寂静的春天》播下的第一次环境革命的种子深深植根于民众之中。当《寂静的春天》发行超过50万册时,美国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为它制作了一个长达一个小时的节目,甚至当两大出资人停止赞助后,电视网还继续广播宣传。由于民众给予的压力日增,政府也被迫介入了这场环境运动。1963年,美国总统肯尼迪任命了一个特别委员会调查书中的结论。结果证明,卡逊对农药潜在危害的警告是正确的。国会立即召开听证会,美国第一个民间的环境组织应运而生,美国环境保护局也在此背景上成立起来。

《自然保护主义者书架》这样评论《寂静的春天》:“在美国,它成为当时正在出现的环境运动的奠基石之一,并且在由国家公园式的自然保护的视角向关注污染的视角转变的过程中,发挥了主要的作用。”《寂静的春天》造成的社会影响甚至可以与《汤姆叔叔的小屋》造成的社会影响相媲美。由于环境问题的长期性,也许它的作用更具有时间上的永恒性。蕾切尔·卡逊警告了一个任何人都很难看见的危险,并试图将环境问题提上国家的议事日程。她的影响力超过了书中所描述的事实,她使人们反思人类对自然的一贯态度;她暗示环境不仅是工业和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权利。令她欣慰的是,她的希望已经部分地变成了现实。美国副总统阿尔·戈尔在为《寂静的春天》再版所做的前言里说:“在精神上,蕾切尔·卡逊出席了本届政府的每一次环境会议。我们也许还没有做到她所期待的一切,但我们毕竟正在她所指明的方向上前行。”是的,整个世界都在她指明的方向上前行。

❽ DDT对生物有什么危害

ddt杀虫剂具有肝毒性,会引起肝肿大的肝中心小叶坏死,同时活化微粒体单氧脢(月每)(microsomal monooxygenases),亦会改变免疫功能,降低抗体的产生,和抑制脾、胸腺、淋巴结中胚胎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的速率.ddt产生其他毒性对小鼠或其他动物均无致癌性,在流行病学调查和短期致突变性试验中,亦呈阴性反应,此点特性,获得许多国际组织的肯定.然而却由于ddt的累积性和持久性形成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潜在的危害,遭到禁用.
DDT又叫滴滴涕,二二三,化学名为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化学式(ClC6H4)2CH(CCl3).中文名称从英文缩写DDT而来,为白色晶体,不溶于水,溶于煤油,可制成乳剂,是有效的杀虫剂.为20世纪上半叶防止农业病虫害,减轻疟疾伤寒等蚊蝇传播的疾病危害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轻度中毒可出现头痛、头晕、无力、出汗、失眠、恶心、呕吐,偶有手及手指肌肉抽动震颤等症状.重度中毒常伴发高烧、多汗、呕吐、腹泻;神经系统兴奋,上、下肢和面部肌肉呈强直性抽搐,并有癫痫样抽搐、惊厥发作;出现呼吸障碍、呼吸困难、紫绀、有时有肺水肿,甚至呼吸衰竭;对肝肾脏器损害,使肝肿大,肝功能改变;少尿、无尿、尿中有蛋白、红细胞等;对皮肤刺激可发生红肿、灼烧感、瘙痒,还可有皮炎发生,如溅入眼内,可使眼暂性失明.DDT一般毒性与六六六相同,属神经及实质脏器毒物,对人和大多数其它生物体具有中等强度的急性毒性.它能经皮肤吸收,是接触中毒的典型代表,由于其在常压时即使在12℃以下,也有一定的蒸发,所以吸入DDT蒸气亦能引起中毒.对人不论是故意的或是过失造成大量服用时,即能引起中毒.

❾ 什么叫DDT还有哪些危害

DDT又叫滴滴涕,二二三,化学名为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化学式(ClC6H4)2CH(CCl3)。中文名称从英文缩写DDT而来,为白色晶体,不溶于水,溶于煤油,可制成乳剂,是有效的杀虫剂。为20世纪上半叶防止农业病虫害,减轻疟疾伤寒等蚊蝇传播的疾病危害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轻度中毒可出现头痛、头晕、无力、出汗、失眠、恶心、呕吐,偶有手及手指肌肉抽动震颤等症状。重度中毒常伴发高烧、多汗、呕吐、腹泻;神经系统兴奋,上、下肢和面部肌肉呈强直性抽搐,并有癫痫样抽搐、惊厥发作;出现呼吸障碍、呼吸困难、紫绀、有时有肺水肿,甚至呼吸衰竭;对肝肾脏器损害,使肝肿大,肝功能改变;少尿、无尿、尿中有蛋白、红细胞等;对皮肤刺激可发生红肿、灼烧感、瘙痒,还可有皮炎发生,如溅入眼内,可使眼暂性失明。DDT一般毒性与六六六相同,属神经及实质脏器毒物,对人和大多数其它生物体具有中等强度的急性毒性。它能经皮肤吸收,是接触中毒的典型代表,由于其在常压时即使在12℃以下,也有一定的蒸发,所以吸入DDT蒸气亦能引起中毒。对人不论是故意的或是过失造成大量服用时,即能引起中毒。

❿ 为什么DDT农药会被禁止使用

DDT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始大量地以喷雾滴滴涕方式用于对抗黄热病、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虫媒传染病。对家畜和谷物喷DDT,也使其产量得到双倍增长。DDT在全球抗疟疾运动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用氯奎治疗传染源,以伯胺奎宁等药作预防,再加上喷洒DDT灭蚊,一度使全球疟疾的发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Rachel Carson在其发表着作《寂静的春天》中高度怀疑,DDT进入食物链,最终会在动物体内富集,例如在游隼、秃头鹰和鱼鹰这些鸟类中富集。由于氯化烃会干扰鸟类钙的代谢,致使其生殖功能紊乱,使蛋壳变薄,结果使一些食肉和食鱼的鸟类接近灭绝。一些昆虫也会对DDT逐渐产生抗药性、以对抗人类由于人口无节制增长而对自然界无休止的掠夺。反应式基于此,许多国家立令禁止使用DDT等有机氯杀虫剂。由于在全世界禁用DDT等有机氯杀虫剂,以及在1962年以后又放松了对疟疾的警惕,所以,疟疾很快就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卷土重来。今天,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非洲国家,每年大约有一亿多的疟疾新发病例,大约有100多万人死于疟疾,而且其中大多数是儿童。疟疾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最主要的病因与死因,这除了与疟原虫对氯奎宁等治疗药物产生抗药性外,也与还没有找到一种经济有效对环境危害又小能代替DDT的杀虫剂有关。基于此,世界卫生组织于2002年宣布,重新启用DDT用于控制蚊子的繁殖以及预防疟疾,登革热,黄热病等在世界范围的卷土重来。

阅读全文

与ddt中毒为什么禁用油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次燕窝要多少克 浏览:1094
面部血管瘤怎么治不留疤 浏览:1920
yamii胶原蛋白怎么吃 浏览:1348
贵阳祛斑哪个好先荐利美康 浏览:1280
和田玉戈壁料没油性怎么办 浏览:891
鹅耳朵冻疮涂什么精油 浏览:1909
燕窝有什么不好的副作用吗 浏览:879
皮肤使用爽肤水有什么好处 浏览:1252
漂白燕窝炖不烂怎么办 浏览:1424
燕窝跟什么吃最好 浏览:1663
容易长痘痘油皮怎么可以做美白 浏览:1489
医院和美容院哪个祛斑好 浏览:1652
山羊奶面膜与龙血精华面膜哪个好 浏览:1701
学生干皮适合什么面霜 浏览:1477
生姜和什么一起煮能祛斑 浏览:1331
两三个月的宝宝选面霜怎么选 浏览:1547
嘴巴上和下面长痘怎么治 浏览:1652
南京医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钱 浏览:985
燕窝每天多少毫升合适 浏览:1589
胶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于吸收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