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油性耳朵用棉签掏耳朵还是用什么清理耳朵
用棉签,半年到五官科清理一次
㈡ 油性耳屎怎样清理
怀疑你这已经形成耵聍栓塞了,建议去医院找耳鼻喉科或者五官科医生看一下,有耵聍栓塞的话他们给你掏是专业的。耳屎一般不需要清理,有保护杀菌的作用,但你这耵聍分泌的比较旺盛,还是油性的,我的办法是买点消毒棉签和生理盐水,用棉签蘸着生理盐水把外耳道外面的一圈清理一下,不要掏太深了,把鼓膜弄穿孔了就不好了,这个方法也不行的话再滴点5%碳酸氢钠或者用双氧水,没有疼痛感的话不要用抗生素滴耳液,用了就破坏了外耳的正常菌群了。还是去医院看一下最好,不要耽误了。
最后再科普一下:
耵聍:俗称“耳屎”,为外耳道软骨部皮肤的耵聍腺所分泌的淡黄色粘稠液体,耵聍腺是一种特殊的汗腺,位于长有耳毛的外耳道皮肤处。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后成薄片状,但有的耵聍状如黏稠的油脂,俗称“油耳”。耵聍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物(如尘埃、小虫子等)的作用。
危害:1.听力下降:耵聍完全阻塞外耳道,可使听力减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传导性听力下降。若遇水膨胀,可致听力骤降,应与特发性突聋鉴别。2.耳闷及耳痛:耵聍栓塞后可诱发外耳道皮肤糜烂、肿胀、肉芽形成等,表现为耳部疼痛或闷胀感。3.其他:若耵聍压迫鼓膜时可引起耳鸣、眩晕及听力减退,若耵聍压迫外耳道后壁皮肤,可因刺激迷走神经耳支引起反射性咳嗽。
温馨提示:盯聆阻塞要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因为此症状很难轻易发现,所以患者平时要保护外耳道清洁,有症状时因及时到医院就诊,防止严重化引起炎症。
㈢ 有油耳与“糠耳”的人,该如何正确的掏耳朵呢
耳朵作为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它的作用可以说是无可替代。我没有耳朵我们的生世界会变得一片寂然没有声音。没有耳朵也会让人们无法交流,所以我们平时要保护好自己的耳朵。大家都知道耳朵里会产生一种叫“耳屎”的物质,许多人觉得他非常的恶心就会经常对耳朵里面的耳屎进行清理。那是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就会产生两种不同的耳屎一种叫油耳,另一种就叫做”糠耳“,面对这两种不同状态的儿时,我们要选择不同的清理方式。那么下面我就来跟大家讲一讲,如何正确的掏耳朵。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㈣ 油性耳朵,棉签掏耳朵不小心堵了怎么办
建议到五官科去处理。
㈤ 油耳朵怎么清理
俺的耳朵也很油,洗澡的时候也是耳朵经常进水,有时长时间不清洗又用水去抠,结果把耳朵弄成了中耳炎,并且伴有耳鸣现象。这里建议lz先去医院的五官科做一次彻底的清理,那里有专业的设备和医师,俺去的时候就是往耳朵里滴了一些不晓得名字的药水,结果过了一会,医师就扒出了很多脏东西,因为耳朵油便会和灰尘凝成一团,日积月累,数量惊人,扒出来的时候像座小山,根本不会相信耳朵里会有那么多的脏东西,怎一个恶心了得!同时,医生还嘱咐俺,耳朵油是生理现象,没有办法根本预防,但是可以做好耳朵护理卫生,平时洗完澡可以用棉签(超市里卖的那种就可以了)蘸干耳朵里的水,如果偶尔发生炎症,滴一两滴氯霉素眼药水就完全可以了,俺就是这么做的,很久都没有那种不爽的感觉了,lz试一试吧。
㈥ 耳朵进水都快堵了一个礼拜了,用棉签掏还有点疼,因为是油性耳屎,掏出来的耳屎有那种暗红色的,怎么办
出现耳朵疼痛,考虑是得了中耳炎,不宜过度使劲掏耳朵的,要注意休息,不熬夜,多喝温开水,饮食宜清淡的,不吃辛辣刺激及生冷的食物的,洗头时要避免水流进耳朵的,不要过度劳累的,不宜喝酒的,可以用双氧水清洗下耳朵的,再吃点消炎药的。
㈦ 我是油性耳朵以前经常用棉签掏耳朵,怎么办
油耳朵是属于正常现象,与干耳屎相同,也被称为湿型耵聍、湿耳朵、软耵聍、油状耵聍等。有部分人群,特别是西方人,往往由于腺体分泌比较旺盛,耳屎干燥比较慢,水分比较多,导致耳屎稀薄,看起来如油一般,因此被称为油耳,这种现象不属于病态,也不会引起其它的疾病。故而临床无需处理,正常对待即可。
㈧ 发现自己是油耳朵,应该如何处理
引言:油耳是外耳道分泌的淡黄色油性粘性物质堆积在外耳道中,俗称“油耳”。 油耳朵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那么,发现自己是油耳朵,应该如何处理?
最后,总的来说,油耳的发生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大家要放松心情,不要紧张不安。平时,也可以多吃一些排毒的食物,如金银花、绿豆汤等。
㈨ ”油耳“与“糠耳”有哪些正确的掏耳朵方法经常用棉签好吗
所谓的“油耳”和“糠耳”,其实就是耳朵内的分泌物状态不太一样。“油耳”大概就是比较湿润的状态,有时还会粘在一起,“糠耳”相对干燥,呈片状、块状或是比较细小的干燥粉末状。耳朵总是不清理就容易感觉痒,那么,怎样清理耳朵的方法才是正确的呢?
无论是“油耳”还是“糠耳”,都是需要进行定期清理的,否则,就存在堵塞耳道、影响听力的隐患。不建议经常使用棉签清理耳朵。很多棉签的直径和耳道差不多,使用棉签清理耳朵不但不能将耳屎掏出,反而将耳屎推向耳道内侧。耳屎靠近耳鼓膜,容易引发听力下降。耳朵清理不能过于频繁,一般一个月左右清理一次即可。清理过于频繁,反而容易引发耳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