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口罩中国GB/T 38880标准与中国GB 15979标准区别
苦昼中国的gb738880标准与中国的gb15979标准区别。口罩的区别就在于它的型号不同在于它的。材质不同,这就是他们的区别。
⑵ 常用的淬火介质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常用的淬火介质有水、水溶液、矿物油、熔盐、熔碱等。
1、自来水和洁净的雨水作淬火介质时,其温度不得超过40℃,且水中不得混有泥土等悬浊物或肥皂水等乳浊物,以及不断上升的气泡。
2、用质量分数为5%~10%NaCl或5%~10%NaOH及3%~5%NaCO₃的水溶液作淬火介质时,经彻底溶解后才能提高冷却速度和消除淬火软点。水和水溶液使用一定时间后,应根据冷却能力的减退情况适当更换,或过滤去污,或按配方比例补加新介质。
3、用全损耗系统用油作淬火介质时,油温一般控制在30~80℃。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冷却速度减慢。油温最高不得超过80~100℃。
4、淬火油长期使用会老化。老化的火油粘度大,闪点低,不仅容易着火,而且冷却能力降低,同时淬火后不易清洗。因此,使用一定时间后应过滤、更新,或补加新油。
5、采用油作淬火介质时,油槽应有良好的排烟装置和妥善的防火设施,并应定期检查其效能和可靠程度。
6、气体(包括空气、惰性气体和保护气体等)作淬火介质,适用于为了减少某些高合金钢工件的溶火变形而采取的冷却方法。
7、在氯化盐浴中加热的工件,不宜直接用空气冷却,以免熔盐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而腐蚀工件表面。必要时,可以将工件表面附盐“水爆”除掉后立即取出空冷。
(2)盐性介质和油性介质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水性淬火介质的寿命长短,最主要的影响是介质的种类。比如,聚乙烯醇类的淬火介质,一般寿命不超过几个月;而PAG类的介质,一般多可以使用几年。
外来污染对水性介质的寿命长短影响也很大。因此,水性介质的维护管理比油性介质更应受到重视,也更费事。PAG淬火液可以通过去污处理而延长其整槽更换时间。
不管是水性还是油性介质,使用中都会逐渐变质,同时也都会受到污染。变质产物和外来污染物逐渐积累,都会影响到介质的使用性能。使用到一定时间后,都应当做整槽更换。据知,除只用于大型工件淬火的油外,大量处理一般中小型基础件的场合,国内外淬火油的使用寿命一般不超过三、五年。
如果不做去污处理,就是PAG淬火介质的整槽更换时间一般都比三、五年要短。到了应当整槽更换的时候就做整槽更换,往往能保证热处理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简化管理并减少介质消耗量,从而能降低生产成本。
⑶ 口罩形状分类
不同国家、不同行业制定了不同的口罩标准,按不同的颗粒过滤效率分为不同的防护等级。
口罩的分类和标准
口罩的分类
按形状分类
口罩根据外形,分为平板式、折叠式和杯状三种。平板式口罩便于携带,但密合性差;折叠口罩方便携带;杯状呼吸空间大,但不方便携带。
按佩戴方式分类
头戴式:适合佩戴时间长的车间工人使用,佩戴麻烦。
耳戴式:佩戴方便,适合经常戴脱。
颈戴式:用S钩、一些软质材料连接件,连接耳带转换成颈带式适合长时间佩戴,更便于戴安全帽或穿防护服等车间工人使用。
按使用材料分类
纱布口罩:现在仍然有部分车间使用纱布类口罩,但其遵循的GB19084-2003标准要求较低,不符合GB2626-2019的标准,只能防护大颗粒粉尘。
无纺布口罩:随弃式防护口罩大部分为无纺布口罩,主要是以物理过滤辅以静电吸附的过滤方式为主。
布料口罩:布料口罩只有保暖效果无过滤PM等极小颗粒的效果。
纸口罩:适用于食品、美容等行业,具有透气度好、使用方便舒适等特点,所用纸遵循GB/T22927-2008标准。
其他材料的口罩,如生物防护过滤新材料等。
按适用范围分类
医用口罩:国内分为三类,医用普通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
颗粒物防护口罩:工业用符合GB2626-2019标准,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认证 (LA认证) ,2015年由强制认证改为自愿认证。如果用于防雾霾需要使用插片式,需符合GB/T32610-2016标准。民用符合G B/T32610-2016标准。
保暖布口罩:保暖用口罩,适合冬天佩戴,只需要符合织物类的相关标准即可。
其他特殊行业: 如化工等。
按防护等级
不同国家、不同行业制定了不同的标准,按不同的颗粒过滤效率分为不同的防护等级,将在标准部分详细介绍。
其他
呼吸防护口罩可以分为过滤式和隔绝式,过滤式又可分为送风过滤式和自吸过滤式,后者可以分为半口罩和全口罩;隔绝式可分为供气式和携气式,两者又分别包括正压式和负压式。
口罩的技术标准
中国
不同类型的口罩遵循不同的标准,不同口罩适用范围各不相同。中国口罩的几个主要标准为GB2626-2019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T32610-2016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YY/T0969-2013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YY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GB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以下详细介绍各主要标准。
GB2626-2019
该标准第一版为1981年发布(GB2626-1981),1992、2006、2019年分别进行过三次更新,2019版改为“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不带“用品”二字。其中GB2626-2019版于2019-12-31发布,2020-07-01实施,标准规定了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的分类和标记、技术要求、检测方法和标识。该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2)归口。相对于2006版,在遵循科学性、规范性、协调性、时效性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根据科学进步和产品发展的趋势,在不降低防护能力的前提下调整呼吸阻力指标,完善检测方法,优化半口罩的下方视野,提高产品的舒适性。适用范围见图6。
该标准过滤元件按过滤性能分为两类(KN和KP),KN类只适用于过滤非油性颗粒物,包括KN90(≥90%),KN95(≥95%),KN100(≥99.97%)三个级别。KP类适用于过滤油性和非油性颗粒物的过滤元件,包括KP90(≥90%),KP95(≥95%),KP100(≥99.97%)三个级别。KN和KP后的数字,指过滤效率水平,数字越高过滤效果越好。KN口罩未对合成血液穿透、表面抗湿性进行测试,因此,这类口罩短时间使用可以阻挡病毒,但不能用于接触可能有喷溅患者或长时间接触患者。
GB/T32610-2016
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为民用口罩标准,该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9)归口。适用范围见图6。
根据过滤效率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对应的过滤效率:盐性介质分别为≥99%、≥95%、≥90%;油性介质分别为≥99%、≥95%、≥80%。口罩的防护效果由高到低分为A、B、C、D级,各级口罩适用的环境空气质量分别为严重污染、严重及以下污染、重度及以下污染、中度及以下污染。各级口罩在相对应的空气污染环境下应能降低吸入的颗粒物(PM)浓度至≤75μg/m(空气质量指数类别良及以上)。当口罩防护效果级别为A级,过滤效率应达到Ⅱ级及以上;当口罩防护效果级别为B、C、D级,过滤效率应达到Ⅲ级及以上。
YY/T0969-2013
该标准为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的行业标准,于2013-10-21发布,2014-10-01实施。普通医用口罩符合此标准,适用于医护人员一般防护,仅用于普通医疗环境佩戴使用(见图6)。普通级的医用口罩名称较多,医用护理、一次性医用都属于此类。名称上没有“防护”、“外科”字样的医用口罩,均是普通级别的医用口罩。该级别口罩的核心指标包括细菌过滤效率、通气阻力,不要求对血液具有阻隔作用,也无密合性要求,见图表3。
YY0469-2011
医用外科口罩(YY0469-2011)为医用外科口罩的行业标准,于2011-12-31发布,2013-06-01号实施。医用外科口罩行业标准第一版(YY0469-2004)已被2011版所替代。适用于临床医务人员在有创操作等过程中佩戴的一次性口罩(见图6),是手术室等有体液、血液飞溅风险环境常用的医用口罩,外包装上必须明确标示为医用外科口罩。该类型口罩的核心指标包括细菌过滤效率、颗粒过滤效率、合成血液穿透阻力、通气阻力(见表3),没有像医用防护口罩标准那样对面部密合度提出严格要求,对细菌的过滤效率≥95%,对颗粒的过滤效率有限(≥30%)。
GB19083-2010
GB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于2010-09-02发布,2011-08-01实施,第一版为GB19083-2003,在全国抗击SARS的大形势下制定,2003年4月29日紧急发布并实施,在SARS前没有医用防护口罩。该标准适用于医疗工作环境下,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阻隔飞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包括各种传染性病毒等(见图6)。该类型口罩的核心指标包括颗粒过滤效率、合成血液穿透阻力、通气阻力、表面抗湿性、密合性良好、总适合因数(见表 3)。医用防护口罩与佩戴者面部具有良好的贴合性,依据非油性颗粒过滤效率,医用防护口罩分为1级(≥95%)、2级(≥99%)、3级(≥99.97%)。医用防护口罩规定口罩对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95%,符合N95或FFP2及以上等级。
我国医用口罩的防护能力由高至低依次是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普通医用口罩。
▲中国口罩主要标准及适用范围
引用自《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美国
美国NIOSH标准对口罩的滤网材质和过滤效率进行了分级,该标准在全世界的认可度是高的。按口罩中间层的滤网材质分为三种:N、R、P系列,根据过滤效率每一种又可分为三个级别(见表4)。N用于可防护非油性悬浮微粒,通常非油性颗粒物指煤尘、水泥尘、酸雾、微生物等,说话或咳嗽产生的飞沫不是油性的。目前肆虐的雾霾污染中,悬浮颗粒也多是非油性的。油性颗粒物指油烟、油雾、沥青烟等,如炒菜产生的油烟是油性颗粒物。R、P用于可防护非油性及含油性悬浮微粒,相比于R系列,P系列使用的时间相对较长,具体使用时间根据不同制造商的标注。N95口罩就是N系列中过滤效率≥95%的一类口罩,并经佩戴者脸庞紧密度测试时,确保在密贴脸部边缘状况下,空气能透过口罩进出,符合此测试的才颁发N95认证号码。防“非典”特殊时期,WHO临时推荐医务人员使用美国NIOSH认证的N95口罩。N95口罩不等于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口罩规定口罩的过滤效果要达到N95要求,且具有表面抗湿性和血液阻隔能力。
ASTMF2100标准是一个医用标准,该标准将口罩分为三个等级:低防护(Level1)、中防护(Level2)和高防护(Level3)。级别越高,防护性能越好。Level1和Level2口罩通常叫procere mask;Level3口罩可在手术室内使用,也叫surgical mask。接触病毒的机会特别大时,应选择级别更高的防护。
ASTM认证需要口罩在细菌过滤效率、颗粒过滤效率、合成血液穿透阻力和压力差四个方面都达到相关标准,见表3。Level1能阻挡95%的细菌微粒,即使只达到低防护标准,就已经足够保护一般社区使用者;Level2与Level3(中至高防护标准)则需要口罩阻挡至少98%细菌和微粒,压力差方面则只需低于49.0Pa/cm,较低防护标准宽松一点,因为较难在达到更佳防护力的同时维持透气性。中、高防护标准主要的区别在于高防护(Level3)标准对于阻挡液体能力的要求更高。医用N95口罩需要既满足FDA Surgical Masks-Premarket Notification Submissions Guidance forInstry and FDA Staff标准,同时也要满足NIOSH对于N95口罩的要求,对合成血液穿透和表面抗湿性等进行了测试,而FDA该标准基本上遵循ASTMF2100标准。
欧洲
欧盟对于口罩欧洲统一(Conformite Europeenne,CE)认证的标准包括BSEN140、BSEN14387、BSEN143、BSEN149、BSEN136,其中BSEN149使用多,为可防护微粒的过滤式半口罩,根据测试的粒子穿透率分为P1(FFP1),P2(FFP2),P3(FFP3)三个等级,FFP1低过滤效果≥80%,FFP2低过滤效果≥94%,FFP3低过滤效果≥97%。FFP2口罩与上文提到的医用防护口罩、KN95口罩、N95口罩过滤效率十分接近。医疗口罩必须遵循BSEN14683标准(Medical face masks-Requirement sand test methods),可以分为三个等级:低标准TypeⅠ、然后是TypeⅡ和TypeⅡR。见表3。上一个版本是BSEN14683∶2014,已被新版BSEN14683∶2019所取代。2019年版主要的变化之一是压力差,TypeⅠ、TypeⅡ、TypeⅡR压力差分别由2014年版的29.4、29.4、49.0Pa/cm,上升至40、40、60Pa/cm。
澳洲
AS/NZS1716∶2012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呼吸保护装置标准,该标准规定了防颗粒口罩制造过程中必须使用的程序和材料,以及确定的测试和性能结果,以确保其使用安全。该标准分为三类,P1:低过滤效果≥80%;P2:低过滤效果≥94%;P3:低过滤效果≥99% 。澳洲的医用口罩标准为AS4381∶2015 ,依据核心指标分为Level1、Level2、Level3,见图表3。
▲图表3:中国、美国、欧洲、澳洲医用口罩核心指标
引用自《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图表4:美国NIOSH标准对颗粒物防护口罩的分类
引用自《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日本
日本JIST8151∶2018标准是呼吸保护装置的标准,也是日本厚生劳动省 (MHLW) 验证标准,常见的随弃型盐性颗粒过滤规格如下,DS1:低过滤效果≥80%;DS2:低过滤效果≥99%;DS3:低过滤效果≥99.9%。口罩的等级见图 7。
▲图表4:日本口罩等级分类
引用自《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韩国
韩国的口罩标准KF (Korean filter) 系列,KF系列标准是由韩国的食品药品管理部门 (Ministry of Food and Drug Safety,MFDS) 发布的韩国主流口罩标准 (Regulations on the Approval,Notification,and Evaluation of Quasi-Drugs) 。KF系列分为KF80、KF94、KF99。KF80:≥80% (仅盐性介质) ;KF94:≥94%(油性和盐性介质) ;KF99:≥99% (油性和盐性介质) 。
最快的口罩生产速度120-200只/秒,但一个解析消毒的标准流程却需要7天到半个月。因为医用口罩采用环氧乙烷灭菌,灭菌后,口罩上会有环氧乙烷残留,不但刺激呼吸道,还有致癌物。这样一来,就必须通过解析方式,使残留的环氧乙烷释放,达到安全含量标准,经检测合格后,才能出厂上市。
⑷ 如何知道区分自带电荷驻极剂和自带电荷pp胶粒是油性和盐性,过滤效果如何
自带电话驻极剂是正电荷,油性就是盐性,过滤检测持久稳定,190度熔解,不塞喷头,建议使用温度是240到250度,长效达到95以上级别。
⑸ 有没有好用的防疫口罩
平时使用正常的医用外科口罩就行,去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就戴n95,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地方。
⑹ 高中化学什么叫介质
化学中的介质,有几种意思.比如有机合成的时候,介质一般是指溶剂,也就是反应进行的场所,比如以水为介质反应、以有机溶解介质反应.也就是媒介.还有的就是指酸碱度,酸性环境下还是碱性环境下,会影响反应进行.比如,碳酸根在酸性介质下分解,就是指在酸性条件下碳酸根会分解.
⑺ 口罩检测中的盐性介质和油性介质指的是哪一项
指的是颗粒物过滤效率,不同的标准要求不一样,需要用专业的仪器检测
⑻ gb2626-2006是什么标准
gb2626-2006的标准是1、GB2626是强制性标准,GB/T32610是推荐性标准2、适用范围不同,GB2626适用于工业防护口罩,GB/T32610适用于普通环境日常防护口罩。3、GB2626和GB/T32610都有过滤效率的要求,并且都分为盐性介质和油性介质。GB2626分了三个等级,分别为90%,95%,99.97%,分别对应于KN90,KN95,KN100,KP90,KP95,KP100。标识为对应型号的口罩就一定要达到对应等级的过滤效率。GB/T32610也分了三个等级,分别为99%,95%,90%,和GB2626三个等级基本一致。4、GB/T32610有防护效果要求,并且规定四个等级,分别为A级90%,B级85%,C级75%,D级65%,而GB2626没有要求。5、GB2626有泄漏性的要求,而GB/T32610没有要求。6、吸气阻力和呼气阻力一致,但是GB2626-2019版对吸气和呼气阻力进行了修改,不同类型的口罩实施了不同的标准。7、GB2626没有微生物的要求,而GB/T32610有微生物的要求。8、GB2626有视野,死腔,呼吸阀等要求,GB/T32610没有。9、GB/T32610有甲醛,PH值,可分解芳香胺等要求,GB2626没有。
【拓展资料】
1、3M8210口罩(N95):合符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及健康协会标准(NIOSH)N95认可,隔滤的微粒,直径可小至0.3微米。在测试中,隔阻直径0.075微米的微粒,成功率有95%。冠状病毒肺炎(非典型肺炎)病毒的直径约0.1至0.12微米。2、外科手术口罩:用三层“不织布(non-woven)”制造,手术室环境适合使用;可阻隔直径约4微米以上微粒。3、活性碳医用口罩:加入的活性碳用料,最主要作用是隔味,不是防菌病毒,而且呼吸阻力会加大,隔菌功能98%。4、防尘口罩:主要防尘,防菌功能一般。5、普通纸口罩:阻挡较大微粒时有用,少于直径5微米的病毒,轻易通过,隔菌功能有限。6、工业防尘口罩:国家标准GB2626-2006《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中将口罩分为三大类:一、随弃式二、复式半面罩三、全面罩供气式口罩是指将与有害物隔离的干净气源,通过动力作用如空压机、压缩气瓶装置等,经管及面罩送到人的面部供人呼吸。
⑼ 口罩剪油性检测和盐性检测有什么区别
没有什么区别,只是用的介质不一样,结果都是一样的,国外的标准要求做油性测试
⑽ 32610-2016标准油性介质指的是什么
摘要 GB/T 32610适用于在日常生活中空气污染环境下滤除颗粒物所佩戴的防护型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