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盐湖具体情况如何
大盐湖是北美洲最大的内陆盐湖,西半球最大咸水湖。位于美国犹他州西北部,东面是洛基山,西面是沙漠,大盐湖为更新世大冰期大盆地内大淡水湖的残迹湖。大盐湖干燥的自然环境与着名的死海相似,湖水的化学特征与海水相同。历史上湖的面积变化极大,1873年面积为6200平方千米,1963年只有2460平方千米,70年代初期约为4000平方千米。大盐湖延西北—东南向延伸,长120千米,宽63千米,深4.6—15米,面积3525平方千米。湖面海拔约1280米。盐度高达150—288‰。大盐湖资源丰富,盐类储量较大,达60亿吨,其中食盐占3/4,还有镁、钾、锂硼等。大盐湖不仅是犹他州一大旅游胜地,而且也是该州内最大的城市和首府,位于湖的东南岸。美国南太平洋铁路横跨大盐湖湖面。
⑵ 号称“中国死海”的山西运城的盐湖,为什么盐分那么高
山西运城盐湖的盐分那么高,是由它特定的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演变而来的。运城盐湖是个古老的内陆咸水湖,地质研究表明,运城盐湖诞生于新生代第三纪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时期,约有5000年历史,自东北向西南延伸,长约30千米,宽3千米~5千米,湖面海拔324.5米,最深处约6米,总面积132平方千米。
盐湖内的矿物质丰富,还有大量的钾钠化学成分,在高温和强光的照射下,会呈现很鲜艳的七彩颜色,相关部门将重点保护和还原盐湖的本来面貌,同时“退盐还湖”还对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产生积极的影响。
⑶ 大盐湖有什么特点
大盐湖,北美洲最大的内陆盐湖,西半球最大咸水湖。位于美国犹他州西北部,东面是洛基山,西面是沙漠。大盐湖为更新世大冰期大盆地内大淡水湖的残迹湖。大盐湖干燥的自然环境与着名的死海相似,湖水的化学特征与海水相同。大盐湖延西北—东南方向延伸,长120千米,宽63千米,深4.6米~15米,面积3525平方千米。湖面海拔约1280米。盐度高达150‰~288‰。大盐湖资源丰富,盐类储量较大,达60亿吨,其中食盐占3/4,还有镁、钾、锂和硼等。
大盐湖,地处洛基山脉1280米处,叫周群山环绕,常年积雪。大盐湖是个死水湖,没有泄水口,湖水流失主要靠太阳的自然蒸发。湖水的补充则主要来自大自然的雨和融化的雪水。当盛夏炎炎时为沙漠型气候。雨、雪水源源不断地将高山上和沙漠中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冲刷到湖泊中。太阳每日不懈地将湖泊中的水分蒸发掉,水分流失,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却在湖中安了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亿年来这种天然生态循环,造成盐湖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愈来愈高,水的浓度高出海水50倍。
经研究发现。湖水中含有76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而且这些元素与人体体液的含量相吻合,含量均衡,种类齐全,同时具有天然杀菌的效果,就连全世界最棘手的水中细菌“沙门杆菌”都无法生存。大盐湖是迄今世界上历史上由于蒸发量和河水流量的变动,湖的面积变化极大,1873年和1980年代中期面积为6200平方千米,1963年只有2460平方千米。湖面可高达海拔1284米,低则为1277米。一般水深4.5米,最深达11米。天然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最多、最齐全、最均衡的湖。
大盐湖是史前时代的邦纳维尔湖的残迹。约在100万年前,邦纳维尔湖面积广达5.2万平方千米。在其后的冰期中,大量淡水注入湖盆,经蛇河汇入哥伦比亚河,最后注入太平洋。冰期过后,水位下降,出口切断,遂变成内陆湖。贝尔河、韦帕河和约旦河每年输入湖盆的盐类多达110万吨。湖盆中累积的盐类总计已有60亿吨。以氯化钠为主,硫酸盐、镁、钾等亦很丰富。
19世纪起,人们开始在大盐湖开采食盐和钾碱。1971年,人们开始大规模从湖水里提炼镁。18世纪绘制的地图上已标明大盐湖的位置。1847年有摩门教徒在湖畔定居。1850年,对湖区进行了测量。1869年,美国兴建的第一条横贯大陆的铁路经过该湖的东北岸。1890年美国地质调查学家和工作人员在此进行了科学考察,获得大量资料。
大盐湖为犹他州一大旅游胜地。盐湖城是该州内最大的城市和首府,位于湖的东南岸。由于周围被大片沙丘、盐碱地和沼泽所包围,大盐湖至今与附近的许多城市和村镇仍处于隔绝状态。近年来计划进一步开发湖区的丰富矿产和发展水上体育活动,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以保护鹈鹕、苍鹭、鸬鹚和燕鸥等珍贵野禽。大盐湖将成为游览、休憩胜地。
⑷ 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大盐湖位于美国犹他州,大约形成在14500年前后,由于湖水没有淡水补充,日晒蒸发造成湖水盐度上升,目前盐度已经达到海水的50倍。这是湖泊没有来水补充,造成盐度变化的一个实例。
⑸ 世界上四大盐湖是什么
国最大的盐湖---察尔汗盐湖
察尔汗盐湖位于青海西部的柴达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盐湖,也是世界上最着名的内陆盐湖之一,距西宁750公里。青藏铁路穿行而过。
盐湖东西长160多公里,南北宽20-40公里,盐层厚约为2-20米,面积5800平方公里,海拔2670米。湖中储藏着500亿吨以上的氯化钠,可供全世界的人食用1000年。还出产闻名于世的光卤石,它晶莹透亮,十分可爱。伴生着镁、锂、硼、碘等多种矿产,钾、盐资源极为丰富。
盐湖周围地势平坦,荒漠无边,但风景奇特。风和日丽时,浩瀚的湖面如同一个巨大的宝镜,放射出银色的光芒,热气腾腾,波光闪烁,真似碧波万顷的海洋。您若有幸,还会看到变幻莫测的"海市蜃楼",令人神情恍惚。湖中的盐花,晶莹透明,千姿百态,有的像珊瑚、宝塔、花朵,有的似星座、象牙、宝石,令人爱不释手,赞叹不已,被誉为蓝色的花。置身于花丛中,使人遐想无边,仿佛在仙境中漫游。
湖中还出产被誉为"盐湖之王"的珍珠盐,颗颗纯白如雪,粒粒莹洁如玉。玻璃盐又称为水晶盐,多呈方块状,透明如同玻璃一样,刚出土的玻璃盐呈黄、橙、蓝、粉红、乳的等色。
察尔汗盐湖,地处戈壁瀚海,气候炎热干燥。由于长期的风吹日晒,加之降水量大大低于蒸发量,湖内高浓度的卤水逐渐被结晶成盐粒,尤其是盐湖面被结成1-2米、乃至3-4米厚的盐盖,而且异常坚硬。这种盐盖承载能力很大,汽车、火车可以在它上面奔跑,飞机可以在它上面起落,甚至可以在它上面建房屋、盖工厂。湖上现已建有中国最大的年产100万吨的青海钾肥厂。
万丈盐桥位于察尔汗盐湖之上。公路就像一座桥浮在卤水上面,盐桥全长为32公里,折合市制可达万丈,横跨整个察尔汗盐湖,素称"万丈盐桥"。它是举世罕见的一种路桥,也是柴达木盆地的一大奇观。格尔木至敦煌公路与青藏铁路穿行而过。
盐桥的养护方法十分奇特。平时,一旦路面出现坑凹,养路工人从附近的盐盖上砸一些盐粒,然后到路边挖好的盐水坑里滔一勺浓浓的卤水,往上一浇,盐粒很快融化,并凝结在路面上,坑凹处便完好如初。
运城盐湖
运城盐湖处山西晋南盆地、面积132平方公里。因其湖中的黑泥蕴含七种常量和十六种微量元素,湖水中可以人体泛舟,湖中黑泥可以美肌活肤,可与以色列死海相媲美,因而也有中国“死海”之称。
运城盐湖南依苍翠高峻的中条山,北靠峨嵋鸣条岗,东连涑水瑶台,西接黄河古渡,湖光山色,景色奇特。与美国犹它州大盐湖,俄罗斯西伯利亚库楚克盐湖并称为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湖内盐田硝畦纵横如织,星罗棋布,四侧滩水浩淼,波光粼粼,沽白如雪的梯形硝堆,倒映湖水之中,形成了“千古中条一池雪”(田汉诗)的奇观。
运城盐湖诞生于新生代喜马拉雅山构造运动时期,由于山出海走,大量含盐类的矿物质汇集在这里,经过长期的沉淀蒸发,形成了天然的盐湖。因而早在4986年前就有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地争夺盐湖资源的部落战争——黄帝战蚩尤。封建社会,运城盐湖的盐税曾占全国财政收入的八分之一,为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做出过重大贡献。在我国盐业史上,运城盐湖占有重要一页。古代科学家沈括名着《梦溪笔谈》里,对运城盐湖的地质构造、盐的生成有精辟论述;柳宗元的《晋问》称盐湖为“晋之大宝”;明代大思想家顾炎武的《天下君国利病书》,对运城盐湖的资源有专论;现代史学家范文澜的《中国通史》,也对运城的经济价值大加描绘。食盐成就了中华文明的健康起步和源远流长。从政治、经济、文化在此地或因其中的上下五千年中,运城盐湖成了中华民族一脉相承又枝繁叶茂的依托和见证。
⑹ 盐湖中的盐是哪来的,里面的盐人能吃吗
盐湖里想要形成盐,主要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是封闭或者半封闭的环境,保证各种水资源只进不出,逐渐汇聚,第二是温度较高,蒸发较快,这样被蒸发掉的水量超过了补给的水量,含盐量会逐渐增加,最后是需要多种盐类物质的共同参与,形成具有一定盐度的盐。这样形成的盐我们是不能直接吃的,会对身体造成伤害,需要经过后去的加工处理方可食用。
食盐是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不可或缺的,炒菜时要加盐,出汗后要补充淡盐水,每个人每天对盐量的摄取最好不要超过6克哦!
⑺ 盐湖沉积与油气的关系
据文献统计,大约90%的油气资源与盐湖盆地有关,中东地区的一些特大型油气田,如布尔干、加瓦尔油气田等,与寒武纪以来蒸发岩的塑性流动所产生的大型长垣密切相关。我国东部古近系断陷湖盆广泛发育盐湖沉积,具有多旋回,单层厚度小,与碎屑岩或碳酸盐岩频繁互层的特点,在层位上与生油岩共生,在层位和平面上与油气共存。
图6-18 东营凹陷古近系沙四时期深水盐湖成因模式图
1.盐湖沉积与油气生成
盐度提高有利于提高有机质的产出率,盐度提高也有利于有机物的保存,因密度分层直接造成缺氧环境,如我国东部中-新生代断陷湖泊油页岩和蒸发岩共生沉积。
第十届世界石油会议上,罗马尼亚学者巴尔茨(Baltes,1979)对108块岩盐分析发现,其有机质含量达到15~4500mg/100g岩石,仅次于黏土(或泥岩)的600~3000mg/100g岩石而居第二位。因此他指出,罗马尼亚从古生界到上白垩统间最有远景的生油岩是潟湖和含盐层系(贾振远,1985)。另外,美国西北部的帕拉多克斯盆地和绿河盆地的蒸发岩都是良好的油气烃源岩(雷怀彦,1996)。
东营凹陷沙四段深水成因的蒸发岩以硬石膏岩和盐岩为主,其古盐度约为12%~26%。前人研究表明,在形成蒸发岩的环境中,当卤水浓缩到接近石膏沉淀点(12%或海水的3.43倍)时,其所含磷、氮化合物的浓度是许多海洋漂浮植物所需养料的最佳值(Kirkland et al.,1980)。东营凹陷沙四段蒸发岩层系中生物种属虽然单调,但由于水体中富含其生长所需的养料,残存生物的数量会显着增长;另外,该凹陷蒸发岩地层系阵发性沉积,水体盐度的突然变化必然导致生物群体的灾难性死亡;同时,该层系成因于深水环境,是生物遗体的埋藏场所,也会形成有机质的富集;由于烃源岩的形成还需要具备较好的保存条件,而盐湖水体的分层又为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保存条件。水体靠盐度可形成永久性分层,盐度较高的下部水体为强还原环境,随着卤水的进一步浓缩,蒸发岩相继发育,在封闭的还原环境下,沉积有机质可以得到有效的保存,并且有利于有机质向烃类转化。
对东营凹陷盐湖相烃源岩密集采样分析的结果证实了这一观点:有机质丰度较高,尤其是盐岩夹层中的灰色泥岩,有机质丰度最高,可溶烃(S1)和裂解烃(S2)含量均较高,类型较好,而且成熟度高,镜质体反射率(Ro)多数分布在0.65%~0.82%之间,大部分烃源岩已进入生油高峰(朱光有等,2004)。
2.盐湖沉积与油气聚集
作为盖层的硬石膏通常埋深500~2500m,这种硬石膏的显微结构特征为细的微晶毡状藻席,孔隙很不发育。Jowett et al.(1994)的研究表明,随埋藏和加热,石膏向硬石膏转化,体积减小39%。这一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在80~90℃时,石膏开始脱水,100℃时形成亚稳定的γ-硬石膏;在150℃时形成稳定的β-硬石膏;在1193℃时形成稳定的α-硬石膏。东营凹陷平均地温梯度为3.6℃/100m,按年地表平均温度14℃计算,埋深达到3800m时,地层温度即超过150℃,这时石膏已完全转化为β-硬石膏,会形成丰富的晶间孔。
实际测试结果表明,东营凹陷沙四段硬石膏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16~140℃,其形成时的深度范围应为2800~3500m。另外,对东营凹陷沙四段的硬石膏岩样品分析表明,其晶粒为0.5mm,半自形-自形状,属粗晶结构;硬石膏晶间孔较发育,面孔率可达10%,且连通性较好(袁静,1999)。在荧光显微镜下,晶间孔中发天蓝色荧光,硬石膏晶间缝中发蓝白色荧光,说明有烃类分布(蔡进功等,1996)。综合分析认为,东营凹陷沙四段与暗色泥岩间互层的硬石膏岩储集性能良好,可作为有利的天然气储层。
此外,我国陆相含盐地层多具有独特的沉积面貌,主要表现为多旋回、多韵律的特点,对油气运移和聚集成藏均具有重要影响。
⑻ 盐湖盆地成盐成油有了个说法
盐湖盆地能不能成油?有没有工业价值的油气流?国内没有典型的先例,国外也缺少类似江汉盐湖盆地的资料可供借鉴,这涉及到油气地质学中重大的理论问题。
江汉未取得工业油气流之前,一直困扰着人们无所适从,并引发出对江汉油气评价的分歧和争议。
通过王场构造油气高产事实,逐渐认识到盐湖盆地成油机理。五普综合研究队、江陵综合研究地质大队和江汉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等,都对江汉盐湖盆地成盐、成油地质规律进行了总结,为充实我国陆相生油理论而做出了贡献。
江汉盐湖盆地,总体上呈北北东向的大型的中新生代坳陷,叠置于不同构造单元之上。它与松辽、华北盆地一样,都是燕山运动以来发生、发展起来的。
燕山旋回以前,扬子地台处于相对稳定的沉降阶段。燕山旋回使地台盖层全面褶皱,形成现今的基本面貌。燕山运动改造了本区的地质构造,产生了潜北断裂和松滋—监利大断裂等,形成了盆地坳陷区从早白垩世开始沉积,但仅限于宜昌、云应及桃源等地区,以巨砾岩和红色粗碎屑岩为特征,在宜昌、云应一带厚近2000米,在桃源地区厚度增至2000~3000米。
进入晚白垩世时,沉积发展到高潮,红色碎屑岩及膏盐厚达2000余米,遍及坳陷区,甚至超覆于隆起之上。
老第三纪沉积稳定而广泛,新沟咀组沉积之后,相继沉积了潜江组,形成了多组成盐成油地层组合,虽然沉积很厚,但有明显的分割性及多沉积中心。
总之,从江汉盆地的发育史表明,白垩—第三纪的沉积,无论是地层组合上或是地壳运动的规律等,可以大致分出3个阶段:早期主要是在前期地壳形变的基础上再造的开始,表现为剥蚀充填,组成了以粗碎屑岩的山麓堆积,此时,地壳运动微弱,外力剥蚀起主导作用,属堆积阶段。中期为发展阶段,是盆地主要坳褶时期,以砂泥岩及膏盐沉积为其特征,层系韵律清晰,沉积巨厚,反映沉降速度大于沉积速度,常形成良好的成油条件,为重要的成油时期。晚期由于地壳活动逐渐激化,而进入“萎缩”阶段,各组地层常表现为退覆式沉积。
1.盐湖咸化期
盆地成盐咸化期,主要是潜江组沉积时期,由于受亚热带干湿互换的古气候影响,而形成闭流环境。盐的沉积速率达80毫米/年,盐韵律高达160个之多,每个韵律由钙芒硝泥岩段和盐岩段组成。而盐岩段则以岩盐为主,次为无水芒硝、钙芒硝,并含多种硫酸钾、镁矿物及钾矿物。
以潜江凹陷为例,沉积岩厚超过9000米,其中潜江组厚达4000余米,沉积速率为0.32毫米/年,而岩盐的分布就达2000平方公里,占凹陷面积的4/5,累积厚度达800米,周矶向斜为盐湖的汇流中心。
据吴崇筠等(1993)研究分析,原油微量元素中的钒平均含量为0.97×10-6,镍平均含量为15.3×10-6,溴氯系数为0.02~0.07。
海相原油的卟啉通常以钒卟啉为主。我国陆相原油则以镍卟啉为主。江汉原油及生油岩中富集的石油卟啉是镍卟啉而未检出钒卟啉;在原油组分中镍含量远远大于钒含量,说明江汉原油是典型的陆相原油。
从质谱分析资料确认,潜江组有机母质中动植物成分都有,该组的干酪根属于混合型的。
原油中镍卟啉含量随成熟度增加而减少,推断潜江组生油门限为1900米左右。
以潜江凹陷广化寺潜深7井的成油、成盐韵律为例:在2360~2400米井段内就有两段咸化期盐沉积,剖面的上咸化期岩盐层成为理想的盖层或隔层。
2.盐湖淡化期
封闭盐湖自每期咸化期之后,由于古河流注入使盐湖淡化。沉积物常见有砂岩、粉砂岩、泥岩、泥灰岩、白云质灰岩和页岩等。其特征一般有两种:
①浅水沉积——以泥砾、盐砾为标志,含有浅水化石输藻和丰星介等。②深水沉积——以深水浊积岩、层状盐为标志,不含浅水化石。
潜江凹陷潜江组物源主要来自西北方向剥蚀区,西起浩口经过钟市、张港,东至渔新河一带,为一套砂岩、泥岩、页岩互层沉积,其中砂岩较发育,占段厚的36%,砂岩单层厚从几米至几十米不等,泥岩单层一般小于20米。据潜江组1段古盐相带图所示,可分湖泊三角洲相、湖泊浅水相和湖泊深水相。
潜江以北的湖泊三角洲相、浅水相,生、储、盖配置理想,是形成以王场为主体富集油气藏的最主要因素。
潜江以南为深水相带沉积区,如谢家场、拖船端口、总口、直路河等,虽然有良好的生油层和圈闭背斜(谢家场),但总因缺乏砂体分布而没有形成油气藏。
又如沔阳北部的小板次凹,虽有潜江组沉积,生油层系也发育但打两口井都无砂岩储集层。后来靠近凹陷西北侧近物源地方,找潜江类型的砂岩相带,打第三口井时,钻遇到砂岩储集层,发现了工业油气流。早先在潜江背斜构造上打潜探6井时,正是由于砂体尖灭和砂层极薄(只有1.7米)而未能找到油气流。
盐湖盆地油气生成的理论总结:
(1)盐湖有适宜于生物的大量繁殖和保存的条件
江汉找油的实践证明,盐湖盆地不仅有着丰富的有机质,而且能形成工业价值的油田。这些生油有机质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怎样能保存下来的?根据国内对现代青海湖的研究指出:在闭塞地带湖水的矿化度最高,遇地表迳流的环湖带矿化度最低,这是由于地表淡水补给与湖水重力分异造成的。类比潜江古盐湖的湖滨浅水地层,因受补给水的淡化,湖水盐度降低,是有利于生物繁衍的。但这是局部的,主要的还是由于盐湖在发展过程中具有相当长的淡化阶段。
江汉古盐湖的沉积剖面具有十分明显的韵律结构。韵律的下部以陆源碎屑物为主,尚有碳酸盐(方解石、白云石或菱镁矿?)、钙芒硝和少量硬石膏,韵律上部为蒸发岩,以岩盐为主,占50%~70%以上,同时有大量的硫酸盐矿物及少量碳酸盐矿物。韵律下部反映了盐湖淡化期的沉积,而韵律上部反映盐湖浓缩期的沉积。所以,从时间上看,盐湖的发展是由淡化一咸化(浓缩)两个阶段的频繁交替出现,最后趋于萎缩。
盐湖的淡化阶段,降水量和地表迳流的流放量大于蒸发量,反映古气候的潮湿。由于大量淡水的补充,盐湖逐渐淡化,水面很高,湖面扩大,处于相对稳定时期,适宜于大量水生生物的繁殖,并沉积有陆源碎屑、页岩和碳酸盐岩。后来,由于气候变的干燥,蒸发量大于补给量,湖水含盐逐渐增加,大量生物死亡,堆积湖底,在高盐度湖水与上层通气带隔离的情况下,形成很好的封闭环境,在缺氧的还原条件下,这些有机质被保存下来,在一定条件下,并转化为石油。所以,盐呈卤水出现并保存有机质是盐湖盆地成油的理论依据,而适宜于生物大量繁殖的古气候又是有机体赖以生存的先决条件。
(2)长期稳定地下陷,快速地堆积,是形成巨厚生油岩系的基础
盐湖盆地白垩—老第三系厚逾9000米,其间没有明显的构造运动,在凹陷中表现为连续的沉积。由于边缘剥蚀区处于持续的上升,而凹陷处于相对的长期稳定地下陷,形成快速堆积。据有关资料记载,江汉老第三系的沉积速率是0.12毫米/年,比华北平原老第三系的沉积速率(0.1毫米/年)和松辽平原的白垩系沉积速率(0.08毫米/年)还要大。始新世晚期至渐新世成岩期(第二成油期)的沉积厚度,在潜江凹陷深凹部分就有3500米以上,形成一二百个由淡化—咸化(浓缩)的沉积韵律,反映盐湖有节奏地下陷,并不断地为沉积所补偿。这样边沉积,边沉积补偿,便形成了巨厚的生油层系。就钻井已揭露的潜江组1段而言,生油泥、页岩占段厚(1400~1600米)的70%。潜江凹陷面积虽小(2200平方公里),但由于生油层系厚度大,所以,生物层系的体积是具有相当大的规模的。
(3)砂泥岩互层,同生同储,油气短距离运移,是有利的富集条件
潜江组以大套生油泥、页岩和砂岩相交替,生、储、盖组合重叠,如“楼房式”。上一组合的下部(生油层)即为下一组合的上部(盖层)。由于砂岩储集层处于大套生油泥、页岩包围之中,使油气储集极为有利。所以,潜江组一段的10个砂岩组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含油,其中有5个砂岩组已成为油田的主要产层。这些砂岩体所以能够储油,是由于一两千米或更厚的上覆沉积物的垂直压力,泥、页岩组成的物质压实程度较高,而砂岩因粒间的支撑作用,压实程度较低。两者之间产生压差。所以,泥、页岩中的流体(包括液态烃)便首先向压力低的相邻的砂岩作垂向或侧向运移。这些砂岩便成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油气运移通道和储油层。如果砂岩体是走向倾斜延伸的,并向边缘和隆起方向上翘,在上覆地层的压力下,这流体(包括石油)便会沿着砂岩的上倾方向运移到圈闭里。这是潜江凹陷北部的背斜、断块和背斜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机理。
此外,潜江组盐层中发现有较高温度形成的盐镁芒硝,据有关方面的研究,认为这种盐镁芒硝若与无水芒硝共生,则它的形成温度不低于45.7℃,若与无水钠镁矾共生,则最低温度在51.4℃以上。如在一两千米或更大的上覆地层之下,它的地温和压力是足够使有机物转化为石油的。
五普综合研究队黄景诚、钟明文、郭司雷等对划分盐湖盆地沉积的淡化期、咸化期,王从凤、张小筠和张泽润等对微体古生物的统层研究,以及建立江汉第三系地层层序方面都作出了优异成绩。在此基础上,我写的《江汉含膏盐盆地油气生成与聚集的研究》,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河南省科学技术重大成果奖。
江汉盆地后期油气勘探有新进展。据戴世昭等报道:“江汉石油管理局在潭口地区的浅层勘探获得成功。除证实老第三系潜江组油气比较丰富,控制了一块含油面积外,首次在新第三系广化寺组中发现工业油气流。
潭口位于潜江凹陷北部边缘的中段,潜江组沉积时为一水下鼻状隆起,到荆河镇期末,由于急剧抬升而成为剥蚀区。先后打探井10口井钻遇油气层。潭26井油层厚达25.5米,井深在600~1000米之间的浅层,日产量潜江组油层可达20吨。原油性质稀者比重为0.88,凝固点为11~16℃,含硫量(广化寺组)大于3%。目前,已有8口井获工业油气流,其中位于潭口构造中台阶东块的潭32井,在广化寺组井深618.4~625.2米发现一气层,射孔后发生强烈井喷,控制后经测试日产天然气13.88万立方米,天然气组分以甲烷为主,重烃含量低,甲烷含量为96.14%,重烃含量(
潭口油气就其性质和层位来看,部分油气藏由于受到非破坏性的整体抬升而遭受氧化,导致油质变重。
80年代后期,潜江凹陷古盐湖作为盐资源初步探明。在1600平方公里范围内,岩盐储量就达5600至7900亿吨,相当于我国着名盐都自贡储量约20至30倍。经钻探证实:潜江岩盐层系最厚达1800米,卤水层逾500米,卤水地质储量达100多亿立方米,属氯-钠多成分工业卤水,含有丰富的锂、溴、硼、碘、铷、铯等稀有元素,其中锂、溴、硼含量均超过国家规定的工业单采标准。
⑼ 大盐湖的水质特点
湖水中含有76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而且这些元素与人体体液的含量相吻合,含量均衡,种类齐全,同时具有天然杀菌的效果,就连全世界最棘手的水中细菌“沙门杆菌”都无法生存。是迄今世界上含量最多,最齐全,最均衡的天然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特点:水溶性、离子钙、纯天然,均衡补充日常饮食中难于供给的一些微量元素。产品中七十余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比例与人体体液相吻合,保证了均衡的供给和迅速吸收,能够把人体内的矿物元素从失衡状态调整到均衡状态。
美国MRI公司在犹他州大盐湖北面开建多处人工晒盐池,将10倍海水浓度的湖水注入,利用犹他州夏季火热、高温的太阳晒制结晶钠盐,使湖水中的盐份因天然大自然的力量除去,将10倍的海水再浓缩成约40倍。
⑽ 萃思敏选用的大盐湖水为什么会含有这么丰富的微量元素
大盐湖湖内资源丰富,富含约60亿吨各种矿物元素,包括镁、钾、锂、硼等。大盐湖是个死水湖,湖水流失主要靠太阳的自然蒸发,湖水的补充则主要来自大自然的雨水、融化的雪水和三条内陆河水,融化的雪水、雨水源源不断地将高山上和沙漠中的矿物元素冲刷到湖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