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聚丙烯酸钠在面制品中有哪些作用
改善生面、干面、油炸面的口感,使其更加劲道。降低方便面等油炸食品加工中的吸油率,节约用油。面粉类制品(面包、蛋糕、饺子皮、汤圆等):加强原料面粉中蛋白质的黏着性,使生面团的延展性更好,提高保湿性,减少冻裂,改善口感。粉丝、粉条、粉皮类:作以红薯、玉米、燕麦、马铃薯等为原料的粉丝、粉条、粉皮时,可提高产品的筋度,增耐煮性。肉丸、鱼丸、火腿肠:在制作鱼肉方便制品时,适量添加,可使产品风味更佳,口感更筋道。鱼肉糜状制品、罐头食品:肉制品、水产品糜状制品中可作表面胶冻剂,强化组织,保持新鲜口感味,增强口感。人造肉:用于制作人造肉,可提高蛋白质纤维的黏弹性和伸长度。冷冻行业:作为复配乳化剂和稳定剂的配料组分,可部分代替瓜尔豆胶、CMC等,起到增强效果,降低成本的作用。调味酱、果酱、奶油:在调味酱、番茄酱、果酱、奶油中作为增稠剂及稳定剂,可改善味感及口感,增加其粘度并长时间保持其形态。“冰衣”保鲜:聚丙烯酸钠溶液有优良的附着力,能封锁金属离子,在冷冻前处理可形成隔绝空气的“冰衣”,大大延长鱼、虾、肉等冷冻食品的保鲜期,保鲜效果显着。
⑵ 聚丙烯酸钠在食品中起什么作用在牛肉,和猪肉中起什么作用
食品级聚丙烯酸钠的用途
1、增稠剂。在食品中有如下功效:(1)增强原料面粉中的蛋白质粘结力。(2)使淀粉粒子相互结合,分散渗透至蛋白质的网状结构中。(3)形成质地致密的面团,表面光滑而具有光泽。(4)形成稳定的面团胶体,防止可溶性淀粉渗出。(5)保水性强,使水分均匀保持于面团中,防止干燥。(6)提高面团的延展性。(7)使原料中的油脂成分稳定地分散至面团中。
2、作为电解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改变蛋白质结构,增强食品的粘弹性,改善组织。3、应用举例:(1)面包、蛋糕、面条类、通心面、提高原材料利用率,改善口感和风味。用量0.05%。(2)水产糜状制品、罐头食品、紫菜干等,强化组织,保持新鲜味,增强味感(3)调味酱、番茄沙司、蛋黄酱、果酱、稀奶油、酱油,增稠剂及稳定剂。(4)果汁、酒类等,分散剂。(5)冰淇淋、卡拉蜜尔糖,改善味感及稳定性。(6)冷冻食品、水产加工品,表面胶冻剂(保鲜)。4、由于在水中溶解较慢,可预先与砂糖、粉末淀粉糖浆、乳化剂等混合,以提高溶解速度。5、作糖液、盐水、饮料等的澄清剂(高分子凝聚剂)。
食品安全:国外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将聚丙烯酸钠用于多种食品的增稠、增筋和保鲜等, 是美国FDA、日本厚生省等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2000年中国卫生部也正式批准为食品级增稠剂。
使用限量:按照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规定。
⑶ 聚丙烯酸钠的作用及用途是什么
聚丙烯酸钠的作用:对金属离子有螯合作用、起碱性缓冲作用、具有使污垢向水中分散和防止污垢向织物再附着搞沉积作用。聚丙烯酸钠用途较广,遍布食品、日用、工业等各个行业中。
聚丙烯酸钠,化学式为(C3H3NaO2)n,是一种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和重要化工产品,固态产品为白色或浅黄色块状或粉末,液态产品为无色或淡黄色粘稠液体。
由丙烯酸及其酯类为原料,经水溶液聚合而得。无味,溶于氢氧化钠水溶液,在氢氧化钙、氢氧化镁等水溶液中沉淀。常被用作水处理剂、盐水精制及胶乳增稠,也可用作食品增粘、乳化。
1、用作缓蚀防垢剂、水质稳定剂、涂料增稠剂和保水剂、絮凝剂、钻井泥浆处理剂等。
2、用于铜材质设备的循环冷水处理,其阻垢效果良好。用量100 mg/L时,能与中等硬度水中的成垢离子形成鳌合物随水流动,并能防止氧化铁垢的形成。
3、用作低固相钻井业降滤失剂。
4、良好的分散剂。能与其他水处理剂复配使用,用于油田注水,冷却用水,锅炉水的处理。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聚丙烯酸钠
⑷ 聚丙烯酸钠的用途
在合成洗涤剂中通常是使用磷酸盐(如三聚磷酸盐)和铝盐(如铝硅酸钠、4A沸石、高岭土、膨润土硫酸铝)作为助洗剂,使用磷酸盐作为助洗剂,其洗涤废水排入湖泊、河流后会产生“富营养化”,使水藻类、水生植物异常繁殖并很快死亡,导致了水质的污浊和缺氧,给其它水生物的生长带来威胁,也就是说,由于合成洗涤剂中磷酸盐的存在,在其使用过程中会给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进入七十年代后美国、加拿大、瑞士和瑞典等国家规定了在合成洗涤剂的生产中限制或禁止使用磷酸盐,以后其它一些国家也相继作出了类似的规定。预计九十年代末期,欧洲合成洗涤剂将全部实行无磷化,同时科学研究表明,铝盐可导致植物、动物、人类慢性中毒(严重时可导致生物死亡),即对生物同样是有害的。因此,合成洗涤剂仅仅做到无磷化是不够的,还应做到无铝化。只有无磷无铝的合成洗涤剂才可能称得上为无毒、无污染的洗涤剂。
用聚丙烯酸钠作为助洗剂是制造无毒、无污染洗涤剂较为理想的方法。聚丙烯酸钠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洗涤助剂,可以取代目前洗涤剂中普通使用的三聚磷酸盐和其它铝盐,从而消除了因使用三聚磷酸钠和铝盐所排出的废水对环境的污染。聚丙烯酸钠的助洗性能远远优于传统的三聚磷酸钠,洗涤效果相当于5倍同重量的三聚磷酸钠,即用量仅为三聚磷酸钠的1/5,可降低洗涤剂的成本,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洗涤剂年产量约200万吨,约需三聚磷酸盐30-40万吨。若完全用聚丙烯酸钠代替,则每年需聚丙烯酸钠6-8万吨。可见市场容量极大。若生产40%固含量的聚丙烯酸钠液体产品3000吨,可满足6万吨/年洗涤剂的生产装置配套需要。
聚丙烯酸钠作为助洗剂的作用机理是聚丙烯酸钠具有这样的一些作用:对金属离子有螯合作用、起碱性缓冲作用、具有使污垢向水中分散和防止污垢向织物再附着搞沉积作用,因此聚丙烯酸钠对胶体悬浮液有很好的凝聚(螯合)作用,这来源于它的表面电荷的中和特性,即它与带正电荷的悬浮粒子构成准离子键,这时由于静电斥力,聚丙烯酸钠的羧基使柔性聚合物适当地伸展,使悬浮粒子的吸附(凝聚)及粒子之间的交联容易进行。若聚合物周围有Na+离子和Ca2+离子存在时,则Ca2+离子更容易吸附(固定)。随着多分子系吸附表面电荷反转,带有亲水性增大,显示保护胶作用,使粒子分散体系稳定,从而显示出聚丙烯酸钠是一种高效的洗涤助剂。除此之外,聚丙烯酸钠还广泛地应用于化工、造纸、纺织、铸造、轻工、石油开采、水处理、食品、医药、农业等其它领域。
1.增稠剂
(1)用作印花增稠剂 与天然糊和改性天然糊增稠剂相比,聚丙烯酸钠增稠剂给色量高鲜艳、图案清晰、和谐、手感好。用聚丙烯酸钠作增稠剂配制的浆液粘度高、容易搅拌、泵送和涂浆。用少量的聚合物就能得到较高的增稠效果,并减少了排放污染。
(2)染料防迁移剂涤/棉混纺织物用含有聚丙酸钠的配方染色,热熔时,可防止染料迁移。将涤/棉纺织物在含2%的聚丙烯酸钠溶液(聚合度700)20份,7.5%U-nithran棕BGF20份染料浴中浸轧,轧液率70%,干燥,在200加热1.5分钟,这样加工成的染色纤维没有染料迁移。
(3)作吸液纤维和保湿敷料将聚丙烯酸钠加到专门设计的具有吸液能力的无纺纤维素纤维内,可以增加吸收人体排汗的能力。用聚丙烯酸钠、海藻酸钠、明胶混合物可配成用于碰伤、扭伤、发炎症状的保湿敷料,吸水(或保持水分)可达60%。
(4)浓缩天然橡胶胶乳将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加入40%天然橡胶胶乳中,结果分成一清澈液层和一更浓(接近60%)胶乳层。将地毯衬里浸渍上这种增稠的胶乳,可制成有弹性的防滑地毯,若在有一定外形的纤维上浸渍这种增稠的胶乳,可制得诸如手套等的各类胶乳制品。
选用聚丙烯酸钠作增稠剂,还可调节胶乳涂料到需粘度范围,以满足涂刷、喷淋的要求。增稠后的涂料组分稳定、粘度变化小。
2.分散剂
(1)水质稳定剂采用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作水质稳定剂,其防垢效果显着。循环冷却水中添加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能使钙离子的饱和浓度提高好几倍。钙离子浓度很高时,可能有垢析出,然而由于聚丙烯酸钠被吸附在晶体表面,妨碍了晶粒的聚集,形成的垢层很疏松,易被水流冲刷掉。从而达到防垢、消垢的目
的。
(2)钻井泥浆的降失水剂在钻井泥浆中加入聚丙烯酸钠可提高浆的润滑性和稳定性,降低钻井泥浆的失水,有效地防止卡钻和解卡钻,提高钻井效率。
(3)油井压裂液将聚丙烯酸钠配成0.5-2%的水溶液,压入井下地层,使地层断裂。聚丙烯酸钠水溶液不仅具有增稠携砂、降低压裂液流失的作用,而且还有缓阻作用,能使压力的传递损失下降。
(4)水泥减水剂聚丙烯酸钠能改善水泥在水中的分散,从而减少水泥混合时所需的水量,提高所制混凝土的强度。
(5)颜料分散剂聚丙烯酸钠是有效的颜料分散剂,特别对无机颜料。将颜料分散在己内酰胺中,用聚丙烯酸钠作分散剂,加热此混合物,制得聚酰胺模压件
⑸ 聚丙烯酸钠液体有什么作用
聚丙烯酸钠简称PAANa,结构式为[-CH2-CH(COONa)]n-。是—种水溶性树脂,分子量数百万,无色或淡黄色粘稠液体,呈弱碱性,能电离,有腐蚀性。在PH=4附近时,容易凝胶;在PH=2.5时,近于溶解。易溶于氢氧化钠水溶液,但在氢氧化钙、氢氧化镁等水溶液中会沉淀,无毒。
性质
水溶性直链高分子聚合物,白色粉末、无臭无味、遇水膨胀,易溶于苛性钠水溶液。吸湿性极强。具有亲水和疏水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不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久存粘度变化极小,不易腐败。因系电解质,易受酸及金属离子的影响,粘度降低。遇二价以上金属离子(如铝、铅、铁、钙、镁、锌)形成其不溶性盐,引起分子交联而凝胶化沉淀。pH4.0以下时聚丙烯酸产生沉淀。随着分子量增大,自无色稀薄溶液至透明弹性胶体。性质、用途也随分子量不同而有明显区别。用作造纸涂布分散剂,涂料浓度在65%~70%时,仍可有良好流变性和熟化稳定性。分子量在106以上的,用作絮凝剂。还可用作高吸水性树脂,土壤改良剂,以及在食品工业中作增黏剂、乳化分散剂等欣格瑞水处理。
溶解情况
聚丙烯酸钠遇水膨润,经过透明的凝胶态而变成粘稠液体。易溶于苛性钠水溶液,在氢氧化钙、氢氧化镁等水溶液中沉淀。
用途
增稠剂
(一)、在食品中有如下功效:
①增强原料面粉中的蛋白质粘结力。
②使淀粉粒子相互结合,分散渗透至蛋白质的网状结构中。
③形成质地致密的面团,表面光滑而具有光泽。
④形成稳定的面团胶体,防止可溶性淀粉渗出。
⑤保水性强,使水分均匀保持于面团中,防止干燥。
⑥提高面团的延展性。
⑦使原料中的油脂成分稳定地分散至面团中。
(二)、作为电解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改变蛋白质结构,增强食品的粘弹性,改善组织。
(三)、应用举例:
①面包、蛋糕、面条类、通心面、提高原材料利用率,改善口感和风味。用量0.05%。
②水产糜状制品、罐头食品、紫菜干等,强化组织,保持新鲜味,增强味感。
③调味酱、番茄沙司、蛋黄酱、果酱、稀奶油、酱油,增稠剂及稳定剂。
④果汁、酒类等,分散剂。
⑤冰淇淋、卡拉蜜尔糖,改善味感及稳定性。
⑥冷冻食品、水产加工品,表面胶冻剂(保鲜),欣格瑞水处理。
(四)、由于在水中溶解较慢,可预先与砂糖、粉末淀粉糖浆、乳化剂等混合,以提高溶解速度。
(五)、作糖液、盐水、饮料等的澄清剂(高分子凝聚剂)。水产加工石回收废水中蛋白质;及净化废水。
⑹ 聚丙烯酸钠的作用是什么
摘要 聚丙烯酸钠作为助洗剂的作用机理是聚丙烯酸钠具有这样的一些作用:对金属离子有螯合作用、起碱性缓冲作用、具有使污垢向水中分散和防止污垢向织物再附着搞沉积作用,因此聚丙烯酸钠对胶体悬浮液有很好的凝聚(螯合)作用,这来源于它的表面电荷的中和特性,即它与带正电荷的悬浮粒子构成准离子键,这时由于静电斥力,聚丙烯酸钠的羧基使柔性聚合物适当地伸展,使悬浮粒子的吸附(凝聚)及粒子之间的交联容易进行。若聚合物周围有Na+离子和Ca2+离子存在时,则Ca2+离子更容易吸附(固定)。随着多分子系吸附表面电荷反转,带有亲水性增大,显示保护胶作用,使粒子分散体系稳定,从而显示出聚丙烯酸钠是一种高效的洗涤助剂。除此之外,聚丙烯酸钠还广泛地应用于化工、造纸、纺织、铸造、轻工、石油开采、水处理、食品、医药、农业等其它领域。
⑺ 聚丙烯酸钠在食品中起什么作用
食用聚丙烯酸纳在食品中可以吸附空气中的水分,不影响食品的食用。 聚丙烯酸钠是一类聚阴离子的高分子电介质,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类用途非常广泛的重要化工产品。在环保、食品、医药、纺织、水处理、石油化学、冶金等部门有着广泛的应用。
⑻ 聚丙烯酸钠的作用是什么
在食品中有如下功效:
(1)增强原料面粉中的蛋白质粘结力。
(2)使淀粉粒子相互结合,分散渗透至蛋白质的网状结构中。
(3)形成质地致密的面团,表面光滑而具有光泽。
(4)形成稳定的面团胶体,防止可溶性淀粉渗出。
(5)保水性强,使水分均匀保持于面团中,防止干燥。
(6)提高面团的延展性。
(7)使原料中的油脂成分稳定地分散至面团中。[
其他
(1)用作缓蚀防垢剂、水质稳定剂、涂料增稠剂和保水剂、絮凝剂、钻井泥浆处理剂等。
(2)本剂用于铜材质设备的循环冷水处理,其阻垢效果良好。用量100 mg/L时,能与中等硬度水中的成垢离子形成鳌合物随水流动,并能防止氧化铁垢的形成。
(3)用作低固相钻井业降滤失剂。
(4)本品是良好的分散剂。能与其他水处理剂复配使用,用于油田注水,冷却用水,锅炉水的处理。
(8)做豆油皮放聚丙烯酸钠有什么用扩展阅读
1、外观:固态为白色或浅黄色块状或粉末,液态为无色或淡黄色粘稠液体。
2、密度:1.32g/mL,25°C。
3. 储存条件:2-8°C。
4、形态:固态液态。
5、比重:1.23。
6、酸碱指示剂变色pH值范围:6-9。
7、稳定性:大多数条件下稳定。
⑼ 聚丙烯酸钠的作用及用途是什么
作用:作为电解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改变蛋白质结构,增强食品的粘弹性,改善组织。由于在水中溶解较慢,可预先与砂糖、粉末淀粉糖浆、乳化剂等混合,以提高溶解速度。用途:用作缓蚀防垢剂、水质稳定剂、涂料增稠剂和保水剂、絮凝剂、钻井泥浆处理剂等。
聚丙烯酸钠无味,溶于氢氧化钠水溶液,在氢氧化钙、氢氧化镁等水溶液中沉淀。常被用作水处理剂、盐水精制及胶乳增稠,也可用作食品增粘、乳化。
合成法:
聚合法:在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温度计、滴液漏斗的5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去离子水,再加入链转移剂亚硫酸氢钠(用量占体系质量的4.5%),搅拌溶解,加热升温至65℃,开始滴加单体丙烯酸及引发剂过硫酸铵水溶液。
其中单体丙烯酸的质量分数占体系的30%,过硫酸铵的质量分数占体系的0.06%,滴加时间为3h,滴完后保温3h,用质量分数为30%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至pH值为7~7.5,得到无色的黏稠、低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溶液。
⑽ 羟乙基纤维素和聚丙烯酸钠 是做什么用的呢
这两种都属于食品添加剂中增稠剂,有增稠效果,在食品饮料中都可以用到的
聚丙烯酸钠也是一种增稠剂。
羟乙基纤维素-HEC 具有良好的增稠、悬浮、分散、乳化、粘合、成膜、保护水分和提供保护胶体等特性, 已被广泛应用在石油开采、涂料、建筑、医药食品、纺织、造纸以及高分子聚合反应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