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精油按摩 > 湿热蕴结肌肤什么意思

湿热蕴结肌肤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2-05-07 23:12:40

A. 什么是湿热蕴结证

湿热蕴结证
湿热蕴结证:湿热互结,热不得越,湿不得泄,以身热不扬,口渴不欲多饮,头痛,身重而痛,腹满食少,小便短黄,大便泄泻,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B. 什么是湿热蕴结

一般是穿了不透气的裤子,导致的一种妇科病的症状;

C. 湿热蕴结证的病机

外感风热之邪,内因过食辛辣肥甘,损伤脾胃,湿浊内生,蕴久化热,风湿热蕴结肌肤而发。

D. 湿疹的中医观点

中医认为湿疹其发病原因乃先天禀赋不耐,后天失调养;饮食不节,过食醒发动风之食物,炙熄厚味,浓茶烟酒,辛辣刺激之品,伤及脾胃;生湿停饮,使脾为湿困,水湿停滞,或因外感淋雨涉水,久卧湿地。使内外湿邪相搏久而化热,湿热蕴结,充于肌肤腠理,浸淫肌肤而发病,湿热化火可发为急性湿疹,常表现热重于湿,湿热蕴结肌肤则多为慢性湿疹,常表现为湿重于热。湿邪郁久亦可化燥伤阴致脾虚血燥。

E. 湿热的症状

湿热,为中医名词术语,为致病因素,属于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热)中的两邪。亦为中医证候名,如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属于外邪,称为湿邪,多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其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热,也是一种邪气,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称为火热之邪。热也可以因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称内热。火热之邪侵犯人体或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内热时可导致热证,热证是感受外邪,或人体机能活动亢进,阳盛阴衰的证候。热证的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干,脉数。

湿热,是热与湿同时侵犯人体,或同时存在体内的病理变化,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可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湿热证的常见临床表现:发热、身热不扬,头痛而重、身重而痛,口苦,胸痞,尿黄而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湿热流注关节则谓湿热痹证,侵犯脏腑时,可出现脾胃湿热(湿热蕴脾)、肝胆湿热、膀胱湿热、肠道湿热等证。

湿热的一般表现为:头身困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且身热不扬(即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疮疱;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但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指湿热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大便溏稀,尿短赤,脉濡数;其他如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苦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怕冷交替,脉弦数;膀胱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

F. 中医湿热指什么

湿热是中医内蕴,指湿热蕴酿于中焦脾胃和肝胆而言。湿为重浊粘腻之邪,容易影响气
机的流通,如与热邪相合,湿热交困,则热因湿阻而难清,湿因热蒸
而阳气受伤更甚,临床表现为热势缠绵,下午热高,身重,神疲,懒
言,神志昏沉,胸脘痞闷,恶心,纳呆,腹胀,便溏,或发黄疸,小
便不利或黄赤,舌苔黄腻。多见于肠伤寒、黄疸型肝炎,钩端螺旋体病等。
湿性重浊粘腻,与水同类,故为阴邪;具有壅遏气机,易困脾阳的致病特点。火热之性炎上、燔灼、躁动,与寒相对,故属阳邪;其致病具有升温冲逆,伤阴耗气,入血动血,扰乱神明,传变迅速等特点。湿热之邪亦有内外之分。内湿由脾胃运化功能失常之所生,而内热(火)则多因五志化火、嗜食辛辣、烟酒成癖、痰湿瘀血久蕴等所形成。
湿热之邪是肝胆病最常见、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几乎大多数肝病均不同程度地具有湿、热之邪致病的基本特征。无论是肝胆病
中频见的肠胃道症状,如腹胀、腹泻、纳呆等,还是各种感染性肝胆疾病所表现的发热、脓肿之类,均与湿、热之邪内犯肝胆密切相关。例如,黄疸就主要是由于湿热蕴蒸肝胆,以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渍肌肤,下流膀胱而形成。若就暴发性肝炎的急黄而言,则为湿与热毒相合为病的结果。湿热相合致病在肝胆病中除主要可以导致黄疸外,亦可因湿热之邪蕴结大肠,引起腹泻、大便脓血、里急后重等湿热下痢证。

G. 中医湿热毒

是指在肌肤破损处有湿热火毒之邪侵袭,亦或是房事不节,感受秽浊之毒,湿热毒邪蕴聚所表现出来的局部红赤肿胀,灼热疼痛,胃纳不香,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一类病证。本病证见于丹毒、淋病及尖锐湿疣病。
病因
皮肤破损,感受湿热火毒之邪,或因房事不节,感受秽浊之毒。
病机
湿热下注,复感外邪,湿热毒邪淤结,郁阻肌肤,经络阻塞,故局部红赤肿胀、灼热疼痛,或见水疱、紫斑;热毒炽盛,腐化肌肉,故甚者可至结毒化脓、肌肤坏死;若有湿邪中阻,可见胃纳不香;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蕴结之象。湿性粘滞,与热胶结,故易反复发作。
辨证要点
局部红赤肿胀,灼热疼痛,胃纳不香,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临床表现
局部红赤肿胀,灼热疼痛,或见水疱、紫斑,或伴有胃纳不香,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解毒。
常用中药
萆薢、土茯苓、泽泻、通草。
常见证型
1.湿热毒蕴证 尖锐湿疣
临床表现:外生殖器或肝门等处出现疣状赘生物,色灰或褐色或淡红,质软,表面秽浊潮湿,触之易出血,恶臭;伴小便黄或不畅;苔黄腻,脉滑或弦数。
治法: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方剂:萆薢化毒汤酌加马齿觅、土茯苓、大青叶。
2.湿热毒蕴证 丹毒
临床表现:发于下肢,局部红赤肿胀、灼热疼痛,或见水疱、紫斑,甚至解毒化脓或皮肤坏死,或反复发作,可形成大脚分;伴发热,胃纳不香;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利湿清热解毒。
方剂: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3.湿热毒蕴证 急性淋病
临床表现:尿道口红肿,尿液混浊如脂,尿道口溢脓,尿急,尿频,尿痛,尿道灼热,严重者尿道黏膜水肿,附近淋巴结红肿疼痛,女性宫颈充血、触痛,并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前庭大腺红肿热痛等;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化浊。
方剂:龙胆泻肝汤酌加土茯苓、红藤、萆薢等。
预防调护
平常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

H. 中医所说的湿热到底是什么意思

湿热是中医内蕴,指湿热蕴酿于中焦脾胃和肝胆而言。湿为重浊粘腻之邪,容易影响气 机的流通,如与热邪相合,湿热交困,则热因湿阻而难清,湿因热蒸 而阳气受伤更甚,临床表现为热势缠绵,下午热高,身重,神疲,懒言,神志昏沉,胸脘痞闷,恶心,纳呆,腹胀,便溏,或发黄疸,小 便不利或黄赤,舌苔黄腻。多见于肠伤寒、黄疸型肝炎,钩端螺旋体病等。
湿性重浊粘腻,与水同类,故为阴邪;具有壅遏气机,易困脾阳的致病特点。火热之性炎上、燔灼、躁动,与寒相对,故属阳邪;其致病具有升温冲逆,伤阴耗气,入血动血,扰乱神明,传变迅速等特点。湿热之邪亦有内外之分。内湿由脾胃运化功能失常之所生,而内热(火)则多因五志化火、嗜食辛辣、烟酒成癖、痰湿瘀血久蕴等所形成。
湿热之邪是肝胆病最常见、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几乎大多数肝病均不同程度地具有湿、热之邪致病的基本特征。无论是肝胆病 中频见的肠胃道症状,如腹胀、腹泻、纳呆等,还是各种感染性肝胆疾病所表现的发热、脓肿之类,均与湿、热之邪内犯肝胆密切相关。例如,黄疸就主要是由于湿热蕴蒸肝胆,以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渍肌肤,下流膀胱而形成。若就暴发性肝炎的急黄而言,则为湿与热毒相合为病的结果。湿热相合致病在肝胆病中除主要可以导致黄疸外,亦可因湿热之邪蕴结大肠,引起腹泻、大便脓血、里急后重等湿热下痢证。

I. 湿热蕴结是怎么导致的

湿热蕴结是一种表现在消化道出现问题的疾病,这个病情的主要的发病原因就是因为消化道紊乱所引起的疾病,平时的症状表现就是吃饭不好,容易恶心,呕吐是病情的严重表现,这个时候就应该去当地正规三甲医院的消化内科去检查治疗了。平时不要吃刺激的食物了。

阅读全文

与湿热蕴结肌肤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次燕窝要多少克 浏览:1157
面部血管瘤怎么治不留疤 浏览:2009
yamii胶原蛋白怎么吃 浏览:1406
贵阳祛斑哪个好先荐利美康 浏览:1333
和田玉戈壁料没油性怎么办 浏览:951
鹅耳朵冻疮涂什么精油 浏览:1968
燕窝有什么不好的副作用吗 浏览:937
皮肤使用爽肤水有什么好处 浏览:1314
漂白燕窝炖不烂怎么办 浏览:1475
燕窝跟什么吃最好 浏览:1714
容易长痘痘油皮怎么可以做美白 浏览:1546
医院和美容院哪个祛斑好 浏览:1704
山羊奶面膜与龙血精华面膜哪个好 浏览:1760
学生干皮适合什么面霜 浏览:1530
生姜和什么一起煮能祛斑 浏览:1384
两三个月的宝宝选面霜怎么选 浏览:1600
嘴巴上和下面长痘怎么治 浏览:1705
南京医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钱 浏览:1044
燕窝每天多少毫升合适 浏览:1640
胶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于吸收 浏览: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