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 病”在文言文中有几种意思
1. (形声。疒形丙声。本义:上古时指重病)
2. 同本义 [be seriously ill]
病,疾加也。——《说文》
疾病外内皆埽。——《仪礼·既夕礼》。注:“疾甚曰病。”
坎为心病。——《易·说卦》
疾病而立之。——《左传·襄公十九年》
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王充《论衡·订鬼》
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韩非子·孤愤》
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庄子·达生》
3. 又如:病革(病势危急将死);病亟(病革)
4. 生理上或心理上不正常的状态 [illness;sickness;disease]
君之病在肌肤。——《韩非子·喻老》
性伤谓之病。——《荀子·正名》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史记·留侯世家》
5. 又如:病笃(病势沉重);病疽(毒疮类疾病);病困(受疾病的困扰);病革(病势危急将死);病亟(病革)
6. 缺点,毛病,瑕疵 [fault;defect]
不如舜,不如 周公,吾之病也。—— 唐· 韩愈《原毁》
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宗臣《报刘一丈书》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砭切政病。——《新唐书·杜希全传》
7. 又如:病累(指文章中有瑕疵或累赘的字句);语病;通病(一般都有的缺点);毛病(缺点);弊病(事情上的毛病;弊端)
8. 疾苦,痛苦 [hardships;painful;sufferings]
长其孤,问其病。——《国语·吴语》
❷ 扁鹊治病,部分词语的意思知道,请告诉我
原文: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读音còu,皮肤表面的纹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còu)理,汤熨(中医用布包热药敷患处)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中医用针或石针刺穴位)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中医汤药名,火齐汤)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早从事焉。”(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译文: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公。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公说:“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的纹理之间,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公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待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个当做自己的功劳”
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公不理睬他。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很不高兴。
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重了。桓公仍旧不理睬他。
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公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公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的纹理间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肤是针石可以治疗的;在肠胃是火剂可以治愈的;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掌管的事了,我也没有办法了。而今在骨髓,我不再请求了。
五天以后,桓公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却早已经逃到秦国了。桓公不久就死掉了。良医治病,病在表皮时就及时医治。这是为了在刚显露苗头时及时处理。事情的祸福也有开端,所以圣人总是尽可能早地予以处理
❸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中的益 什么意思
翻译:您的病在肌肉和皮肤,不治疗的话将更加严重。益指更加。
❹ 病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汉字 病
释义 bìng
①<动>病加重。《论语?述而》:“子疾~,子路请祷。”
②<名>泛指疾病。《察今》:“~万变,药亦万变。”
③<名>重病。《扁鹊见蔡桓公》:“君之~在肌肤。”
④<动>生病。《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每朝时,常称~。”【又】<形>疲劳;困苦不堪。《捕蛇者说》:“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矣。”
⑤<名>弊病;毛病;缺点。《原毁》:“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也。”《训俭示康》:“人亦嗤吾固陋,吾之~也。”
⑥<动>羞辱;伤害。《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非独见~,亦以~吾子。”
⑦<动>担忧;忧虑。《论语?卫灵公》:“君子~无能焉,不~人之不己知也。”
❺ 语文文言文翻译
一词多义: 比:比至陈(等到)比吾乡邻之死(比起)
鄙: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
病:君之病在肌肤(小病)则久已病(困顿不堪)医治好治不病以为功(得病)
薄:薄暮冥冥(稀薄)薄如钱唇(与厚相对)
出:殚其地而出(出产的东西)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露出) 不敢出一言以复(发出)
可以出而士(?)出则方叔,召虎(在外面/在边疆打仗)
此: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此皆良实(这些)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这)美与臣论此事(这件)
❻ 病的意思
病有以下几种意思。
1、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的状态:疾。心脏。他的已经好了。
2、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不正常状态:他着了凉三天。
3、害处;私弊:弊。
4.缺点;错误:语。通。
5、祸害;损害:祸国祸民。
6、责备;不满:诟。为世所。
〈名〉形声。疒形丙声。本义:上古时指重病同本义病,疾加也。《说文》疾病外内皆埽。《仪礼·既夕礼》。注:疾甚曰病。坎为心病。《易·说卦》疾病而立之。《左传·襄公十九年》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王充《论衡·订鬼》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韩非子·孤愤》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庄子·达生》又如:病革病势危急将死;病亟病革生理上或心理上不正常的状态君之病在肌肤。《韩非子·喻老》性伤谓之病。《荀子·正名》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
❼ 文言文病的解释是什么
要看你的句子,结合整句来看才不会错,比如水浒里的病大虫,病关索,病的意思是比什么什么还厉害,比老虎厉害=病大虫,比关索厉害=病关索。
❽ 扁鹊见蔡桓公为什么要说:“君之病在肌肤
医生爱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的“病”做为自己的功劳!
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白话译文:
扁鹊进见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了一会儿,扁鹊说:“您在肌肤纹理间有些小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蔡桓公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蔡桓公说:“医生喜欢习惯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本领。” 过了十天,扁鹊再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时医治将会更加严重。”蔡桓公不理睬。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
此文出自战国时期·韩非《扁鹊见蔡桓公》
写作背景:
《扁鹊见蔡桓公》是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讲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最后病入骨髓、体痛致死的寓言故事。意在告诫世人特别是为政者,应该勇于正视现实,直面个人灾难、社会危机,及早采取救治措施。作者在阐释道理、叙写过程中,赞颂了扁鹊之神智而鞭挞了蔡桓公的固执、愚顽,简单的语言传达,无繁复累赘,无咬文嚼字,实为佳作。
战国时代是群雄并立,战乱频繁的年代,也是人才辈出学术思想空前活跃的年代。诸子百家为了宣扬自己的主张纷纷着书立说、聚众讲学。“时代造英雄”,这样的时代要求当时的作家的着作逻辑严谨,精心选材,说理透彻,令人信服。《韩非子》即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在《韩非子》中,《解老》、《喻老》两篇是道家经典《老子》的重要注解与阐释着作。
此文以桓侯病情发展为主线,结构流畅紧凑、跌宕有致,逐步将说理推进。作者采用三迭式手法,通过描写扁鹊的多次谏劝深化了主题。另外,扁鹊的反复劝说与桓公不以为意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不费矫饰之功便刻画出人物的不同特点:扁鹊尽心负责、医术高明,而桓公骄横自大、不知变通作者旨在提醒人们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要懂得见微知着,防患于未然,不要讳疾忌医,这深刻的道理以简单的语言传达出来,无繁复累赘,无咬文嚼字,实为佳作。
❾ 扁鹊见蔡桓公全文及翻译
作品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作品译文
扁鹊进见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站了一会儿,扁鹊说:“您在肌肤纹理间有些小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
蔡桓公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蔡桓公说:“医生喜欢
/ 习惯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本领。
过了十天,扁鹊再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时医治将会更加严重。”蔡桓公不理睬。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蔡桓公又没有理睬。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蔡桓公于是/特意派人问他。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纹理(之间),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
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里,用火剂汤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管辖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医治)的。现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过了五天,蔡桓公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蔡桓公于是病死了。
(9)君之病在肌肤的病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时代背景
战国时代是群雄并立,战乱频繁的年代,也是人才辈出学术思想空前活跃的年代。诸子百家为了宣扬自己的主张纷纷着书立说、聚众讲学。
“时代造英雄”,这样的时代要求当时的作家的着作逻辑严谨,精心选材,说理透彻,令人信服。
本文仅以199字的篇幅包容了这样丰富的内容,在运用比喻说理,叙述事件,塑造人物等方面都不失为先秦散文中的佳作,这也体现了时代对作家的要求是如此严格。
作者简介
韩非,战国晚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新郑是郑韩故城),韩王室诸公子之一,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
韩非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语,但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的着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
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但古人认为是阴谋学家,韩非的着作一大部分关于阴谋。
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
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着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着作,洋洋十万余言。
韩非的书流传到秦国,为秦王政所赏识,秦王以派兵攻打韩国相威胁,迫使韩王让韩非到秦国为其效力。
韩非在秦国倍受重用,引起了秦朝李斯的妒忌,李斯、姚贾在秦王面前诬陷韩非,终因他是韩国宗室,未得信任,将其投入监狱,最后逼其自杀。
韩非自杀于云阳(今陕西淳化县西北)。
参考资料:网络---扁鹊见蔡桓公
❿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恐深”中的病是什么意思
指重病或病得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