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美白祛斑 > 懿方美祛斑怎么样价格多少钱

懿方美祛斑怎么样价格多少钱

发布时间:2022-11-22 02:34:58

⑴ 司马懿厉害的地方有哪些

在曹操、刘备、孙权三位国君面前,司马懿根本难入其法眼。

在谋士层面,曹氏集团的荀彧、荀攸、贾诩。

孙吴集团的周瑜、鲁肃、吕蒙。

蜀汉集团的诸葛亮、庞统、法正。

司马懿也是面红耳赤的甘拜下风!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同时期的阮籍这登高一叹;千古名言。

竖子应该是司马懿!

即使在五丈原的征战中,诸葛亮先他而去,却是在军事蹍压进攻中的意外患病而逝,是蜀中的气数所致,决不是高挂免战牌的司马懿所能战胜的。

⑵ "昆明美立方祛斑怎么样啊费用多少 钱呢"

最有效的祛斑方式应该是分析自身色斑形成的原因进行去除。也就是科学的祛斑方式。


除了选择使用适合自己的祛斑方式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保证良好的作息时间,不要熬夜;

  1. 一、调节作息规律

    一餐不吃没大碍,身体内的营养素能够储存,但一晚没睡,隔天肯定露出倦容,因为睡眠无法“存放”,“补眠”其实是补不回来的。在我们睡着3小时后,身体会分泌“生长荷尔蒙”,一天的身体和肌肤再生,大约花上6小时;建议12点半前上床,以符合人体随太阳作息的“日夜节律”,让肌肤顺利再生。
  2. 二、冰糖柠檬汁

    柠檬有抑菌消炎的功效,经常食用柠檬汁能有效消除斑点,还能美白。加入蜂蜜或者冰糖配合饮用都很不错。10天快速祛斑方法?用柠檬外敷患处也很棒哦。都知道柠檬是天然的维生素C“仓库”,50g柠檬中的维生素就高达30毫克,还含有其他对皮肤有益的成分。
  3. 三、使用白醋面膜

    在纯净水里家一点点白醋,按后用纸膜浸泡,再敷脸,连续3天,停2天,如允许以让皮肤苏息一下,这种面膜是团体的美白,也不花多少钱,是很值得一试的。

⑶ 祛斑需要多少费用

祛斑的方法有很多,不少朋友通过使用祛斑产品来祛斑,也有人选择通过自制的祛斑面膜来祛斑,另外,也有不少朋友比较信赖医学手段来祛斑,常见的就是激光祛斑手术,那么,激光祛斑需要多少钱呢?接下来,请看具体的介绍。
祛斑的费用在3000-6000元左右,费用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与医院和设备有关
在大型医院,激光祛斑的收费要普遍高于小型医院。这个原因大家都是很好理解的。除此以外采用什么样的激光设备来进行手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激光祛斑手术的价格。同样是激光祛斑仪器,有的可能只需要数万元,有的却需要上百万,成本高些收费价格自然就会贵些。当然,一分价钱一分货,好的激光祛斑设备在治疗效果上面会占有更大的优势.
2、与色斑的程度有关
色斑的程度也是决定因素之一。激光祛斑一般是分疗程的,一般每个疗程3—5次。色斑程度较浅的患者或许一个疗程或者不需要一个疗程,即可恢复到很好的程度。反之,色斑较深的患者,或许要经过几个疗程才可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3、与患者色斑的面积大小
现如今很多医院现在采取的方式是按面积收费,一般是以每平方厘米作为基础单位,一般收费为150—300元/平方厘米。面积越大,收费越高。

⑷ 贾诩和司马懿同样是三国时期的顶级谋士,谁更胜一筹

第五名庞统

《三国演义》中唯一可以与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相媲美的就是庞统了。庞统,字士元,襄阳人。是襄阳地区大名士庞德公的侄儿。庞德公对诸葛亮和庞统的才能都作常赞赏,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都是当世俊杰。名士司马徽亦曾说过:“卧龙风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蜀汉人口不过三国十分之一,在诸葛亮时期基本是压着魏在打。曹魏在秦岭前线堆了十二万人,还不停从中原调兵调粮。内政方面,诸葛亮不在首都,身后秩序井然。曹魏东吴这个时期都是政变此起彼伏,曹操没死几年,大权就不在自己家族手里。评价一个人,要看他手里有多少张牌,也要看他能打出什么组合,要看同时期他的对手是谁。

⑸ 诸葛亮非常忌惮司马懿,是因为后者和他一样聪明吗

三国中后期,主要的看点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斗智斗勇。这两个人一个是卧龙,一个是冢虎,当真是给我们上演了一出龙虎斗。

北伐之战:诸葛亮和司马懿的龙争虎斗

司马懿虽然从表面上看,在当时确实没多大名气,但那也只是表面上,这家伙最出名的特点,就是低调。其实他在曹魏是有很多辉煌事迹的。

司马懿的事迹,在当时最着名的一件,就是帮助曹丕成功拿到了继承权。曹操有好几个儿子,在长子曹昂死后,当时最后可能继承其衣钵的除了曹丕之外,还有曹植和曹植两人,且这两人当时上位的可能性都大于曹丕。

曹植,和曹魏的士族文人相交极好,没办法嘛,谁叫人家长得好,为人好,诗词文章还写得好。也正是如此,曹植成了当时曹操最喜欢的孩子。

不同于曹植,曹彰则是混迹在军队中,和一些武将关系非常好,毕竟黄须儿曹彰武艺高强,这点其他人是比不了的。也正因为如此,估计曹魏军中的将士,都更为支持曹彰上位。

⑹ 如果魏延不死,魏延对战司马懿蜀汉能有多少胜算

魏延的能力还是很强的,是蜀军的一名勇猛的大将,但是因为他个人性情的原因,比较冲动,喜欢出奇招,这对上凡是都小心谨慎的司马懿来说,无异于是自投死路,魏延对上司马懿,蜀军和魏军作战,那就只有百分之十的胜算了。

还记得刘备选了魏延作为汉中的太守而不选张飞吗?原因就是张飞擅长攻击,而魏延擅长防守,而魏延主动去攻打司马懿,这不是拿自己的短处去跟别人硬碰吗?再者,魏延这人的性情就喜欢出奇谋,比如子午谷奇谋,那时那个计谋根本没有可行性,他只计划了顺利的进行却不行失败的后果,也不考虑敌方的防备,这无疑就是仅有一身的莽气。

所以说魏延不死,能打赢司马懿的胜算只有一成。即使这一成胜了那也是险胜,也蜀军带来的伤亡肯定是惨重的,那魏延在蜀军中的威望也会下降,再加上他个人的性格,最后他也会被其他人排斥被挤下台。

⑺ 诸葛亮在上方谷火烧司马懿的事是史实,还是罗贯中杜撰的正史的诸葛亮真有小说里编的那样智慧超人

当然是罗贯中杜撰的。现代史学家大多认为他是个优秀的政治家而非军事家,简单地说,他适合搞后勤,而不是上前线。
《出师表》中写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孔明真的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非也!如果真如他所说的,那么他是怎么做到“隆重未出,而知天下三分”?小时候达到这里很佩服孔明的远见。他真的很牛。足不出户,久之奥天下的情况。给刘皇叔勾勒了一幅美好的蓝图,乐的刘备屁颠屁颠的。长大后再读到这里。不禁产生一个疑问。他孔明口口声声的说着“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是却对天下大事了如指掌。何哉?说明他处处在收集情报。而前面所说的“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一切都证明他在装(说好听点是韬光养晦)。他为什么要装?因为他没有见到自己所认为的明主。直到刘备的出现。

再说水镜先生将诸葛亮比作兴周的姜子牙,望汉的张子房。甚至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天下可安、。”而刘备二者皆得,不仅天下未安。反在三国中最先败亡。这又是何哉?

其实小说第三十七回给出了答案,水镜先生在荐名士之后,出门仰天大笑:“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只说了事情的一个方面。而作为诸葛亮本身。亦有失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伟大的人物都不可能推翻这句谚语的真理性的。

先来看看他的六出祁山(史书记载是五出),南方平定孟获打了一年,“民穷兵疲”举国上下一致反对出征,希望休养身息。连在南征中出过好点子的马谡也劝他。此时的诸葛亮真像中了邪似的,力排众议,一意孤行。大有不撞南墙不回头之势。一次接一次的失败,终至把蜀国拖入不可救药的烂泥潭。诸葛亮为什么要这么干呢?究其原因恐怕离不开下面几条。

其一,他的成名作《隆中对》中,以绘下从荆、益两路北伐中原,“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的政治蓝图。先帝临终也有“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之托,到了晚年虽时日无多,仍有“吞魏之志”夙夜忧叹。在力不从心的情况下,只好置历史规律,客观条件于不顾,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其二,对形势估计有误。认为自曹操死后,北方更无人。只要挥师北上,便可轻易捣其巢穴。他低估了司马懿张郃等辈的能量。三足鼎立之势稳定后,魏明帝曹睿,东吴主孙权。都采取了守土固本,以静观动的策略。诸葛亮本应抓住这个有利时机高筑墙,广积粮。让因连年战乱的蜀国喘口气,可是他不。

其三,西人佛洛依德学说云,男人潜意识里多又“渴望伟大”情结,我们不妨以此揣度诸葛亮之内心。昔官渡之战是曹操打的,赤壁之战是周瑜打的。我诸葛亮不单独打一场以弱胜强的伐魏之战。何以在史册上于曹孟德,周公瑾相提并论乎?

其四,权高,位重,不善纳言。后主刘禅也曾相劝。说现在鼎足之势刚形成。魏国,吴国,也不见入侵。相父何不安享太平?刘禅本为酒囊饭袋一主。在诸葛亮看来更属胸无大志,偏安一隅的庸人思想。他哪里会听?至于魏延的飞系计划。也因他一贯对文长兄的印象不佳,也没有答应。六出祁山大抵上就成了诸葛亮的个人行为艺术了。

再说说诸葛亮的用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也是众人皆知的事。然而就街亭之失。谁之过也?我看并非马谡之过,实乃孔明之错。刘备临终曾叮嘱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不以为然,任马谡为参军。南征孟获时,他向诸葛亮提出“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的高明计策。可以说平定南蛮马谡是立了大功的。诸葛亮也就器重马谡。孔明之所以如此器重马谡恐怕还有一层更深的原因。蜀汉人事格局。大致可以理出以下几个板块。一是当初涿州起兵所聚的前期人员,如关羽,张飞,赵云等。二是在荆州依附刘表时所罗致的人才,如诸葛亮,庞统,马良等。三是进入蜀中原刘璋手下旧班底。如法正,李严等。再就是来降的马超等西凉军人。随着时移势转,涿州人马逐渐老去。西凉军人本来就不成什么气候。随着马超的早逝更见衰微。剩下的就是以诸葛亮为核心的荆州集团,和以李严为首的益州集团,刘备临终以尚书令李严为第二托孤大臣,刘备是看出了一些问题的,并长期都在做协调工作。

诸葛亮以其地位、威望、能力和智慧。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撼动的。他主政后仍做了一些动作。一是罢了李严的官。二是大力提拔原荆州人才,这就包括其中的马谡。因此造成了前面所说的“无容人之量,弄得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最后看一下他的伟大发明——木牛流马,这木牛流马究竟长什么样子?是书上没有明确记载。就知道孔明出岐山是曾用它运粮。但这样精致的木牛流马怎么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完工。还有日后的诸葛弩。难保不是他阁下在隆中隐居时就发明出来的到后来用的时候,批量生产足矣。这也是为他的出山做准备吧。
诸葛亮六次北伐都是敢于寻找魏军主力作战,以步兵为主的军队去寻找以骑兵为主的军队作战这是不可想象的!原因就是诸葛亮的阵法与诸葛亮发明的诸葛连弩,诸葛连弩就是为了克制骑兵而研制的,就像今天的机枪扫射一样威力可想而知!魏大将张颌就是命丧于诸葛连弩之下。可惜如今已经失传了。八阵图也早已失传!

鲁迅先生曾说过,“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对这点我是深信不疑。且看孔明做的一些列的事。一个真正的神人怎么会犯如此之多且不可饶恕的错误?更何况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若孔明真是神人。不至于忽视这一基本规律而日夜操劳。最后五十三岁殒命于五丈原。他充其量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是妖而已。只不过是个好妖。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确实写出了诸葛亮的这一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明的死的确令人怅然惋惜。然蜀国之早亡,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凭心而论。孔明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所有他有许多出彩的地方。但总之他也有缺点。历史上诸葛亮的真实故事同样纷呈多彩,但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诸葛亮虽然博学多才但也并非无所不能。他虽然精通谋略也时常失算。诸葛亮有着高尚的人格,却也有性格上致命的弱点。

⑻ 去斑一般需要多少钱

激光祛斑虽然是相对来说比较快的祛斑方式,但激光祛斑价格昂贵,一次需要上万元左右,而且并不是永久的,大概一年左右就会出现复发的现象。

激光祛斑价格浮动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种:

1、与求美者的自身情况有关

每位爱美人士面部的斑点面积不一样,所需要激光祛斑浪费的时间不一样,医生要根本每个求美者不同的情况制作不同的祛斑方案,当然就会影响到激光祛斑多少钱一次。

2、与选择的医院有关

在大型医院,激光祛斑的收费要普遍高于小型医院。这是因为,同样是激光祛斑仪器,有的可能只需要数万元,有的却需要上百万,成本高些收费价格自然就会贵些。当然,“一分价钱一分货”,好的激光祛斑设备在治疗效果上面会占有更大的优势。

3、与选择的医生有关

激光治疗对于人的依赖虽然远不如隆胸、隆鼻等整形外科手术。但是一个好的、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激光治疗师,对于激光祛斑效果和安全性方面自然也是相当重要的。

(8)懿方美祛斑怎么样价格多少钱扩展阅读:

脸上长斑的原因

1、内分泌失调

现代人生活工作以及学习压力大,容易造成紧张的状态,这样很容易导致内分泌失调。而脸上长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内分泌失调所导致的,平常要注意保持良好心态不要让自己太大压力哦!

2、长期阳光直射

有些人不注重防晒长期暴露在阳光下,长期受到紫外线的直射,却没有及时擦防晒霜,这也是很容易导致长斑的。

3、使用化妆护肤品不当

脸部肌肤是很脆弱的,长期滥用不好的化妆品护肤品会容易导致长斑的可能。

4、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对整个人的身心健康来说都很重要,长期熬夜不仅会危害健康还会导致脸色暗黄从而出现黄褐斑或色斑。

5、遗传原因

对于遗传性或者先天性的斑点就无法避免了,只能采取正确的祛斑方法来进行去除。有些女性是因为年龄增大才会长斑,有些则是因为生完孩子后长斑。

⑼ 从李叔同事业巅峰时选择出家,看生命真正的意义在何方

现代人认为,信佛修佛的人,多是因遭遇不幸,或姻恋失败,或是要解决身体疾病,所以李叔同的出家原因,百年来众说纷纭。 人们无法理解,正值事业巅峰、一生富贵的他,为什么要义无反顾遁入空门?

李叔同被称作所谓“新文化运动先驱”,但在“五四”运动的前一年,这位积极探索西方文化的激昂之士,绕了一大圈,却返回了中国传统,而且走得更深更远。

“五四”以后,受实证科学主义的影响,中国人渐渐转向无神论,也就更不能理解李叔同的出家之举了。

早慧的“神童”

1880年9月23日,李叔同生于天津名门望族。他降生之日,一只喜鹊口衔松枝送至产房内,人们都说这是佛赐祥瑞。其父李筱楼当时已是68岁,老来得子,非常高兴,给他起名文涛,字叔同,他排行第三,小字三郎。李叔同的母亲王氏,是李筱楼的五姨太,当时是20岁。

李叔同的父母都信佛。李筱楼名世珍,祖籍浙江嘉兴,曾中头名进士,与李鸿章、吴汝伦并称清朝三大才子。他官至吏部主事,致仕后经营盐业、兴办银庄,终成津门巨富,与当朝仕宦多有往来。晚年李筱楼尊崇王阳明理学,信仰禅宗佛学。他乐善好施,曾创办慈善救济团体,开办义学,有“李善人”之称。

幼年李叔同即受佛教薰染,5岁时,家里延请高僧为病重的父亲诵《金刚经》,唯李叔同能入内室,与其父同聆佛法。

李筱楼死后,李鸿章亲自为其祭仪点主。灵柩在家停放七日,众多和尚昼夜诵经,此事给小叔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幼时他与弟弟的游戏,便是学和尚做法事,“两个人都用夹被或床罩当袈裟,在屋里或炕上念佛玩。”李叔同的大娘郭氏及长嫂,也是虔诚的佛教徒,曾教叔同念诵《大悲咒》等佛经。

聪慧异人的李叔同,学舌时就跟着老父摇头晃脑地背诵对联了;6、7岁时,他攻读《昭明文选》,琅琅成诵;8岁读四书五经,他过目不忘;13岁临摹历朝名家碑帖,他就以篆刻和书法闻名,被人称作“神童”。

然而,人生的苦空,李叔同过早就感受到了。15岁时,他就写下:人生犹如西山日,富贵终如瓦上霜。

16岁,李叔同考入辅仁学院学习八股文。枯燥的八股他写得文采斐然,常得嘉奖。八股文章试卷格式严谨,文字必须写进印好的方格之内,但文思泉涌的李叔同,书难尽意,便觉纸短文长,常常一格之中夹写两字,于是就有了“李双行”的外号。当时他还师从名家学习传统的诗词及篆刻方法。

少年的李叔同比较叛逆。他沉迷当时被称为“贱业”的戏曲,喜欢唱戏、客串,还为心仪的坤伶捧场,甚至陷入迷恋而未果。

18岁时,李叔同与门当户对的俞家女成婚。这是母亲为他聘娶的天津茶商之女,后为他生下三个儿子(一子夭折)。

当时的社会风气认为,传统文化难以立国,受此影响,李叔同仰慕西方的思想和技术。哥哥从家产中拨出巨资供其置家,李叔同首先就买了一架昂贵的钢琴。

维新变法时,李叔同无比兴奋,刻下“南海康梁是吾师”的印章,以表其志。变法失败后,他一度被怀疑为同党。1898年10月,李叔同带着母亲与家眷迁居上海,租住在法租界。

“二十文章惊海内”

到上海以后,这位19岁的津门才子,以年少鲜有的才华及桀骜不羁,很快驰名上海滩。每写文章,他必定“技惊四座”。多年以后,李叔同以一句“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概括了这个时期的状态。

他与上海新学界的领袖人物许幻园、文人袁希濂、儒医蔡小香、名士张小楼,结成“天涯五友”。这志趣相投的五人,相互酬唱,宣扬民权思想,品茗论艺,沉浸在琴棋书画、风花雪月之中,享受着风流倜傥的快意人生。

1901年,李叔同考入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就读经济特科班,与黄炎培等人师从蔡元培。南洋公学的办学特点是中体西用,他接受了较系统的儒家经典教育,也吸纳西方文化。他的英文成绩是甲等,被评为“口齿清楚,文法娴熟”,对日文他也略有掌握。

当时李叔同最喜法学,曾写过名为“论强国对弱国不守公法之关系”的论文,读书时期还翻译了法学着作《法学门径书》和《国际私法》,两本书出版后在当时影响很大。

期间,李叔同曾报名应试科举,答卷针砭时弊,自然名落孙山。三场均未考中,仍回南洋公学就读。

1902年罢课风潮,蔡元培辞职,为了支持学潮,李叔同等很多同学都主动退学。后来他参加了“沪学会”,开办补习科,举行演说会,提倡移风易俗,探讨所谓“新文化、新伦理、新道德”。

1905年李叔同创作《祖国歌》,一经发表即风靡大江南北,广为传唱。之后他出版了《国学唱歌集》,以《诗经》、《离骚》、唐宋诗词等为歌词,富有传统文化内涵,显示了他深厚的“国学”底蕴。

李叔同宣传男女婚姻自主的思想,编写了《文野婚姻新戏剧本》;他将新思想新知识融入戏曲,创作了《黄天霸》等京剧戏目。他亲自上场,从小生唱到老生,赢得满堂喝采;他与上海书画名家一起办《书画报》,名声大振,成为上海的书画名流。

丰子恺描述过当时李叔同在上海模样:“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

“问何如声色将情寄,休怒骂,且游戏。”这是李叔同对自己当时状态的写照。这位富家公子哥,家在上海有钱庄,出手阔绰,年少轻狂。除与文人往来,还常与歌郎、艺妓交际,为之写歌赋诗,极具纨绔之风。

烟花柳巷,声色犬马,这种寄情声色的游戏人生,虽如鱼得水,他自己也是有担忧的,22岁的李叔同写信给许幻园:“终日花丛征逐,致迷不返,将来结局,正自可虑。”

留学日本,学习西方文化

1905年四月,母亲王氏病重,李叔同速延请名医,未能奏效,因上街置办棺木,没能亲自送终,成为憾事。其母当时只有45岁。

悲痛欲绝的李叔同扶柩回津,为母亲举行了西式丧仪。追悼会上,家人不穿白色孝服,全部改穿黑色服装。不用锣鼓唢呐,李叔同用西洋的《弥撒》为母亲填挽歌,自弹自唱。

母亲死后,李叔同一度改名为“李哀”,自言“看破一层世相”,“幸福时期已经没有了”。然后将发妻和两个儿子托付给二哥,自己远走日本留学,学习西方文化。

到了日本,李叔同入乡随俗。那时还是大清,他就立即剪掉辫子,改成西方最时髦的三七分。戴没脚眼镜,脱下长衫马褂,换上西装、尖头皮鞋。没多久,他便能说一口纯正流利的日语了。他花巨资在东京上野租私人洋楼,装修成文艺气息浓厚的宅子,取名“小迷楼”。

李叔同入东京美术学校油画科,接受西方写实主义绘画教育,同时就读音乐学校,研究乐学与作曲。学习钢琴时,他不惜动手术,以拉长手指的距离。后来他出版发行了中国近现代第一本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李叔同还研究戏剧,与同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在东京为中国两淮水灾募捐,义演《茶花女》时,他男扮女装,成功反串了茶花女,其优美婉丽,被称超过日本俳优。在《黑奴吁天录》的演出里,他还一人饰男女两个角色。

留学日本五年,李叔同大量接受西方的现代艺术,身体力行实践西方现代思想,其个人生活也是反传统的。期间,他与一日本模特自由恋爱,并且成婚。

回国任教

1910年,31岁的李叔同带着日籍夫人回国。不久他带着日籍夫人去上海居住,原配夫人及两个儿子被他留在了天津。

他被南京高等师范聘请做图画、音乐教师,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教书期间,他加入西泠印社,从事金石研究与创作。

至友、同事夏丏尊说:“就学问讲,他博学多能,其国文比国文先生更高,其英文比英文先生更高,其历史比历史先生更高,其常识比博物先生更富,又是书法金石的专家,中国话剧的鼻祖。他不是只能教图画音乐,他是拿许多别的学问为背景而教他的图画音乐。”

李叔同的案头书,是一本明代刘宗周的《人谱》,在封面上,李叔同写了“身体力行”几个字。他常拿书中古贤人的嘉言懿行教导学生,自己也行不言之教,做事极致认真,一丝不苟,连走路他都目不斜视。

此时的李叔同,脱下洋装,换上灰色粗布袍、黑布马褂和布底鞋,金丝边眼镜也换成了黑色钢丝边眼镜。他对艺术的理解开始回归正统,走回儒家文艺理念。他认为文人修身,重于修艺,艺德重于技能的训练。“工图画者其嗜好必高尚,其品行必高洁”,“士先器识而后文艺”。“一个文艺家如果没有器识,无论技术何等精通熟练,亦不足道”,器识,就是指修养与境界。李叔同将“艺德”的养成,作为培养学生的基本准则,“要做一个好文艺家,必先做一个好人”,他培养学生的最高目标是“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

依循传统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李叔同非常重视音乐教育,认为音乐对人的性情有非常大的陶冶作用,他倡导“以美淑世”的美育理想,认为艺术有提升道德的力量。

李叔同大胆引入西方美术、音乐的同时,也非常重视中国传统绘画及音乐韵律,尝试中西艺术的融合。他以学问和人格折服了学生和同事。他每月寄钱给刘质平,资助他在日本的留学费用,直至他学成,而且不求偿还,还叮嘱刘质平不可告诉他人。做教师的七年里,他先后培养出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众多名人。

在美术领域,李叔同创造的诸多第一,改变了中国美术史。他最早在中国介绍西洋画,首创中国报纸广告画,最早创作、倡导中国现代木版画。他撰写的《西洋美术史》、《欧洲文学之概观》、《石膏模型用法》等着述,皆创下当时国人研究的第一。

李叔同是将西方戏剧引入中国的先驱,也是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他最早将西方乐理引入中国,最早介绍西洋乐器、引进五线谱,最早在国内推广钢琴音乐;他作曲作词的《春游》,是我国最早的三声部声乐作品;脍炙人口的《送别》,借鉴西方乐曲的同时,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歌词意味深远,充满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意境。

这位学贯古今,融汇中西的全才、通才,在事业渐趋登峰造极中,内心却无处为安。在李叔同看来,文艺还是属于“术”的范畴,文艺再好,也只是末枝小道,不是终极真理。而人生的无常、生命的倏忽,却是旖施绚丽生活中不可回避的本质。

绝尘而去 剃发为僧

1916年,李叔同假期到杭州虎跑寺断食,开始是想借此疗治长期折磨他的神经衰弱症。期间的一些神奇体验,让他悟到很多东西,同时他也接触了很多佛经,对名利情执的虚妄,有了进一步了悟。第二年,李叔同又去听法,自己改名为“李婴”, 示脱胎换骨之意。

1918年,他黄历新年期间在虎跑寺度过,成为在家弟子,取名演音,号弘一。回校后虽照常教课,但茹素诵经,世味日淡。

1918年黄历七月十三日,李叔同将多年视若珍宝的藏品,包括书籍、字画印章、折扇、金表等都外赠或销毁,然后到杭州灵隐寺受具足戒,正式剃发出家,那时他39岁。

其实出家前,李叔同曾借喻荷花,抒怀“昏波不染,成就慧业”。也曾致信刘质平,“不佞以世寿不永,又以无始以来,罪业之深,故不得不赶紧修行……”那时朋友都以为他不过是说说而已,一般的文人雅士也常作此言,没想到他是当真的。

黄炎培的回忆文章中,记述了李叔同与日籍夫人的诀别:弘一出家后,日籍夫人从上海赶到杭州,通过两位朋友去找丈夫。“走了几个庙,找到了,要求叔同到岳庙前临湖素食店共餐。三人有问,叔同才答,终席,叔同从不自动发一言,也从不抬头睁眼向三人注视。饭罢,叔同即告辞归庙,雇一小舟,三人送到船边,叔同一人上船了。船开行了,叔同从不一回头。但见一桨一桨荡向湖心,直到连人带船一齐埋没湖云深处,什么都不见,叔同最后依然不一顾,叔同夫人大哭而归。”

弘一写信告知天津家人自己出家,让家人也吃斋念佛,还嘱咐两个儿子用功读书。天津家人常给他写信,弘一信都不拆开,托人在信封后面写:“该人业已他往,均原封退还。”原配妻子俞氏,不到50岁病故,当时家人给弘一写信报丧,也没收到回复。后来,有人发现,弘一法师曾为亡妻抄经回向。

李叔同的同事姜丹书,曾与出家前的李叔同有过一段对话:

姜丹书:“你想出家?”

李叔同:“是的。”

姜丹书:“为何?”

李叔同:“无所为。”

姜丹书又问:“君固多情者,忍抛骨肉耶?”

李叔同 “譬患虎疫死,将如何?”

如若患暴病而死,或者霍乱来了,即便内心难舍妻子儿女,又有什么办法吗?

绝尘而去,绝不回望张顾,李叔同如此了断世缘,与他纯粹的出家目的有关。他的禅房里,自书“虽存若殁”四字。在他看来,出家就是为了生死大事,妻儿、朋友的情缘均可以断。短暂的人生中,亲人早晚是要分别的,大限总要到来,出家不过是将它提前罢了。

翩翩不羁的公子,变成名副其实的苦行僧

出家早年李叔同几乎不见客,除了讲经,对殷勤求访者,他以一句“老实念佛”回复,不多发一言。

夏丏尊曾见,弘一与众多和尚挤在一间拥挤的禅房里,然后于河边采水,以鲜竹漱牙,毛巾破如抹布。夏丏尊要给他换一条新的,弘一说:“哪里,还受用着哩,不必换。”在他看来,破烂的席子、毛巾,白菜萝卜苦咸菜,都好,一切都好。

他双目低垂,脸容肃穆,过去那个生活讲究精致、翩翩不羁的公子,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苦行僧。房中只有一张板床。外出云游,也是一席一被一伞,有时自己还挑行李。洗衣缝补,他全都自己动手。每日黎明即起,冷水擦身,但凡染病,从不经意。他患病在床,有人前往问候,他说:“你不要问我病好了没有,你要问我佛念了没有。”

弘一严格持守最严谨最刻板的律宗戒律,成为恪守佛门“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的典范。他日食一餐,过午不食。素菜之中,也不吃菜心、冬笋、香菇等,因为其价格比其它素菜要贵很多。

1924年,弘一求见印光,被概不见客的印光拒在山门之外,他从天明等到日暮,终于见到印光,与之同修了七日。这七日深刻影响了他以后的修行生涯。弘一悉心研究已中断700余年的律宗,撰写着作,躬行实践。后半生里,他不辞劳苦云游各地,四处弘扬律宗。

每前往讲律,行前弘一都约法三章:不为人师,不开欢迎会,不登报吹名。为防人接船,有时他还特地临时改搭他船。除讲律外,他闭门谢客,市长等高官都难以请到他。晚年弘一在福建讲经,忽然接到一少年来信,指责他忙于交际应酬。弘一反省自己,深感惭愧,当即回信表示:“即当遵命闭门精修,摒弃一切。”

1937年底,厦门轰炸不断,弘一集众演讲,尽力助众生渡劫。他弘法闽南,时值厦门陷落,好友劝他去内地避险。他作偈曰:

亭亭菊一支,

高标矗晚节。

云何色殷红,

殉道应流血。

非佛书不书 非佛语不语

出家之后,弘一发誓:非佛书不书,非佛语不语。他认为“耽于书术,增长放逸,佛所深诫”,毅然割断自己曾醉心的话剧、油画、西洋音乐等艺术。原本他诸艺俱废,后来还是保留了书法,因为可以“写佛语结缘利生”。弘一最常写的就是“以戒为师”,也常写:“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弘一的书法,敛神藏锋,大巧若拙,已经是一种心灵的迹化了。他下笔一丝不苟,不矜才使气,不激不厉。刘质平回忆说,弘一写字书极慢,五尺整幅要写两个小时方成。

在谈写字方法的演讲中,弘一曾对僧人说:“倘然只能写几个好字,若不专心学佛法,虽然人家赞美他字写得怎样的好,那不过是‘人以字传’而已!我觉得,出家人字虽然写得不好,若是苛民有道德,那么他的字是很珍贵的,结果都是能够‘字以人传’;如果对于佛法没有研究,而是没有道德,纵能写得很好的字,这种人在佛教中是无足轻重的了……”

他自认罪孽深重,非酷戒不足以灭障

李叔同被称作所谓“新文化运动先驱”,但在“五四”运动的前一年,这位积极探索西方文化的激昂之士,绕了一大圈,却返回了中国传统,而且走得更深更远。

他一生富贵,漫天才情,内心却有着无处为安的苦闷,这是执于现实的人很难理解的。“五四”以后,受实证科学主义的影响,中国人渐渐转向无神论,当然也就更不能理解李叔同的出家之举了。

当人们还在感叹李叔同绝伦的才华时,他对自己年轻时代的诗歌及荒唐的生活,全部做了彻底的否定。1923年,西泠印社印了一本他的《漱筒诗集》,被弘一斥之为“多涉绮语,格调也卑,无足观也”。绮语,指轻浮无礼、不正经、令人邪思之言;1929年,开明书店请弘一写字模,开始他应允了,后又反悔,反悔的重要原因是:有些字,出家人书写甚不合宜,如刀部中,残酷凶恶之字甚多,又女部中更不堪言,尸部中更有极秽之字……

弘一不断省察自己既往的“放浪无赖”,他曾对丰子恺说,自己出家之前,一味地书呆子气,人情世故什么的一点儿都不懂。在《最后之忏悔》中,他写道:“我从孩提起就一直造恶,一天比一天堕落,身体虽然不是禽兽,而心则与禽兽无甚区别……”

60岁的时候,弘一用一句“不堪回首”,概括自己从幼年以后的种种经历,自认罪孽深重,非酷戒不足以灭障。

在那个普遍排斥传统、排斥宗教信仰的大背景下,弘一宣说:佛法非迷信,佛法非宗教,佛法非哲学,佛法非违背科学。他出家不是因为厌世,也不为避世,实在是因为参透了人生。既然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荣华富贵、旷世之名声,或者子孙家业,更是身外之物。世间学术、绘画音乐等文艺,也不过是暂时的虚幻美景,而返本归真、追究终极真理,才是生命的真正意义。

出家后,李叔同那因无常世事而躁动的心,终归于安宁。

“这个世界,我总要来。 ”

1942年春,弘一前往灵瑞山讲经, 不久住在温陵养老院,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为大众讲经 , 并向院中老人讲说净土法要 。黄历二十三日,弘一示现些微疾病,但拒绝医药、探视,只是专一念佛。

二十七日,弘一绝食,只饮水。二十八日,他写好遗嘱,交代妙莲法师负责后事。九月一日下午,弘一在一张纸上写下“悲欣交集”,交给妙莲法师,并嘱咐:如在助念时,见我流泪,并非留恋世间、挂念亲人,而是悲喜交集所感。他还特别叮嘱,当他呼吸停止时,要待热度散尽,再送去火化,身体停龛时,要用四只小碗填龛四脚,再盛满水,防止蚂蚁爬上来,这样在焚化时,可以避免损伤蚂蚁。他自认自己福气不够,说火化时,“不必穿好衣服,只穿旧短裤,以遮下根而已。”

说完,弘一默念佛号不辍。临终前,弘一法师还说了这样话:“这个世界,我总要来。”“释迦牟尼佛与我们这个世界有不尽的因缘,我们与未来的世界亦然。”

四日戌时(晚上7点至9点),弘一右胁而卧,安详圆寂,终年63岁。这天是公元1942年10月13日。

第二天一早,夏丏尊收到了弘一的一封信:

丏尊居士文席:朽人已于九月初四日迁化(日期是嘱人后填写)。曾赋二偈,附录于后: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亡言;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谨达,不宣。音启。

“悲欣交集”通常的解释是,一面欣喜自己的解脱,一面悲愍众生的苦恼。

出家28年,弘一法师最后的遗物,是一件百衲衣、少量衣被和一把雨伞。百衲衣上的二百多个补丁,都是他亲手缝补的。

弘一法师圆寂后七天,尊其遗嘱:“龛用养老院的,送承天寺焚化。”荼毗后,获舍利子一千八百粒,舍利块有六百块。

弘一法师被尊为律宗第十一世祖,与印光、太虚、虚云并称为“民国四大高僧”。

参考资料:

《李叔同全集》

夏丏尊《生活的艺术》

丰子恺《怀李叔同先生》,

姜丹书《弘一大师咏怀录》

欧七斤、盛懿《出旧入新:南洋公学经济特科班对李叔同的影响》

陈海量、姜丹书等《弘一大师永思集》

林子青《弘一法师年谱》

⑽ 贞懿皇后独孤氏病逝于时多少岁

不知道
不知道什么时候生的
贞懿皇后独孤氏(?-775年),唐代宗李豫的皇后,左威卫录事参军独孤颖的长女,因为美丽入宫,被皇帝独宠专房,册立为贵妃,后追封为皇后,生韩王李迥、华阳公主。华阳公主深得唐代宗宠爱。因十分贤德,不干朝政,不树外戚,被群臣上表尊为贞懿皇后。大历十年(775年)十月初六,染病24天后逝世,殡于内殿。皇帝三年不忍出宫归葬,十三年(778年)十月方葬,葬于庄陵之园。

阅读全文

与懿方美祛斑怎么样价格多少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次燕窝要多少克 浏览:1094
面部血管瘤怎么治不留疤 浏览:1920
yamii胶原蛋白怎么吃 浏览:1348
贵阳祛斑哪个好先荐利美康 浏览:1280
和田玉戈壁料没油性怎么办 浏览:891
鹅耳朵冻疮涂什么精油 浏览:1909
燕窝有什么不好的副作用吗 浏览:879
皮肤使用爽肤水有什么好处 浏览:1252
漂白燕窝炖不烂怎么办 浏览:1424
燕窝跟什么吃最好 浏览:1663
容易长痘痘油皮怎么可以做美白 浏览:1489
医院和美容院哪个祛斑好 浏览:1652
山羊奶面膜与龙血精华面膜哪个好 浏览:1701
学生干皮适合什么面霜 浏览:1477
生姜和什么一起煮能祛斑 浏览:1331
两三个月的宝宝选面霜怎么选 浏览:1547
嘴巴上和下面长痘怎么治 浏览:1652
南京医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钱 浏览:985
燕窝每天多少毫升合适 浏览:1589
胶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于吸收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