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化瘀通络、祛斑活血艾灸哪些穴位
也可以在乳房上直接用艾条做温和灸,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手持艾条熏灸。除艾灸乳房部位外,还可以配合艾灸三阴交,太冲和天宗穴,这些穴位也是辅助治疗的一些常用穴位。
当然在治疗过程中的繁琐程序,只有我们经历过的人才会有体会。如果你还没有做好准备,请不要选择艾灸。
2. 女人美容穴位
身材窈窕、肤色红润是每个女人一生的梦想,如果我们能注意调养经络,经常按摩几个重要穴位,那么拥有美丽容颜将不再是一件难事。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女人美容穴位,希望对你有用!
女人美容穴位
少府穴
在屈指握拳时、尾指指尖所点处,按摩它有清心泻火、活血润肤的作用。
神门穴、合谷穴
位于手腕和手掌关节处小指那一侧的腕横纹中,合谷穴位于手背部第一、二掌骨之间,即虎口上。按摩此二穴,能够促进面部血液循环、解除疲乏、振作精神、提神醒脑。
鱼际穴
位于手掌面第一掌骨中点,拇指下隆起处,有泻热宣肺、散淤润肤的作用。
劳宫穴
在掌心横纹中、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按摩它能起到清心和胃、消除面疮的作用。
女人美容祛斑穴位
1、三阴交
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10厘米,胫骨内侧缘后方。
2、足三里
外膝眼下10厘米,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3、关元
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0厘米。
4、膻中
胸前第四肋间隙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取穴。
5、脾俞
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
6、阴陵泉
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7、气海
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5厘米。
8、肾俞
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5厘米处。
9、地机
阴陵泉穴下10厘米。
3. 穴位养生篇—三阴交穴
1、穴位名称
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上的穴道。三阴,足三阴经也。交,交会也。三阴交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条阴经(肝经、脾经、肾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穴。
三阴交又名“女三里穴”,它是女性朋友妇科病的万灵丹,具有活血止血、滋阴利湿的功效。几乎所有的妇科病症,刺激三阴交穴都着不错的治疗有效。经常刺激三阴交穴还可以有效地 保养子宫、滋养卵巢、调理月经、祛斑祛皱、降压、祛湿气 等。
2、 位置及找法
位置: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内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三寸处,胫骨内侧缘后方。这里所说的三寸,皆是骨寸,同身寸,指的是每个人自己的手横着放,约四根手指并拢横着的宽度就是三寸。
取穴方法 :在小腿内侧,正坐屈膝成直角,在踝关节内侧,四个手指并拢,沿着足内踝尖(脚内侧内踝骨最高点)向上另一侧对应的点。也就是足内踝上缘四指宽处,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在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自己的手横着放,约四根手指横着的宽度)就是三阴交穴位。
穴位解剖 :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为胫神经;并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
3、 穴位功效
治脾胃虚弱、肠鸣腹胀,大便溏泄、消化不良、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肝脾肿大、腹水浮肿、肝炎、胆囊炎等。
三阴交穴,十总穴之一。所谓“妇科三阴交”,顾名思义此穴对于妇症甚有疗效,举凡经期不顺,白带,月经过多,过少,经前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等,皆可治疗。保养子宫和卵巢、改善性冷淡,治月经失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带下、阴道炎、盆腔炎、前阴瘙痒、胎位异常、子宫下垂、难产、阴挺、经闭、不孕、遗精、阳萎、阴茎痛等妇科病症。
此穴为又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因此应用广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
三阴交穴有治疗遗精、阳痿、阴茎痛、小便不利、睾丸缩腹等作用,是治疗男子性功能障碍最常用的穴位之一。因此,经常用手指按摩三阴交可增强男子性功能。治肾炎、尿路感染、尿潴留、尿失禁、乳糜尿、疝气等。
治癫痫、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失眠、更年期综合症等。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又是三条阴经的交会穴,符合阴的特性,对女性有特殊的保护作用。维持年轻,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
紧致脸部肌肉、去斑、去皱、祛痘,调治肌肤过敏、湿疹、荨麻疹、皮炎等。
治膝、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脚气、糖尿病、高血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此穴是足部三条阴经交汇的穴位,而这三条经都与高血压有着莫大的关系,所以,多数患有高压高的高血压病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三阴交这个穴位特别敏感,用大拇指一按,马上就有痛或者酸胀的感觉。
当血压过高或过低,每天中午11点-13点,心经当令之时,用力按揉两条腿的三阴交各20分钟,坚持两三个月,能把血压调理至正常值。
人体的任脉、督脉、冲脉这三条经脉的经气都同起于子宫和卵巢。其中,任脉总任一身之阴经,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督脉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冲脉是所有经脉的主管。
每天晚上5点~7点,肾经当令之时,用力按揉每条腿的三阴交穴各10分钟左右,或直接艾灸该穴位10~15分钟,能保养子宫和卵巢,促进任脉、督脉、冲脉的畅通。
每个女人都有一颗爱美的心,都希望美丽常在,但是岁月无情,随着时光的流逝,女人40岁之后衰老现象会越来越明显。那么如何不用药物来延迟衰老呢?
中医学认为,脾主肌肉,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肌肉逐渐变得松弛,从而显现出老态。脾化生气血,统摄血液。肝藏血,肾精生气血。女人只要气血足,那些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不来月经等统称为月经不调的疾病都会消失。而女人脸上长斑、痘、皱纹,其实都与月经不调有关。
女人只要气血畅通,就会面色红润白里透红,睡眠踏实,皮肤和肌肉紧致,使女性保持健康的肌肉状态。
三阴交穴是我们的父母留给我们的巨额财产。此穴有行气活血,健脾、调肝补肾,通经通络的作用,因此长刺激此穴可以治疗月经不调等妇科病症。
如果想延缓衰老,保持皮肤弹性紧致,除了饮食、作息要规律且情绪平和之外,每天晚上9点-11点,三焦经当令之时,按揉两条腿的三阴交各15分钟,也可以艾灸该穴位,就能去皱、调理月经,祛斑、祛痘。你会发现,连头发也有了光泽和弹性,不容易脱落和变白了。对于穴位的按揉,不要指望一两天出效果,一定要坚持才能收到效果。
三阴交穴是脾经的大补穴,脾最大的功能之一就是将人体的水湿浊毒排出。每天上午9:00-11:00点,脾经当令之时,按揉或艾灸左右腿的三阴交各20分钟,能把身体里面的湿气、浊气、毒素都给排出去。皮肤过敏、湿疹、荨麻疹、皮炎等毛病得到了有效治疗,肌肤恢复光洁细腻。
4、 保健方法
刺激三阴交穴,可以采用 按揉 的方式。坐在椅子上,挺直脊背,坐姿端正,屈膝成直角,用手指分别按压两条腿三阴交穴,以穴位为中心,施以一定的力度,进行旋转按揉。
左右两侧的穴位每次按揉15分钟即可,每天早晚各一次。提示:如果感觉手指按揉比较累,可用经络锤敲打,或者用筷子头按揉,也可达到相同效果。
三阴交的按摩方法: 点揉法
点揉法特别适用于下肢部的穴位,因为下肢部的穴位肌肉比较丰厚,用力点下去之后再去揉,坚持时间比较长,可以起到持久的刺激作用,和足三里穴的点揉法是一样的。拇指立起来,放在穴位的表面,先用力向下按压,再去揉,揉一分钟停下来,间隔一下,再揉一分钟。揉三阴交穴的手指方向(手指放的方向)还很关键。
三阴交的取穴方法:腿的正面,我们老百姓叫它迎面骨,解剖学上叫它胫骨,胫骨的外侧边缘上我们取的是足阳明胃经,(足三里穴就在这个外侧),胫骨的内侧取的足太阴脾经。从内踝间往上有四指宽的位置(胫骨的后侧边缘)就是三阴交位。按揉这个穴位,手指的方向和胫骨、经脉的走形平行的放,这样放对这个穴位的刺激量比较大,就是拇指立起来,向内抠按三阴交穴位,这样可能起到比较好的刺激效果。揉按五次六次。
忌: 三阴交穴有调畅人体气血运转的作用,但是孕产妇,孕妇切忌不要在这个穴位上进行按揉。这个穴位有滑胎的作用,特别容易早产的一些人切记不要去按揉它。
三阴交穴的另一种按摩方法:从三阴交穴沿着胫骨的内侧边缘,依次向上点按,或用捋的方法,但这个方向跟足阳明胃经不一样,那个是由上而下,这个是由下往上,向上捋到膝关节以上,这 样的按摩方法对女性的生殖系统有非常好的作用 。还对于水的代谢非常有关系,因为我们刺激的这条经脉叫足太阴脾经,脾经的作用在人的身体中就像一个运输,运化水谷、运化水湿,水和谷物这些固体性的食物,吃到胃里以后经过消化,变成人体可以吸收利用的营养,这些营养要通过脾的转运作用,把它运输到身体所需要的地方去。
健脾最理想的按摩时间是在早上的9:00-11:00这个时间段,是脾经当令,脾经的经气比较旺盛,此时刺激效果更佳。
5 、穴位配伍
在医临床上,三阴交常用的配穴有:配足三里穴治肠鸣泄泻;配中极穴治月经不调;配子宫穴治疗阴挺;配大敦穴治疝气;配内关穴、神门穴治失眠。配妇科穴、还巢穴,通治一切妇科病。
人体穴位配伍:三阴交穴配足三里穴治肠鸣泄泻;三阴交穴配中极穴治月经不调;三阴交穴配子宫穴治疗阴挺;三阴交穴配大敦穴治疝气;三阴交穴配内关穴、神门穴治失眠。
配经外奇穴妇科穴、还巢穴,通治一切妇科病症。
结尾: 要想利用三阴交穴对人体延缓衰老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且有效的调理治病,我们需要有坚定的毅力,每天在正确的时间按揉一定的时间,久而久之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 按什么穴位可以祛斑祛痘
介绍你个神奇的穴位,虽然不知能否祛斑祛痘,可是对女性非常好。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拱起处往上3寸。大约是4个手指处,每晚6点到9点。左右腿各按15分钟。坚持下来,一定有帮助!
5. 打穴位就可以祛斑美容,这些穴位原来藏的这么深
按摩穴位可以祛斑美容,选择一个穴位轻拍或按摩。没有必要每天按摩,秘方是坚持下去。只要你坚持按摩或轻叩穴位,你一定会得到美容、保健和养生的效果,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打穴位就可以祛斑美容,这些穴位原来藏这么深,至于是哪些穴位呢,小编给大家总结了五个,感兴趣的话一起来看看吧~
第五个,足三里,外膝在眼睛下方3英寸,胫骨外侧有一个横向手指。该穴位具有补中益气、通经活络、调理脾胃、强身健体、抗衰老、祛斑养颜的作用。 每天花几分钟按摩这些主要穴位,受益匪浅。
6. 女人脸上长斑按什么穴位可以去掉
可以口服维生素E,维生素C,逍遥丸 外用迪维霜,注意防晒,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舒畅。
7. 艾灸也能美容祛斑找对穴位很重要
泰茗医讲堂——纯正中医,医养结合。
艾灸鼓舞的是,
岁月流失掉的元气。
其实艾灸还真的可以做到把令人头痛的黄褐斑,雀斑……鱼尾纹,法令纹……消除掉。
《黄帝内经 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五七即35岁时,面容开始憔悴,头发开始脱落。
从35岁开始,女人的身体开始走下坡路,足阳明胃经的气血不再旺盛,而足阳明胃经循行于面部,途径嘴角,向上直达眼睛下方, 所以足阳明脉衰首先表现为出现眼袋,嘴角肌肉松弛。
女人过了35岁,就要好好保养,努力抓住青春的尾巴了。
▼
所以,面子上的问题,不能只在脸蛋上下功夫,还得配合好内调的穴位。才能事半功倍。
内调的目的是令气血充盈, 艾灸的目的也是令气血充盈,令经络疏通。 让经气能循行。
艾灸让经络气得以调动,需要消耗能量, 气血虚弱的家人们需要在艾灸的同时注意平补气血。 这样才能更好地避免艾灸得气后的困累。
👉气,看合谷—— 小测试:合起手看看合谷穴是隆起还是塌陷,就大概知道自己气的虚实。(手都自然合拢,不要用力挤。)
合谷穴隆,说明身体正气充足,反之塌陷,就代表气虚了。👇
👉血,调三阴交—— 女性常揉/艾灸三阴交,可补血养颜,紧致肌肉。
👉阳明脉之大穴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阳明经多气多血,重灸足三里,大补气血。
👉一身阳会百会穴 ——百会穴是诸阳之汇,人体的督脉、膀胱经、胆经都在这里交汇,所有的阳气都聚集在此。
祛黑眼圈/祛斑/祛皱纹/祛痘的内调基础穴位:百会,合谷,三阴交,关元,足三里。
· 划重点!太长不看版 ·
黑眼圈、眼袋: 基础穴+局部灸太阳穴、印堂穴、四白穴+滚鸡蛋。
祛斑: 基础穴+期门穴、太冲穴。
祛皱纹 :基础穴+按摩+太阳穴,迎香穴,地仓穴。
去下巴痘: 基础穴+气海穴,子宫穴,血海穴。
去闭口粉刺: 基础穴+气海穴、关元穴、肾俞穴、命门穴,神阙穴。
1、请问下眼睑眼袋重,有黑眼圈怎么灸?
熬夜,肾虚,水饮水停等都会导致眼袋、黑眼圈的,基础穴位加上局部灸太阳穴、印堂穴、四白穴。
2、请问艾灸哪里可以祛斑?
斑太多是因为肝郁气滞, 基础穴位加灸肝经的期门穴、太冲穴。
3、请问艾灸哪里可以祛纹?
有皱纹是因为年龄,皮肤质地改变了,局部按摩加上太阳穴,迎香穴,地仓穴。
4、请问有川字纹,下巴和脖子长痘,生理期特别严重,该怎么艾灸?
有川字纹的,要改正心态,保持好心情。
生理期下巴长痘的根源在任脉, 基础穴位加上气海穴,子宫穴,血海穴。
5、请问脸颊两侧有闭口、粉刺,痘痘,应该怎么艾灸?
这是 阳虚 的症状,可以灸气海穴、关元穴、肾俞穴、命门穴,神阙穴。
6、想补气血内调,应该艾灸哪几个穴位呢?
以关元穴,气海穴,三阴交穴为主。
7、请问痣也算斑的一种么?艾灸能祛痣么?
有痣的地方,就不要灸了。
▼
1、女性的外阴瘙痒,应该灸哪里呢?
气海穴,关元穴,三阴交穴,加上百虫窝与血海穴。
2、想请教下,一年四季都在拉肚子,不知道怎么补,月经拖拉,该怎么灸?
灸神阙穴,天枢穴,气海穴、关元穴,命门穴。
3、请问脾虚容易腹泻,艾灸什么穴位可以改善呢?
灸中腕穴、神阙穴、合谷穴、肾俞穴。
灸为久火,艾灸的时候追求的是单穴,配穴,或局部的施灸时间,而不是追求灸时的穴位和部位数量上的多。
灸的时候宜清静恬淡,细细品味艾条下穴位的变化,追求灸感。
大家平时艾灸的时候,选少点穴位,拉长单穴施灸的时间,不要急于多个穴位或部位。
▼
灸感,艾灸时感知的一种气的变化。如扎针时的针感,气的变化会依个体体质差异而表现为酸,麻,胀,痛,痒,冷,热,风,寒,凉十种。并有多种的变化表现形式,蚁爬,流水,冷风吹。
艾灸尽量去体会到灸感,这样才能令艾灸的作用发挥至极致,有灸感的灸法能产生三种不同效果。
第一时期为灸火循经: 多表现为 透热、扩热、传热 三种热感现象,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被激活推动循环起来了。
第二时期为正邪相搏: 多表现为 酸、麻、胀、痛、痒 的灸感,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被激发自动与病灶的邪气相搏斗。
第三时期为开门驱邪: 多表现为 风、寒、凉、冷 的灸感,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充足,开始将病气驱除体外了。
▼
艾灸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从无到有,从了解艾灸开始,了解艾条,选择适合自己的艾条开始。
从烤肉到体会到灸感,从灸感开始体会到灸火循经,体会到正邪相搏,体会到身体的开门驱邪。
经络气因艾灸而充盈,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这是在你每一次对自己身体的捣腾中积累下来的,每天一点点都是向好的积累,坚持才是王道。
大家得重新去认识艾灸,思考艾。看看自己平时的艾灸都到哪个层次了,很多人都不知道艾灸后的热导,激病反应和排病反应。
▼
1、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艾条呢?
⚠️ 一定要用品质好的艾条,不然白费力气又伤身; 因为现在有很多艾条是掺假的,纸皮,假艾草……
2、请问怎么控制艾灸的 时间和频率呢?
每次可控制在15-30分钟,单穴一次灸透。 以灸感为宜,一年四季都适合,艾灸双向调节。
3、艾灸时有火气上头的感觉,是否不适合艾灸?
这属于第一时期“灸火循经”,火气上头,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被激活推动循环起来了。
要注意,艾灸时的距离不要太近到烫皮的程度,烫皮那种是烤肉,不利于经络传感,大概就是温温热热,持续透热的感觉就对了。
4、请问长期艾灸会上火吗?
如果我们灸对了穴位,把握好时间和频率,一般不会上火。
但一直灸温补的穴位,可能会上火,平时灸完就要补充水分和阴津。也有灸几个月体质改变了,气血补上了,那时候再上火,就是表示达到效果了。
5、如果艾灸上火了怎么办?
艾灸后上火的话,在艾灸最后以涌泉穴结束,或者喝点酸梅汤补充津液。
6、艾灸后应该如何平补气血呢?
艾灸补的经络气,耗的是身体能量, 气血虚弱的灸完最好喝些
7、如果取穴不精准的话会不会有影响?
不用精准到某一个点,以灸感为标准就好。
8、灸完关元和后腰,几天之后发现出汗特别多,吃饭尤其汗特别多,这种情况还能继续灸吗?
可以继续,艾灸时避风寒。
9、女性经期可以艾灸吗?
⚠️如果都正常,例假期不灸。但如果有不舒服,是可以艾灸解决的。
8. 脸部祛斑排于应该在什么穴位
胡萝卜汁
将鲜胡萝卜研碎挤汁,取10毫升~30毫升,每日早晚洗完脸后,用鲜汁拍脸,待干后用涂有植物油的手轻拍面部。此外,每日喝1杯胡萝汁也有去斑作用。因为胡萝卜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具有滑润、强健皮肤的作用,并可防治皮肤粗糙及雀斑。
番茄汁
每日喝1杯番茄汁或经常吃番茄,对防治雀斑有较好的作用。因为番茄中含有丰富的谷胱甘肽。谷胱甘肽可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使沉着的色素减退或消失。
鸡蛋祛斑
取新鲜鸡蛋一枚,洗净揩干,加入500毫升优质醋中浸泡一个月。当蛋壳溶解于醋液中之后,取一小汤匙溶液掺入一杯开水,搅拌后服用,每天一杯。长期服用醋蛋液,能使皮肤光滑细腻,扫除面部所有黑斑。
9. 女性常敲打八大穴位祛斑又美容
女性常敲打八大穴位祛斑又美容
女性常敲打八大穴位祛斑又美容,爱美是女性的天性,为此我们不惜花大量时间和金钱放在化妆上,熟不知我们人体本身就有天然的美容穴,常摁好气色,女性常敲打八大穴位祛斑又美容。
1、三阴穴
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3寸(指同身寸,即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为1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每天晚上9点到11点,可按摩三阴穴几分钟,可以调节月经,保养子宫和卵巢,祛斑祛皱。
2、关元
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可培补元气,导赤通淋,对于生理不顺、神经衰弱、失眠、眩晕等均有疗效,在美容上面可以淡化色斑并祛斑。
3、肾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1.5寸处。具有益肾助阳、强腰利水的功效,可治疗月经不调、痛经、贫血等症,从而杜绝由此产生的色斑问题。
4、膻中穴
位于胸前第四肋间隙与前正中线之交点。此穴募集心包经气血,主治心悸心烦、胸部疼痛、呃逆等症,常按对色斑有一定效果。
5、地机穴
位于三阴穴上3寸。常按可健脾渗湿,对于腹痛、月经不调、乳腺炎等均有疗效,并可对抗以此引发的色斑。
6、足三里穴
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此穴补中益气、通经活络、调理脾胃,可以强身健体、抗击衰老、祛斑美容。
7、脾俞穴
位于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1.5寸)处。按摩此穴主要用于健脾和胃、利湿升清,对于消化不良、胃炎、贫血、月经不调等都有一点效果,进而达到美白祛斑的效果。
8、气海穴
此穴位于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要治疗月经不调、大便不通、脘腹胀满、腰痛等症,亦可以起到祛斑的功效。
美容养颜粥推荐
1、山药枸杞蜂蜜粥
材料:山药、粳米、枸杞、蜂蜜。
做法:山药去皮,切成块状,其间可用温水浸泡枸杞子;往锅中倒入冷水,再加入粳米、山药、枸杞子等材料先用大火熬煮;直至成粥状改用小火并不断搅拌,加入蜂蜜调味即可。
2、莲子龙眼粥
材料:莲子、芡实、米仁、龙眼肉。
做法:将芡实、米仁、龙眼肉、莲子洗净,一同放入锅中,加水,微火煮1小时;用少许蜂蜜调味,1次服完,并将莲子与粥同吃。
3、玫瑰花粥
材料:粳米、含苞待放的玫瑰花、冰糖。
做法:可先加适量水煎煮玫瑰花,然后用玫瑰花汁煮粳米,这样做出来的`粥更香。
一、血海穴
拍打或按摩血海穴,对妇女痛经和经血过多或过少有效,配合按摩三阴交穴、太溪穴效果更佳。痛经伴有呕吐,按摩此穴同时按足三里穴可立刻缓解症状。
【按摩方法】每天上午9—11点拍打(每次10秒,连续3—5次)或按摩(轻柔每侧3分钟)血海穴,晚上21—23点再艾灸此穴,对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及因气血瘀滞引起的肥胖、关节痛等症有效。
二、天枢穴
常按天枢穴(足阳明胃经之穴),可使胃经和大肠经保持活络,促进胃经内气血循环,帮助气血由胃经输向大肠经。
胃经气血充盈,则消化功能增强,就给生血系统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为补血提供最基础的动力;大肠经气血充盈,则可保证循、环排泄机能正常,即止泻又通便,保持肠道清洁,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扰。双手拇指下压(力度适中)左右两边此养生穴位,由外向内打圈按摩,每天100—200下,又补血又排毒。
三、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肝、脾、肾交汇的穴位,脾统血、肝藏血、肾生血,因此,三阴交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
每天上午11点,按揉左右小腿内侧的此养生穴位各20分钟,可排体内湿气、浊气、毒素,对湿疹、荨麻疹、皮炎等有疗效。
常按三阴交穴,补血、活血,保持血压稳定,特别对血压偏低的人补血效果显着。
四、足三里穴
刺激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之穴),补益气血,培补元气,滋养脑髓。是保证肝血充足的首选。
对气血亏虚引起的头晕、耳鸣、神经衰弱及胃动力不足的人、胃气虚的人、因用眼过度或失眠熬夜而伤肝的人经常拍、按摩、艾灸此穴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按摩或艾灸足三里,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宜通气机、导气下行、强壮全身。胃酸过多、空腹烧心的人不宜灸足三里,可选阳陵泉穴有良效。
五、关元穴
足三里、关元、气海是人体三大强壮要穴。古有“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之说。关元穴是(任脉之穴,也是小肠的募穴)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汇处,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统治足三阴经及小肠、任脉疾病。
按摩关元穴,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每一轮轻轻按压8次,每次8轮,补血、消除小楠肚。
六、隐白穴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统血、止血。
鼻子出血、月经量多可按摩或灸此穴。
“太阴根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按摩此穴可刺激脾经,促进气血源源不断的生化,是女性补血的大穴。
七、髀关穴
髀关穴(足阳明胃经之穴)是胃经中脾土微粒沉降之处,是小腹之阴与股前之阳交汇之处,是调节下肢胃经之总穴。
此穴用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而用针。
多按此穴,健脾除湿,固化脾土。理气和胃,治疗胃痛。另外多按此养生穴位,对风湿、关节炎、臀部和大腿肥胖者减肥有良效。
八、下关穴
下关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胆经和胃经交会穴。
功效:通经利窍、舒经活血、促进新陈代谢。按摩此穴对肾虚缺血或胃火导致的牙痛有良效;同时改善肾血虚状况;促进阴阳平衡,祛除胃火。
肾虚缺血导致的牙痛:隐隐作痛、时痛时不痛、日久不愈,伴有牙龈萎缩、牙浮齿动、腰膝酸软。(按摩时配合颊车穴、肾腧。)
胃火导致的牙痛:牙痛剧烈、牙龈红肿、腮部肿起、口渴口臭、咀嚼困难。(按摩时配合颊车穴、支沟、胃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