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面部护理 > 面部有病按什么穴位

面部有病按什么穴位

发布时间:2022-05-31 20:34:17

A. 谁知道脸部所有穴位

印堂穴 位置: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健脑醒神,安神定志,明目开窍。适用于前头痛、目眩、眼疾、感冒、精神疲乏、失眠、鼻炎、高血压等病症。 感觉:按压有酸胀感。 迎香穴 位置:鼻翼外旁开5分,鼻唇沟内。 主治:清热散风,宣通鼻窍,预防感冒。适用于感冒、鼻炎、鼻塞、嗅觉不灵、口眼歪斜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胀感。鼻子不闻香臭,经按压有“通气”感。 水沟穴(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点处。 主治:常用于小儿惊风、中暑、中风、面神经麻痹、急性腰扭伤的治疗与急救。 睛明穴 位置:目内眦旁上方0.1寸处。 主治:常用于目疾病的治疗与保健。 攒竹穴 位置:在眉头,当眶上切迹处。 主治:常用于头痛、目眩、眉骨痛、目赤肿痛、视物不清、流泪、口眼歪斜等病症的治疗与保健。 百会穴预防过量饮食、便秘 左右两耳洞向上升,在头部连结后的那条线的顶点,即是百会穴。它可以起到安定精神预防饮食过量。 攒竹穴缓和眼睛的疲劳和浮肿 眉头下方凹陷之处即是。眼睛疲劳以及头痛,都会引起眼部四周的浮肿。此穴位可以缓和不适。 太阳穴消除眼睛疲劳、浮肿 眼睛与眉毛间的侧面,向后约1横指处,快接近发际处。此穴位可促进新陈代谢。 承泣穴眼袋松弛 位于眼球正下方,约在眼廓骨附近。由于有胃下垂的人眼袋容易松弛,所以此穴能提高胃部机能,从而防止眼袋松弛。 球后穴提高小肠的机能 眼尾正下方,脸颊头下处。能调整小肠机能,帮助吸收。 迎香穴减轻肩膀酸痛及鼻塞 眼球正下方,鼻翼的旁边即是。此穴位不仅可以消除眼部浮肿、预防肌肤松弛,还能减轻肩膀酸痛。 颊车穴消除脸颊的浮肿 沿脸部下颚轮廓向上滑,就可发现一凹陷处,即为此穴位。它可以有效消除因摄取过多的糖分所造成的肥胖。 地仓穴抑制食欲 嘴角旁约0.5cm处即是。胃部如果持续处于高温状态,就会促进食欲,所以此穴的功能是降低胃温、抑制食欲。 承浆穴消除胸部浮肿 下唇与下颚的正中间凹陷处即是。它能控制荷尔蒙的分泌,保持肌肤的张力,预防脸部松弛。 天突穴促进水分的排除 位于喉斜下方肌肤 有些女性看上去苗条,可能并不是她的身材果然细瘦,而是她拥有了一张小小的瓜子脸,因此,小脸美人一直是女性的追求。现在,你不用再去羡慕,只要你有一份执着的心,你也能心想事成。
麻烦采纳,谢谢!

B. 按摩就能改善皮肤,按哪些穴位有奇效

在中医的一些症候以及疾病当中,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湿气比较重,那么长时间的湿气比较重的话,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手脚冰冷面色苍白的萝卜说,在并发一些脾胃虚的话了么,会出现一个食欲不振,那么整个人看起来面色就是非常的不好,为了改善我们的皮肤状况,那么常常会,通过选择一些按摩的方式和运用一些化妆品来改善,那么,其实如果说要改善我们的皮肤的话,最根本的就是注意一定不要熬夜,要尽早睡觉,保持一个好的生活习惯。

也可以按摩我们的太阳穴按摩太阳穴的话,促进血液的流动,增强血液的代谢作用,以此来清除血管里面多余的一些毒素产品。如果说我们的面部水肿或者是长期熬夜带来的一个面色灰暗的话,那么就可以按太阳穴是因为太阳穴和我们的面部神经有着直接的关系,除了这些按摩的方法之外,那么一定要注意的就是休息,早睡早起尽量不要熬夜。

C. 面瘫如何按摩按摩那些穴位

杨以宁示范一下,可以自己这样做
1、轮刮眼睑:面瘫的患者平时可以通过轮刮眼睑来缓解面瘫症状。患者可用指腹从内眼角处开始,分别向上向下刮眼睑各50次,之后再轻轻揉搓眼皮20-30次。
2、指擦鼻翼:患者用食指从鼻根两侧往下摩擦到鼻翼两旁的迎香穴,摩擦50次即可,并停留在迎香穴,轻轻按摩该穴位1-2分钟。这种方法对于治疗口角歪斜、鼻塞都有很好的帮助。
3、闭眼训练:这项训练主要由眼轮匝肌的运动收缩来完成。在训练时,患者开始轻轻闭眼,两眼同时闭合10-20次,如果无法完成此动作,可用食指指腹沿眼眶下缘轻轻按摩,之后再用力闭眼10次,可帮助眼睑功能的恢复。

D. 面部神经麻痹可以按摩哪些穴位

面部神经麻痹发病后,往往口眼歪斜,偏向一侧,即一边面痉挛较甚,症状较重,对侧面部却较轻。治疗重点应在症状重的一边,针灸手法采用深刺、重捻。

取穴:合谷、太冲、颊车、地仓、迎香、风池、承浆、阳白、攒竹、印堂、四白。

其中合谷、太冲为循经远取法,两穴对头面的疾患最为有效,《百症赋》说得好:“太冲泻唇歪以速愈。”

风池、翳风同属少阳,有疏解风邪之效,并能祛风止痛;阳白、攒竹、四白、地仓、印堂、迎香、承浆,均有疏经调气的作用。

采用透穴法,还可以加强经气的通调,如攒竹穿鱼腰、地仓透颊车。《玉龙歌》说得清楚:“口眼歪斜最可嗟,地仓妙穴透颊车。”

视情况需要,有时选择一些阿是穴配合治疗疗效更佳。对侧面部的症状较轻,其处理方法是:选取几个必要的对应穴位,进针较浅,并采用轻针轻捻。总的来说,一般留针半小时为宜,拔出针后必须用艾条点燃温灸,再进行局部按摩,使局部肌肉松弛,达到理顺经络的目的。每天针灸一次,10天为一疗程。

一般来说,按上述步骤进行针灸处理,一个疗程左右可逐步治愈。

E. 耳朵面颊穴位主治什么病

人体面部穴位取穴及主治疾病 太阳穴 取穴方法:取此穴的时候通常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姿势,以便于实施者能够准确取穴和顺利的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此穴位于头部侧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一横指凹陷处。 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此穴道按摩疗法举例:穴道指压法治疗初期白内障。 下关穴取穴方法:取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姿势,下关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耳前一横指,颧弓下陷处,张口时隆起,闭口取穴。(详见此面部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牙痛、三叉神经痛、张嘴困难、口眼歪斜、颞颌关节炎等。 客主穴取穴方法:寻找此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靠的取穴姿势,位于头部侧面,在戴眼镜脸侧中央骨洼处即是此穴(又名上关穴)。(详见此脸部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只要指压此处视神经,就能消除眼睛的疲劳。经常按摩此穴对于矫正青少年的假性近视效果显着。 耳门穴取穴方法: 定位此穴道时通常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取穴姿势,以

便实施者能够准确的找寻穴道和顺利的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耳门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耳前部,耳珠上方稍前缺口陷中,微张口时取穴。在听宫的稍上方。(详见此耳部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耳鸣、聋哑、牙痛、以及其他常见的耳部疾病等,该穴是治疗多种耳疾重要的首选穴位之一。 听宫穴取穴方法:取该穴道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姿势,听宫穴位于头部侧面耳屏前部,耳珠平行缺口凹陷中,耳门穴的稍下方即是。 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耳鸣、三叉神经痛、头痛、目眩头昏。 翳风穴取穴方法: 定位此穴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或者仰卧的取穴姿势,翳风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耳朵下方耳垂后遮住之处(当耳后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详见此耳部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该穴对去除慵懒感、产生活力非常有效。 颊车穴取穴方法:定位该穴道时一般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姿势,以方便实施者准确的找寻穴道和顺利的实施各种按摩手法。颊

车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下颌骨边角上,向鼻子斜方向约一厘米处的凹陷中。(详见此人体头部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此穴,对于速止下齿牙痛非常有效。此外,还可以配合下关、阳白、合谷穴来缓解三叉神经痛。 大迎穴取穴方法:寻找此穴道的时候通常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姿势,大迎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下颌骨部位,嘴唇斜下、下巴骨的凹处。(详见此人体头部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该穴,有增进脸部血液循环和使皮肤紧缩的功能,可以消除双下巴。 人迎穴取穴方法:取此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靠的姿势,人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前颈喉结外侧大约三厘米处。(详见此颈部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症状: 此穴的主治症状为:指压该穴,有利于增进面部血液循环和使脸部皮肤紧缩的功能,可以去除双下巴。
1.提拉耳尖

用双手拇、食指捏住耳朵上部,先揉捏此处,直至该处感到发热为止,然后再往上提揪15?20次。

此处主要有神门、盆腔、内外生殖器、足部、踩、膝、胯关节的反射区以及肝阳穴、风溪穴等。

2、上下按摩耳轮,并向外拉

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按压和揉捏,使之发热发烫,然后再向外拉耳朵15?20次。

耳轮处主要有颈椎、腰椎、胸椎、腰椎、肩、肘等部位的反射区。

3、下拉耳垂法

先将耳垂揉捏、搓热,然后再向下拉耳垂15-20次,使之发热发烫。

耳垂处的穴位主要对应头、额、眼、舌、牙、面颊等处。

4.按压耳窝

先按压外耳道开口边的凹陷处,此部位有心、肺、气管、三焦等穴,按压至此处明显的发热、发烫。然后再按压上边凹陷处,同样来回摩擦按压至感觉发热、发烫为止。

此处主要有脾、胃、肝、胆、大肠、小肠、肾、膀胱等部位的反射区。

5.推上下耳根

中指放耳前,食指放耳后,沿着下耳根向上耳根推,要用劲推40?50次左石,推后不但耳部发热,面部、头部都会有明显的发热感觉,

这对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病都有非常好的疗效,而且还有明显的美容效果,爱美的女士们不妨试试看。

一套操做下来,最多10分钟的时间,你的面部血液循环就会明显改善,同时也促进了面部代谢物的排出。坚持做2个月,你的面部就会富有光泽、弹性十足。

做完这套操后,再用十指梳头100次,可以刺激头部的经络,增加脑部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有效的治疗和预防脑动脉硬化、脑血栓的发生。

这套简单的耳部按摩操,可以在睡觉前和起床后各做一次。除了上述好处,它还能起到强壮内脏的效果,特别是坚持下去可以以补肾、固肾及治疗气虚,对肾虚、尿频、夜尿多、前

列腺炎及阳痿的人有明显的效果。对遗尿、哮喘及体弱多病的孩子,家长每天睡觉前给他按摩双耳5分钟,坚持下去,就可以根治这些疾病和增强孩子的体质。

F. 脸部有哪些穴位

面部按摩的主要部位是,额部、眼周、鼻、二颞、二颊、口周及下颏部。
面部美容点穴绝招中共有十六个穴如下:百会、印堂、攒竹、太阳;听宫、颊车、睛明、迎香;承泣、四白、巨髎、地仓; 颞骨、鱼腰、翳风、承浆。
以上十六个美容穴,如能经常点按,不仅能达到美容的效果,而且能提高智力和记忆力。对治疗神经衰弱,头晕,耳聋,耳鸣等也有显着疗效。

按摩方法
按摩霜取樱桃大小,点在脸上主要部分,均匀涂抹整个脸部。
因为嘴的周围是环肌,按摩时,要在嘴角两侧做半圆形按摩。
鼻子的两侧,油质特别容易积存,可稍微用力按摩。
眼睛的周围也是环肌,必须轻压眉头,绕着眼睛的周围按摩。
额头的按摩,也要由内往外做螺旋状按摩。
按摩脸颊时,也要由内往外做螺旋状按摩。
下巴部分也是由内向外做螺旋状按摩,粗糙处须仔细按摩。
脖子也要当作脸的一部分按摩。用手背对着下巴往上轻拍。

G. 脸部的穴位,具体位置

印堂穴
位置: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健脑醒神,安神定志,明目开窍。适用于前头痛、目眩、眼疾、感冒、精神疲乏、失眠、鼻炎、高血压等病症。
感觉:按压有酸胀感。

迎香穴
位置:鼻翼外旁开5分,鼻唇沟内。
主治:清热散风,宣通鼻窍,预防感冒。适用于感冒、鼻炎、鼻塞、嗅觉不灵、口眼歪斜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胀感。鼻子不闻香臭,经按压有“通气”感。

水沟穴(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点处。
主治:常用于小儿惊风、中暑、中风、面神经麻痹、急性腰扭伤的治疗与急救。

睛明穴
位置:目内眦旁上方0.1寸处。
主治:常用于目疾病的治疗与保健。

攒竹穴
位置:在眉头,当眶上切迹处。
主治:常用于头痛、目眩、眉骨痛、目赤肿痛、视物不清、流泪、口眼歪斜等病症的治疗与保健。

百会穴预防过量饮食、便秘

左右两耳洞向上升,在头部连结后的那条线的顶点,即是百会穴。它可以起到安定精神预防饮食过量。

攒竹穴缓和眼睛的疲劳和浮肿

眉头下方凹陷之处即是。眼睛疲劳以及头痛,都会引起眼部四周的浮肿。此穴位可以缓和不适。

太阳穴消除眼睛疲劳、浮肿

眼睛与眉毛间的侧面,向后约1横指处,快接近发际处。此穴位可促进新陈代谢。

承泣穴眼袋松弛

位于眼球正下方,约在眼廓骨附近。由于有胃下垂的人眼袋容易松弛,所以此穴能提高胃部机能,从而防止眼袋松弛。

球后穴提高小肠的机能

眼尾正下方,脸颊头下处。能调整小肠机能,帮助吸收。

迎香穴减轻肩膀酸痛及鼻塞

眼球正下方,鼻翼的旁边即是。此穴位不仅可以消除眼部浮肿、预防肌肤松弛,还能减轻肩膀酸痛。

颊车穴消除脸颊的浮肿

沿脸部下颚轮廓向上滑,就可发现一凹陷处,即为此穴位。它可以有效消除因摄取过多的糖分所造成的肥胖。

地仓穴抑制食欲

嘴角旁约0.5cm处即是。胃部如果持续处于高温状态,就会促进食欲,所以此穴的功能是降低胃温、抑制食欲。

承浆穴消除胸部浮肿

下唇与下颚的正中间凹陷处即是。它能控制荷尔蒙的分泌,保持肌肤的张力,预防脸部松弛。

天突穴促进水分的排除

位于喉斜下方肌肤

有些女性看上去苗条,可能并不是她的身材果然细瘦,而是她拥有了一张小小的瓜子脸,因此,小脸美人一直是女性的追求。现在,你不用再去羡慕,只要你有一份执着的心,你也能心想事

H. 面瘫针灸穴位图

关于面瘫初期是否可以针灸这个问题,其实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这是针灸的介入时机问题,中西医各有各的看法,却又不尽相同。西医目前虽然也很肯定针灸在治疗面瘫的疗效,但是往往反对针灸过早开始,其认为面瘫急性期要以药物和理疗治疗为主,认为针灸过早介入会导致面神经水肿、炎症加重,导致病情加重。其认为针灸的介入应该是在发病1周或者10天以后再开始,但是中医却不这样认为。
中医认为针灸应该早期介入,这样治疗面瘫的效果才更好,治疗疗程也会相应缩短、疗效也会提高。如果在面瘫急性期,没有及时进行针灸治疗,往往会错失治疗最佳时间,导致患者病程过长、治疗不好,往往会出现面肌痉挛、流泪等后遗症,给患者带来痛苦。因此建议患者在面瘫急性期,及时尽早去正规医院进行针灸治疗。但是一定要注意面瘫急性期进行针灸治疗时,面部的取穴要少、针刺手法宜轻,刺激量也不宜过大。

I. 面部穴位图

面部穴位图如下图: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面为五脏之华”,按摩美容即运用一定手法,作用于面部的穴位,使面部气血流畅,达到美化容颜的目的。

面部穴位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祛病养生,还能有效去除角质和废弃物,并补充营养及水分,从而改善肤色,使皮肤得到完全的放松和恢复。面部按摩要求手法要稳定,部位要准确,力度要适中,快而有序。

(9)面部有病按什么穴位扩展阅读:

大致穴位列表:

头部穴位(正面):头维穴、发际穴、阳白穴、印堂穴、攒竹穴、晴明穴、承泣穴、四白穴、迎香穴、水沟穴、瞳子髎穴。

头部穴位(背面):百会穴、后顶穴、风府穴、哑门穴、完骨穴、风池穴、天柱穴。

头部穴位(侧面):太阳穴、下关穴、客主穴、耳门穴、听宫穴、翳风穴、颊车穴、大迎穴、人迎穴。

腹部胸部穴位:天突穴、膻中穴、鸠尾穴、巨阙穴、中脘穴、水分穴、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气舍穴、俞府穴、或中穴、期门穴、日月穴、天枢穴、气穴、大巨穴、大赫穴。

人体背部穴位:大椎穴、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至阳穴、脊中穴、治喘穴、肩井穴、曲垣穴、天宗穴、命门穴、腰俞穴、腰阳关穴、上仙点穴、六华灸穴、风门穴、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膏肓穴、志室穴、肩外俞穴、厥阴俞穴、三焦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

人体上肢穴位:内关穴、外关穴、曲池穴、尺泽穴、治痒穴、孔最穴、列缺穴、阳池穴、神门穴、合谷穴、中渚穴、少冲穴、落枕穴、指间穴、太渊穴、口内穴、胃肠穴、手三里穴。

人体下肢穴位:膝眼穴、梁丘穴、复溜穴、阴谷穴、血海穴、承山穴、解溪穴、委中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百里穴。

人体足部穴位:涌泉穴、大敦穴、太冲穴、太白穴、太溪穴、申脉穴、丘墟穴、昆仑穴、足临穴、行间穴、里内庭穴、下痢穴、高血压点穴、第二厉兑穴、第三厉兑穴、阿基里斯腱穴。

阅读全文

与面部有病按什么穴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次燕窝要多少克 浏览:1175
面部血管瘤怎么治不留疤 浏览:2030
yamii胶原蛋白怎么吃 浏览:1427
贵阳祛斑哪个好先荐利美康 浏览:1354
和田玉戈壁料没油性怎么办 浏览:967
鹅耳朵冻疮涂什么精油 浏览:1984
燕窝有什么不好的副作用吗 浏览:954
皮肤使用爽肤水有什么好处 浏览:1330
漂白燕窝炖不烂怎么办 浏览:1498
燕窝跟什么吃最好 浏览:1733
容易长痘痘油皮怎么可以做美白 浏览:1560
医院和美容院哪个祛斑好 浏览:1722
山羊奶面膜与龙血精华面膜哪个好 浏览:1779
学生干皮适合什么面霜 浏览:1546
生姜和什么一起煮能祛斑 浏览:1401
两三个月的宝宝选面霜怎么选 浏览:1615
嘴巴上和下面长痘怎么治 浏览:1720
南京医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钱 浏览:1066
燕窝每天多少毫升合适 浏览:1656
胶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于吸收 浏览: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