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面部发黄带有些浮肿是什么原因
休息不好也可能导致脸色暗黄的。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好,就容易引起皮肤黯淡没有光泽,不管你的皮肤黄是不是睡眠问题引起的,还是建议去医院看看。
望采纳
❷ 脸色发黄乏力眼皮肿脸肿嘴唇暗淡舌头粗糙伴有头痛头晕是不是得了什么病
、风热型
主症;恶风发热,鼻寒流涕,咽痛,或咳嗽,面浮肢或全身浮肿,小便短赤,关节酸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2、风寒型
主症:恶寒无汗,发热不高,咳嗽,面浮肢肿,或全身浮肿,小便短少,舌苔薄白,脉浮紧或弦。
3、湿毒浸淫型
主症:面浮肢肿,小便短赤、量少,皮肤有脓疱疮、甚则溃烂,舌质红,苔薄黄或黄白腻,脉滑数。
4、水湿浸渍型
主症:面浮肢肿,小便短少,身体因重,纳呆腹胀,或大便溏、苔白腻、脉沉弦。
5、湿热内壅型
主症:全身浮肿,尿少色黄,口苦口粘,痞满不饥,或大便干结,或大便粘滞不爽,苔黄腻,脉滑数。
6、湿热未清型
主症:纳呆或胸闷,口干不欲饮,小便黄,大便干,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或濡数。
7、阴虚型
主症:水肿已退,口干或有低热盗汗,腰酸,小便黄,大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8、气虚型
主症:水肿已退,或晨起面部稍肿,神疲乏力,腰酸,纳呆,舌淡红,苔薄,脉濡细。
9、风水泛滥型
主症:眼睑或全身浮肿,发热,咽痛,或皮疹,腰痛,小便短赤或尿血,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10、湿热内蕴型
主症:全身浮肿,身体困重,胸闷纳呆,胃脘痞满或腹痛,少尿或无尿,或口苦口粘,恶心,尿血,或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爽,苔黄腻,脉滑数。
11、肝肾阴虚型
主症:身倦乏力,浮肿,头晕,腰酸痛,口干饮水不多,或口中尿味,尿血,少尿或无尿,大便干,舌暗红少津,苔薄黄或黄腻,脉沉细数。
12、脾肾阳虚型
主症:腰酸腰痛,全身乏力,神疲倦怠,畏寒肢冷,尿少或无尿,纳呆,恶心,或口中尿味,全身浮肿,面色苍白无华,苔薄白,脉虚无力。
13、风水内侵型
主症:先见眼睑及颜面浮肿,然后迅速波及全身,肢节酸重,小便不利。外感风热者兼咽部红肿疼痛,舌红、苔黄脉浮数;外感风寒者则兼恶风寒、鼻塞、苔薄白,脉浮紧。
14、湿热中阻型
主症:遍身浮肿,胸腹痞闷,烦热口渴,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或皮肤有疮疖肿,舌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15、瘀血内阻型
主症:面浮肢肿,迁延日久。皮肤甲错,或现红丝赤缕,瘀点瘀斑,或腰痛尿赤,舌淡或红,舌边瘀点,舌下筋系瘀紫,苔薄黄或腻,脉细涩。
16、气阴二虚型
主症:全身浮肿,下肢尤甚,伴神疲短气,腹胀纳差,手足心热,口咽干燥,腰酸腰痛,头晕头痛,口渴喜饮,舌淡红有齿痕,苔薄,脉沉细或弦细。
17、脾肾阳虚型
主症:面色苍白,形寒肢冷,遍身悉肿,按之没指,甚者可伴胸腹水,乃至胸闷气急,尿少,大便溏,舌淡体胖,苔薄或腻,脉沉细。
18、肝肾阴虚型
主症:浮肿不甚,但口干,咽干痛,头昏目眩,性情急躁,腰酸,尿黄,盗汗,烦热,手足心热,大便干结,舌红,苔薄白,脉细数或弦细。
19、气阴两虚型
主症:面色无华,少气乏力或易感冒,午后低热或手足心热,口干咽燥或长期咽病,咽部暗红,舌质偏红,少苔,脉细或弱。
20、兼证
(1)外感:有外感风寒或风热的表现。
(2)水湿:全身中度以上水肿或胸腹水。
(3)湿热:皮肤痈肿、疮疡,咽喉肿痛,脘闷纳呆、口干不思饮,小便黄赤,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血瘀:面色黧黑或晦暗,腰痛固定或呈刺痛,肌肤甲错或肢体麻木,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升高,血液流变学检测全敌国粘度、血浆粘度升高。
21、风热外感型
主症:恶风发热,咽干痛,或鼻塞,或咳嗽、痰粘不易咯,肉眼血尿或尿黄赤而有镜下血尿,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22、肾阴不足型
主症: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腰酸痛,手足心热,咽干喜饮,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少,脉细数。
23、脾虚气弱型
主症:内眼血尿或镜下血尿,气短乏力,纳差腹胀,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濡弱。
24、瘀血内阻型
主症:血尿(包括镜下血尿),面色晦黯,腰部刺痛,月经不畅色黑有血块,舌淡黯或黯红或青紫,或有瘀点瘀斑,脉沉涩。
25、脾肾气虚型
主症:面色淡黄,神疲乏力,纳差腹胀,腰膝酸软,大便稀,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舌淡有齿痕,脉沉弱。
26、气阴二虚型
主症:面色淡黄,全身乏力,腰膝酸软,纳差腹胀,手足心热,口干喜欢,大便干结,舌略红、有齿痕、脉沉细。
27、肝肾阴虚型
主症:头晕眼花,眼目干涩,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干喜饮,大便干,小便黄赤,舌暗红,脉弦细。
28、湿热互结型
主症:面部痤疮,胸闷不饥,脘腹痞满,口苦口粘,口渴不欲饮,尿黄赤,大便粘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9、三焦气滞型
主症:全身高度水肿,或伴胸水、腹水,胸闷胀满,腹胀纳差,腰胀不适,尿少,舌暗红,脉沉弦。
30、瘀血内阻型
主症:腰痛固定、刺痛,面色晦黯,经行不畅、色紫黯、有血块,舌淡暗或有瘀斑,脉沉涩。
31、脾肾气虚型
主症: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酸腰痛,纳食减少,小便或白或赤,舌淡,脉细弱。
32、肝肾阴虚型
主症:小便色赤带血,头昏目眩,耳鸣腰酸,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弦细。
33、心火内盛型
主症:小便热赤,尿中带血,色鲜红,心烦,夜寐不安,或口渴面赤,口舌少苔,脉弦细。
34、湿热内蕴型
主症:胸脘烦闷,口干口苦,小便有热感,或见尿血,苔黄腻,脉濡数。
35、热毒炽盛型
主症:高热不退或有低热,面颊部红斑,或周身发生皮疹,关节红肿疼痛,皮肤瘀斑,或衄血尿血,或神昏谵语,烦渴饮冷,便秘,舌红,苔黄或腻,脉洪大或数。
36、阴虚内热型
主症:低热咽干,手足心热,腰膝酸软或疼痛,颧红盗汗,尿赤或尿血,大便干结,舌光红或无苔,脉细数。
37、脾肾亏虚型
主症:面色苍白,周身浮肿,腰膝酸软乏力,足跟痛,耳鸣,纳呆腹胀,便溏尿清,舌淡胖、边有齿印,脉沉细。
38、气阴两虚型
主症:倦怠乏力,少气懒言,恶风易感冒,低热盗汗,五心烦热,口燥咽干,或手足心热,舌质略红,脉沉细。
39、风热袭表型
主症:恶风发热,咽痛,皮肤紫癜,或腹痛、关节痛,心烦口渴,便干,尿血,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40、热盛迫血型
主症:发热,皮肤紫癜,色红而密,关节疼痛,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烦躁,口干喜凉饮,舌红绎,苔薄黄,脉骨数。
41、肝肾阴虚型
主症:下肢紫癜及尿血,头痛头晕,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咽干燥,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或少苔,脉细数。
42、脾肾两虚型
主症:紫癜消退,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呆便溏,腰膝酸软,或浮肿,尿蛋白较多,或有肾功受损,舌质淡、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
43、湿热内阻型
主症:皮肤紫癜及尿血,口苦口粘,口干不饮水,胸闷痞满,苔黄腻,脉滑。
44、阴虚内热型
主症:烦渴多饮,多食善饥,口干舌燥,尿量频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45、气阴两虚型
主症:形体消瘦,面色黑色,疲乏无力,多汗,心慌气短,口渴多饮,小便频数量多,头晕眼花,大便干结,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无力。
46、脾肾气虚型
主症:气短乏力,纳少腹胀,腰膝酸软,夜尿清长,舌淡边有齿印,脉细弱。
47、阴阳两虚型
主症:两色黧黑,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甚则阳痿,面足微肿,舌黯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48、阳虚水泛型
主症:面浮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眩晕心悸,腰部冷痛酸重,尿少或无尿,口淡不渴,肠鸣便溏,舌淡胖,苔白,脉沉细。
49、湿热蕴结型
主症:寒颤,发热,小便淋沥频涩,尿道刺痛,腹胀痛,小腹疼痛,或口干口苦,恶心呕吐,乏力纳呆,苔黄腻或白腻,脉滑数。
50、湿热壅久、热伤血络型
主症:小便淋沥频急,尿道刺痛,芭黄赤或暗红,或混浊如米泔,或口苦心烦,或腹痛拒按、胁肋腹部胀满,或腰部疼痛,大便秘结,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51、气阴两虚,湿热稽留型
主症:反复发作半年以上,遇劳为甚,小便时而淋涩,淋沥不已,腰膝酸软,时见低热,或见五心烦热,少腹附胀,食欲减退,少寐多梦,舌红,脉细数。
52、脾肾两虚,湿浊缠绵型
主症:反复发作半年以上,全身疲乏,头昏头痛,恶心纳呆,血压增高。偏阳虚者,则面色苍白,纳少腹胀,腰膝酸痛,形寒尿频,小腹坠,大便溏,舌淡,苔白,脉沉弱;如偏阴虚者,则见潮热盗汗,腰脊酸痛,虚烦不寐,口干溺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53、气血不和、瘀血内阻型
主症:反复发作半年以上,肋腰部刺痛且酸胀,小腹胀痛,或胁腹胀满,时轻时重,尿道刺痛,尿色暗红,舌黯有瘀斑,苔白,脉细涩。
54、湿热蕴结型
主症:腰痛,小便黄赤,尿频、尿急、尿痛,或尿血,或发热恶寒,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55、毒物伤肾型
主症:发热,肌肤斑疹,瘙痒,关节痛,腰痛,尿血,口干,苔薄黄,脉弦滑或数。
56、肺胃热盛型
主症: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大便干,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57、阴虚火旺型
主症:小便短赤带血,目眩耳鸣,腰膝酸软,舌质红,脉细数。
58、湿浊内阻型
主症:肢倦乏力,少尿或尿多清淡,或见水肿,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舌淡胖,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或数。
59、中气下陷型
主症:小腹坠胀,时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畅,神疲,纳差,气短声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60、肾气虚弱型
主症:小便不通或滴沥不畅,排出无力,或饮多尿多,小便清稀,面色苍白,神气怯弱,腰以下冷,腰膝酸痛,舌质淡,脉沉细。
61、湿热蕴阻型
主症:关节灼热疼痛,甚如刀割,日轻夜甚,不可屈伸,发热恶风,皮肤红肿,口渴烦躁,小溲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62、寒湿痹阻型
主症:关节疼痛重着,遇寒痛甚,得温痛减,屈伸不利,皮肤不仁,触之不热,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腻,脉弦紧。
63、湿热下注型
主症:腰酸绞痛难忍,痛引小腹,尿中时挟砂石,小便艰涩、灼热刺痛,尿中带血,舌红或暗红,苔黄腻或薄芡,脉弦滑或数。
64、湿浊内阻型
主症:面色萎黄,胸腹痞闷,纳呆,恶心呕吐,口中尿臭,尿少,或浮肿,肤痒,大便或溏,舌淡胖,苔白腻,脉沉弦。
65、脾肾两虚型
主症:腰膝酸痛,神疲乏力,面色少华,纳差腹胀,大便溏,夜尿增多,关节疼痛,舌淡、边有齿印,脉沉细,偏阳虚者则兼畏寒肢冷,关节冷痛,脉沉迟。
66、肝肾阴虚型
主症:关节疼痛,腰膝酸痛,头晕耳鸣,口干欲饮,五心烦热,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67、气阴两虚型
主症:面色无华,头晕耳鸣,神疲乏力,自汗气短,腰膝酸痛,手足心热,心悸少寐,纳少,舌红,少苔,脉细弦。
68、脾胃虚弱、湿浊中阻型
主症:神疲乏力,胸脘烦闷,恶心欲吐,纳呆,舌淡,苔白腻,脉细。
69、肾阴不足、下焦湿热型
主症:腰酸腹痛,尿频涩痛,精神疲乏,口干尿黄,舌质偏红,苔薄黄腻,脉细数。
70、脾肾阳虚、水湿逗留型
主症:面色苍白或灰黯无华,畏寒肢冷,头晕乏力,腰膝酸软,纳少体倦,夜间多尿,下肢浮肿,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沉濡细。
71、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型
主症:全身虚弱,生长迟缓,身材矮小,鸡胸,手足抽搐,或四肢疼痛,骨骼畸形,舌暗淡,苔薄,脉细无力。
72、湿热药结型
主症:腰酸痛,肉眼或镜下血尿,腹胀按之有块,纳食减少,恶心呕吐,眼睑或下肢浮肿,胸脘痞闷,大便干结,苔黄厚腻,脉滑数。
73、肝郁气滞型
主症:胁下痞块,或聚或散,时觉胀痛或刺痛,每因情志不遂页加重,烦躁易怒,眩晕耳鸣,舌暗或表瘀点,脉弦。
74、瘀血内阻型
主症:腰腹剧烈疼痛,状如针刺,痛有定处,尿中带血,唇色紫暗,舌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涩或细涩。
75、肝肾阴虚型
主症:胁肋少腹胀痛,或可触到痞块,眩晕耳鸣,双目干涩,五心烦热,盗汗,尿中带血,知龚少苔,脉细数。
76、脾肾气虚型
主症:面色少华,少气乏力,唇甲苍白,头面或肢体浮肿,腹胀纳差,腰酸神疲,恶心呕吐,尿血色淡,少尿或无尿,舌淡苔薄,脉沉迟。
77、火毒瘀滞型
主症:高热,神昏谵语,少尿,吐血衄血,咯血尿血,斑疹紫黑或鲜红,舌质深绛紫暗,苔黄焦,脉滑数或细数。
78、热邪炽盛型
主症:发热不退,口干欲饮,头痛身痛,烦燥不安,尿少或尿闭,心悸气喘,舌质红,苔黄干,脉数。
79、湿热蕴结型
主症:尿少尿闭,纳呆厌食,恶心呕吐,口中尿臭,头痛烦躁,发热口干,严重者可神昏抽搐,苔黄腻,脉滑数。
80、瘀血内阻型
主症:严重创伤或挤压伤之后出现血尿,尿少尿闭,身体疼痛,瘀斑累累,恶心呕吐,舌质紫暗,苔腻,脉涩。
81、气脱津伤型
主症:大汗大泻、大失血后,血压下降,尿量减少,进一步出现出肢冷,气微欲绝,或喘喝息促,舌淡,脉沉伏或细数。
82、气阴两虚型
主症:神疲乏力,气短心烦,口干,手足心热,易汗或盗汗,腰酸,舌淡,苔少,脉细弱。
83、脾肾气(阳)虚型
主症:倦怠乏力,气短懒言,纳少腹胀,腰痛腿软,口淡不渴,大便不实,夜尿清长,甚者畏寒肢冷,腰部发冷,舌淡有齿印,脉沉弱。
84、脾肾气阴两虚型
主症:面色少华,气短乏力,腰膝酸软,皮肤少津,或有手足心热,大便干结或不实,夜尿多,舌质淡,苔薄少,脉细弱。
85、肝肾阴虚型
主症:头昏头痛,耳鸣目涩,腰痛乏力,口舌咽干,大便干结,五心烦热,尿少色黄,舌淡红,无苔,脉弦细或沉细。
86、阴阳两虚型
主症:精神萎糜,极度乏力,畏寒肢冷,手足心热,口干欲饮,腰酸腿软,大便稀溏,小便黄赤,舌淡胖有齿印,脉沉细。
87、湿浊
恶心呕吐,纳差腹胀,肌肤瘙痒,血肌酐、尿素氮、尿酸升高,苔白腻或黄腻。
88、水气
症见肢体浮肿,胸腹胀满,神疲乏力,小便短少等。
89、血瘀
症见面色晦滞,舌质紫暗有瘀斑,腰刺痛固定不移,脉沉涩,尿fdp增高,血粘度升高等。
90、外感
症见恶风发热,头痛肢酸,或喉痒咳嗽,或咽痛口干,苔薄白或薄黄,脉浮紧或浮数。
❸ 感觉浑身乏力,老睡不醒,脸黄是怎么回事
你好,面部暗黄,考虑主要是休息不好导致的。 指导意见: 建议你注意减轻大脑兴奋状态,睡前做体操适当放松,
❹ 面部发黄,浑身无力,虚汗多怎么回事
可能是贫血的,治疗首先找到原因针对原因进行治疗,另外建议多吃瘦肉和猪肝,蛋黄,牛奶,鱼虾,贝类,大豆,豆腐和血补充铁和蛋白质和多吃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的吸收.严重贫血需要输血治疗.
❺ 脸色不好,发黄,没精神是怎么回事
病症分析,脸黄的原因很多。皮肤黄和脾虚有关系,脾统血,脾虚就会影响到全身血液的正常运行和分布,脸色发黄无光泽,就是血运不佳的表现。另外,贫血,肝脏疾病都有可能造成脸色发黄。指导意见。建议你到正规医院,验血常规,进行肝功检查。
❻ 面色蜡黄身体无力怎么回事
诊断:乏力常见于以下疾病。1.肺结核有较密切的结核病接触史,起病可急可缓,多为午后低热、盗汗、乏力、食欲降低、消瘦等;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影像学检查及结核菌素试验有助于诊断。2.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机体代谢降低是主要特征,常表现为面色苍白、记忆力减退、心率下降、乏力、腹胀、食欲降低等。3.糖尿病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可存在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乏力、肥胖等。4.缺铁性贫血主要表现为乏力、易倦、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气短、食欲降低、面色苍白、心率增快等。
❼ 身体乏力 面容泛黄
人的气色如何,10%是天生的,剩下90%属于人为能够改变的。暗黄、发红、苍白甚至发青的脸色,可能是身体在报警。
面色发黄 脾胃虚弱
气色不好的人中,面色暗黄者占了多数。当血液循环不良时,易引起皮肤发黄。这点我们稍后着重来讲。
面色发红 心血旺盛
颧骨过于红润、口渴心烦,多是心火太旺,有时还伴有失眠多梦、口舌生疮、口臭、便秘等。
建议:饮食上可吃些苦瓜、苦菜、百合等,还可常喝竹叶、甘草、苦丁茶、麦冬等茶饮,具有清心泻火作用。
面色发白 气色不足
皮肤粗糙、面色发白的人,多半是气血不足、营养不良,与肺肾阴虚有关。气血不足者还常出现乏力、月经量少、失眠多梦、眼睛干涩、头晕耳鸣等不适。
建议:如果一段时间脸色发白,要注意加强营养,适当吃些牛羊肉、猪血、黄芪、枸杞、白萝卜、雪梨、百合、银耳、山药等。
面色发青 脾气不好
肝脏是以代谢功能为主的器官,和情绪有很大关系。我们形容一个人气得脸色发青,其实就是怒急伤肝的表现。临床上患有肝胆疾病的人,脸色多半发青。
建议:气色发青的人,要注意调控情绪,不可总生闷气,避免过度紧张。
医生提醒:“黄脸婆”
或是这些种原因
一、血液循环不良引起的皮肤发黄
肝是直接影响血脉的,肝火旺或是肝气郁结都易形成气血不通,影响面部的血液循环,皮肤自然暗淡无光。
解决方法:可以一周两次,每次持续五分钟为脸部进行按摩,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血液循环,使肤色呈现出自然均衡的颜色。
二、铁摄入不足
血红素中的铁离子承担了为细胞供应氧气的重任。如果没有足够的铁,血液循环的质量会下降,皮肤便不能红润动人。
解决方法:一个身材正常的健康女性,每天需要吃50克牛羊肉、瘦猪肉等红肉,还可以每天吃一小把富含铁的瓜子、榛子、核桃等坚果。
三、皮脂油腻引起的皮肤发黄
堆积在皮肤表面的油腻、老旧角质及污垢如不被及时清除掉引起会皮肤发黄。
解决办法:每日用温热水洗脸洁面1-2次,使用中性或偏碱性的香皂或洗面奶,去掉皮肤表面的过多油脂,清除毛孔内堵聚物,使皮脂正常排出。应选择适合自己的化妆品,不宜使用油质及修饰性化妆品。
四、缺乏水分可导致脸色发黄
如果皮肤缺乏水分,不仅会导致面部发黄,也会引起头发干枯,脾气虚弱等异常症状。
解决办法:因此大家要注意饮水的重要性,每天都要补充充足的水分,才能够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避免面部和皮肤出现干燥枯黄的现象。
五、长期受紫外线照射
如果经常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照射,那么面部的胶原蛋白和弹力纤维组织可能会被伤害,大量的黑色素沉淀积累在面部中,呈现出肌肤发黄暗沉,红肿疼痛的症状。
解决办法: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注意防晒,根据个人情况涂抹防晒产品。
六、缺乏多种维生素
缺乏维生素C时,皮肤弹性会下降;缺乏维生素A时,皮肤会发干;吃太多甜食会消耗B族维生素,升高血糖促进衰老。
解决办法:每天一定要吃够蔬果,特别是深绿色的。深绿色叶菜、全谷类、奶类食物都是让肌肤焕发光彩的良好来源。
❽ 浑身没劲,脸发黄是啥情况啊,怎么办好
全身无力只是一个症状。引起全身无力的原因有很多,如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甲亢、糖尿病、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等)、心理问题(如抑郁症)等等。也有可能是肝肾阴虚,如果体型偏瘦,脾胃也有可能虚弱,脾主四肢,脾胃虚弱就会造成四肢无力,精力不足。另外自律神经失调,或者突眼性甲状腺肿也可导致全身无力。建议你到医院做一个检查为好。
❾ 我的脸很黄,还经常感到四肢乏力,是什么原因呢
病情分析:
你好这种情况都是因为身体虚引起的,说的太多你也不明白,总之就是气血虚,问题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过份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意见建议:建议我觉得你应该去找个老中医调理下气血,中医对于这一块还是蛮不错的
❿ 脸色发黄看起来没精神是怎么回事
脸色发黄是什么原因?脸色黄,说明脾虚、气血亏虚。
中医所说的气血两亏即血虚,是指血量不足或血质失常或血液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一般认为,引起气血两亏的病因有脾胃虚弱、饮食不足、失血过多、肾气亏虚、劳作过度等。这些病因引起气血两亏的机理,脸色发黄的原因分述如下:
(1)脾胃虚弱
生成血液的基本物质主要来源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脾胃功能强健,可将摄入的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如饮食不节或肝胆之病横犯脾胃,致脾胃功能减弱,精微不足,生化无源,久则出现气血两亏。气血两亏则可进一步引起其他脏腑功能失常。
(2)饮食不足
人体脏腑靠气血津液滋养,气血津液靠水谷精微来化生。如饮食数量不足,长期饥饿,气血生化无源,势必导致气血两亏。另外,饮食量虽然充足,但嗜欲偏食,亦同样出现造血原料的缺乏,使生化之源不足,而出现气血两亏,并导致其他病证。
(3)失血过多
外伤失血过多,月经过多,或其他慢性失血证皆可造成气血两亏证。另外,由于出血,日久则导致瘀血内阻,脉络不通,一方面造成再出血,另一方面也影响新血的生成,继而加重气血两亏。
(4)肾气亏虚
肾藏精,精生髓,精髓可以化血。若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及房劳过度等均可引起肾虚,而肾虚则精少,精亏则气血两亏。
(5)劳作过度
大病、久病消耗精气,或大汗、吐利、出血损伤阳气阴液;强力劳作能耗伤气血,久之则气虚血亏;劳心太过,易使阴血暗耗,心血亏虚等,均可导致气血两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