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面部护理 > 角质层为什么可以蒸腾

角质层为什么可以蒸腾

发布时间:2022-05-21 17:30:13

① 蒸腾作用的三个意义是什么

蒸腾作用的三个意义:

1、降低植物的温度

在夏季皮肤上的汗液蒸发掉了人就会感到凉爽,发高烧的病人往往用湿毛巾敷在额头上,这些都是利用水的蒸发带走人体的一部分热量,从而起到降温的目的。同样道理,植物体内水分的蒸腾也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夏季从街道走进一片树林感到凉爽的原因。

2、促进根吸收水分

叶片水分蒸发去后,叶肉细胞缺水,就要依次吸收叶脉导管、茎内导管、根内导管的水分,从而促进根从土壤里吸水。

3、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植物体蒸发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由于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产生的拉力,使水分连同溶于水中的无机盐被送到树冠上,蒸发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可以把水分由地面送到百米高的树冠上。

植物蒸腾的意义:

1、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促进水循环,将土壤中的水蒸发到大气之中,又变成雨回到地面。

2、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使根部吸收的无机物运到植物的各个部分。蒸腾向上的力,使植物抗地心引力,向上伸长。

3、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植物体表面的温度,蒸腾作用还能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降低大气温度,调节气候。蒸腾作用使植物内部充满了水,给不单独喝水的动物提供了水补给。

② 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

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分两方面:

一、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1、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避免灼烧;

2、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向上的运输.

二、对自然界的意义:

1、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

2、同时也降低环境的温度,调节气候;

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片的温度。太阳光照射到叶片上时,大部分能量转变为热能,如果叶子没有降温的本领,叶温过高,叶片会被灼伤。

而在蒸腾过程中,水变为水蒸气时需要吸收热能(1g水变成水蒸气需要能量,在20℃时是2444.9J,30℃时是2430.2J),因此,蒸腾能够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使叶子在强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致受害。

(2)角质层为什么可以蒸腾扩展阅读:

蒸腾作用方式有两种:

一、是通过角质层的蒸腾,称为角质蒸腾;

通过叶片和草本植物茎的角质层的蒸腾,叫做角质层蒸腾,约占蒸腾作用的5%~10%。幼嫩叶子的角质蒸腾可达总蒸腾量的1/3到1/2。

二、是通过气孔的蒸腾,称为气孔蒸腾。

气孔是植物进行体内外气体交换的重要门户。水蒸气(H2O)、二氧化碳(CO₂)、氧气(O2)都要共用气孔这个通道,气孔的开闭会影响植物的蒸腾、光合、呼吸等生理过程。

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参考资料:网络-蒸腾作用

③ 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植物有什么用

作用:是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的一个主要动力,对吸收矿物质和有机物很有帮助。

植物的蒸腾是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的一个主要动力,特别是高大的植物,假如没有蒸腾作用,由蒸腾拉力引起的吸水过程便不能产生,植株较高部分也无法获得水分。

由于矿质盐类要溶于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和在体内运转,既然蒸腾作用是对水分吸收和流动的动力,那么,矿物质也随水分的吸收和流动而被吸入和分布到植物体各部分中去。

植物对有机物的吸收和有机物在体内转运也是如此。所以,蒸腾作用对吸收矿物质和有机物,以及这两类物质在植物体内运输都是有帮助的。

(3)角质层为什么可以蒸腾扩展阅读

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

植物蒸腾的器官主要是叶片气孔,首先水分从叶肉细胞中汽化进入胞间隙,再扩散到叶室,最后通过气孔向大气中输送。在叶片内部,水汽是饱和的,所以水汽的蒸腾主要决定于气孔的开张度(气孔阻抗)以及大气中水汽压和大气中水汽输送阻抗。

可以用类似于欧姆定律来描述叶片气孔蒸腾的速率:叶室水汽压与空气中水汽压差为电动势,气孔阻抗和大气阻抗为电阻,则气孔蒸腾速度为电流。

④ 蒸腾作用的途径有哪些

蒸腾以两种方式在叶片上进行:
一种是出现在叶片角质层上,这是角质蒸腾;
另一种是出现在叶片气孔上,这是气孔蒸腾。
为了降低蒸腾对植物的不利影响,植物的叶片表面形成了一层角质层,这个角质层能够有效地阻止水分的流失。
此外,植物叶片上的气孔有着精致的结构,这种结构也能减慢水分的流失速度。所以蒸腾作用的主要方式是气孔蒸腾。

⑤ 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什么来进行的

蒸腾作用
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
成长植物的蒸腾部位主要在叶片。叶片蒸腾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角质层的蒸腾,叫做角质蒸腾;二是通过气孔的蒸腾,叫做气孔蒸腾,气孔蒸腾是植物蒸腾作用的最主要方式。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它是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的主要动力,可加速无机盐向地上部分运输的速率,可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使叶子在强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致受害。植物蒸腾丢失的水量是很大的。据估计1株玉米从出苗到收获需消耗四、五百斤水。自养的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必须和周围环境发生气体交换。因此,植物体内的水分就不可避免地要顺着水势梯度丢失,这是植物适应陆地生活的必然结果。适当地抑制蒸腾作用,不仅可减少水分消耗,而且对植物生长也有利。在高湿度条件下,植物生长比较茂盛。蔬菜等作物生产中,采用喷灌可提高空气湿度,减少蒸腾,一般比土壤灌溉可增产。

⑥ 什么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植物蒸腾的主要器官是植物的叶子。植物叶子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植物叶子的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植物表面散失的现象。在植物体表(主要指叶子)的水分通过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空气中的过程中,不仅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还会受到植物的调节和控制,所以蒸腾作用要比蒸发作用复杂得多,蒸腾作用的发生与植物的大小无关,即使是幼苗依然能够进行蒸腾。在不寻常的炎热天气下,蒸腾作用可使得植物免于被灼伤,但适应了炎热天气的植物会有其他更有效的抗热手段。
植物从根部吸收到的水分,大约只有1%留在体内,用于各种生理过程,而其他的99%会通过蒸腾作用散失,而且数量很大。蒸腾作用为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提供动力。叶片的水分散失掉后,叶片细胞液的浓度自然就会提高,于是就产生了向叶脉细胞吸水的动力,这样叶片就向茎吸水,茎又向根吸水,迫于强大的压力,根不得不向土壤吸水;其次,水在从根部向叶片运输的过程中,把溶解于水中的各种养料也一并带到了植物全身;最后,蒸腾作用还能够帮助植物降温散热。植物像动物一样也怕烈日的烤晒,为了不至于被烤焦,植物就通过蒸发水分把热量从体内散发出去,以保持一定的恒温。
植物通过气孔的开合可以有效控制蒸腾作用对自身的影响。植物进行蒸腾的主要场所是叶片,蒸腾以两种方式在叶片上进行:一种是出现在叶片角质层上,这是角质蒸腾;另一种是出现在叶片气孔上,这是气孔蒸腾。由于水分对于植物的生长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水分的丧失会对植物造成严重的伤害。为了降低蒸腾对植物的不利影响,植物的叶片表面形成了一层角质层,这个角质层能够有效地阻止水分的流失。此外,植物叶片上的气孔有着精致的结构,这种结构也能减慢水分的流失速度。所以蒸腾作用的主要方式是气孔蒸腾。
植物蒸腾作用在调节周边环境的温度湿度方面影响很大。总的说来,树木茂密的地方,降雨量比较大,温差也会相对于树木稀疏的地区少。
一、植物叶子的蒸腾作用会在三个地方进行:
1、气孔:气孔分布在叶片及绿茎上,水分从植物细胞蒸发,水汽透过气孔向外界扩散,在茂密的植物大概有90%的水分是透过这途径散失的。
2、角质层:水分在表皮细胞的细胞壁蒸发,并穿过覆盖着叶片及绿茎的角质层,视乎角质层的厚度,大约有10%的水分是透过这途径散失的。
3、皮孔:水汽透过木质茎上的皮孔散失,纵使这是树木在落叶后水分的主要散失途径,在一般情况下占水分散失的比例很小。
二、在叶片中,水分可以沿三个途径移动:
1、质粒外途径:无生质粒是指植物体内相邻不绝的细胞壁所构成的系统(除了根部细胞内的凯氏带)。细胞壁由纤维组成,有大约50%的空位可以容纳水分。当水分从由叶肉细胞向气室蒸发,在无生质粒的水分就会产生张力,透过水分子间的拉力使水分在细胞壁间移动,叶片散失的水分最终由木质部内的水分补充。
2、共质粒途径:植物细胞透过胞间连丝彼此相互连接,其详细机理尚未清晰,但可以肯定水分及溶质可以透过这系统移动而无须穿越层层的细胞膜。
3、液泡途径:水分在植物细胞间穿过无生质粒、共质粒及液泡而移动,当水分从叶肉细胞(细胞A)蒸发,细胞内的水势就会下降,相邻的叶肉细胞(细胞B)的水势就会比该细胞为高,从而使水分由细胞B移动向细胞A,此亦会使细胞B的水势下降,令相邻的叶肉细胞(细胞C)的水势比细胞B为高,如此类推,使叶片中由高水势的木质部至低水势叶肉细胞间形成水势梯度,水分就会从木质部移动向叶肉细胞。顺带一提,在此情况下令水势下降的主因是压力势的下降,而非溶质势的下降。

⑦ 蒸腾作用

叶面的蒸腾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形式,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叶面角质层的蒸腾,称为角质蒸腾,一般水生植物和幼嫩的叶片的角质蒸腾量较大,可占总蒸腾量的1/3~1/2,而成熟叶片的角质蒸腾仅占总蒸腾量的5%~10%;二是通过气孔的蒸腾,称为气孔蒸腾,成熟的叶片主要通过气孔进行蒸腾。

蒸腾作用在植物生命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植物叶片吸收阳光辐射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吸收大量的热量,蒸腾作用会使叶片降温,避免叶片受到伤害,使光合作用得以正常进行。蒸腾作用使得植物内部出现水分减少,所产生的水势梯度,是植物根部吸收水分和向上输送水分的主要驱动力,该过程有助于植物吸收无机物离子,并将根合成的有机物输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吸收CO2,释放出多余的O2,必须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也要防止水分的散失。叶面表面有一层致密的角质层,既防止叶内水分散失,同时也阻碍了O2、CO2 的交换。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气孔是叶表皮细胞分化形成的小孔,可根据环境条件变化来调节开合程度,达到在水分损失最小的条件下,获取足够的CO2。阳光充足时,光合作用最强,气孔张开度大,可从空气中吸取所需的CO2,并蒸腾出足够的水分,来降低叶子的温度。夜间,光合作用停止,植物无需从外界得到CO2,气孔就会关闭,以防水分散失。另外,当土壤中水分发生亏缺时,气孔也会关闭,以防过度失水对植物造成伤害。从某种意义上讲,气孔犹如一个根据外部环境变化来调节植物自身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精巧自控阀门。

气孔是叶皮组织上的两个保卫细胞围成的小孔,大部分植物叶片上下表面都有气孔,其数量因植物种类而异,通常禾本科植物叶片上、下表面都有气孔,且数目接近;双子叶植物,下表面气孔数较多,如向日葵、豌豆等;而许多木本植物的气孔只分布在叶片下表面上,如桃、桑等;而一些水生植物气孔只分布在叶片的上表面。气孔数目和分布特征是植物长期适应生存环境进化的结果。

叶片上气孔的直径很小,虽然数目较多,总面积还不到叶面积的1%,但蒸腾量却能相当于与叶片等面积的水面蒸发量的15%~50%,甚至与叶片蒸发量相当。这是因为水分通过小孔蒸发时的气体扩散依小孔定律进行。气体通过小孔扩散的过程中,边缘部分气体分子相互碰撞的概率小,扩散速度快,而中间部分气体分子碰撞概率高,扩散速度慢,因此气体扩散速率不是与小孔的面积成正比,而是与小孔的周长成正比,这就是小孔扩散定律(图1-1)。

图1-1 水分通过多孔表面(1-3)和自由水面(4)的蒸发情况图解

气孔的张开程度对蒸腾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通常用气孔导度来表示,单位为mmol· m-2 ·s-1或m·s-1。Fredrik等(2002)指出,气孔导度是日平均饱和差和单位叶面积蒸腾量的函数:

生态水文地质学

式中:TC为气孔导度(m·s-1);λ为蒸发潜热(2465J·g-1);γ为干湿表常数(65.5Pa·K-1);ρ为空气密度(1225g·cm-3);Cv为空气比热(1.01J·g-1· K-1);E为单位叶面积蒸腾量(g·m2·s-1);D为日平均饱和差(Pa)。

气孔导度可以用气孔计和红外气体分析仪来测定。气孔计可测量个体叶片的导度。红外气体分析仪则能测量叶片的CO2交换和个体叶片的导度。所测得的叶片导度可用于估计植物冠的蒸腾量。若将气孔导度乘以叶面指数便可得到面的导度或植物冠的导度。

气孔的开合运动实质上是由构成气孔的一对保卫细胞内水分得失引起的体积变化,而导致的两细胞间空隙大小的变化。当保卫细胞得到的水分较多时,体积膨胀,两个细胞间的空隙变大,气孔便张开;保卫细胞失去部分水分时,情况则相反。保卫细胞具有特殊的结构,保卫细胞是一对体积很小的肾形细胞,外壁薄、内壁厚;细胞壁中径向排列着辐射状微纤束,并与内壁相连;细胞质中有一整套细胞器,数目较多,叶绿体具基粒构造,常有淀粉积累,白天淀粉积累量减少,夜间增多。保卫细胞结构对细胞体积膨胀与收缩十分有利。

目前关于气孔运动机理主要有两种学说:K+累积学说和苹果酸代谢学说。

K+累积学说:在阳光照射下,保卫细胞叶绿体通过光合磷酸化合成ATP,活化了质膜H+-ATP酶,使K+主动吸收到保卫细胞中,K+浓度增高,引起渗透势下降,水势降低,促使保卫细胞吸水,细胞膨胀,气孔张开。阴离子苹果酸根平衡K+电性,H+与K+发生交换,H+被转换到保卫细胞之外,而Cl-则进入保卫细胞内,在这一过程中,保卫细胞已丧失非渗透性物质(H+),换取渗透活性物质(小分子有机酸根、K+和Cl-)的增加,来降低细胞水势。在黑暗中,则从保卫细胞中扩散出去,细胞水势提高,失去水分,气孔关闭。

苹果酸代谢学说:在阳光照射下,保卫细胞内的CO2 被利用时,pH值上升至8.0~8.5,从而活化了PEP羧化酶,它可催化淀粉降解,产生的PEP和,结合形成草酰乙酸,并进一步被NADPH还原为苹果酸。苹果酸离解为两个H+和苹果酸根,在H+/K+泵的驱使下,H+与K+交换,同时,苹果酸根也进入液泡,与Cl-一起平衡K+电性,使保卫细胞内浓度增加,水势降低,促使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光照消失,过程便会逆转。见图1-2。

图1-2 鸭跖草(Commelina cammunis)气孔开放或关闭状态下气孔复合体各细胞中浓度(单位,mmol/L)和pH的变化

保卫细胞的生理特点在于,当条件有利于光化学反应条件时,使光合作用处于最佳状态;当条件不利于光合作用时,尽量减少水分损失量(Andrew,1999)。

植物通过叶片的光合作用,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在这过程中,植物通过叶片上的气孔与外界进行CO2和O2的交换,并进行蒸腾,使冠部水势降低。当水势降低影响到根部时,水势较高的土壤水便会进入根内,同时携入植物所需的矿物质和养分,随水分一起,沿木质部的输水管道,配送到茎叶,以满足体内细胞的生理和生物化学反应的需求。整个过程中,气孔是根据植物本身的生理需求,通过调节开合状态,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使植物达到最佳的生存状态。

虽然裸地蒸发和植物蒸腾同是将土壤水(地下水)蒸散到大气中,但两者有本质的区别。裸地蒸发仅是土壤水转化为气态水的蒸散;而蒸腾作用,是植物利用土壤水完成了光合作用后向大气排出水分,在这一过程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为人类提供生存所必需的一切。

⑧ 角质层为什么可以蒸腾水分

角质层为什么可以蒸腾水分,主要是温度因素:因为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受温度的影响,在一天的气温中,中午的温度比较高,蒸腾作用就会减弱,以减弱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

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有下列三点:
1.蒸腾作用是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的一个主要动力,特别是高大的植物。

2.由于矿质盐类要溶于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和在体内运转,既然蒸腾作用是对水分吸收和流动的动力,那么,矿物质也随水分的吸收和流动而被吸入和分布到植物体各部分中去。所以,蒸腾作用对这两类物质在植物体内运输都是有帮助的。

3.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片的温度。太阳光照射到叶片上时,大部分能量转变热能,如果叶子没有降温的本领,叶温过高,叶片会被灼伤。蒸腾作用能降低叶片的温度。

叶片的蒸腾作用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角质层的蒸腾,称为角质蒸腾cuticulartranspiration);二是通过气孔的蒸腾,称为气孔蒸腾(stomatal transpiration)。角质层本身不易让水通过,但角质层中间含有吸水能力强的果胶质,同时角质层也有孔,可让水分自由通过。角质层蒸腾和气孔蒸腾在叶片蒸腾中所占的比重,与植物的生态条件和叶片年龄有关,实质上也就是和角质层厚薄有关。阴生和湿生植物的角质蒸腾往往超过气孔蒸腾。

⑨ 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让当地的雨水充沛,形成良性循环;蒸腾作用是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的一个主要动力,特别是高大的植物;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片的温度,使叶子在强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致受害。

蒸腾作用的指标:蒸腾速率,常用单位g/m/h、mg/dm/h;蒸腾效率,植物每蒸腾1kg水时所形成的干物质的克数,常用单位g/kg。一般植物的蒸腾效率为1~8g/kg;蒸腾系数,植物每制造1g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克数,是蒸腾效率的倒数。大多数植物的蒸腾系数在125~1000之间。

(9)角质层为什么可以蒸腾扩展阅读:

蒸腾作用的方式

植物进行蒸腾的主要场所是叶片,蒸腾以两种方式在叶片上进行:一种是出现在叶片角质层上,这是角质蒸腾;另一种是出现在叶片气孔上,这是气孔蒸腾。

蒸腾作用的主要方式是气孔蒸腾。由于水分对于植物的生长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水分的丧失会对植物造成严重的伤害。为了降低蒸腾对植物的不利影响,植物叶片表面形成一层角质层,这个角质层能够有效地阻止水分的流失。此外,植物叶片上的气孔有着精致的结构,能减慢水分的流失速度。

阅读全文

与角质层为什么可以蒸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次燕窝要多少克 浏览:1177
面部血管瘤怎么治不留疤 浏览:2032
yamii胶原蛋白怎么吃 浏览:1429
贵阳祛斑哪个好先荐利美康 浏览:1356
和田玉戈壁料没油性怎么办 浏览:969
鹅耳朵冻疮涂什么精油 浏览:1987
燕窝有什么不好的副作用吗 浏览:956
皮肤使用爽肤水有什么好处 浏览:1332
漂白燕窝炖不烂怎么办 浏览:1500
燕窝跟什么吃最好 浏览:1736
容易长痘痘油皮怎么可以做美白 浏览:1562
医院和美容院哪个祛斑好 浏览:1724
山羊奶面膜与龙血精华面膜哪个好 浏览:1781
学生干皮适合什么面霜 浏览:1548
生姜和什么一起煮能祛斑 浏览:1403
两三个月的宝宝选面霜怎么选 浏览:1617
嘴巴上和下面长痘怎么治 浏览:1722
南京医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钱 浏览:1068
燕窝每天多少毫升合适 浏览:1658
胶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于吸收 浏览: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