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面部护理 > 面部活动性出血点怎么止血

面部活动性出血点怎么止血

发布时间:2022-05-21 05:35:18

⑴ 首选的止血方法

压迫止血法 手指压迫止血法 用于动脉出血,将伤口附近的动脉压闭临时止血。一般均先试做局部压迫止血,如出血不止,则需要相应的动脉近端加压,如止血带止血。 (1)头部出血:一手扶住伤员额部以固定头部:另一手压迫外耳前上方的颈浅动脉。 (2)颜面部出血:一手固定伤员头部,另手的拇指压迫位于下颌用前下方的面动脉。 (3)头颈部出血:站在伤员面前。一手放于颈根部.拇指在前,2~5指在后。拇指触到颈总动脉搏动后即将颈总动脉压在第六颈椎横究上。但要注意,紧急时才能采用颈总动脉压迫法,只能压迫一侧,绝对禁止同时压迫两侧,以免引起脑缺血。 (4)肩部出血:用拇指摸到锁骨下动脉,用力向后向下将动脉压向第一肋骨。 (5)前臂出血:在肘窝尺侧(通常测血压处)摸到防动脉搏动,用拇指压迫。 (6)手掌、手背出血:摸到挠动脉、尺动脉的搏动处,用双手拇指压迫。 (7)下肢出血:大腿根部腹股沟不沿摸到股动脉搏动处,用双手拇指重叠将股动脉往深处压迫。 (8)足部出血:摸到足背动脉或内外踝动脉搏动处,用拇指压迫 急救止血(较为专业) 为更加适应现场及时 、有效地抢救外伤出血伤员的需要 ,介绍以下几种简便可行 、有效的止血方法 。 (一)指压止血法 指抢救者用手指把出血部位近端的动脉血管压在骨骼上,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而达到止血目的。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首选止血方法。止住血后,应根据具体情况换用其他有效的止血方法,如填塞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等。这种方法仅是一种临时的,用于动脉出血的止血方法,不宜持久采用。下面是根据不同的出血部位采用的不同的指压止血法。 1.颞动脉止血法 一手固定伤员头部,用另一手拇指垂直压迫耳屏上方凹陷处,可感觉的动脉搏动,其余四指同时托住下颌;本法用于头部发际范围内及前额、颞部的出血。 2.颌外动脉止血法 一手固定伤员头部,用另一手拇指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5厘米处,向下颌骨方向垂直压迫,其余四指托住下颌;本法用于颌部及颜面部的出血。 3.颈动脉止血法 用拇指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外侧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的沟内搏动处,向颈椎方向压迫,其余四指固定在伤员的颈后部。用于头、颈、面部大出血,且压迫其他部位无效时。非紧急情况,勿用此法。此外,不得同时压迫两侧颈动脉。 4.锁骨下动脉止血法 用拇指在锁骨上窝搏动处向下垂直压迫,其余四指固定肩部。本法用于肩部,眼窝或上肢出血。 5.肱动脉止血法 一手握住伤员伤肢的腕部,将上肢外展外旋,并屈肘抬高上肢;另一手拇指在上臂肱二头肌内侧沟搏动处,向肱骨方向垂直压迫。本法用于手、前臂及上臂中或远端出血。 6.尺、桡动脉止血法 双手拇指分别在腕横纹上方两侧动脉搏动处垂直压迫。本法用于手部的出血。 7.股动脉止血法 用两手拇指重叠放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下方、大腿根部搏动处用力垂直向下压迫。本法用于大腿、小腿或足部的出血。 8.动脉止血法 用一手拇指在?窝横纹中点处向下垂直压迫。本法用于小腿或足部出血。 9.足背动脉与胫后动脉止血法 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足背中间近脚腕处(足背动脉),以及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处(胫后动脉)。本法用于足部出血。 10.指动脉止血法 用一手拇指与食指分别压迫指根部两侧,用于手指出血。 (二)加压包扎止血法 伤口覆盖无菌敷料后,再用纱布、棉花、毛巾、衣服等折叠成相应大小的垫,置于无菌敷料上面,然后再用绷带、三角巾等紧紧包扎,以停止出血为度。这种方法用于小动脉以及静脉或毛细血管的出血。但伤口内有碎骨片时,禁用此法,以免加重损伤。 (三)填塞止血法 用无菌的棉垫、纱布等,紧紧填塞在伤口内,再用绷带或三角巾等进行加压包扎,松紧以达到止血目的为宜。本法用于中等动脉。大、中静脉损伤出血,或伤口较深、出血严重时,还可直接用于不能采用指压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的出血部位。 (四)止血带止血法 四肢较大动脉出血时救命的重要手段,用干其他止血方法不能奏效时。如使用不当可出现肢体缺血、坏死,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1.结扎止血带的操作方法 (1)充气止血带 如血压计袖带,其压迫面积大,对受压迫的组织损伤较小,并容易控制压力,放松也方便。 (2)橡皮止血带 可选用橡皮管,如听诊器胶管,它的弹性好,易使血管闭塞,但管径过细易造成局部组织损伤。操作时,在准备结扎止血带的部位加好衬垫,以左手拇指和食、中指拿好止血带的一端,另一手拉紧止血带围绕肢体缠绕一周,压住止血带的一端,然后再缠绕第二周,并将止血带末端用左手食、中指夹紧,向下拉出固定即可。还可将止血带的末端插入结中,拉紧止血带的另一端,使之更加牢固。 (3)绞紧止血法 如无橡皮止血带,可根据当时情况,就便取材,如三角巾、绷带、领带、布条等均可,折叠成条带状,即可当做止血带使用。上止血带的部位加好衬垫后,用止血带缠绕,然后打一活结,再用一短棒、筷子、铅笔等的一端插人活结一侧的止血带下,并旋转绞紧至停止出血,再将短棒、筷子或铅笔的另一端插入活结套内,将活结拉紧即可。 2.注意事项 (1)止血带不宜直接结扎在皮肤上,应先用三角巾、毛巾等做成平整的衬垫缠绕在要结扎止血带的部位,然后再上止血带。 (2)结扎止血带的部位在伤口的近端(上方)。上肢大动脉出血应结扎在上臂的上1/3处,避免结扎在中1/3处以下的部位,以免损伤桡神经;下肢大动脉出血应结扎在大腿中部。而在实际抢救伤员的工作中,往往把止血带结扎在靠近伤口处的健康部位,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存肢体。 (3)结扎止血带要松紧适度,以停止出血或远端动脉搏动消失为度。结扎过紧,可损伤受压局部,结扎过松,达不到止血目的。 (4)为防止远端肢体缺血坏死,原则上应尽量缩短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一般止血带的使用时间不宜超过2~3小时,每隔40~50分钟松解一次,以暂时恢复远端肢体血液供应。松解止血带的同时,仍应用指压止血法,以防再度出血。止血带松解1~3分钟后,在比原来结扎部位稍低平面重新结扎。松解时,如仍有大出血者或远端肢体已无保留可能,在转运途中可不必再松解止血带。 (5)结扎好止血带后,在明显部位加上标记,注明结扎止血带的时间,尽快运往医院。 (6)解除止血带,应在输血输液和采取其他有效的止血方法后方可进行。如组织已发生明显广泛坏死时,在截肢前不宜松解止血带。

⑵ 口腔颌面部损伤后出血怎么办

结扎止血法最常用且较可靠。如条件许可,应用消毒血管钳夹住出血点,再做结扎止血。紧急情况下,可先用血管钳夹住血管断端,一起固定妥善包扎后送去手术。口腔颌面部如出血严重,局部又不能妥善止血时,可结扎颈外动脉;损伤后的出血如为组织渗血、小静脉和小动脉出血,可在出血部位应用止血药、各种止血粉、止血纱布,如云南白药、明胶海绵,然后外加干纱布,加压包扎。全身使用止血药物如安络血、止血敏等可以辅助止血或减少渗血,但不能代替局部止血。口腔颌面部出血较多、情势紧急时,可用指压止血法,即在伤区外用手指将供应动脉的近心端压向骨骼,以暂时止血。面颊部及唇部出血,可在咬肌止端前缘的下颌下缘处,将颌外动脉压向下颌骨;颞额区出血,可在耳屏前将颞浅动脉压向颧弓根;出血范围较广者,可使病员仰卧,头偏向健侧,在环状软骨平面,胸锁乳突肌前缘,将搏动的颈总动脉压向深层的第6颈椎横突,但施压不可过久,压力不可过大。毛细血管、小静脉及小动脉的出血可采用包扎止血法,即软组织复位后,在损伤处覆盖多层纱布敷料,再用绷带加压包扎。注意包扎的压力要适当,不可使骨折块移位或影响呼吸。当口腔颌面部有开放性和洞穿性创口时,可用填塞止血法急救。将纱布块填塞于创口内,再用绷带行加压包扎。在颈部或口底创口内填塞纱布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发生窒息。

⑶ 面部出血时,常用的压迫止血点在

一、出血
1、动脉性出血

颜色鲜红,一股股流出或持续喷出,流血极多极快,靠身体自我保护的生理性止血是止不住血的,需尽快止血后送往专业医疗机构进一步处理损伤的动脉。

下图左图示内镜下肠道动脉出血,水枪一样往上喷,右图下一个夹子夹住就不喷了~

难以置信吧?下图更可怕!下图示手术中动脉出血,决口一样往上涌...

可怕吧?还有更严重的情况呢!在120车上和急诊抢救室的时候,都遇到过斗殴一刀扎穿颈动脉或心脏的,医生用再快的速度赶到现场,也大多没办法救回来,大动脉出血实在是太快了,分分钟人就没了...

脑补一下战争片、械斗片里的场景吧,不放图了~

2、静脉性出血

颜色暗红,出血较多,但能够自愈,没有固定频率,随出血者身体运动而流出。

没找到经典的静脉出血的图...

往往磕伤了,隔几天皮肤青紫,一部分是静脉出血,一部分是毛细血管出血,随着出血压力增大,静脉逐渐被旁边的肌肉组织挤压止血,已经流出的血储存在皮下组织之中的血肿,从外面看呈淤青/紫。

3、皮肤、毛细血管出血

皮肤结构损坏,毛细血管出血,颜色鲜红,呈渗出状,流血不多,一般伤口能自行愈合。

下图示常见的皮肤破损出血

二、止血
1、原则

(1)尽快止血!

(2)有效止血!

(3)避免缺血性损伤!

(4)尽快送医,进一步处置!

2、生理性止血

(1)人体是很精密的,出血后会自发产生“生理性止血”以保护自己。

生理性止血由血管、血小板、血液凝固系统、抗凝系统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共同完成。

(2)机制

损伤性刺激立即引起局部血管收缩,使血流暂停或减慢;

激活血小板和血浆中的凝血系统,血管收缩使血流暂停或减慢,利于血小板粘附与聚集 ;

凝血系统被激活后,血浆中可溶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的纤维蛋白多聚体,形成了由纤维蛋白与血小板共同构成的牢固止血栓,有效地制止出血。

凝血系统被激活的同时,血浆中也出现了生理的抗凝血活动与纤维蛋白溶解活动,以防止血凝块不断增大和凝血过程蔓延到这一局部以外。

三、常用止血方法
根据出血量、损伤血管的种类,选择不同的止血方法~

1、包扎止血

(1)创可贴

将自粘贴的一边先粘贴在伤口的一侧,然后向对侧拉紧粘贴至另一侧。用于微小、表浅创口包扎。

(2) 敷料包扎

将敷料、纱布覆盖在伤口上,要有足够的厚度,覆盖面积超过伤口至少3cm。

2、加压包扎止血

与普通的包扎止血相比,需要给更大的压力以压迫止血。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用敷料或其他洁净的毛巾、手绢、三角巾等覆盖伤口,然后用绷带或三角巾紧紧包扎,达到止血目的。

下图示军用三角巾,读书时,三角巾的使用就听了一节课,实战使用又练习一节课,可谓战创伤利器神器!

⑷ 外伤出血常用的有那四种止血方法

四种常止血方法 常见的损伤按创伤类型分为皮肤擦伤、撕裂伤、刺伤、异物插入、骨折等, 按照损伤的部位可分为头面部、颈部、胸部、腹部和四肢。在意外发生的现场, 控制出血是非医疗专业人员所能做的少数几种影响后期救治效果的措施之一。成功控制外出血的重要因素是紧压出血区并持续一段时间,直到出血停止或急救专业人员赶到。出血量与出血速度因损伤程度的不同而异, 所以采用的止血方法也不同。常用的止血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压、包、塞、捆。 压:当看见伤口流血, 最常做的急救动作就是用手按住出血区, 这就是压迫止血法。压迫止血法分两种:伤口直接压迫, 无论用干净纱布还是其他布类物品直接按在出血区都能有效止血。另外一种是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在出血动脉近心端的邻近骨头上,阻断血运来源,以达到止血目的。找压迫点时要用食指或无名指, 不要用拇指, 因为拇指中央有粗大的动脉,容易造成错误判断。当找到动脉压迫点后,再换拇指按压或几个指头同时按压。指压止血法虽然操作容易, 但不经过系统培训,很难达到止血目的。 包:无论什么样的出血, 最终都要用包扎来解决。包扎所用的材料是纱布、绷带、弹性绷带或干净的棉布或用棉织品做成的衬垫。包扎原则是先盖后包, 力度适中。先盖后包即先 在伤口上盖上敷料(够大、够厚的棉织品衬垫) , 然后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包扎。这是因为常用的普通纱布容易粘伤口, 给后续处理增加难度。力度适中指的是包扎后止血有效, 远端的动脉还在搏动。包扎过松, 止血无效, 包扎过紧,会造成远端组织缺血缺氧坏死。 塞:用于腋窝、肩、口鼻、宫腔或其他盲管伤和组织缺损处的填塞止血法, 是用棉织品将出血的空腔或组织缺损处紧紧填塞, 直至确实止住出血。填实后, 伤口外侧盖上敷料后再 加压包扎, 达到止血目的。采用这种止血方法的危险在于, 用压力将棉织品填塞结实可能造成局部组织损伤, 同时又将外面的脏东西带入体内造成感染, 尤其是厌氧菌感染常引发破 伤风或气性坏疽。所以, 在野外环境中, 非专业人员除非必须, 尽量不采用此法。 捆:止血带止血法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是有效的, 如战伤、较大的肢体动脉出血等。通常止血带用于手术室, 对控制肢体出血是有效的, 但潜在的不良作用包括暂时的或持续的对神经和肌肉的损伤, 也会因肢体缺血引起全身性并发症, 包括酸中毒、高钾血症、心律失常、休克、肢体毁损, 甚至死亡。并发症与止血带的压迫力量过大和持续时间过长密切相关, 因此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非医务人员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 不要使用此法。

希望采纳

⑸ 面部失血,怎么止血

动脉出血
特别是较大的动脉,血流猛急,呈喷射状,一般在外伤时多见。急救方法是就地止血,一般在受伤动脉的近心端,采用指压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进行止血。止血时应行动快,止血彻底,防止失血过多。
指压止血法
指压止血法是动脉出血最迅速的一种临时止血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伤部上端用力将动脉压瘪于骨骼上,阻断血液通过,以便立即止住出血,但仅限于身体较表浅的部位、易于压迫的动脉。
1.肱动脉压迫止血法
此法适用于手、前臂和上臂下部的出血。止血方法是用拇指或其余四指在上臂内侧动脉搏动处,将动脉压向肱骨,达到止血的目的。
2.股动脉压迫止血法
此法适用于下肢出血。止血方法是在腹股沟(大腿根部)中点偏内,动脉跳动处,用两手拇指重迭压迫股动脉于股骨上,制止出血。
3.头部压迫止血法
压迫耳前的颈浅动脉,适用于头顶前部出血。面部出血时,压迫下颌骨角前下凹内的颌动脉。头面部较大的出血时,压迫颈部气管两侧的颈动脉,但不能同时压迫两侧。
4.手部压迫止血法
如手掌出血时,压迫桡动脉和尺动脉。手指出血时,压迫出血手指的两侧指动脉。
5.足部压迫止血法
足部出血时,压迫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
(三)加垫屈肢止血法
加垫屈肢止血法是适用于四肢非骨折性创伤的动脉出血的临时止血措施。当前臂或小腿出血时,可于肘窝或国窝内放纱布、棉花、毛巾作垫,屈曲关节,用绷带将肢体紧紧地缚于屈曲的位置。
(四)止血带止血法
止血带止血法,主要是用橡皮管或胶管止血带将血管压瘪而达到止血的目的。这种止血方法较牢固、可靠,但只能用于四肢动脉大出血。
1.止血带结扎法
橡皮止血带使用方法:左手拿橡皮带、后头约16cm要留下;右手拉紧环体扎,前头交左手,中食两指挟,顺着肢体往下拉,前头环中插,保证不松垮。如遇到四肢大出血,需要止血带止血,而现场又无橡胶止血带时,可在现场就地取材,如布止血带、线绳或麻绳等。用布止血带止血时,放平入环,拉紧固定。用线绳或麻绳止血时,可绞紧固定。
2.使用止血带时应注意的问题
(1)止血带应放在伤口的近心端。上臂和大腿都应绷在上1/3的部位。上臂的中1/3禁止上止血带,以免压迫神经而引起上肢麻痹。
(2)上止血带前,先要用毛巾或其他布片、棉絮作垫,止血带不要直接扎在皮肤上;紧急时,可将裤脚或袖口卷起,止血带扎在其上。
(3)要扎得松紧合适,过紧易损伤神经,过松则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一般以不能摸到远端动脉搏动或出血停止为度。
(4)结扎时间过久,可引起肢体缺血坏死。因此要每隔1h(上肢或下肢)放松2~3min;放松期间,应用指压法暂时止血。寒冷季节时应每隔30min放松一次。结扎部位超过2h者,应更换比原来较高位置结扎。
(5)要有上止血带的标志,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和部位。用止血带止血的伤员应尽快送医院处置,防止出血处远端的肢体因缺血而导致坏死。

⑹ 如何有效止血

1.指压止血(压迫止血):用手指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的动脉压迫点上,用力将动脉血管压在骨骼上,中断血液流通达到止血目的。指压止血是较迅速有效的一种临时止血方法,止住出血后,应该立即换用其它止血方法。

①颞动脉止血:用拇指或食指在耳屏前稍上方正对下颌关节处用力压。用于头顶及颞部的出血。

②颌外动脉止血:用拇指或食指在下颌角前约半寸处,将颌外动脉压在下颌骨上。用于腮部及颜面部的出血。

③颈总动脉止血:把拇指或其余四指,放在气管外侧(平甲状软骨)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的沟内可触到颈总动脉,将伤侧颈总动脉向颈后压迫止血。用于头、颈部大出血。这种方法非紧急情况下不能用,禁止同时压迫两侧颈总动脉,防止脑缺血而昏迷死亡。。

④锁骨下动脉止血:拇指在锁骨上凹摸到动脉搏动处,其余四指都放在受伤者颈后,用拇指向凹处下压,将动脉血管压向深处的第一肋骨上止血。用于腋窝、肩部及上肢的出血。

⑤尺、桡动脉止血:将伤者手臂抬高,用双手拇指分别压迫于手腕横纹上方内、外侧搏动点(尺桡动脉)止血。用于手部出血。

⑥肱动脉止血:将上肢外展外旋,曲肘抬高上肢,用拇指或四指在上臂肱二头肌内侧沟处,施以压力将肱动脉压于肱骨上即可止血。用于手、前臂及上臂下部的出血。

⑦股动脉止血:在腹股沟中点稍下方,大腿根处可触摸到一个强大的搏动点(股动脉),用两手的拇指重叠施以重力压迫止血。用于大腿、小腿、脚部的动脉出血。

⑧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止血:用两手食指或拇指分别压迫足背中间近脚腕处(足背动脉)和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胫后动脉)止血。用于足部出血。

⑨指动脉止血:将受伤的手指抬高,可自行用健侧的拇指、食指分别压迫伤指指根的两侧。适用于手指出血的自救。

2.加压包扎止血:先用消毒纱布垫覆盖伤口后,再用棉花团、纱布卷或毛巾、帽子等折成垫子,放在伤口敷料上面,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紧紧包扎,以达到止血目的。伤口有碎骨存在时,禁用加压包扎法。用于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出血。

3.加垫屈肢止血:

①前臂或小腿出血,可在肘窝或月国窝放纱布垫、棉花团、毛巾或衣服等物,屈曲关节,用三角巾或绷带将屈曲的肢体紧紧缠绑起来。

②上臂出血,在腋窝加垫,使前臂屈曲于胸前,用三角巾或绷带把上臂紧紧固定在胸前。

③大腿出血,在大腿根部加垫,屈曲髋关节和膝关节,用三角巾或长带子将腿紧紧固定在躯干上。

注意事项:有骨折和怀疑骨折或关节损伤的肢体不能用加垫屈肢止血,以免引起骨折端错位和剧痛。使用时要经常注意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如血液循环完全被阻断,要每隔一小时左右慢慢松开一次,观察3~5分钟,防止肢体坏死。

4.止血带止血:用于四肢较大动脉的出血。只有当用其他方法不能止血或伤肢损伤无法再复原时,才可用止血带。因止血带容易造成肢体残疾,所以在使用时要特别小心。止血带有橡皮制的和布制的两种,如果没有止血带时亦可用宽绷带、三角巾或其他布条等代替以备急需。

①橡皮止血带止血:先在缠止血带的部位(伤口的上部)用纱布、毛巾或受伤者的衣服垫好,然后以左手拇、食、中指拿止血带头端,另一手拉紧止血带绕肢体缠两圈,并将止血带末端放入左手食指、中指之间拉回固定。

②用方便材料绞紧止血:在没有止血带的情况下,可用手边现成的材料,如三角巾、绷带、手绢、布条等,折叠成条带状缠绕在伤口的上方(近心端),缠绕部位用衬垫垫好,用力勒紧然后打结。在结内或结下穿一短棒,旋转此棒使带绞紧,至不流血为止,将棒固定在肢体上。

③用止血带止血注意事项:止血带止血法是大血管损伤时救命的重要手段,但用得不当,也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肢体缺血坏死、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止血带不能直接缠在皮肤上,必须用三角巾、毛巾、衣服等做成平整的垫子垫上。

上止血带的松紧度,最好以出血停止,摸不到远端脉搏为合适。

上止血带的部位,要在伤口的上方(近心端)靠近伤口处。

上臂避免绑扎在中1/3处,因此处易伤及神经而引起肢体麻痹。上肢应扎在上1/3处,下肢应扎在大腿中部。

为防止远端肢体缺血坏死,在一般情况下,上止血带的时间不应该超过2~3小时,每隔40分钟至50分钟松解一次,以暂时恢复血液循环,松开止血带之前应用手指压迫止血,将止血带松开1~3分钟之后再另一稍高平面绑扎,松解时,仍有大出血者,不再在运送途中松放止血带,以免加重休克。

如肢体伤重已不能保留,应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绑止血带,不必放松,直到手术截肢。

上好止血带后,在伤者明显部位加上标记,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并尽快送医院处理。

严禁用电线、铁丝、绳索等代替止血带。

5.填塞止血:用急救包、棉垫或消毒的纱布填塞在伤口内,再用加压包扎法包扎。用于大腿根、腋窝、肩部、口、鼻、宫腔等部位的出血。

⑺ 宝宝脸部有皮下出血点怎么办

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剧烈、突然、持续较久的肌肉收缩,面部的小血管张力突然升高,静脉回流受阻,缺氧而使其破裂、出血而产生皮肤紫癜现象。有的小孩有剧烈咳嗽史,有的小孩有呕吐史和因便秘用力史等,都会发生张力性紫癜。张力性紫癜是一种暂时性的皮肤不适现象,一般无需治疗,它会逐渐地自行消失。 当然,值得提醒家长的是,临床上某些血液系统疾病也会出现紫癜现象,家长应注意跟张力性紫癜相鉴别。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出血点与张力性紫癜大小相一致,但皮疹分布较广泛,以下肢皮肤尤为明显,血常规检查,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而白血病除皮肤有紫癜外还有贫血,肝脾肿大,发热以及末梢血象中出现幼稚白细胞等,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现这些现象,应及时带孩子上医院。

⑻ 怎么能止血

1.一般止血法
比较小的创伤出血,用生理盐水冲洗局部后,覆盖无菌纱布,用绷带加压包扎。

2.指压止血法
(1)头面部出血指压止血法:
①颞浅动脉指压止血法:在耳前一指处压迫颞浅动脉,可减少同侧头皮和额、颞部出血。
②面动脉指压止血法:在下颌骨咀嚼肌的前方,触到面动脉的搏动处,将面动脉压在下颌骨上,可止住同侧下半面部出血。
③颈总动脉指压止血法:在胸锁乳突肌内侧触到颈总动脉搏动处,将颈总动脉压向后方的颈椎横突上,可止住同侧头面部出血。但该处压迫止血的时间不宜过长,而且只能压迫一侧,不能双侧同时压迫,以免引起脑部缺血。
(2)肩部出血指压止血法:在锁骨上窝向下向后触到锁骨下动脉搏动,将此动脉压在第一肋骨上,可止住同侧肩部和腋窝部出血。
(3)上肢出血指压止血法:手、前臂、上臂中下段的动脉出血,在上臂肱二头肌内侧可触到肱动脉的搏动,用拇指或四指并拢将肱动脉压在肱骨上止血。
(4)下肢出血指压止血法:足部、小腿、大腿动脉出血,在腹股沟中点偏下方可触到股动脉搏动。用双手拇指或拳将股动脉压在股骨上止血。

3.加压包扎止血法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静脉和大多数的动脉出血。
4.填塞止血法
用无菌纱布1~2层贴于伤口,再向内填塞纱块或纱布,或直接用消毒急救包、棉垫填塞伤口,外用绷带或三角巾加压包扎,松紧以达到止血为度。3~4日后,待出血停止时,再更换填塞的纱块。

5.止血带止血法

⑼ 简述止血的方法

阅读全文

与面部活动性出血点怎么止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次燕窝要多少克 浏览:1177
面部血管瘤怎么治不留疤 浏览:2032
yamii胶原蛋白怎么吃 浏览:1429
贵阳祛斑哪个好先荐利美康 浏览:1356
和田玉戈壁料没油性怎么办 浏览:969
鹅耳朵冻疮涂什么精油 浏览:1987
燕窝有什么不好的副作用吗 浏览:956
皮肤使用爽肤水有什么好处 浏览:1332
漂白燕窝炖不烂怎么办 浏览:1500
燕窝跟什么吃最好 浏览:1736
容易长痘痘油皮怎么可以做美白 浏览:1562
医院和美容院哪个祛斑好 浏览:1724
山羊奶面膜与龙血精华面膜哪个好 浏览:1781
学生干皮适合什么面霜 浏览:1548
生姜和什么一起煮能祛斑 浏览:1403
两三个月的宝宝选面霜怎么选 浏览:1617
嘴巴上和下面长痘怎么治 浏览:1722
南京医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钱 浏览:1068
燕窝每天多少毫升合适 浏览:1658
胶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于吸收 浏览: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