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面部护理 > 面部三焦经在什么部位

面部三焦经在什么部位

发布时间:2023-05-25 03:17:36

① 人整个体腔的通道:三焦经的作用功效

三焦的作用
上焦、中焦、下焦的部位划分有其各自的生理功能特点。上焦主气司呼吸,主血脉,其特点主宣发,将饮食物所化生的水谷精气敷布周身,如雾露一样可以滋养全身脏腑组织,因而喻为“上焦如雾”。中焦主运,即腐熟水谷,运化精微,以化气血,故喻之为“中焦如沤”。“沤”即饮食水谷腐熟时的泡沫浮游状态。下焦主分别清浊、排泄尿液与大便,具有向下、向外排泄的特点,故称“下焦如渎”。

三焦,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人整个体腔的通道。古人把心、肺归于上焦,脾、胃、肝、胆、小肠归于中焦,肾、大肠、膀胱归于下焦。《难经?三十八难》云:“三焦者,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灵枢》上说三焦经“主气所生病者”,这种“气”类似于现代医学所讲的内分泌的功能。

去医院看病,很多症状查不出病因,往往会被诊断为“内分泌失调”。但很多时候,也很难确定是哪个内分泌系统出现了问题,这时大夫常常会给您一些谷维素或维生素B12这些比较安全平和的药物,但治疗作用实在有限。当您焦虑不安、不知所措的时候,不妨揉揉自己的三焦经,效果通常会让您喜出望外。

三焦经从手走头,起于无名指指甲角的关冲穴,止于眉毛外端的丝竹空,左右各23个穴。三焦经属火,焦字本身就是“火烧”的意思。看来此经“火气”不小。三焦经与胆经是同名经,二者都是少阳经,上下相通,所以肝胆郁结的“火气”也常常会由三焦经而出,于是三焦雀和经便成了身体的“出气筒”。三焦经直通头面,所以此经的症状多表现在头部和面部,如头痛、耳鸣、耳聋、咽肿、喉痛、眼睛红赤、面部肿痛。三焦经的症状多与情志有关,且多发于脾气暴躁之人,打通此经,可以疏泄“火气”,因此可以说三焦经是“暴脾气”人群的保护神。及早打通此经,还可预防“更年期综合症”的困扰。此经穴位多在腕、臂、肘、肩,“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所以对风湿性关节炎也有特效。

三焦经是十二经脉之一,简称三焦经,统属于上、中、下三焦。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耳聋,耳鸣,咽喉肿痛,外三焦经眼角痛,汗出,腮肿,耳后、肩、肘、臂部本经脉过处疼痛等。

本经主内分泌失调,主情志,主气郁。由手走头,起始于关冲穴,结束于丝竹空穴。可散发肝火。(多按摩右侧较好)对妇女的更年期症状缓解作用很大。简单的可以用按摩锤经常敲打,或循经按摩重点穴位点按,或用刮痧板循经刮痧……手庆

主治:五官病的耳鸣耳聋耳痛、偏头痛、面神经炎。其他病的便秘、中风后遗症、感冒、肘关节屈伸不利,肩周炎,颈部淋巴结炎、甲状腺肿、网球肘、腱鞘炎。

本经一侧23穴(左右两侧共46穴),其中13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正中线上,10穴在颈、侧头部。经络一般不会全部不通,大多只是某一段不通或是某一点瘀阻。顺着三焦经按摩一遍,毕岁握最痛的地方就是不通之处,重点按摩此处就可以了。

② 三焦经在什么部位

三焦是六肺之中脏肺中最大的肺,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漏尺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的小指侧,沿手背至腕部,出前臂外侧两骨的中间,过肘沿上臂外侧上肩,经缺盆沿项到耳后,直上耳上角,由胡此此屈而下行,绕颊到眼眶下。

另一支从缺盆下膈,属三焦。本经共有关冲、中诸、阳池、外关、支沟、翳风、耳门、丝竹空等23个穴位。

(2)面部三焦经在什么部位扩展阅读:

手少阳三焦经:共有23个穴位,分别为: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瘈脉、颅息、角孙、耳门、耳和髎、丝竹空。

关冲:位于手无名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处。浅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主治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喉痹、舌强、返做高热病、心烦等病候。

③ 三焦经是什么

问题一:所谓人体三焦是什么? 。分上焦,中焦和下焦。从部位而言,上焦一般是指胸膈以上部位,包括心、肺在内;中焦指膈下、脐部以上部位,包括脾、胃等脏腑:下焦指脐以下部位,包括肾、膀胱、小肠、大肠(从病理生理的角度,还包括部位较高的肝,故下焦往往肝、肾并提)。从功能而言,《灵枢.营卫生会篇》指出上焦如雾(主要指心肺的输布作用),中焦如沤(指脾胃的消化转输作用),下焦如渎(指肾与膀胱的排尿作用,并包括肠道的排便作用),这些功能实际就是体内脏腑气化功能的综合,故三焦的功能,概括而言是受纳水谷,消化饮食,化生气血精微物质,输送营养,排泄废料。三焦的焦字,有热的含义,这种热来源于命门之火,是通周气化的作用来体现的。至于三焦的实体是一个争论未决的问题。附《灵枢・营卫生会篇》说:上焦出于胃上囗,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难经》认为三焦是有名而无形、张介宾《类经附翼》记载:....及至徐遁、陈无择始创言三焦之形,云有脂膜如掌大,正与膀胱相对,有二白脉自中出,夹脊而上,贯于脑,....张氏本人则认为:三焦为脏腑之外卫,所谓焦者,象火类也,色赤属阳之谓也。今夫人之一枣仔身,外自皮毛,内自脏腑,无巨无名,无细无目,其于腔腹周围上下全体,状若大囊者,果何物耶?且其厂内一层,形色最赤,象如六合,总护诸阳,是非三焦而何?虞搏《医学正传》认为:三焦者指腔子而言,....总名三焦,....其体有脂膜在腔子之内,包罗乎五脏六腑之外也。王清任《医林改错》以为网油即是三焦。唐容川《血证论》谓:三焦,古作[月焦](按:这是一个字),即人身上下内外相联之油膜也。以上是古代医家的一些主要论点,但都不能全面地解释三焦在人体的气化综合功能,录出以备参考。

问题二:人体三焦指的是什么 六腑之一。分“上焦”,“中焦”和“下焦”。从部位而言,上焦一般是指胸膈以上部位,包 括心、肺在内;中焦指膈下、脐部以上部位,包括脾、胃等脏腑:下焦指脐以下部位, 包括肾、膀胱、小肠、大肠(从病理生理的角度,还包括部位较高的肝,故下焦往往肝 、肾并提)。 从功能而言,《灵枢。营卫生会篇》指出“上焦如雾”(主要指心肺的输�炎饔茫�,“中焦如 沤”(指脾胃的消化转输作用),“下焦如渎”(指肾与膀胱的排尿作用,并包括肠道的排便 作用),这些功能实际就是体内脏腑气化功能的综合,故三焦的功能,概括而言是受纳 水谷,消化饮食,化生气血精微物质,输送营养,排泄废料。三焦的“焦”字,有“热”的 含义,这种热来源于命门之火,是通周气化的作用来体现的。 至于三焦的实体是一个争论未决的问题。 附 《灵枢。营卫生会篇》说:“上焦出于胃上囗,并咽以上,贯膈而�研刂小!�…中焦亦并 胃中,出上焦之后,……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 《难经》认为三焦是“有名而无形”、张介宾《饥岩返类经附翼》记载:“……及至徐遁、陈无择 始创言三焦之形,云”有脂膜如掌大,正与膀胱相对,有二白脉自中出,夹脊而上,贯 于脑,……“张氏本人则认为:”三焦为脏腑之外卫“,”所谓焦者,象火类也,色赤属阳之 谓也。今夫人之一身,外自皮毛,内自脏腑,无巨无名,无细无目,其于腔腹周围上 下全体,状若大囊者,果何物耶?且其看内一层,形色最赤,象如六合,总护诸阳,是 非三焦而何?“虞搏《医学正传》认为:”三焦者指腔子而言,……总名三焦,……其体有脂 膜在腔子之内,包罗乎五脏六腑之外也。“ 王清任《医林改错》以为“网油”即是三焦。唐容川《血证论》谓:“三焦,古作[月焦]( 按:这是一个字),即人身上下内外相联之油膜也。”以上是古代医家的一些主要论点, 但都不能全面地解释三焦在人体的气化综合功能,录出以备参考。

问题三:三焦是什么 三焦的部位划分及其各自的生理功能特点(1)上焦:一般将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和头面部称作上焦。也有人将上肢归属于上焦。上焦主宣发卫气,有敷布水谷精微和津液,发挥营养和滋润全身的作用,如雾露之溉,故称上焦如雾。(2)中焦:一般认为中焦是指膈以下至脐的腹部,包括烂饥脾与胃。中焦具有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津液,化生气血的作用,如酿酒一样,故称中焦如沤。(3)下焦:一般以脐以下至二阴的部位为下焦,包括小肠、大肠、肝、肾、膀胱、女子胞、 *** 等。其中肝脏按其部位而言,应属中焦,但应其生理功能与肾关系密切,故将肝与肾一并列为下焦。下焦的主要功能是泌别清浊,排泄糟粕和尿液,有如水浊不断向下疏通、向外排泄一样,故称下焦如渎。

问题四:中医学里三焦是什么 三焦是上、中、下焦的总称。 上焦,呼吸和输布养料的功能;中焦,消化吸收、化郸血液的功能;下焦,分清泌浊、排泄粪便的功能。

问题五:三焦经最重要的一条经络,为什么 因为人体三焦经通百脉 三焦经于堵其他经络也会受影响

问题六:什么是“三焦”? “三焦”的含义,一般来说有三个:其一,是三焦腑,为六腑之一。《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素问・五脏别论》又说“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日传化之腑,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从上述经文分析,三焦与脾胃,大小肠、膀胱等脏器,既是营养物的仓库,又有传化糟粕的作用,既能摄入五味化生营养,又能排泄代谢糟粕,故称“传化之腑”。在《灵枢・五瘾津液别篇》对三焦阐述似乎更为明确:“水谷皆入于口,……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天暑衣厚则揍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膝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胧,则为溺与气。”说三焦是水谷精微之气、津液出入于肌腠之间的通道,肌腠依靠三焦为通道,才能得到水谷精气的温煦滋养。三焦不仅能输送水谷精气,并有气化功能,使气(即水气)化为津液,从玄府(汗孔)排出则为汗,从膀胱排出则为尿(即溺)。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是主管体内水液流通和排泄的器官,也是水液流通和排泄的通道,它把肺、肾、膀胱、腠理密切联系在一起,成为水液代谢贯串始终的通道,所以称三焦为“中渎之腑”(《灵枢・本输篇》)。在十二脏中“惟三焦最大,诸脏无与匹者,故名是孤之府也。”(《类经》))。综合以上所引《内经》、《类经》有关记载足以证明,三焦是遍布全身内外、肌腠之间的水谷精气、津液和五脏之气出入的通道,这就是六腑中三焦的基本含义。从现代医学观点来分析,“三焦”似指遍布于全身的组织间隙和细胞间隙,是细胞外液循行的通道,通过细胞外液的循行代谢,供给机体细胞以进行新陈代谢所必须的氧气、各种营养物质和酶、水、盐类、以及各种激素,并把细胞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废物带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这跟《金匮要略》所说的“腠者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气血所注”,和《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以及《中藏经・论三焦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概括《内经》有关记述所提出的“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的记述。虽然中医西医名词术语不同,但其实质是基本相符的。由此可见,《类经》关于“三焦者,……分明确有一腑,盖即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故有中渎是孤之名,而亦有大府之形”,有主持诸气,总司人体气化功能,为元气和水谷运行之通道等认识。应该说是对中医学的重大贡献。其二,是通常所说上焦、中焦、下焦之“三焦”,与上述六腑之一的三焦概念不同。上、中、下三焦主要指人体躯干部位的划分,即横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与肺两脏;横膈以下至脐为中焦,包括脾与胃等脏器;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肝、肾、大肠、小肠、膀胱等脏器。概括其生理功能:上焦司呼吸、主血脉,将精气敷布于全身,以温养肌肤、筋骨、通调腠理。《灵枢・营卫生会篇》将这一功能形容为“上焦如雾”。又吸入之清气,和人体所需之水谷必经过上焦而纳入人体,所以又说“上焦主纳”。中焦主要腐熟水谷,并将精微物质,化生营血。《营卫生会篇》将腐熟水谷的功能形容为“中焦如沤”。水谷必须经腐熟才能化生为人体需要的精微,所以又说“中焦主化”。下焦主要是泌别清浊,并将糟粕以及代谢水液排泄于外,《营卫生会篇》将这一功能形容为“下焦如渎”。体内的糟粕与代谢水液必经下焦排出体外,所以又说“下焦主出”。其三,是“三焦辨证”的“三焦......>>

问题七:所谓人体三焦是什么? 。分上焦,中焦和下焦。从部位而言,上焦一般是指胸膈以上部位,包括心、肺在内;中焦指膈下、脐部以上部位,包括脾、胃等脏腑:下焦指脐以下部位,包括肾、膀胱、小肠、大肠(从病理生理的角度,还包括部位较高的肝,故下焦往往肝、肾并提)。从功能而言,《灵枢.营卫生会篇》指出上焦如雾(主要指心肺的输布作用),中焦如沤(指脾胃的消化转输作用),下焦如渎(指肾与膀胱的排尿作用,并包括肠道的排便作用),这些功能实际就是体内脏腑气化功能的综合,故三焦的功能,概括而言是受纳水谷,消化饮食,化生气血精微物质,输送营养,排泄废料。三焦的焦字,有热的含义,这种热来源于命门之火,是通周气化的作用来体现的。至于三焦的实体是一个争论未决的问题。附《灵枢・营卫生会篇》说:上焦出于胃上囗,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难经》认为三焦是有名而无形、张介宾《类经附翼》记载:....及至徐遁、陈无择始创言三焦之形,云有脂膜如掌大,正与膀胱相对,有二白脉自中出,夹脊而上,贯于脑,....张氏本人则认为:三焦为脏腑之外卫,所谓焦者,象火类也,色赤属阳之谓也。今夫人之一身,外自皮毛,内自脏腑,无巨无名,无细无目,其于腔腹周围上下全体,状若大囊者,果何物耶?且其厂内一层,形色最赤,象如六合,总护诸阳,是非三焦而何?虞搏《医学正传》认为:三焦者指腔子而言,....总名三焦,....其体有脂膜在腔子之内,包罗乎五脏六腑之外也。王清任《医林改错》以为网油即是三焦。唐容川《血证论》谓:三焦,古作[月焦](按:这是一个字),即人身上下内外相联之油膜也。以上是古代医家的一些主要论点,但都不能全面地解释三焦在人体的气化综合功能,录出以备参考。

问题八:人体三焦指的是什么 六腑之一。分“上焦”,“中焦”和“下焦”。从部位而言,上焦一般是指胸膈以上部位,包 括心、肺在内;中焦指膈下、脐部以上部位,包括脾、胃等脏腑:下焦指脐以下部位, 包括肾、膀胱、小肠、大肠(从病理生理的角度,还包括部位较高的肝,故下焦往往肝 、肾并提)。 从功能而言,《灵枢。营卫生会篇》指出“上焦如雾”(主要指心肺的输�炎饔茫�,“中焦如 沤”(指脾胃的消化转输作用),“下焦如渎”(指肾与膀胱的排尿作用,并包括肠道的排便 作用),这些功能实际就是体内脏腑气化功能的综合,故三焦的功能,概括而言是受纳 水谷,消化饮食,化生气血精微物质,输送营养,排泄废料。三焦的“焦”字,有“热”的 含义,这种热来源于命门之火,是通周气化的作用来体现的。 至于三焦的实体是一个争论未决的问题。 附 《灵枢。营卫生会篇》说:“上焦出于胃上囗,并咽以上,贯膈而�研刂小!�…中焦亦并 胃中,出上焦之后,……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 《难经》认为三焦是“有名而无形”、张介宾《类经附翼》记载:“……及至徐遁、陈无择 始创言三焦之形,云”有脂膜如掌大,正与膀胱相对,有二白脉自中出,夹脊而上,贯 于脑,……“张氏本人则认为:”三焦为脏腑之外卫“,”所谓焦者,象火类也,色赤属阳之 谓也。今夫人之一身,外自皮毛,内自脏腑,无巨无名,无细无目,其于腔腹周围上 下全体,状若大囊者,果何物耶?且其看内一层,形色最赤,象如六合,总护诸阳,是 非三焦而何?“虞搏《医学正传》认为:”三焦者指腔子而言,……总名三焦,……其体有脂 膜在腔子之内,包罗乎五脏六腑之外也。“ 王清任《医林改错》以为“网油”即是三焦。唐容川《血证论》谓:“三焦,古作[月焦]( 按:这是一个字),即人身上下内外相联之油膜也。”以上是古代医家的一些主要论点, 但都不能全面地解释三焦在人体的气化综合功能,录出以备参考。

问题九:三焦是什么 三焦的部位划分及其各自的生理功能特点(1)上焦:一般将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和头面部称作上焦。也有人将上肢归属于上焦。上焦主宣发卫气,有敷布水谷精微和津液,发挥营养和滋润全身的作用,如雾露之溉,故称上焦如雾。(2)中焦:一般认为中焦是指膈以下至脐的腹部,包括脾与胃。中焦具有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津液,化生气血的作用,如酿酒一样,故称中焦如沤。(3)下焦:一般以脐以下至二阴的部位为下焦,包括小肠、大肠、肝、肾、膀胱、女子胞、 *** 等。其中肝脏按其部位而言,应属中焦,但应其生理功能与肾关系密切,故将肝与肾一并列为下焦。下焦的主要功能是泌别清浊,排泄糟粕和尿液,有如水浊不断向下疏通、向外排泄一样,故称下焦如渎。

问题十:三焦是什么器官 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特有的名词,六腑之一,位于躯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人体的其他脏腑器官均在其中,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即将躯干划分为3个部位,横膈以上内脏器官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至脐内脏器官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内脏;脐以下内脏器官为下焦,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

④ “发鬓颁白”三焦经

拆书黄帝内经之《上古天真-9》梁冬对话徐文兵

      人的头顶是督脉,两边是膀胱经,鬓角走的三焦经和胆经。三焦经和胆经,在消化功能里主“化”,就是把猪肉变人肉的那个过程。

      肾属水,肝胆属木,水生木,所以陵做棚当人肾气,肾精衰竭了以后,第一个表现就是肝胆的气不足了。人胆子的大小跟肾精有直接的关系。等他老了,知道轻重了,有考量的时候,肾气已经开始衰了。“胆大妄为”表现出来的形而上的那种思想、情绪,其实都有物质基础。

        胆经是少阳经,水生木,胆是肾的孩子,肾精足,人的胆子就大。另外,胆主决断,年轻的时候说干就干,不计后果,直接冲上去,到了一定年龄,胆气衰了,就开始变得优柔寡断。

        三焦经跟肾精关系更加密切,它是走元气的经络,这种元气起于丹田。

从女性来讲,她的第一道皱纹出现在哪儿?眼角!正好是三焦经和胆经都经过的位置,作为男人来讲,鬓角也是三焦经和胆经循行的部位,因而“发鬓颁白”。

        苏东坡说“早生华发”的原因,就在于肾精耗竭以后所导致的胆功能不足。我们说“发为血之余”,也说过“肾其华在发”,意思是肾表现出来的颜色在头发上。

        这里基本把肝胆与肾的关系解释了一下。

艾悬于表,灸于里,心境平,气血和。尺则艾健康,心希望! 厚朴悬灸体验馆在这里陪伴您。 hope

地址:飞天胡橡路天浩上元郡7号楼902室  电话:  15389450465    029-89685355

⑤ 健康术语-三焦经穴位

手少阳三焦经的共有23个穴位,分别为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陆迟、天髎、天牖、翳风、瘈脉、颅息、角孙、耳门、耳和髎、丝竹空。

三焦经穴位定位及主治:
1、关冲:位于手无名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处。浅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主治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喉痹、舌强、热病、心烦等病候。井穴。
2、液门:在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有来自尺动脉的指背动脉,分布有尺神经的手背支。直刺0.3-0.5寸。主治手背红肿,五指拘挛,腕部无力,前臂疼痛,头痛,眩晕,暴聋,耳鸣,目红肿涩痛,牙痛,咽肿,疟疾,精神病等。配合谷、大陵、后溪、间使治精神病。荥穴。
3、中渚:位于手背,第4、5掌骨小头后缘之间的凹陷中。直刺0.3-0.5寸。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目痛、耳聋、耳鸣、喉痹、肩背肘臂酸痛、手指不能屈伸、脊膂痛、热病等病候。输穴。
4、阳池:位于腕背侧面,腕背侧横纹的中点凹陷处。直刺0.3-0.5寸。主治腕痛、肩臂痛、耳聋、疟疾、消渴、口干、喉痹等病候。原穴。
5、外关:位于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和桡骨之间。直刺0.5-1寸。主治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等病候。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阳维脉)。
6、支沟:位于前臂背侧,腕横纹上3寸,尺骨和桡骨之间。直刺0.5-1寸。主治暴喑、耳聋、耳鸣、肩背酸痛、胁肋痛、呕吐、便秘、热病等病候。经穴。
7、会宗:支沟穴尺侧一寸处是穴。直刺0.5-1寸。当尺侧伸腕肌和伸小指固有肌之间,深层有伸食指固有肌;下有前臂侧骨间动静脉;前臂背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和骨间掌侧神经。主治耳聋、痫证、臂痛、喘满、心痛。郄穴。
8、三阳络:位于前臂背侧,腕横纹上4寸,尺骨和桡骨之间凹陷中。直刺0.8-1.2寸。主治暴喑、耳聋、手臂痛、龋齿痛、挫闪腰痛等病候。
9、四渎: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肘尖下5寸,尺骨与桡骨之间。直刺1-1.5寸。主治:暴喑,耳聋,齿痛,咽肿,痄腮,前臂痛;扁桃体炎等。
10、天井:尺骨鹰嘴上一寸凹陷中是穴。当肱骨下面的鹰嘴窝中,尺骨鹰嘴突起上缘,肱三头肌腱中;有肘关节动、静脉网,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的肌支。直刺0.5-1寸。主治偏头痛、耳聋、颈项肩臂痛、瘰疠、癫痫。合穴。
11、清冷渊:尺骨鹰嘴上二寸处是穴。在肱骨后侧,鹰嘴突起的尖端上方,肱三头肌下部当中;有中侧副动、静脉末支;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肌支。直刺0.5-1寸。主治头痛、目黄、肩臂不举、胁痛。
12、消泺:清冷渊穴上三寸处是穴。在肱骨后面、肱三头肌肌腹的中间;有中侧副动、静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肌支。直刺1-1.5寸.主治头痛、项强、齿痛、肩背痛、癫痫。
13、臑会:位于上臂内侧三角肌后缘,又为手少阳、手阳明络脉之会,故名。肩髎穴下三寸,三角肌后缘是穴。在肱骨上端背面,大粗隆后下方,肱三头肌中部,长头与外侧头之间,有中侧副动、静脉;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肌支,深层为桡精经。直刺1-1.5寸主治瘿气、瘰疬,肩臀酸痛。
14、肩髎:肩峰外下方,肩髃穴后寸许凹陷中是穴。在肩胛骨肩峰的后下缘,肩关节后方三角肌中。有旋肱后动脉肌支,腋神经肌支。直刺1-1.5寸主治肩重不举、肩痛。
15、天髎:位于肩胛岗上窝内,居胸腔极上,人之天部,故名。肩井穴下一寸处是穴。当肩胛骨上部,岗上窝中,浅层为斜方肌,再下为岗上肌;颈横缺橘动脉降支,深层为肩胛上动脉肌支;有副神经,肩胛上神经分支。直刺0.5-0.8寸主治肩肘痛、缺盆中痛、颈项强急、偏瘫。
16、天牖: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约平下颌角处是穴。有耳后动脉,枕小神经。直刺0.5-1寸。主治头痛、面肿、目昏、暴聋、瘰疬、项强、喉痹。
17、翳风:位于耳垂根后方的凹陷中。直刺0.8-1.2寸。主治耳鸣、耳聋、口眼 斜、牙关紧闭、颊肿、瘰疬等病候。
18、瘈脉:当乳突中央,翳风穴与早扮李角孙穴沿耳轮连线的下1/3与上2/3交界处是穴。有耳后肌,耳后动、静脉,耳大神经、耳后支。平刺0.3-0.5寸。主治头痛、耳鸣、耳聋、小儿惊癫、呕吐、泄痢、瞳孔异常、视物不清。
19、颅息:耳后,当翳凤穴与角孙穴沿耳廓连线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是穴。平刺0.3-0.5寸。有耳后肌,耳后动、静脉;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会合支。主治头痛、耳鸣、小儿惊痛。
20、角孙:当耳尖的发际处是穴。有耳上肌,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耳颞神经的分支。平刺0.3-0.5寸。主治耳鸣、目翳、龈肿、唇燥、项强、偏头痛。
21、耳门: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呈凹陷处。局部解剖:布有耳颞神经,面神经分支、有颞浅动、群脉耳前支通过。张口直刺0.5-1寸。主治:耳聋,耳鸣,聤耳,眩晕,齿痛、颈颔痛;中耳炎,下颌关节炎等。
22、耳和髎:在头侧部,当鬓发后缘,平耳郭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局部解剖:有颞肌,后方有颞浅动,静脉,耳颞神经分支,当面神经颞额支处。避开动脉,斜刺或平刺0.3-0.5寸。主治:头重痛,耳鸣,牙关拘急,颈颌肿,口 等。
23、丝竹空: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局部解剖:布有面神经颧眶支及耳颞神经分支;有眼轮匝肌;并有颞浅动、静脉额支通过。平刺0.5-1寸。主治:头痛,眼睑瞤动,目眩,目赤痛,齿痛;癫痫,结膜炎,角膜炎,面神经麻痹等。

1.袁钟、图娅、彭泽邦、艾景录.《中医辞海》:中国医药 科技 出版社,1999年
2.程宝书.《简明针灸辞典》:中医古籍出版社,1989年
3.高希言.《中国针灸辞典》: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4.梁繁荣.《针灸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⑥ 三焦经的主要穴位与功效 你多久没睡过好觉了

三焦,通俗的说,就是人整个体腔的通道。古人把心、肺归于上焦,脾、胃、肝、胆归于中焦,肾、大肠、小肠、膀胱归于下焦。

三焦经其实就是五脏六腑的调气通道,也可说是一个出气筒。如果这个出气筒堵了,问题就全来了,像更年期综合征,那是长期的气郁造成的,气郁不疏,这个出气筒又堵住了,发不出去,就会产生各种症状,所以调节三焦经,可以调节人的一身之气。有好多慢性病,也说不出哪块儿有问题,长期不愈,症状很多,这些都可以调一下三焦经,把气调顺了,身体才能正常地运行。

当焦虑不安、不知所措的时候,不妨揉揉自己的三焦经,效果通常会让您喜出望外三焦经从手走头,起于无名指甲角的关冲穴,止于眉毛外端的丝竹空,左右各23个穴。

三焦经属火,三焦经与胆经二者都是少阳经,上下相通。所以肝胆郁结的“火气”也常常会由三焦经而出。三焦经直通头面,所以此经的症状多表现在迟笑头部和面部,如头痛,耳鸣,耳聋,咽喉肿,喉咙痛,眼睛红赤,镇州面部肿痛。

三焦经的症状多码旅含与情志有关,且多发于脾气暴躁之人,因此及早打通此经,还可预防“更年期综合征”的困扰。此经穴位多在腕、臂、肘、肩,“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所以对风湿性关节炎也有效果。

挑选几个自己容易操作的穴位试一试。 “关冲穴 ”是个排气口,可帮助人体排除浊气,心里憋闷,平常就多揉揉关冲穴。尤其心烦意乱,却又说不出哪儿难受,感觉就是不舒服,就可以揉揉这里。关冲穴还可以治疗晕车、急性咽喉炎、咽喉痛。

⑦ 三焦经在哪个部位求大神帮助

是十二经脉之一,简称三焦经,统属于上、中、下三焦。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耳聋,耳鸣,咽喉肿痛,外三焦经眼角痛,汗出,腮肿,耳后、肩、肘、臂部本经脉过处疼痛等。 手少阳三焦经《帛书·经脉》两种本所载此经脉之循行皆从手走向头而入耳,与《灵枢·经脉》所载于上肢部近同。手少阳三焦经起始于第四指(无名指,小指次指)之末端,上行出于第四 三焦经内 详图2 、五掌骨之间,沿手背到达腕关节背部,再向上行于前臂外侧尺桡骨(臂外两骨)之间,穿过肘关节部,沿上臂外侧上行至肩关节部,与足少阳胆经交叉走其后面,进入锁骨上窝(缺盆),散布于胸腔之中部(膻中),散络于心包,下行穿过膈肌,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本腑。 它的支脉是从胸腔中部分出,上行出于锁骨上窝(缺盆),再上项部,联系于耳廓后面,直行向上出于耳廓上角,自此弯屈向下到面颊部再至眼眶下部。 它的又一分支是从耳廓后面进入耳中,再出走于耳廓前面,经过客主人穴所在部,向前交叉于面颊部,到达外眼角(目锐眦),接于足少阳胆经。 简单讲,就是循行于手臂外侧中线。关冲 [井穴] 【定位】:无名指尺侧端,距指甲角0.1寸(指寸) 三焦经内 详图5 【作用】:疏风清热,醒神开窍。 【主治】:①热病,昏厥;②咽喉肿痛;③头痛,目赤,耳聋。 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喉痹,舌强,热病,心烦。 [解剖]有指掌固有动、静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归经】:手少阳三焦经穴 【类别】:井穴 穴位名称: 液门 [荥穴] 【定位】:第4、5掌指关节之间的前缘凹陷中 【作用】:散风清热,疏经活络。 【主治】: ①头痛,目赤、耳鸣,耳聋、麻痹等头面五官热性病症; ②疟疾; 三焦经内 详图6 ③手背痛。 【归经】:手少阳三焦经穴 【类别】:荥穴 [解剖]有来自尺动脉的指背动脉;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手背支。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穴位名称: 中渚 [输穴] 【定位】:在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四、五掌骨间凹陷处 【作用】:散风清热,疏经活络。 【主治】:①头痛,目赤;②耳鸣,耳聋;③咽喉肿痛;②两肩胛之间痛,腿疼,手指不能屈伸。 【归经】:手少阳三焦经穴 【类别】:输穴 穴名:关冲穴、 液门穴、 中渚穴、 阳池穴、 外关穴、改悔 支沟穴、 会宗穴、 三阳络穴、 四渎穴、 天井穴、 清冷渊穴、 消泺穴、 臑会穴、肩髎穴、 天髎穴、 天牖穴、 翳风穴、 瘈脉穴、颅息穴、 角孙穴、 耳门穴、 耳和髎穴、 丝竹空穴。 [配伍]配角孙治耳鸣耳聋;配太白治大便难;配支沟、内庭治嗌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穴位名称: 阳池 [原穴] 【定位】:在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作用】:散风清热,疏经活络。 【主治】:①消渴;②疟疾;③腕痛;④耳聋。 【归经】:手少阳三焦经穴 手少阳阳三焦经 【类别】:原穴穴位名称: 外关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核册正骨与桡骨之间 【作用】:祛邪清热,疏经活络。 【主治】:①热病,头痛,目赤肿痛;②耳鸣,耳聋;③胁肋病,上肢痹痛。 【归经】:手少阳三焦经穴 【类别】: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 [配伍]配合谷、尺泽、曲池、中渚治手臂拘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三焦经原穴。 穴位名称: 支沟 [经穴]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作用】:清泄三焦,和解少阳,疏经活络,通利胸胁。 【主治】:①便秘;②胁肋病;③耳聋耳鸣。 【归经】:手少阳三焦经穴 【类别】:经穴 [解剖]在桡骨与尺骨之间,指总伸肌与拇长伸肌之间,屈肘俯掌时则在指总伸肌的桡侧;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和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及掌侧神经。 穴位名称: 会宗姿扰 [郄穴]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腕背横纹上3寸,支沟尺侧,尺骨的桡侧缘 【作用】:清泄三焦,疏通少阳,舒经活络。 【主治】:①耳聋;②癫痫;③上肢痹痛。 【归经】:手少阳三焦经穴 【类别】:郄穴 穴位名称: 三阳络 【定位】: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作用】:清泄三焦,疏经活络。 【主治】:①耳聋,暴喑;②齿痛;③上肢痹痛。 【归经】:手少阳三焦经穴 穴位名称: 四渎 【定位】:在前臂背侧,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肘尖下5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作用】:清泄三焦,疏经活络。 【主治】:①偏头痛;②耳聋;③暴喑,咽喉肿痛;④上肢痹痛。 【归经】:手少阳三焦经穴 穴位名称: 天井 [合穴] 【定位】: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 【作用】:疏风清热,通络宁神。 手少阳三焦经穴位 【主治】:①偏头痛。②耳聋。③瘰疬。④癫痫。 【归经】:手少阳三焦经穴 【类别】:合穴 穴位名称: 清冷渊 【定位】:在臂外侧,屈肘,当肘尖直上2寸,即天井上1寸 【作用】:清热利湿,疏经活络。 【主治】:①头痛,目黄;②上肢痹痛。 【归经】:手少阳三焦经穴 穴位名称: 消泺 【定位】:在臂外侧,当清冷渊与臑会连线的中点处 【作用】:清热泻火,疏经活络。 【主治】:头痛,项强,肩背痛。 【归经】:手少阳三焦经穴 穴位名称: 臑会 【定位】:在臂外侧,当肘尖与肩髎的连线上,肩髎下3寸,三角肌的后下缘 【作用】:软坚化痰,疏经利节。 【主治】:①瘿气,瘰疬;②上肢痹痛。 【归经】:手少阳三焦经穴 穴位名称: 肩髎 【定位】:在肩部,肩髃穴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作用】:散风祛湿,疏经利节。 【主治】:肩臂挛痛不遂。 【归经】:手少阳三焦经穴 穴位名称: 天髎 [经穴] 【定位】:在肩胛部,肩井与曲垣的中间,当肩胛骨上角处 【作用】:散风解表,疏经活络。 【主治】:肩臂痛,颈项强急。 【归经】:手少阳三焦经穴 【类别】:手少阳与阳维脉交会穴 穴位名称: 天牖 【定位】:在颈侧部,当乳突的后方直下,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作用】:散风消肿,清热利窍,疏经活络。 【主治】:①头痛,项强;②目痛,耳聋。③瘰疬。 【归经】:手少阳三焦经穴 穴位名称: 翳风 【定位】:耳垂后方,下颌角与乳突间凹陷处 【作用】:祛风通络,聪耳通窍。 【主治】:①耳鸣,耳聋;②口眼㖞斜,颊肿。③牙痛。④瘰疬。 【归经】:手少阳三焦经穴 【类别】:手、足少阳经交会穴 穴位名称: 瘈脉 【定位】:在头部,耳后乳突中央,当角孙至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中、下1/3的交点处 【作用】:清热熄风,安神镇惊,解痉通窍。 【主治】:①小儿惊风;②头痛,耳鸣,耳聋。 【归经】:手少阳三焦经穴 穴位名称: 颅息 【定位】:在头部当角孙与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 【作用】:清热熄风 【主治】:①头痛,耳鸣,耳聋;②小儿惊风。 【归经】:手少阳三焦经穴 穴位名称: 角孙 【定位】:在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作用】:疏风清热 【主治】:①痄腮;②目翳;③齿痛;③项强。 【归经】:手少阳三焦经穴 【类别】:手、足少阳,手阳明经交会穴 穴位名称: 耳门 【定位】: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踝突后缘凹陷处 【作用】:疏风清热 【主治】:①耳鸣,耳聋,聤耳;②齿痛。 【归经】:手少阳三焦经穴 穴位名称: 耳和髎 【定位】:在头侧部,当鬓发后缘,平耳廓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 【作用】:疏风清热 【主治】:①头痛,耳鸣;②牙关紧闭,口㖞。 【归经】:手少阳三焦经穴 【类别】:手、足少阳与手太阳交会穴 穴位名称: 丝竹空 【定位】: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作用】:疏风清热 【主治】:①目赤肿痛,眼睑(目闰)动;②头痛;③癫狂痫。 【归经】:手少阳三焦经穴 穴位名称: 外关 SJ5 Wài guān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解剖]在桡骨与尺骨之间,指总伸肌与拇长伸肌之间,屈肘俯掌时则在指总伸肌的桡侧;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及掌侧神经。 [主治]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 [配伍]配足临泣治颈项强痛、肩背痛;配大椎、曲池治外感热病;配阳陵泉治胁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三焦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 关冲名指外侧端,液门小次指陷忝。 中渚液门上一寸,阳池腕前表陷看。 外关腕后二寸陷,关上一寸支沟悬。 外开一寸会宗地,斜上一寸阳络焉。 肘前五寸称四渎,天井外肘骨后连。 肘上一寸骨罅处,井上一寸清冷渊。 消泺臂肘分肉际,臑会肩端三寸前。 肩髎臑上陷中取,天髎井后一寸传。 天牖耳后一寸立,翳风耳后角尖陷。 瘈脉耳后青脉看,颅息青络脉之上。 角孙耳上发下间,耳门耳前缺处陷。 和髎横动脉耳前,欲竟丝竹空何在。 眉后陷中仔细观。

满意请采纳

阅读全文

与面部三焦经在什么部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次燕窝要多少克 浏览:1048
面部血管瘤怎么治不留疤 浏览:1866
yamii胶原蛋白怎么吃 浏览:1303
贵阳祛斑哪个好先荐利美康 浏览:1234
和田玉戈壁料没油性怎么办 浏览:841
鹅耳朵冻疮涂什么精油 浏览:1855
燕窝有什么不好的副作用吗 浏览:831
皮肤使用爽肤水有什么好处 浏览:1199
漂白燕窝炖不烂怎么办 浏览:1381
燕窝跟什么吃最好 浏览:1623
容易长痘痘油皮怎么可以做美白 浏览:1443
医院和美容院哪个祛斑好 浏览:1611
山羊奶面膜与龙血精华面膜哪个好 浏览:1649
学生干皮适合什么面霜 浏览:1433
生姜和什么一起煮能祛斑 浏览:1287
两三个月的宝宝选面霜怎么选 浏览:1505
嘴巴上和下面长痘怎么治 浏览:1608
南京医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钱 浏览:937
燕窝每天多少毫升合适 浏览:1546
胶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于吸收 浏览: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