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表皮囊肿应该看什么科
皮肤科,不用住院.
又名角质囊肿,是一种真皮内含有角质的囊肿。其壁由表皮构成。好发于青年、儿童,老年少见。
诊断要点
一、病史
该囊肿生长缓慢。
二、临床表现
1.囊肿呈圆形,隆起硬固肿物,有弹性,正常皮色,直径在0.5~5cm之间,可移动。
2.囊肿缓慢增大,体积到一定程度即不再长大,内容主要为角质,可化脓。
3.极少数损害可发生鳞癌。
三、诊断标准
(一)病理诊断
囊肿位于真皮内,囊壁由表皮组织构成,囊内充满角质。早期囊壁可有数层鳞状上皮,间或有颗粒细胞。较陈旧的囊壁则可变为扁平或萎缩。囊破后可引起异物反应或假癌性增生。
(二)临床诊断
1. 囊肿呈圆形、隆起硬固肿物,有弹性,正常皮色,直径在0.5~5cm之间,可移动。
2.囊肿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即不再长大,内容主要为角质。
3.多发于头发、面部、颈部及躯干,单个或数个。
四、鉴别诊断
应与多发性脂囊瘤、脂肪瘤及神经纤维瘤鉴别,依据病理可确诊。
五、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用刮匙或用钻孔器作一小穿孔,将内容排出,然后将囊壁除去,填以纱布,通常即可逐渐愈合。
参考资料:http://disease.fx120.net/pifuxing-1/pifu-1/pfzl/200407291505367779.htm
❷ 请问角质囊肿是不是恶性肿瘤
角质囊肿不是恶性肿瘤。
触诊时囊肿物质坚实,球形,可移动,无压痛,偶尔因感染而有不适.穿刺囊肿可得特殊奶酪样,腐臭的内容物,它由表皮碎屑和油腻物组成,软的角质常为主要成分,有时也可见钙盐沉积.可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而形成脓肿.粟丘疹是一种小的表浅的角质囊肿,通常发生在面部或阴囊.
治疗
对于囊肿,可作小切口以排出内容物,并用刮匙或止血钳将囊壁整个去除.外科手术切除也有效,任何大的囊肿除非囊壁被完全切除,否则会复发.感染性囊肿可切开引流,放一条纱布引流是必要的,经7~10天逐渐去掉.口服抗生素(如邻氯青霉素或红霉素)可能是需要的.对于粟丘疹,可用细针或11号手术刀剔除内容物可获治愈.
❸ 脂溢性角化病的护理方法
脂溢性角化病的护理方法
一、脂溢性角化病在饮食上如何护理
脂溢性角化病患者应注意多食富含维生素及锌的食物,控制脂肪的摄入,避免高碘食物的摄入,其具体饮食注意事项如下所述。
1、膳食中要注意控制脂肪量:脂肪不宜过多,否则会加重症状,每天供给总膳食脂肪量应在50克左右。可适当给予高蛋白饮食,因为蛋白质有利于保持正常皮肤角化代谢和毛囊正常畅通。还应注意少吃甜食,因为含糖较多的饮食可促进脂肪的合成。
2、要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维生素A的食物要适量多吃,如猪肝、胡萝卜、蛋黄等,以纠正毛囊皮脂角化异常,防止毛囊堵塞。除上述之外,还要多吃含维生素C、B1较丰富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适量的增加谷物杂粮、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
3、应在膳食中补充含锌高的食物:缺锌也可加重本病的发生,因此应多摄入富含锌的食物,如动物肝、瘦肉、禽类、坚果类等,以纠正人体内锌的相对不足。避免高碘饮食很重要,因高碘饮食可使毛囊角化或堵塞,要控制海带、紫菜等海产品的摄入。
二、脂溢性角化病有哪些症状
脂溢性角化病大多发生于40岁以后,好发于头皮、面部、躯干、上肢、手背等部位,但不累及掌、跖。开始为淡褐色斑疹或扁平丘疹,表面光滑或略呈乳头瘤状,随年龄而增大,数目增多,直径1mm~1cm,或数厘米,境界清楚,表面呈乳头瘤样,表面有油腻性痂,痂容易刮除。有些损害色素沉着可非常显着,呈深棕色或黑色,陈旧性损害的颜色变异很大,可呈正常皮色、淡褐色、暗褐色或黑色。本病可以单发,但通常多发,多无自觉症状,偶有痒感。皮损发展缓慢,极少恶变。临床上有几种特殊类型。
1、刺激性脂溢性角化病:发生于皮质溢出部位或摩擦部位,皮损可因被刺激而发生炎症,基底变红,表面呈不规则增生。
2、发疹性脂溢性角化病:短期内突然发生并迅速增多。应注意是否有并发内脏肿瘤。
3、灰泥角化病:主要发生于老年,好发于下肢,皮损为多发角化性丘疹,容易被剥去,不出血。
三、脂溢性角化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脂溢性角化病组织病理呈多种不同的表现。通常分6型,即角化型、棘层肥厚型、菌落型、腺样型、刺激型和黑棘皮型。同一损害中,常见不止一型的上述类型。
上述各型均有角化过度、棘层肥厚与乳头瘤样增生。绝大多数病例,棘层肥厚完全是由于肿瘤向上伸展,因此肿瘤下端平坦,与两端正常皮肤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为本病组织病理学特点。增生的瘤组织由鳞状细胞和基底样细胞组成,前者与正常表皮中所见的.鳞状细胞相同,而后者比正常基底层细胞小,胞核相对较大。兹将上述六型分述如下:
1、棘层肥厚型 为本病最常见的类型,角化过度和乳头瘤病常轻,但表皮显着增厚。有些病例中增厚的表皮虽然只包绕着狭窄的乳头。另一些病例则可见由增厚、交织的表皮细胞索围绕结缔组织岛而构成的网状外观。可见很多角质凹陷在横切面上表现为许多假性角囊肿,此外亦见呈骤然而完全角化的真囊肿。在显着增厚的表皮中,基底细胞的数目超过鳞状表皮。此型黑色素含量较正常者多。
2、过度角化型 也称指状或锯齿型,角化过度和乳头瘤样增殖明显,但棘层肥厚不大明显。很多表面被覆表皮的真皮乳头,向上呈指状伸展,好像教堂的屋顶。表皮大部分由鳞状表皮组成,但到处可见小簇基底样细胞。一般无大量黑色素。
3、腺样型 表皮呈许多细的表皮细胞束从表皮伸向真皮并分支和交织,很多束仅由双层基底样细胞组成。纯网状损害无角质囊肿和假角质囊肿。但腺样型也常伴有棘层肥厚型,后者常见角质囊肿和假角质囊肿。腺样型的基底样细胞常见明显色素增加。
4、菌落型 表皮内有极显着的细胞巢,后者在有些病例中因胞核小而深染,只在少数部位见到细胞间桥,而与基底细胞上皮瘤的病灶相似。有些病例细胞巢则由有明显细胞间桥的相当大的细胞构成。
5、刺激型 此型特点为出现很多由许多排列成洋葱状的嗜酸性扁平鳞状细胞构成的鳞状旋涡或鳞状珠,因此像分化低的角化珠。但这些鳞状旋涡,小而数目多,呈限界性而易与鳞状细胞癌的角珠区别。此外,刺激型脂溢性角化病可向下增长,超过非刺激型通常所见的水平分界线。
6、黑棘皮瘤型 为脂溢性角化病的一种相当罕见的组织学类型,损害内散布有很多充满黑色素的大黑色素细胞。银染色这些细胞有大的树枝状突,并含有相当量的黑色素,而角质形成细胞几乎不含任何黑色素。本型不同于通常的色素性脂溢性角化病,后者仅有少数黑色素细胞,黑色素几乎完全位于角质形成细胞内。
四、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小窍门
脂溢性角化病就是我们熟识的老年斑,也叫做老人斑,老年疣等。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老年斑顾名思义,就是主要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一般会出现在面头部、背部和手背。
老年斑虽然不会对老年人的身体造成太大的伤害,但老年斑长在比较暴露的皮肤上,会影响外观,往往会打击老年人的自信心。
中医认为,老年斑的根本原因是老年人的肺气虚衰,胃气不足,是皮肤失去养分。现代医院认为老年斑的出现是因为老年人细胞代谢的机能渐渐减弱,如果在饮食中汲取的脂肪太多,就会出现氧化,出现褐色素,难以排出体外,滞留在皮肤细胞上形成老年斑。在生活中,一些很常见的食材其实对消除老年斑有特别的功效。
生姜
生姜含有的姜辣素能够有力地对抗脂褐素。可以将洗净的姜切成片或丝,用开水冲泡,10分钟后加蜂蜜即可饮用,建议每天饮用一杯,坚持饮用,渐渐会发现老年斑的症状减轻了。也可以将姜加入日常的菜肴烹调中,同样有利于老年斑的减淡。
;❹ 皮下囊肿是怎么回事
应该是皮肤囊肿,可能是你的循环系统不好,尤其是组织液的回流不好,造成你的末梢回流受阻,形成较小的脂肪瘤,这种东西只要不疼,不继续长大就没有什莫大问题的,放心,这和你的体质有关,这是第一种原因。其二,是否在最近扎过耳洞,或者取过耳血?如果是的话,那就是局部淤血导致的,最终形成的小肿快 。
附上皮肤囊肿资料,楼主参考:
===============================
皮肤囊肿
概述
任何年龄均发生,以青年时期头面、臂、背部发病多见。为一柔软或多个柔软或坚实的球状物,直径在1~3cm不等。粉瘤埋藏于皮肤或皮下组织内,与皮肤粘连,基底可移动。皮表可见开口小孔,推动囊肿时,此处与皮肤粘连甚紧,并见略微凹陷而出现小坑,即为直接通达皮肤表面的腺体所在导管
开口。有的开口处塞着一个黑色粉刺样小栓可挤出白色蜡样物质。发病多年而无症状,易继发感染,化脓破溃,有的奇臭难闻。文献报告有癌变,多数转变为基底细胞癌,少数变为鳞状细胞癌,癌变率约2.2%~4%。
病因
青年时期多发。
症状
(1)表皮囊肿:是一种真皮内含有角质囊肿。系因外伤将表皮植入皮下而成。其囊肿壁为上皮结构,但基底细胞层为囊壁外层。角质层为囊壁内层并充满角质物于腔内。
本病好发于头皮、颈部及臀、背部。单发或多发,直径数毫米到数厘米不等,缓慢增大,质软硬而具囊性感,基底可移动,与皮肤常有粘连。皮肤表面没有似皮脂腺囊肿的开口小孔,无疼痛,如发生于受压部位时才有压迫性疼痛。可并继发感染,据记载有恶变的可能。
(2)皮样囊肿:常为先天性病变,由于胚胎期上皮残留而发生,属错构瘤,是由于偏离原位的皮肤细胞原所构成。除囊壁表皮细胞外,尚含汗腺、毛囊及皮脂腺等。腔内含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皮脂等粥样物及有毛发。
多为局限性囊样肿物,幼儿及青年期发现,缓慢生长、体积不大,为柔软圆形或较硬的囊性肿块。位于皮下,与皮肤无粘连,而与基底组织粘连甚紧,不易推动,好发于眼眶周围、鼻根、枕部及口底,其次为四肢,胸背也见发病,长期生长的可发生癌变。
(3)粉瘤由皮脂腺囊管口闭塞或狭窄所引起皮脂瘀积形成。腔壁为上皮细胞构成,无角化象,囊外为纤维结缔组织。其内充满皮脂物逐渐分解为半流质状物质,含有大量胆固醇结晶。
检查
皮肤囊肿应与发生于体表皮肤的各类肿瘤相鉴别,有的手术中才能发现。尤其是皮肤下囊肿,因张力过大,有的不移动,而易考虑到纤维瘤。
治疗
1、手术或激光手术切除。
2、术后服用消炎药治疗1周即可。口服用VC、B1、B2等,可适当加大剂量。术后7~10天即可痊愈。
3、术后检查伤口敷料,发现有感染迹象时进行局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