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样才能快速消除面部水肿和腿部水肿
治疗水肿:先要明确水肿的原因,才能谈预防治疗。临床上经常会碰到许多病人,当他们有下肢水肿时便找寻泌尿科医师,认为是自己肾功能不佳才会引起水肿,甚至有人认为是尿毒症的先兆而紧张过度,然而下肢水肿真的就表示肾藏出问题吗?事实上有许多疾病都会造成下肢水肿的情形,当有下肢水肿时,首先应自我捡查的是水肿只出现一侧或两侧,如果只有一侧肢体发生水肿,那么因肾脏功能不全所造成的机率就相当低了,因为即是肾脏功能不好,其所产生的尿液无法适当排出,造成水份滞留在体内,其影响多为两侧性的,不会选择性的只使左侧或右侧的下肢水肿。相反地,如果是血管的问题所引发的水肿,就大多发生于患侧,例如深部静脉血栓症,多会患侧的下肢浮肿,而非只有水肿症状,皮肤表面较为潮红,但触摸时,并无局部温度升高的现象,当然如果长期站立,例如外科医师做大手术时,交通警察服勤后,站柜小姐,或理发师工作完毕时,都会有两侧下肢肿涨的感觉,那是因为静脉回流因长期站立而变差所造成的现象,经充分休息,患部抬高时,这种情况会改善的。如果心脏功能不良,例如郁血性心脏病,心肌收缩力不够,使得血液多滞留于周边血管,而下肢距离心脏较远,通常最容易引起下肢水肿的情形,这是因为静脉血液滞留,血流便慢,血管内压增加,迫使水份往管外跑而造成的,服用增强心肌收缩的药物改善血液循环,水肿情形也会获得改善。当肝脏不好时,也会有下肢水肿,例如肝硬化的病人常见的临床表征就是黄脸、大肚子、下肢也水肿,之所以黄脸是因为胆汁滞留,血中胆黄素增加,故而沉积在脸上、皮肤或巩膜上,而肝脏失去功能时,同时也丧失制造白蛋白的能力,白蛋白是维持血管内、外压力的重要因素,当它缺乏时,血管内的水份便往管外去,组织内的水也向组织间跑,于是水肿便形成了,不论是腹内(腹水),下肢也会有水肿形成。淋巴腺阻塞同样也会造成淋巴液回流不良而形成水肿,例如因为血吸虫侵犯淋巴腺造成阻塞,不但下肢肿大,可胀至正常的3~4倍大,连阴囊也会肿大,所幸这种情形临床上并不多见。另外营养不良、厉害的蛋白质流失,都会使血中白蛋白减少而导致水肿,这种情形严重时甚至造成全身性的水肿,不单仅有下肢水肿而已,在此顺便一提的就是水肿是指水份滞留在组织间,例如下肢水肿时,患部除了肿胀外,皮肤多呈紧绷,亮晶晶的,如果用手触压时,会有皮肤凹陷,有如凹洞,久久才会弹起来。这种情形与一般因外伤引起组织肿胀或发炎引起的浮肿处是不一样的,除了少有凹洞外,触碰时也多有疼痛感。由以上观之,下肢水肿的原因不仅止于肾脏因素,其它如心脏、肝脏、血管循环等功能不佳也都可能引起。当有水肿时除了先观查是单侧或双侧外,应先看看是否合并有尿量减少的情形,然后接受肾功能测试,例如抽血看看血中尿素氮及肌酸酐是否正常,超音波看看肾脏的大小,肾皮质的厚度或有效肾血流量,24小时尿量及菊糖廓清率,肾丝球过滤率等测试,如果这些检测正常的话,就应该积极找寻其它可能引起的原因了。一旦是因肾脏功能不良所引起的,应再看看是何原因,例如慢性肾盂肾炎、肾丝球肾炎、长期两侧性肾结石合并尿路阻塞,或因肾动脉狭窄、肾静脉栓塞、肿瘤等因素引起,然后针对原因予以内外科治疗水肿,才有消除的可能性,千万别自行乱服用利尿剂或其它偏方,以免延误病情,一发不可收拾,甚至洗肾度日,平时应多喝水、勿憋尿,有病就请教医师才是。水肿如何治疗?如果是肝、心、肾等器官疾病导致水肿,先治疗原来疾病才是最重要的。有些老人家患有关节炎,知道水肿是因为药物,很害怕“腰子(肾脏)坏掉了”,宁愿忍痛不吃药。医师提醒,药物副作用引起的水肿,调整药物或加一点轻剂量的利尿剂就可以改善,不必因噎废食。若是体质性水肿,多半不需要治疗,医师会给予一些生活上建议。比如穿弹性袜、饮食吃得清淡些,因为吃太咸,食物中的钠会让水分滞留体内,睡觉前将小腿抬高。滥用利尿剂或寻偏方,反而造成肾脏负担,代价更大。水肿应该由医师评估检查,找出病因治疗,若是全身水肿,还出现呼吸困难、喘、解不出尿,表示对生命有立即威胁,应该尽速到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