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左半边脸麻木
兄弟,我刚刚早上起来也是这样,刚刚在网上找到了一些答案。如果是长时间就有问题了,一般不超过一天都没什么问题,查过就有麻烦了。我就把找到的答案复制过来吧。
手脚麻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出现的症状,如怀孕、不正确睡姿、如厕蹲久了均可引发,一般会在短时间内消除,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是,有的人手脚麻木后长时间(超过一天)无法缓解,就得看医生了。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手脚麻木,应首先求诊神经内科。 1)引起手脚麻木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患有糖尿病的人会出现手脚麻木。只要身体任何部位经常出现麻木、酸痛、肿胀,就要及时检查血糖,老年人尤其要注意。 2.药物或化学制剂引起的麻木。如感冒或拉肚子时,服用了黄连素或痢特灵后,会引起手脚麻木;在含有氢、砷、二硫化碳等环境中呆时间长了,也会出现手脚麻木。 3.神经炎引起的麻木。神经炎最常见的病症即手脚麻木、肌肉萎缩、四肢无力。如果拉肚子或感冒达半个月之久,就会引起神经炎。 4.四肢分散性地出现麻木。四肢不是同时出现麻木,而是分散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局部神经受到了刺激,如醉酒后的中风、昏迷引起对头部神经刺激、老年人拄拐棍对手神经的刺激、颈椎病引起的上肢麻木、腰椎肩神经刺激导致的腿麻木等。 5.脑血栓引起大脑的神经受压损伤导致手足麻木,这种情况需要到医院的神经内科就诊,确诊后可以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手脚麻木不能对症治疗,而是要对病因治疗。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手脚麻木,都应该首先到医院神经内科进行检查,判断神经有无损害,受过何种刺激。 6.颈椎的骨质增生压迫了颈部脊髓神经,导致手足麻木。这种情况要到医院的骨科,最好是脊柱外科就诊,做颈椎X光片、CT或者核磁共振检查。如果确实是颈椎脊髓受压,可以采取牵引或采用治疗骨质增生的药物以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如果压迫严重而药物治疗无效的话,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了。若是神经方面的问题,还需要作肌电图检查,进一步确认神经受损程度、范围、性质等。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手脚麻木,则再转到其他相关科室治疗。神经损伤引起的手脚麻木,要根据神经损伤的程度、范围、性质来选择是采用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通常配合针灸、理疗同时进行,促使其快速恢复。手术治疗则是通过手术引开受压迫神经以达到解除神经受压迫、刺激的目的。 2)以下给你介绍二则成功治疗“手脚麻木”的食疗秘方: 1.取黑木耳50克,蜂蜜50克,红糖25克。将木耳洗净放碗内,蜂蜜,红糖拌于其中,放锅内蒸熟食用。分3日服完。 2.用瘦肉50克,黄芪30克,当归10克,田七3克,大枣3枚。共炖汤,服用。黄芪、当归具有补气、补血、活血化瘀的作用。本方适合中风后遗症肢体软、手足麻木,气虚血瘀的患者。
B. 我的左脸脸部经常麻木有点不自然、怎么回事要挂什么科
病情分析:
我考虑是有这个面神经麻痹的因素存在的,面神经麻痹,也称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亨特综合症,俗称“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吊斜风”、“面神经炎”、“歪嘴风”等,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并多发病,它不受年龄和性别限制。
指导意见:
建议你到医院的神经内科看一下,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受寒着凉。加强营养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可选择不同锻炼项目,如散步,跑步,体操,打太极拳,爬山,跳舞等.最后,要多吃水果蔬菜.尤其季节转换的时候,可以多吃些韭菜,芹菜,春笋,芥菜等,既可增强体质,又可增强抗病能力.
C. 脸皮发麻是怎么回事
有很多原因都可以导致脸皮发麻,最有可能是面瘫所引发的。可以进行针灸治疗。一定要到正规的专业医院,请专业医生来检查,确诊,另外,治疗过程中要多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的稳定,减轻心理压力,不抽烟,不熬夜,不喝酒,注意加强营养,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身体劳累和精神刺激。脸发麻是怎么了?脸上的感觉神经是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是经常发生的,脸发麻也是三叉神经的病变表现。有可能是周缘性的改变,也可能是三叉神经走行过程中的病变表现,也可能是在脑干里面的三叉神经脊髓束核出现了问题引起脸部发麻。总之,一旦出现脸部发麻应当请神经科的专业医师进行诊治,这是非常专业性的问题,必须由专业的医师进行检查、诊断才有好的治疗措施。冬天天气寒冷引起皮肤的循环改变也可以出现发麻,但是它有季节性,而且温暖后或者做脸按摩以后会很快恢复,和三叉神经的病变不可同日而语。脸皮发麻是因为支配脸部的感觉神经出了问题,主管面部感觉的神经叫做三叉神经,三叉神经从脑部发出来之后分为三个分支,也就是三个叉,分别是眼支、上颌支、下颌支。脸部发麻有可能是三叉神经的这些分支出了问题,比如三叉神经通路上某个部位受到损伤或者是受到了病毒感染,都有可能出现脸皮发麻。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是支配三叉神经核,也就是脑子里边出了问题,包括脑干和大脑。它会导致感觉的传导障碍,所以也会出现面部的麻木,其中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脑血管病,包括脑梗或者脑出血,脑梗或脑出血以后也会出现面部麻木的感觉。除了这些病理性的因素,一些功能性因素也会引起脸皮发麻,比如休息不好、过度的疲劳、情绪紧张等也会出现同样的症状。如果是突然出现的面部麻木,或者是面部麻木的症状持续存在,一直不好,我们就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及时到医院的神经内科就诊,鉴别原因,然后给予相对应的治疗。可能是面瘫,本病常急性发作,常在早上起床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口角下垂歪向一侧,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等症.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以一侧面部发病为多见.有很多的原因都会导致面部麻木,首先考虑到的是脑部病变,其次可能是局部神经麻痹等。到医院里去拍个脑部CT,明确一下,如果没有明显的问题,可以针灸坚持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
患者突然间感觉脸发麻可能是因为过度劳累,或者精神过度紧张导致的,患者可以休息,过一会儿患者的病情就会好转。如果是单侧颜面部的麻木,考虑是末梢神经炎引起的,患者要注意观察是否存在鼓腮漏气、鼻唇沟、额纹变浅、舌前2/3的感觉减退、耳后疼痛,如果有这些方面的问题考虑是周围性面神经炎导致的,可能是因为受凉、受风或者带状疱疹病毒导致的。突然间半边脸发麻如果伴有肢体麻木,考虑可能是脑血管疾病导致的,病变的部位可以定位在对侧的丘脑,属于脑梗死或者脑缺血问题引起的,需要及时就诊并进行检查,明确病因以后对症治疗。两边脸发麻常见病因有三叉神经损伤、脑血管疾病、颅脑肿瘤、周围神经损伤,如吉兰-巴雷综合征等。
两边脸发麻为脸部神经浅感觉减退,如受凉、病毒感染所致三叉神经炎可引起所支配面部区域麻木,发病期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受凉等病毒感染病史,积极抗感染、营养周围神经治疗后可好转;脑血管疾病如因脑部供血不足引起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导致面部感觉中枢或感觉传导通路受损,引起面部麻木,常伴有其他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行头颅CT或MRI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颅脑肿瘤压迫神经可引起面部发麻,可伴有其他神经受压症状,行头颅CT或MRI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周围神经损伤,如吉兰-巴雷综合征,病前1~3周常有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症状或疫苗接种史。可有肢体对称性迟缓性肌无力,多有肢体感觉异常如烧灼感、麻木、刺痛和不适感等,脑神经受累以双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可有三叉神经瘫痪引起面部发麻。
D. 突然有半边脸麻木眼皮总是跳是怎么回事怎么治疗
一侧面部的麻木伴随眼睑的跳动,先考虑面神经的问题导致的,不过,至于是面肌痉挛,还是面神经炎,现在不好说,需要检查进行鉴别诊断现在建议您可以到当地正规的医院挂神经内科就诊,先请接诊医生看看面部的情况,在进行微笑动作,看看口角是否对称,进行皱眉动作,看看额纹是否消失,假如口角歪斜,一侧额纹消失,则提示面神经炎,假如没有上述的情况,在进行脑血管MRA的检查,看看是否是面肌痉挛导致的了
E. 脸的半边疼是挂什么科
脸的半边痛,如果有麻木口角歪斜,考虑是面神经炎,建议挂神经内科
F. 半边脸麻木怎么治疗
受凉、感冒或者疲劳都可以出现这些症状。
建议去医院神经内科做个检查再确定.
G. 半边脸感觉僵硬紧绷挂什么科
目前的这种情况可以到神经内科看一下,确定有没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如果两侧面部对称,没有异常,不能除外和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尤其是精神心理压力大,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H. 半边脸部麻痹 怎样就医
挂口腔外科
你自己测验一下,把嘴巴鼓到最大程度,看看是不是会漏风?喝一大口水,看看是不是会漏水?如果是的,那你就是得面瘫了,我以前也得过,03年夏天的时候,你要注意保暖,脸部能受凉,不要吹冷风,不要用冷水洗脸,用热水热敷,另外,你要去买一些维生素,给脸部神经补充营养!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往上的方向揉揉脸,这样有助于脸部神经早日恢复弹性!我但是是在脖子上打了维生素,还做了针灸的,针灸上通电,但是,我觉得效果不大,才两个多星期我就没作了,后来我妈用土方法,在我脸上抹鳝鱼血,别看是途方法,我觉得是由道理的,鳝鱼血一干就会凝固收缩,会把脸往上拔,所以你如果要用的话,记得前往只能在每自觉的半边脸,以仁中为界线,千万不能涂到好的那半边脸!我爸爸在我之前也得过,用的是药,但是原理是一样的!你不用紧张,会好的,我前后大概是1个半月,不到两个月就好了,我爸爸也是,注意一点,就没事的,但治疗一定要抓紧,因为时间一长就不好治了!
下面是网上的办法,你可以看看,希望你也早点好:
面瘫是由于外伤、手术、面神经炎、占位性疾病等导致的单侧或双侧面神经麻痹、表情肌瘫痪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单侧。患病2年内没有完全恢复的称早期面瘫,2年以上的称晚期面瘫。
外科治疗主要针对晚期面瘫。外科治疗可以分为静态治疗和动力性治疗。静态治疗主要是将阔筋膜成条状移植于面部,治疗后静态情况下双侧面部表情对称,但动态下患侧不能随健侧运动。动力性治疗一般分为二期,一期是将从患者小腿取下的神经与健侧面神经吻合,移植神经末端置于患侧,待6个月到1年神经从健侧长入患侧后,实施二期手术,即移植带血管神经的肌肉,选择的肌肉可以为股直肌、股薄肌、背阔肌等,治疗3个月到1年后静态与动态都可达到双侧表情的对称。
我们提出按骨骼肌肌肉内神经、血管、肌腱分布设计移植肌肉供区的理论,并观察到股直肌神经、血管解剖恒定,口径适合面部血管、神经,其肌肉的肌腱有利于维持移植肌瓣的正常肌张力以及面部口角复位固定,而且手术切除肌瓣方便,无血管、神经损伤,无肌肉供区功能障碍。经实施游离股直股动力性治疗面瘫的患者现已有21位。经施用上述手术方法,全部患者于术后1~3个月左右面部肿胀消退,静态时双侧口角对称,其中有两位患者在术后8个月恢复了口角自主运动,其余均在术后10~12个月出现了自主的表情运动。
面瘫的治疗总的说:第一是去除病因。第二是对症治疗,改善循环消除面神经水肿。第三是营养神经。对急性期的面神经炎一旦确诊,应尽早抗病毒,用激素和对症治疗。如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容易造成面瘫后遗症。
过去对面瘫、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的传统治疗,都采用针灸、贴药、拔罐、割治、火针、电针、理疗、鼻塞药、介入治疗、面部注射药物等及一些民间的土办法如擦鳝鱼血等。这些传统的办法,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兴旺解除疾病,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是祖国医药定库中的瑰定。
但是,就治疗面瘫、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面部肌肉的疾病上却有着它严重的,甚至不可克服的后遗症,是造成大量病人一生极大痛苦的根源。
面部肌肉都呈扁平、扁薄的皮肌和条状的扁平肌,这些肌肉起自于颅骨的不同部位,分布在眼裂、口裂、鼻孔的周围,呈扁平环形肌和扁平辐射形肌肉与周围的肌肉组织联结在一起。在这些肌肉收缩和舒张时,有开大和缩小眼、口、鼻孔的作用。同时牵动着面部皮肤活动,表现出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面部的肌肉大约有26块之多。它们互相重叠在一起各有各的功能,如果在面部上针灸、拔罐、贴药、电针、火针、面部注射营养神经的药物,介入治疗。这些治疗方法,一定会造成这些肌肉的损伤、出血、纤维化及炎性反应
========================
偏方治面瘫
取活鳝鱼宰杀后取血涂抹瘫面皮肤,24小时后,或至少12小时后洗掉,一周左右可见效。
巴豆酒
[药物组成] 巴豆3—5粒
[功能主治] 温经、祛痰、通络。主治面神经麻痹。
[用法用量] 外熏面瘫之手掌心劳宫穴,每次1-2小时,重者可治疗4小时,每日一次,五次为一疗程。
[制备方法] 巴豆研细,放铝壶或玻璃瓶中,加入75%乙醇(酒精)或好烧酒500ml,炖热外用。
============================
面瘫的护理方法
1、 心理护理:患者多为突然起病,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有的担心面容改变而羞于见人及治疗效果不好而留下后遗症,这时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慰疏导工作,缓解其紧张情绪,使病人情绪稳定,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
2、 护眼:由于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瞬目动作及角膜反射消失,角膜长期外露,易导致眼内感染,损害角膜,因此眼睛的保护的非常重要的,减少用眼,外出时戴墨镜保护,同时滴一些有润滑、消炎、营养作用的眼药水,睡觉时可戴眼罩或盖纱块保护。
3、 局部护理:热敷祛风:以生姜末局部敷于面瘫侧,每日1/2小时;温湿毛巾热敷面部,每日2—3次,并于早晚自行按摩患侧,按摩时力度要适宜、部位准确;只要患侧面肌能运动就可自行对镜子做皱额、闭眼、吹口哨、示齿等动作,每个动作做2个八拍或4个八拍,每天2—3次,对于防止麻痹肌肉的萎缩及促进康复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面瘫患者应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脸,避免直接吹风,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
自我按摩治面瘫
本病治疗除根治原发病外,主要疗法为针灸、理疗、按摩、药物等。自我按摩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现将具体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1.准备。取卧床位者枕好;若坐位者头靠墙壁。患者思想集中排除杂念。按摩前先做热敷或中药煎汤(桂枝9克,防风9克,苏叶9克)浸湿毛巾热敷。谨防药液误入眼内。
2.轮刮眼睑。以两手食指及中指的罗纹面为术端,分别从眼内眦向外均衡刮上下眼睑各50次,然后轻揉眼皮20-30转。
3.指擦鼻翼。以两手食指罗纹面为术端,分别从鼻根两侧向下擦至鼻翼两旁迎相穴50次,在该穴处轻按揉1-2分钟(迎香穴在鼻翼旁开0.5公分)。指端按压由轻渐重,可治口角歪斜、鼻塞之症。
4. 点捻四白穴。该穴在眶下孔凹陷处,瞳孔直下。以食指为术端捻四白穴,边捻边渐施压力。持续1-2分钟。
5.掌揉颊车、地仓穴。以同侧手之大鱼肌紧贴病侧颊车穴(咀嚼肌),边揉边移至地仓穴(口角旁开0. 5公分),往返50次。
治疗时注意面部保暖,莫受冷风吹,忌冷水洗脸,不食刺激性食物。每天按摩1-2次,对治愈面瘫大有裨益。
====================================
面瘫及面部神经疾病--绿色食疗
补充钙及维生素B族元素,对面神经疾病都有帮助。
钙不仅能对骨骼和智力有益,还能促进肌肉及神经功能正常,由于面神经疾病患者主要是面神经传导障碍而导致肌肉萎缩,所以补钙很重要,排骨、深绿色蔬菜、蛋黄、海带、芝麻、水果、胡萝卜、西瓜、奶制品等都富含钙质,。
维生素B族元素对面神经疾病也有帮助,如B1、B2、B12等。维生素B族富含于下列食品中:香菜、番茄、冬瓜、黄瓜、木瓜、苹果、菠萝、梨、桃、西瓜、杏、柿子、葡萄。维生素B,能够帮助神经传导物质的合成,所以应该适当进补。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款:菠萝、奶汁炖排骨,做法是这样的:先把排骨用鲜奶泡上一小时,然后爆锅,把排骨稍煎一下,注意不要煎老了,然后加好调料和上汤用中火炖上三十分钟。用排骨、牛奶是因为他们含有丰富的钙,菠萝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此外,排骨中还含有镁,镁可以在钙和钾的新陈代谢中,对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起重要作用。绿叶蔬菜、麦芽、红糖、干枣、谷类、排骨等食品中富含镁。在起锅前5分钟要把菠萝放进去。这就是今天为您带来的菠萝奶汁炖排骨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亨特综合症),俗称"面瘫","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
”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
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面瘫的临床表现十分特殊: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它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其中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平常人们所常说的面瘫,在多数情况下是指面神经炎而言。因为面瘫可引起十分怪异的面容,所以常被人们称为“毁容病”。
面瘫的临床表现十分特殊: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心理因素易引发面瘫
调查显示,心理因素是引发面神经麻痹的重要因素之一。面神经麻痹发生前,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存在身体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及身体不适等情况。
应注意保持良好心情
防止面瘫最好的办法是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情,保证充足的睡眠,并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
面神经麻痹只是一种症状或体征,必须仔细寻找病因,如果能找出病因并及时进行处理,如重症肌无力、结节病、肿瘤或颞骨感染,可以改变原发病及面瘫的进程。面神经麻痹又可能是一些危及生命的神经科疾患的早期症状,如脊髓灰白质炎或Guillian-Barre综合征,如能早期诊断,可以挽救生命。下表显示面神经不同部位的体征及可能的病因。
病例1:患者男性,60岁。因生气后突然双眼闭合不全,伴头晕、言语欠流利,无头痛及二便障碍。查体:内科系统未见异常。双侧周围性面瘫,四肢腱反射活跃,左指鼻试验欠准,右巴彬斯基征阳性。血、尿常规、肝功、血糖、血沉均正常,心电图示,多发性房性期前收缩、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头部CT扫描:未见异常。头部磁共振(MRI)检查:T1 加权象见双侧桥脑基底部有低信号,T2加权象则呈高信号,诊断为双侧桥脑梗塞。经用神经细胞活化剂、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凝聚等药物治疗1个月,症状体征好转出院。
病例2:患者女性,28岁。以口角歪斜、头晕、头痛、复视、右肢麻木乏力3天入院。既往史、个人史、月经史、婚育史、家族史均正常。体验:BP14/8kpa,神志清楚,发育正常,内科查体正常。神经系统:眼球运动正常,瞳孔右侧0.3cm,左侧0.4cm,对光反射正常,左鼻唇沟稍浅,伸舌轻偏右,右半身痛、触觉减退。右侧肌力Ⅳ级、腱反射(+),右巴氏征(+),头颅CT平扫见:左侧大脑脚片状密度不均、边界不清的高度影,内部散在钙化点。增强见不规则强化,边界仍不清,周围可见增粗的条状血管影像,延迟5分钟扫描见: 强化区密度减弱考虑左大脑脚脑血管畸形。8年后,上述症状再发复入院。MRI扫描见:左大脑脚及桥脑中下部有一不规则异常信号,约1.5cm×1.5cm×2.8cm大小,T1加权相呈高低混杂信号,T2加权相呈中心高信号,周边部位低信号,未见明显占位效应,动静脉血管显影良好,病灶区未见明显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示中脑及桥脑海绵状血管瘤。
病例3:患者男性,8岁。家人发现,双眼发呆,左右转动不动,次日发现口角左斜并流口水。第三天进食发呛,行走不稳呈蹒跚状,易跌倒,第五天检查发现双眼水平性和垂直性眼球震颤,双眼外展力弱,右侧面肌、斜方肌无力,双侧软腭提举力弱,吞咽发呛,构音困难,发音不清,伸舌偏右,无肌萎缩。双下肢腱反射活跃,双巴彬斯基氏征阳性,四肢主动运动困难,右侧为着,无感觉障碍和脑膜刺激征。二个月后症状逐渐加重,双侧面瘫和四肢瘫更明显。无明显颅内压增高体征。头颅正侧位及颅底平片无异常。脑脊液正常,三月后死亡。本例后经尸检,病理诊断脑干髓内多形成胶质细胞瘤,病变以桥脑为主,累及两侧,延脑上部受累,并波及小脑上蚓部。
【治疗】
体针(之一)
(一)取穴
主穴:地仓、水沟、颧髎、四白、太阳、丝竹空、翳风、睛明。
配穴:合谷、内庭。
(二)治法
每次选主穴4~5穴,配穴1穴。面部穴可用透刺法,据透刺之两穴间距离选针。并以针尖到达止穴后再刺入0.3寸左右为宜。进针时,宜迅速点刺破皮,然后慢慢送针,不可提插捻转,针身与皮肤成10~15度交角,针尖指向止穴。可用左手拇指或食指贴附在皮肤上,感觉针尖和针身的位置、方向和深浅。最佳者应将针身置于肌纤维之间,但不可过深。配穴宜直刺,用小幅度振颤法,使得气明显后留针。均留针20~30分钟。在留针期间行针1~2次,施捻转法,平补平泻。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痊愈:患部完全恢复正常;显效:患部基本正常,仅笑时口角稍向健侧歪斜,或皱眉时额纹比健侧浅;有效:患部明显恢复,患眼尚闭合不严,口角轻度歪斜;无效:治疗后无好转或略有改善。
共观察938例,结果痊愈767(81.7%),显效107例(11.4%),有效52例(5.5%),无效12例(1.4%),总有效率为98.6%[5~8]。
电针
(一)取穴
主穴:牵正、地仓、水沟、阳白、鱼腰、翳风、下关。
配穴:合谷、行间、外关、后溪。
牵正穴位置:耳垂前方0.5寸处。
(二)治法
每次选2~3个主穴,配穴一般取1~2穴,如为后遗症,则宜取3~4穴。针刺前,先用左手指腹或手掌在患侧面部由轻到重向耳根方向推拿数次。针刺方法如下:额纹消失或变浅,眼裂增大,宜针阳白向下透鱼腰,迎香向上刺至眶下;鼻唇沟变浅,口角低垂歪斜,针地仓透颊车;太阳穴深刺。症候明显部位,接负极;正极可接于太阳穴,如为面肌麻痹后遗症可接双下关穴。采用慢波,电流强度以面部轻度抽动为宜。电针治疗,据观察在发病后15天应用效果较好。如早期用电针,通电时间须控制在5~10分钟左右,病程超过半月者,通电时间可延长至15分钟。亦可在得病后先针刺5~7次,再加用电针,以利恢复。电针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948例,痊愈率为75.5~93.3%,总有效率为95.7~97.2%。其中,面神经麻痹后遗症18例,治愈1例,显效2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44.4%[9~15]。
穴位敷贴
(一)取穴
主穴:分3组。1、阳白、四白、牵正、地仓;2、下关、翳风;3、阿是穴。
配穴:颊车、太阳、大椎、大迎、瞳子髎。
阿是穴位置:共九个刺激点。第1点在患侧内颊膜部咬合线上,相当于第二臼齿相对区,在此点前后0.5厘米处各为1刺激点,然后在咬合线上下约0.5厘米的平行线上各选和前3点相对应的刺激点6个。
(二)治法
贴敷药物:分2组。1、麝香2克,全蝎1.5克,白胡椒1.5克,白花蛇1克,蜈蚣1条。共研细末。2、川芎、当归各500克,黄连600克,植物油500克,同置煎枯去渣,炼至滴水成珠,加黄丹360克,搅匀,收膏,取膏用文火熔化后,加入天牛粉286克,搅匀,分摊于纸上配,每帖膏重2克。
治疗时,第1组药物用于第1组穴位,每次取4穴,主穴为主,酌加配穴。皮肤常规消毒后,医者捏起穴区皮肤,右手持经严密消毒之手术刀片,在穴位上轻割皮肤,成“X”型,并挤出少量血,然后将撒有药粉之小块伤湿止痛膏(或胶布)贴在穴位上。注意不可割划太深,每周1次,穴位轮换。
第2组穴采用第2组药物贴敷,每次取主穴1个,酌加配穴1个。贴时将膏药加温融化,5天一换,穴位轮用。
第3组穴为点刺加芥末贴敷。先将芥末粉10克(小儿及少女用5~7克),用温水调成糊状,摊在纱布上,面积约2~3厘米,厚0.5厘米。先令患者以1.3%食盐水漱口,然后用消毒三棱针以雀啄式在阿是穴每个刺激点,迅速点刺10~20下,然后将芥末敷于面颊外侧相应部位,约相当于下关、颊车、地仓3穴。病情重者,可加敷太阳等穴。敷后12~24小时取下。局部红肿,起水泡,宜按烫伤治疗。敷药后如出现热痛或流泪等,系正常现象,多在4小时左右停止。
上述方法,可单用一种,亦可轮用。一、二两组穴位,可以互相交替应用。
(三)疗效评价
穴位贴敷法治疗本病患者869例,痊愈668例(76.9%),显效111例(12.8%),有效67例(7.7%),无效23例(2.6%),总有效率为97.4%[15~18]。
针罐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阿是穴;2、地仓、颊车、太阳。
配穴:睛明、承浆、听会、大迎、丝竹空。
阿是穴位置:颧髎穴下后方1寸许。
(二)治法
主穴每次用1组,交替轮用。配穴为透针所到之止穴,据主穴需要而定。第一组阿是穴,以28或30号毫针进3针,分别自皮下透向睛明、地仓、颊车,施捻转手法,平补平泻,运针1~2分钟后,出针,然后在针处拔火罐10~15分钟。第二组,在患侧地仓进2针,沿皮透刺至承浆;再从颊车进针2支沿皮透刺到听会和大迎穴;太阳进针2支,沿皮透刺至丝竹空和四白穴,留针20分钟。上述2组均为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平时嘱患者自行按摩患部。
(三)疗效评价
以多针透刺配合拔火罐,共治800例,结果痊愈783例(97.9%),显效12例(1.5%)有效5例(0.6%),有效率达到100%[19]。
温针
(一)取穴
主穴:下关。
配穴:颊车、地仓、颧髎、太阳、四白、迎香、阳白、水沟、承浆、牵正。
(二)治法
主穴必取,酌加配穴3~4穴,交替轮用。下关穴取患侧,以28号毫针深剌得气后,针柄上置一1寸长之艾条段,距皮肤约1寸左右,点燃灸灼,以病人感温热为度,待艾段燃尽出针。备用穴采用针剌或透剌之法。下关穴温针,也可用95%酒精中浸过之棉球,燃着后烧针,热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第一疗程每日一次,共针10次,停针3~5天,继续下一疗程,改为隔日1次。
(三)疗效观察
共观察237例,结果痊愈196例(82.7%),显效21例(8.9%),有效18例(7.6%),无效2例(0.8%),总有效率99.2%[20~22]。
电针加穴位红外线照射
(一)取穴
主穴:阳白、下关、地仓、禾髎、鱼腰。
配穴:翳风、合谷。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3~4穴,酌加配穴。先以毫针刺,提插结合捻转手法持续1分钟后,即接通电针仪,用疏密波,强度以面部肌肉出现轻微抽动为宜,刺激15~20分钟。取针后,用红外线灯照射,灯与皮肤距离为31~40厘米左右,照射时间约15~20分钟。为防止红外线损伤眼睛,照射前,宜以3×3厘米纱布数层将患者双眼盖住。在照射过程中,要调整灯距,以免灼伤皮肤。亦可电针后,留针照射。照射完毕出针,再按摩10~15分钟。隔日1次,5~7次为一疗程,停针3~5天再作下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观察221例,有效率在98~100%之间[23~25]。
综合法
(一)取穴
主穴:分3组。1、夹脊颈1~7,地仓、四白、阳白、下关;2、臼间、纠正;3、上2(腕踝针穴)。
配穴:攒竹、迎香、翳风、合谷、足三里。
臼间穴位置:口腔内后壁,上下臼齿咬合线上。
纠正穴位置:手小指尺侧指掌关节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可取1组,亦可2组或3组综合取用。疗效不满意时,可酌加或改用配穴。第1组穴操作法:先取体穴2~3个,行透刺法,法同前述。在留针期间,以皮肤针叩刺夹脊颈1~7,包括督脉及椎旁,反复以中等度手法叩刺3~5遍,然后用艾条温灸至穴区潮红。第2组穴,针尖朝向屏间切迹底水平线进针,针深约2寸,提插2~3次,得气后即予出针;纠正穴可用28号毫针深刺,透合谷穴,略作捻转,使针感强烈后出针。患侧颊内粘膜如有瘀血,可用消毒三棱针点刺出血。第3组上2区,相当于内关穴而稍低些。用32号毫针2寸长,成30度角速刺入皮内,进后,放平针体,使针尖向肘部并与前臂平行,在皮下缓缓送入1.5寸左后,患者应无疼痛或酸麻胀等感觉,留针30分钟。第一、二组穴宜隔日1次,第3组穴可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682例,痊愈339例(49.7%),显效188例(27.6%),有效98例(14.4%),无效47例(6.9%),总有效率93.1%[26~28]。
刺血
(一)取穴
主穴:为口腔内粘膜刺区,共三个。后区:患侧大臼齿对侧;中区:串侧小臼齿对侧;前区:患侧上下犬齿对侧。
(二)治法
每次可选定一个刺区。上部病变较重者取后区,中部病变较重者取中区,下部病变较重者取前区。如病程短者,可探寻得口腔粘膜的麻痹区或硬结处。治疗时,先令患者用温盐水漱口,清洁口腔,再以消毒之铍针(如无铍针可用手术刀代替)在选好之刺区,对口腔粘膜划割,作斜切口,长1.0~1.5厘米,深0.1~0.3厘米(小儿酌减)。然后用拇指与食、中指按摩挤压,并以压舌板向下刮血,体壮多出,体弱少出,直至血色鲜红为止。术后以5%盐水棉块蘸少许白糖敷贴刺血处。上法每日或隔日施行1次。注意:操作时应严格消毒,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禁用本法。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1248例,结果痊愈828例,显效247例,有效16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9.2%[29]。
苇管器灸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患侧耳道口。
(二)治法
先应制作苇管器这一灸具。施灸时,令病人取卧位,将纯艾制成半个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放在苇管器半个鸭嘴形处,用线香点燃后,将胶布封闭苇管器内端插入耳道内。施灸时,以耳部感到温热为宜,一般皮肤温度约升高2~3℃,每次灸3~9壮。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51例,结果治愈33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4%[20]。
体针(之二)
(一)取穴
主穴:阳白透鱼腰、阳白透攒竹、阳白透丝竹空、颧髎透迎香、颧髎透地仓、颧髎透夹承浆、颊车透颧髎、下关透颧髎。
(二)治法
一般每次取三对穴,交替应用。 按所透两穴之间的距离选 取相应长度的毫针,以15度夹角的方向行沿皮透剌至预定穴区。透剌完毕,以食、拇指将针柄向一个方向捻转,直到针下出现阻滞而不能作单方向旋捻时,再行牵拉:紧握针柄,向透剌相反方向进行快速、轻柔、有弹性的牵拉,每组穴牵拉3分钟左右,每隔10分钟行上述方法一次。共3~4次。在最后一次时,将瘫痪肌群牵拉至与患侧基本对称的位置,并以胶布固定针柄 ,留针1小时后,反捻针柄取针。第一个月隔日针1次,第二个月隔2日针1 次,第三个月隔3日针1 次,一般须治三个月。
(三)疗效评价
本法主要用于难治性重症面肌瘫痪患者。共治42 例,病程均在3个月以上。结果痊愈26例,显效11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7·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