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面部护理 > 胆经在面部什么位置

胆经在面部什么位置

发布时间:2023-01-22 13:36:42

1. 主神穴如何松弛

利用按摩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肌肤的状态,不用花钱操作方便,这种按摩方法的流行顺风顺水。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和达人分享,来自日本知名美容专家田中宥久子和佐伯的按摩方法吧,将你脸部的松弛皱纹通通按走!
常见穴位的美容应用

常见穴位的美容应用
印堂: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美容应用:粉刺、面瘫、额部皱纹、神经性头痛等
攒竹穴: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眼保健操第三节中按揉太阳、攒竹)
美容应用:面部皱纹、视物不清、面肌痉挛、头痛、眼睑下垂等
阳白: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二厘米处。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会穴。
美容应用:额部皱纹、上眼睑下垂浮肿,头痛等
鱼腰:眉毛的中点
美容应用:额部眼角皱纹、上眼睑下垂浮肿等
丝竹空:眉梢的凹陷中。
美容应用:明目、面部痉挛、鱼尾纹、倒睫、睑闭不合等
瞳子髎:眼睛外侧一厘米处(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足少阳胆经的起始穴位。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的会穴。
美容应用:面部痉挛、鱼尾纹。面部保健常用穴等
承泣:瞳孔直下方,眼球与下眼眶边缘之间。
美容应用:面瘫、眼袋、眼围皱纹等。
四白穴:双眼平视时,瞳孔正中央下约二厘米处(或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美容应用:眼袋、眼周皱纹、眼轮匝肌痉挛等。
迎香穴: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美容应用:面痒浮肿、法令纹、粉刺、皮脂溢出症等
巨髎:瞳孔直下与鼻翼下缘相平的凹陷处(鼻唇沟外侧,目中线上)
美容应用:皮肤松驰、肤色不匀、粉刺等
颊车: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指宽),当咀嚼时咬肌隆起, 按之凹陷处。

2. 短时间的瘦脸瑜伽

短时间的瘦脸瑜伽

你知道哪些短时间的瘦脸瑜伽?生活中,有很多因为脸部肥而烦恼,因为脸部肥用常规方法是非常难瘦下来的。但其实,脸部肥可以通过瑜伽方式来瘦脸。下面是我帮大家收集的短时间的瘦脸瑜伽方法,感兴趣的朋友赶紧来了解一下吧。

短时间的瘦脸瑜伽1

一、面部动作

1、鼓两颊——改善面部松弛

女性过了25岁以后,皮肤血液循环变慢,皮下组织脂肪也开始变得松弛而欠缺弹性,即使体重没有增加,面部线条渐渐松垮,侧面看尤其明显。颧骨上的皮肤不再饱满紧致,面部的最高点慢慢往下游移,开始出现鼻唇沟(也叫法令纹),让人显得没精神、苍老。

首先介绍一个鼓两颊的动作。先闭口,将两颊最大限度鼓起,保持数秒,然后再将两颊肌肉用力向口内缩紧,做亲吻状,动作保持数秒。这其实是个面部肌肉弹性的练习。经常做这个练习,能起到改善皮肤松弛的作用。而且这个动作对场地、时间都没有限制,爱美的MM们在等车时或在办公室里都可以随时练习。

2、狮子式——缓解面部紧张

平常生活中,一些MM会由于紧张,常常下意识紧锁眉头或紧咬牙关。经常紧咬牙关会令面部肌肉僵硬,而紧锁眉则容易留下难看的眉间纹——也叫“川字纹”。对于去眉间纹,现在可以采用注射去皱的方式进行改善,其实你也可以练习一些简单的面部瑜伽动作,以舒展紧锁的眉头。

瑜伽体式中有一个狮子式,以面部动作为主。先深吸一口气(最好是腹式呼吸),然后睁大眼睛、张大口,用力将气呼出,与此同时最大限度地伸出舌头,保持3到5秒。重复该动作。这个动作除了可以拉伸面部的肌肉、缓解面部的紧张外,还可以将肺内的`浊气充分吐出,这样才可能有更多氧气进入。当各个脏器供氧充分时,必定可以加速新陈代谢,皮肤也会显得更有光泽。这个动作由于比较夸张,建议独处时练习。

二、全身动作

1、三角伸展式——加速排毒,改善斑痘

三角伸展式属于侧弯类动作。具体练法:直立,两腿分开约两肩宽,吸气,两臂侧平举,将右脚尖向右转90度;呼气,保持手臂和腰背的延伸并慢慢向右侧弯曲躯干,右手掌靠近右小腿,眼睛注视向伸展的左手手指。尽量向上伸展左臂,与右臂呈一条直线,并伸展躯干。直到腿后部、后背以及臀在一条直线上。保持这个姿势五到十个呼吸。吸气,恢复站立姿势。呼气,放松三到五呼吸。换另一侧重复。

由于胆经就在身体的外侧,经常练习三角伸展式可以起到调理胆经的作用,加速体内毒素的排出,减少长斑、起痘等皮肤问题的出现。

2、下犬式——肤色红润、紧致通透

下犬式属于半倒置类动作。动作要领是:跪坐在脚跟上,上身伸直,手臂带动上身向地面前倾,两手掌分开与肩同宽,放置在头的前方。吸气,抬头,两手推地,将膝盖抬离地面,伸展双腿和背部,保持五个呼吸。呼气,还原成坐势。

做这个动作时,血液涌向头部,可以改善面部的血液循环,让面部皮肤更加红润和有光泽。

3、鱼式——改善颈纹、面部细纹

颈部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部位,也是最容易透露年龄的部位。女人不论身材多窈窕,妆容多精致,区区几道颈纹就能让整个保养工程溃堤。别以为颈部老化是40岁之后的事情,在许多20岁出头女性细致无瑕的脸蛋底下,往往也有细纹横陈、提前衰老的颈部,白白让自己“年长”了好几岁。吴晓介绍,瑜伽动作中的“鱼式”可以让颈部和面部的肌肉充分拉伸,有改善面部细纹以及颈纹的效果。

练习方法是:平躺,两腿伸直并拢平放在地上,两手平放于臀部下方,两肘尽量靠近。吸气后头、胸抬高,头顶轻轻接触地面,手肘用力支撑,保持该动作5个呼吸。呼气,身体还原。鱼式是仰卧练习的,但办公室的白领可以将这一动作改为坐姿,随时在自己的电脑台前进行。这个姿势还有助于背部区域得到伸展,胸部也得到扩展,呼吸更加完全。另外,由于颈部得到了伸展,所以对甲状腺的平衡也有益处。

短时间的瘦脸瑜伽2

瘦脸瑜伽的方法步骤

第一步:化妆水拍打,加速血液循环消水肿

早晚使用化妆水顺着肌肤的纹理,采取由下而上、由内往外轻拍方式,使脸的轮廓更紧致,肌肤更透明、嫩滑。

step1:在化妆纸两面都蘸上足量的化妆水,从下巴开始拍打,一直延伸到耳朵处,拍打时只要有一点“啪、啪”的声音就可以了,千万别打到痛哦。

step2:由内而外、由下到上轻轻拍打脸颊和额头,全脸拍打50~100下。等到化妆棉快感掉的时候再次补充化妆水,不然很容易拉扯到肌肤。

step3:结束拍打后用温热的掌心轻柔包覆全脸,可稍稍往上拉提使肌肤更加紧致。

第二步:面部瑜伽瘦脸,肌肤又弹又紧又亮

为肌肤补充了大量的化妆水后,再加上重点的脸部瑜伽操,提升脸部线条、消除法令纹、解决双下巴,又弹又紧又亮的肌肤就近在眼前了,mm赶快跟着做吧。

step1:以锁骨为中心,往内侧下方按压,排出身体毒素。

step2:把手指放在肩上,手肘前后摆动过头部,做8次。

step3:两手由耳朵下方开始往外轻拉,刺激淋巴也促进脸跟头部的血液循环。

step4:用指腹以画圆方式按摩头的两侧,像是把肌肉往脑后拉一样。这样可以提升脸部线条。

step5:用大拇指指腹按压眉头3秒,重复3次,这样可以降低眼压。

step6:中指按压黑眼珠的正下方3秒钟,可消除眼疲劳,淡化黑眼圈。

step7:拳头的第二关节放于脸颊的颧骨下方,像把肉往上推一样做3次。

step8:脸往上抬高,把舌头伸长到最大极限保持5秒左右做3次,可以解决掉双下巴。

3. 十二正经简介

目录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十二经脉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十二经脉 已经自动替换为 十二正经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概述

十二正经为经络分类名[1]。出《黄帝内经灵枢·海论》。十二正经是人体手、足三阴三阳十二条主要经脉的合称,为经络系统的主体[2],故又称十二经脉[2]。《黄帝内经灵枢·海论》:“夫十二正经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

十二正经是人体运行气血的主要通道,也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包括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1][3]。

每一经脉,内部属络于一定的脏腑(属于脏的络于腑,属于腑的络于脏),外部则分布于四肢、躯干和头面[1]。

十二正经按阴阳属性分布于人体,四肢部阳经在外侧,阴经在内侧;太阴、阳明在前(外),少阴、太阳在后(内),厥阴、少阳在中[3]。手足三阳经脉皆会于头部,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3]。胸腹部分布着手足三阴经脉及足阳明经,腰背部为足太阳所过,侧胸腹为足少阳所过[3]。

十二正经的流注顺序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十二正经的循行规律,《黄帝内经灵枢·逆顺肥瘦》:“手之三阴,从脏(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胸)。”并按五行属性互为表里,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3]。其走向互相连接[1]。

各经脉有五行属性,且有气血多少的不同[1]。

2 十二正经的分类

十二正经对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经脉分别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因此,十二正经中每一经脉的名称,都包括手足、阴阳、脏腑三个部分。

内为阴,外为阳:分布于肢体内侧面的经脉为阴经,分布于肢体外侧的经脉为阳经。

脏为阴,腑为阳:五脏“藏精气而不泻”,为阴,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为阳。每一阴经分别隶属于一脏,每一阳经分别隶属于一腑,各经均以脏腑命名。

上为手,下为足:分布于上肢的经脉,在经脉之前冠以“手”字,分布于下肢的经脉,在经脉之前冠以“足”字。

3 十二正经的分布

3.1 十二正经在头面部的分布

头面部:手三阳经止于头面部,足三阳经起于头面部,手足三阳经在头面部相交接,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

其分布特点是:阳明经分布于面部、额部;太阳经分布于面颊、头顶及枕项部;少阳经分布于耳颞部。另外,足厥阴经也循行至巅顶部。其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厥阴在巅顶。

3.2 十二正经在躯干部的分布

躯干部: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手三阴经均从腋下走出;足三阳经则阳明经行于前(胸腹前),太阳经行于后(背后),少阴经行于侧面;足三阴经均行于腹面。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向外的顺序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4 十二正经流注顺序

十二正经的流注顺序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3]。

5 十二正经详述

十二正经是人体运行气血的主要通道,包括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1]。

5.1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为表里,为十二正经之一。五行属金。本经从中焦胃脘部开始,下行联络大肠,回上来沿着胃的上口,贯穿膈肌,入属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部位横行至前胸外上方,出中府、过云门而至腋下,沿上臂内侧前缘下行,到肘中尺泽,再沿着前臂行到掌后寸口部的太渊,沿手掌大鱼际边缘的鱼际和拇指桡侧,到指端少商,它的支脉,从腕后列缺分出,走向食指桡侧端,交于手阳明大肠经[4]。手太阴肺经共有11个穴位。其中9个穴位分布在上肢掌面桡侧,2个穴位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末穴少商。本经腧穴可主治呼吸系统和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例如咳嗽,喘息,咳血,胸闷胸痛,咽喉肿痛,外感风寒及上肢内侧前缘疼痛等。该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胸部满闷,咳嗽,气喘,锁骨上窝痛,心胸烦满,小便频数,肩背,上肢前边外侧厥冷,麻木酸痛等症。

5.2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相为表里,为十二正经之一。五行属金。本经从食指桡侧端商阳开始,沿着食指桡侧缘,出于第一、二掌骨间的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的阳溪,沿前臂桡侧到达肘横纹外侧端的曲池,向上沿上臂外侧前缘,到肩峰前边的肩髃,再向上交会于项部的大椎,向前下进入锁骨上窝,络于肺脏,下贯膈肌,属于大肠;它的支脉,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交会人中部——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分别向上夹鼻孔旁的迎香,交足阳明胃经。[5]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共有20穴。15穴分布在上肢背面的桡侧,5穴在颈、面部。首穴商阳,末穴迎香。本经腧穴可主治眼、耳、口、牙、鼻、咽喉等器官病症,胃肠等腹部疾病、热病和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例如头痛,牙痛,咽喉肿痛,各种鼻病,泄泻,便秘,痢疾,腹痛,上肢屈侧外缘疼痛等。

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

手阳明大肠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齿痛,颈肿,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臂疼痛,食指不用和经脉过处灼热肿胀或寒栗不复等症。

5.3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相表里。为十二正经之一。五行属土。本经从鼻旁迎香开始,上至鼻根中,向旁边交会足太阳膀胱经,向下沿鼻外侧,进入上齿槽中,出来夹口旁的地仓,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任脉的承浆穴,退回来沿下颌出面动脉部的大迎,过下颌角前下方的颊车,向上经耳前、鬓发前缘,到头角部的头维,再到前额中部,它的下行支脉,从大迎穴前直下颈动脉搏动处的人迎,沿着喉咙,进入锁骨上窝,向下贯穿膈肌,入属胃腑,联络脾脏;它外行的主干,从锁骨上窝向下经乳中,挟脐两旁天枢下行,进入到腹股沟动脉部的气冲;它在腹内的一条支脉,从胃下口开始,经腹腔到腹股沟与外行的主干合而下行,经髋关节前的髀关,到股四头肌隆起处的伏兔,下向膝髌中,沿胫骨外侧,到足背部的冲阳,再经中趾内侧趾缝,出其末端厉兑;另有一条支脉,从膝下3寸处分出,向下进入中趾外侧趾缝,并出其末端;它的又一条支脉,从足背部分出,走到大趾的内侧端,交于足太阴脾经。[6]

足阳明胃经共有45个穴位,15个穴位分布在下肢的前外侧面,30个穴位在腹、胸部和头面部。首穴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末穴厉兑。

足阳明胃经原穴为冲阳穴,络穴为足太阴脾经之公孙穴。阳明象征阳气极盛的经络,故在适应力量上,对里热和实证就容易发挥它的特点。

足阳明胃经腧穴可治疗胃肠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头、眼、鼻、口、齿等器官病症和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例如:胃痛,腹胀,呕吐,泄泻,鼻衄,牙痛,口眼涡斜,咽喉肿痛,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疼痛等。

5.4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为十二正经之一。五行属土。本经从大趾末端隐白开始,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第一蹠骨小头后的太白,向上到内踝前边的商丘,再上行于胫骨内侧后,在内踝上8寸处交出到足厥阴肝经之前,向上走在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脏,联络胃腑,向上贯穿膈肌,行于食道两旁,连系舌根,散布舌下;它的支脉,从胃部分出,通过横膈,流注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7]

足太阴脾经共有21个穴位。11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内侧面,10个穴位分布在侧胸腹部。首穴隐白,末穴大包,原穴为太白穴,络穴为足阳明胃经之丰隆穴。是阴气最盛的经络,所有本经络穴善于对里寒里虚发挥效用。足太阴脾经腧穴可治疗脾、胃等消化系统病症。例如胃脘痛、恶心呕吐、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及下肢内侧肿痛、厥冷等。

5.5 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为表里。为十二正经之一。五行属火。手少阴心经自心中开始,出来属于心系(心脏周围脉管等组织),向下贯穿膈肌,联络小肠;它的分支,从心系向上,挟着食道两旁,上连目系系(眼与脑相连的组织);它的外行主干,从心系上行于肺,向下出于腋下的极泉,沿上臂内侧后缘,下向肘内侧横纹头的少海,沿前臂内侧后缘下行,到掌后豌豆骨部的神门,进入掌内后边,沿小指的桡侧出于末端少冲,交手太阳小肠经。[8]

手少阴心经共9个穴位。1个穴位在腋窝部,8个穴位在上肢掌侧面的尺侧。首穴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末穴少冲。本经腧穴可主治胸、心、循环系统病症、神经精神系统病症以及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病症。例如心痛、心悸、失眠、咽干、口渴、癫狂及上肢内侧后缘疼痛等。

手少阴心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咽干,心痛,口渴,目黄,胁痛和上肢前边内侧本经脉过处厥冷,疼痛,掌中热痛等。

5.6 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与手少阴心经相为表里。为十二正经之一。五行属火[9]。《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以缺盆循颈上颊,至目脱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即手太阳小肠经循行路线起自手小指尺侧端(少泽),沿手掌尺侧缘上行,出尺骨茎突,沿前臂后边尺侧直上,从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髁之间(小海)向上,沿上臂后内侧出行到肩关节后,绕肩胛,在大椎穴处与督脉相会。又向前进入缺盆(锁骨上窝),深入体腔,联络心脏,沿食道下行,穿膈肌,到胃部,入属小肠。其分支从锁骨上窝沿颈上颊到外眼角,又折回进入耳中(听宫)。另一支脉从面颊部分出,经眶下,达鼻根部的内眼角,然后斜行到颧部(颧髎)。脉气由此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手太阳小肠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咽痛,颌肿,耳聋,目黄和肩部,上肢后边内侧本经脉过处疼痛等。

5.7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bladder meridian or bladder channel of foot Taiyang)与足少阴肾经相为表里。为十二正经之一。五行属水。本经自内眼角睛明开始,向上经前额至头顶与督脉交会;它的分支,从头顶到耳上角;它的外行主干,从头顶入内络于脑,回出来在项部的天柱分开下行,一支沿肩胛内侧,夹脊柱两旁到腰中,进入脊旁筋肉,联络肾脏,属于膀胱;它在腰部的分支,从腰部挟脊继续下行,经臀横纹中点的承扶,到腘窝部的委中;它在背部的另一支脉,从肩胛内侧下行,通过髋关节部足少阳胆经的环跳,向下沿大腿后面行走,在腘窝部与前支经脉会合于委中穴处,继续下行,向下通过腓肠肌部,出于外踝后方的昆仑,沿足外侧缘到足小趾外侧端的至阴,交于足少阴肾经[10]。

足太阳膀胱经

5.8 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为表里。为十二正经之一。五行属水。本经从足小趾下边开始,斜行到足心中的涌泉,出于舟骨粗隆前下的然谷,沿着内踝的后方行走,分支进入足跟中,上沿小腿内侧行走,出胭窝内侧的阴谷,再沿大腿内侧后缘上行,贯穿脊柱,属于肾脏,联络于膀胱;其直行的主干,从肾脏出来,向上穿过肝脏和膈肌,进入肺部,沿着喉咙,到舌根两侧;它的支脉,从肺出来,联络于心,流注到胸中,交于手厥阴心包经[11]。

5.9 手厥阴心包经

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为表里。为十二正经之一。五行属(相)火。本经从胸中开始,出来属于心包,向下贯穿膈肌,联络上、中、下三焦;它的分支,从胸中出走胁部,经腋下3寸的天池而上行至腋下,沿上臂内侧中间,到肘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的曲泽,再下行于前臂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的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到手掌心中的劳宫,沿中指出其末端的中冲;它的另一条支脉,从掌中分出,到无名指尺侧端,交于手少阳三焦经[12]。

5.10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厥阴心包经相为表里。为十二正经之一。五行属(相)火。本经从无名指尺侧端关冲开始,向上出于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沿着手背出于前臂外侧尺、桡两骨之间,向上通贯肘尖部的天井,沿上臂外侧上肩部,走至足少阳胆经之后,前行进入锁骨上窝,分布于膻中(两乳之间的部位),联络心包,通过横膈,绕属于上、中、下三焦;它的分支,从膻中分出,上出缺盆,经项旁,连系耳后,上行出于耳尖上方的角孙,再弯曲向下,经面颊到目下;它的另一条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行耳前,经过颧弓上缘,交面颊,当外眼角丝竹空后交于足少阳胆经[13]。

手少阳三焦经

5.11 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相为表里。为十二正经之一。五行属木。本经从外眼角瞳子髎开始,向上到额角下行到耳后,沿颈旁走到手少阳经之前,到肩上退后,交出手少阳经之后,进入锁骨上窝;它的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浅出耳前,到达外眼角后方;它的另一条支脉,从外眼角分出,下向面动脉部,会合手少阳三焦经到目下,向下经下颌角、颈部,与主干在锁骨上窝处会合,由此下向胸中,贯穿膈肌,联络肝脏,属于胆,沿着胁里,浅出于腹股沟动脉处,绕过 *** 毛际,横行进入髋关节部;它的直行主干,从锁骨上窝下向腋部,经胸侧、浮肋,与前支经脉在髋关节部的环跳会合,由此合而向下,沿大腿外侧,出膝外侧,下向腓骨头之前的阳陵泉,直下到腓骨下段,出外踝前边的丘墟,沿足背走到第四趾外侧端的足窍阴;它的另一支脉,从足背分出,沿第一、二跖骨之间,出足大趾外侧端,回过来贯穿爪甲,出于趾背丛毛之中,交于足厥阴肝经[14]。

5.12 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为表里。为十二正经之一。五行属木。本经从足大趾背毫毛处的大敦开始,向上沿着足背内侧,到内踝前1寸的中封,上沿小腿内侧,在离内踝8寸处交于足太阴之后,再沿膝关节和大腿内侧上行,进入 *** 中,环绕阴器,到达小腹部,挟胃旁边,属于肝脏,联络胆,向上贯穿膈肌,分布在胁肋部,沿着喉咙的后边,上行到鼻咽部,联系目系(眼与脑相连的组织),上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它的支脉,从目系下行到面颊里边,环绕唇内;它的另一支脉,从肝分出,贯穿膈肌向上流注于肺。交于手太阴肺经。[15]

足厥阴肝经

6 十二经穴

十二经穴 指归属十二经脉的穴位。单侧共309穴。分别为:肺经11穴,大肠经20穴,胃经45穴,脾经21穴,心经9穴,小肠经19穴,膀胱经67穴,肾经27穴,心包经9穴,三焦经23穴,胆经44穴,肝经14穴。[16]

6.1 十二经穴起止表

十二时辰 十二经穴 起穴 止穴 寅 肺经手太阴 出中府(腋傍) 至少商(手拇) 卯 大肠手阳明 起商阳(手食指) 至迎香(鼻傍) 辰 胃经足阳明 起承泣(目下) 下厉兑(足次趾) 巳 脾经足太阴 起隐白(足) 上大包(腋下) 午 心经手少阴 出极泉(腋下) 注少冲(手小指) 未 小肠手太阳 起少泽(手小指) 上听宫(耳中) 申 膀胱足太阳 起睛明(目内眦) 下至阴(足小趾) 酉 肾经足少阴 起涌泉(足心) 上俞府(胸前) 戌 心包手厥阴 出天池(乳后) 注中冲(手中指) 亥 三焦手少阳 起关冲(手名指) 上丝竹空(眉尾) 子 胆经足少阳 起童子髎(目锐眦) 下窍阴(足四趾) 丑 肝经足厥阴 起大敦(足) 上期门(乳下)

6.2 十二经穴起止歌

十二经穴起止歌[17]:

中府肺经出少商,少商别络注商阳。

商阳大肠迎香上,香接承泣至胃旁;

头维下降至兑穴,兑传隐白至脾乡;

最终脾络名大包,大包再接极泉场。

泉贯少冲心部井,少泽相连即小肠;

上达听宫睛明会,膀胱下达至阴旁。

至阴斜出涌泉底,肾脉还归俞府藏。

俞府天池横络截,三焦宛转丝竹扬。

丝竹更贯瞳子窌,胆经下入窍阴方。

窍阴横亘大敦井,敦上期门肝脉当。

期门历遍还中府,经络周流仔细详。

备注:此歌为今人李鼎改写校订。现将原歌摘录如下,以供参考。

中府为初注少商,少商别络注商阳。商阳复向迎香走,香接头维至库房。

维下降兮趋厉兑,兑传隐白至胸乡。隐白上升达大包,大包仍续极泉场。

泉贯少冲心部井,少泽相连即小肠。泽会听宫、睛明分,睛明下造至阴强。

至阴斜出涌泉底,泉穴还归俞府藏,俞府天池横络截,池出中冲心主张。

中冲并与关冲合,关冲宛转丝竹傍。丝竹更贯瞳窌穴,瞳窌下入窍阴方。

4. 风池穴详细资料大全

风池穴是人体的穴位,别称热府穴,在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所属经络为足少阳胆经。其穴义是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

风池最早见于《灵枢·热病》篇,在《谈谈穴位的命名》中这样说:“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头顶之上,惟风可到,风池穴在颞颥后发际线者中,足少阳、阳维之会,主中风偏枯,少阳头痛,乃风邪蓄积之所,故名风池。”

基本介绍

取穴方法,解剖,主治疾病,穴位配伍,刺灸法,名词解释,气血特征,运行规律,功能作用,治法,

取穴方法

人体风池穴位于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项部枕骨下,斜方肌上部外缘与胸锁乳突肌上端后缘之间凹陷处。当风府与翳风之间,或颞骨乳突尖(下端)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连线的中点。 《针灸甲乙经》:“在颞颥(脑空)后发际陷者中”; 《外台秘要》:“夹项两边”; 《素问·气府论》王冰注:“在耳后陷者中,按之引于耳中”; 《医学入门》:“耳后一寸半,横侠风府”; 《针方六集》:“侠风府两傍各开二寸”; 《循经考穴编》:“平耳坠微上,大筋外发际陷中,与翳风相齐”。

解剖

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之支。

主治疾病

主治:头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 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炎,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高血压,精神病,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落枕,荨麻疹。

穴位配伍

配合谷穴、丝竹空穴,治偏正头痛; 配脑户穴、玉枕穴、风府穴、上星穴,治目痛不能视; 配百会穴、太冲穴、水沟穴、足三里穴、十宣,治中风; 配风池穴、血海穴、百虫窝穴,治疗荨麻疹。

刺灸法

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5~0.8寸,或平刺透风府穴;可灸。 风池穴(热府)

名词解释

(1)风池。风,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风气。池,屯居水液之器也,指穴内物质富含水湿。风池名意指有经气血在此化为阳热风气。本穴物质为脑空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外部之热,水湿之气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输散于头颈各部,故名风池。 面部穴位示意图 (2)热府。热,指本穴气血性热温高。府,府宅也。热府名意指本穴气血的变化为受热膨胀。理同风池名解。 (3)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吸热胀散的阳热风气不光传输胆经,同时亦输向阳维脉所在的天部层次,故为足少阳阳维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受热胀散的阳热风气。

运行规律

循胆经输向头之各部及外走阳维脉。

功能作用

壮阳益气。 Tip: 1、以食、中指一起 *** 风池穴,联合嘴唇正下方的凹窝承浆穴按压之,另取手掌根部末端圆形小骨前方凹陷处神门穴,能够放松颈部肌肉、缓解头痛和紧张。 2、以两手指罗纹面,紧按风池穴部位,用力旋转按揉几下,随后按揉脑后,做30次左右,以有酸胀感为宜,此法能对安神催眠较为有效。 偷懒小办法”——梳头 人体头部穴位较多,可以用木梳,或者是手指腹每天从前发髻向头顶轻轻梳理,这样能同时对头部穴位 *** ,有助于全身放松。对于男士而言更应常梳头,因为额部有前列腺的全息穴区,同时头部的许多穴位有调神舒肝的功效。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5. 中午1点至3点时辰好不好,中午1点是什么时辰

中午1点至3点时辰好不好

睡觉应该顺应自然规律。按时睡觉,就能调、气、神,也会远离疾病。

若要养好精、气、神,必须注重子、丑、寅这三个时辰的睡眠。

子时睡好觉:养胆

“中医讲养生,就是要人们每天按人体的本性去做,什么时间做什么时间的事情。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当令?当令有“合时令、值班”的意思。

子时是指晚上23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此时为胆经当令。在《黄帝内经》里有:“凡十一取决于胆”。

如果胆气能起来,人体就会很好。子时胆经最旺,人们要做的事情就是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另外,想强身或拥有窈窕身材的女性,可以尝试拍打胆经来减肥。胆经的位置在人体的侧面,从臀部开始一直拍下来即可,每次200至300下。

敲胆经的更佳时间:一般在早上7点到中午11点之间比较好,此时是胆经最活跃的时候。

丑时睡好觉:养肝

丑时是凌晨1点到3点,肝经当令。如果想养肝就一定要有好的睡眠,否则肝就要受伤。

肝主血,丑时是养肝血的更佳时间。例如学生的近视眼、黑眼圈,女性月经量少等都是肝血少的原因。因此,要想养好肝血,丑时睡眠质量很重要。

再者可常按太冲穴,人体足背侧之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就是太冲穴。

▼ 下图选购

寅时睡好觉:养肺

凌晨3点至5点是寅时,也是肺经当令的时候。寅时是阳气的开端,是人从静变为动的开始,也是转化的过程,需要有深度睡眠。

肺主一身之气,具有调节全身各脏腑经络的作用,这时易醒,多为肺气不足。

根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在清晨寅时血压更低,脉搏次数呼吸次数也少,脑部供血量最少,生命力最弱。心、肺系病、脑血管病患者多容易在凌晨三、四点死亡,其原因就是因为气血不够。

一般心脏功能不好或有心的老人一定要晚点起床,同时要慢慢地起床,且不宜早上锻炼。

睡觉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子、丑、寅这三个时辰一定要好好睡!

【这样耳朵的人更长寿!快来看看你不合标准】

:BC万家灯火

以上就是与中午1点至3点时辰好不好相关内容,是关于睡眠的分享。看完中午1点是什么时辰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6. 太阴,厥阴,少阴,阳明,少阳,太阳的排列顺序是怎么样的能否对于一天24小时

排列顺序是:\x0d\x0a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x0d\x0a能对于一天24小时的。\x0d\x0a一天24小时所对应如下:\x0d\x0a少阳:寅卯辰3am-9am\x0d\x0a太阳:巳午未9am-3pm\x0d\x0a阳明:申酉戌3pm-9pm\x0d\x0a太阴:亥子丑9pm-3am\x0d\x0a少阴:子丑寅11pm-5am\x0d\x0a厥阴:丑寅卯1am-7am

7. 阳明、少阳、太阳是什么意思

阳明是阳气最盛的意思(阴气最少)。 少阳阳气较弱(但阴气较多) 。 太阳阳气算足(但阴气较少) 。 少阴阴气较少阳气较盛 。 厥阴,由阴转阳 。 太阴,阴气较重,阳气较弱。 十二经络就是这样阴阳循环的。

这几个名字出自周易,中医讲究天人合一,所以会把大自然的一些变化规律也总结在人体上,阳明,少阳,太阳是所谓十二经络中的三阳经,与脏腑联系起来,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这几个器官都是中医脏腑中所说的“腑”,在中医中脏属阴腑属阳,所以这些都是阳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而中医有种辨证的方法就叫做六经辩证,就是根据他的循行的经络辨认。

(7)胆经在面部什么位置扩展阅读

足阳明胃经

1、经脉循行

起于鼻翼两侧(迎香),上行到鼻根部,与旁侧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着鼻的外侧(承泣),进入上齿龈内,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承浆(任脉)处,再向后沿着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足少阳经),沿着发际,到达前额(神庭)。

面部支脉: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联络脾脏。

缺盆部直行的支脉:经乳头,向下挟脐旁,进入少腹两侧气冲。

胃下口部支脉:沿着腹里向下与气冲会合,再由此下行至髀关,直抵伏兔部,下至膝盖,沿着胫骨外侧前线,下经足跗,进入第二足趾外侧端(厉兑)。

胫部支脉:从膝下3寸(足三里)处分出,进入足中趾外侧。

足跗部支脉:从跗上(冲阳)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2、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目、鼻、口、齿痛、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或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衄,胸部及膝膑等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病,发狂等病证。

3、经穴分布

足阳明胃经经穴分布在头面部、颈部部、胸腹部、下肢的前外侧面。起于承泣,止于厉兑,左右各45穴。

二、足太阳膀胱经

1、经脉循行

起于目内眦(睛明),上额交会于巅顶(百会,属督脉)。

巅顶部支脉:从头顶到颞颏部。

巅顶部直行的脉:从头顶入里联络于脑,回出分开下行项后,沿着肩胛部内侧,挟着脊柱,到达腰部,从脊旁肌肉进入体腔,联络肾脏,属于膀胱。

腰部的支脉:向下通过臀部,进入腘窝中。

后项的支脉:通过肩胛内缘直下,经过臀部(环跳,属足少阳胆经)下行,沿着大腿后外侧,与腰部下来的支脉会合于腘窝中。从此向下,通过排肠肌,出于外跟的后面,沿着第五跖骨粗隆,至小趾外侧端(至阴),与足少阴经相接。

2、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证以及神志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

如小便不通,遗尿,癫狂,疟疾,目痛,迎风流泪,鼻塞多涕,鼻血丑,头痛,项、背、腰、臀部以及下肢后侧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等证。

3、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眼眶,头,项,背腰部的脊柱两侧,下肢后外侧及小趾末端。起于睛明,止于至阴,左右各67穴。

三、足少阳胆经

1、经脉循行

起子目外眦(瞳子髎),向上到达额角部(颔厌),下行至耳后(风池),沿着颈部行于手少阳经的前面,到肩上交出手少阳经的后面,向下进入缺盆部。

耳部的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到目外眦后方。

外眦部的支脉:从目外眦处分出,下走大迎,会合于手少阳经到达目眶下,下行经颊车,由颈部向下会合前脉于缺盆,然后向下进入胸中,通过横膈,联络肝脏,属于胆,沿着胁肋内,出于少腹两侧腹股沟动脉部,经过外阴部毛际,横行入髋关节部(环跳)。

缺盆部直行的脉:下行腋部,沿着侧胸部,经过季胁,向下会合前脉于髋关节部,再向下沿着大腿的外侧,出于膝外侧,下行经腓骨前面,直下到达腓骨下段,再下到外踝的前面,沿足背部,进入足第四趾外侧端(足窍阴)。

足背部支脉:从足临泣处分出,沿着第一、二跖骨之间,出于大趾端,穿过趾甲,回过来到趾甲后的毫毛部(大敦,属肝经),与足厥阴肝经相接。

2、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侧头、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口苦,目眩,疟疾,头痛,颔痛,目外眦痛,缺盆部肿痛,腋下肿,胸、胁、股及下肢外侧痛,足外侧痛,足外侧发热等证。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目外眦,颞部,耳后,肩部,胁肋,下肢外侧,膝外侧,外踝的前下方,足第四趾端等部位。起于瞳子髎,止于足窍阴,左右各44穴。

8. 古人是怎么发现人体穴位

子午流注学说

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的。由

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

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

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

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1. 卯时( 5点至7点 )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 辰时( 7点至9点 )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3. 巳时(9点至11点 )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4.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5.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6.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7.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8.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9.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10.子时(23点至1点 )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11.丑时( 1点至3点 )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12.寅时( 3点至5点 )肺经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一天到

来.

从亥时开始(21点)到寅时结束(5点),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

,也是人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要有充足的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

体状态。正如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好。

以上是子午流注的基本概况,作为知识了解可以,死用则不行。任何知识用死了

都是"所知障"。读者可按12条经脉在12个时辰中兴衰的规律,逐渐探索适合于自身的保健方法。

原文:
子午流注者,谓刚柔相配,阴阳相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也。何以子午言之?曰:子时
一刻,乃一阳之生;至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故以子午分之而得乎中也。流者,往也。注者
,住也。天干有十,经有十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已脾、庚大肠、辛肺、壬
膀胱、癸肾,余两经,三焦、包络也。三焦乃阳气之父,包络乃阴血之母,此二经虽寄于壬癸
,亦分派于十干,每经之中,有井、荥、俞、经、合,以配金、水、木、火、土,是故阴井木
而阳井金,阴荥火而阳荥水,阴俞土而阳俞木,阴经金而阳经火,阴合水而阳合土。经中有返
本还元者,乃十二经出入之门也。阳经有原,遇俞穴并过之,阴经无原,以俞穴即代之。是以
甲出丘墟,乙太冲之例。又按《千金》云:六阴经亦有原穴,乙中都,丁通里,己公孙,辛列
缺,癸水泉,包络内关是也。故阳日气先行,而血后随也。阴日血先行,而气后随也。得时为
之开,失时为之阖,阳干注腑,甲、丙、戊、庚、壬而重见者气纳于三焦;阴干注脏,乙、
丁、己、辛癸而重见者,血纳包络。如甲日甲戌时,以开胆井,至戊寅时正当胃俞,而又并过胆
原,重见甲申时,气纳三焦,荥穴属水,甲属木,是以水生木,谓甲合还元化本。又如乙日乙
酉时,以开肝井,至己丑时当脾之俞,并过肝原,重见乙未时,血纳包络荥穴属火,乙属木,
是以木生火也。余仿此。俱以子午相生,阴阳相济也。阳日无阴时,阴日无阳时,故甲与己合
,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也。何谓甲与己合?曰:中央戊己属土,畏东方
甲乙之木所克,戊乃阳为兄,己属阴为妹,戊兄遂将己妹,嫁与木家,与甲为妻,庶得阴阳和
合,而不相伤,所以甲与己合。余皆然。子午之法,尽于此矣。

http://sfengdai.bokee.com/1241534.html 人体穴位图
http://www.china-cancer.org/Knowledge/jingluo/jingl-05.htm 人体经脉

人体是有经脉穴位的

入静后发现。只要万念归一,或者集中精神,身体不同部位就会有反应,你也可以试试。然后坚持练习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有股东西在身体沿着固定的路线游走,接着两个古人碰在一起讨论起这些事情,他们惊奇的发现这些路线在不同的身体里是一样的。最后交流的人越来越多,不同路线的名称就被创造出来了。
有的在劳动中发现,如无意扣击足三里穴,而胃痛减轻,先由点再划线,由穴位发展线状经脉循行.有的在古人生病后,不小心碰了一下,结果病好了,以后,古人把这些地方叫穴位。

经脉是中医理论中最神奇的一部分,现代医学证明经脉的走行正好是人体低电阻带,而低电阻点恰恰是俞穴。
呵呵,一个美国朋友说“现代医学的存在就是为了验证中医的正确性,并朝着中医的方向演化”。

体穴位图和人体经脉图
http://sfengdai.bokee.com/1241534.html 人体穴位图
http://www.china-cancer.org/Knowledge/jingluo/jingl-05.htm 人体经脉

奇经八脉及十二经胳走向
武侠小说中常出现奇经八脉之说,那么到底什么是奇经八脉呢?
其实,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
所谓经,是指神经纵运行的在的干脉。所谓络,是指神经横运行的网络系统的小支脉。经络如环无端、内外衔接,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分十二经脉,络无法计数。
人体主要有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人体穴位常识:
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生死搏斗中,做为‘杀手‘使用。歌诀有:
‘百会倒在地,
尾闾不还乡,
章门被击中,
十人九人亡,
太阳和哑门,
必然见阎王,
断脊无接骨,
膝下急亡身。‘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个)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2、厥阴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经属: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肺,破气机、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4、肾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5、命门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击中后,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处(命门旁开三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7、气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8、尾闾穴
位置: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击中后,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个)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击中后,半身麻木。
2、太渊穴
位置:仰掌、腕横纹之挠侧凹陷处。
经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原穴,百脉之会。击中后,阴止百脉,内伤气机。
3、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击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4、三阴交穴
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经属:足太阳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击中后,下肢麻木,失灵,伤丹田气。
5、涌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处,当屈足趾时出现凹陷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击中后,伤丹田气,气机不能上升,破轻功。
总之,以上36个要害穴,被点中后,都有性命危险,但初伤时,可能感觉不大,但后果严重,凡被点中者,不可轻视。

参考资料:http://www.wsnet.cn/Article/

9. 足少阳之上解释

少阳是中医学经脉名.分手少阳经和足少阳经.手少阳经为三焦经﹐足少阳经为胆经

足少阳胆经简称胆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共四十四穴,原穴为丘墟穴,络穴为光明穴,少阳是阳气初生的经络,所以他能治疗发热病,主要大致在足部以下,他的性质介于阴阳明之间。足少阳胆经的位置:足少阳胆经起于瞳子髎穴、止于足窍阴穴,左右各44穴。

10. 让皮肤变好,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小常识或习惯。

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是皮肤变好,让自己更显年轻,那么,我们生活中,应该怎么去做呢?可以从以下七点来做。

一、早晚两杯白开水:女人要做的是,至少早晚喝一杯白开水,水温不要太高。早上的一杯可以清洁肠道。补充夜间失去的水分,晚上的一杯则能保证一夜之间血液不至于因缺水而过于黏稠。血液黏稠会加快大脑的缺氧、色素的沉积,使衰老提前来临。

二、一杯醋:每日三餐中食用醋可以延缓血管硬化的发生,已经是重复多次的保健常识。如果你住地的自来水水质较硬,可以在每天的洗脸水中稍微放一点醋,就能起到养颜的作用。

三、一个西红柿:在水果和蔬菜中,西红柿是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一种,所以每天至少保证一个西红柿,可以满足一天所需的维生素C。

四、一杯酸奶:从补钙角度看,女人是最容易缺钙的一个群体,而牛奶的补钙效果优于任何一种食物,特别是酸奶,更容易被人体吸收,所以,女人应每天保证一杯酸奶,建晚上喝,因为酸奶晚上喝吸收会更好点。

五、一袋茶叶:女人一定要喝茶的,如果胃没有毛病,绿茶和乌龙茶最好。特别是那些想要减肥和天天对着电脑的女性,茶是最天然、最有效的减肥剂,再没有什么比茶叶更能消除肠道脂肪的了。

六、做一个简单的面膜:每天晚上临睡前,可以做一个简单的面膜,比如剩下的牛奶或是酸奶做个简单的DIY面膜就很不错的,其作用是将沉积在面部的脏东西消除出去,并且使皮肤作一次“紧绷运动”,然后涂上护肤品,这样,晚间的皮肤才能得到最科学的修复。

七,女性的睡眠时间不要太晚,晚上最好十点就要睡觉,因为从晚上10时到第二天早上5时,是皮肤修复的最佳时间,睡眠中的修复最有效。如果入睡时间超过了十二点,就错过了皮肤的最佳保养时间。

阅读全文

与胆经在面部什么位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次燕窝要多少克 浏览:1049
面部血管瘤怎么治不留疤 浏览:1867
yamii胶原蛋白怎么吃 浏览:1305
贵阳祛斑哪个好先荐利美康 浏览:1235
和田玉戈壁料没油性怎么办 浏览:842
鹅耳朵冻疮涂什么精油 浏览:1857
燕窝有什么不好的副作用吗 浏览:834
皮肤使用爽肤水有什么好处 浏览:1199
漂白燕窝炖不烂怎么办 浏览:1382
燕窝跟什么吃最好 浏览:1624
容易长痘痘油皮怎么可以做美白 浏览:1444
医院和美容院哪个祛斑好 浏览:1612
山羊奶面膜与龙血精华面膜哪个好 浏览:1649
学生干皮适合什么面霜 浏览:1434
生姜和什么一起煮能祛斑 浏览:1289
两三个月的宝宝选面霜怎么选 浏览:1506
嘴巴上和下面长痘怎么治 浏览:1609
南京医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钱 浏览:938
燕窝每天多少毫升合适 浏览:1546
胶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于吸收 浏览: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