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口腔和面部情况怎么写
口腔情况1:看嘴里面的牙齿数目,有无缺失牙,有无畸形牙。看有无邻面,颌面龋坏,有无智齿,牙石以及咬合情况。2:看口腔粘膜有无红肿,溃疡,糜烂。3:看下颌腺体以及腮腺有无红肿,腺体分泌情况。4:看颞下颌关节有无弹响,绞索,疼痛。面部情况:检查面部有无畸形,红肿。检查侧貌,检查有无瘢痕。
黏膜检查
B. 试述牙列缺失修复前需要检查的内容有哪些
(1)颌面部检查:检查颌面部左右两侧是否对称;上唇长度及丰满度和面下1/3高度是否合适;下顿开闭口运动有否习惯性前伸及偏斜;颞颌关节区有无疼、弹响,张口困难等。
(2)口腔检查
①牙槽嵴:检查拔牙创口是否愈合。一般两到三个月左右可以进行义齿修复。检查牙槽嵴上有无影响义齿就位的骨突、骨嵴、骨尖等。两侧上颌结节颊侧有无过大骨突,上颌隆突和下颌舌隆突是否明显。牙槽嵴是高而宽还是低而窄,以便据情合理排牙。
②颌弓形状和大小:颌弓的形状一般分为方圆形、卵圆形和尖圆形三种。颌弓的大小分为大、中、小三类。检查时注意上、下颌弓的形状和大小是否协调。颌弓形状对选择人工牙的形态有参考价值,颌弓的大小与所选择牙列的长短有关,而颌弓间的协调与否,对人工牙排列的位置有影响。
③上下颌弓间的位置关系:上、下颌弓间存在着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两种关系。
水平位置关系:指上、下颌弓前后和左右位置关系(即近远中和颊舌向位置关系);前后位置关系:指上、下颌弓前部的前后位置关系。分三种情况。
(a)正常位置关系:上、下颌弓前部关系正常,即两者形状和大小大致相同。侧面观上、下颌弓相对或上颌弓位于下颌弓的稍前方。
(b)上颌前突:上颌弓位于下颌弓的前方(唇侧)。下颌前突:下颌弓位于上颌弓的前方(唇侧)。
左右位置关系:指上、下颌弓后部的左右位置关系。
(a)正常位置关系:上下颌弓相对,两者形状和大小基本相同。
(b)上颌弓宽于下颌弓:上颌弓位于下颌弓的颊侧。
下颌弓宽于上颌弓:下颌位于上颌弓的颊侧,而上颌弓位于下颌弓的舌侧。垂直位置关系:指上、下颌弓的上、下位置关系;天然牙存在时,是指正中位时,上下颌牙齿所占据空间的高度,称颌间距离。无牙颌的颌间距离是指下颌处在正中关系位时,上下颌牙槽嵴顶间的距离。此距离的大小,与原来临床牙冠的高度和牙列缺失后牙槽嵴的吸收程度有关。一般分为三种情况:
(a)颌间距离适中,牙槽嵴的高度合适,上下牙槽嵴顶间的距离适中。方便排列人工牙,也有利于对义齿的支持和固位。
(b)颌间距离过大,多因缺牙时间长,牙槽骨吸收严重,使上、下牙槽嵴顶间的距离变大。这种情况方便排列人工牙,但因人工面距牙槽嵴顶较远,脱位力大,易使义齿翘动、脱位。颌间距离过小,上下牙槽嵴较丰满、牙槽骨吸收较少。利于义齿固位和稳定。但排列人工牙时需要大量磨改,方可使其排列就位。
④腭穹窿形状;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高拱形:腭穹窿较高拱,有较厚粘膜和较高牙槽嵴。利于义齿固位和稳定。
平坦形:腭穹窿较平坦。
中等形:腭穹窿高、低适中,多呈圆形。后堤区介于垂直型与平坦型之间,较利于义齿固位和稳定。
⑤系带附着的位置:牙槽蜡吸收严重者,上下唇系带、颊系带和舌系带附着点相应移位,离牙槽
嵴顶近,甚至与之平齐。
⑥舌的大小和位置:舌失去牙列限制,形体和位置发生改变;患者张口至正常开口度时,舌的前部边缘位于牙槽嵴顶者属正常。超过此界限者为舌体变大。舌体也可能后缩停在口腔底后部,或者向上拉长位口底上升等。对义齿固位均不利。修复治疗一段时间后,可逐渐恢复。
⑦口腔粘膜情况:粘膜厚度、弹性、湿润度适中,对义齿固位有利。过厚且松弛或过薄而干燥对固位不利。
⑧对旧义齿检查:检查旧义齿在口腔内的适合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改进之。位时,上下颌牙齿所占据空间的高度,称颌间距离。无牙颌的颌间距离是指下颌处在正中关系位时,上下颌牙槽嵴顶间的距离。此距离的大小,与原来临床牙冠的高度和牙列缺失后牙槽嵴的吸收程度有关。一般分为三种情况:
C. 口腔检查方法
1、颌面部检查
检查下颌和面部,观察有无肿块、畸形、瘘管和组织缺损等。此外,还需观察上下唇和唇红部的外形,前牙位置与唇的关系等。
2、颞下颌关节检查
通过受检者做开闭口运动、下颌前伸运动、侧颌运动来检查颞下颌关节的功能是否正常,有无骨关节疾病等。
3、牙龈检查
观察牙龈色泽、有无充血肿胀、溃疡、溢脓,牙龈有无增生或萎缩,有无牙根暴露、牙齿松动、牙周瘘管等。
4、牙齿检查
观察牙列有无异常,以及上、下牙列的咬合关系是否正常;牙齿的颜色、光泽、形态、大小、数目及缺损情况;牙齿残根及数目;有无牙石、有无叩痛及疼痛的程度等。
5、舌头检查
观察舌质、舌苔、舌的大小、舌的活动状态、伸舌是否居中,有无震颤;同时查看上腭、舌和舌下有无红肿、溃疡、肿块等。
6、涎腺检查
检查腮腺、颌下腺、舌下腺有无肿大与压痛,腮腺及颌下腺导管口处有无脓性分泌物等。
7、淋巴结检查
通过对颈部和头面部的浅表淋巴结检查,根据淋巴结所在的部位、大小、数目、硬度、活动度、有无压痛或波动感及有无粘连等情况,判断口腔内是否存在炎症或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