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脸上鼓了很多小包,不痛不痒,也看不出来,就是摸起来感觉有鼓起来的小包,请问是怎么回事
你好,你这种情况可能是上火引起的,你多吃水果和蔬菜,你不能吃辛辣的,你多喝温开水,你注意脸卫生。
❷ 远看还好,近看就很明显,脸鼓起的时候更加明显。去医院吃了一个星期的药根本就没用。麻烦懂的人帮帮我,
痤疮
痤疮是一种与皮脂代谢有关的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病变,因好发于青春期,所以老百姓俗称为“青春痘”。中医认为痤疮是青年人气血旺盛,加之阳热偏盛,脉络充盈,内热外壅,怫郁体表,外受风邪所致,又有内热、肺热、血热、肝热、阴虚内热之分。脓疱等皮损属于风热、热毒所致。中医给药草本肤康,中药治疗痤疮。囊肿性痤疮、聚合性痤疮等炎性症状不明显,慢性过程,为寒疮寒疡之证。痤疮的发病与皮脂的代谢有关,只要有生命存在就会有皮脂代谢,所以就会有发生痤疮的可能性,只是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病率而已,青春发育期高发。
又名青春痘 患者多为青年男女 发于颜面及上胸等部位 多对称分布
除了儿童外80%~90%的人都患过本病 主要原因是皮脂腺分泌旺盛
猪头肉 鲫鱼等亦可引起此病需保持愉快乐观心理和足够睡眠时间
编辑信息模块
中文名:痤疮
英文名:acne
别名:青春痘
季节分布:四季
传染病:否
临床表现:潮红、瘙痒
疫苗预防:否
就诊科室:皮肤性病科
发病部位:面部
目录
1
概述
2
临床症状
3
类型
4
患病人群
5
中医分类
6
中医辨证
7
病因
致病菌
8
别名及注解
9
病证分级
10
鉴别诊断
11
痤疮的危害
12
促使因素
13
治疗
治疗原则
用药
食疗药方
民间偏方
清肠排毒
14
预防措施
15
专家提示
16
误区
17
所在部位意义
18
易感人群
19
护理
20
疤痕去除
敷面膜
食品方面
其他方法
痤疮 - 概述
痤疮,俗称青春痘、暗疮,中医古代称之为面疮、酒刺,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多见于头面部、颈部、前胸、后背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临床以白头粉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为主要表现。
除儿童外,人群中约有80%~90%的人患本病或曾经患过本病(包括轻症在内)。痤疮是发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该病发生的因素多种多样,但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毛孔堵塞。 青春痘是青春期的孩子常见的皮肤性疾病,也是比较容易发病,如果处理不好它就会留下痘印痘疤。
痤疮表现:
发炎后的表现:丘疹、脓疱、囊肿等。同一个人的脸上或身上可以长着各种不同形式的痘痘。非炎症的表现:粉刺。 痘痘的后遗症:红色印迹、痘疤。
痤疮的非炎症性皮损表现为开放性和闭合性粉刺开放性粉刺(又称黑头)表现为圆顶状丘疹伴显着扩张的毛囊开口。粉刺进一步发展会演变成各种炎症性皮损,表现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炎性丘疹呈红色,直径1~5毫米不等;脓疱大小一致,其中充满了白色脓液;结节直径大于5毫米,触之有硬结和疼痛感;囊肿的位置更深,充满了脓液和血液的混合物。这些皮损还可融合形成大的炎性斑块和窦道等。炎症性皮损消退后常常遗留色素沉着、持久性红斑、凹陷性或肥厚性瘢痕。临床上根据痤疮皮损性质和严重程度将痤疮分为3度、4级:1级(轻度):仅有粉刺;2级(中度):除粉刺外,还有一些炎性丘疹;3级(中度):除粉刺外,还有较多的炎性丘疹或脓疱;4级(重度):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及脓疱外,还有结节、囊肿或瘢痕。
痤疮 - 临床症状
1、基本损害为毛囊性丘疹,中央有一黑点,称黑头粉刺;周围色红,挤压有米粒样白色脂栓排出,另有无黑头、成灰白色的小丘疹,称白头粉刺。若发生炎症,粉刺发红,顶部发生小脓疱,此时可影响容貌。破溃痊愈后,可遗留暂时色素沉着或有轻度凹陷的疤痕,有的形成结节、脓肿、囊肿及疤痕等多种形态的伤害,甚至破溃后形成多个窦道和疤痕,严重者呈橘皮脸。临床上常以一、二种损害较为明显,往往同时存在油性皮脂溢出而并发头面部脂溢性皮炎,此时面部油腻发亮,还可发生成片的红斑,且覆盖上油性痂皮,常年不愈。
2、发病部位以颜面为多,亦可见于胸背上部及肩胛处,胸前、颈后、臀部等处(见下图)。自觉可稍有瘙痒或疼痛,病程缠绵,往往此起彼伏,新疹不断继发,有的可迁延数年或十余年。
3、聚合性痤疮病程长,多发于男性,常见丘疹、结节、囊肿、脓肿、窦道、瘢痕等多种损害混合在一起。此痤疮分布广泛。
4、炎症性皮损有多种表现: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丘疹脓疱型,这是最常见的是丘疹脓疱型痤疮,这种痤疮常常有粉刺和脓疱或丘疹,也就是说这种痤疮通常会同时具有非炎症性和中度炎症性皮损。痤疮的严重程度主要是由粉刺和丘疹及脓疱的比率来决定的。丘疹和脓疱越多,痤疮就越重。这种痤疮的症状表现为红色小包、包头略带黄色,发病很痒,但是不能挠,会留下疤痕。
痤疮 - 类型
1、点状痤疮
点状痤疮,多表现为黑头粉刺。黑头粉刺是堵塞在毛囊皮脂腺口的奶酪状半固体,由于露在毛囊口的外端发黑而得名。如加压挤之,可见头部呈黑色,体部呈黄白色、半透明的脂栓排出。
❸ 我长了一种青春痘 但我不知道具体是哪种分类的 我形容一下 就是不红也不肿 就是脸部皮肤突然鼓出来一
这是闭合性粉刺,一般是成片地出现,外表看不出来,但摸上去能摸到疙瘩,在灯光下或是阳光下也能看出明显地粗糙和凹凸不平。也就是还在皮肤里还没有“探出头”的粉刺。它主要是由死掉的细菌和身体分泌物组成。是细小的皮下脂栓,表现为米粒大小的半球形小包,质硬。
可以口服金银花颗粒,这个是使内部痘痘尽快的消失。也可以吃点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的药物治疗,如防风通圣丸或者清热暗疮丸治疗,总之清热解毒类药物会有效果的。
同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平时多使用磨砂的洗面奶进行洗面,预防其他部位起痘痘。
2、不要经常熬夜,少玩手机和电脑,会使痘痘不在增多增大。
3、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会让痘痘慢慢的消失。多吃蔬菜会促使痘痘更快的消除。
❹ 脸上痘痘有哪几种
1、白头粉刺(没有头的闭全性粉刺,它看上去是一个黄白色点或小疙瘩,大小不一,埋在皮肤里,无开口,不露头)
2、黑头粉刺(开放性粉刺,看上去好象小些,浅些,有开口,开口处有黑点油栓氧化形成,象豆渣,黑点被挤出后遗下小坑)
3、红头痤疮(可由粉刺转化而来,也可以一开始就是红头;色红,触之感觉发热,代表所在位置的毛囊已经有炎症感染)
4、脓疱型痤疮(化脓形成的浅在性炎症性红头,表面可以看见白色或浅黄色的小胧点)
5、炎症性结节(深在性炎症性红头,为半球状红色软结节,或圆锥形,有痛感,有的破溃后会流脓血,愈合后留下印痕)
6、皮下囊肿(外表皮肤出现暗红色囊状物,当这些大小不一的囊肿聚在一起,形成聚合型囊肿,表面柔软,有波动感,易破溃流脓血愈合下疤痕增生)
(4)面部鼓起小包都有什么类型扩展阅读:
预防痘痘:
1、作息习惯
好的作息习惯不仅是拥有一个好身体的前提,还是消除痘痘的重要前提。很多小仙女们都有熬夜的习惯,追剧追到天荒地老,无论多晚总是不看完觉都睡不安生的。
2、饮食习惯
一些小仙女是极嗜辣的口味,可谓是无辣不欢,火锅烧烤小辣条,天天断不了。“管住嘴,迈开腿”不仅适用于减肥界,同样适用于护肤养颜界,只不过是另一种解释,管住嘴是忌辛辣忌刺激等食物,迈开腿是不要看到辛辣刺激等食物就迈不开腿,要强迫自己迈开腿,远离它们。
3、洗护习惯
有句话小编特别认同“只有懒女人,没有丑女人”,有些女性朋友们因为白天上了一天班,回到家累的动都不想动,就那么凑合的洗漱一下就睡了,却不知这是对肌肤最大的伤害。首先要把脸上的妆卸干净,防止脸上有化妆品残留伤害肌肤,然后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洁面乳,洗完后的护理也不能少。预防痘痘,从小细节做起。
4、生活习惯
随着洗脸扑的广泛使用,毛巾的存在感微弱了不少,可是仍有许多人相较而言更喜欢毛巾而不是洗脸扑,更何况还有少数女性朋友对洗脸扑过敏,使用毛巾的女性朋友,毛巾要勤洗勤换,使用洗脸扑的朋友,每一片洗脸扑的使用周期不得超过十五天。另外就是床上用品,这类每天都是要接触我们肌肤很长时间的物品,要勤晒勤换,消毒杀菌,不让细菌有机会接近我们。
痘痘也分三六等 搞清类别再祛痘-人民网
❺ 脸上长了好多无色小包,怎么回事
您的这个情况属于痤疮,又叫毛囊炎,青春痘,是因为油脂分泌旺盛堵塞毛囊孔引起的,建议您清淡饮食,禁忌过油,过辣,过甜的食物,您可以口服维生素b6片,1次2片,1日3次,罗红霉素胶囊,1次1粒,1日2次,安体舒通片,1次1片,1日1次,外用林可霉素维生素b6软膏,1日2次,玫芦消座膏,1日2次。
❻ 脸上长的一颗颗小小白白的鼓起的小包是什么怎样祛除
应该是脂肪粒吧,最好到专业的美容店请他们帮忙去除,
要不然也可以到商店里买专门去除脂肪粒的小刀,挺疼的。
平时要注意涂抹的眼霜和底妆不要太厚,卸装要彻底。
❼ 最近脸上老是发一些痘痘,不是青春痘。。。有点像过敏,又像是蚊子咬的,在下巴那块,鼓起的一个个小包,
您好,这是过敏性皮疹,平时注意脸部卫生,尽量不要接触皮肤,建议去医院做过敏源检查,吃药的话有氯雷他定和盐酸西替利嗪片,维生素c也有一定的抑制过敏作用,但建议在看过医生后遵医嘱治疗,祝你早日健康
❽ 脸上经常鼓起小包
你好,考虑是毛周角化,毛周角化症一般不需要治疗.多吃蔬菜和水果
角化明显者可口服维生素A,辅以维生素E增加疗效,局部可外涂3%~5%水杨酸软膏,湿疹霜及鱼肝油软膏等.具体剂量请遵医嘱
也有可能跟皮肤类型有关,我也曾有这样的困扰,时好时坏。不要相信和依赖祛痘霜。身体发生的状况也反映了自己的身体状况。 建议的话,早晚用洗面乳洗脸。不要上妆。睡眠也要调整好,不然痘痘很难褪掉。我希望我说的能帮助你!这是我注册后回答的第三个问题 。不知道为什么,心里很感恩 没有原因 想谢谢你
❾ 脸上鼓包不痛不痒
脸上出现不痛不痒的鼓包多考虑是由于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建议近期清淡饮食,忌辛辣生冷的食物,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如果不放心,可以前往医院皮肤科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