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面部瘫痪,该怎么办呢
面瘫可以通过西医用激素、神经营养剂、有的还用抗病毒药物。中医主要是针灸治疗,初期刺激量轻,以温针灸为主。病久可以加中药,以温通经脉,活血通络。病人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能受寒。最主要的是尽早治疗,如果耽误了,神经功能缺损不可逆了,则会留下后遗症。
2. 周围性面瘫的一般症状是什么
周围性面瘫的一般症状是:
(1)眼球征:麻痹侧的眼球与健侧不在同一水平,较健侧上移,瞳孔水平也比健侧高,这种征象称为眼球征。
(2)唾液分泌障碍:麻痹侧唾液分泌减少,因为面神经分出的鼓索神经支配颌下腺与舌下腺,于此分支以下病变时可有唾液分泌减少,但临床上不容易被重视。
(3)反射:麻痹侧眼轮匝肌反射、口轮匝肌反射、恐吓瞬目反射、视反射低下。
(4)味觉障碍: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面部与黏膜的一般感觉是正常的,而在麻痹侧舌前 2/3
味觉出现障碍;多数表现味觉减低,但也有时有味觉倒错。在鼓索分支以上病变有味觉障碍。有时,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耳廓周围有轻度感觉障碍。
以上四种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多症状,你可以说说你的症状有哪些?
3. 周围性面瘫怎么治愈
周围性面瘫是面肌麻痹最常见的一种,其表现为同侧面部所有表情肌的迟缓性瘫痪,面神经受损部位在面部经神经核或面神经核以下。
1.病因治疗 明确病因者,首先病因治疗,兼顾面瘫治疗。
2.药物治疗 贝尔面瘫,耳带状疱疹等,常用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维生素B1、B12,三磷酸腺苷等。有感染病史的加用抗病毒药物或抗生素治疗。
3.辅助治疗
(1)针刺疗法 常选穴有:地仓、阳白、颊车、下关、鱼腰、四白、人中、合谷、风池、迎香等。每日1次或隔日1次,可交替取穴。
(2)局部理疗 可用热敷患侧,每次15min,每天4次,或局部红外线理疗,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炎症吸收。
4.手术治疗 对外伤引起的面神经离断,应及早行面神经吻合术、神经移植术等治疗。病史较长,各种方法均无效时,可考虑面部整形修复容貌。
4. 脸上瘫痪,该怎样治疗
面瘫的辅助治疗:
一、自我按摩
现介绍沿着肌肉方向按摩的方法如下:
1、枕额肌额腹 患者或他人用拇指或示指指腹沿着枕额肌额腹的方向从眉弓向头顶及从头顶向眉弓方向轻轻地按摩。按摩时可以轻轻地从眉弓处向头顶发际处推拉,或缓慢地揉搓。
2、眼轮匝肌 大部分患者表现为闭眼功能障碍及流泪。主要原因是眼轮匝肌不能有效地收缩,将眼轮匝肌从凸出的眼球上方拉下闭合。先让患者闭眼后,再用指腹沿着上下眼睑或眶下缘间的凹陷处按摩。在上、下眼睑上从内向外,再从外向内轻轻地推拉,有助于上眼睑功能恢复。这种方法亦有助于闭眼。一般周围性面瘫主要表现为上眼睑闭合障碍。重度病变型面瘫,可以出现下眼睑上提障碍。个别患者出现下眼睑轻度外翻,主要由于面瘫后下眼睑松弛所致。亦可采用上述手指推拉的方法治疗。嘱患者闭眼,用拇指及示指的指腹,分别沿着下眼睑皮肤从内向外,再从外向内轻轻地推拉。个别的患者在面部表情肌大部分恢复后,遗留上眼睑闭合不全,采用此方法按摩治疗,可避免或减轻恢复后的眼睑挛缩。
3、提上唇肌 提上唇肌又称上唇方肌,起源于眶下孔上方、眶下缘的上颌部,此处位于眼轮匝肌的深部。提上唇肌的一部分肌纤维向下进入上唇外侧皮肤,其他纤维与口轮匝肌纤维交织。因此,按摩时应在患侧的上口轮匝肌向鼻翼旁及颧部按摩,然后沿着鼻唇沟或口角上向颧部按摩。用拇指或示指和中指指腹按揉颧部或沿着肌肉方向推拉按摩治疗。
4、颧肌 颧肌分为颧大、小肌,起于颧骨止于口角。主要上提及向外拉口角,可沿着肌纤维,由口角旁向颧骨方向推拉或按揉。
5、口轮匝肌 上口轮匝肌:用示指及拇指的指腹,沿着患侧口角向人中沟方向,然后沿着人中沟向口角方向按摩。下口轮匝肌:用示指及拇指指腹,沿着患侧口角向中心方向,然后再向患侧口角方向按摩。
6、下唇方肌 用拇指指腹从口角下方向内侧及向下轻轻按摩、推拉,有助于下唇方肌、颏肌、三角肌功能的恢复。
二、表情肌康复训练
患侧面部表情肌出现运动后,进行有效的表情肌康复训练可明显地提高疗效。面瘫时主要累及的表情肌为枕额肌额腹、眼轮匝肌、提上唇肌、颧肌、提口角肌、口轮匝肌和下唇方肌。进行这些主要肌肉的功能训练,可促进整个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恢复正常。在训练时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选择下述的治疗方法,每日训练2~3次,每个动作训练10~20次。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1、抬眉训练 抬眉动作的完成主要依靠枕额肌额腹的运动。在失用型、轻、中度病变型面瘫中,枕额肌额腹的运动功能最容易恢复。可嘱患者上提健侧与患侧的眉目,有助于抬眉运动功能的恢复。
2、闭眼训练 闭眼的功能主要依靠眼轮匝肌的运动收缩完成。训练闭眼时,嘱患者开始时轻轻地闭眼,两眼同时闭合10~20次,如不能完全闭合眼睑,露白时可用示指的指腹沿着眶下缘轻轻的按摩一下,然后再用力闭眼10次,有助于眼睑闭合功能的恢复。
3、耸鼻训练 耸鼻运动主要靠提上唇肌及压鼻肌的运动收缩来完成。耸鼻训练可促进压鼻肌、提上唇肌的运动功能恢复。有少数患者不会耸鼻运动,在训练时应注意往鼻子方向用力。
4、示齿训练 示齿动作主要靠颧大、小肌、提口角肌及笑肌的收缩来完成。而这四块肌肉的运动功能障碍是引起口角歪斜的主要原因。嘱患者口角向两侧同时运动,避免只向一侧用力练成一种习惯性的口角偏斜运动。
5、努嘴训练 努嘴主要靠口轮匝肌收缩来完成。进行努嘴训练时,用力收缩口唇并向前努嘴,努嘴时要用力。口轮匝肌恢复后,患者能够鼓腮,刷牙漏水或进食流口水的症状随之消失。训练努嘴时同时训练了提上唇肌、下唇方肌及颏肌的运动功能。
6、鼓腮训练 鼓腮训练有助于口轮匝肌及颊肌运动功能的恢复。鼓腮漏气时,用手上下捏住患侧口轮匝肌进行鼓腮训练。患者能够进行鼓腮运动,说明口轮匝肌及颊肌的运动功能可恢复正常,刷牙漏水、流口水及食滞症状消失。此方法有助于防治上唇方肌挛缩。
上述每个动作的训练是针对不同肌群的运动障碍设计的,因此在观察患者面部表情肌的运动障碍时,应针对受累的肌群进行训练,如果不能有效的判断受累肌群时,可按上述程序进行运动功能训练,也能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5. 周围性面瘫
你好! 周围性面瘫是指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耳麻痹,是指原因不明、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性略多。通常急性起病,于数小时或1~2天内达高峰。病初可有下颌角或耳后疼痛。主要症状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裂闭合不全,试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贝耳现象。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歪向健侧,因口轮匝肌瘫痪而鼓气或吹口哨时漏气,因颊肌瘫痪而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病变在鼓索参与面神经处以上时,可有同侧味觉丧失。周围性面瘫与面神经损伤有关。面神经是人体内居于骨管中最长的神经,也是最容易受到损害的神经。 “周围性面瘫病因较为复杂,因为面神经很长,比较容易受累,其行走经络的任何病变都可导致面瘫。” 在很多人看来,能患上周围性面瘫的人都是年老体弱者。实际上,年轻人也可能患上面瘫。“有些年轻人喜欢 通宵上网,有的白领则是需要工作到很晚,这时面瘫也可能找上门来。要知道,人如果承受较大的压力,劳累过度休息不足,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对于某些疾病自然就没有足够的抵抗力了。而人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以患各种感染疾病,周围性面瘫也与病毒感染有关,常见的如疱疹病毒,很多此病患者患侧耳前或耳后出现疱疹,甚至出现听力异常。
祝您身体健康!
6. 周围性面瘫多久可以治愈,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周围性面瘫是由于周围面神经的炎症或颅脑损伤而造成的一种侧面部表情肌的瘫痪。主要症状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裂闭合不全,治疗周围性面瘫需要在中医辩证论治的基础上,通过调动人体的经络,达到扶正、行气活血、通络驱痹的作用,从而使神经细胞活跃、加快血液循环、提高免疫机能,促进对神经细胞组织的修复、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修复受损神经,初步控制病情,让周围性面瘫的症状基本得到有效控制,并达到逐渐好转的目的。
7. 周围性面瘫
文章来源:北京二院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不轻的面部神经疾病,给每位患者或多或少的带来了严重
的困扰,而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尽早的康复,因为周围性面瘫
一直以来都危害着大家,所以我们要对周围性面瘫一定程度的了解,那么周围性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与观察,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出现在人面部的疾病,由于
神经损坏,人的面部就会严重的发生巨变,开始是表现的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
斜。周围性面瘫的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的。严重时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常会表现为前额皱纹消失、
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等严重的症状。周围
性面瘫这种疾病人人都会还怕,发生后不仅会影响到面容,还会影响家庭,影响社交等。
周围性面瘫给患者带来的危害非常多,只有了解了周围性面瘫的危害,患者
1、由于周围性面瘫患者面容改变,性格就会自卑,不愿与任何人交往,我
行我素、自作主张,患者的精神活动处于一种抑制的状态,情绪变得低落,再加
之治疗上不理想,效果不明显所带来的悲观失望,痛苦感不能忍受,而产生轻生
的念头。这样的痛苦长时间的折磨给周围性面瘫患者带来的抑郁,让病人表情淡
漠,对生活失去生存的信心。
2、周围性面瘫的发生对于正处于找工作的朋友无不是个严重的影响,面容
的改变,这样一来患者在找工作的时候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并且患者的爱情也
是会受到必然的影响的,因为爱美是年轻人的本性,这在必然程度上会给患者的
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出现众多的并发症。
3、周围性面瘫如果不采取治疗的话就会出现很多的疾病。使肝、肾、脏腑
功能、微血循环系统都会受之影响,会导致脑、肾、脏腑功能衰竭、气血虚弱、
阴阳失调、贫血、失眠、忧郁、面部肌肉萎缩、联带运动、面部出现痉挛、上睑
下垂、精神病等病症的发生,到时候不仅仅是影响人的面容了,身体全身上下都
会受到严重的危害。
4、周围性面瘫患者经常被人受到歧视,对自尊心的打击非常的大,使患者
的情绪变得不断低落,精神上萎靡。如果在外面患者就会无时无刻感受到别人异
望帮助你更好的引起对比该病的重视,及时的采取措施,远离病情危害。
8. 口腔执业医师口腔颌面外科学讲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导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瘫痪。临床以突然发生的一侧面部瘫痪,口眼歪斜为主症。常见以下二种证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的考试内容吧。
(一)概述
面神经麻痹是以颜面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也称为面瘫。
根据引起面神经麻痹的损害部位不同,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两种。
中枢性(核上性)面神经麻痹:病损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即当一侧皮质腋干束受损时,称为中枢性或核上性面神经麻痹。由于面神经核上部的细胞接受两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面神经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睑裂以上的表情肌,包括额肌和上半部眼轮匝肌的运动;面神经核下部的细胞则只接受对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面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睑裂以下的表情肌。
周围性(核性或核下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造成的面瘫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变可位于脑桥下部(如出血、肿瘤等)、中耳或腮腺等部位。其临床特点为:①病变侧全部表情肌瘫痪(但提上睑肌除外,因该肌受动眼神经支配):如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眉、额纹消失,口周肌群瘫痪症状与核上瘫相同;②可伴有听觉改变、舌前2/3的味觉减退,以及唾液分泌障碍,其中最多见的是贝尔麻痹。
(二)贝尔麻痹
1.概述 贝尔麻痹系指临床上不能肯定病因的不伴有其他体征或症状的单纯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一般认为是经过面神经管的面神经部分发生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
2.病因 目前其确切病因尚不明了。本病也可髓由某种病毒感染所引起,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
贝尔麻痹常在局部受冷风吹袭或着凉后发生,故可能是因寒冷引起营养面神经的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的缺亦和毛细血管的损害,而发生水肿;水肿进一步加重神经受压和阻碍淋巴与血液的流通,形成恶性循环而导致面瘫。
此外,还认为贝尔面瘫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3.病理 主要是面神经水肿,髓鞘或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以在茎乳孔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尤为显着。部分患者乳突和面神经管的骨细胞也有变性。
4.临床表现 贝尔面瘫起病急骤,且少自觉症状,不伴其他症状或体征的突发性单侧面瘫,常是贝尔面瘫的特殊表现。
面瘫的典型症状有:患侧口角下垂,健侧向上歪斜;上下唇因口轮匝肌瘫痪而不能紧密闭合,故发生饮水漏水、不能鼓腮、吹气等功能障碍。上下眼睑不能闭合的原因是由于眼轮匝肌瘫痪后,失去与受动眼神经支配的`上睑提肌保持平衡协调的随意动作,致睑裂扩大、闭合不全、露出结膜;用力紧闭时,则眼球转向外上方,此称贝尔征;由于不能闭眼,故易患结膜炎。在下结膜囊内,常有泪液积滞或溢出,这种泪液运行障碍,一般是由于泪囊肌瘫痪与结膜炎等原因所引起。前额皱纹消失与不能蹙眉是贝尔面瘫或周围性面瘫的重要临床表现,也是与中枢性面瘫鉴别的主要依据。
面瘫的症状还取决于损害的部位。如发生在茎乳孔外,一般都不发生味觉、泪液、唾液、听觉等方面的变化。但如同时出现感觉功能与副交感功能的障碍时,则所出现的症状对损害的发生部位具有定位意义。因此,临床上在必要时,尚应进行下列各种检查:
(1)味觉检查:伸舌用纱布固定,擦干唾液后,以棉签蘸糖水或盐水涂丁患侧的舌前2/3,嘱患者对有无味觉咀手示意,但不要用语言回答,以免糖(盐)水蘸至健侧而影响检查结果。
(2)听觉检查:主要是检查镫骨肌的功能状态。以听音叉(256Hz)、马表音等方法,分别对患侧与健侧进行由远至近的比较,以了解患侧听觉有无改变。
(3)泪液检查:亦称Schirmer试验。目的在于观察膝状神经节是否受损。用滤纸两条(每条为0.5cm× 5cm),一端在2cm处弯折。将两纸条分别安置在两侧下睑结膜囊内做泪量测定。正常时,在5分钟末的滤纸沾泪长度(湿长度)约为2cm。
贝尔面瘫多数在1~4个月间恢复。有的可彻底治愈,有的为不全恢复,个别的可完全不能恢复。恢复不全者,常可产生瘫痪肌的挛缩,面肌痉挛或联带运动,成为面神经麻痹的后遗症。瘫痪肌的挛缩表现为患侧鼻唇沟加深,睑裂缩小,口角反向患侧牵引,使健侧面肌出现假性瘫痪现象,此时切不可将健侧误认为患侧。
5.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具有突然发作的病史与典型的周围性面瘫症状,诊断并不困难。根据味觉、听觉及泪液检查结果,还可明确面神经损害部位,从而作出相应的损害定位诊断:
(1)茎乳孔以外:面瘫。
(2)鼓索与镫骨肌神经节之问:面瘫+味觉丧失+唾液腺分泌障碍。
(3)镫骨肌与膝状神经节之间:面瘫+味觉丧失+唾液腺分泌障碍+听觉改变。
(4)膝状神经节:面瘫+味觉丧失+唾液腺、泪腺分泌障碍+听觉改变。
(5)脑桥与膝状神经节之间:除面瘫外,感觉与分泌功能障碍一般均较轻;如损害影响听神经时,尚可发生耳鸣、眩晕。
(6)核性损害:面瘫+轻度感觉与分泌障碍,但往往影响展神经核而发生该神经的麻痹,若损害累及皮质延髓束时可发生对侧偏瘫。
本病应与中耳炎、损伤、听神经瘤、腮腺疾患等引起的面神经麻痹鉴别。须注意有无耳流脓史、外伤史、听觉障碍、腮腺病变等特点。
6.预后
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是否及时和得当。贝尔面瘫约80%的病例可在2~3个月内恢复。轻症病例多无神经变性,经2~3周后即开始恢复,于1~2个月内可痊愈;神经部分变性者,需3~6个月恢复,更严重者恢复缓慢或不恢复。
7.治疗
贝尔面瘫的治疗可分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三个阶段来考虑。
(1)急性期。起病1~2周内可视为急性期。此阶段主要是控制炎症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神经受压。可给阿司匹林0.5~1.09,3次/天。如无禁忌,大多数人主张进行一疗程的激素治疗,可采用地塞米松5~1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或口服泼尼松30~60mg/d。口服激素应在起病后立即给予,连续服用2~3日,以后即逐渐减量,一般连续使用激素不超过10日。此外,给予维生素B1100mg肌注,1次/天;维生素B12 1000μg肌注,2次/天。可做理疗,可给超短波透热疗法或红外线照射茎乳孔部。此时期不宜应用强烈针刺、电针等治疗,以免导致继发性面肌痉挛。可给予局部热敷,肌按摩。1周以后,可用维生素B族行穴位注射。穴位可选颊车、四自、听会、耳门、下关等。应嘱患者注意保护眼睛,以防引起暴露性结膜炎,特别是要防止角膜损害,可用眼膏,入睡后应以眼罩掩盖患侧眼睛,不宜吹风和持续用眼,减少户外活动。
(2)恢复期:第2周末至2年为恢复期。此期的治疗主要是尽快使神经传导功能恢复和加强肌收缩。除可继续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12肌肉注射外,可给予烟酸、地巴唑等。亦可加用加兰他敏2.5mg肌肉注射,1次/天。可给予面部肌电刺激、电按摩等。此时期患者应继续注意保护眼睛。
恢复期可根据病情进行面肌的被动和主动运动锻炼。可对着镜子练习各种瘫痪肌的随意运动。大多数病例在起病后1~3个月内可完全恢复。药物治疗在6个月后已很少有效,但1~2年内仍可有自行恢复的可能。2年后约有1 0%~1 5%的患者仍留有程度不等的各种后遗症。
也有人主张当病损部位在面神经管内者,如在面瘫发生后1个月仍无恢复迹象时可请耳鼻喉科医师考虑行面神经管减压术。
(3)后遗症期:2年后面瘫仍不能恢复者可按永久性面神经麻痹处理。
例题:
1.支配口腔颌面部感觉的主要脑神经是
A.舌神经
B.舌咽神经
C.面神经
D.三叉神经
E.迷走神经
2. 支配口腔颌面部运动的主要脑神经是
A.舌神经
B.舌咽神经
C.面神经
D.三叉神经
E.迷走神经
3.三叉神经痛的特点为
A.持续性疼痛,夜间加重
B.疼痛一般与咀嚼和张闭口运动有关
C.骤然发生的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
D.临床上常有先兆期和头痛期
E.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
参考答案
1.D 2.C 3.C
9. 周围性面瘫早期有什么临床表现
周围性面瘫的症状会比较典型的时候,患者会出现额纹的消失,抬眉不能、眼睑闭合不全、眼睑裂增大,鼻唇沟变偏侧的鼻唇沟变浅,或者鼻唇沟消失、口角的歪斜、口角下垂、口角会出现流涎、鼓腮不能、不能吹口哨,食物咀嚼会滞留在口角歪斜的这一侧。但是患者只有面部的症状,患者没有没有中枢性面瘫所表现出的肢体的功能障碍。少部分患者可能还会出现耳后或者是耳内的疼痛,不过都可以通过活络修复好起来。
10. 面部瘫痪的症状和原因是什么
面瘫分成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中枢性面瘫主要表现为面部上方肌肉并不是瘫痪,闭目扬眉皱眉头均一切正常,面下边肌肉出现瘫痪,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松驰、示齿姿势时口角歪向健侧。周围性面瘫主要表现为额纹消退、上眼睑不可以彻底合闭,法令纹消退,嘴巴倾斜;示齿或笑时口角向健侧倾斜,不可以鼓气。用餐时面瘫侧有食材留存;有时候有眼睛干涩、味蕾减低等表现。造成中枢性面瘫的原因关键有脑梗塞、脑出血或颅内肿瘤等。周围性面瘫的发病原因许多,如受凉、见风、病毒性感染、创伤、肿瘤、手术治疗等几种原因。常用造成周围性面瘫的病症包含Bell面瘫、耳带状疱疹造成的面瘫(Ramsay-HuntSyndrome)、颞骨骨折、肿瘤、中耳炎及手术治疗损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