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介绍
下面是马拉色菌毛囊炎的详细介绍:
马拉色菌毛囊炎是一种由球形马拉色菌感染引起毛囊损伤的皮肤真菌病。它曾被称为糠秕孢子菌毛囊炎。这种疾病在16-40岁的男性比女性更常见。
皮损为毛囊半球状红色丘疹,直径2-4mm,有光泽,周围可能有红色晕。多分布于胸、颈、肩、上臂、腰、腹部后部,呈对称分布,数十~数百个,致密但不融合,可伴有小脓疱或黑头粉刺。
(1)面部马拉色菌什么引起的扩展阅读:
马拉色菌是一种亲油性真菌。当皮肤皮脂腺分泌丰富时,真菌依靠皮肤分泌的油脂大量存活繁殖,导致马拉色菌毛囊炎感染。
经常在使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的基础上病情加重或加重,皮肤免疫功能低下也是原因之一。自觉瘙痒,可见擦伤血痂。
部分患者风疹、红斑或皮肤擦伤呈阳性。皮肤很油腻。可伴有面部痤疮、花斑癣、多汗症、表皮囊肿等。
B. 什么是马拉色菌啊
马拉色菌又称为糠秕孢子菌,主要以孢子形式存在,也可以长出菌丝,马拉色菌大多群体含有酯酶,脂酶能够将脂质分解为脂肪酸,为自身代谢提供营养,马拉色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主要寄生在人体皮脂腺比较丰富的部位,比如前胸、后背、头部、面部、颈部。马拉色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花斑癣,另一种是糠秕孢子菌毛囊炎。
C. 什么是马色拉菌为什么会得这种细菌
马拉色菌毛囊炎(Malassezia folliculitis)是由马拉色菌所致的毛囊炎,曾称糠秕孢子菌毛囊炎。 临床表现 本病男性多于女性,16-40岁好发。皮损为毛囊性半球状红色丘疹,直径2-4mm,有光泽,周围可有红晕,好发于胸背、颈、肩、上臂、腰腹部,散在对称分布,数十至数百个,较密集但不融合,可间杂有小脓疱或黑头粉刺。 本病病源为马拉色菌,马拉色菌为一种条件致病性真菌,绝大数人皮肤存在这种真菌,但只在一定条件下发病。发病原因马拉色菌是一种嗜脂性真菌,在皮肤皮脂腺分泌旺盛的情况下,该真菌依赖皮肤分泌的油脂生存和大量繁殖,以导致马拉色菌毛囊炎感染。常在使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基础上发病或加重,皮肤免疫功能低下也是一个原因。 自觉瘙痒,可见抓痕血痂。部分患者有风团、片状红斑或皮肤划痕症阳性。皮肤较油腻。可伴有面部痤疮、花斑癣、多汗、表皮囊肿等,有瘢痕素质者在此毛囊炎基础上可发生瘢良疙瘩。 治疗 尽量去除诱因,停用糖皮质激素或抗生素。治疗原则与花斑癣相同,以外抗真菌药物为主,可选择50%丙二醇、咪唑类及n丙烯胺类霜剂或溶液、5%-10%硫磺软膏等。应将药物在受累毛囊表面轻揉以促进其渗入毛囊内。也可用含硫化硒或2%酮康唑洗剂,保留15-20分钟后再清洗。 本病容易复发,复发率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原因与皮肤免疫功能低下和皮肤油脂分泌过剩有关,在治疗时,除进行抗真菌治疗外,需同时使用调节免疫的药物,比如大剂量口服胸腺肽等(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还需要减少皮肤油脂分泌,皮脂腺分泌旺盛,多与患者本身雄激素分泌旺盛有关(雄激素睾酮和二氢睾酮是皮脂腺生成和分泌皮脂的主要原因),可口服一些抗雄激素类药物,比如螺内酯,西咪替丁(男性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此两种药极少数情况下会引起暂时性的阳痿),女性也可以选择达英35,也可选择阻碍皮脂腺生成的药物,如维胺脂和泰尔丝。 如果患者反复复发,则需考虑是否存在引起雄激素过多的其他病症,如多囊卵巢综合症、柯兴综合症等,需做血液或者CT、MRI检查,以进一步确诊。 抗真菌治疗口服药物,最优先考虑酮康唑,其次为伊曲康唑(均需检查肝功能)。外用药需选用渗透性强的药物,最好联苯卞唑,其次为环丙酮胺和益康唑,中药洗液比如洁尔阴等效果也很好,外用药需交替使用,以防止产生抗药性。 内服外用中药效果也颇佳,具体内容可参见中国知网相关论文 以上治疗方法,均需医生指导下进行。
求采纳
D. 什么是马拉色菌啊
马拉色菌病(infectionofPityrosporum)是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浅表角质层和毛囊感染,偶可见引起系统性感染。目前对马拉色菌研究较为深入,主要指花斑癣及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故将花斑癣和糠秕孢子菌毛囊炎合并,建立本病。此外,本菌与脂溢性皮炎和银屑病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E. 如何治疗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病
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病一般指马色拉菌毛囊炎。在适宜条件下,马拉色菌在毛囊内x大量繁殖,刺激毛囊口产生较多脱屑并阻塞开口,使皮脂潴留,加之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扩张破裂,导致毛囊内容物释放入周围组织产生炎症反应。这种病在南方或者潮湿地区比较常见,免疫力低下,经常出汗的人群容易诱发。要想有所改善,需要先远离诱因,勤洗澡,避免在潮湿环境中久留,还可以使用必亮萘替芬酮康唑乳膏,该药属于广谱抗真菌,所含的盐酸萘替芬和酮康唑两种成分可缓解马拉色菌毛囊炎,还对其他真菌性皮肤病有作用,比如足癣、体股癣、头癣。
F. 马拉色菌毛囊炎先引起身上感染,接着诱发脸部患座疮,请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与经常使用电脑有关系吗
您好,经常使用电脑肯定是原因之一,但不是直接原因,经常使用电脑会诱发内分泌失调,进而造成皮肤分泌物增多,分泌的油脂多了,对于嗜脂性的马拉色菌,会导致其大量繁殖。但是主要的诱因还是糖皮质激素或抗生素的使用。建议您去医院挂专家号咨询医生,我们给的答案仅供参考。
希望帮到您,感谢~
G. 马拉色菌毛囊炎是什么皮肤病
马拉色菌毛囊炎(Malassezia folliculitis)是由马拉色菌所致的毛囊炎,曾称糠秕孢子菌毛囊炎。
主要病因引起毛囊炎的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偶有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假单孢菌属和类大肠杆菌。毛发的牵拉、摩擦、搔抓引起的损伤,皮肤的浸渍,局部蜜封包扎及应用皮质激素等是引起毛囊炎的诱因。
基本损害是毛囊丘疹。开始为毛囊口小脓疱,中间有毛发穿过,周围有炎性红晕,脓疱干涸或破溃后结成黄痂,痂皮脱落后治好,不留疤痕。但如毛囊炎向深部发展可形成疤痕及永久性脱发。皮损的好发部位是头发、颈部、胸背部及臀部。与某些化学、物理因素接触者,则好发于接触部位。
局部淋巴结可肿大,发生在头面会严重影响美容。深毛囊炎的另一种临床类型称为光滑皮肤的脱毛性毛囊炎,其特点为深的脓疱性毛囊损害,通常在下肢对称出现,治好后留下持久脱毛,一旦一个区域脱毛之后,毛囊炎不再复发。
H. 为什么会感染马拉色菌
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由圆形或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引起的毛囊炎改变,主观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常伴有灼热和刺痛感。运动或洗澡后出汗,可加剧瘙痒。本病多见于中青年,平均发病年龄在30岁左右。本病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背上部、胸前、双肩、颈部,少数见于前臂、小腿和面部,腹部有时亦会发生。
在平时护理上建议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皮肤卫生,可用盐水清洗患处。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不滥用抗生素。
☆皮肤瘙痒时避免挠抓造成二次感染。
☆衣物、毛巾及盆都要单独使用,经常烫洗消毒。
☆饮食上补充维生素a及维生素e,可帮助皮肤恢复,不吃辛辣刺激食物。
目前可外用慕晓皙康润膏,每天两次,建议恢复后继续巩固一段时间,彻底杜绝毛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