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面部护理 > 乳根穴下面部位的穴位叫什么

乳根穴下面部位的穴位叫什么

发布时间:2022-11-22 07:03:16

⑴ 乳头下面两寸处是什么穴位

乳头直下,第5肋间隙是乳根穴。

⑵ 七乳穴的位置在哪个部位,怎么能准确找到

乳根穴Rǔgēn(ST18)是足阳明胃经穴位,乳根,正如穴名形容的那样,在乳房的下面根部。如果乳房没有过度下垂,乳头应该位于第四胁间隙内,乳根穴的准确位置应在乳头直下,第五胁间隙内,距前正中线4寸。按摩乳根穴有丰胸,治疗乳腺炎、乳汁少、咳嗽、气喘、胸痛、慢性支气管炎,胸膜炎等。
快速找乳根穴准确位置
1.仰卧位,在胸部,男性当乳头直下,女性沿锁骨中线,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按压有酸胀感。
2.仰卧位,从乳头沿垂直线向下推1个肋间隙,按压有酸胀感。

乳根穴作用
通乳化淤,宣肺理气。本穴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乃多气多血之经,又因本穴在胸部乳房下乳根部,具 有宣肺利气通乳的功效,故可用于缓解胸部乳房诸疾患。长期按压乳根穴可以改善乳汁分泌不足、乳腺炎、腹胀、胸部疼痛、咳嗽、气喘、小腿肿胀、心肌梗死等。 本穴也有使乳房坚挺的功效,可以有效美化胸形。
库房与乳根为调节乳肌的二个重要穴道,若单纯为胃气不足所致的乳房扁苹细小或乳房下坠,取此二穴作隆胸治疗有奇效。生活水平提高,人量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饮 食,致使成年女性患上乳腺增生、乳房纤维囊肿、乳瘤、乳癌的比率不断升高。要保证乳房的健康和美丽,每天早晚各花三分钟按摩乳根穴,能使胸部的齐种血凝气 淤得到缓解,对乳房能起到良好的自我保健作用,也有使乳房丰满的效果。

常揉乳根穴和天宗穴保养女性乳腺:将拇、食指分开,用虎口处轻轻上托乳房,食指或中指稍用力下压,缓慢点揉位于肋间隙内的乳根穴5~10分钟,动作宜轻揉缓和,逐渐用力,使穴位出现酸胀感。为了增强效果,还可沿着肋间隙在乳房下缘其它部位点揉。

按摩乳根穴的手法

乳根穴位于胸部的正下方,用双手大拇指按住两侧乳根穴,配合呼吸频率,每晚睡前20次

乳根穴操作法
刺法:直刺或斜刺0.5~0.8寸。宜沿肋骨长轴坊向刺入,在女性孕期合哺乳期,此穴应慎用,以保护乳房。 实施针刺疗法一定要借助医师的帮助才行,具体操作方法:
患者端坐,全身放松,医者用左手捏住患者右侧(或者左侧)乳头,把乳房轻轻提起,取乳根穴。
消毒后用2.5寸毫针,沿皮下徐徐向乳房中央进针1寸,用导气手法行针1分钟;使得针感向四周放射后,退针至皮下,再将针尖向乳房内侧徐徐进针1寸,行针1分钟;再进1寸,行针1分钟,针感直达膻中穴,此时出现全乳房沉胀,满溢感,即可退针。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法: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按摩。将拇、食指分开,用虎口处轻轻上托乳房,食指或中指稍用力下压,缓慢点揉位于肋间隙内的乳根穴5~10分钟,动作宜轻揉缓合,逐渐用力,使穴位出现酸胀感。为了增强效果,还可沿着肋间隙在乳房下缘其它部位点揉。

乳根穴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疗法原则】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推拿】指揉法、点按法
【特效按摩】用中指和食指指腹着力按压乳根穴,每天早晚各按揉3~5分钟,对乳痈、乳痛、乳腺炎、乳汁不足等具有很好的疗效。
【按摩疗法】用食指、中指指腹按揉乳根穴30次,长期按摩,可以改善胸痛、肋间神经痛等。
【艾灸疗法】用艾条雀啄灸灸治乳根穴10分钟,一天一次,可以治疗乳腺炎、乳汁不足等。
【拔罐疗法】以火罐拔乳根穴,留罐5~10分钟,至潮红发热为度。隔天一次,可以治疗乳腺增生,胸痛等病症。
【刮痧疗法】让刮痧板的边缘向刮拭的方向倾斜,用面刮法由内向外刮拭乳根穴,以潮红微出痧即可。隔天一次,可以治疗乳腺炎,乳痈等。
【针灸疗法】向外斜刺或向上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乳房。
【备注】库房与乳根为调节乳肌的二个重要穴道,若单纯为胃气不足所致的乳房扁平细小或乳房下坠,取此二穴作隆胸治疗有奇效。
【特别注意】乳根穴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乳根穴配合穴位治疗
1.配少泽、足三里,适用于乳汁少。
2.配少泽、膻中,适用于乳痈。

乳根穴相关论述
《针灸甲乙经》:“胸乳下满痛,膺肿,乳根主之。”
《医宗金鉴》:“小儿龟胸。”

⑶ 按摩乳根穴的功效与作用以及自我按摩方法

按摩乳根穴的作用与好处有丰胸,治疗乳腺炎、乳汁少、咳嗽、气喘、胸痛、慢性支气管炎,胸膜炎等。乳根穴位的位置具体在人体哪里呢,怎么找?本文图解乳根穴位位置图和具体按摩手法。

准确位置

该穴位于人体的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位于第五肋间隙,胸大肌下部,深层有肋间内、外肌;有肋间动脉,胸壁浅静脉;有第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深层为肋间神经干。

按摩乳根穴位的作用

1、丰胸、缓解治疗乳痈、乳汁少、乳腺炎等;

2、缓解治疗咳嗽、气喘、呃逆、胸痛、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胸膜炎等。

按摩乳根穴的手法

乳根穴位于胸部的正下方,用双手大拇指按住两侧乳根穴,配合呼吸频率,每晚睡前20次

⑷ 乳根穴在乳中的下方儿寸处

乳根穴是足阳明胃经穴位,位置在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⑸ 人身上共有多少穴位,分别是什么

720个。

部分穴位:天柱穴、小海穴、少海穴、通里穴、阴郄穴、神门穴、少府穴、曲泽穴、筑宾穴、上星穴、尺泽穴、孔最穴、鱼际穴、虎口穴、前谷穴、百劳穴、灸痨穴、身柱穴、灵台穴、上星穴、尺泽穴、孔最穴、鱼际穴、虎口穴、前谷穴、百劳穴、灸痨穴、身柱穴、灵台穴。

天突穴、气舍穴、水突穴、天府穴、列缺穴、小指尖穴、璇玑穴、华盖穴、紫宫穴、玉堂穴、肋头穴、胸堂穴、俞府穴、彧中穴、神藏穴、灵墟穴、神封穴、气户穴、库房穴、屋翳穴、膺窗穴、云门穴、中府穴、周荣穴、天溪穴、崇骨穴、灸哮穴、定喘穴、魄户穴、譩譆穴、丰隆穴。

(5)乳根穴下面部位的穴位叫什么扩展阅读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9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

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采用按摩手法点、按、揉等不至于伤害人体,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这36个穴是致命穴平常按摩无任何不良影响。所谓致命必有意外的重力,非正常力道,或危险物品造成为必要条件。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

⑹ 常用的催乳穴位有哪些

不少产妇,在生产后,都会出现母乳少或是没有奶水的情况出现,此时人们就会想通过饮食或是中药来进行调理,如,平时常见的喝鱼汤或是中药等来进行催奶,也有人会想通过针灸穴位来进行催乳。那么你知道常用的催乳穴位有哪些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问题的答案吧。

常用的催乳穴位有哪些

膻中穴是咱们平时运用的较多的一个穴位,因为它可以理气活血通络,这对于妈妈来说是很能帮助催乳的,经络通了,奶水就下来了。膻中穴位于人身体的正中间,在两个乳头的连线中心处,咱们可以用掌根或者是拇指揉膻中穴,先逆时针揉20次,再顺时针20次就可以了。乳中穴就在乳头上,乳中穴属足阳明胃经,不仅可以催乳,还能缓解治疗咳嗽、咽喉肿痛、促进消化。咱们按摩的时候用拇指指腹紧紧按压乳中穴,边揉边按20次,如果妈妈们感觉周围有酸麻的感觉,那么就可以了。乳根穴 乳根穴其实和乳中穴有相似的地方,乳根穴就在乳房的根部,乳中向下开4寸的位置,如果摸到有凹陷处,那就是乳根穴。乳根穴除了帮助妈妈下奶以外,还能治疗乳痛、乳腺炎、胸痛等症庄。

天池穴:用食指和中指按揉天池穴(当第四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5寸)20次,以局部酸胀为佳。渊腋穴:用食指和中指按揉渊腋穴(在侧胸部腋下第四肋间隙中)20次,以局部酸胀为佳。膺窗穴:用食指和中指按揉膺窗穴(胸部前正中线旁开4寸,乳头上方,第三肋间隙凹陷处)20次,以局部酸胀为佳。神封穴:用食指和中指按揉神封穴(在胸部,当第四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20次,以局部酸胀为佳。中腑穴:用中指点按中腑穴(胸前壁外侧,突起下方,第一肋间隙)不动,约半分钟,然后向外揉20次

中医针灸催乳有效果吗

针灸可以改善牛奶的缺乏或缺乏。其基本治疗方法是调理气血,疏通胸络,以祖阳明经、仁脉穴为主。要点:如根、绍泽、绍中。积分分配:气虚者,加足三里、毗舒、胃舒、肝气郁结者,加太冲、内关者,大便少者,加中丸者,失血过多者,加肝舒、膈舒者,胸肋丰满者,加周期门者。绍泽穴穿刺出血,其余谷穴采用平补泻法。如根能调理阳明气血,疏通如罗。齐辉是晋中的中心,齐通洛是调气疏络的功能,绍泽是开胸的经验性穴位。

中医推拿,使得女性乳房房中的物质,与物质之间的交换变快。从而很好的改善了乳房室,当中的新陈代谢,这样可以刺激人体的激素分泌,从而产生了催乳的作用。当然在这过程中,是对我们人体没有一点点的伤害的。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中医推拿催乳逐渐越来越火的重要原因。

⑺ 丰胸按什么穴位

膻中穴:胸部并行线上的中心点,正对到胸骨上的位置。

乳根穴:双乳中心点向下,乳房根部的正下方处,一边一个。

天溪穴:位于乳头向外延长线上,将手的虎口张开,正对乳房四指托住,拇指对着乳房外侧两处(第四五肋间)即是天溪穴。

功效:按摩这三个穴位可以刺激到胸部的血液循环,让胸部的代谢速度加快,并且让胸部四周的细胞进行快速地代谢,从而可以很快地达到丰胸的目的。

⑻ 人体有多少个穴位各叫什么名字

【人体穴位常识】 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生死搏斗中,做为‘杀手‘使用。歌诀有: ‘百会倒在地, 尾闾不还乡, 章门被击中, 十人九人亡, 太阳和哑门, 必然见阎王, 断脊无接骨, 膝下急亡身。‘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个)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2、厥阴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经属: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肺,破气机、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4、肾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5、命门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击中后,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处(命门旁开三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7、气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8、尾闾穴 位置: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击中后,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个)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击中后,半身麻木。 2、太渊穴 位置:仰掌、腕横纹之挠侧凹陷处。 经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原穴,百脉之会。击中后,阴止百脉,内伤气机。 3、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击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4、三阴交穴 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经属:足太阳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击中后,下肢麻木,失灵,伤丹田气。 5、涌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处,当屈足趾时出现凹陷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击中后,伤丹田气,气机不能上升,破轻功。 总之,以上36个要害穴,被点中后,都有性命危险,但初伤时,可能感觉不大,但后果严重,凡被点中者,不可轻视。 另附: 奇经八脉及十二经胳走向 武侠小说中常出现奇经八脉之说,那么到底什么是奇经八脉呢? 其实,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 所谓经,是指神经纵运行的在的干脉。所谓络,是指神经横运行的网络系统的小支脉。经络如环无端、内外衔接,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分十二经脉,络无法计数。 人体主要有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十二经络走向包括: 1、手三阴经:从胸沿臂内侧走向手。 2、手三阳经:从手沿臂外侧走向头。 3、足三阴经:从足沿腿内侧走向腹。 4、足三阳经:从腹沿腿外侧走向足。 而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穴位图

⑼ 人体穴位大全(2)

22、人中穴:即鼻沟正中。

23、驾梁穴:即鼻梁。

24、咽空穴:即两个鼻孔。

25、牙关穴:即唇口。

26、咽喉穴:即喉管。

27、将台穴:即咽喉左右。

28、舌咽穴:舌上咽腔。

29、童骨穴:位于风膊下处。

30、精灵穴:即两手虎口。

31、曲池穴:屈肘时肘桡侧横纹尽头处。

32、中脘穴:脐上四寸。

33、六宫穴(又名脐中、神阙):即肚脐。

34、气关穴(又名气门):左乳下二横指处。

35、血瘦穴(又名血关):右乳下二横指处。

36、挂膀穴:血瘦穴下一分处。

37、肚角穴:位于小腹盆弦之外。

38、命宫穴:位于血关穴之下,气海穴之右。

39、背心穴:即背部的中心点。

40、腰眼穴: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八分。

41、粪门穴:即肛门口。

42、冲阳穴:足背的最高点,动脉旁。

43、血囊穴:右侧十二肋骨下缘。

44、气囊穴:即小腹左边。

45、净瓶穴:即脐左肚角血腕下。

46、脊中穴:即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骨的中点。

47、山根穴:即鼻梁之上。

48、对口穴:项后的风府与哑门之间。

49、气隔穴:脐下三分稍偏左。

50、血海门穴:右侧十二肋下三横指。

51、膈门穴:左侧十二肋骨下缘。

52、气舍穴:锁骨内侧端上缘。

53、开气穴:即气舍穴偏右。

54、转喉穴:即气舍穴偏左。

55、血仓期门穴:右侧锁骨下八分处。

56、气血囊合穴:左傍肋骨下。

57、督脉穴:枕骨正中。

58、正额穴:头额前正中。

59、后海底穴:肾俞穴下一寸八分。

60、攒竹穴:眉内端陷中。

61、正气穴:左侧乳上一寸三分。

62、上血海乳穴:右侧乳上一寸三分。

63、气血二海穴:左右乳下一寸三分。

64、下血海穴:右乳上一寸四分。

65、藿肺穴:中脘与建里之中点向下一寸三分。

66、翻肚穴:藿肺穴向左一寸三分处。

67、泰山穴:离梭子骨四寸处。

68、天突穴:胸骨柄的上缘凹陷中。

69、劳宫穴:第二、三掌骨之间。

70、神门穴:尺侧腕关节横纹头。

71、手三里穴:曲池穴下二寸。

72、颊车穴:下颔骨前咬肌中。

73、支正穴:尺侧腕上五寸。

74、下关穴:颧弓下与下颔关节切迹间凹陷处。

75、足三里穴:犊鼻穴下三寸,胫骨粗隆外侧陷中。

76、犊鼻穴:屈膝,膑韧带外侧陷中。

77、肩井穴:肩头高处,当大椎与肩峰之间。

78、日月穴:第九肋端下缘。

79、风市穴:大腿外侧膝上七寸。

80、阳陵泉穴:腓骨小头前下方。

81、委中穴(又名血郄):膝腘窝中动脉外。

82、承山穴:委中与跟腱之间。

83、昆仑穴:外踝与跟腱连线的中点。

84、血海穴:屈膝,膑骨内上缘上二寸。

85、大陵穴(又名腕心穴):掌后骨下,两筋间陷中。

86、尾宫上穴:即尾宫上一分许。

87、鹤顶穴:位于膝盖骨上缘上一寸正中。

88、外踝尖穴:即足外踝最高点。

89、内踝尖穴:即足内踝最高点。

90、膀胱穴:即膀胱。

91、泪孔穴:(又名睛明):目内眦头外一分。

92、所闻穴(又名听宫):即耳珠,大如赤小豆。

93、中府:第一肋间隙外侧近噱突处。

94、绝骨穴(又名悬钟):外踝上三寸。

95、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96、大杼: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97、太渊:腕关节横纹上,桡动脉外侧。

98、然谷穴:舟骨粗隆下方凹陷处。

99、曲骨穴:脐下五寸处。

100、大都穴:足拇趾内侧本节后。

101、魄户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

102、天窗穴:颈侧、胸销乳突肌后缘。

103、箕门穴:大腿内侧,血海穴上六寸。

致命36穴

眉心穴(又名印堂):位于两眉之间。

头额前穴:位于眉心上一寸正中。

太阳穴:眉外一寸陷中,即眉梢与眼外眦之间后的一寸陷凹中。

枕骨穴(又名脑户):位于枕骨粗隆上方。

厥阴穴(又名头窍阴):位于脑后两边,乳突后当浮白与完骨之间。

华盖穴:胸骨柄与胸骨体联合的中点,即天突穴下二寸。

黑虎掏心穴(又名建里):位于脐上三寸正中。

巨阙穴:脐上六寸,即鸠尾穴下一寸。

气海穴(又名丹田穴):脐下一寸五分。

关元穴:脐下三寸。

水分穴:位于脐上一寸。

中极穴:脐下四寸。

左膺窗穴:左乳上一寸六分。

右膺窗穴:右乳上一寸六分。

左乳根穴:左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右乳根穴:右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左期门穴:左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右期门穴:右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左幽门穴:巨阙穴左开五分。

右幽门穴:巨阙穴右开五分。

左商曲穴(又名左肓俞):脐中左旁五分。

右商曲穴(又名右肓俞):脐中右旁五分。

左章门穴:左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右章门穴:右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左腹结穴(又名左七劳):脐左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右腹结穴(又名右七劳):脐右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左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左侧一寸五分。

右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右侧一寸五分

命门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正中。

左志室穴(又名志堂穴):位于命门穴左旁三寸。

气海俞穴: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鹤口穴(又名尾宫穴):位于尾骨宫下两腿骨尽处。

海底穴(又名会阴穴):前阴与肛门之间。

涌泉穴:位于第二、三趾跖关节后方,蜷足时所现的凹陷处。

右志室穴:位于命门穴右旁三寸。

藏血穴:位于脑后右玉枕穴下五分。

穴道位于“经络”——能量的通路上。而人体中,五脏六腑“正经”的经络有12条(实际上,左右对称共有24条)。另外,身体正面中央有“任脉”,身体背面中央有“督脉”,各有一条特殊经络,纵贯全身。这14条经络上所排列着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全部共有365处。

仅仅如此,便是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更何况其他的地方也有穴道。经络以外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后来又陆续发现了“新穴”,这些穴道若全包括,人体穴道的总数远超过1000个。

大致穴位列表

头部穴位(正面):头维穴、发际穴、阳白穴、印堂穴、攒竹穴、晴明穴、承泣穴、四白穴、迎香穴、水沟穴、瞳子髎穴。

头部穴位(背面):百会穴、后顶穴、风府穴、哑门穴、完骨穴、风池穴、天柱穴。

头部穴位(侧面):太阳穴、下关穴、客主穴、耳门穴、听宫穴、翳风穴、颊车穴、大迎穴、人迎穴。

腹部胸部穴位:天突穴、膻中穴、鸠尾穴、巨阙穴、中脘穴、水分穴、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气舍穴、俞府穴、或中穴、期门穴、日月穴、天枢穴、气穴、大巨穴、大赫穴。

人体背部穴位:大椎穴、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至阳穴、脊中穴、治喘穴、肩井穴、曲垣穴、天宗穴、命门穴、腰俞穴、腰阳关穴、上仙点穴、六华灸穴、风门穴、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膏肓穴、志室穴、肩外俞穴、厥阴俞穴、三焦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

人体上肢穴位:内关穴、外关穴、曲池穴、尺泽穴、治痒穴、孔最穴、列缺穴、阳池穴、神门穴、合谷穴、中渚穴、少冲穴、落枕穴、指间穴、太渊穴、口内穴、胃肠穴、手三里穴。

人体下肢穴位:膝眼穴、梁丘穴、复溜穴、阴谷穴、血海穴、承山穴、解溪穴、委中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百里穴。

人体足部穴位:涌泉穴、大敦穴、太冲穴、太白穴、太溪穴、申脉穴、丘墟穴、昆仑穴、足临穴、行间穴、里内庭穴、下痢穴、高血压点穴、第二厉兑穴、第三厉兑穴、阿基里斯腱穴。

人体穴位与暗杀相关:

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十二经络走向

手三阴经:从胸沿臂内侧走向手。

手三阳经:从手沿臂外侧走向头。

足三阴经:从足沿腿内侧走向腹。

足三阳经:从腹沿腿外侧走向足。

而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奇经八脉

其实,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

所谓经,是指神经纵运行的在的干脉。所谓络,是指神经横运行的网络系统的小支脉。经络如环无端、内外衔接,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分十二经脉,络无法计数。

人体主要有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⑽ 右乳下是什么穴位

乳根穴
乳根穴 - 穴位简介
乳根穴乳根穴:两边乳头对下来到乳房底下的正下方处,一边一个。 [1]
位置:该穴位于人体的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位于第五肋间隙,胸大肌下部,深层有肋间内、外肌;有肋间动脉,胸壁浅静脉;有第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深层为肋间神经干。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名解〗
1)乳根。乳,穴所在部位也。根,本也。该穴名意指本穴为乳房发育充实的根本。本穴物质为胃经上部经脉气血下行而来,由于气血物质中的经水部分不断气化,加之膺窗穴外传体表的心部之火,因此,本穴中的气血物质实际上已无地部经水,而是火生之土。由于本穴中的脾土微粒干硬结实,对乳上部的肌肉物质(脾土)有承托作用,是乳部肌肉承固的根本,故名。
2)薛息。薛息,歇息之假用也,亦为停驻之意。薛息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在此停驻,故名。理同乳根之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脾土微粒及气化之气。
〖运行规律〗脾土微粒存留穴周内外,气化之气循胃经疏散。
〖功能作用〗燥化脾湿。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注〗库房与乳根为调节乳肌的二个重要穴道,若单纯为胃气不足所致的乳房扁平细小或乳房下坠,取此二穴作隆胸治疗有奇效。

阅读全文

与乳根穴下面部位的穴位叫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次燕窝要多少克 浏览:1094
面部血管瘤怎么治不留疤 浏览:1920
yamii胶原蛋白怎么吃 浏览:1348
贵阳祛斑哪个好先荐利美康 浏览:1280
和田玉戈壁料没油性怎么办 浏览:891
鹅耳朵冻疮涂什么精油 浏览:1909
燕窝有什么不好的副作用吗 浏览:879
皮肤使用爽肤水有什么好处 浏览:1252
漂白燕窝炖不烂怎么办 浏览:1424
燕窝跟什么吃最好 浏览:1663
容易长痘痘油皮怎么可以做美白 浏览:1489
医院和美容院哪个祛斑好 浏览:1652
山羊奶面膜与龙血精华面膜哪个好 浏览:1701
学生干皮适合什么面霜 浏览:1477
生姜和什么一起煮能祛斑 浏览:1331
两三个月的宝宝选面霜怎么选 浏览:1547
嘴巴上和下面长痘怎么治 浏览:1652
南京医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钱 浏览:985
燕窝每天多少毫升合适 浏览:1589
胶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于吸收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