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哪些人不能背后刺络排毒
刺血在中医里也称为刺络,主要是通过针刺破穴位表皮将淤血排出以达到排毒的作用。适合刺络的特征一般是实症体质的人,比如脸上有很多红红的大颗的痘痘,大片的痘印,肩周炎,颈椎等问题的。同时刺络又与季节密切相关,比如现在是冬季,是收敛闭藏的季节,就不适合做刺络,由专业理疗师视特殊情况除外。并且刺络的卫生要求也是很高的。切记!
② 什么人不适合艾灸
艾灸的禁忌
编辑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③ 什么人不能针灸什么时候不能针灸什么天气不能针灸
一、针灸人群的禁忌
1、妇女怀孕1个月以内者,下腹部禁针;怀孕3个月以上者,腹部及腰骶部不宜针刺。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穴有通经活血作用,孕妇禁针;即使在平时,妇女也应慎用。对有习惯性流产史者,尤须慎重。
2、小儿囟门未合,其所在部位的腧穴,不宜针灸。
3、有皮肤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灸。
4、常有自发性出血或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灸。
5、热势炽盛,大汗不止,脉象混乱,脉证不符等病情危重的患者,针刺必须慎重。骨关节急性感染、结核、恶住肿瘤患者忌用针灸。
二、针灸部位的禁忌
人体重要脏腑、器官、脑髓、大动脉、某些大关节等处所分布的穴位,都有严格的针灸禁忌,下针时应十分慎重,注意安全。对骨痈疽、骨痨部位、骨肿瘤、血友病性关节炎以及工业性骨中毒,均禁忌针灸。
三、针灸疗法注意事项
1.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及精神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灸治疗。对身体瘦弱、气血亏虚的患者,应取卧位,针灸手法不宜过重。
2.在位于神经干或神经根部位的腧穴进行针灸时,如病人出现电击样放射感,应立即停针或退针少许,不宜再作大幅度反复捻转提插,以免损伤神经组织。
至于更复杂的你可以看看http://hi..com/%CE%D2%B0%AE%BA%C3%D6%D0%D2%BD/blog/item/7b6e2d55014469153b2935fc.html
④ 哪些人群是不能针灸的
1、白血病人群
2、体质虚弱人群,体质决定了他们能承受的刺激不能过强,所以可以尽量采用卧位。
3、过度劳累、饥饿、精神紧张人群,这类人群不宜马上进行针灸,要待恢复后再针灸。
4、患有自发性出血或因受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若一定需要使用针灸的办法时一定要避开血管针刺,以防出血。
5、有皮肤感染、溃疡、瘢痕部位的人群可依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虽然有一定危险,但是临床上针灸的消炎效果很好
6、进针时有疼痛明显或针尖触及坚硬组织人群,若在治疗过程中发现该症状一定要退针。
7、小儿囟门未闭合人群,头项部腧穴不宜用针刺。除此以外,因为小儿不能合作,针刺时宜采用速针法,不宜留针。
崔庭耀道医堂提醒你,关注你的身体健康。
⑤ 这7种人不能接受针灸治疗,两千多年前的医生就已经这么说了
针灸治疗是最绿色的治疗,没有任何药物进入身体,从而就可以解除患者的病痛。针灸的适应症也特别广泛,最常见的有中风后遗症、疼痛性疾病、内科疾病如胃胀、胃痛,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以及绝经期诸多症状等都可以使用针灸治疗,且有独特的疗效。
那么,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扎针灸呢? 答案是否定的,这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都已经给了明确答案。
《黄帝内经·刺禁论》中这样讲:“ 无刺大醉,令人气乱;无刺大怒,令人气逆;无刺大劳人;无刺新饱人;无刺大饥人;无刺大渴人;无刺大惊人。 ”
这句话讲的是什么呢?
这句话用白话文来解释就是:大醉的人不能进行针灸治疗,一旦针刺会使人体气血紊乱;大怒的人不要针刺一旦针刺会使气机上逆;过于劳累的人不能针刺;刚吃的很饱的人也不能针刺;十分饥饿的人不能针刺;十分口渴的人不能针刺;受到过度惊吓的人也不能针刺。
说的是以上7种人不能进行针刺治疗,其实也就是在讲人处于这7种状态不能接受针刺治疗。
大醉之人针刺会发生气血紊乱。 这是因为大醉之人身体内的气血状态不寻常路,这如果还要接受针刺不但不能调理气血,相反还有可能伤及正气。
我们都知道,酒具有行血的作用,但是这是适度量的酒。大醉之人血脉里的酒含量就超过了正常,气血行的太过,我们都知道任何事物“不及”或者“太过”都可能致病,所以大醉的人气血运行就不正常。针刺的作用本来就是调整阴阳,使气血平和,大醉之人气血的运行路径是不寻常道的,这时候针刺更易助其紊乱的趋势。
另一方面,无刺大醉是因为大醉的人不能配合针刺,比如不能在针刺期间保持身体不动,且思维集中,这是另一方面的原因。
大怒之人接受针刺会发生气机上逆 。“怒则气上”,所谓“气上”就是气逆,指气机升降出入反常,应降不降,气机上逆,或横逆的病理变化。大怒的人气机本来就会上逆,这时候针刺,首先不说患者是否能做到“治神”,也就是心平气和、注意力集中;其次,会发生气逆的脏腑不外乎肝脏、肺脏和胃,针刺予平冲降逆之法会耗伤相应脏腑的经气;最后,患者这时候本来就气往上冲,针刺会增加其紧张的情绪。三方面原因合起来对经气的耗伤就更大了,所以无刺大怒。
大劳之人接受针刺会发生什么? 《黄帝内经》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我们当然也可以分析得出。大劳之人,这里的劳可以是劳累,也可以是房劳。劳累会耗上气血,而房劳也会使气血亏耗,这两种情况患者都会出现疲惫乏力等症状,精神状态多萎靡不堪。这时候接受针刺治疗,虽然针刺可以调补经气,但是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时的针刺泻的成分会大于补。由此可以推知, 大劳之人接受针刺会耗伤气血。
那对于大劳之人,可以先予药食调补一二或者休息片刻,待患者精神状态稍佳,予以针刺补泻,遣穴用方。
刚吃的很饱的人接受针刺会伤及脾胃之气。 刚吃的很饱的人,脾胃还未来得及发挥运化腐熟等功效,全身气血聚集于脾胃,让其发挥运化腐熟功效。这时候针刺首先会伤及脾胃之气,针刺调动不了脾胃之气,反而不能使其发挥正常的功能。其次,新饱之人脾胃容纳着食物,其体位不好摆放和保持,比如立即使患者平躺,气血运化就受阻了。这就是无刺新饱的原因。
十分饥饿的人接受针刺会使气血虚弱 。饥饿的人全身气血亏不足,脾胃无法通过运化水谷精微到达全身,这时候针刺特别容易发生晕针事件,如患者冷汗淋漓、头晕眼花、手足冰凉等症状,这些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所以十分饥饿的人要想接受针刺还是得先进食后,休息片刻再进行。
十分口渴的人接受针刺会耗伤津液。 口渴即口中感觉津液不足的表现,也是全身无津液上承的表现,针刺本来就是调动经气的一种行为,这时候再去调动全身经气,津液为了助气血运行,也会随气血而动,从而使口渴感加重。这时候就需要稍稍饮水,以免加重津液的耗伤。
受到过度惊吓的人接受针刺会伤及肾脏气血。 《黄帝内经》中有“惊则气乱”、“恐伤肾”等说法,肾脏的“志”为“惊恐”,受到惊吓的人肾脏的气血也会被牵动,这时候予针刺治疗,会加重患者的惊恐,毕竟针灸治疗容易令人恐惧;其次,肾中阴阳为一身之阴阳,气血耗伤,针刺调动气血的时候最先调动的是肾中阴阳,这时候就不是在治病,反而更会伤及肾脏。所以,这时候需要等待患者恐惧消失,先予其他治疗,待气血平和,非要使用针刺时再予以治疗。
#针灸## 健康 ##科普#
⑥ 艾灸讲究方法,讲究部位,身体哪些部位不能艾灸
艾灸讲究方法,讲究部位,身体哪些部位不能艾灸?不适合直接用艾灸治疗禁食患者的面部穴位,以避免烧伤和瘢痕形成;不宜用化脓性艾灸进行关节活动,以免化脓性溃疡愈合困难;重要器官、大血管和表肌腱不宜直接灸,不宜灸。艾灸是中医常见的自然疗法,对身体不会产生任何的副作用。艾灸简单易行而且经济适用,效果非常的明显,几乎对身体没有任何的毒副作用而且带来的不良反应很小。
艾灸不适合怀孕期间有腰椎、小腹、男女乳头、枕头和睾丸的妇女。此外,不要直接挤压接头。此外,艾灸不应用于大血管和心脏。眼球是脸的一部分。孕妇腹部、腰动脉、会阴不宜艾灸。注意灸法的顺序。艾灸时,通常先灸上半部,再灸下半部,先灸阳半部,再灸阴半部。强者的数量通常是先少后多身体的血液。
以上就是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谢谢。
⑦ 8种人千万不能艾灸 ,艾灸不适合哪些人做
我们在艾灸的时候,首先要保证艾灸部位的皮肤是完整、没有受损的。因为艾灸的时候会通过艾柱加热刺激体表来起到活血通络、行气、散寒的功效。如果有疱疹、红肿、充血、破溃、烧伤、烫伤等等,再被艾柱温热刺激到,容易加重皮肤的受损程度,或者导致伤口炎症加重,不利于受损皮肤的恢复,被艾灸者自己也会感觉比较痛苦。
在非常饥饿的时候,身体非常疲乏、体内血糖降低,这时候进行艾灸会促进血液运行,加快血糖消耗,容易导致低血糖、头晕眼花等情况;吃太饱了也不宜进行艾灸,最好等饭后1-2小时再艾灸,因为艾灸一般需要躺下,躺下之后不利于消化,可能会导致胃部不适。
艾灸是用点燃的艾柱在人体表面进行温热灸,期间要注意避免烫伤,这需要被艾灸者的配合。而人在醉酒或者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就会挣扎乱动,也无法沟通、交流,这时候进行艾灸可能会导致烫伤,而且艾灸的效果也大打折扣了。
艾灸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作用,期间身体会发热、出汗,也会有口渴的感觉,大汗淋漓者进行艾灸很容易导致身体缺水、口干舌燥。建议休息30分钟到一小时后,待身体恢复平静,将身上的汗液擦干,多补充一些水分再来进行艾灸。
首先艾灸能够行气活血的作用,如果本身经血量较多的女性,在月经期间艾灸,容易导经血量更多,不利于健康。其次,艾灸需要躺着进行,经期女性如果没有准备好的话,艾灸时可能会弄脏裤子,引起尴尬。
孕妇是不能进行艾灸的,首先因为艾灸的过程中会产生烟雾,孕妇吸入之后可能会咳嗽、不适,这种烟雾颗粒吸多了也不利于母婴健康;其次艾灸能够活血行气,孕妇要避免这种活血的项目,也要少接触艾叶制品。
高热昏迷的时候,是比较危险的,这时候需要进行降温、保持空气流通、避免患者身体脱水、及时送到医院救治。艾灸的环境都是比较封闭的,而且艾灸还会加重身体失水,高热昏迷者要避免艾灸。
无自制能力者,比如说精神病患者等,是不适合进行艾灸的,因为无法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艾灸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危险性的意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