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抗角蛋白抗体谱是什么
抗角蛋白抗体谱包括抗核周因子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抗聚角蛋白抗体及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这组抗体的靶抗原为细胞基质的聚角蛋白微丝蛋白,环瓜氨酸肽为该抗原的主要成分。这些抗体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尤其在RF阴性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中,对于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特异性高。 RA中自身抗体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比较 敏感性(%)特异性(%)类风湿因子(RF)50-7089抗角蛋白抗体(AKA)3387-95抗核周因子抗体(APF)48-9270-90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CP)60-7098
⑵ ccp,aka,apf是检查什么
AKA APF及抗CCP联合检测常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
抗角蛋白抗体(AKA)
临床意义:抗角蛋白抗体(AKA)角质层型抗体与RF,抗RA33/RA36抗体无关.因此,该抗体的检测可对RF阴性或抗RA33/RA36抗体阴性的RA患者提供诊断指标.抗角蛋白抗体与疾病严重程度和活动性相关,在RA早期甚至临床表现出现前即可出现.因此,AKA对RA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很有意义.
*********
抗核周因子抗体(APF)
********************
抗环瓜氨酸肽(CCP)
抗CCP 抗体检测的主要临床意义在于:(1)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特异性高(90. 4%~98%),2)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3)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性相关.(4)提示预后情况
⑶ 查风湿需化验哪几项
北京军区总医院风湿免疫科介绍:风湿病--化验项目
抗核抗体(ANA)
抗核抗体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组抗多种细胞核成份自身抗体的总称。
临床意义: ANA可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药物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类风湿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SS)、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抗双链DNA抗体
脱氧核糖核酸分为双链DNA(dsDNA)和单链DNA(ssDNA)两种。
临床意义: 前者可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记性抗体。后者则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
抗组蛋白抗体
是一种碱性核蛋白,是抗核抗体的一种。
临床意义: 主要与药物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有关。
抗核周因子
抗核周因子存在于颊粘膜上皮细胞核周胞浆内,为不溶性蛋白质。主要为IgG,也含有IgM及IgA成分,是上皮细胞的中等纤维结合蛋白或其前体。
临床意义: 抗核周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有明显的相关性,不仅阳性率高,特异性也好。抗核周因子可出现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甚至在发病之前。在早期RF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中可有53.3% 抗核周因子呈阳性。抗核周因子阳性、RF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往往预后较差,不仅有助于早期诊断,也有助于判断预后。同时其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性指标也呈正相关。
抗角蛋白抗体
临床意义: AKA角质层型阳性与RF、抗RA33/RA36抗体无关。因此,该抗体的检测可对RF阴性或抗RA33/RA36抗体阴性的RA患者提供诊断指标。抗角蛋白抗体与疾病严重程度和活动性相关,在RA早期甚至临床表现出现前即可出现。因此,对RA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很有意义。
M3 受体抗体:
M3受体抗体(即毒蕈碱3受体)是一种主要分布于外分泌腺及平滑肌的胆碱能受体,也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
临床意义
(1)抗M3受体抗体在SS诊断中的敏感性高(86.00%)、特异性强(96.03%),是诊断SS的标记性抗体之一;
(2)抗M3受体抗体在抗SSA、SSB、a-Fodrin抗体阴性的SS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1.00%、77.50%72.00%,因而该抗体对于抗SSA、SSB、a-Fodrin抗体阴性的SS患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3)该抗体阳性组ANA、RF阳性率高,IgG、IgA、CIC、ESR升高的发生率高。
BiP 抗体:
BiP抗体, 是一种内质网分子伴侣,该蛋白属于HSP70 家族。
临床意义
(1)抗BiP抗体可以在RA病程早期出现,并且具有较高的阳性
率。可能对RA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2)BiP抗体可以在RF、CCP、HRF、RA33、 AKA、 APF等抗体阴性的血清中有很高的阳性率,对RA的诊断是一个很好地丰富和补充。?
(3)抗BiP抗体阳性组的RA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重于该抗体阴性组者。
抗细胞膜DNA抗体
抗细胞膜DNA抗体是一种可以在人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膜上表达的DNA分子。
临床意义
(1) 抗细胞膜DNA抗体是一种诊断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SLE血清学指标之一。
(2)尤其对dsDNA、抗Sm、抗DNP、AHA、AnuA阴性的SLE的诊断有参考意义。
⑷ 抗角蛋白抗体的概述
抗角蛋白抗体(AKA),1979年Young等发现RA血清中有一种能与鼠食管角质层反应的抗体,并对RA具有特异性,命名为AKA。1989年Vincent等提出应将AKA更名为抗角质层抗体更为恰当。AKA可以在RA发病以前若干年出现,所以有早期诊断价值。
⑸ 抗角蛋白抗体阳性怎么治疗呢
抗角蛋白抗体阳性是用来检查关节炎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如果呈现出是+的话,考虑就是有关节炎方面的疾病,如果没有的话,则考虑是比较正常的一个现象,最好是专业的医院检查下,查明是什么情况,然后再针对性的用药治疗,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治疗疾病的,如果确定是关节炎的话,一定要及时的处理治疗,平常还是要注意多休息,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要适当的运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这样对于治疗效果会比较好,平常要做好保暖工作。
⑹ 风湿四项化验单(AKA IIF法弱阳性 RF CRP ACCP ELISA正常)请问高手我是有风湿病吗
很抱歉的告诉你 你应该是患有此病 祝你早日康复了
抗角蛋白抗体(antikeratin antibody,AKA)是1979年Young等人发现RA血清中有一种与大鼠食管角质层成分起反应的抗体,且发现该抗体对RA诊断有较高特异性。AKA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见图6)。研究发现,AKA对于诊断RA的特异性很高(90%左右),并与RA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和CRP有关。AKA与RF、抗RA33/RA36抗体、抗Sa抗体等无交叉反应及相关性,因此,该抗体的检测可以对RF阴性或抗RA33/RA36抗体阴性、抗Sa抗体阴性的患者提供另一个诊断指标。临床研究还表明,AKA与疾病严重程度和活动性相关,在RA早期甚至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即可出现,因此,它是RA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该抗体在患者滑液中阳性率与血清基本一致,但程度明显高于后者,提示AKA可能在滑液局部合成并对滑膜炎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上文提到RA就是类风湿病
⑺ 抗角蛋白抗体的检测方法
AKA检测方法:取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食管中下1/3段作为抗原,做冰冻切片,厚4 μm~5 μm,-70 ℃保存备用。加1∶20稀释血清,湿盒内37℃孵育30分钟,PBS漂洗,吹干,加1∶20稀释的荧光素标记羊抗人IgG,37℃孵育30分钟,漂洗,吹干,缓冲甘油封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判定标准:以角质层出现典型的规则的线状或板层状荧光为阳性。
⑻ 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ccp是检查什么的
类风湿性关节炎ccp检查也称抗环瓜氨酸抗体检查,是自身抗体的一种。患者可通过相关检查进行明确病症。
必须强调,功能锻炼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得以恢复及维持的重要方法。一般说来,在关节肿痛明显的急性期,应适当限制关节活动。但是,一旦肿痛改善,应在不增加患者痛苦的前提下进行功能活动。对无明显关节肿痛,但伴有可逆性关节活动受限者,应鼓励其进行正规的功能锻炼。在有条件的医院,应在风湿病专科及康复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⑼ 类风湿性关节炎化验单中的APF AKA CCP是什么意思
抗核周因子 APF CCP抗环胍氨酸肽 抗角蛋白抗体 AKA 是检测风湿的指标 有抗体 及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