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面部护理 > 面部扁平的大猩猩是什么

面部扁平的大猩猩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9-12 08:23:50

‘壹’ 现时陆地界上最巨大的食肉动物是什么

应该是比利猿, 比利猿体形2.4米 力大无穷 号称狮子杀手 双臂830榜 可以肢解狮子 喜欢吃大型猫科动物,这些猿类是肉食动物——它们不仅能捕食森林里的羚羊,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它们竟然能够捕食狮子和豹子。而且,就像狼一样,这些可怕的动物还冲着月亮吠叫。 这种生活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的“狮子杀手”通常被称为比利猿或者邦多神秘猿,它们在近几十年时间里一直处在神秘和科学的边缘。号称狮子杀手
生活在森林里的居民曾经对来访的探险家和科学家提到过一种凶猛的灰猿。根据他们的描述,这种灰猿像黑猩猩一样聪明,力量和体型却又和大猩猩无异;它们更喜欢吃肉而不是绝对多数猿类钟爱的灌木丛。与绝大多数猿类有所不同的是,它们是以“捕食者”的身份出现的。而令人难于置信的是,它们不仅仅捕杀森林羚羊,同为捕食者的狮子和豹子也会成为它们的盘中餐。与狼类似的是,它们也会在月下哀号。 实际上,很多动物一直游走于神话与事实之间,巨大的刚果“食狮猿”——正式的名称为“比利猿”或者“邦多神秘猿”——无疑是其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一个。持怀疑观点的人认为,巨大的灵长类“狮子杀手”不过是一个神话传说罢了,纯粹是体型与偏远之地的一种副产品。在非洲面积最大未经勘探且受到战争破坏的无法无天的区域,人们可以创造出任何并不存在的怪物,虚构的程度显然要超乎想象。第一次亲密接触
在2004年的《新科学家》杂志上,简·古德尔研究所灵长类动物学家谢丽·威廉斯讲述了与巨猿亲密接触的经历,这也是科学家第一次近距离遭遇巨猿。谢丽在杂志中写道:“我们可以听到它们在树林中传出的声音,大约有20英尺远。4只巨猿突然走出丛林,并朝着我们冲过来。如果这是一种虚张声势的袭击前奏,它们应该先用尖叫的方式把我们吓住。那些家伙虽然很安静,但个头实在是太大了。” 最初的时候,谢丽·威廉斯也担心这些巨猿会冲过来把他们杀掉。但可能是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危险,他们选择了一种更可取的方式——离开。她说,这些巨猿长着扁平的脸,鼻口很宽,但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满身的灰毛。 克莱顿科幻小说中描述的灰色杀人猿似乎是找到了。谢丽·威廉斯的报告虽然带有一些令人怀疑的成分,但绝大多数人认为,他们确实发现了一些新的东西。毕竟,1个世纪以来生物学上一些最令人吃惊的发现都是在中非的森林中上演的。因此,谢丽·威廉斯的报告带有相当的可信性。 19世纪晚期,有目击者称在高处凉爽的薄雾——像窗帘一样遮住了卢旺达、乌干达和刚果境内的火山峰——中看到一只巨型灵长类动物,但很少有人认真对待这一目击事件。根据探险家的描述,它是一只性情温和的巨猿,生活在1万英尺以上的高处,当时正在大口吃着芹菜。但直到1902年,德国军官罗伯特·波里吉(Robert von Beringe)才对这种巨猿进行了详细观察。这种动物最终以他的名字命名——“大猩猩波里吉”——也就是着名的山地大猩猩。
地上筑巢 不怕人类
阿姆斯特丹大学研究员克莱维·希克斯花了18个月时间对比利猿进行了近距离观察。他的发现引起很多人的兴趣:这种黑猩猩数量庞大,拥有与其它黑猩猩截然不同的“文化”,用“喜欢吃肉的大猫”来形容它们似乎更为恰当。 在18个月的研究过程中,希克斯曾目睹一只比利猿啃噬一只豹子的尸体,但他并不知道豹子是否是被这只比利猿杀死的。希克斯在其最新的报告中写道:“成年的雄性比利猿体型要超过一般的雄性黑猩猩。我怀疑它们的体型可能要接近雄性大猩猩。” 比利猿与其它黑猩猩的主要不同之处可能就在于它们并不惧怕人类。在看到人的时候,绝大多数黑猩猩会听从本能的召唤,选择逃跑;而比利猿则会选择接近,而且是带有一定程度的好奇心。 其它不同之处包括:比利猿主要生活在地上,它们与大猩猩一样,会用树枝和树叶构筑巨巢。但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现在还不是很清楚。绝大多数黑猩猩喜欢睡在距地很高的树上,目的是保护自己,以免被捕食者猎杀。 比利猿选择在森林地面生活显然令人难于理解,因为这样一来,它们很容易成为晚上活动的捕食者的猎物,比如说豹子。根据希克斯的推测,豹子可能对比利猿抱着一种尊重的态度,它们知道这些家伙的本事,所以会选择离开——少惹麻烦总是好的。

‘贰’ 人猿是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人的

人,属灵长目人科的动物。而灵长类中最像人的是类人猿,两者共属人形上科(Hominoidea)。现代人与类人猿很易区别。但化石人类则处于二者之间,与现在人的差别不明显。现在,人与类人猿的区分,在于人是有文化的动物。但是,所谓狭义的人是指现在的人而言,现代人仅限于智人(Homo sapiens),人类学界中最近的倾向认为,绝灭的内安德特人也属于智人,人类获得文化的第一个重要因素是能两脚直立行走。人的体质特征与两足直立行走有直接关系。在上肢获得解放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使用和制造工具以及产生姿势语言。与类人猿相反,人的下肢远较上肢为长,并且更为粗壮有力,骨盆由于承担上半身的重量而向横阔方向发展。由于要生产头大的新生儿,骨盆腔随之扩大,脑及脑颅也变大,现代人类的平均脑容量为1450毫升,为大猩猩脑的三倍。另外,咀嚼器和面颅均缩小,但呼吸系统的起端外鼻部变得外突,齿变小,尤其是大齿更显得短小。类人猿的齿弓为U字形,而人的齿弓则呈抛物线形,人的臼齿咬合面很单纯,口裂窄,已形成颊和口唇,适合于乳儿吸乳,除了头发以外,全身的毛极为稀少。面部表情肌发达,手指动作灵巧,指头触觉敏锐,具有多种样式的指纹。男子的外生殖器无阴茎骨,女性有处女膜,发音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这也是人类的特征,人类新生儿生于未成熟状态,因此,成长期极长,在这一期间,可获得各种独自的社会行为。特别发达的脑是人的智慧宝库,手和发音器官的感觉区和运动区在脑中占的部位很大。人的语言特别是音声语言是非常突出的。结果为个体之间的交往提供了方便,为卓越的人类文化奠定了基础。由于有文化,人才与其他动物有了区别,并受文化本身的保护和影响。作为动物的一个种类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寿命也有了延长。

下面,我们来说智人
智人
智人 (homo sapiens)

新华社伦敦6月11日电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在埃塞俄比亚发掘的一批约16万年前的人类骨骼化石,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现代人类即“智人”的化石。这一发现填补了“智人”进化历程起点处的空白,并对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的理论提供了证据。

这些化石是1997年在埃塞俄比亚东部中阿瓦什地区一个干燥的山谷里找到的,其中包括一名成年人和一名儿童的相当完整的头骨以及另一名成年人头骨的部分碎片。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在将于12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显示,上述智人生活在约16万至15.4万年前。科学家说,这些头骨在解剖学意义上无疑属于智人。他们有着相当多的现代人特征,例如成年人头骨有较大的球形颅骨,面部扁平。但他们也有一些较为原始的特征,例如两眼距离稍远,眉脊突出等。此外,这些智人缺少尼安德特人的某些特征。这表明他们处在智人这个物种发展的起始阶段,介于更原始的人类与现代人之间。

非洲大地上捕杀动物的能手

一个多世纪以来,智人的起源是人类进化研究中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许多科学家认为,智人与人类更原始的祖先一样,发源于非洲。但也有科学家提出,智人是在世界不同地区分别发展起来的。

此前,科学家已经在非洲发现了大量几百万年前的原始人类化石,但却未在非洲找到处于智人起源的关键阶段,即约10万到30万年前之间,生存年代明确的智人的化石。新发现的智人化石填补了这个空白,与分子生物学的预测结果比较吻合,对人类祖先发源于非洲的假说是一个重要支持。在这些头骨化石出土的地点,还发现了很多河马、羚羊等动物的骨骼以及多种相当先进的石器。这表明被发现的智人曾是捕杀动物的能手,其食物中肉类的比例较高。

对死有了某种情感认识

科研人员还发现,部分智人的头骨上有刀痕,智人儿童的头骨还有着格外明显的光泽,像是经常被触摸,并可能曾用作装饰品或器皿。科学家提出,这意味着当时的智人可能以某种仪式保存了儿童的骨骼以留作纪念。这可能是人类对死亡产生某种认识和感情反应的最早例证,而其他动物都不会具有这样的复杂行为。

根据科学家的说法,智人在躯干与四肢骨骼上的特征是:充分适应于直立姿态,走路时两足交替跨步。至于出现时间,还有一种说法:早期智人可能在35万年前出现于东南欧,20~25万年前出现在西欧,13万年前出现于东非。以后,在欧洲其他地方,地中海沿岸,中国以及远东地区都有智人出现的踪迹。约2万年前智人渡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

人,或人类,这个名词可以从生物、精神与文化各个层面来定义,或者是这些层面定义的结合。生物学上,人被分类为真核总界 动物界 后生动物亚界 后口动物总门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羊膜总纲 哺乳纲 真兽亚纲 灵长目 类人猿亚目 狭鼻猴次目 人猿超科 人科 人亚科 人属 智人种(拉丁文为Homo sapiens),拥有高度发展的头脑。精神层面上,人被描述为能够使用各种灵魂的概念,在宗教中这些灵魂被认为与神圣的力量或存在有关;而在神话学中,人的灵魂也会被拿来与其他的人型动物作对照。文化人类学上,人被定义为能够使用语言、具有复杂的社会组织与科技发展,尤其是他们能够建立团体与机构来达到互相支持与协助的目的。

生物学上人的学名为Homo sapiens(拉丁文的意思为“knowing man”),与黑猩猩、大猩猩、猩猩、长臂猿、合趾猿同属人科的灵长目动物[1]。人类与其它灵长目动物的不同在于人类直立的身体、高度发展的大脑,以及由高度发展的大脑而来的推理与语言能力。

行为学上来看人类的特征有:懂得使用语言,具有多种复杂的互助性社会组织,喜欢发展复杂的科技。这些行为学上的差异也衍生出各文化不同的信仰, 传说, 仪式, 价值观, 社会规范。

人,在哲学的意义上来讨论,也许是更适合的。因为哲学给出了人的本质,人之为人的各种说法。

暂取几个说法如下:

劳动创造了人,对于这句话的解释不是说劳动使猿猴变成了人,而是说人的独立性,人的地位,人的主动性,人的文化创造力,人的在外物的直观都在劳动中体现。

我思故我在:即肯定人的存在是基于会思考,能够思考。

此外海德格尔 黑格尔 等等都对此有所论述。

人,都是指社会的人,自然界创造了人类,而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没有所谓人的本质的抽象的总和,而只有个别的,具体的人.人总是带有社会性,阶级性和个性的共同体.人的本性是善或是恶就是由这个多重性的共同体决定的,正是人在社会中的阶段地位不同,于是才有了各种不同的善恶的观点.

灵长类动物,人科.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使用大多数工具,但是本质是不变的!

‘叁’ 关于黑猩猩、大熊猫、猎豹、袋鼠、海牛等濒危动物的简介

黑猩猩属
Pan;chimpanzees
灵长目猿猴亚目窄鼻组猩猩科的一属。通称黑猩猩,猩猩科中最小的种类,体长70~92.5厘米,站立时高1~1.7米,体重雄性56~80千克,雌性45~68千克;身体被毛较短,黑色,通常臀部有1白斑,面部灰褐色,手和脚灰色并覆以稀疏黑毛;幼猩猩的鼻、耳、手和脚均为肉色;耳朵特大,向两旁突出,眼窝深凹,眉脊很高、头顶毛发向后;手长24厘米;犬齿发达,齿式与人类同;无尾。有黑猩猩和小黑猩猩2种。

黑猩猩

分布在非洲中部,栖息于热带雨林,集群生活,每群2~20余只,由1 只成年雄性率领 。食量很大,吃水果、树叶、根茎、花、种子和树皮,有些个体经常吃昆虫、鸟蛋或捕捉小羚羊、小狒狒和猴子,雄性获得的猎物允许群内成员共享。在树上营很简单的巢,只用1 夜即转移他处。较大猩猩更近于树栖,也能用略弯曲的下肢在地面行走。有一定的活动范围,面积26~78平方千米,觅食区域往往是它们集中的地点。群与群间有往来。长久保持母子关系,分群后还常回群探母。有午休习性。孕期8~9个月,每胎1仔;哺乳期约1~2年,性成熟约12年,雌性30岁龄可生第14胎。寿命 约40年。能辨别不同颜色和发出32种不同意义的叫声。能使用简单工具,是已知仅次于人类的最聪慧的动物。其行为和社会行为都更近似于人类,在人类学研究上具有重大意义。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大熊猫
食肉目 大熊猫科

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
英文名:Ciant panda

分布于中国的四川、陕西、甘肃。中国特有种,野生数量不足1000
只,人工饲养下约100只。
大熊猫(又名大猫熊)栖居于海泼2000-3500米的高山竹林中。独 居,昼夜均有活动和休息,无定居。视、听觉较差,嗅觉尚好,体态笨 拙,善攀爬,会游泳。以竹叶、竹笋、竹杆等为食,偶食小动物、鸟卵。繁殖期春季,孕期80-160天,每产1-2仔,5-7岁性成熟,寿命25- 30年。北京动物园1955年开始饲养展出,1963年繁殖成功,1978年人工 授予精繁殖成功,1993年全人工哺育成功,1999年人工辅助母兽哺育双 仔成功。
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

大熊猫是一种古老的动物,被动物学家称为“活化石”。与它同一时期的动物如剑齿虎等,早已灭绝并成为化石。大熊猫分布在我国四川北部、陕西和甘肃南部,是我国的一类保护动物。
大熊猫也叫‘猫熊’,是哺乳动物,身体肥胖,形状像熊但要略小一些,尾巴短,眼睛周围、耳朵、前后肢和肩部是黑色,其余都是白色。毛密而有光泽,耐寒。喜欢吃竹叶、竹笋。

大熊猫居住地带的竹子,曾大面积开花、枯死,威胁着大熊猫的生存。全世界都极其关注珍稀动物大熊猫的抢救和转移工作。

参考资料:http://www.csmqxx.com/wskt/dongwu/guobao/daxm.htm

猎豹主要分布于非洲,曾生活在亚洲的印度,印度的猎豹也叫印度豹(已灭绝)。猎豹是陆地上跑的最快的动物,时速可达120公里,而且加速度也非常惊人,从起跑到最大速度仅需4秒。但耐力不佳,无法长时间追逐猎物。猎豹的猎物主要是汤姆森瞪羚和小角马等中小型有蹄类。猎豹的体型为了适应高速的追逐而变得修长,爪子也无法象其他猫科动物那样随意伸缩,因此无法和其他大型猎食动物如狮子,土狼等对抗,辛苦捕来的猎物经常被它们抢走。非洲的马塞族人对猎豹也不太友善。马塞族是游牧民族,他们不会随意猎杀野生动物,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自己放养的牲口才适宜食用,但他们会用手中的长矛抢走猎豹的猎物,不是为了吃,而是用来喂狗,这样它们便可省下喂狗的食物。可怜的猎豹只能重新捕猎,但高速的追猎带来的后果是能量的高度损耗,一个猎豹连续追猎5次不成功或猎物被抢走,就有可能会被饿死,因为再没力气捕猎了。幼豹的成活率很低,三分之二的幼豹在一岁前就被狮子土狼等咬死或因食物不足而饿死。
华南虎于1996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的十大物种之一。

袋鼠(Kangaroos)
袋鼠图常作为澳大利亚国家的标识,如绿色袋鼠用来代表澳大利亚制造。袋鼠图还经常出现在澳大利亚公路上,那是表示附近常有袋鼠出现,特别是夜间行车要注意。

袋鼠通常以群居为主,有时可多达上百只。但也有些较小品质的袋鼠如wallabies会单独生活。

袋鼠不会行走,只会跳跃,或在前脚和后腿的帮助下奔跳前行。袋鼠属夜间生活的动物,通常在太阳下山后几个小时才出来寻食,而在太阳出来后不久就回巢。

袋鼠每年生殖一至二次,小袋鼠在受精 30-40 天左右既出生,非常微小,无视力,少毛,生下后立即存放在袋鼠妈妈的保育袋内。直到 6-7 个月才开始短时间地离开保育袋学习生活。一年后才能正式断奶,离开保育袋,但仍活动在妈妈袋鼠附近,随时获取帮助和保护。袋鼠妈妈可同时拥有一在袋外的小袋鼠,一在袋内的小袋鼠和一待产的小袋鼠.

袋鼠以矮小润绿离地面近的小草为生,将长草与干草留给其它动物。个别种类的袋鼠也吃树叶或小树牙。

最着名的袋鼠是红袋鼠,其体型最大,生活在澳大利亚干燥地带,其地带的年平均降雨量在 500毫米以下。由于袋鼠的食物含大量水分,所以他在没有活水的地区也能生存。红袋鼠实际上只有公袋鼠是红色的,母袋鼠为灰蓝色。
参考资料:http://www.touraustralia.info/news/kangaroo.htm

海牛目
Sirenia;sea-cows
哺乳纲的一目。通称海牛。外形呈纺锤形,颇似小鲸,但有短颈,与鲸不同。体长2.5~4.0米,体重达360千克左右;海牛皮下储存大量脂肪,能在海水中保持体温;前肢特化呈桨状鳍肢,没有后肢,但仍保留着一个退化的骨盆;有一个大而多肉的扁平尾鳍;胚胎期有毛,初生的幼兽尚有稀疏的短毛,至成体则躯干基本无毛,仅嘴唇周围有须,头部有触毛;头大而圆,唇大,由于短颈,头能灵活地活动,便于取食;鼻孔的位置在吻部的上方,适于在水面呼吸,鼻孔有瓣膜,潜水时封住鼻孔;肠的长度超过20米;胃分两室,贲门室有腺状囊,幽门室有1对盲囊;眼小,视觉不佳;听觉良好。肺窄而长,无肺小叶;头骨大,但颅室较小,脑不发达。

海牛

现代海牛目仅存两个科:①海牛科。下有1属3种,即南美海牛(巴西海牛),分布在巴西亚马孙河和委内瑞拉奥里诺科河上游及中游,是淡水海牛;北美海牛,主要栖息在加勒比海沿岸,可到江湾中去吃水草;西非海牛,分布在西非海岸、浅湾、河流及乍得湖和喀麦隆湖中。②儒艮科。仅1属1种——儒艮,分布自非洲东海岸,经印度洋至中国广东省和台湾沿岸。为中国国家保护动物。海牛类生活在浅海及河口,仅少数种类(如南美海牛)栖息在河流中。御敌能力不强,行动迟缓。每天吃27~45千克水草,因而浅海和河口的航道很少被水草阻塞。肉、皮和脂肪均可利用。因滥捕而数量锐减,乃至绝灭。雄海牛睾丸生在腹腔中。雌兽具双角子宫,环状胎盘。每年繁殖1次,妊娠期约1年,每胎在水中产1仔。生出后,母兽把幼兽举出水面,驮在背上,过两小时,又逐渐把幼兽浸到水中,幼兽便能随着母兽游泳。海牛类吃水草须潜入水中,10~16分钟后浮至水面呼吸。

‘肆’ 黑猩猩的形态特征

黑猩猩在形态上与大猩猩很相似,由于体毛较为粗短,体型也显得瘦小,雄兽体长为110-140厘米,站立时高1-1.7米,体重50-75千克,雌性比雄兽小,但雄兽和雌兽间的差别没有大猩猩大。面部以黑色居多,也有白色、肉色和灰褐色的。眉骨较高,两眼深陷,虹膜为黄褐色,嘴巴宽阔,具有32枚牙齿,釉质的臼齿上没有皱折。它的头顶较圆而平,没有大猩猩那样的高耸冠垫,另外鼻孔小而窄,嘴唇长而薄,头上长有一对扇风大耳,这些也都与大猩猩明显不同。具有较小的喉囊,但没有尾巴、颊囊和胼胝。四肢和手指都很粗壮,前肢长于后肢,前肢下垂可以略微超过膝部,但不如大猩猩长,前后肢的比例也不如大猩猩相差那么大。手、脚粗大而呈青灰色,拇指(趾)较短,可以与其他相对的指(趾)握合。前肢的毛都顺向肘部生长,当下雨时,它会用手护住头部,使雨水沿着上肢的毛向肘部流淌而下。
全身被有乌黑色的体毛,胸腹部较为稀疏,颈部以及肩臂部略长,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可能逐渐生出灰色和褐色的毛,有些个体的吻部还有白色的胡须。
黑猩猩的ABO血型以A为主,有少量O型,但没有B型。M血型和N血型也有发现。黑猩猩有48条染色体(24对)。黑猩猩细胞色素C上的氨基酸顺序与人类的相同。

‘伍’ 猿、猴、猩猩的区别

猿与猴的区别

1、与人类的关系不同:猴比猿类在生物学分类上要低得多,也就是说,在接近人的程度上,在与人的亲缘关系上,猴比猿要远得多。

2、体型不同:猿的体形比猴大外,而且手比腿长。主要区分点: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猴有尾巴,而猿没有。

3、特征不同:猿类没有尾巴、颊囊(口腔两侧颊部各有一囊,吃进口腔的食物,如果一时来不及细嚼,就暂时贮藏在颊囊里,留待空闲时再细嚼咽下)和屁股上的胼胝(臀疣),只是长臂猿有臀疣(它是低级的猿),猴子却统统具有这些结构。

猩猩与猿、猴的区别

1、体毛颜色的不同:猩猩体毛长而稀少,毛发为红色,粗糙,幼年毛发为亮橙色,某些个体成年后变为栗色或深褐色。

2、种族分类不同:猿是13种大型的高智能的灵长目动物的总称.包括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和猩猩。猿生活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森林中,属于猿的各种动物在行为和生活方式上也有很多不同。

猩猩就是平常说的红毛猩猩,是亚洲唯一的大猿,现在仅存于婆罗洲和苏门答腊岛蒸汽缭绕的丛林里。在灵长类当中,猩猩的两个种有许多方面是很突出的,它们是世界上最大的树栖,也是繁殖最慢的——哺乳动物。

3、生活习性不同:猴和猿大多为杂食性、吃植物性或动物性食物。选择食物和取食方法各异,如指猴善于抠食树洞或石隙中的昆虫。猩猩主要吃果实(比如榴莲、红毛丹、木菠萝、荔枝、芒果、倒捻子、无花果)、嫩枝、花蕾、昆虫、蔓生植物等。

(5)面部扁平的大猩猩是什么扩展阅读

猩猩与猿、猴的比较

猩猩也叫人猿,与猿、猴共同属于灵长目人科的一属,而且都是哺乳动物与猴子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没有尾巴,能用手或脚拿东西。

马来语和印尼语叫做Orang utan,意思是“森林中的人”。与人类十分相近,与人类基因相似度达96.4%。活动的习性通常不用声音沟通,通常有好几个个体会在同一个区域活动,但彼此不干扰,平均寿命大概40年,平均身高大概171~180厘米左右。

属猩猩科,是一种非常珍稀的灵长类动物。人们把红毛猩猩称作世界上最憨态可掬的哺乳类动物。红毛猩猩与大猩猩及黑猩猩一起常常被称为“人类最直系的亲属”。

‘陆’ 人从猿进化到人需要多长时间

总的来说,人从猿猴进化到现在容貌的人,花了大约500万年,具体分析如下:

1、早期猿人阶段

大约生存在300万年到150万年前,已具备人类基本特点,能直立行走,制造简单的石头工具。

2、晚期猿人阶段

大约距今200万年到30万年前,身体象人,脑量较大,可以制造较进步的旧石器,并开始使用火,如我国北京周口店的北京猿人。

3、早期智人(古人)阶段

距今10-20万年到5万年前,基本脱离猿的特征,而和现代人很接近,如德国的尼安德特人。

4、晚期智人(新人)阶段

大约4-5万年前,这时的人类的进化出现了明显的加速,在形态上已非常象现代人,在文化上,已有雕刻与绘画的艺术,并出现装饰物。如1933年发现的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人。此时原始宗教已经产生,已进入母系社会。在晚期智人阶段,现代人开始分化和形成,并分布到世界各地。

‘柒’ 猩猩的种类

1、婆罗洲猩猩

2、苏门达腊猩猩

3、西非大猩猩

4、东非大猩猩

5、倭黑猩猩

6、黑猩猩

‘捌’ 黑猩猩和大猩猩的区别是什么

1、分类不同:黑猩猩为哺乳纲,灵长目,猩猩科,黑猩猩属。黑猩猩有两种,一种为常见的黑猩猩,另一种是倭黑猩猩,产于刚果河南岸的热带雨林中,数量少,是一个稀有种。大猩猩为哺乳纲,大猩猩也有两种,一种叫低地大猩猩,另一种叫高山大猩猩。

2、分布不同:黑猩猩产于非洲的西部和中部。大猩猩分布于非洲西部热带雨林里和非洲东部的高山上。

猩猩的习性

需要注意猩猩是一种孤独性动物,从不群居,最多不过二三只暂时同居。老年的猩猩更孤独,经常坐在窝中不动。猩猩单独生活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食物比较分散,不适于集体觅食。猩猩白天活动,夜间住在树上,用树叶做巢。成年的猩猩力气很大,除老虎外什么都不怕,所以在大自然里是比较安全的。

需要注意黑猩猩生活在炎热而潮湿的森林中,既栖于树上,又栖于地上。在树上敏捷如猴,在地上能直立行走。喜欢群居,几十只为一群,群不是固定的,组合也没有规律,来去自由。黑猩猩性格非常活泼,之间有很丰富的猩猩语言来进行内部联系、交流。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黑猩猩、网络-大猩猩

‘玖’ 四大类人猿是什么

长臂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一起被称为四大类人猿,是仅次于人类的高级灵长类动物。

类人猿是指无尾、类人灵长类的动物,分有两大科:长臂猿科(较小的类人猿:长臂猿和合趾猿)和猩猩科(较大的类人猿:黑猩猩、猩猩和大猩猩)。

猿常栖息于非洲西部、中部,以及南亚的热带森林中。与猴类不同,猿无尾,有阑尾,脑更复杂。类人猿一般藉摇荡的方式移动,偶尔两脚直立而行。类人猿智力较高,较其他现存的灵长类动物更接近人类。

(9)面部扁平的大猩猩是什么扩展阅读:

类人猿特征

类人猿是灵长目中较高智力的动物,具有复杂的大脑。牙齿的数目与结构、眼的位置、外耳的形状、盲肠蚓突、胸廓、血型等均与人类相似。怀孕期7至9个月,寿命相当长,可达30年至50年不等,是人类的一半甚至一半多。而且无尾、无颊囊和臀疣(长臂猿例外)。

与人类相近

具有复杂的大脑和宽阔的胸廓,具有盲肠蚓突以及扁平的胸骨;牙齿的数目与结构,眼的位置,外耳的形状及血型与人类相近;怀孕期7~9个月,寿命可达几十年;无尾、无颊囊和臀疣(长臂猿例外)。

与人类不同

除了毛发和语言的区别,类人猿的前肢较后肢长,只能半直立行走及臂行,也与人类有显着区别。

与猴子有别

猿和猴的最大区别就是猴子有尾巴,而猿没有。除此之外,体型的大小也不同,猴子轻巧的体型决定了它适合跳跃,而猩猩体型较大,不适合在空中跳跃。

阅读全文

与面部扁平的大猩猩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次燕窝要多少克 浏览:1095
面部血管瘤怎么治不留疤 浏览:1921
yamii胶原蛋白怎么吃 浏览:1349
贵阳祛斑哪个好先荐利美康 浏览:1281
和田玉戈壁料没油性怎么办 浏览:892
鹅耳朵冻疮涂什么精油 浏览:1910
燕窝有什么不好的副作用吗 浏览:880
皮肤使用爽肤水有什么好处 浏览:1253
漂白燕窝炖不烂怎么办 浏览:1425
燕窝跟什么吃最好 浏览:1664
容易长痘痘油皮怎么可以做美白 浏览:1490
医院和美容院哪个祛斑好 浏览:1653
山羊奶面膜与龙血精华面膜哪个好 浏览:1703
学生干皮适合什么面霜 浏览:1478
生姜和什么一起煮能祛斑 浏览:1332
两三个月的宝宝选面霜怎么选 浏览:1548
嘴巴上和下面长痘怎么治 浏览:1653
南京医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钱 浏览:987
燕窝每天多少毫升合适 浏览:1590
胶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于吸收 浏览: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