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像摄影单灯布光技巧
在拍摄过程中,摄影师脑中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布光计划,要根据被摄对象的外貌、状态、内心情感等因素构建布光方案,然后根据艺术表达方案来选择具体的灯具设备,从而创作出精美的艺术作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人像摄影单灯布光技巧
一、布光前准备
1.灯的种类:常明灯和闪光灯。本讲主要以影室闪光灯为例。
2.灯的强度:主光源尽量选择最高强度,可根据实际拍摄情况调整灯光的强弱。
3.灯的距离:1米2左右。
4.灯的高度:放在被摄者眼睛高出30厘米左右。衡量正常布光灯的高度还可以是灯与地面夹角为30°-60°,或者被摄者鼻子下面的影子与鼻翼成同心圆。
5.相机的高度:拍摄人像特写照片相机与眼睛持平,根据被摄者脸型可以适当调整灯的高度。胖脸型灯可以稍高,瘦脸型灯稍低,人像半身或全身相机可以低一些,使被摄者的身材显得修长。
6.相机设置:快门速度:1/125s,白平衡:太阳模式或自动模式,根据拍摄意图选择光圈,ISO100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二.单灯布光方案
1.顺光(0°-15°时))——灯光紧靠照相机,与照相机镜头光轴形成30°左右的夹角。
顺光照明特点:被摄体者正面大部分受到光线照射,阴影面积很小,脸部几乎没有阴影,影调比较明快,明暗反差比较平淡,立体感较弱。在这种照明光线下,被摄者的立体感主要不由照明灯光形成,而是依靠本身的起伏细微地表现出来。在人像摄影中,如果要求洁净明朗、阴影很少的影调效果,适宜用这种光线。
2.前侧光I(30°角)——灯光与照相机镜头光轴形成30°左右的夹角。
30°前侧光照明特点:被摄者绝大部分收到光线的照射,呈现明亮的影调,光线对应部位脸的侧面出现阴影、鼻子下面的影子较小。脸的立体感增强,容易取得令人满意的造型效果。所以,这是人像摄影常采用的一种布光 方法 。
3.前侧光II(45°角)——灯光与照相机镜头光轴形成45°左右的夹角。
45°前侧光照明特点:光线对应部位脸的侧面的阴影和鼻子下面的影子增大,脸侧面的影子和鼻子下面影子没有交接,大约一指宽的亮区。脸的立体感增强,这也是人像摄影尤其拍摄男生常采用的一种布光方法。
4.前侧光(60°角)——灯光与照相机镜头光轴构成60°左右的夹角。
60°角前侧光照明特点:灯光对应部位的脸侧面的影子和鼻子下面影子交接上了,在模特内眼角、外眼角到鼻翼延长线形成一个倒三角形的亮区,这种布光可以称之为“三角光”,衡量三角光的标准有两点,一是三角光起始于模特的眼皮,终止于模特鼻子的延长线;二是鼻子下面的影子与另一侧嘴角形成一条连线。布光时通过调整灯的高低和水平角度来控制光影效果。这种布光光影效果明朗,层次分明,被摄者的立体形态进一步增强。它也是摄影者喜欢用的光线,尤其适合拍摄脸部轮廓立体感强的被摄者。
5.侧光(90°角)——灯光与照相机镜头光轴成90°夹角。
侧光照明特点:被摄者一半受光,一半不受光,形成“阴阳脸”。明暗各占一半,对比明显,被摄体的立体形态进一步增强。当拍人像的时候,如果被摄者鼻梁太高或太凹,不宜使用90°左右的侧光照明,因为脸部亮面与阴影面的交界线正好处在鼻梁上很容易暴露鼻梁的缺陷。拍摄正规人像通常不把主灯放在这一位置,如果想表达特殊情感,可以使用侧光照明。
6.侧逆光(120°-150°)——灯光与照相机镜头形成120度-150°左右夹角。
侧逆光照明特点:被摄者仅在侧面受到一点照明,绝大部分均处在阴影中,影调显得浓重,暗面的调子比较平。这种照明方案,能突出表现被摄体的侧面轮廓形状,因此也被称为“造型光”。在人像摄影中侧逆光一般不作为主光,布侧逆光的注意事项是鼻子和额头不要有光。侧逆光灯的位置靠前,鼻子和额头出现光斑。
7.逆光(180°角)——灯光在被摄者的后面与照相机镜头光轴形成180°的夹角。
逆光照明特点:被摄者正面完全处在阴影之中,只在边缘部位产生一条细细的亮轮廓。这种照明能突出表现被摄体的轮廓形态,因此也被称为轮廓光。
8.背景光——灯放置在被摄体后面对着背景照明,可以拍出剪影照片。
布背景光的注意事项:(1)灯不能穿帮:(2)最明亮部位从肩部开始;(3)明亮部位的边缘不应该太明显,应该逐渐地溶入周围的较暗色调区域。
背景光的作用:(1)改变背景的影调;(2)使模特和背景分离开来,从而产生一种立体感或深度感;(3)消除背景的杂质。
9.发光——灯光对准头部上方,发际线稍后的地方。
发光的作用:表现头发的质感、细节和头发的高光部分。
放置发灯注意事项:(1)鼻子、额头不能出现光斑。(2)如果头发有分缝的话,发灯应该对准头发的分缝,如果没有分缝,它应该对准头顶;(3)发灯的亮度要适中,使用过强的发灯会使头发的细节受到损失,过弱的发光无法使头发与背景分离。(4)选择较暗的背景。
发光过强,头发的细节受到损失。
发光过弱,无法使头发与背景分离。
11.顶光——灯光从被摄者头顶垂直向下照射与照相机镜头光轴夹角成90°顶光照明特点:鼻子下面影子拉长,眼窝和脸颊下部阴影面积大。人像摄影一般不采用顶光布光方案,当要表达特殊情感时可以使用。
12.蝴蝶光——灯光介于顶光和正常照明顺光之间与照相机镜头光轴夹角成90°
蝴蝶光特点:鼻子下面形成对称的影子,影子的下边缘位于鼻子底部和嘴唇之间。脸颊两侧产生阴影,立体感增强。蝴蝶光可以使被摄者显得消瘦,也是人像摄影用的较多的一种布光方案。
13.脚光——灯光位于被摄者的下方,由下向上照明,与照相机镜头光轴夹角成90°
脚光特点:被摄者脸部形成的影子与正常照明的影子相反,下部明亮上部阴暗。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使用这种光线照明。
人像摄影的布光技巧林布兰光(Rembrandt lighting)
这名字来由,正是画家林布兰所常用于绘画的布光手法,脸上那三角形的光位正是标记。与环形布光不同,鼻子与面颊的影子是相连的,不过更重要是阴影那边的眼睛,依然有眼神光,以保持炯炯有神的面貌,并且照片也具戏剧感。
拍摄时对象要稍稍转离光源,当然光源位置要高过头部,让鼻子的投影与面颊的投影相连。不过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这布光,颧骨较大的人会比较理想,而鼻梁不够高的人则较难布光。因此,好的布光应该根据具体拍摄对象而做出改变,不能一概而论。
派拉蒙光(Paramount Lighting)
派拉蒙光(Paramount Lighting)又称蝴蝶光(Butterfly Lighting),这个布光的命名,来自于鼻下所制造的蝴蝶形对称影子。
光源设定在相机后的正上光,这样会制造出面颊与下巴的阴影,因此会更突出两颊颧骨,并且让面孔看起来更瘦、下巴更尖,能提升对象的魅力。不过有时会使用反光板作补光之用。
显宽光(Broad Lighting)
这不是一种特定布光设定,而是一种风格,不论分割、环形布光都可以使用。
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受光的那一边面转向镜头,于是受光的面会看起来较宽阔,然后面部整体看来都较大较阔,适合面形瘦削的人。
显瘦光 (Short Lighting)
与显宽光正好相反,较暗的那一面朝向镜头,这样面部看起来好像被尖削了,而且更有立体感与气氛。
布光方法与显宽光相同,不过是方向相反。
分割布光 (Split Lighting)
顾名思议,就是把面孔一分为二,一面光,一面暗,会制造出较强烈的戏剧感,适合个性或气质较强的人物例如艺术家、音乐家等,当然阳刚味也会较重。
要制造这个效果,就是把光源以90度置于对象的左边或右边,可稍稍移前或后,以迁就不同面形。留意布光须跟随对象的面孔而改变,头部转向的时候,灯光也应跟随。
环形布光 (Loop Lighting)
这种方法能够让鼻子在面颊上投下一些阴影,要到到这样的效果,光源要稍稍高于眼睛和相机的平面30-40度。(视具体脸型而定)
猜你喜欢:
1. 人像摄影如何进行单灯布光
2. 人像摄影技巧学习
3. 单灯人怎样进行像布光
4. 室内人像摄影三灯经典布光技巧
5. 人像摄影如何进行三灯布光
2. 黑白人像摄影的基本光线运用
要影一辑吸引的黑白人像相,摄影师必须准确掌握光线的运用。 根据相机、光源所处的方位,光线落在被摄体的不同部位,会产生出不同的效果。 根据光线的角度,基本常见的光线类型可分为四种:1) 正面光,2) 侧光,3) 顶光,4) 逆光。 另外,光线的强度,又可分为硬光和软光或散射光。
1. 正面光
因为光线从正面射在被摄体物件上,由于正面光制造出一种平面的二维感觉,因此通常被称为平光。 正面光可以是低位的,像清晨或傍晚的太阳;也可以是高位的,像正午的太阳。 每种位置都产生出不同的效果。 图一及图二是采用正面光拍摄的,光线在模特儿的正上方,很均称地射在模特儿面部和身上,我们可以很清楚地见到她的五官、头发及衣服的层次及质感。
2. 侧光
侧光一般泛指侧面的光线,可以有很多角度产生,最常用的是45°。 在室内拍摄人像使用的主要光线多数为斜侧光,它除了能产生良好的光影对比外,还能特出主体的丰富影调和立体效果。 尤其是45°侧光通常被看作是“自然光”,许多人认为是人像摄影的最佳光线类型。 图三和图四是在影楼用单灯斜侧光拍摄的,由于所采用的角度不同,面部受光面积不同,所以阴影部位亦有所差异;图五则利用现场窗口的散射光拍摄的,营造柔和的效果。
3. 顶光
顶光是比较难运用的光线。 光线通常在被摄体的头顶,阴影深重而强烈,因此拍摄时要留意调节模特儿的面向。 图六光线从走廊的天花打下来,主要突出模特儿的帽子和侧面的轮廊,尤其是加强鼻子的高度;图七头顶的光线打在模特儿的身上形成不同的光斑,营造特殊的戏剧效果。
4. 逆光
对于黑白人像摄影,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反差分明的、硬的光线塑造出一种鲜明而动人的形象。 逆光剪影人像可算是一种高反差的人像摄影。 逆光照片就是被摄体背着光源所拍摄出来的轮廓影像效果,当光线从被摄物的后面照过来时,如果你就此曝光,被摄物就会变成一个黑色的剪影。 如果光源处于高位,就会在被摄物件的顶部勾勒出一个明亮的轮廓,例如模特儿的头发,制造出一种戏剧化效果,被叫做“轮廓光”。 采用逆光,背对光的剪影物体,可以创造出既简单又有表现力的高反差影像。 拍摄逆光剪影照片,常常用日光作光源,但也可以根据摄影师的方便或喜好用任何光线作光源。 图八以黄昏的天空作背景;图九则以水面反光形成强烈反差。
3. 人像光斑怎么拍
人像光斑……
如果背景处有点光源,那么,用长焦距、大光圈拍片,形成最大限度的背景虚化效果,就可以将背景处的点光源拍成漂亮的光斑效果了。
在拍片的时候,尤其要注意测光的问题。如果测光不准,出片效果就差多了……
4. 人的图像怎么用激光打标机打出来
将人的图像输入电脑,用编辑软件将人像编辑成线型图--类似素描,然后传输到激光打标驱动软件里,进行打标即可
5. 单反怎么拍出人像光斑
单反要拍出人像、光斑,应该用浅的景深,在保持主体人像清晰的情况下,尽量虚化背景,这时背景的点光源或点状光亮(例如白天树丛透过树叶的点点光亮),就虚化成光斑了。
希望采纳。
6. 夜景拍人像怎么利用闪光灯,你有哪些技巧
夜,
霓虹灯点亮了都市的奢华,
放肆地把变幻的色彩投向天空,
天空朦胧,
连黑也不纯粹了。
____
光圈F1.8快门1/100s ISO2000焦距50mm
上面各种夜景的拍摄方法是不是对你有一定启发?盛夏的夜,闷在家里不如约上闺蜜一起去拍夜景人像吧!
7. 摄影中如何控制好光斑
我们只要拥有一张黑卡纸 (566人感兴趣),然后在卡纸中心剪出各种形状的花式?,用它们就能轻松拍出各种形状的梦幻光斑。
说了这么多,小白们会不会开始心痒了?那么就随我一起准备好材料,开始自制花式黑卡吧。(话说貌似上了高中,就没再怎么动手做东西)
自制花式黑卡准备的工具:黑卡纸一张(购买链接 (566人感兴趣))、尺子、笔、剪刀和刻刀。(其实如果可以再加个圆规就更好了,但是手头上的工具有限,这些也能轻松搞定)
准备好镜头(建议使用大光圈的定焦头 (123人感兴趣),因为拍出的效果会更好),用笔围着镜头边缘画个圈。
接着用直尺量一下圆的直径,找出中心点,再画一个方形,可以更方便画出喜欢的花式形状,比如心形、星星、苹果等(花式形状大小根据个人喜好决定,但是建议画大些)。
剪下画好的圆,用刻刀把中间的花式形状割下来(但是千万小心别划到手)。
如果发现黑卡纸嵌在镜头前端较大,我们可以适当围边剪小些调整下,这样第一款心形黑卡就大工告成啦!(如果你好久没有手工制作过东西,相信一定会特别享受这个过程)
当然,身为一名勤劳的小编我又做了几款其他形状的黑卡,因为这样可以拍出更多可爱的光斑照。而且我敢保证,一定会让小白们拍的不亦乐乎哦。
对于有些比较懒的小白,你们肯定不想自己去做,所以淘宝上的商家就抓住了这个赚钱的机会,像这家店就可以直接购买35款花式黑卡(购买链接 (661人感兴趣))。但是个人建议自己去做,不光是几块钱就能搞定,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享受制作的乐趣。
估计大家看到这张照片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学习了,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掌握拍出梦幻光斑照的小技巧吧。
春节临近,大街小巷都有着浓郁的节日气氛,而这时候练习拍光斑照再合适不过。为什么呢?因为街边五颜六色的小灯特别多,这些小灯就是让我们拍出梦幻光斑照的最佳场地。
这次拍的梦幻光斑照就是在这里,有些小白们会不会觉得很惊讶?但是正是因为这一个个点光源,才能拍出那么多漂亮的光斑照。
如果小白们想拍出单一的光斑照,只需要把定焦头 (36人感兴趣)上的拨扭拨到MF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手动对焦),使用光圈优先模式(佳能AV/尼康A),调整光圈到最大,然后手动对焦使背景灯光离焦,就可以拍出喜欢的光斑照了。
这张照片是镜头没有嵌入黑卡时的效果,圆形的光斑就能让我们有梦幻的感觉,如果是其他的形状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就让我们看看下边的样片吧。
星星光斑照样片
趣味问号光斑照样片
心形光斑照样片
苹果光斑照样片(相信这不是变相的苹果广告)
米奇光斑照样片
当然,除了单一的光斑照,我们也可以拍出下边这种前边是主体,后边围绕着光斑的照片。而且方法比单一的光斑照更简单。
不得不说,这次带着乔巴去拍照果然是上上之选,不知道有没有和我一样喜欢看《海贼王》的小白呢,估计看完你也会爱上乔巴,因为这个是同事的,所以正好搜到一家店卖这款乔巴公仔(购买链接 (129人感兴趣)),因为败的太多了,还在犹豫要不要入手。
言归正传,拍出这样的光斑照要注意两点:一是晚上太黑,所以需要给乔巴补充光源,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手机打光;二是镜头调到AF(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动对焦),选择光圈优先模式,对焦到实体,就可以轻松拍出下面的照片啦。
8. 摄影平光怎么打
1、大平光布光法;
大平光是学习人像摄影布光最基础的光位打法,也是平常我们在摄影棚里面拍摄人像当中较为常用的,因此大平光布光也备受人像摄影师的喜爱,特别是婚纱影楼里面拍摄新娘最为常用的就是大平光,通常大平光由5到6盏灯组成。
通过大平光布光法拍摄出来的人像画面清晰、柔和,整个画面曝光均匀,起着消除人物面部的一些缺陷,比如眼袋等。
(8)人像摄影面部光斑怎么打出来的扩展阅读:
摄影作品的摄影技巧:
1、使用三角架;
拍摄时必须将相机安装在一个三角架上以防止相机的晃动。尽量的将相机靠近被摄物体,并且注意不要引入不必要的阴影。
2、调焦轨;
虽然它不是拍摄时的必备品,但是调焦轨却是一个很好的辅助装置可以帮助你拍摄出好的特写镜头。调焦轨能够使相机以非常小的增距沿着X和Y轴线移动,能够精确的控制相机的位置和画面的景深。如果用移动三角支架来达到理想的位置则是非常麻烦的。
3、使用快门线;
即使你已经将相机安装到了三角支架上,但是如果你在按快门的时候不小心,仍然有可能使相机产生晃动,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建议你最好还是使用快门线。
4、使用黑色或有色背景;
在拍摄时,当被摄物体的背景为黑色,那么就能够使拍摄出来的图象看起来最清楚。你也可以使用模糊的背景,特别是当被摄物体的色彩很浓的时候。
5、在必要的时候使用反光卡;
使用一个白色的卡片或是用一张铝箔包在卡片上,将光线反射在被摄物体上,以照亮物体上的阴影部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这张卡片出现在被拍摄范围内。
6、一定要有耐性;
有时候,即使是一阵微风也会使拍摄到的特写镜头出现模糊的情景。在这个时候,你就一定要有耐性了,最好是等到风过了之后再进行拍摄。同样的,在户外拍摄时,当天上的云将太阳遮住了,最好是等到太阳出来后再拍摄,这样拍摄出来的照片看起来会比多云时拍摄的照片的色彩更鲜艳。
9. 求人像摄影立体光的打灯发法
在人像拍摄中,无非有正面脸部、三分(四分之三)脸部、侧面脸部三个脸向。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人像摄影的用光从三方面来谈:
一:正面脸部用光
正面脸部由人物脸部全部面对镜头,脸部各部对称,但缺乏纵深感。
按照目前大多数影楼所用的三灯布光容易将人物拍的显胖。那么最适宜正面脸部的布光是中等位置的中央灯光(大概位置在正40-45度左右),这个位置的灯光所拍摄的人像立体感好,可用于各种类型的人像摄影,人们对光线的效果也很熟悉。人物受到正前上方灯光的照射,面部受光均匀,脸部对称,具有协调的明暗对比关系。我们所熟悉的蝶形光就属于这个位置的灯光。在实际的拍摄中,只要人物是正面脸部面对镜头,蝶形光--这个曾倍受好莱坞的摄影师青睐并且至今仍被时装摄影师所常用的灯位便是最佳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在我们影楼的日常拍摄中,由于商业摄影的特殊性,我们需要快速便捷的布光,那么鳄鱼光(高低光)便是在蝶光基础上演绎出的一种相当不错的影楼布光。它使人物面部得到柔美均匀的光照,又在脸颊两侧产生淡淡的阴影而使人物具有立体感。用鳄鱼光拍摄时注意两点:一是人物两侧加上反光板减小光比,使光线过渡更加自然;二是人物应该位于两灯平面的垂直交点附近。
正面脸部另外一种有特点的布光便是位于水平位置或中等位置的双边缘光做主光。灯光效果对称,头部整个轮廓线上有光边。这种布光是正面脸部中唯一一种用两盏灯作为主光的布光方法。有的摄影师也称之为夹光,意思就是左右两盏灯光将人物夹在中间拍摄,人物立体感强。这种布光在影楼使用时一定要注意正面辅助光的运用,一般来说,在人物的正前方可以用高低光照射面部,双边缘光的强度要高于高低光一到两级,曝光根据正面光曝光。最终人物的受光效果是正面脸部受光均匀,两侧受到强烈光照产生明暗对比效果,画面唯美、透亮,不仅合影楼拍摄,也常用在拍摄杂志封面等亮丽类型拍摄中。
二:三分脸部用光
三分脸部位置以刚能看到一只眼睛开始到鼻子端点和脸颊的轮廓线位于一条线上为止。这个位置特别能给人以纵深感及立体感。所以在对三分脸部用光时,主光一般要用在人物脸窄的那一侧(远离相机的一侧),基本上是偏中灯光或者交叉灯光位置,这个位置人物立体感非常强烈,画面有平稳感。辅助灯用在脸部的正前方,也就是中央位置,再在相机位置加上反光板。如果光比控制得当,这个时候人物脸部由远侧开始到近侧,明暗影调逐渐过渡,受光均匀自然,立体感强又不缺乏柔美。
另外主光也常用在人物脸部正前方。大概位置在中央中等位置(正40-45度左右),这个位置的灯光使人物脸部立体感也表现的很好,脸颊线条效果强烈,人像看起来很顺眼。但由于头部一侧有大片阴影,所以我们需要在相机与主灯中间(脸部近侧)或者相机位置放置辅助灯并控制好合适的光比,影调过渡要一定要自然,不可以出现生硬的阴影。
和三分脸部比较接近的还有七分脸部(八分之七),七分脸部介于正面和三分脸部中间,用光原则比较接近三分脸部,所以我们不再赘述。
三:侧面脸部用光:
侧面脸部比较好理解,在人像摄影中,当我们要强调轮廓线条而不是强调平面效果和透视效果时,就可使用侧面位置。
侧面位置的用光,主光多用在人物的正面位置(中等或者中高中央位置),在这个位置上,灯光效果好,近侧脸颊线条表现好,立体感和表现力都相当不错,适用于一般人像摄影。整个画面显得平稳。当主光在这个位置上,辅助光应使用在相机与主光中间位置或者相机位置,切不可将辅助光放置在主光的另一侧,以免人物脸部不自然的影调过渡。
主光用在远侧偏中位置、远侧交叉灯光位置时,立体效果好,格调强烈,近侧脸部线条表现强烈,轮廓表现明显。此时的辅助光多用在人物脸部的正前方或相机与主光中间位置,并且为了得到柔和的光线过渡,可以在相机位置或者主灯另一侧位置加上反光板提高阴影亮度。
目前大多数影楼所常用的布光方法还是人物前面主辅地三灯的布光方法,那么在拍摄中,无论正面脸部还是三份脸部或者侧面脸部,我们其实都可以简单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主光一般应随人物脸型的变化而做相应的调整,多用在人物脸窄的一侧;辅光的高度略低于主灯,并用在人物脸窄的一侧;地光多数情况下是随主灯走,按这样的原则布光,我们既可以保证人物均匀受光,又可以增强人物的立体感。
当然,人像摄影还有很多布光方法,每一个成熟的摄影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图结合具体的拍摄主题设计出合理的布光,人像摄影的布光是千变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