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面部护理 > 头面部感觉为什么是双侧性支配

头面部感觉为什么是双侧性支配

发布时间:2022-08-29 14:44:48

‘壹’ 神经系统对侧支配的原理

一般都是形容四肢和大脑的关系。比如左脑损伤了,左面部可能就不行了,叫做同侧面部瘫痪,而肢体确是反映在右手和右脚不行了,与头部的反映相反,就叫做对侧肢体无力。

‘贰’ 体表感觉区投射纤维左右交叉,但头面部的感觉投射是双侧性是什么意思ϼ

你好这个是对人体身体感觉支配的一个综述,一般来说人体的感觉神经的中枢是在大脑的相关功能区,他们从大脑发出以后会在延髓经行左右交叉,这样左半大脑的感觉神经就交叉到对侧肢体主管对侧肢体的感觉,也就是作伴身体的感觉中枢是在右半大脑,但是这样的支配方式有一个里外就是头面部的感觉。他们在没有发生交叉之前就到达体表控制感觉。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叁’ 问一些生理题目,大脑皮层感觉运动投射规律

一.投射规律:
① 交叉投射,即一侧体表感觉向对
侧皮层投射,但头面部感觉投射
是双侧的;
② 投射区的空间安排是倒置的,但
头面部代表区内的安排是正立的;
③ 投射区面积的大小与不同体表感
觉分辨精细程度有关;
二.中枢兴奋过程的特征
(1)单向传递
(2)中枢延搁
(3)总和
(4)后放
(5)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
中枢抑制过程的特征
(1)突触后抑制 (Postsynaptic inhibition)
① 传入侧支性抑制
② 回返性抑制

④ 产生的感觉定位明确而精细。
三.突触传递得特征
One way conction(单向传递):反射活动的兴奋性扩布有一定方向.(but NO等)
Central delay (中枢延搁):反射活动中,兴奋通过一个突触约需0.3-0.5ms.通过的突触数越多,反射时程越长。<100 μm/s
Summation(总和):兴奋和抑制都可产生总和(temporal or spatial).聚合式联系是产生空间总和的结构基础。
Rhythm change(兴奋节律改变):传入冲动和传出冲动频率往往不同。
after discharge(后发放):传入刺激停止后,传出神经仍发放冲动,使反射活动持续一段时间。 与神经元环式联系有关。

‘肆’ 大脑皮层的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机体的随意运动只有在神经系统对骨骼肌的支配保持完整的条件下才能发生,而且必须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大脑皮层控制躯体运动的部位称为皮层运动区。
大脑皮层运动区
用电刺激方法观察到,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与躯体运动有密切的关系;刺激这些区域能引起对侧一定部位肌肉的收缩。这些区域称为运动区,主要位于中央前回(见图11-13)。运动区也有一些与大脑皮层体表感觉区相似的特点:①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交叉性的,但对头面部的支配主要是双侧性的。②有精细的功能定位,其安排大体呈身体的倒影,而头面代表区内部的安排是正立的。③运动愈精细复杂的躯体的代表区也愈大,例如手和五指的代表区很大,几乎与整个下肢所占的区域同等大小。④刺激所得的肌肉运动反应单纯,主要为少数个别肌肉的收缩。此外,在猴与人的大脑皮层,用电刺激法还可以找到运动辅助区;该区在皮层内侧面(两半球纵裂的侧壁)下肢运动代表区的前面,刺激该区可引起肢体运动和发声,反应一般为双侧性。
大脑皮层运动区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通过锥体系和锥体外系下传而实现的。
锥体系及其功能
锥体系一般是指由大脑皮层发出经延髓锥体而后下达脊髓的传导系(即锥体束,或称皮层脊髓束);然而由皮层发出抵达脑神经运动核的纤维(皮层延髓束),虽不通过延髓锥体,也应包括在锥体系的概念之中。因为,后者与前者在功能上是相似的,两者都是由皮层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下传抵达支配肌肉的下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脑神经核运动神经元)的最直接通路。
以前认为锥体束下传的纤维均直接与下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但现在知道有80%~90%的上、下运动神经元之间还间隔有一个以上中间神经元的接替,仅有10%~20%上、下运动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单突触性的。电生理研究指出,这种单突触直接联系在前肢运动神经元比后肢运动神经元多,而且肢体远端肌肉的运动神经元又比近端肌肉的运动神经元多。由此可见,运动愈精细的肌肉,大脑皮层对其运动神经元的支配具有愈多的单突触直接联系。
锥体系的大脑皮层起源比较广泛,中央前回运动区是锥体系的主要起源,但中央后回以及其他区域也是锥体系的起源部位。中央前回运动区的第五层大锥体细胞发出的纤维组成锥体束中直径较为粗大的有髓鞘纤维,第三至六层的小细胞也发出纤维进入锥体束;中央后回等区域也发出纤维参与锥体束的组成,但运动辅助区的下行纤维不进入锥体束。
锥体外系
锥体外系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在解剖学中,锥体外系是指不通过锥体系的、调节肌肉运动的系统,因此把基底神经节和小脑等对肌肉运动的调节系统都归属于锥体外系。但在临床上,锥体外系仅指皮层下某些核团(尾核、壳核、苍白球、黑质、红核等)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调节系统,它们的下行通径在延髓锥体之外。所以,临床上的锥体外系概念比较窄,而且似与大脑皮层无关。但是,现在知道这些核团不仅接受大脑皮层下行纤维的联系,同时还经过丘脑对大脑皮层有上行纤维的联系。因此,目前把由大脑皮层下行并通过皮层下核团(主要指基底神经节)换元接替,转而控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传导系统,称为皮层起源的锥体外系。
皮层起源的锥体外系是大脑皮层控制躯体运动的另一下行传导通路。锥体外系的皮层起源比较广泛,但主要来源是额叶和顶叶的感觉运动区和运动辅助区。因此,皮层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的起源是相互重叠的。锥体外系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控制常是双侧性的,其机能主要与调节肌紧张、肌群的协调性运动有关。

‘伍’ 大脑皮层的主要躯体运动区在哪

1. 皮质运动区
位于中央前回(4区),是支配对侧躯体随意运动的中枢。它主要接受来自对侧骨骼肌、肌腱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冲动,以感受身体的位置、姿势和运动感觉,并发出纤维,即锥体束控制对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2. 皮质运动前区
位于中央前回之前(6区),为锥体外系皮质区。它发出纤维至丘脑、基底神经节、红核、黑质等。与联合运动和姿势动作协调有关,也具有植物神经皮质中枢的部分功能。

‘陆’ 体表感觉是外部感觉吗

体表感觉区

中央后回是全身体表感觉的投射区域。通过对灵长类动物体表不同部位的刺激,引导相应的皮层诱发电位,观察到中央后回的感觉投射有以下规律:
①一侧体表的感觉传入投射到对侧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即为交叉性投射;但头面部感觉的投射是双侧性的。
②躯体各部位感觉在皮层的投射区域具有一定的分野,其安排大致像一个倒置的躯体;但头面部代表区内部的安排是正立的。
③投射区的大小与不同体表部位的感觉灵敏程度有关。例如,手指和嘴唇在大脑皮层的代表区很大,而躯干的代表区则很小。这说明感觉灵敏的部位具有较大量的感受装置,皮层上与其相联系的神经元数量也必然较多,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进行精细的感觉分析。
人体脑外科手术中,在不损害病员和取得协作的前提下,用适宜强度的电刺激来刺激大脑皮层,观察到刺激中央后回的顶部,病人可产生似乎来自下肢的主观感觉;而刺激中央后回的底部,则可产生似乎来自面部的主观感觉。
外部感觉(external sensation)是指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界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其感受器位于体表。皮肤感觉和味觉的感觉受器称为接触性感受器。外界事物只有和这两种感受器直接接触,才能引起感觉;视觉、听觉和嗅觉的感受器,称远距离感受器,外界事物在一定距离外,通过媒介的作用,引起感觉。浅感觉是指皮肤与粘膜的痛、温、触、压等感觉而言,由于它们的感受器位置较浅,因此由这些感受器上行的感觉传导系统称为浅感觉传导通路。体表感觉只是皮肤表面的感受,不包括黏膜

阅读全文

与头面部感觉为什么是双侧性支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次燕窝要多少克 浏览:1098
面部血管瘤怎么治不留疤 浏览:1926
yamii胶原蛋白怎么吃 浏览:1351
贵阳祛斑哪个好先荐利美康 浏览:1283
和田玉戈壁料没油性怎么办 浏览:896
鹅耳朵冻疮涂什么精油 浏览:1913
燕窝有什么不好的副作用吗 浏览:885
皮肤使用爽肤水有什么好处 浏览:1257
漂白燕窝炖不烂怎么办 浏览:1428
燕窝跟什么吃最好 浏览:1666
容易长痘痘油皮怎么可以做美白 浏览:1493
医院和美容院哪个祛斑好 浏览:1655
山羊奶面膜与龙血精华面膜哪个好 浏览:1707
学生干皮适合什么面霜 浏览:1481
生姜和什么一起煮能祛斑 浏览:1335
两三个月的宝宝选面霜怎么选 浏览:1552
嘴巴上和下面长痘怎么治 浏览:1655
南京医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钱 浏览:989
燕窝每天多少毫升合适 浏览:1592
胶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于吸收 浏览: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