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面部护理 > 传导头面部皮肤的神经是什么神经

传导头面部皮肤的神经是什么神经

发布时间:2022-08-29 09:27:41

㈠ 面部皮肤感觉由哪些神经传导

三叉神经,迷走神经,舌咽神经

㈡ 面部的运动神经

面部神经即第七对脑神经,由感觉、运动和副交感神经纤维组成,分别管理舌的味觉,面部表情肌运动及支配舌下腺、下颌下腺和泪腺的分泌。一般认为是舌弓的背侧支。介于相当于脊神经节的膝神经节的起始部附近。在无羊膜类,面神经和三叉神经的半月神经节愈合。

面神经是以运动神经为主的混合神经,主要支配面部表情肌和传导舌前2/3的味觉及支配舌下腺、下颌下腺和泪腺的分泌。。面神经核位于脑桥,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受双侧大脑皮质运动区的支配,并发出运动纤维支配同侧颜面上半部的肌肉,核的下半部分仅受对侧大脑皮质的支配,并发出运动纤维支配同侧颜面下半部的肌肉。

解剖:面神经facialnerve为混合性脑神经,含有4种纤维成分:①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于脑桥被盖部的面神经核,主要支配面肌的运动;②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起于脑桥的上泌涎核,属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在有关副交感神经节换元后的节后纤维分布于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及鼻、腭的粘膜腺,控制上述腺体的分泌;③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即味觉纤维,其胞体位于颞骨岩部内,面神经管弯曲处的膝神经节,周围突分布于舌前2/3粘膜的味蕾,中枢突终止于脑干内的孤束核;④一般躯体感觉纤维,传导耳部皮肤的躯体感觉和表情肌的本体感觉。

㈢ 运动解剖学十二对脑神经

12对脑神经名称,出入颅部位、分类All rights res erved

顺序及名称

神经根出入脑部位

出入颅部位

纤维成分

分布

损伤后主要表现

Ⅰ嗅神经

嗅球

筛孔

内脏感觉

鼻腔嗅粘膜

嗅觉障碍

Ⅱ视神经

视交叉

视神经管

躯体感觉

眼球视网膜

视觉障碍

Ⅲ动眼神经

中脑脚间窝

眶上裂

躯体运动

上、下、内直肌,下斜肌,上睑提肌

眼外斜视,上睑下垂

内脏运动(副交感)

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对光反射消失

Ⅳ滑车神经

中脑下丘下方

眶上裂

躯体运动

上斜肌

眼不能向外下斜视

Ⅴ三叉神经

脑桥基底部与小脑中脚交界处

眼神经:眶上裂
上颌神经:圆孔
下颌神经:卵圆孔

躯体感觉

头面部皮肤、口腔、鼻腔粘膜、牙及牙龈、眼球及舌前2/3粘膜

面部感觉障碍,角膜反射消失

躯体运动

咀嚼肌、下颌舌骨肌、二腹肌前腹

咀嚼肌瘫痪,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

Ⅵ展神经

延髓脑桥沟中部

眶上裂

躯体运动

外直肌

眼内斜视

Ⅶ面神经

延髓脑桥沟外侧部

内耳门→内耳道→面神经管→茎乳孔

躯体运动

面部表情肌、颈阔肌、茎突舌骨肌、二腹肌后腹

额纹消失,眼不能闭合,口角歪向健侧,鼻唇沟变浅

内脏运动(副交感)

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及鼻腔和腭腺体

分泌障碍

内脏感觉

舌前2/3味蕾

味觉障碍

Ⅷ前庭蜗神经

前庭神经

延髓脑桥沟外侧部

内耳门→内耳道

躯体感觉

半规管壶腹嵴、球囊斑及椭圆囊斑

眩晕,眼球震颤等

蜗神经

螺旋器

听力障碍

Ⅸ舌咽神经

延髓橄榄后沟上部

颈静脉孔

躯体运动

茎突咽肌

内脏运动(副交感)

腮腺

分泌障碍

内脏感觉

咽、鼓室、软腭、舌后1/3的粘膜、舌后1/3味蕾、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

咽与舌后1/3感觉障碍,咽反射消失,舌后1/3味觉障碍

Ⅹ迷走神经

延髓橄榄后沟中部

颈静脉孔

内脏运动(副交感)

心肌、胸腹腔脏器的平滑肌和腺体

心动过速,内脏运动障碍,腺体分泌障碍

躯体运动

咽喉肌

发音嘶哑,发呛,吞咽障碍内脏感觉咽、喉粘膜,胸、腹腔脏器内脏感觉障碍

躯体感觉

硬脑膜,耳廓及外耳道皮肤

耳廓、外耳道皮肤感觉障碍

Ⅺ副神经

延髓根

延髓橄榄后沟下部

颈静脉孔

躯体运动

随迷走神经至咽、喉肌

脊髓根

脊髓颈段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脸不能转向健侧,不能上提患侧肩胛骨

Ⅻ舌下神经

延髓前外侧沟

舌下神经管

躯体运动

舌内肌和舌外肌

舌肌瘫痪、萎缩,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

感觉神经(Ⅰ、Ⅱ、Ⅷ)、运动神经(Ⅲ、Ⅳ、Ⅵ、Ⅺ、Ⅻ)、混合神经(Ⅴ、Ⅶ、Ⅸ、Ⅹ)
眼的神经
视神经:传导视觉冲动
动眼神经:上直、下直、内直、下斜肌,上睑提肌,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滑车神经:上斜肌
三叉神经眼神经支:眼球黏膜
展神经:外直肌
面神经:泪腺
舌神经
三叉神经-下颌神经-舌神经:舌前2/3黏膜
三叉神经-下颌神经-下牙槽神经:下颌舌骨肌
面神经:舌下腺,舌前2/3味蕾
舌咽神经:舌后1/3黏膜和味蕾
舌下神经:舌内肌,舌外肌
40.三叉神经、面神经的组成(或核团)、主要作用(及其分支与分布)
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 (记住三大分支)
为混合性神经,含有躯体感觉和特殊内脏运动两种纤维。由脑桥与小脑中脚交界处入脑,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其周围 突组成三叉神经3条分支,称为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1.眼神经ophthalmic nerve
1.泪腺神经:细小,分布于泪腺和上睑;
2.额神经:经眶上切迹分布于额顶部皮肤
3.鼻睫神经:发出许多分支分布于鼻腔粘膜、筛窦、泪囊、鼻背皮肤以及眼球、眼睑等
2.上颌神经maxillary nerve
1.眶下神经:为上颌神经的主支,经眶下沟、眶下管出眶下孔至面部,分布于下睑、鼻翼、上唇的皮肤和粘膜
2.上牙槽神经:3支分别穿入上颌体骨质,互相吻合成上牙槽丛,分支分布于上颌牙及牙龈
3.颧神经:分布于颧、颞部皮肤;
4.翼腭神经:连于翼腭神经节,分布于腭和鼻腔的粘膜及腭扁桃体。
3.下颌神经mandibular nerve
①耳颞神经:分布于耳前及颞部皮肤,并分支至腮腺;
②颊神经:沿颊肌外面前行,分布于颊部皮肤和粘膜;
③舌神经lingual nerve:分布于口腔底及舌前2/3粘膜;
④下牙槽神经:分布于颏部及下唇的皮肤和粘膜。下牙槽神经中的运动纤维支配下颌舌骨肌和二腹肌前腹;
⑤咀嚼肌神经:属运动性,分布于各咀嚼肌。
面神经
面神经facial nerve为混合性神经,主要含有3种纤维成分。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于脑桥的面神经核,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起于脑桥的上泌涎核,
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即味觉纤维,其胞体位于面神经管近侧弯曲部中的膝神经节geniculate ganglion,周围突分布于舌前2/3味蕾,中枢突止于脑干内的孤束核上部。
(一)在面神经管内的分支
1.鼓索chorda tympani
2.岩大神经
3.镫骨肌神经
(二)在颅外的分支
1.颞支常为3支,支配额肌和眼轮匝肌等。
2.颧支3~4支,至眼轮匝肌及颧肌。
3.颊支3~4支,至颊肌、口轮匝肌及其他口周围肌。
4.下颌缘支沿下颌下缘向前,至下唇诸肌。
5.颈支在颈阔肌深面向前下,支配该肌。
翼腭神经节pterygopalatine ganglion
为副交感神经节,位于翼腭窝内,上颌神经下方,有副交感纤维、交感纤维、感觉纤维进入此节。
下颌下神经节submandibular ganglion
为副交感神经节,位于下颌下腺和舌神经之间,有副交感纤维、交感纤维、感觉纤维进入此节。
41.内脏运动神经特点
内脏神经系统visceral nervous system含有感觉和运动两种纤维成分。调节内脏、心血管的运动和腺体的分泌,通常不受人的意志控制,又称为自主神经系autonomic nervous system;主要控制和调节动、植物共有的物质代谢活动,并不支配动物所特有的骨骼肌的运动,也称之为植物神经系vegetative nervous system
42.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部体
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胸腰部灰质的中间带外侧核,副交感 神经的低级中枢则位于脑干和脊髓骶部的副交感核。
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交感(神经)部sympathetic part (nerve)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胸1(或颈8)~腰2(或腰3)节段的灰质侧角的中间带外侧核。
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副交感(神经)部parasympathetic part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的副交感神经核和脊髓骶部第2~4节段灰质的骶副交感核
43.脊髓内部结构(3角、3个纤维束或5个纤维束)
3角
前角(运动),后角(感觉),侧角(内脏)
5个纤维束
上行纤维束:薄束,楔束,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脊髓丘脑束。
下行纤维束:皮质脊髓侧束,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皮质脊髓前束。
脑可分为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小脑
44.脑干的构成,主要脑神经核名称(性质分类)
脑干brain stem构成
中脑midbrain:
大脑脚,脚间窝,上丘,下丘
脑桥pons:
基底沟,小脑中脚,小脑上脚,菱形窝上半(内侧隆起,蓝斑)
延髓mella oblongata:
延髓脑桥沟,锥体,橄榄,锥体交叉,菱形窝下半,小脑下脚,薄束结节,楔束结节
主要脑神经核名称
躯体运动柱:
动眼神经核(III),滑车神经核(IV),展神经核(VI),舌下神经核(VII)
特殊内脏运动柱:
三叉神经运动核(V),面神经核(VII),疑核(IX,X,XI),副神经核(XI)
一般内脏运动柱general visceral motor column:
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
内脏感觉柱visceral sensory column:
孤束核(头部:VII,IX;尾部:IX,X)
一般躯体感觉柱:
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
特殊躯体感觉柱
蜗神经核,前庭神经核
45.简述小脑分叶及各叶的主要机能
小脑分叶
小脑表面有许多大致平行的浅沟,将小脑分成许多叶片,若干分叶组成一个小叶,以较深的裂沟分为3叶
绒球小结叶(古小脑、前庭小脑):与维持人体平衡有关
小脑前叶(旧小脑、脊髓小脑):与肌张力的调节密切相关
小脑后叶(新小脑、大脑小脑):参与精细运动调节,运动的起始、计划、协调。
46.简述间脑分部;背丘脑腹后核、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间脑diencephalom
背丘脑,后丘脑,上丘脑,底丘脑,下丘脑
背丘脑腹后核、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传入纤维来源

发出纤维投射

腹后内侧核

三叉丘系和孤束核
发出的味觉纤维

大脑皮质的感觉区

腹后外侧核

内侧丘系、脊髓丘系

内侧膝状体
medial geniculate body

下丘臂听觉纤维

大脑皮质听觉中枢

外侧膝状体
lateral geniculate body

视束

大脑皮质视觉中枢

47.大脑皮质的分叶和功能定位;何谓边缘系统、边缘叶?
端脑telencephalon(又称大脑cerebrum)
大脑皮质分叶
额叶frontal lobe在外侧沟上方和中央沟以前的部分;
颞叶temporal lobe外侧沟以下的部分;
枕叶occipital lobe位于半球后部,其前界在内侧面为顶枕沟,在上外侧面的界限是自顶枕沟至枕前切迹(在枕叶后端前方约 4cm处)的连线;
顶叶parietal lobe为外侧沟上方、中央沟后方、枕叶以前的部分;
岛叶insula呈三角形的岛状,位于外侧沟深面,被额、顶、颞叶所掩盖。
大脑皮质功能定位
第Ⅰ躯体运动区:
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包括Brodmann第4区和第6区。身体各部在此区的投影特点为:①上下颠倒,但头部是正的。②左右交叉,③身体各部投影区的大小取决于功能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
第Ⅰ躯体感觉区:
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包括3、1、2区。接受背侧丘脑腹后核传来的对侧半身痛、温、触、压以及位置觉和运动觉。身体各部在此区的投射特点是:①上下颠倒,但头部也是正的。③身体各部在投射范围的大小取决于该部感觉的敏感程度。
视区:
位于枕叶内侧面距状沟两侧的皮质(17区)。一侧视区接受同侧视网膜颞侧半和对侧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经外侧膝状体中继传来的视觉信息。损伤一侧视区,可引起双眼视野同向性偏盲。
听区:
位于外侧沟下壁的颞横回(41、42区)。每侧听区接受自内侧膝状体传来的两耳听觉冲动。因此,一侧听区受损,不致引起全聋。
运动性语言中枢:
位于额下回的后部(44、45区),又称Broca区。此区受损,产生运动性失语症,即丧失了说话能力,但仍能发音。
听觉性语言中枢:
位于颞上回后部(22区)。此区受损,患者虽听觉正常,但听不懂别人讲话的意思,也不能理解自己讲话的意义,称感觉性失语症。
书写中枢:
位于额中回后部(8区),靠近中央前回的上肢代表区。此区受损,虽然手的运动正常,但不能写出正确的文字,称失写症。
视觉性语言中枢:
位于角回(39区),靠近视区。此区受损时,视觉正常,但不能理解文字符号的意义,称失读症,也属于感觉性失语症。
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
由与边缘叶有关的皮质及皮质下结构(如杏仁体、下丘脑、上丘脑、背侧丘脑前核和中脑被盖等)组成
边缘叶limbic lobe
在半球内侧面,位于胼胝体周围和侧脑室下角底壁的一圈弧形结构:隔区(包括胼胝体下区和终板旁回)、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和齿状回等,它们属于原皮质和旧皮质。
48.大脑髓质的纤维有几类?简述内囊位置、分部、通过纤维束加病床意义。
大脑髓质
大脑半球的髓质由大量神经纤维组成,实现皮质各部之间以及皮质与皮质下结构间的联系,可分为联络纤维、连合纤维和投射纤维3类。
(1)联络纤维:是联系同侧大脑半球内各部分皮质的纤维,联系相邻脑回的纤维较短,称弓状纤维。联系叶与叶间的纤维较长,主要包括:
①钩束,②上纵束,③下纵束,④扣带
(2)连合纤维:是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皮质的纤维,包括胼胝体、前连合和穹窿连合。
(3)投射纤维:是联系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结构(包括基底核、间脑、脑干、小脑和脊髓)的上、下行纤维,这些纤维大部分经过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形成宽厚的白质板层即内囊

㈣ 面部皮肤感觉由什么神经支配

面部神经即第七对脑神经。由感觉、运动和副交感神经纤维组成,分别管理舌的味觉,面部表情肌运动及支配舌下腺、下颌下腺和泪腺的分泌。

㈤ 传导头面部皮肤感觉的神经主要是

皮肤的神经是指分布在皮肤中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感觉神经来自脑脊神经,为传入神经。运动神经来自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为传出神经。皮肤的神经支配呈节段性,但相邻节段间有部分重叠。感觉神经纤维使皮肤能感受触觉、温觉、冷觉、痛觉和压觉。运动神经纤维主要分布于皮肤附属器周围,支配肌肉活动。

㈥ 浅感觉传导通路的原理

头面部痛、温、触觉传导通路/头面部的浅感觉是经三叉神经传入的,第一级感觉神经元位于三叉神经半月节内,其树突构成三叉神经内的感觉纤维,分布至头面部皮肤感觉;轴突经三叉神经根进入脑桥后,其中传导触觉的纤维止于三叉神经感觉主核,而传导痛、温觉的纤维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二者均为第二级神经元,换元后的纤维交叉至对边上行,组成三叉丘系,经脑干各部止于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第三级神经元),更换神经元后的纤维参与组成丘脑皮质束经内囊投射至中央后回下1/3的感觉区。

㈦ 课本上说三叉神经脊束是传导头面部的痛、温觉,它受损后为何也会造成头面部的触压觉障碍

三叉神经为混合神经,有一般躯体感觉和特殊内脏运动两种纤维 另外是三叉神经脊束核 而不是三叉神经脊束 三叉神经组成的传导通路叫三叉丘系 它传导的是痛 温 触觉 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脑桥核
麻烦采纳,谢谢!

㈧ 分布于面部皮肤的感觉神经是

三叉神经内侧图三叉神经(n.trigminus)为混合神经,是第5对脑神经,也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经,含有一般躯体感觉和特殊内脏运动两种纤维。支配脸部、口腔、鼻腔的感觉和咀嚼肌的运动,并将头部的感觉讯息传送至大脑。三叉神经由眼支(第一支)、上颌支(第二支)和下颌支(第三支)汇合而成,分别支配眼裂以上、眼裂和口裂之间、口裂以下的感觉和咀嚼肌收缩。自三叉神经结向前发出三支由周围突组成的三条大的分支,至内向外依次为眼神经、上颌神经及下颌神经。眼神经眼神经(n.ophthalmicus)在三支中最小,只含有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眼神经向前进入海绵窦外侧壁,经眶上裂入眶,分布于额顶部、上睑和鼻背皮肤,以及眼球、泪腺、结膜和部分鼻腔粘膜)。(1)泪腺神经细小,沿眶外侧壁、外直肌上缘前行至泪腺分布于泪腺和上睑的皮肤。(2)额神经较粗大,位于上睑提肌的上方,分2~3支,其中眶上神经较大,经眶上切迹,分支分布于额顶部皮肤。(3)鼻睫神经在上直肌的深面,越过视神经上方达眶内侧壁。此神经分出许多分支,分别分布于眼球、蝶窦、筛窦、下睑、泪囊、鼻腔粘膜和鼻背皮肤。上颌神经上颌神经(n.maxillaris)也是一般躯体感觉神经,自三叉神经节发出后,立即进入海绵窦外侧壁,之后经圆孔出颅,进入翼腭窝,再经眶下裂入眶,续为眶下神经。上颌神经分支分布于上颌各牙、牙龈、上颌窦、鼻腔和口腔的粘膜以及睑裂间的面部皮肤以及部分硬脑膜。(1)眶下神经为上颌神经的终支,通过眶下沟、眶下管、出眶下孔至面部,分为数支分布于下睑、鼻翼和上唇的皮肤。(2)颧神经在翼腭窝内发出,经眶下裂入眶,穿眶外侧壁至面部,分支分布于颧、颞部皮肤。颧神经在行程中发出由副交感节后神经纤维组成的小支与泪腺神经吻合,此支进入泪腺,控制泪腺分泌。(3)上牙槽神经分为上牙槽前、中、后支。后支有2~3支,在翼腭窝内自上颌神经发出后,穿上颌骨体后面进入骨质。上牙槽前、中支从眶下神经分出,三支在上颌牙槽骨质内吻合,形成上牙丛,分支分布于上颌窦,上颌各牙和牙龈。(4)翼腭神经也称神经节支,为2~3条神经分支,从上颌神经主干行经翼腭窝上方的一段发出,向下连于翼腭神经节,后分布于腭部和鼻腔的粘膜以及腭扁桃体。下颌神经下颌神经(n.mandibularis)为混合神经,是三支中最粗大的分支。自三叉神经节发出后,经卵圆孔出颅腔达颞下窝,立即分为许多支。其中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咀嚼肌。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下颌各牙、牙龈、舌前2/3和口腔底粘膜以及耳颞区和口裂以下的面部皮肤。(1)耳颞神经以两根起始,向后包绕脑膜中动脉后合成一干,穿入腮腺实质内,与颞浅动脉伴行,向上分支布于耳廓前面和颞区皮肤以及腮腺。(2)颊神经沿颊肌外面前行,穿此肌后分布于颊粘膜以及颊区直至口角的皮肤。(3)舌神经在下牙槽神经的前方,经翼外肌深面下行,途中有面神经的鼓索从后方加入此神经。此后越过翼内肌浅面到达下颌下腺的上方,再沿舌骨舌肌的表面行至舌尖。舌神经分支分布于口腔底和舌前2/3的粘膜,接受一般躯体感觉的刺激。(4)下牙槽神经为混合神经,含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和特殊内脏运动纤维。下牙槽神经在舌神经的后方,沿翼内肌的外侧面下行,其中的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分出分支,支配下颌舌骨肌和二腹肌前腹。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经下颌孔入下颌管。在下颌管内分支构成下牙丛,分支分布于下颌各牙和牙龈。其终支自颏孔穿出称颏神经,分布于颏部及下唇的皮肤和粘膜。(5)咀嚼肌神经为特殊内脏运动神经,分数支支配所有咀嚼肌。

阅读全文

与传导头面部皮肤的神经是什么神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次燕窝要多少克 浏览:1098
面部血管瘤怎么治不留疤 浏览:1926
yamii胶原蛋白怎么吃 浏览:1351
贵阳祛斑哪个好先荐利美康 浏览:1283
和田玉戈壁料没油性怎么办 浏览:896
鹅耳朵冻疮涂什么精油 浏览:1913
燕窝有什么不好的副作用吗 浏览:885
皮肤使用爽肤水有什么好处 浏览:1257
漂白燕窝炖不烂怎么办 浏览:1428
燕窝跟什么吃最好 浏览:1666
容易长痘痘油皮怎么可以做美白 浏览:1493
医院和美容院哪个祛斑好 浏览:1655
山羊奶面膜与龙血精华面膜哪个好 浏览:1707
学生干皮适合什么面霜 浏览:1481
生姜和什么一起煮能祛斑 浏览:1335
两三个月的宝宝选面霜怎么选 浏览:1552
嘴巴上和下面长痘怎么治 浏览:1655
南京医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钱 浏览:989
燕窝每天多少毫升合适 浏览:1592
胶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于吸收 浏览: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