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疖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众所周知,人体的皮肤表露于表面。如果皮肤出现皮肤病,不但影响美观,还给患者朋友们带来极大的痛苦。比如皮肤长化脓性小痘痘,红肿并且疼痛,不能去抓,又不能碰水。但是,注意饮食忌口,一般会随着时间逐渐消失。很多人认为这是疖子造成的,那么,疖子是什么呢?
一、疖子
疖子称疖或者疖病,多见于青少年,通常是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造成的。化脓性毛囊或者毛囊深处组织感染就是疖子,其周围相邻的多个毛囊发生感染,跟疖子融合叫做痈,患者去外科检查就诊。
二、长疖子的病因
通常来说,多见的疖子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而成。如果人体肛门或者生殖器部反复长疖子,可继发于厌氧菌感染。一般人体长期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就容易出现疖子,多以糖尿病患者、胖人常见、不注意皮肤卫生、免疫力差的人为常见。
三、疖子的表现症状
长疖子开始是出现红肿,并且有痛感的小痘痘。随着发展,会慢慢变大,直到鼓起来成锥子的外形。几日后,疖子的痘痘中间部会因组织坏死逐渐软下来。这个时候呈现的是白色偏黄的脓栓,随即红肿以及疼痛会严重。过几日后,脓栓也会逐渐减轻并且有脓液渗出,这个时候疖子会慢慢的自愈。
疖子一般没有明显的全身症状表现,但是,如果疖子出现在人体血液丰富的位置,可出现抵抗力下降,还会出现发烧、头疼、怕冷、食欲不佳等表现。如果是面部三角区的上唇周围以及鼻部长疖,则千万不要弄破。一旦感染,可能造成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表面皮肤会出现硬结,并且红肿疼痛、头痛、高烧,严重的话会昏厥危及生命,要引起重视。
当然,治疗疖子也是关键。对于初期的疖子,可以用抗生素药膏来治疗。如果有脓可抹石炭酸,按医嘱口服药物治疗,建议不要弄破,避免感染。平时要保持皮肤毛孔畅通,每天按时洗澡,选择无刺激的洗剂清洗皮肤。
2. 脸上长疖子应该怎么办
疖子,夏天尤其多见,俗称“暑疖”。中医认为是毒侵入皮肤而发病,属于疮疡热证,所以又称“热疖”。细小如钉而反应较重的疖子,则称为“疔疮”。疖子随处都可发生,以头、面、颈、背、臀等处最为多见;疔疮主要见于颜面及手指、足趾。 疖子初起时如黄豆大或梅子大,发红,发热,又肿又痛,逐渐向四周扩大。数天后,在中央出现一个黄白色的小脓头,溃破出脓后就逐渐愈合。但是往往这里好了那里又发,顽固难愈;特别是当病人正气虚弱,或挤压疖子,还会引起“疮疡内陷”,“疔毒走黄”,也就是败血症。所以,不能忽视对疖子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疖子要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否则葡萄球菌侵入毛囊、皮肤腺及皮下组织,就会化脓而发病。 用野菊花、金银花、蒲公英、绿豆衣各12克、甘草6克,煎水代茶饮用,也有助于预防疖子的发生。在暑天也可以少量服用六神丸。 一旦发生疖子,宜内外兼治。内服清热解毒中药,可用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马齿苋各15克水煎服用。 外敷清热解毒中药,可用新鲜马齿苋60克,或用蒲公英60克,或用败酱草60克,或用芙蓉花嫩叶60克,加少许食盐,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2~4次,对尚未化脓的效果较好。已经化脓的,须疖肿成熟溃破,脓液流出,才能逐渐愈合。
采纳哦
3. 脸上长了红肿的硬包,好像是疖肿,怎么治疗呀
疖肿是以细菌感染为突出表现的皮损,从而使毛囊和它周围的软组织发生急性感染性炎症的情况。这种情况在自己处理时,先清洁皮肤表面,然后涂抹莫匹罗星软膏进行抗菌消炎,从而有助于局部感染的缓解。如果是比较严重的疖肿还是建议及时就医哦。
4. 脸上长火疖子怎么办
疖子是指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感受火毒,致局部红肿、热痛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可分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疖病等。其特点是色红、灼热、疼痛,突起根浅、肿势局限,范围多在3厘米左右,易脓、易溃、易敛。相当于西医的疖、头皮穿凿性脓肿、疖病等。疖子,中医认为是热毒侵入皮肤而发病,属于疮疡热证,所以又称“热疖”。细小如钉而反应较重的疖子,则称为“疔疮”。疖子以头、面、颈、背、臀等处最为多见;疔疮主要见于颜面及手指、足趾。疖子虽小,但也不可忽视对它的预防和治疗。 方法/步骤 1、早期促使炎症消退 红肿阶段可选用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等理疗措施,也可敷贴加油调成糊状的中药金黄散、玉露散或鱼石脂软膏。 2、局部化脓时急躁排脓 疖顶见脓点或有波动感时用石炭酸点涂脓点或用针头将脓栓剔出,或作切开引流,禁忌挤压。出脓后辅以呋喃西林、湿纱条或以化腐生肌的中药膏,直至病变消退。 3、抗菌治疗 若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面部疖或并发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管炎时,可选用青霉素或复方磺胺甲恶唑等抗菌药物治疗,或用清热解毒中药方剂等。有糖尿病者给予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等相应治疗措施。对顽固性患者可注射丙种球蛋白、自家菌苗或多价葡萄球菌菌苗。 4、对于外耳道、鼻、上唇部的疖子不可切开,更不要挤压,以防感染扩散蔓延。 5、中药治疗 一旦发生疖子,宜内外兼治。内服清热解毒中药,可用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马齿苋各15克,水煎服用。外敷清热解毒中药,可用新鲜马齿苋60克,或用蒲公英60克,或用败酱草60克,或用芙蓉花嫩叶60克,加少许食盐,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药2~4次,对尚未化脓的疖子效果较好。已经化脓的,必须让疖子成熟溃破,脓液流出,才能逐渐愈合。也可以用新鲜的柏树叶捣烂,叫鸡蛋清和成糊,敷在患处。
5. 什么是疖疖是由什么引起的
疖是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扩展到皮下组织。 致病菌大多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人体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通常都有细菌到磨擦和刺激,都可导致疖的发生。疖常发生于毛囊和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颈、头、面部、背部、腋部、腹股沟部及会阴部和小腿。多个疖同时或反复发生在身体各部,称为疖病。常见于营养不良的小儿或糖尿病病人。 预防 注意皮肤清洁,特别是在盛夏,要勤洗澡、洗头、理发、勤换衣服、剪指甲,幼儿尤应注意。用金银花、野菊花煎汤代茶喝。疖周围皮肤应保持清洁,并用70%酒精涂抹,以防止感染扩散到附近的毛囊。 治疗措施 对炎症结节可用热敷或物理疗法(透热、红外线或超短波),亦可外敷鱼石脂软膏、红膏药或金黄膏。已有脓头时,可在其顶部点涂石炭酸。有波动时,应及早切开引流。对未成熟的疖,不应俐意挤压,以免引起感染扩散。 面部疖,有全身症状的疖和疖病,应给予磺胺药或抗生素。并注意休息,补充维生素,适当增加营养。
希望采纳
6. 脸上长了疖肿要怎么办
1.如果是比较小的疖肿,可以先用酒精外涂进行消毒,在每天睡前涂抹如意金黄散可以使脓液排出,如意金黄散具有消肿排脓的功效。另外,外用清热解毒的药粉,如金银花、绿豆粉等。2.口服具有清热解毒的药物,如牛黄解毒片来清除体内热毒。3.如果疖肿的面积比较大,就要及时到正规的医院进行就诊治疗,及时排脓,否则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
7. 疖子是什么
建议:对于这个问题你一定要了解重视,关于你请问的这个问题为你解答如下:1.注意皮肤卫生,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酒类,最好不多吃甜食。千万不要用挤捏的方法去排脓。尤其是面部和上唇的疖子。对于反复发作的疖病,要寻找潜在的因素,消除体内感染病灶。检查有无贫血和糖尿病等情况,一旦发现要及时治疗。 2.抗生素的注射和内服。早期应用足量抗生素。4.早期的疖子不能切开引流。成熟的疖子已化脓变软者,可切开排脓。但面部和上唇的疖子千万不要挤压和随意切开。未成脓者,可每日外用纯鱼石脂,或鱼石脂硫磺泥膏,可促进炎症消退。 5.可进行紫外线、红外线、超短波照射,缓解炎症。
8. 我的脸上老长疖子怎么回事
(一)切忌手挤疖子!!!
疖子是因皮脂腺中有化脓细菌侵入,导致身体的免疫细胞在局部积累从而出现的局部组织炎症反应。由于化脓菌使一部分细胞坏死形成脓液,其外有免疫细胞包裹,加上周围组织液和抗体从血管中渗出参与反应,局部的细菌无法继续扩散到周围组织中,所以化脓都局限在局部。待到疖子自然破裂,脓汁会自然排出以后,皮肤再生并愈合。
如果用手挤疖子,化脓灶周围的保护层被破坏了,细菌便扩散到周围组织中,在更大范围内引发炎症。如果细菌被“挤”进血管,能随血流播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或者在血中生长繁殖,导致败血症。可见,疖子是不能挤的。
如果疖子长在脸上或口唇上,就更不能乱挤。因为从嘴角到鼻根部,在医学上称为“危险三角”,此处的血管与颅内血管相通。如果挤长在危险三角内的疖子时细菌进入血管,就有引起颅内感染、海绵窦栓塞的可能,会危及生命。
(二)少吃油腻,饮食要清淡,多吃绿色蔬菜,大便保持通畅。
(三)多洗脸,用温水。每天3~4次。对疖子很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