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进行战争时,哪个部队是冲在最前线的
一般如果是有海域,先是航母舰队到位,打掉防空的,然后可能是陆军的小组单位开始战斗,后来会加入空降部队和地面的装甲部队,轰炸机梯队是只针对特殊目标出动的,特种部队不会正面出现在战场,现在反对特种战争,都是敌后爆破这些的,对了,美国喜欢游骑兵开路,海军陆战队支援,陆军常规作战,特种部队一般是战争开始之前就行动做铺垫,一轮空袭开始之前,单位就会准备,正在空袭时,就准备出动了,这就是所谓的登陆战,之前还会有信号干扰,老美不会让自己的装备白白浪费,但是,他们挺愿意浪费士兵和浪费钱财,都是少爷兵
纯手打
❷ 浅议1991年海湾战争的起因、经过及其影响
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战争。
战争起因中东地区战略地位重要,是大国长期争夺的对象。80年代中期美苏关系缓和后,该地区潜在的矛盾逐渐突出。伊拉克对科威特觊觎已久,1961年拒不承认科独立,并企图以武力将其吞并,因遭英国干预和其他阿拉伯国家反对,才于1963年承认其独立。此后,因边界问题与科多次发生纠纷和冲突。两伊战争后,伊拉克陷于经济困境,要求科威特减免其债务,并指控科威特超产石油和偷采边境石油,导致伊石油收入锐减,要求科赔款和道歉;同时还向科提出重划边界和租用布比延岛与沃尔拜岛99年的要求。遭科坚决拒绝后,伊于1990年8月2日出兵占领科全境,8月8日宣布科为其第19个省。
伊拉克的侵略行径遭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同时也冲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为美出兵海湾提供了借口。美国出兵海湾的战略目的是:控制海湾石油资源,掌握西方经济命脉,巩固其在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位;长期驻足海湾,在中东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新秩序";制服地区强国伊拉克,保持海湾地区力量均衡,维护美国全球利益。伊侵科当天,美"独立"号航空母舰即奉命驶往海湾。8月6日,美总统G.布什下令实施"沙漠盾牌"行动,向海湾部署军队。联合国安理会亦通过要求伊无条件撤出科威特并对伊实施贸易禁运等决议。美国以执行联合国决议的名义建立多国联盟。英、法等38个国家出于不同目的派遣20余万人的战斗部队或支援部队,日本等10多个国家向美国捐款540余亿美元。1990年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8号决议,限定伊拉克在1991年1月15日前撤出科威特,并授权联合国成员国在1月15日后可使用武力将伊拉克逐出科威特。
双方部署与作战企图开战前夕,多国部队总兵力为69万人(其中美军45万人)、坦克3500余辆(其中美军2000余辆)、装甲车3000余辆(其中美军2200辆)、作战飞机5000余架(其中美军2000余架)、舰艇250余艘(其中美军140艘),部署在伊拉克-科威特周围地区,对伊军呈包围态势。其中,埃及、叙利亚及海湾六国的陆军部队部署在沙特阿拉伯-科威特边境前沿,美、英、法三国地面部队主力位于纵深;航空兵部署在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土耳其和美军迪戈加西亚空军基地;海军舰艇部署在波斯湾、阿曼湾、红海和地中海,其中在红海和波斯湾各有3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多国部队总指挥、美军中央总部司令H.N.施瓦茨科普夫上将通过"联盟协调通信与统一中心",与阿拉伯联合部队司令沙特阿拉伯的哈立德·苏尔坦中将协调行动。多国部队的作战企图是:以连续不断的高强度空袭,摧毁伊拉克的战争潜力和战略反击能力,震撼其士气民心,重创其地面部队,瘫痪其防御体系,尔后在海空军支援下以出其不意的地面进攻、快速坚决的纵深穿插和迂回包围,将伊军主力歼灭于科威特北部和伊拉克南部地区,迫使伊拉克接受联合国有关决议,结束战争。与此同时,给以色列以足够的军事援助,以免以色列卷入战争,导致多国联盟破裂,给伊可乘之机。
伊军总兵力120万人、作战飞机770余架、坦克5800余辆、装甲车5100余辆、火炮3.8万余门、地对地导弹800余枚。在南部战区(伊科战区)部署有43个师约45万余人(司令部在巴士拉),并在科沙边境地区构筑了包括两个防御地带的"萨达姆防线";其共和国卫队8个师为战略预备队,部署在伊科边界以北地区。在北部战区部署有2个军约17~18个步兵师,以备美军在土耳其方向开辟第二战场。在西部战区(叙利亚和约旦方向)部署有1~2个步兵师。在中部地区部署有1个军3个步兵师。另有1个师和4个旅(含共和国卫队2个旅)部署在巴格达周围。伊军由总统萨达姆·侯赛因直接指挥,其作战企图是:以藏避炸、保存实力,以有限反击拖住对方,以导弹袭击分化瓦解多国联盟;依托既设阵地,发挥兵力优势并利用日益严酷的天候,使战争长期化、复杂化,最终迫使多国部队撤出波斯湾,以永久占领科威特。
❸ 为什么俄乌战争中俄罗斯不采用大规模空袭,而是以地面部队进攻为主
俄乌战争在进行中,有些网友疑问,俄罗斯的空中力量明显优于乌克兰,为何不利用自己的优势呢?原因有三个:一个俄军的战术目标;一个是需要防范北约;还有一个是战略目的。
一、俄军的目的是为了不伤平民
随着战事发展,乌克兰与俄罗斯展开了对话,这是一个好的现象,说明双方有和解的希望。俄军的目的是让乌克兰保持中立地位,只要乌克兰同意,军事行动将会被取消。大家觉得乌克兰方面会同意吗?
❹ 介绍一下历次中东战争
1、第一次中东战争:由于巴勒斯坦土地极度不公平的分割,导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交战,阿拉伯国家在战争初期占优势,但是停火后以色列接受来自美国的大笔援助,以及阿拉伯军团的英国指挥官指挥部队撤离战场,导致阿拉伯国家战败。
2、第二次中东战争:埃及国内革命后国有化苏伊士运河引发利益冲突,最终英法以撤军。
3、第三次中东战争:戈兰高地的叙军向以色列定居点开火,由此爆发冲突。以色列全面获胜。
4、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及和叙利亚企图收复失地,对以色列发动进攻,阿拉伯国家先胜后败。
5、第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因为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装暗杀,对黎巴嫩境内巴勒斯坦武装发起进攻,这次战争是巴勒斯坦问题的延续,以色列最终单方面撤军,第五次中东战争告终。
第一次中东战争战争影响:
巴勒斯坦战争从阿拉伯出兵开始到以色列、叙利亚、签订停战协定为止,共历时15个月,战争以阿拉伯国家的失败,以色列获胜而告终。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军队死亡1.5万人,以色列军队死亡约6000人。
除加沙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外,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计2万多平方公里,比联合国分治决议规定的面积多了6700多平方公里。
战争后,以色列将有6万巴勒斯坦人赶出家园,沦为难民。联合国所规定的阿拉伯国家未能建立。战争激化了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阿拉伯国家和美、英的矛盾。从此,中东战乱不断。中东成为恐怖主义的热土,巴勒斯坦人用接二连三的自杀性人体炸弹的袭击以色列人,并制造了震惊世界的“慕尼黑惨案”等政治恐怖事件。
1988年,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建立,获得了包括中国在内的100个国家的承认,政府办公地点位于约旦河西岸的拉姆安拉。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第一次中东战争;网络-中东战争
❺ 简述五次中东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为争夺巴勒斯坦同阿拉伯国家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史称第一次中东战争。这次战争直到1949年3月才结束。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军队死亡约1.5万人,以色列军队死亡约6000人。
第二次中东战争英法两国为重新霸占苏伊士运河,恢复对埃及的殖民统治,勾结以色列,于1956年10月29日,出动大批军队向埃及发动了突然袭击。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整个战争中,英法对埃及的轰炸持续了6天,地面战斗40余小时,伤亡300至400人,损失飞机50余架;以色列死亡约1000人。埃及方面死亡约1000人,受伤2万多人,损失飞机200架,5大城市遭到严重破坏,1.2万幢住宅毁于战火。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6月5日凌晨7时45分,以色列几乎出动了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所有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的突然袭击。空袭半小时后,以色列的地面部队也发起了进攻,阿拉伯国家奋起反抗。至10日战争结束。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也称“六·五”战争”或“六天战争”。这次战争以阿拉伯国家的战败而告结束。战争中,埃及、约旦、叙利亚三个阿拉伯国家遭受严重损失,伤亡和被俘达6万余人,而以色列仅死亡983人。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失去的土地,经过周密的准备之后,对以色列发动了突然袭击,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这次战争,在历史上又被称为“十月战争”、“斋月战争”、“赎罪日战争”。战争历时18天,埃及、叙利亚和以色列共投入兵力约110万人,坦克5500辆,作战飞机1500架。战争结果是,阿拉伯国家死亡约2万余人,被击毁坦克2000余辆,损失飞机约400架。以色列军队死亡5000多人,损失坦克1000辆、飞机200架。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和纵容下,借口其在驻英大使被巴勒斯坦游击队刺杀,悍然出动陆海空10万多人,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和叙利亚驻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的半壁江山。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五次中东战争。着名的贝卡谷空战就发生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使巴解游击队伤亡3000余人,被击毁坦克100余辆,火炮500门,设在黎南部的游击队全部被毁,有400多座秘密武器库被占领。叙利亚军队伤亡1000余人,被毁坦克400余辆,飞机85架。
❻ 什么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仅以空军进行轰炸而没有使用地面部队就确定的战争
空军轰炸地面占领,空军轰炸决定战局的例子:比如1991年海湾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2011年利比亚战争,这三场战争,都是空军轰炸做主角的战争,也是现代化高科技战争,除了动用轰炸机外,还动用卫星、电子装备等,都是空军轰炸决定了战局。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
❼ 海湾战争的战争特点
海湾战争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模式,对二战以来形成的传统战争观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其最大特点为,这是一次高科技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普遍使用各种先进技术:
(1)电子战对战争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电磁优势将成为战争中的新制高点;
(2)空中力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海湾战争开创了以空中力量为主体赢得战争的先例,在空袭中,由于大量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提高了空袭的准确性,又使平民伤亡降低到最小程度;
(3)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
(4)高技术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
在海湾战争中,空中作战已经作为一种独立的作战样式而出现。在历时43天的空中作战中,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出动了各种用途的飞机,分别执行空袭、侦察、电子战、护航、加油、运输、观察等任务,对伊军的指挥中心、防空体系、重兵集团等进行了全方位、全天候的空袭,完成了战略空袭、夺取战区制空权、消弱伊军地面部队和支援地面作战等4个阶段的任务,对战争进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海湾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其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也助长了其独霸世界的野心。在海湾战争中,美国通过各种手段迅速建立起强大的反伊联盟,扮演了盟主的角色,表现出其处理国际事务的“领袖”作用;它把苏联撇在一边,无视许多国家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建议和呼声,执意发动战争,充分暴露其支配、领导全球的野心;它仅以死亡286人的代价换来了战争的胜利,使美国在军事上重新恢复了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多年来一直影响自己的“越南战争综合症”,使其干预国际事务的信心大增。海湾战争后,美国制定了“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的新的地区防务战略,克林顿上台后更加快了独霸全球的步伐。
海湾战争是冷战后首场大规模的现代化的局部战争。此战的轻松取胜使美国摆脱了多年来一直影响自己的“越战综合症”,增强其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助长其独霸世界的野心。海湾战争后美国对全球和地区事务的干涉和介入程度大大提高,如对波黑、索马里、海地等地区事务的干涉,以及实施北约东扩、制裁和武力打击伊拉克、发动科索沃战争等等,都是其推行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的具体步骤,不仅给地区安全带来了不利影响,而且也损害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海湾战争给 伊拉克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达二千亿美元。在美国对伊拉克的空袭中,重点轰炸了一些石油工业、交通等基础设施和一些重要的军事目标,给日后伊拉克的经济建设带来沉重的打击。军事上,伊拉克军队在海湾战争中整体作战能力损失三分之二以上,其中四十多个师被摧垮。伤亡人数达八点五万至十万人。伊拉克海军在这次战争中完全被摧毁。
在海湾战争爆发前,伊拉克凭借丰富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使其经济发展在中东地区处于中上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四千美元。而在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伊拉克国内生产总值仅达到战前的三分之一,人均收入降至不足四百美元。美在伊拉克南部地区投下了约三百吨的贫铀炸弹,导致这一地区患白血病 、恶性肿瘤和其它疑难病症发病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三点六倍,孕妇流产的比例是过去的十倍多。 海湾战争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客观上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苏联在海湾危机和战争中的表现说明,它作为两极格局中的一极已名存实亡,昔日的超级大国只能听任事态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讲,美国在海湾战争中既是打伊拉克,也是在打苏联。海湾战争后,苏联最终解体,为两极格局画上了句号。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大获全胜,成为冷战后惟一的超级大国,但这并没改变世界基本力量的对比,相反,世界加速向多极化发展。
海湾战争显示出高技术武器的巨大威力,标志着高技术局部战争已经作为现代战争的基本样式登上了世界军事舞台。由于高技术武器的使用,使现代战争的作战思想、作战样式、作战方法、指挥方式、作战部队组织结构以及战争进程与结局等方面都出现了重大变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形成的传统战争观念产生以强烈震撼,促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研究未来新型战争的热潮,从而引发了一场以机械化战争向信息战争转变为基本特征的世界性军事革命!
❽ 请问越南战争美军地面部队参战时间最长的军队是哪支军队,功绩如何
铁军 127师
❾ 越南战争的原因
一、1953年,朝鲜和平暂时结束了世界两大阵营之间的血腥对抗。3年以后,即1956年,这一对抗重新在越南展开。 这场长期鏖战不止、无尽无休的战争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峙。越南战争同朝鲜战争一样,起因于对国家的分割:将越南分为南越和北越。这一决定是在法国结束对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后,1954年7月21日召开的日内瓦会议上作出的。
二、日内瓦会议决定将越南沿北纬17度线分为两部分,北部是由胡志明领导的共产主义国家,成员大多数为越盟人员,一直为将法国赶出东南亚而战斗。南部在1949年7月1日,在法国的支持下,保大成立了越南王国,首都西贡。195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承认该王国,准备向西贡派出驻兵和军事顾问。从历史上讲,这是美国首次卷入越南未来的悲剧。
三、典型的冷战机制已经开始形成。美国成立了东南亚公约组织,即东南亚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是由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巴基斯坦、菲律宾与南越签订的公约。这一行动受到中国、苏联的抗议。统一两个越南的公民复决计划没有实现:两个政府均对此加以反对。
四、1961年12月,肯尼迪正式宣布支持南越继续进攻越共游击队员,争取独立。肯尼迪迅速将语言变成行动:他是第一位提供武器和派出军事顾问,而且还派出武装部队支援南越的美国总统。1961年12月末,第一批400名士兵到达西贡,一年左右时间,这一数量增加到11.2万人。
五、第一批美国受伤人员是在反越共行动中受伤的:1962年31人,1963年77人。这只是个开始,在今后的几年中,死亡人数不断增加:1964年146人,1965年1365人,1966年4896人。南越的损失更加严重:从1960年至1966年的7年中,共有5万名南越士兵、警察和官员死亡,15.7万名越共游击队员死亡。
(9)什么战争地面部队介入较早扩展阅读
一、1954年5月7日,法国军队在奠边府被越南人民军包围,宣告投降。7月21日,中国、美国、苏联、英国、法国、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等国代表又在日内瓦签署了法越停战协定。1955年2月,美国从法国接收了训练南越军队的工作,并宣布支持吴庭艳政权。
二、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中苏同盟的形成,以及中美两国在朝鲜战争的直接对抗和中国对越南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美国更加意识到这些所构成的现实和潜在的威胁,冷战局面形成后,美国在亚洲除了积极扶植日本,“遏制”新中国外,还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印度支那半岛。美国完全不希望看到殖民帝国政权被由苏联操控的政治机构所取代。
三、20世纪50年代,冷战的特征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出现了新的形式-“局部战争”。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于1954年决定向吴庭艳的南越政权提供援助,以遏制北越共产党政权的发展,截至8月,艾森豪威尔共任命了300多人为美国驻越南军事援助顾问团成员,在以后几年中,美国驻越军事援助顾问团在训练、装备南越军队并向其提供建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