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治脾肾阳虚的中成药什么中药补肾壮阳病情描述(发病
你好,你的情况不一定是肾阳虚导致的,也可能是肾阴虚。肾虚有肾阳虚、肾阴虚之分。肾阳虚者,证见腰间冷痛,手足不温,面色苍白,便溏溺清,舌淡,脉沉细或虚软无力。肾阴虚者,证见腰痛绵绵,面色黧黑,头晕耳鸣,咽干口燥。阴虚火旺者,更见面红升火,内热心烦,小便黄赤,舌质红,脉细数或洪而无力。;建议您辨清症候后对症治疗,不要随意用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B. 肤色暗沉吃什么中成药调理比较好
肤色的深浅主要决定于黑色素细胞合成黑色素的能力。在人的表皮基层和底层细胞间分布着一定数量的黑色素细胞,含有合成黑色素所必需的酪氨酸酶,可促进黑色素的合成。黑色素生成得越多,皮肤就越黝黑,反之皮肤就白皙。
皮肤暗沉发黄吃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专家指出,美肤护肤,大家在日常饮食中应多摄入一些皮肤营养所需的膳食,如:
多吃胡萝卜、南瓜、番茄、菠菜、生菜、香蕉、橙子等食物,这些食物中富含维生素A ,可防止皮肤干燥、脱屑及开裂,起到润滑、强健皮肤的作用。
多吃动物肝脏、大豆、麦芽、芥菜及植物油,这些食物中含维生素E ,可帮助皮肤代谢,保持皮肤弹性。
多吃富含维生素C 的食物,如番茄、猕猴桃、柑橘、柠檬、山楂、枣等。维生素C 能中断黑色素的生成过程,使皮肤减少黑色素沉着及黑斑和雀斑。
多吃肉皮,如猪皮等。肉皮中有大量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胶原蛋白是一种大分子的特殊蛋白质,占肉皮蛋白质的85%,在其被机体吸收后,能促进皮肤细胞吸收水分和储存水分,能有效防止皮肤干燥和起皱。弹性蛋白能使肌肤增强弹性和韧性,使血液旺盛,肌肤营养供应充足,从而使皮肤娇嫩。因此应常吃猪皮,这样不但有利于健美,还能延缓衰老。
C. 脸色暗黄,失眠,黑眼圈严重请问吃什么中成药
黑眼圈是因为眼周血液循环不好h9、静脉血积聚,看起来发暗发青。去黑眼圈从根本上来说要加强血液循环,个人认为眼霜眼膜等护肤品能起到一定作用,但不能彻底解决。要从根本上解决黑眼圈,试着做下面几点u3:
1、晚上早点睡,争取10点前睡觉
2、睡前泡个热水脚,平时多运动一下
3、睡前少喝水,平时多吃一些有活血功能的东东,比如玫瑰茶、当归、黄芪,红枣
4、对眼周作一些按摩,温热茶叶袋敷一敷眼周,能促进眼周的血液循环z3。
5、平时用一下精华液,平民可以试试用美姿尔去黑眼圈
这些措施都采取了,效果应该不错的。
还有一些黑眼圈是因为病理性的,比如肾不好,这种就要去看病了。还有的是因为色素沉着,处理方法跟上面的不一样,不过上面的方法与会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D. 中医治疗肝硬化
北京四惠西区医院刘教授团队钟伟主任说中医药治疗肝硬化更有优势吗?答案是肯定的,肝硬化在中医上属于“积聚”“臌胀”病的范畴,中医对于肝硬化的治疗以服药为主,虽然中医对肝硬化的治疗更偏向于保健,但如果能坚持治疗将对肝硬化的痊愈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辨证论治为基础的中医中药,在肝硬化治疗中至少可以达到以下六方面的功效:
第三,抗纤维化、抗肝硬化。
除了中药,还有中成药,例如鳖甲煎丸、扶正化瘀胶囊等均有一定抗纤维化、肝硬化作用,甚至可以逆转或减轻肝纤维化,改善肝脏血液循环,改善肝硬化分级积分,改善肝脏的组织病理。
第四,治疗肝硬化并发症。
有些患者并非肝硬化本身严重,而是肝硬化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例如肝性脑病、肝硬化腹水,消化道出血、门脉高压等,就可以用中药治疗。
第五,一定的抗病毒作用。
中药抗病毒效果不用多说,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金银花、连翘等,除此之外,苦参、白花蛇草、败酱草、大青叶等清热解毒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抗炎病毒作用。
第六,一定的防癌抗癌作用。
肝硬化患者中有3%左右患者会合并肝癌。具有抗肿瘤、防癌作用的中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减少了肝癌的发生,有些肝癌患者服用中药生命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生存期得以显着延长。
E. 气滞血瘀吃什么中成药
气滞血瘀很多时候都是长期的抑郁,不良的情绪引起的,特别是现在人的压力都很大,生活的不如意就很容易导致身体出现问题,气滞血瘀要及时用中药调理,达到疏通气血的目的。
一、气滞血瘀体质的药物调理
1、气滞瘀血体质宜用行气、活血药疏通气血,达到“以通为补”的目的。如柴胡、香附、郁金、当归、川芎、红花、薤白、枳壳、桃仁、参三七、银杏叶等行气、活血药,有助于改善气滞血瘀体质。
2、胃腹胀痛、嗳气、大便不爽或便秘,可用木香、陈皮、砂仁、槟榔、豆蔻、厚朴、大腹皮、莱菔子、大黄、神曲、山楂、谷麦芽、鸡内金等,行气、止痛、消食、通便。
3、滞血瘀体质如有情绪抑郁,应以心理疏导为主,配合疏肝理气解郁药物,如柴胡、郁金、青皮、香附、川芎、绿萼梅、八月札等。
二、行气活血延年祛病
银杏叶制剂对预防气滞血瘀体质的多发病——中风具有显着的效果。对中风后遗症的康复亦有一定的作用。法国巴黎大学研究结果,中风后继续服用银杏叶制剂,可以缩短康复的时间,减少中风后遗症的出现,尤其对小中风的疗效更为明显。
三、气滞血瘀体质的生活调养
1、研究发现,人体长期处于气滞血瘀状态,组织缺血,细胞处于“饥饿”状态,会加快衰老。因此,对气滞血瘀体质而言,行气活血有预防衰老的功效。
2、在生活上,应保持愉快的情绪,有助于改善气血运行。避免大怒、惊恐、忧思等不良情绪对气血运行的影响。坚持体育活动,运动量因人而异。每次运动锻炼应达到微微出汗的程度。
3、体内的水分通过呼吸、皮肤蒸发和大小便排出。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可使血液中水分减少,导致血粘度增高,血行缓慢。所以,气滞血瘀体质平时宜多饮水,每天摄入量不低于2000毫升约8杯水)。
4、老年人因元气的推动功能减退,容易导致气滞血瘀。宜坚持“快步走”运动。据测试,“快步走”时所吸入的氧气,是人体安静状态下的8倍,能大大改善“血瘀”状态。
“寒则气滞”、“寒则血凝”,气滞血瘀体质除衣被保暖外,在寒冷环境的时间不宜过久。冬季室温应不低于摄氏20度。夏季使用空调降温,室温也不宜过低,一般宜保持在25~26度左右。每天用热水泡浴,有利于改善全身气血运行,如能定期进行药浴、按摩,则效果更好。气滞血瘀预防与治疗相关
F. 肾阳虚要吃哪些中药
肾阳虚,为中医名词术语。由于肾阳虚衰,温煦失职,气化失权所表现的一类虚寒证候,称为肾阳虚证。多由素体阳虚,或年老肾亏,或久病伤肾,以及房劳过度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认为,肾主水,肾阳对水液有气化蒸腾作用,若肾阳不足,蒸腾气化无力,则出现小便清长等表现,故肾阳虚证存在着肾脏的病理改变。肾虚多为长期积累成疾,切不可以急于求成而用大补之药进补,或者用成份不明的补肾壮阳药物,而应慢慢调理。肾阳亦称为元阳、真阳、真火,十二经之根,先天之本在于肾。肾与命门本同一气,为人身阴阳消长之枢纽。肾阳主一身之阳气,火衰其本则阳虚之证迭出。
肾阳虚与现代医学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NEIS)有关,肾阳虚证在下丘脑-垂体-靶腺(肾上腺皮质、甲状腺、性腺、胸腺)轴均有不同环节、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且主要的发病环节在下丘脑(或更高级中枢)的调节功能紊乱。
对肾阳虚应辨证施治:
证候:腰膝酸软而痛;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畏寒肢冷,浮肿,腰以下为甚,下肢为甚;面色白,头目眩晕;面色黧黑无泽、小便频数,清长,夜尿多;舌淡胖苔白,脉沉弱而迟。
一般的肾阳虚治则:温补肾阳。主方:金匮肾气丸;
肾虚泄泻治则:温肾止泻。主方:四神丸;
肾虚水泛治则:温肾利水,主方:真武汤。
常用中药:鹿茸、附子、桂枝、白术、甘草、黄芪、白芍、茯苓、山萸肉、淮山药、补骨脂、枸杞子、菟丝子、冬虫夏草、海龙、海马等。
G. 肝硬化用中药怎么治
治肝硬化的中药及验方 肝硬化是一种难治性慢性疾病,部分中药治疗肝硬化效果不错。
丹参:丹参具有改善微循环障碍,改变血液流变学状况,抗凝、抗炎、耐缺氧、提高免疫功能等效果。适用于气滞血瘀兼有血热而表现为肝硬化、脾大,兼有低热、烦躁、失眠、胁痛、痈肿疮毒等症。可用丹参注射液或丹参片等。
桃仁:破血行瘀,适用于血瘀征象明显,伴有肠燥便秘、舌质紫暗、面色黧黑、肝区刺痛、腹腔感染等患者。
冬虫夏草:补虚损、益精气,适用于各种虚证肝硬化患者。不过,此药价钱较贵,非一般患者可以承受。
茯苓:渗湿利水、益脾和胃,适用于脾气虚弱、肝硬化所致的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等。
此外,田三七、红花、泽兰、当归等长期使用,也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以上这些单味药,最好配合辨证施治的复方一起进行,或与下面的验方共同服用:
补消汤:党参30g,生萝卜子(莱菔子)15g,茵陈30g,木香15g,砂仁6g,明矾10g。将上药用纱布包好,放入鲤鱼肚内,煮30分钟后吃鱼喝汤。病轻者一般5-6剂,病重者可多服几剂,直至症状完全消失。服药期间忌盐100天。主治肝硬化腹水症。
二甲散:鳖甲(醋炒)、龟板(醋炒)各等量,研成细末,混匀。每次10g,开水送服,每日2次,30天为1个疗程。主治早期肝硬化,体质尚好者。
复方三七胶囊:三七200g,黄芪500g,丹参500g,三棱200g,莪术200g,槟榔150g,山楂200g,鸡内金200g,水蛭1OOg。分别研成细末,混匀过筛装入胶囊内,每次5粒,每日3次,连服2个月为1疗程。
强肝软肝散:紫灵芝150g,黄精200g,当归150g,枸杞子150g,党参200g,黄芪200g,巴戟天150g,鳖甲300g,穿山甲150g,地鳖虫150g,水蛭150g,鸡内金150g,田七150g,绞股蓝200g,香附1OOg。共研细末,每次15-20g,开水送服,每日2次,服完1料为1个疗程。
资料来源:摘自“东方药膳”
H. 有没有改善肾阳虚的纯中药制剂
辨证施治
证候:腰膝酸软而痛;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畏寒肢冷,浮肿,腰以下为甚,下肢为甚;面色白,头目眩晕;面色黧黑无泽、小便频数,清长,夜尿多;舌淡胖苔白,脉沉弱而迟。
一般的肾阳虚治则:温补肾阳。主方:金匮肾气丸;
肾虚泄泻治则:温肾止泻。主方:四神丸;
肾虚水泛治则:温肾利水,主方:真武汤。
常用中药:鹿茸、附子、桂枝、白术、甘草、黄芪、白芍、茯苓、山萸肉、淮山药、补骨脂、枸杞子、菟丝子、冬虫夏草、海龙、海马等。
需要指出的是,肾阳、肾阴、肾气、肾精四者虽有区别,但密不可分。肾藏先后天之精,肾精化为肾气,其中对机体有温煦、激发、兴奋、蒸化、封藏和制约阴寒等作用者称之为肾阳,亦称为元阳、真阳、真火;对机体有滋润、宁静、成形和抑制过度阳热等作用者称之为肾阴,亦称为元阴、真阴、真水。肾阳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即气化过程,促进精血津液的化生并使之转化为能量,使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进程加快,产热增加,精神振奋;肾阴则抑制或减缓人体的过度的新陈代谢过程,使精血津液转化为能量减少,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进程减慢,产热相对减少,并使气聚成形而为精血津液,精神也趋于宁静内守二者相反相成,共同调节控制着人体的脏腑功能活动和精血津液的代谢过程。
按照中医学的阴阳理论,阴阳具有无限可分性,肾藏先后天之精,精属阴,所以称阴精,气属阳,所以称阳气,合称阴精阳气。肾精属阴精,阴精之中又可再分阴阳,其中又可分为阴精中之阳精和阴精中之阴精。阴精中之阳精亏虚时,有腰膝酸痛、腰脊萎弱、骨酸疲惫、易疲劳等症状表现,阴精中之阴精亏虚时有腰膝酸软、足跟痛、口干舌燥、消渴、失眠多梦等症状表现。阴精中之阳精亏虚时多与肾阳虚关系密切,阴精中之阴精亏虚时多与肾阴虚关系密切。所以肾阳虚时除了有畏寒怕冷等表现外常伴有腰膝酸痛、腰脊萎弱、骨酸疲惫、易疲劳等症状,肾阴虚时除了有阴虚燥热等表现外常伴有腰膝酸软、足跟痛、口干舌燥、消渴等症状。
补肾中药中海龙、蛤蚧、鹿茸、淫羊藿、肉苁蓉、阳起石、锁阳、韭菜子、鹿角胶、杜仲、巴戟天、骨碎补、狗脊、仙茅等具有温肾阳、益阳精(阴精中之阳精)的作用,熟地黄、制首乌、枸杞子、龟甲胶、女贞子等具有滋肾阴、益阴精(阴精中之阴精)的作用,因此对于肾精亏虚要补肾精时要分清阴阳,选择合适的中药材进补。
一般肾阳虚对人的影响要比肾阴虚大,人体内阳主阴从,阴阳互根。肾阳虚和肾阴虚不是截然分开的,在临床上无论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如果虚损到一定程度往往阴损及阳、阳损及阴。因此肾阳虚时间长了会有肾阴虚症状,所以在补肾阳的时一定要兼补肾阴,做到阴中求阳;而在补肾阴的时候也不能一味的只用补肾阴的药物。
I. 肌肤甲错如何治
肌肤甲错是中医的一种病症,当身体有淤血以后就会出现肌肤甲错的症状,可以服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来治疗这种疾病,可以首先选择一些中成药,比方说血府逐瘀胶囊,益气活血颗粒等等。肌肤甲错的人往往面色黧黑,脉象也比较涩,如果脚踝部位有淤血和肿块,可以用中药大黄浸泡以后局部热敷,会很快的消除肿痛的症状,平时尽量不要太过劳累,否则很可能会加重这个疾病的病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