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顺产最怕的不是侧切而是撕裂,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Ⅱ 关于中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文献综述
中学生篮球运动损伤调查分析
摘 要:本研究对我校在读学生共207人的篮球运动损伤进行问卷调查,对损伤类型、引起损伤的原因、常见损伤发生的场合进行归类分析,旨在探讨引起损伤的原因以及规律,提出相应的预防方法。
关键词:篮球 运动损伤 预防措施
篮球运动是深受学生喜爱而且开展广泛、参与的人数远远超过其他活动的项目。篮球运动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课外活动的热门项目。篮球运动的开展对活跃中学生校园生活、健康学生身心有重要作用。篮球运动强度大,对抗激烈,运动中容易产生损伤而影响学习与锻炼效果,也给伤者带来了痛苦和精神负担。因此认识篮球运动损伤的特点与规律,预防与避免篮球运动损伤的发生,对中学生篮球运动健康、高质量的开展,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积极意义。本选题对学生在篮球运动中损伤发生的情况进行调查,旨在研究各学生群体在篮球运动中损伤的发生原因,探讨引起损伤的规律,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为指导学生进行篮球运动提供科学的参考。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汕头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其中包括:学校篮球队队员、篮球选修班学生、一般篮球爱好者(除篮球队队员、篮球选修班学生之外喜欢篮球运动的学生)。
1.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查阅有关篮球运动及运动损伤的资料,明确研究的目的和范围。设计调查问卷,分别对上述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采用当场发放当场回收的方法。共发放问卷207份,收回有效问卷199份,有效回收率96.14%。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对比分析。
2结果分析
2.1 篮球运动损伤发生部位的分布特点(见表1、表2)
由于不同的运动项目有不同的特殊技术要求以及身体某些部位的解剖生理弱点,因此,不同运动项目有着不同的易伤部位及专项多发病。[1] 对于篮球运动来说,最常见的创伤是因跳起抢球落地不正确、跌倒、急停、急转、冲撞或场地不平,或场地过滑而引起的急性创伤。外伤最轻的仅仅是轻微的擦伤,重的会造成关节脱位或骨折。[2]另外在篮球运动中也可以发生慢性创伤。[1]现就各常见损伤主要发生的部位及其原因分析如下:
2.1.1 急性损伤
2.1.1.1 关节扭伤
关节扭伤是在间接外力的作用下,使关节发生超范围的活动引起的关节韧带损伤。[2]从调查的结果看(见表1),共有129人发生过踝关节扭伤,损伤率达64.82%居于首位;有109人发生过手指扭伤,损伤率次之达54.77%;有49人发生过膝关节扭伤,损伤率24.62%居于第三位;其次是腕部、腰背部、肩部、肘部和颈部。可见学生在篮球运动中踝关节、手指关节和膝关节是关节扭伤的多发部位。篮球运动员易伤踝、手指和膝关节,[2] 这主要与篮球运动的技术特点和这3个关节的解剖生理弱点有密切关系。[3]
2.1.1.2 皮肤擦伤
皮肤擦伤是皮肤受摩擦所致,它是外伤中最轻又最常见的一种。[2]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擦伤多出现在头部及四肢,手臂、膝部、头部分别占前三位。这些部位擦伤的主要原因是倒地后与地面的摩擦或受别人的指甲擦伤。
表1 各急性损伤发生部位的分布特点
损伤类型 头部 颈部 肩部 腰背 手臂 肘部 手指 腕部 大腿 膝部 小腿 踝部 其他
关 节
扭 伤 n 12 17 20 16 109 34 49 129
% 6.03 8.54 10.05 8.04 54.77 10.09 24.62 64.82
皮 肤
擦 伤 n 19 8 3 3 44 11 6 2 15 31 8
% 9.55 4.02 1.51 1.51 22.11 5.53 3.02 1.01 7.54 15.58 4.02
软组织
挫 伤 n 2 2 19 7 9 7 19 8 56 41 13 6
% 1.01 1.01 9.55 3.52 4.52 3.52 9.55 4.02 28.14 20.6 5.53 3.01
肌 肉
拉 伤 n 14 11 16 4 29 15
% 7.04 5.53 8.04 2.01 14.57 7.54
撕裂伤 n 4 1 1 2 1 1 1
% 2.01 0.5 0.5 1 0.5 0.5 0.5
骨 折 n 4 1 1 2 2
% 2.01 0.5 0.5 1 1
脱 臼 n 3 1 4 1 2
% 1.51 0.5 2.01 0.5 1
其 他 n 1 1
% 0.5 0.5
注:其他包括1人鼻梁软骨骨折、1人内脏受伤;百分比按调查总人数计算。
2.1.1.3 软组织挫伤
软组织挫伤是由钝性暴力直接作用于身体某部位引起的闭合性损伤。[2]从表1的数据显示,大腿、膝部、肩部以及手指的挫伤的损伤率分别居前三位,表明篮球运动中的挫伤多是发生在大腿等部位。篮球运动多数动作都是在身体接触下完成的,因此身体之间的相互碰撞是难免的,而超出规则允许的碰撞容易引起挫伤。
2.1.1.4 肌肉拉伤
肌肉拉伤是指在外力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使肌肉猛烈主动收缩或被动过度拉长时所引起的肌肉损伤。[1]从调查的数据(见表1)看,我校学生在篮球运动中所出现的肌肉拉伤主要发生在大腿、腰背、和小腿,其损伤率分别是14.57%、8.04%、7.54%。篮球动作中要求起动和制动的突然性以及转身的快速性,这些技术动作对大腿、腰背和小腿的负荷都很大,使这些部位较易发生损伤。
2.1.1.5 撕裂伤
撕裂伤是指伤部受外力打击而使皮肤及皮肤组织出现裂口。皮肤撕裂伤多发生于头部,尤以额部和面部较多见。[2]从调查的结果看,共11人发生过撕裂伤,其中头部4例,占总调查人数的2.01%,篮球运动中多是由于头部互相碰撞,或被他人的肘部碰撞而引起撕裂伤。
2.1.1.6 脱臼、骨折
骨折和脱臼是篮球运动损伤中较重的损伤。调查数据表明(见表1),学生在篮球运动中脱臼和骨折的损伤率较小。
2.1.2 慢性损伤
从统计的数据显示,发生慢性损失的人共有15人,其中腰肌劳损和髌骨劳损各占6人,小腿疲劳性骨膜炎2人,1人踝关节劳损。从调查结果看,发生慢性损伤的多是篮球队的学生,其主要的原因多是由于急性损伤治疗不当转变而来或在运动中不断劳损,由小创伤逐渐积累而成的。
2.2 各群体学生篮球运动损伤原因分析(见表3)
表3 各群体篮球运动损伤主要原因分析
人数 原因群体 准备活
动不足 违反规则
动作粗野 技术
错误 身体心理
状态不良 气候场
地不良 思想不
够重视 运动量
过 大 组织
不当 其
他 合计
学校篮球队 n 23 12 8 9 15 11 15 1 1 167
% 82.1 42.86 28.57 32.14 53.57 39.29 53.57 3.57 3.57
排序 1 3 6 5 2 4 2 7 7
篮球选修班 n 25 11 10 16 14 13 17 4 4 114
% 73.53 32.36 29.41 47.06 41.18 38.34 50 11.76 11.76
排序 1 6 7 3 4 5 2 8 8
一般爱好者 n 87 32 68 25 38 43 55 23 3 374
% 63.50 23.38 46.64 18.25 27.74 31.39 40.15 16.79 2.19
排序 1 6 2 7 5 4 3 8 9
注:百分比按调查总人数计算
从表3可知,不同群体在篮球运动中引起损伤的原因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从学校篮球队学生的损伤主要原因统计中可以看出,准备活动不足而造成损伤的占首位,为82.1%;之后依次是气候场地不良(53.57 %);运动量过大(53.57%);违反规则、动作粗野(42.86%);思想不够重视(39.29%);身体、心理状态不良(32.14%);技术错误(28.57%);组织不当、其他。而对于篮球选修班的学生来说准备活动不足也是造成损伤原因的首位,为73.53%,之后依次是运动量过大(50%),身体、心理状态不良(47.06%);气候场地不良(41.18 %);思想不够重视(38.34%);违反规则、动作粗野(32.36%);技术错误(29.41%);组织不当、其他。对于一般篮球爱好者来说准备活动不足也占造成损伤原因的首位,为63.50%;其次是技术错误,为46.64%;之后依次是运动量过大(40.15%);思想不够重视(31.39%);气候场地不良(27.74%);违反规则、动作粗野(23.38%);身体、心理状态不良,组织不当、其他。
2.2.1 准备活动不足
准备活动不足是引起3类群体发生运动损伤的首位原因(表3)。准备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中枢神经兴奋性,提高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水平,使机体能更快进入运动状态,减少损伤的发生。在课外活动或比赛中,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对准备活动不重视,或不做或马虎应付,这些状况都可能因准备活动不足,身体机能未能达到相应的水平而增加了运动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可能性。究其原因有思想上对准备运动重视不够,也有可能对准备活动的作用认识不足。因此要加强中学生体育基本理论的学习,提高科学体育锻炼的意识,切实做到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2.2.2技术动作错误
技术动作错误是一般篮球爱好的学生引起损伤的第二个主要原因。技术动作的错误,违反了人体结构功能的特点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而造成损伤,[1]由于一般篮球爱好者的篮球专项技术训练不够,对动作要领掌握不好,都可能是一般篮球爱好者发生损伤的原因。对于学校篮球队和选修班的学生来说,在专项技术训练这方面相对于一般篮球爱好的学生多,因此由于技术动作错误而引起损伤的比率相对较小。
2.2.3运动量过大
运动量过大在各群体引起损失的原因中所占的比例都很高,分列学校篮球队、一般篮球爱好者的第二、第三位。在课中或训练中都可能由于运动量安排不科学,引起局部负担量过大而造成损伤。
2.2.4气候场地不良
气候场地不良在学校篮球队的学生中占的比例较高。场地不规范,气候变化无常,这些条件都可能增加造成运动损伤的发生。
2.2.5 违反规则、动作粗野
在比赛中,不遵守规则,不服从裁判,动作粗野,故意犯规或搞小动作,或在教学训练中互相逗闹,动作粗野,故意犯规等是篮球运动中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2.2.6身体、心理状态不良
身体、心理状态不良在学校篮球队的学生中占的比例较高,其主要的原因跟训练的强度有很大的关系;对于选修班的学生身体和心理状态不良这一原因也排在第三位。另一方面,身体状态与休息有关,如果休息不够,身体反映不灵敏,会加重机体的负担,容易发生损伤。
2.2.7思想不够重视
思想不够重视这一致伤因素,在各群体中都居于中间的位置。学生对预防损伤认识不足,有时存在争强好胜的心理,对损伤的预防重视程度不够,在上课、训练和比赛中没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发生损伤后也不认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使损伤时有发生。[1]
2.2.8 组织不当
组织不当因素在各群体中所占的比例较小,而三类群体中一般篮球爱好者所占的比例高一点,多出现在组织方法不当方面及训练上不够重视,没有遵循教学原则、缺乏指导。这提示,在体育课中,要注意运动竞赛组织的教学,掌握课外体育竞赛组织原则、方法,避免由此造成的损伤,无论对在校学生自己的体育活动,还是对学生毕业以后面对社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2.3 各群体学生发生损伤的活动类型分析
调查表明,不论是那类群体的学生,受伤最常见的活动类型是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时,常常是几个人凑合起来就开始比赛。而且队与队之间竞争意识强烈,为了赢得比赛使得对抗性加强,再加上超负荷运动,使损伤极易发生;在篮球课发生的损伤居次,这与课堂的要求有关;在比赛中损伤的发生率低,其主要原因是参加比赛的人数较少。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学生在篮球运动中关节扭伤的多发部位是踝、手指、和膝关节;擦伤多发生在头部及四肢;挫伤主要发生在大腿、膝部、肩部及手指;肌肉拉伤以大腿、腰背、小腿为多发部位;撕裂伤以额部和脸部较多见;脱臼、骨折在学生中的损伤率较小;慢性损伤主要发生在学校篮球队的学生,其中腰肌劳损和髌骨劳损占的比例较高。这些都与篮球运动这个项目的特点及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情况有很大的关系。
3.1.2 群体不同,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也有不同之处。准备活动不足是引起三类群体发生损伤的主要及共同的原因,学校篮球队的学生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依次是准备活动不足、气候场地不良、运动量过大;篮球选修班的学生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依次是准备活动不足、运动量过大、身体、心理状态不良。一般篮球爱好者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依次是准备活动不足、技术错误、运动量过大。这和他们各自的身体素质及参与的活动特点关系密切。
3.1.3课外活动是三类群体损伤发生的最常见的活动类型;其次是篮球课、比赛;这些都跟各类型活动的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3.2建议
3.2.1加强学生的体育基本理论教育,普及科学锻炼与健身知识,避免盲目运动而导致的运动损伤。
3.2.2加强学生的体育道德教育,明确“友谊第一”,树立“宁失一球,不伤一人”的思想。在比赛中应做到遵守规则、尊重对方、尊重裁判,杜绝有意伤人现象,杜绝粗野动作,维护球场秩序。
3.2.3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时间和运动量要根据每次训练内容或比赛场地、气候因素而定,并注意自身的身体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活动,特别是易伤部位。
3.2.4充分认识篮球基本技术和专项技术的重要性,加强篮球基本技术和专项技术练习,规范技术动作,减少技术性动作损伤的发生。
3.2.5合理进行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的训练,循序渐进地加强易伤部位或相对薄弱部位的训练。尤其是要加强膝关节、踝关节、腰背部和腿部的力量和柔韧性练习,这是有效预防篮球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
3.2.6加强医务监督,注意检查场地设施及器材用具,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参考文献
1、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社,2000
2、张路萍:陈国耀,运动创伤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耿晓伟、郭戈:篮球运动损伤的预防[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4(1);76-79.
4、袁志斌、时霖:篮球专项学生运动损伤原因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9,17(1)90-92.
5、张新定: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规律及原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31-32
6、丁健、程礼洛:孙淑萍.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5.27(1)53
7、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篮球运动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8、卢义锦、姚士硕:人体解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Ⅲ 运动员在训练的时候,不小心负伤该怎么办
运动员在训练的时候,不小心负伤该怎么办?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受伤的处理方法吧。
1、擦伤。
擦伤是指皮肤表面摩擦后的损伤。伤口浅,面积小,可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伤口周围用75%酒精消毒,局部擦拭汞或紫药水,无需包扎。但是面部擦伤,最好不要用紫药水。
经过消毒处理后,关节附近的擦伤一般不采用暴露疗法,因为干裂容易影响关节运动,一旦发生感染,也容易影响关节。因此,消炎软膏或各种抗生素软膏常用于关节附近,并用无菌敷料覆盖包扎。对出血较严重的还要进行止血处理。
运动损伤应该遵循的三个原则:
原则一:保护。
首先,立即停止活动,保护受伤部位,避免受伤部位二次受伤或负重。同时,向周围的人寻求帮助,帮助将你转移到运动场外的安全区域。
原则二:休息。
受伤后充分休息可以保护肌肉、跟腱等组织,防止伤势恶化。此外,休息是恢复运动伤害的必要和首要步骤。休息不仅意味着受伤后立即停止活动,还意味着在恢复期拒绝从事激烈的活动。如果你是运动员,你应该停止训练,因为任何微小的运动损伤如果不休息和治疗,都可能导致大范围的恶化。
原则三:冰敷。
如遇急性伤害,最好在伤害发生后48小时内,每2~3小时对伤口进行一次冰敷处理,每次冰敷时间一般控制在15~20分钟,尽量不要超过30分钟。伤口麻木时,可结束冰敷。之后每两三个小时重复一次,直到红肿热痛症状明显消除。
Ⅳ 运动中常见的伤病及紧急处理方法
运动损伤的分类:
按受伤的组织结构分类:
皮肤损伤,肌肉,肌腱损伤,关节软骨损伤,骨及骨骺损伤,滑囊损伤,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内脏损伤等
2,运动损伤按时间分类:
新伤和旧伤;
3,按损伤的病程分类:
急性损伤:直接或间接外力一次作用而致伤者,伤后症状迅速出现,病程一般较短
慢性损伤:陈旧伤,急性损伤后因处理不当而致反复发作者;劳损伤,由于局部运动负荷量安排不当,长期负担过重超出了组织所能承受的能力,局部过劳致伤.症状出现缓慢,病程迁延较长.
4,按性质分类:
开放性损伤:伤后皮肤和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受伤组织有裂口与体表相通.如擦伤,刺伤,切伤,撕裂伤及开放性骨折等.
闭合性损伤;伤后皮肤或黏膜仍保持完整,无裂口与体表相通.例如:挫伤,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闭合性骨折等.
5,按程度分类:
轻度损伤:伤后锻炼者仍能按计划参加体育锻炼
中度损伤:伤后不能按计划进行训练,需停止患部活动.
重伤:受伤后不能训练.
这种方法适合运动队或体育院校.
6,按运动技术与训练的关系分类:
运动技术伤:与运动项目,技战术动作密切相关的损伤,例如:网球肘,投掷肘等,多为局部组织过劳.
非运动技术伤:多为运动中的意外伤.
常见的运动损伤处理与急救
一般性的运动损伤主要有扭伤,骨折,脱位,挫伤(跌伤),肌肉拉伤,腱鞘炎等.下面对各种损伤的基本特点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
1,开放性软组织损伤
1)擦伤(皮肤表面受到磨擦后的损伤)
处理:创口较浅,面积小的擦伤,可用生理盐水洗净伤口,创口周围用75%的酒精消毒 ,局部擦以红汞或紫药水,无需包扎.但面部擦伤,最好不用紫药水,关节附近擦伤经消毒处理后,一般不采用暴露疗法,因为干裂易影响关节运动,一旦发生感染,也易波及关节.因此,关节附近多采用消炎软膏或多种抗生素软膏涂抹,并用无菌敷料覆盖包扎.对于出血比较严重的还要进行止血处理.
2)撕裂伤
撕裂伤中,以头面部皮肤撕裂伤最为多见,如篮球运动中,眉弓被对方肘碰撞引起眉际皮肤撕裂等.若撕裂的创口较小,经消毒处理后,用粘膏或创可贴粘合即可.撕裂创口较大,则须止血,缝合创口.若伤情和污染较重时,应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并给以抗菌素治疗.
3)刺伤和切伤
田径运动中被钉鞋或标枪刺伤,冬季滑冰时被冰刀切伤,其处理方法基本上与撕裂伤相同.
2,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1)扭伤
扭伤是运动中最常见的外伤,是指扭动关节时致使支撑关节的韧带发生伤害的损伤.关节活动范围超过正常限度时,附在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撕裂面造成
扭伤会引起血液及滑液流向关节囊而引起关节肿大,然后局部温度升高,有疼痛和发胀 的感觉,皮肤发生变色.此时如果伸展肌腱,韧带,关节囊,很容易发生韧带的断裂和骨折.以为韧带和关节囊的血液量供给较少,所以需经过较长时间的治疗才能得到痊愈.各关节的周围都有很多的神经,所以扭伤时会感觉到非常疼痛.关节扭伤几次后,如果得不到适当的 治疗,就会形成慢性的炎症,变性和关节炎.
重度扭伤处理:应先止血,止痛.可把受伤肢体抬高,用冷水淋洗伤部或用冷毛巾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减轻疼痛.不要乱揉和移动,防止增加出血.然后在伤处垫上棉花,用绷带加压包扎.受伤48小时以后改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
例如: 下面简介一下健美操运动中易发生的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防治.
一,踝关节扭伤
原因:
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踝关节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较差;脚着地技术不正确;跳起落地时身体失去平衡以及场地不平等.
症状:
踝关节局部疼痛,迅速肿胀并逐渐延及踝关节前部,局部皮下淤血;跛行.
治疗:
扭伤后,立即停止运动,并用拇指压迫止血,检查韧带是否完全断裂.12小时内可用冰袋冷敷,加压包扎,防止毛细血管扩张继续出血,抬高患肢.24小时后,根据伤情可选用伤药外敷,理疗,针灸,按摩,药物痛点注射及支持带固定等.及早进行踝关节功能练习,如踝关节抗阻力活动,沙地上慢跑等,以加速踝关节的功能恢复.如果韧带完全断裂,应急救固定并送医院作进一步治疗.
预防措施:
1.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尤其是踝关节周围韧带,提高关节灵活性.
2.加强踝部周围韧带肌肉的锻炼,多进行提提踵跳及负重提踵练习,提高关节的力量和弹性.
3.在跑跳练习中,强调脚掌着地的正确技术.
4.肌体处于疲劳和不良状态时,避免高难度动作的练习,减少运动负荷.
例如:在运动中扭伤手指,应立即停止运动.首先是冷敷,最好用冰.但一般没有准备,可用水代替.将手指泡在水中冷敷15分钟左右,然后用冷湿布包敷.再用胶布把手指固定在伸指位置.如果一周后肿痛继续,可能是发生了骨折,一定要去医院诊治.
.腰部扭伤也是要静养.应在局部作冷敷,尽量采取舒服体位,或者侧卧,或者仰平卧屈曲,膝下垫上毛毯之类的物品.止痛后,最好是找医生来家治疗.
注意事项
1.腰肌扭伤,最重要的是安静,慌慌张张地跑医院是再使疾病加重的原因.如果处理不当,会反复发作,可能发展成椎间盘脱出.
2.为防止再度发生踝关节扭伤,要在鞋底外侧后半段垫高半公分(即在外侧钉一片胶皮或塑料),以保护韧带.
3).腰扭伤者最好睡硬板床,扎宽腰带,并锻炼腰肌.
3,挫伤(
由钝性暴力直接作用于身体某部使该处及皮下组织或肌肉,韧带或其它组织受伤受损而伤部皮肤往往完整无损或只有轻微破损,如运动中相互冲撞,被踢打或身体某部碰击在器械上等.轻者仅是皮下组织(如肌肉,韧带等)挫伤,重者(如头,胸,腹部和睾丸挫伤)常因某些器官的损伤而合并休克.体育运动中较常见的是股四头肌和小腿前部挫伤.
4,疲劳性骨膜炎
原因:
大量的跑跳动作使身体的重力与地面的反作用力主要集中在骨弯曲部的凸面(胫骨前面),引起骨膜的应力性损伤.
症状:
疼痛:训练后局部出现疼痛,重者行走或不运动时均痛,疼痛多为隐痛,牵扯痛.
肿胀:局部软组织有轻度凹陷性水肿.
压痛:在腔骨内侧面,内后缘或腓骨下端有压痛;严重者,在胫骨内侧面上常可触及小结节或肿块,压之锐痛.
后蹬或支撑痛:在做后蹬或支撑时疼痛明显.
预防措施:
1.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2.正确掌握跑跳技术,注意动作中的放松和落地的缓冲,以减小地面对小腿的冲击力.
3.合理安排运动量和改进训练方法.
4.避免长时间在过硬场地上进行跑跳练习.
5.防止受寒,运动后采用自我按摩等各种手段及时消除小腿肌肉的疲劳.
治疗:
早期症状较轻者无需特殊治疗,仅用弹力绷带将小腿裹扎,并调整训练计划,减少下肢运动量或少做下肢活动,休息时抬高患肢.症状较重者应注意休息,用弹性绷带裹扎小腿,抬高患肢,还可采用中药熏洗或外敷,理疗,碘离子导入或微波治疗,按摩等,按摩的手法以揉捏,抖动小腿诸肌为主,同时取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承山,委中等穴位进行穴位按摩.
5,髌骨劳损
原因:
多由跑跳过多,膝关节长期负担过度或反复微细损伤的积累而成,也可由局部遭受一次撞击和牵扯所致.尤其是膝关节处于半蹲位置时,由于韧带松弛,膑骨的张腱膜和髌韧带所受的牵拉张力及髌骨,股骨相应关节面间所承受的挤压力都较大.若半蹲位时起跳"发力"或屈伸扭转,作用力超过了组织的生理负荷,就影响局部代谢,导致细胞的变性和坏死,从而引起腱纤维出血,变性,增生等一系列病理改变.
症状:
早期或轻者在大运动量训练后感到膝痛和膝软.休息后症状缓解;随着病变的进展,疼痛逐渐加重,准备活动后症状减轻,训练结束后又加重.重者走路和静坐时也痛.髌骨尖,髌骨周缘有压迫痛.膝关节伸膝至110-150度之间疼痛明显.
预防措施:
1,合理安排运动量,避免局部负荷过大,严禁"单打一"的训练方法.
2.加强下肢肌肉力量的训练,尤其是股四头肌的力量训练.
3.每次训练后,做单足半蹲试验,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4.训练后要擦干汗水,注意保暖,防止风寒湿侵袭,采用热水浴,按摩等消除局部疲劳.
治疗:
直抬腿法,髌骨抽动法,登台阶法,高位静力半蹲法等,可收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另外,也可采用理疗,中药外敷,针灸,中药渗透药外敷或直流电导入,按摩等等.若长期保守治疗无效,症状加重的髌骨软骨患病者,应手术治疗.
Ⅳ 对于皮肤撕裂伤我们要怎么处理
皮肤撕裂伤,指由于钝物冲击或碰撞所引起的表皮或撕裂伤创面较小时,先压迫止血,用生理盐水清洗消毒创口后,用蝶形胶布拉紧就可。 如若较大的撕裂伤,首先亦应止血,然后考虑进一步处理,如现场适逢有医疗条件,可行清创缝合并考虑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服用抗生素;若无条件可在止血后送医院治疗。 有些意外事故所致撕裂伤(如头皮广泛撕脱),创面很大,处理过程复杂,一旦发生,现场难以处理,一面止血,一面就组织送医院冶疗。 软组织的损伤。其伤口的边缘不整齐。
Ⅵ 运动损伤
冷热疗法冷热疗法是运用低或高于人体温度的物理因子刺激,进行治疗的一种物理疗法。
(一)冷敷法冷敷能降低局部组织温度,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抑制神经的感觉,具有止血、镇痛、防止或减轻肿胀的作用。常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早期,伤后立即使用,冷敷后应加压包扎并拾高伤肢。
冷敷时一般使用冰袋或冷冻气雾剂。冰袋或用冰块装入塑料袋内作伤部冷数 约20分钟;若用冷冻气雾剂作局部喷布冷敷时(面部不宜采用),喷射出的细流应 与皮肤垂直,瓶口距皮肤约20-30cm,每次约10秒,不可喷射过多,以防发生冻 伤。如条件限制,也可用冷水毛巾置于伤部(夏季除外),2-3分钟更换1次。
(二)热疗热疗包括热敷、红外线照射等,它能扩张局部血管,增强血液和淋巴循环提高组织的新陈代谢,解除肌肉痉挛,加速淤血和渗出液的吸收,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具有消肿、解痉、减少粘连和促进愈合的作用。常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中、后期和慢性损伤的治疗。热敷时一般采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每天12次,每次20-30分钟。毛巾无热感时要立即更换,热敷的温度要适当,以防生烫伤。
二、按摩疗法按摩是治疗软组织损伤的重要方法,不仅疗效显着,而且经济、简便 易学、易于推广,只要使用方法得当,不会产生副作用。对于按摩手法的基本要求 是均匀、持久、柔和、深透。
三、中药疗法 的一药治疗跌打损伤,有着独特、系统的治疗法则和丰富多样的治疗方法,具有 兼治、价廉简便、疗效显着的特点。中医治疗创伤时有各种外治和内治方剂 前者有各种外敷药、外擦药、渗透药、膏药和熏洗药,后者有各种丸剂、散剂、丹剂,酒剂和汤剂。
四、保持支持带的应用正确使用保持支持带,能促进损伤组织愈合和防止再伤。使用保持支持带的原 是使关节能固定于相对适宜的位置,受伤组织不再受到牵扯,活动时不使疼痛 加重。常用的保护支持带有各种护具(护膝、护踝、护肘、护胞、宽腰带等)、粘膏、弹力绷带和纱布绷带等。
五、软组织损伤的处理软组织损伤是指皮肤、肌肉筋膜、肌腱腱鞘、韧带、关节囊、滑囊、血管 神经等组织的损伤。根据伤部皮肤和黏膜是否完整,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两类。(一)开放性软组织损伤1.擦伤擦伤是皮肤受到外力摩擦所致,皮肤被擦破出血或有组织液渗出。创口浅、面积小的擦伤,可用生理盐水或凉开水洗净创口。创口周围也可用75%酒精棉球自内向外呈环形消毒,创口上涂擦碘伏,创口一般不用酒精直接涂擦,因为酒精对伤口刺激性太强。但面部擦伤最好不用紫药水涂抹;关节附近的擦伤也不宜使用暴露疗法,以免皮肤干裂而影响关节运动。2.撕裂伤皮肤撕裂伤多发生于头部,尤以额部和面部较多见,如篮球运动中眉弓部被他 人肘部碰撞,引起眉际皮肤撕裂。若撕裂伤口小,经止血、消毒处理后,可用创可贴黏合;伤口较大则需缝合,必要时要使用抗菌素治疗。3.剩伤和切伤其处理方法基本上与撕裂伤相同。凡被不洁物致伤且创口小而深时,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二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闭合性软组织急性损伤在运动损伤中最为常见。
1.早期 系指伤后24-48小时内。此期病理变化的主要特点是组织撕裂或断裂后,出现 和水肺,发生反应性炎症。临床上表现为损伤局部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 ,因此,该期的处理原则是制动、止血、镇痛、防肿及减轻炎症。处理方法可根 器具体情况选用一种或数种并用。冷数、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这种方法应在伤后 立刻使用,有制动、止血、止痛及防止或减轻肿胀的作用。冷一般使用冰袋,而 后用适当厚度的棉花或海绵置于伤部,立即用绷带稍加压力进行包扎。24小时后拆 除包扎固定,根据伤情再作进一步处理。外敷新伤药:使用此法常可达到消肿、止 猜和减轻炎症的效果。此外,若伤后疼痛较剧烈,可服用止痛剂。如局部红肿显 可同时服用清热、止痛。活血、化淤的中药。
Ⅶ 碾压伤的机制
损伤严重程度取决于:①辗过时有无刹车,②被辗压的部位及车体的重量等。? 车轮辗过人体时所造成的损害,与当时是否刹车有很大的关系。如未刹车,则车轮从人体上滚过去。转动的车轮产生强大的牵拉力,可使大面积的皮肤与皮下组织及肌肉分离,发生广泛性皮下出血或血肿,触之有明显波动感并呈囊状,称为皮下袋状血肿;严重时还可使皮肤发生环状撕脱,其宽度与轮胎接触面一致。在四肢,这些撕脱可与肢体的长轴相垂直,例如常见腹股沟的环形撕裂,但也可与长轴相平行,有时形成半环状或S形撕脱伤。如车轮辗过头部,则常造成颅骨粉碎性骨折、头皮撕脱、耳部的撕裂,甚至全颅崩裂、脑组织溢出或溅出。耳廓撕裂的部位与位置和车辆的运行方向有关。当人面部朝地面,车轮自头颅的枕部向面部转动,撕裂多在耳壳的后缘;当枕部朝地面,车轮自面部向枕部转动,撕裂多在耳壳的前缘。四肢可在被辗压处发生骨折,这种骨折局限于车轮压迫处,范围较小,在其下方并无向下行走的螺旋形骨折。车轮如辗压胸部,可因挤压造成肋骨多发性骨折,心脏及大血管撕裂和肺破裂,有时可将心脏挤压出体外;此外,在其相应的背部,特别是肩胛区的突出部位可见片状皮下出血,即辗压造成的衬垫伤。辗过腹部,则可造成腹腔破裂,器官外溢,腰椎骨折和脱位,肝、脾、胆囊、胃肠和肾脏的破裂;有时由于腹压过高,造成膈肌破裂,将胃肠挤压疝入胸腔。辗过外阴部,可造成会阴或阴囊撕裂,睾丸外突;辗过胸、腹部或大腿,可在肩颈部或腹股沟部形成皮肤多数浅裂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