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面神经炎为什么要吃配合玉屏风颗粒,面神经麻痹为什么要吃玉屏风颗粒面神经炎为什么要吃玉屏风颗粒
面神经麻痹 中医把它归属于中风之类,主要原因是有可能体质虚弱易感风邪所导致,而而玉屏风颗粒, 它主要功效是益气,固表 ,止汗。主治表虚不固所导致的自汗,表虚不固所导致的自汗, 它的主要表现就是怕风 ,面色恍白或者体虚 容易感风邪,所以这个病用玉屏风颗粒效果也是比较好的。
⑵ 应该怎么处理,有人说是受风了 该怎么办
如果出现了脸部受风后,患者是十分痛苦的,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其实脸部受风的原因十分多,不同的患者出现的病因都不同。我们可以每天都用温水来洗脸洗脚,然后多做一些脸部的按摩,还应该多做一些眼保健操,这样对脸部受风的恢复有一定帮助。
现在社会不断发展,很多疾病都备受关注,尤其是一些脸部疾病。最近几年总是听说有一些身边人脸部受风了,但是因为对于脸部受风的了解和认识不是很全面,这样就没有办法治疗疾病。今天就要给大家具体的说一些关于脸受风了怎么办?
其实脸部受风的原因比较多,有可能是一些感染,也有可能是中风引起的。有一些人脸部受风后,就是嘴歪眼斜,这是一种多发性表现。调查发现,脸部受风问题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很多人出现了疾病后,一半的面部都是没有表情了。患者出现了脸部受风之后,可以每天都用温水来洗脸洗脚,这样有利于疾病康复。睡觉之前最好是用热毛巾来热敷脸部,多做一些眼保健操以及脸部按摩,睡觉之前最好是保持脸部朝上,这样对疾病康复也有一定帮助。患者平时饮食方面最好是吃一些清淡的没有刺激性的食物,也不要涂抹一些带有刺激性的化妆品,否则容易出现面部过敏的反应。
⑶ 风寒感冒吃什么中成药效果好
治疗风寒感冒的中成药
1、风寒感冒冲剂:麻黄、葛根、紫苏叶、防风、桂枝、白芷、陈皮、苦杏仁、桔梗、甘草、生姜。功能解表发汗,疏风散寒。用于感冒怕冷发热、无汗、头痛、咳嗽、流清涕、鼻塞。
2、感冒清热冲剂:荆芥穗、薄荷、防风、苦地丁、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柴胡、芦根。功能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怕冷,身体酸痛、流清涕、咳嗽咽干。
3、荆防冲剂: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甘草。功能发汗解表、散风祛湿。用于感冒风寒、头痛身痛、怕冷无汗、鼻塞流清涕、咳嗽。
4、正柴胡饮颗粒:柴胡、陈皮、防风、甘草、赤芍、生姜。功能表散风寒,解热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初期发热怕冷、无汗头痛、鼻塞、咽痒咳嗽、四肢酸痛。
5、小青龙颗粒: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细辛、甘草、法半夏、五味子。功能解表化饮、止咳平喘。用于风寒水饮,咳嗽痰多稀白,无汗恶寒,不发热,舌苔白。
6、小柴胡冲剂:柴胡、姜半夏、黄芩、党参、甘草、生姜、大枣、功能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寒热往来(一会儿冷,一会儿热),胸胁苦满、心烦、恶心呕吐、口苦咽干。
7、川芎茶调冲剂:川芎、白芷、羌活、细辛、防风、薄荷、荆芥、甘草。功能散风寒,止疼痛。用于外感风寒的头痛、身体酸重疼痛、恶寒发热、鼻塞等。
⑷ 脸部受风怎么办
你是对护理产品中的成分过敏导致;建议你停用或不用为好;
⑸ 治疗面瘫的中成药
治疗面瘫的中药
1、僵蚕、全蝎、白附子
在中医中,如果是风痰阻滞引起的面瘫,就可以用僵蚕、全蝎来煎汤,加上适量的白附子,除了要注意其中僵蚕和白附子的毒性和用量,这三种药的搭配对于痰热的情况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2、赤芍、黄芪、川芎、白术、党参、泽泻、鸡血藤
中医领域还有一种比较类型就是气血虚导致的面瘫,这个时候就可以选择党参、赤芍、黄芪、鸡血藤这样一些中药来进行调理,适当的可以加入当归、川芎、白术、泽泻、红花等药材,以增加药效。
3、瓜蒌、地龙、半夏、天竺黄、胆南星、茯苓
而对于还有一种痰湿阻络导致的面瘫,比较适合的药材就是要起到祛湿、化痰的作用,所以就比较适合用瓜蒌、地龙、茯苓、泽泻等等药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加入适量的天竺黄、半夏、胆南星等药材,起到增强药效的作用。
4、苦参、蝉蜕、钩藤、天麻、磁石、蜈蚣、珍珠母
而像天麻、磁石、钩藤、珍珠母、苦参、蝉蜕、蜈蚣等药材,就有平息肝风的功效,所以对于肝风内动造成的面瘫情况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⑹ 风寒感冒,可以吃哪些中成药
风寒感冒的患者往往是比较怕冷的,发烧比较轻,不出汗,有一些头疼以及身体的肌肉疼痛,还会伴随着鼻塞和流清鼻涕的症状,咳嗽的时候会吐一些稀薄的白痰,没有口渴的现象,喜欢喝热茶或者是热汤,舌苔是比较薄白的。治疗风寒感冒最好的中成药主要有两种:第一种药物是感冒清热颗粒,可以疏散风寒,解表清热,主要是治疗风寒感冒,头疼、发烧、怕冷,或者是浑身的肌肉疼痛,伴随着鼻塞、流清鼻涕以及咳嗽和咽干的现象。另外第二种药物就是正柴胡饮颗粒,也可以发散风寒,解热止痛,主要是治疗外感风寒所导致的感冒,主要的症状有发烧、怕冷不出汗、头疼、鼻塞、打喷嚏、声音嘶哑、咳嗽和四肢酸疼的现象。
⑺ 风寒外感吃什么中成药
【姜丝萝卜汤】
配方:生姜25克,萝卜50克。制法:生姜切丝,萝卜切片,两者共放锅中加水适量,煎煮10~15分钟,再加入红糖适置,稍煮1~2分钟即可。功效:祛风散寒解表。用法:每日1次,热服。
【葱豉汤】
配方:葱白2根,豆豉10克。制法:用水500毫升,入豆豉煮沸2~3分钟,之后加入葱白、调料出锅。功效:解表散寒。用法:趁热服用,服后盖被取汗。
【香菜葱白汤】
配方:香菜15克,葱白15根,生姜9克。制法:将香菜、葱白、生姜分别洗净,切碎共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煮10~15分钟,去渣取汁饮服即可。功效:发表散寒。用法:每日2次,连服2~3日。
【姜糖饮】
配方:生姜10克,红糖15克。制法:生姜切丝,以沸水冲泡,加盖约5分钟,再调入红糖。功效:疏散风寒,和胃健中。用法:每日1次,趁热顿服。服后盖被睡卧取汗。
【苍耳鸡蛋】
配方:鸡蛋1个,苍耳子6克。制法:将苍耳子去刺炒黄,研成细末,加入鸡蛋中打成蛋浆,炒熟。功效:散风止痛。用法:每日1次,趁热食用。连服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