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n95口罩怎么戴
首先N95口罩在佩戴之前必须洗干净双手,可以使用含有酒精的洗手液或者肥皂来进行清洗双手,也可以使用一些手消毒液来清洗双手。
用一只手托住口罩,把头带悬在下面,金属鼻夹位于指尖,然后将上方的头带拉到头顶的位置,将下方的头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注意将扭曲的带子调整好。
然后双手的食指指尖从中间开始向两侧下压,使金属鼻夹和鼻梁的形状一致。最后做面部闭合性的试验,用双手手掌盖住面罩,用力呼气,如果感觉到从鼻子两侧、下巴,或者其他部位泄露,需要重新调整头带和面罩的位置。
N95口罩一般可使用6-8小时,当出现有破损、污染或者佩戴后明显呼吸阻力增加时,应及时更换口罩。疫情期间口罩有限,普通人日常使用N95口罩时,可以适当放宽更换时间,可以根据佩戴时间长短、所处环境人员密集程度,一般可1-3天更换一次。
对于重复利用的口罩,可以放置在干净的袋子里,置于通风处,避免用水洗口罩,水洗会破坏口罩的滤过性,使口罩的防护作用降低。
疫情期间佩戴N95口罩,应选择带没有呼气阀的口罩,另外普通人日常佩戴医用外科口罩,足以有效的阻隔病毒。
⑵ 佩戴什么口罩进行面部密合性实验
摘要 佩戴复式半面具型口罩需要进行密合性试验,主要测试面罩与面部的贴合效果。
⑶ 哪些防护用品穿戴时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查
穿戴时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查的防护用品:口罩。
在工作期间,一般接触人员须全程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口罩,接触潜在污染物人员须全程戴颗粒物防护口罩,接触病人或感染者岗位工作人员须全程戴医用防护口罩。每次佩戴前应做佩戴气密性检查,穿戴多个防护用品时,务必确保医用防护口罩最后摘除。
防护要求
1、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转运人员
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
2、环境清洁消毒人员
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长袖加厚橡胶手套、防护服、KN95/N95 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使用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时,根据消毒剂种类选配尘毒组合的滤毒盒或滤毒罐,做好消毒剂等化学品的防护。
3、标本采集人员
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双层手套、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必要时,可加穿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
4、实验室工作人员
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双层手套、防护服、KN95/N95 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必要时,可加穿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
5、流行病学调查人员
对密切接触者调查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手套,与被调查对象保持1米以上距离。对疑似、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调查时,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
6、隔离病区及医学观察场所工作人员
7、卫生检疫人员
宜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KN95/N95或相等防护级别的医用防护口罩。
8、进口冷链货品生产、搬运、销售人员
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和手套,戴医用外科口罩以上防护级别的口罩。
⑷ 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全面呼吸型呼吸防护器应进行什么试验
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全面呼吸型呼吸防护器应该进行的实验是,看是否有漏气,密闭性的实验,如果漏气的话,那么就没有防护作用了
⑸ 正确使用口罩的方法
防尘口罩有各种各样,选择时必须针对不同的作业需求和工作条件。首先应根据粉尘的浓度和毒性选择。根据GB/T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作为半面罩,所有防尘口罩都适合有害物浓度不超过10倍的职业接触限值的环境,否则就应使用全面罩或防护等级更高的呼吸器。如果颗粒物属于高毒物质、致癌物和有放射性,应选择过滤效率最高等级的过滤材料。如果颗粒物具有油性,务必选择适用的过滤材料。如果颗粒物为针状纤维,如矿渣棉、石棉、玻璃纤维等,由于防尘口罩不能水洗,粘上微小纤维的口罩在面部密封部位易造成脸部刺激,也不适合使用。
对高温、高湿环境,选择带呼气阀的口罩会更舒适,选择可除臭氧的口罩用于焊接可提供附加防护,但若臭氧浓度高于10倍职业卫生标准可更换面罩,配尘、毒组合过滤元件。对不存在颗粒物,而仅仅存在某些异味的环境,选择带活性炭层的防尘口罩比戴防毒面具要轻便得多,如某些实验室环境,但由于国家标准不对这类口罩进行技术性能规范,选择时最好先试用,判断是否真正能够有效过滤异味。
防尘口罩是否真正起到防护作用,除了选择防护功能外,另一个重要选择因素是适合性。没有一个万能的设计能适合所有人的脸型。目前,防尘口罩的认证检测并不保证口罩适合每个具体的使用者,如果存在泄漏,空气中的污染物就会从泄漏处进入呼吸区。选择适合的口罩的方法是使用适合性检验,它利用人的味觉,用专用工具发生苦味或甜味的颗粒物,如果戴口罩后仍然能够感觉到味道,说明口罩存在泄漏,具体请参考GB/T18664中有关适合性检验的介绍。
佩戴方法
防尘口罩结构虽然简单,但使用并不简单。选择适用且适合的口罩只是防护的第一步,要想防护真正起到作用,必须正确使用,这不仅包括按照使用说明书佩戴,确保每次佩戴位置正确(不泄漏),还必须在接尘作业中坚持佩戴,及时发现口罩的失效迹象,及时更换。不同接尘环境粉尘浓度不同,每个人的使用时间不同,各种防尘口罩的容尘量不同,以及使用维护方法的不同,这些都会影响口罩的使用寿命,所以没有办法统一规定具体的更换时间。当防尘口罩的任何部件出现破损、断裂和丢失(如鼻夹、鼻夹垫),以及明显感觉呼吸阻力增加时,应废弃整个口罩。
无论防毒还是防尘,任何过滤元件都不应水洗,否则会破坏过滤元件。使用中若感觉其他不舒适,如头带过紧、阻力过高等,不允许擅自改变头带长度,或将鼻夹弄松等,应考虑选择更舒适的口罩或其他类型的呼吸器,好的呼吸器不仅适合使用者,更应具有一定的舒适度和耐用性,表现在呼吸阻力增加比较慢(容尘量大)、面罩轻、头带不容易松垮、面罩不易塌、鼻夹或头带固定牢固,选材没有异味和对皮肤没有刺激性等,这通常只有那些长期使用防尘口罩的工人们最有体会和最有发言权。
⑹ 如何进行口罩气密性检查,下列描述正确说法的是()
描述正确说法的是“双手捂住口罩呼吸气,观察感觉口罩有略微鼓起或塌陷”。
合适性查验能够有效帮助消费者挑选口罩是否合适自己,然而很多人首次都不会正确佩戴口罩,所以,每次佩戴防护口罩前,有必要依照防护口罩说明书介绍的办法,进行佩戴气密性查看。
一般,若查看无呼气阀防护口罩,先将双手彻底盖住口罩,然后迅速呼气,感受口罩略微拱起。
若有空气从密封垫处走漏,应从头调整口罩方位,调整鼻夹,改进密合;若有空气从口罩附近走漏,应调整头防尘口罩带的方位,若不能实现密合,则不该进入需求呼吸防护的区域。
(6)戴什么口罩时进行面部闭合性试验扩展阅读:
一次性医用口罩佩戴时,要将折面完全展开,将嘴、鼻、下颌完全包住,然后压紧鼻夹,使口罩与面部完全贴合。还要注意一次性口罩有里外之分,浅色面有吸湿功能,应该贴着嘴鼻,深色面朝外
应先洗手,再佩戴口罩。佩戴口罩之后,尽量不要触摸口罩。如果必须触摸,则在触摸前和触摸后都要记得洗手。摘口罩的时候,尽量不要触摸口罩的外侧,摘下口罩后记得立即洗手。一次性医用口罩尽量不要重复使用。一旦口罩破了或者脏了,需要立即更换新的口罩。
⑺ 医用口罩检测标准是什么
过滤效率:在空气流量(30±2)L/min条件下,对空气动力学中值直径(0.24±0.06)μm氯化钠气溶胶的过滤效率不低于30%。
细菌过滤效率:在规定条件下,对平均颗粒直径为(3±0.3)μm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的过滤效率不低于95%。
呼吸阻力:在过滤效率流量条件下,吸气阻力不超过49Pa,呼气阻力不超过29.4Pa。
(7)戴什么口罩时进行面部闭合性试验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医用防护口罩可连续使用4-6小时左右,在遇到以下情况时就需要及时的更换,呼吸出现困难时,口罩出现破损或破损,口罩与面部无法密合(无法通过密合检验时),被污染的口罩,比如说沾上了血渍或飞沫等异物时,与隔离病房或隔离病患接触过的口罩,如果口罩内含有活性炭,有异味时就可以换了。
佩戴医用口罩时应进行面部密合性测试。LMBH教给大家一个方法,简单的测试方法就是戴上医用口罩后,用力呼气,看空气不能从口罩边缘漏出,如果漏出来说明密合性并不是很好。
⑻ 如何对3M口罩进行密闭检查
3m,9322口罩使用说明
9322口罩使用说明:1.每次使用前检查口罩,确认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检查口罩的所有部件,包括两条绳带、鼻夹和固定钉,发现破损或部件丢失时应立即将口罩丢弃。2.正确佩戴口罩,佩戴口罩后,检查口罩与脸部的密合性。3.当口罩发生损坏或呼吸阻力过大时,请抛弃并更换新的口罩。
3m9322口罩密封性检测方法
防尘防雾霾,防流感病毒防细菌,一个口罩多种用途。3M9322带阀折叠式防颗粒物口罩采用头带式设计,隐形鼻夹减少鼻部压痛感,面部密封袋佩戴起来更加舒适,有效防护粉尘、固态烟、微生物等非油性颗粒物,还可用于防护工业粉尘,湿热环境,长时间佩戴都OK。
它采用独立包装,每盒10个,每箱12盒,每次佩戴口罩时,请先按照如下方法进行口罩的密封性检测:双手遮着口罩,大力吸气。口罩中央如陷下,即为佩戴正确,反之需调整2-4步,直至密闭。注:如口罩带有呼吸阀,应用力吸气,如有空气从边缘进入,调整口罩重复2-4步,直至密闭。方可进入工作区域。
3m9322口罩用途广泛,不仅可以用于阻断雾霾污染,还可以防流感和病毒,实在是日常生活中必备的防护用品。为了能确保口罩安全使用,在进行佩戴之前最好做一下密封性检测,以确保其完好无损。
方式一
折叠式防颗粒物口罩佩戴方法——颈带式(以3M 9005防颗粒物口罩戴法为例)
用双手握住口罩颈带将口罩打开,左手食指和大拇指握住塑料搭钩。注意将塑料搭钩开口向外。
2. 用口罩本体盖住脸部。
颈带式口罩的佩戴演示
3. 将颈带向后拉过双耳。
4. 保持塑料连接钩的开口向上,将另外一根颈带挂入塑料钩靠外的开口内。
5. 用右手握住塑料挂钩,左手调节左头带,使整根头带在两个头带钉之间产生较为均匀的延伸。
6. 用左手握住塑料挂钩,右手调节右头带,使整根头带在两个头带钉之间产生较为均匀的延伸。
7. 调节颈带和双耳接触面,使其和双耳皮肤接触面尽可能大以增加接触的舒适度。
8. 调节口罩本体在脸上的位置,以期获得较好的密合度和舒适度。确认口罩完全打开,下边缘包住下巴,整个口罩边缘平整地贴在脸上。确认头发、面部毛发、首饰和服装没有挡在口罩和脸部之间而影响密合。
9. 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顶部,用双手,一边向内按压,一边向两侧移动,塑造鼻梁形状。
仅用单手捏鼻夹可能会导致密合不当,降低口罩防护效果。请使用双手。
10. 每次佩戴时都应进行佩戴气密性检查。为检查口罩和脸的密合,用双手完全罩住口罩,快速呼气。请小心不要影响口罩的佩戴位置。若感觉空气从鼻梁处漏出,重新调整鼻夹。若感觉空气从口罩边缘漏出,调整口罩颈带。如果仍然不能获得较好的密合度,请将颈带置于较紧挂钩处,重新进行8-10步骤以获得合适的密合度。如果仍然无法取得合适的密合度,请不要进入污染区域。请示您的主管。[21]
方式二
杯罩式防颗粒物口罩佩戴方法(以3M 8210CN防尘口罩戴法为例)
佩戴防护口罩前预先用双手将头带每2到4厘米一段一段地拉伸(仅适用于8210,其它型号的头带无需预拉伸)。
2 用手托住口罩,使鼻夹位于指尖,让头带自然垂下。
杯罩式防颗粒物口罩佩戴演示
3. 使鼻夹朝上,用口罩托住下巴。将上头带拉过头顶,放在脑后较高的位置。将下头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耳朵以下的位置。
4. 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顶部。用双手,一边向内按压,一边向两侧移动,塑造鼻梁形状。
!用单手捏鼻夹会导致密合不当,降低口罩防护效果。请使用双手。
5. 在进入工作区域之前,使用者必须检查口罩与脸部的密合性:
a) 用双手罩住口罩,避免影响口罩在脸上的位置。
b) 如口罩无呼气阀,快速呼气;如口罩带呼气阀,快速吸气。
c)如空气从鼻梁处泄漏,应按步骤4重新调整鼻夹;如空气从口罩边缘泄漏,应重新调整头带;如不能取得良好的密合,应重复步骤1-4。
d) 如没有感觉泄漏,可进入工作区工作。[22]
方式三
横向折叠式防颗粒物口罩佩戴方法(以3M 9332防颗粒物口罩戴法为例)
佩戴前,确保双手洁净。
口罩背面朝上,分开上下折叠部分使之形成杯状。
2. 确保上下折叠部分完全打开。
佩戴演示
3. 一手托住杯状的口罩,使打开的一侧朝向脸部,用另一只手拿住两根头带,使鼻夹朝上,用口罩包住下巴,将头带拉过头顶。
4. 将上头带放置在头顶,下头带放在耳朵以下。头带不能扭曲。
调整上下折叠部分来达到舒适的密合,确保折叠部分没有向内折叠。
5. 使用双手,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确保达到良好的密合效果。仅用单手捏鼻夹可能导致防护口罩性能降低。
6 . 进入工作场所前应进行防护口罩的佩戴气密性检查。
佩戴气密性检查
1、用双手罩在口罩前面,应小心避免影响防护口罩的密合。
2a)对于不带阀的防护口罩-快速呼气;
2b)对于带阀的防护口罩-快速吸气。
3、如果鼻子周围有空气泄漏,重新调整鼻夹来消除泄漏。重复以上步骤进行佩戴气密性检查。
4、如果防护口罩边缘有空气泄漏,重新调整头带来消除泄漏。重复以上步骤进行佩戴气密性检查。
如果无法取得良好密合,请不要进入危险区域。请示您的主管。[20]
方式四
特殊型头戴式口罩--3M 8233防颗粒物口罩佩戴方法
8233口罩示例
保持弹性头带平顺(不卷曲),将上方弹性头带用上方头带扣连接好。同样将下方弹性头带连接好。将下头带套在头部,放到耳朵以下。将头带卷曲的部分理顺。
2. 将上头带拉过头顶,放到耳朵以上,脑后较高的位置。将头带卷曲的部分理顺。
3. 拉头带来调整头带松紧(图3a)。通过从头带扣后面推头带扣活动的部分,可以不用把口罩从头上摘下就能降低头带松紧度(图3b)。
佩戴演示
4. 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顶部,用双手,一边向内按压,一边向两侧移动,塑造鼻梁形状。
注:用单手捏鼻夹会导致密合不当,降低口罩防护效果。请使用双手。[20]
5. 每次佩戴时都应进行佩戴气密性检查。为检查口罩和脸的密合,用双手完全罩住口罩,快速吸气。请小心不要影响口罩的佩戴位置。口罩内应该有负压感觉。若感觉有任何泄漏,重新根据步骤3和4调整口罩位置。如果无法取得密合,不要进入污染区域。请与您的主管联系。[24]
方式五
威护折叠式防颗粒物口罩佩戴方法(以3M 9102C防颗粒物口罩戴法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