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面部有肿块,但是又不怎么痛痒,怎么回事
这说明这里有血管不畅,可用热敷或局部按摩,或擦活血的药物,如红花油
㈡ 脸上长小硬块。。不痛不痒。。
[概念]
痰核流注是指因湿痰流聚于皮下,身体各部位发生有大小不等、多少不一之结块。
本症不红不热、不硬不痛,如同果核般软滑,推之不移,一般不会化脓溃破。痰核大多生于颈项,下颔部,亦可见于四肢、肩背。
[鉴别]
常见证候
脾虚痰湿痰核流注:皮下结核,不红不热,很少疼痛或有胀感,触之先软且活动,多生于颈项;或生于手臂、肩背者,可有微痛,但肿不红;或生于腋下者,结核坚硬如石。无明显全身症状,舌淡苔白腻、脉滑。
风痰郁结痰核流注:局部症状同前证,尚可见头痛、眩晕、目闭不欲开、懒言,身重体倦、胸闷恶心,或两颊青黄,或吐痰涎,舌苔白滑,脉弦滑。
湿热郁结痰核流注:局部症状同前证,尚可有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等热象。
㈢ 耳朵前方,脸颊处有个肿块,按下很疼,是由于什么引发的谁知道,怎么治疗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首先要看看,那肿物的大小有多大,耳前有淋巴结,有腮腺,如果是比较小的肿物初步考虑还是淋巴结的问题,如果是肿物位于两侧面颊近耳垂处,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蔓延的,那很可能就是腮腺炎了,如果是腮腺炎的话,病因常见:传染源 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的时间较长,腮肿前6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腮腺炎表现,而有其它器官如脑或睾丸等症状者,则唾液及尿亦可检出病毒。在大流行时约30~40%患者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亚临床感染,是重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本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其传染力较麻疹、水痘为弱。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而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 易感性 普遍易感,其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 治疗 药物治疗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早期以药物治疗为主,抗菌素,中药荆防败毒散、五味消毒饮;同时采用刺激分泌的方法以保持唾液分泌畅通。如果病程超过一周,进入化脓期,则应进行切开排脓手术。病毒性腮腺炎没有特效疗法,可以使用前述中药治疗,如果有并发细菌感染的可以使用抗菌素。 流行性腮腺炎:又叫“痄腮”。冬季易发此病,多见于5--10岁的儿童。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及病人接触后传染,多发于人群聚集处,如幼儿园、学校、军营等。一旦你孩子患过流行性腮腺炎,将永远不再患此病,因为他已经能终身免疫。大多数地区要求学龄前儿童注射疫苗。如果未建立终身免疫,则需被动注射抗流行性腮腺炎的免疫疫苗。接种麻、风、腮三联疫苗或腮腺炎疫苗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本病前期症状一般较轻,表现为体温中度增高、头痛、肌肉酸痛等。腮腺肿大常是本病的首发体征,持续7--10天,常一侧腮腺先肿,2--3天后对侧腮腺亦出现肿大,有时肿胀仅为单侧,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扩大,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有疼痛及触痛,表面皮肤不红,可有热感,张口、咀嚼特别是吃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肿痛在3--5天达到高峰,一周左右消退。常有腮腺管口红肿。同侧咽部及软腭可有肿胀,扁桃体向中线移位;喉水肿亦可发生;上胸部亦可出现水肿,躯干偶见红色斑丘疹或荨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给患儿带来很大痛苦,腮腺疼痛难忍,少数病人的胰腺、脑膜、脑、肝和心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本病对机体的严重危害并不只是腮腺本身,而是它的并发症,应高度警惕和防治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脑膜炎、睾丸炎和急性胰腺炎等。 中医治疗 中医开一些清热解毒、散结清肿的中药,如用板蓝根、夏枯草、蒲公英等煎水服用。 选鲜而多汁的仙人掌一块,剥掉外皮和小刺,捣烂如泥,外敷患处,每天换敷1次,一般2到3天就可以治愈。仙人掌味淡性寒,可以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也可将适量马齿苋洗净,沥干水分,捣烂,敷于患处。每日换1次。 另外一方:豆腐30克,绿豆6克,冰糖50克,加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天。 如果孩子高热、头痛剧烈,应警惕脑膜炎,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以免延误病情。一旦发现孩子患了流行性腮腺炎,首先要立即与健康人分开居住,居室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病发期间至腮腺消肿之前不得去幼儿园或是学校,以免传染给其他儿童。病儿要卧床休息,不可过于劳累。注意不要给孩子吃有刺激性的食物,要给病儿吃易咀嚼和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以减轻孩子吞咽的困难。要多喝开水,以利于身体内毒素的排出; 小儿患腮腺炎后,其所用饮食用具要与其他人分开,并进行定时煮沸消毒。病儿的衣服、被褥等物品,在生病期间可拿到室外曝晒,脸盆、毛巾、手绢等物,每天需用开水烫1--2次。定时给孩子测量体温,必要时,可以采取降温措施。如果男孩的睾丸疼痛,可以用绷带把阴囊托起,以减轻疼痛。保持孩子口腔卫生:要孩子经常用温盐水漱口。局部热敷:用包了毛巾的热水袋给孩子在患处热敷,可以减轻孩子患处的疼痛。 一般说腮腺炎得过一次,人就会产生永久性的抗体,不可能在得二次或几次以上。 腮腺炎单方治疗 1.青黛3~5g,紫金锭一片(研末)加醋调成稀糊状涂患处,干后再涂,约一日6~8次,涂至疼痛减轻,约4~5日。 2.以靛青或嫩柳叶膏敷局部,每日1~2次至消肿。 3.10ml食醋于砚台内用香墨磨成黑汁,以毛笔涂肿处,每日3~4次,共2~5日。 4.鲜天花粉、车前草各50g洗净捣烂加少许食盐敷患处,每日1~2次、共2~5日。 5.鲜仙人掌除去表面绒毛茫刺洗净捣烂敷之,每日2次,共4~6日。 6.冰片粉加冷米汤半匙调匀敷之,每日2~4次,共1~3日。 7.六神丸5~10粒以食醋或白酒调敷,每日2次,共2~4日。 8.黄柏粉与生石膏以3:7比例混匀后,用醋或酒调敷,每日1次,共2~3日。 9.榆、桃、柳、桑、槐于春天发芽时采枝混合煎煮两次,把两次煎汁一起浓缩成膏,敷局部,每日1次,共3~4日。 10.赤小豆50~70粒捣成粉,以温水或鸡蛋清或蜂蜜调糊,摊布上贴敷患处,每日1~2次,共2~4日。 11.鲜蓍草30~60g,分2~3次捣烂取汁加冷开水口服,渣加少许盐敷患处。 12.明矾50g,雄黄45g,冰片3~5g研成细末密封存用,取3~5g以75%酒精调敷患处,每日2~3次,共1~3日。 13.以醋将纱布浸湿,敷患处,30分钟至1小时,每日2次,共2~3日。 14.鲜鱼腥草连根洗净捣烂敷患处,每日2次,共2~4日。 15.如意金黄散以醋调成糊状,每日1次敷至肿消。 16.以金不摸根块捣烂外敷,及注射液(每m1含8g生药)每天1次肌注至消肿,认为疗效显着。 针灸治疗 针灸穴位 耳针 : (一) 取穴:主穴:屏尖、面颊。配穴:肾上腺、胃、胰胆、对屏尖。 (二) 治法:主穴屏尖每次必取,如效不显可酌加1~2个配穴。屏尖穴针法,常规消毒后,以左手拇、食指挟持耳屏,拇指指切耳屏尖上缘,右手持30号1寸长不锈钢毫针垂直刺入,深度以不刺透屏尖穴内侧皮肤为度,捻转得气后急速出针。余穴采用捻入法进针,留针60~120分钟,每30分钟运针1次,反复运针2次后起针。每次取一侧耳穴,两耳交替,每日1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 拔罐 : (一) 取穴:主穴:身柱、阿是穴。 (二) 治法:共有二种拔罐法,宜任选一种。 一为刺络拔罐之法,先令患儿取正坐位,以1~1.5寸30号毫针刺入阿是穴,深约0.8~1寸,得气后用捻转泻法,行针半分钟后即取针,用消毒棉球轻压不使流血。接着嘱患儿伏卧,在身柱穴常规消毒后,用小三棱针点刺,一点即出,随之以双拇指挤压针孔,出血一滴。根据年龄大小,选择合适口径的罐具,以架火法(即用青霉素瓶盖,倒置于穴上,上放一个浸有95%酒精的半干棉球,点燃),或真空拔罐器在身柱穴上吸拔。留罐7~10分钟(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隔日治疗一次,不计疗程。 另一为水罐法:令患儿正坐。在小型抽吸罐内装上半瓶左右温水,口朝上,倒扣于阿是穴。接紧罐具,嘱患儿缓慢仰卧,使罐具恢复口朝下的位置、然后将装上4或5号针头的注射器,插入罐内,抽去空气,使罐具吸附穴区,令温水充分接触皮肤。如患儿局部肿胀面积较大,可同时吸拔2~3个。留罐约15分钟左右。取罐时,以注射器将空气推入罐内,罐口朝上取下。每日吸拔1~2次,不计疗程。 刺血 : (一) 取穴:主穴:少商、关冲、少泽。配穴:大敦、合谷、关元、大椎。 (二) 治法:主穴每次取1~2穴,少商每次必取,配穴据症而取,头痛加合谷,发热不退加大椎,并发睾丸炎加关元、大敦。取准穴后,用消毒三棱针(或28号0.5寸毫针)在主穴上点刺,并挤压出血3~6滴。双侧肿大取双侧,单侧肿大取一侧。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配穴大椎、大敦穴亦依上法点刺,合谷、关元以28~30号毫针刺,得气后施泻法或平补平泻不留针。轻者隔日施治1次,重者每日1次,对5日以上腮部肿胀不消者,外敷锡类散膏,淋巴结肿大者外贴紫金锭膏,具体方法为:将锡类散或紫金锭0.1~0.2克,倒在3~5厘米见方的胶布上,滴入食醋1~2滴,均匀涂于胶布中央,贴于患处,隔日1次。] 如果是淋巴结炎 急性淋巴结炎常继发于其它化脓性感染性疾病。淋巴结迅速肿大,压痛。若患者抵抗力较强,可无全身症状,不需治疗也可自愈。较重者局部红肿热痛,非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等症状,通过及时的抗菌消炎治疗,红肿即能消退,但有时因炎症引起组织增生,可遗留一个小硬结。若炎症未能及时控制,扩散到淋巴结且互相粘连,严重者可形成脓肿。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败血症。 治疗 2,治疗: 中成药可用夏枯草膏、连翘败毒丸。汤药则应视病情进展程度及病人的临床表现来选择用药。第一,热邪郁滞。多为急性淋巴结炎的初起阶段,局部淋巴结肿大、压痛,有轻度全身不适症状,或发热头痛,口干便秘,舌红.可选用经验方: 金银花10g 公英10g 地丁10g 野菊花10g 白芷10g 丹参10g 赤芍10g 生甘草10g 发于头颈部及上肢者加升麻9g;发于下肢者加龙胆草、牛膝各10g。 水煎服,日2次。第二,毒热壅盛。 为淋巴结炎急性期表现,患处疼痛,淋巴结粘连成块,患处中心皮肤有时发红、水肿,伴有高热、寒战、舌红苔黄。可用: 金银花10g 连翘15g 陈皮10g 白芷10g 贝母10g 乳香J0g 没药10g 天花粉10g 发热重者加黄连6g,黄芩10g,黄柏10g, 桅子6g;便秘者加大黄8g。 水煎服,每日2次。 外治法可选用金黄散或黄连膏外敷,饮食疗法可取夏枯草30g,绿豆30g,水煮取汁,加适量白糖,每日1剂,日2次。或用鲜蒲公英50g,鲜夏枯草50g,水煮取汁,加适量白糖调味,每日1剂,日2次。 3,注意: 患者平时应注意劳动保护,避免外伤,若有皮肤损伤则应及时处理,防止感染蔓延。若患有扁桃体炎、龋齿、手指感染、足癣、疖痈等也应及时抗菌消炎或做适宜的治疗以控制感染。平日应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饮食宜清淡,营养宜均衡,忌食辛辣刺激食品。 当然最好的方法还是去看医生,检查清楚!!!!
㈣ 眼睛下方 脸颊的靠上面的地方 长了个肿块 不碰不疼不痒 碰了有点疼
用干净的毛巾,裹住冰袋或者冰棒,每次15分钟左右,每天可以多敷几次
然后48小时后改热敷,干净的热毛巾,或者毛巾裹着热水袋,试好温度,不要太烫的,一次20-30分钟,一天可以3-4次。
不要嫌麻烦,几天就可以消肿了。记得吃消炎药,防止发炎。
要注意用眼卫生,平时少看电视电脑,然后多吃一些含有维生素的食物。睡觉以前不要喝太多开水,枕头稍微垫高一点,应该就不会看起来水肿了。
一般来讲,引起眼睛肿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不当的使用化妆品、皮肤病、心、肾功能不全、血管神经性水肿。眼睛肿与睡眠、饮水和睡觉的姿势都有关,建议睡前不要喝太多的水。
眼睛肿是很常见的事,只要平时多加注意就好了,建议您时常用洁肤水洗眼皮、太阳穴及前额。
哭泣、失眠、俯卧、月经来潮前、怀孕、饮食太咸、睡前两小时内喝大量的水,都会造成早上醒来双眼皮浮肿的现象。此句关键词:早上醒来
㈤ 脸上长了个类似于痘痘的肿块,有谁知道是什么嘛硬硬的很痛
是瘤子,
以前我膝盖哪里也长了个,
我用指甲剪搞掉了,
留了一上海滩的血,
又疼,
㈥ 男,前两天洗脸的时候发现右眼上方的额头部位长了一个包,不是痘痘不红不肿,肉眼看不见,但是一摸就摸到
指导意见:
你好,你所说的情况 一般来说有可能 和这个有关系,建议你最好到当地医院专科医师详细检查一下比较好些。祝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