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可不可一告诉我一些关于微表情的相关知识!!!跪求
微表情,是内心流露与掩饰,是心理学名词。人们通过做一些表情把内心感受表达给对方看,在人们做的不同表情之间,或是某个表情里,脸部会“泄露”出其它的信息。“微表情”最短可持续1/25秒,虽然一个下意识的表情可能只持续一瞬间,但这是种烦人的特性,很容易暴露情绪。当面部在做某个表情时,这些持续时间极短的表情会突然一闪而过,而且有时表达相反的情绪。
通过“微表情”,就能断定自己是不是喜欢某个人。通常微表情
人们把这归因于下意识、直觉或是“本能感觉”,但是研究人员发现:眼睛收到的信息更加丰富-------微表情。人的脸部可以传输信息,它是媒介,是信息传输器。“阅读”一张脸时,有非常多的信息需要人们去发现。其中包括脸部的基本结构和肌肉特性:这张脸很长且棱角分明,还是又圆又胖?通常,看到一张陌生的面孔后,我们会翻阅罗乐德斯(Rolodex)名片管理器[ 译注:就是名片夹],在认识的人里找出脸型相似的人。我们也会通过人们的眼镜、化妆、纹身或穿孔等人为装饰来作出自己的判断。
1.单肩抖动------不自信 。 2.注视对方眼睛------撒谎中(为了看看自己的把戏是否得逞) 。 3.中断眼神交流------不代表撒谎(回忆中) 4.回答时生硬的重复问题------典型谎言 。 5.抬起下巴------十分尴尬 。 6.揉鼻子------掩饰真相(男人的鼻子里的海绵体在撒谎时容易痒) 。 7.眼睛向左看是在回忆,向右看是在思考谎话。 8.惊讶表情超过一秒就是假惊讶 。 9.男人右肩微耸一下就是在说假话 。 10.当不能倒着将事情回忆一遍,那么事情肯定是编造的 。 11.用手抚额头-----表示羞愧 。 12.瞳孔放大-----恐惧,愤怒,性欲 。 13.话语重复 声音上扬-----撒谎 。 14.肢体阻抗 向后退一步,表示刚说的话不可信 15.抿嘴 经典的模棱两可的动作 16..摸脖子 人撒谎的时候会摸脖子,典型的强迫行为 17.纵火与强奸本质是相同的,都属于宣张自己的力量 18.撒谎的时候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表情,往往没有任何表情 19.在学校越受欢迎的学生越会撒谎 。 20.手一直摩挲,一种自我安慰的姿态,当你不相信自己的在说什么的时候,使自己安心们说谎的时候会摸脖子,这是个经典的动作。 21.当真正的兇手看到被害者照片的时候,会表现出恶心、轻蔑甚至是害怕。但绝对不会是吃惊。 22.要是有人要将要实施血腥的罪行,就会出现这样的表情:眉毛朝下皱紧,上眼睑扬起,眼周绷紧 23.亮出中指(fuck的手势),这是象征性的还有特定意识的下意识手势,充满敌意。 24.鼻孔外翻,嘴唇紧闭,生气 。 25.下巴扬起,嘴角下垂,自责 。 26.眉毛向上,拉紧,恐惧 。 27.当你不相信自己在说什么的时候,就会摩挲自己的双手来使自己安心。 28.如果先突然大声说话,然后再用手猛拍桌子,这是对可怕事情反应的手势时间差。如果是真的发火,这两个动作会同时进行。 29.提高右边的眉毛,表示你很疑问。 30.嘴唇左边向撩起,假笑。脸部74%的真实感受往往会在右脸暴露
2. 怎样判断人的微表情
微表情,是心理学名词。人们通过做一些表情把内心感受表达给对方看,在人们做的不同表情之间,或是某个表情里,脸部会“泄露”出其它的信息。“微表情”最短可持续1/25秒,虽然一个下意识的表情可能只持续一瞬间,但这是种烦人的特性,很容易暴露情绪。当面部在做某个表情时,这些持续时间极短的表情会突然一闪而过,而且有时表达相反的情绪。
“微表情”一闪而过,通常甚至清醒的作表情的人和观察者都察觉不到。在实验里,只有10%的人察觉到。
3. 怎么观察微表情
微表情这东西,学会观察表情真的只是入门而已。
不
要被什么:“一个微表情只持续1/4秒,1/8秒”这种话唬住了,只要你视力正常,就完全可以看得到。你所要练的,就是对那些表情做到足够熟,在它一闪而
过的时候,能迅速知道它都是什么;你也要对各种肢体语言,声音语调的变化足够敏感,也只有这样,当它们出现的时候,你才不会浑浑噩噩的错过。
而这些,只需要轻度的训练和足够的热情就可以了。
我当初只不过作了一大本笔记,照着图描了描人体面部肌肉分布图而已。
然后你会对人类有着无比的兴趣,在街上观察往来的行人,在地铁上观察纠缠的情侣,注意周围每一个人的神态举止,你可以在人群中玩很久,也不会觉得腻。
慢慢的你会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发现他们的小动作,你还会偷偷的设计几个相关的问题来试探他的反应,你会觉得好兴奋,原来人们有这么多秘密都是你以前不知道的,你真的好想和人分享这些八卦,搞不好你就会从此变成一个令人讨厌的人。
同时,你也会发现自己经常猜错,当你回过头重新推导你最初所作的判断的时候,你会发现理论并没有错,错的都是自己。
然后你才会重新审视你所学过的和我现在要和你强调的一个概念,叫做“基线”。因为你发现在这个阶段你所犯的最主要的错误,就是背离了“基线”,甚至很多时候,你都懒的去建立一条“基线”。
相信我,无论我现在如何强调它的重要,你一定还是会忽视它,直到你不断的犯错,错到刻骨铭心,你才会知道它的重要。
如
果这时候你还没有对这门手艺生厌的话,你可能会开始对各种访谈类的视频感兴趣了,接着当你坐下来认真的看,认真分析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靠,感情就在一
小段视频里,居然也可以包含如此多如此丰富的信息,它已完全超过了你大脑所能处理的极限,于是你开始一边看一边做笔记,不断的暂停,不断的回看。
慢慢的,你分析得越来越谨慎,越来越保守,因为你发现激发出一个反应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很多种,如果你设想的不够全面,那结果就很容易出错。
这时你才知道原来微反应最难的地方不是看到了什么,而是怎么分析。
说句题外话:我这人爱好挺广,喜欢看些杂书,甚至上过一两个月的山寨表演课(成绩优异),最后还做了一天群演。
也不知道这些对这门手艺的掌握会不会有所加权。
回答转自知乎,自己建了一个微表情的网站:www.1gelie.cn 有兴趣可以来看看
4. 什么事微表情
微表情,是心理学名词。人们通过做一些表情把内心感受表达给对方看,在人们做的不同表情之间,或是某个表情里,脸部会“泄露”出其它的信息。“微表情”最短可持续1/25秒,虽然一个下意识的表情可能只持续一瞬间,但这是种烦人的特性,很容易暴露情绪。当面部在做某个表情时,这些持续时间极短的表情会突然一闪而过,而且有时表达相反的情绪
表情
人的脸部可以传输信息,它是媒介,是信息传输器。“阅读”一张脸时,有非常多的信息需要人们去发 假装的表情
现。其中包括脸部的基本结构和肌肉特性:这张脸很长且棱角分明,还是又圆又胖?通常,看到一张陌生的面孔后,人们会翻阅名片夹,在认识的人里找出脸型相似的人。人们也会通过人们的眼镜、化妆、纹身或穿孔等人为装饰来作出自己的判断。 通过“表情”,就能断定自己是不是喜欢某个人。通常人们把这归因于下意识、直觉或是“本能感觉”,但是研究人员发现:眼睛收到的信息更加丰富-------微表情。
微表情
“微表情”一闪而过,通常甚至清醒的作表情的人和观察者都察觉不到。在实验里,只有10%的人察觉到。比起人们有意识做出的表情,“微表情”更能体现人们真实的感受和动机。 虽然人们会忽略“微表情”,但是人的大脑依然受其影响,改变对别人表情的理解。所以如果某人很自然地表现“高兴”的表情,且其中不含有“微表情”,就能断定这人是高兴的。但是如果其间有“嗤笑”的“微表情”闪现,就算你没有刻意去察觉,你会更倾向于认为这张“高兴”的面孔是“狡猾的”或“不可信的”。
编辑本段微表情解析
人类主要拥有至少七种表情,每种表情都表达同样的意思(通常的几种意思,判断时要看所处情景,不要武断): · 高兴:人们高兴时的面部动作包括:嘴角翘起,面颊上抬起皱,眼睑收缩,眼睛尾部会形成“鱼尾纹”。 · 伤心:面部特征包括眯眼,眉毛收紧,嘴角下拉,下巴抬起或收紧。 · 害怕:害怕时,嘴巴和眼睛张开,眉毛上扬,鼻孔张大。 · 愤怒:这时眉毛下垂,前额紧皱,眼睑和嘴唇紧张。 · 厌恶:厌恶的表情包括嗤鼻,上嘴唇上抬,眉毛下垂,眯眼。 · 惊讶:惊讶时,下颚下垂,嘴唇和嘴巴放松,眼睛张大,眼睑和眉毛微抬。 · 轻蔑:轻蔑的着名特征就是嘴角一侧抬起,作讥笑或得意笑状。 其他常见微表情解析: 1.单肩抖动——不自信 2.注视对方眼睛——撒谎中(为了看看自己的把戏是否得逞) 3.中断眼神交流——不代表撒谎(回忆中) 4.回答时生硬的重复问题——典型谎言 5.抬起下巴——十分尴尬 6.揉鼻子——掩饰真相(男人的鼻子里的海绵体在撒谎时容易痒) 7.眼睛向左看是在回忆,向右看是在思考谎话, 8.惊讶表情超过一秒就是假惊讶 9.男人右肩微耸一下就是在说假话 10.当不能倒着将事情回忆一遍,那么事情肯定是编造的 11.用手抚额头-----表示羞愧,表示思考 12.瞳孔放大-----恐惧,性欲 13.话语重复 声音上扬——撒谎 14.肢体阻抗 向后退一步,表示刚说的话不可信 15.抿嘴 经典的模棱两可的动作 16..摸脖子 人撒谎的时候会摸脖子,典型的强迫行为 17.纵火与强奸本质是相同的,都属于宣张自己的力量 18.撒谎的时候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表情,往往没有任何表情 19.在学校越受欢迎的学生越会撒谎 20.手一直摩挲,一种自我安慰的姿态,当你不相信自己的在说什么的时候,使自己安心们说谎的时候会摸脖子,这是个经典的动作。 21.当真正的兇手看到被害者照片的时候,会表现出恶心、轻蔑甚至是害怕。但绝对不会是吃惊。 22.要是有人要将要实施血腥的罪行,就会出现这样的表情:眉毛朝下皱紧,上眼睑扬起,眼周绷紧 23.亮出中指(fuck的手势),这是象征性的还有特定意识的下意识手势,充满敌意。 24.鼻孔外翻,嘴唇紧闭---生气 25.下巴扬起,嘴角下垂,自责 26.眉毛向上,拉紧,恐惧27.当你不相信自己在说什么的时候,就会摩挲自己的双手来使自己安心。 28.如果先突然大声说话,然后再用手猛拍桌子,这是对可怕事情反应的手势时间差。如果是真的发火,这两个动作会同时进行。 29.提高右边的眉毛,表示你很疑问。 30.嘴唇左边向撩起,邪笑。
编辑本段相关研究
微表情训练工具(METT)
微表情研究的早期阶段, 研究者们都在关注构造有效测量微表情识别能力的工具。2002 年, 微表情识别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Ekman 研制出第一个微表情训练工具(Micro Expression Training Tool, METT)。该工具包含前测(pretest)、训练(training)、练习(practice)、复习(review)与后测(posttest)5 个部分。其前测程序和JACBART 相同, 测量未受训练情况下人的微表情识别能力。其训练、练习与复习三个部分构成METT 的训程序, 在训练部分, Ekman 用视频方式讲授识别微表情的要点; 在练习部分, 被试练习使用在训练部分学习到的技巧对微表情进行识别; 在复习部分, 被试进一步巩固学习到的技巧。后测程序也与JACBART 相同, 但使用了与前测不同的数据集, 以测量被试接受训练后的微表情识别能力。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的差异, 反映了被试微表情识别能力的变化。 METT提供训练程序能在 1.5 小时的时间内提高人识别微表情的能力, 后测的成绩能较前测平均提高30%~40% 。由于人往往难以觉察到微表情的存在, 所以微表情识别的研究都可能会出现地板效应。而METT 能提高人对微表情的识别能力, 从而有效地避免研究中的地板效应, 使各种微表情识别研究具有了一定的可行性。但是, METT 的训练效果的维持时间长短目前还不得而知。
瞬间互动研究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William Condon率先进行了针对瞬间互动的研究。在他着名的研究项目中,他逐帧地仔细观察了一段4秒半的影片片段,每帧是1/25秒。在对这段影片片段研究一年半之后,他已经可以明辨一些互动时的小动作,比如当丈夫把手伸过来的瞬间,妻子会以一种微弱的节奏移动她的肩膀。 美国心理学家John Gottman通过对情侣录像来分析两人间的互动。通过研究这些微动作,Gottman可以预言哪些情侣会继续恋情,而哪些将会分手。
测量表情研究
和父母或孩子说话时,大家都知道皱眉表示伤心或不满。但皱眉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么?学者 微表情
Paul Ekman也在思考同样的问题。为了得到答案,Ekman决定走访世界各地,研究各种文化背景下的人。通过研究国外城市、偏远岛屿和与世隔绝的丛林的人。 Ekman和研究伙伴W V Friesen作了更深入的研究,(通过观察和生物反馈)他们描绘出了不同的脸部肌肉动作和不同表情的对应关系。Ekman把其归结为一个体系,称之为“面部行为代码系统”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 (FACS)。 “测量表情”可不容易。比方说,“面部行为代码系统(FACS)”不能识别情绪,只是确认做某个表情时肌肉的动作。测量方法是使用“动作单元(Action UnitsAU)”,每一个AU对应一个特定的动作,比如皱眉是AU 4,扬眉是AU 1。AU里不包括 “嗤笑”或“似笑非笑”这种表述性的语言,因为这会影响对特定表情的理解。它还能识别某个表情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是自然的还是故意的。表情的强度也很重要。笑的强度(定义为AU 12)可分为6种,依据是嘴角翘起的角度。同理可以衡量眼睛的收缩(AU 6)。测量的时间长短则需要考虑笑容展开到最大程度的时长、其维持时间、面部恢复到常态的时间。笑的同时是否还有别的表情发生?它们与笑有关还是无关?笑容是对称的么?如果不是对称的,各半边脸部笑的程度是多少?
编辑本段现实应用
公共服务
在美国,目前针对微表情的研究已经应用到国家安全、司法系统、医学临床和政治选举等领域。在国家安全领域,有些训练有素的恐怖分子等危险人物可能轻易就通过测谎仪的检测,但是通过微表情,一般就可以发现他们虚假表面下的真实表情,并且因为微表情的这种特点,现在它在司法系统和医学临床上也有着较好的应用。
医学领域
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从METT训练中受益,使得他们的微表情识别恢复到正常
5. 微表情出现时间为多久
微表情,是内心流露与掩饰,是心理学名词,是一种人类在试图隐藏某种情感时无意识做出的、短暂的面部表情。微表情通常会在人们经历得失、情势危急的时候出现。 跟普通的面部表情不同的是,微表情很少能够装出来。微表情能够完全反映出人类共有的厌恶、愤怒、恐惧、悲伤、幸福、惊讶以及轻蔑这七种情绪特征。微表情能在1/25秒内一闪而过。
6. 微表情分析法
微表情,是内心流露与掩饰,是心理学名词。人们通过做一些表情把内心感受表达给对方看,在人们做的不同表情之间,或是某个表情里,脸部会“泄露”出其它的信息。“微表情”最短可持续1/25秒虽然一个下意识的表情可能只持续一瞬间,但这是种烦人的特性,很容易暴露情绪。当面部在做某个表情时,这些持续时间极短的表情会突然一闪而过,而且有时表达相反的情绪。 在机场排队的人群中 辨认出恐怖分子,是应用察觉“微表情”能力的一个极端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这种能力也能帮助我们。如果我们错误的理解“微表情”的 含义,我们会对交流对象形成错误的判断。这增加了人们之间的隔阂,而不是互相信任。如果理解了“微表情”,我们就能从一闪而过的表情信号里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对于整个人类来说,很多表情及其表现的情绪都是很常见的,因此大脑能够搜寻并理解这些面部信息。同样,当情绪有变化时,我们的面部也有种奇特的习性,能做出相应的表情,有时这不需要我们具备知识,或是有意为之。“微表情”一闪而过,通常甚至清醒的作表情的人和观察者都察觉不到。在实验里,只有10%的人察觉到。微表情比起人们有意识做出的表情,“微表情”更能体现人们真实的感受和动机。售货员的笑脸里可能闪过一毫秒轻蔑的嗤笑,停车场里表情严峻向你走来的人可能会突然闪现恐惧的表情。虽然我们会忽略“微表情”,但是我们的大脑依然受其影响,改变我们对别人表情的理解。所以如果某人很自然地表现“高兴”的表情,且其中不含有“微表情”,我们就能断定这人是高兴的。但是如果其间有“嗤笑”的“微表情”闪现,就算你没有刻意去察觉,你会更倾向于认为这张“高兴”的面孔是“狡猾的”或“不可信的”。
人类主要拥有至少七种表情:1.高兴。人们高兴时的面部动作包括:嘴角翘起,面颊上抬起皱纹,眼睑收缩,眼睛尾部会形成“鱼尾纹”。
2.伤心。面部特征包括眯眼,眉毛收紧,嘴角下拉,下巴抬起或收紧。
3.害怕。害怕时,嘴巴和眼睛张开,眉毛上扬,鼻孔张大。
4.愤怒。这时眉毛下垂,前额紧皱,眼睑和嘴唇紧张。
5.厌恶。厌恶的表情包括嗤鼻,上嘴唇上抬,眉毛下垂,眯眼。
6.惊讶。惊讶时,下颚下垂,嘴唇和嘴巴放松,眼睛张大,眼睑和眉毛微抬。
7.轻蔑。轻蔑的着名特征就是嘴角一侧抬起,作讥笑或得意笑状。
7. 微表情是指持续时间不足1/2秒的表情
错,微表情是指持续时间不足1/5秒的表情。
微表情,心理学名词。人们通过做一些表情把内心感受表达给对方看,在人们做的不同表情之间,或是某个表情里,脸部会“泄露”出其它的信息。“微表情”最短可持续1/25秒,虽然一个下意识的表情可能只持续一瞬间,但这是种烦人的特性,很容易暴露情绪。当面部在做某个表情时,这些持续时间极短的表情会突然一闪而过,而且有时表达相反的情绪。
微表情解析
人类主要拥有至少七种表情,每种表情都表达不一样的意思:
1、高兴:人们高兴时的面部动作包括:嘴角翘起,面颊上抬起皱,眼睑收缩,眼睛尾部会形成“鱼尾纹”。
2、伤心:面部特征包括眯眼,眉毛收紧,嘴角下拉,下巴抬起或收紧。
3、害怕:害怕时,嘴巴和眼睛张开,眉毛上扬,鼻孔张大
4、愤怒:这时眉毛下垂,前额紧皱,眼睑和嘴唇紧张。
5、厌恶:厌恶的表情包括嗤鼻,上嘴唇上抬,眉毛下垂,眯眼。
6、惊讶:惊讶时,下颚下垂,嘴唇和嘴巴放松,眼睛张大,眼睑和眉毛微抬。
7、轻蔑:轻蔑的着名特征就是嘴角一侧抬起,作讥笑或得意笑状。
8. 微表情是什么微表情的具体定义是什么什么叫微表情
简单的说,微表情就是一种表情。要了解微表情,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表情吧。
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为了充分表达我的情感,我们除了用语言之外,还会使用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甚至语气等加以辅助。而这些辅助我们表达情感的特征,就是广义上的表情。这些表情虽然受到我们后天环境的影响,但很多是与生俱来的,既来源于我们的基因。
由于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所以我们的很多表情,是世界通用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看一张外国陌生人的脸,判定他现在所处的情绪状态。
那微表情是什么了?微表情说白了,就是一种特殊的表情。这种表情是最原始的表情。前面我也说了,表情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后天学习得到的,一个是先天具有的。而微表情就是先天具有的表情中最特殊的一种。
一般它的持续时间不会超过一秒,最短的只有1/25秒。它是一种自发的、不受意识控制的表情动作,透露的是你自身的真实情感。也就是说,如果你出现悲伤的情绪,即使你非常克制,隐藏了你悲伤的表情。但你脸上仍旧会出现悲伤的微表情。
除此之外,它与一般的表情区别不大。也就是说,若你能观察到一个人的微表情(这非常难,微表情是一闪而过的),那你就可以判断出一个人真实的情绪状态。因为它的样子与我们平时看见的人的表情是一样的,只是持续时间非常短,基本是一闪而过。
由于微表情不受我们自身的控制,现在微表情一般被运用在测谎上。美国首席测谎专家,保罗.艾克曼就是美国研究微表情的第一人。也是他最早提出微表情这一概念。而且他的研究发现,微表情是没有跨文化差异的。就是说,微表情是最原始的表情,深殖在我们基因中的,不受文化影响。就是说中国人的微表情和外国人的是一样的。
不过对于微表情的研究只有40多年,我国更是在2003年才开始研究的。所以,虽然现在微表情已经得到司法界的运用,但人们对微表情的产生机制还并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