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拍照比“剪刀手”会泄露指纹信息,那拍照露脸会不会泄露面容信息
这两天,很多微博网友可能都刷到了“拍照比剪刀手会泄露指纹信息”这一热门话题。据媒体报道,只要拍照的距离够近,有心人就能通过照片放大技术和人工智能增强技术,复制被拍摄者的指纹信息。1.5米内拍摄的剪刀手照片,指纹还原度甚至能达到100%。不法分子提取了指纹信息,便能通过专业材料制作指纹膜,带来指纹门锁、指纹支付等的破解风险。
9月16日,网络安全专家、奇安信行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裴智勇在微博发文称,通过照片复制指纹,在技术上没有什么难度,但也不会实质性扩大安全风险。
“如果把剪刀手泄露指纹当成安全问题来讨论,那么最好告诉大家:不要拍照,或只拍无脸照。”目前民众还是可以放心使用刷脸支付、刷脸通行等技术的。负责任的公司不会把生物识别技术作为唯一的验证手段,而是会辅以人工监督、大数据风控、设备锁定等辅助验证功能,从而给用户提供方便又安全的体验。
㈡ 什么是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是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云脉人脸识别SDK是运行在终端设备上人脸识别开发包,不依赖于公有云服务就可以正常工作。主要包含两大模块,前端和后端,前端具有人脸检测、人脸跟踪、关键点检测、人脸对齐、等功能,后端主要用于人脸比对和人脸识别。
㈢ 指纹属于个人隐私吗
2006年,我去美国。在上海梅陇镇广场美国领事馆的签证窗口,我被告知,请伸出右手的食指在一个中间为红色的方形仪器上向左旋转向右旋转。然后请伸出左手的食指再在那个仪器上向左旋转向右旋转。从此,我知道美国海关、美国移民局,甚至美国国防部还有那个威名赫赫的FBI的电脑里多了我的一份档案。这个档案的信息甚至比我的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所掌握的信息还要多。因为签证官告诉我:如果你的食指旋转的不够好,不能把整个食指的指纹给我们,那么你就得重来一次,否则你就去不了美国。我承认,有那么一瞬间,为了去美国,我感到了一种人格上的屈辱。
?我想是的。从法律上的角度来说,指纹是身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独一无二的个人生理标识,指纹蕴藏着个人的重要生理信息。虽然我国尚没有出台个人隐私保护法,但没人会否认指纹对于个人隐私的重要性。但是我在梅陇镇广场的那一刻,让我突然觉得,也许指纹,更属于个人尊严。
公元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风险按下红手印,掀开了中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是什么让他们敢于冒着当时能把天捅漏的政治风险?18个红通通的指纹见证了彼此的信任和联产到底的决心。对于家徒四壁的农民来说,指纹是一个人最后的保证。又岂止是农民呢?当我们结婚,当我们生下了婴儿,当我们去证明那些事关人身财产安全的时候,我们都需要指纹。因为它不可撒谎、不可更改,可靠一如磬石。
就在昨天,一支由外国人组成的抗议队伍在日本的东京市中心集会,抗议日本在机场和港口对入境的外国公民采集指纹。在集会的宣贴画上,一个大大的指纹上写着“NO”。看到这样的消息我不禁感慨万分。其实关于指纹采集,日本早有图谋。早在2006年初,就有日本法务省移民局的官员透露要在未来的几个月内向国会提交移民法修正案。修正后的法案将允许当局采取更加严格的入境安检措施,包括对外国人提取指纹和拍摄照片,并且根据修正后的法案,日本有权驱逐任何被怀疑是恐怖分子的入境外国人。看看,有权驱逐,把你的指纹留下来还要保留驱逐你的权利,这就是一个还难说是有真正主权的国家向世界宣示的主权。但这样的宣示又何尝没有道理呢?但是我们的集会呢?为什么我们不去抗议美国和日本的这种做法?为什么我们不会在宣贴画上在大大的指纹上写上“USA”和“JAPAN”,然后再写一个大大的“NO”?为什么在那个小小的窗口,尽管我们心怀屈辱,但仍然会把自己的食指伸出去呢?
我想到了从美国回国的那个夜晚。我们的飞机在日本的上空遭遇了强气流。经停成田机场后平安降落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早已习惯了在美国机场的严密检查,我以为祖国会以同样的礼遇来对待那些外国人。但我错了。我看到那些同机的外国人很快的从外国人专用通道走过去了,而我们却排着长长的队等候检查通过。
凌晨,上海的机场空气清冽。我拖着满载美国商品的包裹走向停车场。有那么一瞬间,我感到了一种心理上的屈辱。我对自己说,这就是我的祖国。无论她有多么不好,我都应该相信她,并做到一生的不离不弃。
㈣ 识别技术有哪些类比如指纹是属于生物识别技术的 再比如像验证码这种呢,大类小类分不清了。。
(1)指纹
指纹在我国古代就被用来代替签字画押,证明身份。大致可分为“弓”、“箕”、“斗”三种基本类型,具有各人不同,终身不变的特性。指纹识别是目前最成熟、最方便、可靠、无损伤和价格便宜的生物识别技术解决方案,已经在许多行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优点:第一是专一性强,复杂程度高:指纹是人体独一无二的特征,并且它们的复杂度足以提供用于鉴别的足够特征。第二是可靠性高:如果我们想要增加可靠性,我们只需登记更多的指纹,鉴别更多的手指,最多可以多达十个,而每一个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并且用户将手指与指纹采集头直接接触是读取人体生物特征最可靠的方法。第三是速度快、使用方便:扫描指纹的速度很快,使用非常方便;第四是设备小、价格低:指纹采集头更加小型化,可以很容易的与其他设备相结合,并且随着电子传感芯片的快速发展,其价格也会更加低廉。
缺点:某些人或某些群体的指纹因为指纹特征很少,故而很难成像。此外,由于现在的指纹鉴别技术都可不存储任何含有指纹图像的数据,而只是存储从指纹中得到的加密的指纹特征数据;每一次的使用指纹时都会在指纹采集头上留下用户的指纹印痕,而这些指纹痕迹存在被用来复制指纹的可能性。
(2)掌纹
手掌几何学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几乎每个人的手的形状都是不同的,而且这个手的形状在人达到一定年龄之后就不再发生显着变化。当用户把他的手放在手形读取器上时,一个手的三维图像就被捕捉下来。接下来,对手指和指关节的形状和长度进行测量。
根据用来识别人的数据的不同,手形读取技术可划分为下列三种范畴:手掌的应用,手中血管的模式,以及手指的几何分析。映射出手的不同特征是相当简单的,不会产生大量数据集。但是,即使有了相当数量的记录,手掌几何学不一定能够将人区分开来,这是因为手的特征是很相似的。与其他生物识别方法相比较,手掌几何学不能获得最高程度的准确度。当数据库持续增大时,也就需要在数量上增加手的明显特征来清楚地将人与模板进行辨认和比较。
(3)眼睛
分析眼睛的复杂和独特特征的生物识别技术主要包括了虹膜识别技术、视网膜识别技术和角膜识别技术。
虹膜是环绕着瞳孔的一层有色的细胞组织。每一个虹膜都包含一个独一无二的基于像冠、水晶体、细丝、斑点、结构、凹点、射线、皱纹和条纹等特征的结构。虹膜扫描安全系统包括一个全自动照相机来寻找你的眼睛并在发现虹膜时,就开始聚焦,捕捉到虹膜样本后由软件来对所得数据与储存的模板进行比较。想通过眨眼睛来欺骗系统是不行的。
虹膜识别比较便于用户使用;可靠性好,用户与设备之间也无需物理的接触; 但其设备尺寸较大,并且因聚焦的需要而采用的摄像头很昂贵,黑眼睛极难读取,此外还需要一个比较好的光源。
视网膜是眼睛底部的血液细胞层。视网膜扫描是采用低密度的红外线去捕捉视网膜的独特特征,血液细胞的唯一模式就因此被捕捉下来。某些人认为视网膜是比虹膜更为唯一的生物特征。
视网膜识别的优点就在于它是一种极其固定的生物特征,因为它是“隐藏”的,故而不可能受到磨损,老化等影响;使用者也无需和设备进行直接的接触;同时它是一个最难欺骗的系统,因为视网膜是不可见的,故而不会被伪造。另一方面,视网膜识别也有一些不完善的,如:视网膜技术可能会给使用者带来健康的损坏,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设备投入较为昂贵,识别过程的要求也高,因此角膜扫描识别在普遍推广应用上具有一定的难度。
(4)面部
面部识别系统是通过分析面部特征的唯一形状、模式和位置来辩识人。其采集处理的方法主要是标准视频和热成像技术。标准视频技术通过一个标准的摄像头摄取面部的图像或者一系列图像,在面部被捕捉之后,一些核心点被记录,例如,眼睛,鼻子和嘴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被记录下来然后形成模板;热成像技术通过分析由面部的毛细血管的血液产生的热线来产生面部图像,与视频摄像头不同,热成像技术并不需要在较好的光源条件下,因此即使在黑暗情况下也可以使用。
面部这项生物识别技术的吸引力在于它能够人机交互,用户不需要和设备直接的接触。但相对来说,这套系统是可靠较差,使用者面部的位置与周围的光环境都可能影响系统的精确性,并且设备十分昂贵,只有比较高级的摄像头才可以有效高速的扑捉面部图像,设备的小型化也比较困难;此外,面部识别系统对于因人体面部的如头发,饰物,变老以及其他的变化需要通过人工智能来得到补偿,机器知识学习系统必须不断地将以前得到的图像和现在的得到的进行比对;以改进核心数据和弥补微小的差别。鉴于以上各种因素,此项技术在推广应用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5)语音
语音识别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语言和声音。声音识别是对基于生理学和行为特征的说话者嗓音和语言学模式的运用,它与语言识别不同在于不对说出的词语本身进行辩识。而是通过分析语音的唯一特性,例如发音的频率,来识别出说话的人。声音辩识技术使得人们可以通过说话的嗓音来控制能否出入限制性的区域。举例来说,通过电话拨入银行、数据库服务、购物或语音邮件,以及进入保密的装置。语言识别则要对说话的内容进行识别,主要可用于信息输入、数据库检索、远程控制等方面。现在身份识别方面更多的是采用声音识别。
声音识别也是一种非接触的识别技术,用户可以很自然地接受,使用方便。但由于非人性化的风险、远程控制和低准确度,它并不可靠;并且声音的变化范围大(如音量、速度和音质等方面)直接会影响采集与比对的精确度,一个患上感冒的人有可能被错误的拒认从而无法使用该声音识别系统。同时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音频数字处理技术很可能欺骗声音识别系统,其安全性受到了挑战。
(6)签名
签名识别,也被称为签名力学辩识,它是建立在签名时的力度上的。它分析的是笔的移动,例如加速度、压力、方向以及笔划的长度,而非签名的图像本身。签名识别和声音识别一样,是一种行为测定学。签名力学的关键在于区分出不同的签名部分,有些是习惯性的,而另一些在每次签名时都不同。
签名作为身份认证的手段已经用了几百年了,应用范围从独立宣言到信用卡都可见到,是一种能很容易被大众接受而且是一种公认的较为成熟的身份识别技术。然而,签名辩识的问题仍然存在于获取辩识过程中使用的度量方式以及签名的重复性。签名系统已被控制在某种方式上去接受变量。但是,如果不降低接受率,它就无法持续地衡量签名的力度。因为签名的速度不快,我们也无法在Internet上方便使用它。
(7) DNA
人体内的DNA在整个人类范围内具有唯一性(除了双胞胎可能具有同样结构的DNA外)和永久性。因此,除了对双胞胎个体的鉴别可能失去它应有的功能外,这种方法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准确性。DNA鉴别方法主要根据人体细胞中DNA分子的结构因人而异的特点进行身份鉴别。这种方法的准确性优于其它任何身份鉴别方法,同时有较好的防伪性。然而,DNA的获取和鉴别方法(DNA鉴别必须在一定的化学环境下进行)限制了DNA鉴别技术的实时性;另外,某些特殊疾病可能改变人体DNA的结构组成,系统无法正确的对这类人群进行鉴别。
(8)其它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生物识别技术以外,现在开发和研究中的还有通过静脉、耳朵形状、按键节奏、身体气味、行走步态等的识别技术。
㈤ 什么是生物识别,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技术
生物识别就是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通过计算机与数据库比对得出结果,包括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除此之外,生物识别还包括虹膜识别,掌纹静脉识别,声音识别等。
㈥ 人脸特征指纹航班行程是否属于个人信息
人脸特征指纹航班行程是属于个人信息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民个人信息是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信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第一千零三十四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㈦ 广东禁止采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这些个人生物识别指的是啥
其实不得不说的是,个人生物识别,确实是个人身份识别的信息,而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涉及个人隐私,尤其是个人的指纹以及面部特征,以及虹膜等等这些东西。一旦被滥用,也会导致个人隐私泄露,所以正是因为如此,可以从下几个方面看待个人生物识别。
其实不得不说,是每个人的面部特征以及指纹虹膜等都是个人信息识别的见证,而且这些信息都是独一无二的,任何个体之间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只需要通过对这些虹膜指纹以及个人面部特征的信息收集,也可以完成个体的身份鉴定。所以这些信息一旦被泄露,有可能会导致更隐私泄露。
其实不得不说是广东禁止采集个人生物信息,也确实为了保护用户的隐私安全。不可否认的是一些不良商家确实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收集个人信息,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影响用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