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面部护理 > 头面部针灸主要调什么

头面部针灸主要调什么

发布时间:2022-07-07 18:47:57

❶ 针灸可以治疗面瘫吗

针灸可治疗面瘫,面瘫主要治疗方法是针灸治疗,然而在面瘫急性期不建议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因为这个时期神经刺激会导致面瘫症状加重。度过急性期后再针对面瘫局部进行针刺调节则治疗效果明显,因此急性期之后尽早治疗是面瘫的治疗原则,也是针灸治疗的主要原则。

治疗过程中主要以面部神经走向或对面部具体部位穴位进行针灸刺激为主要方式,比如口角歪斜患者可以在口角旁进行针刺;若眉毛上抬出现问题,在鱼腰、攒竹等穴位进行针刺;若闭眼出现问题,可以在太阳穴、四白穴进行针刺,以上都是局部针灸改善方法。也可取广为熟知的合谷穴,中医讲头面合谷收,针对头面部各种症状都可应用合谷穴进行调节。总之,面瘫急性期过后针灸是较为适用的治疗方法。

面瘫也称面神经麻痹,是患者因外感寒气,如吹风、吹空调,在身体比较虚弱时诱发面部神经症状,以嘴角歪斜、眼角下垂、皱眉不能、鼓腮漏气为主要症状

❷ 针灸都有什么功效

我们知道有一些疾病能够通过针灸来治疗,所谓的针灸就是用针插入人体的某些穴位,通过刺激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除了治疗疾病以外,通过针灸也能够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能够达到刺激人体穴位,调和气血,温通经脉的功效。下面小匠老师就跟大家来介绍一下针灸的功效以及针灸的有关注意事项,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

对于有特殊疾病的患者,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针灸,如果因为针灸后发现身体出现不适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而且后续应该避免针灸来治疗。

那么除了小匠老师上面所介绍到的针灸的功效以外,你们认为针灸还能够对人体有哪些好处呢?欢迎大家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讨论!

❸ 请问人的头项上的穴位针灸有何功效

此穴名百会穴,主治疾病为: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此穴为人体督脉经络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
按摩:
用手掌按摩头顶中央的百会穴,每次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坚持按摩,低血压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
温灸:
持扶阳罐温灸该穴位,时间为三至五分钟,让罐体的温热、红外线及磁场刺激该穴位,可预头昏头痛、失眠、阳气不足、神经衰弱等疾病。坚持每天温灸,有保健长寿的功效。

❹ 头晕头痛针灸什么穴位

1、偏头痛:来无影去无踪的偏头痛,多与三焦经有关。三焦经肘部的清冷渊、天井穴,以及手腕部的外关穴,都是偏头痛的特效穴。三焦经是人体的“出气筒”,在三焦经按摩或者刮痧,可有效调整内分泌失调,对调节长期情志病极为有效,对各种头面部疾病,以及更年期综合症都有特效。
2、前额和眉棱骨痛:一般属于胃经的病症。从二三脚趾间的陷谷穴向内庭穴方向按摩几分钟即可缓解。另外,按摩脾经的公孙穴(络穴治表里病症),或者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有效缓解眉棱骨痛。
3、耳朵上部:若疼痛发生在头两侧,即耳朵上部,就在胆经按摩,例如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穴等均可。
4、太阳穴痛:首先就可以按摩太阳穴,如果不能缓解,则可以按摩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或者按摩胃经的头维穴、陷谷穴,它同时对眉棱骨痛和头痛如裹都有效。
5、头痛如裹:可以先按摩脾经的阴陵泉穴。另外,按摩胃经的头维穴也可缓解。
6、头顶痛:属厥阴经病,先从肝经论治,或针刺百会穴。
7、后头痛:属太阳经病。可以按摩小肠经的后溪穴,治后头痛、颈椎病、落枕和情志病。另外,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
8、头颈僵痛:可试试肺经的列缺穴,“头项寻列缺”。

❺ 针灸头部对头脑有好处还是害处具体是什么

很多老年人喜欢针灸头部,这样做有什么利弊呢?

头部针灸有祛风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可以疏通经脉,治疗头风头痛、偏瘫、口眼歪斜、面瘫效果都很好,还可以治疗精神性疾病,比如失眠、头晕、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症都可以治疗。

另外,白血病的病人,以及对金属容易过敏的人群,不建议采用这种方法。

❻ 针灸都有哪些功效

现在有很多人不管是看病还是养生,都爱采取中医方法,因为中医疗法的副作用是比较小的,而且能功效相当不错。中医针灸就是很常见的中医疗法,也就是通过用针法来刺激人体的穴位,就可以达到治病和保健的作用。我对针灸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那么针灸的作用与功效?我们一起来看看!

针灸是用来治疗经络不通造成的身体的疼痛的理疗的方法,它可以帮助调理经理不通和血液流通不畅的情况,通过刺激穴位以后可以帮助活血和通络。其次针灸还可以用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疾病、肩周炎、劳损、落枕、扭伤等等疾病,以及一些运动损失,包括崴脚等都是可以治疗的。而且通过刺激穴位还可以达到减肥和治疗痘痘的作用,也可以帮助调理内分泌的情况,起到调理阴阳平衡的作用。

针灸是有悠久历史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达,在生活当中针灸既能治病,而且发展成日常保健手段了,所以要想保持身体健康,不妨尝试一下针灸保健方法,大家可以试一下。

(图片来自网络。)

❼ 人体头部能不能针灸 如果可以 那会有什么效果呢

人体头部能针灸,百会穴针灸作用是用于排出体内的火气,解决上火问题。脑户穴用于解决调整神经系统问题。

❽ 脑瓜门针灸是管啥的

头针一直是针灸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中医理论来说,人身体所有脏器都会在头部有印射点或线,这就是头针的基本理论,而且因为有颅骨的覆盖
所以头针相对安全系数很高
至于刺到神经的问题,因为针灸用的针具非常细,既使真的刺到神经也只会把神经挤开,不会造成对神经的损害
而头针最大的的不足就是
1:因头部神经丰富,所以头针相对疼痛度较高
2:头皮下有非常多的毛细血管,所以头针在取针时可能会有一点点的血渗出或是皮下瘀血的可能性较大

❾ 针灸头部,你们有什么感觉啊

例1:风寒头痛

蔡某,女, 23岁,工人。1992年2月11 日初诊。主诉:受凉之后感头痛1天。

刻诊:头痛连及项背,遇风寒则加剧,骨节酸痛,不发热,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证属风寒外袭,卫阳失宣而致头痛。治法:祛风散寒,解表定痛。

取后溪一一束骨

操作方法:后溪要直刺1寸,行紧提慢按泻法,反复行针 ,使针感向上传达。束骨,直刺0.5寸, 行提插泻法,使针感扩散。

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起针后头病着减。翌日又针一次,痛止病除。

按语: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输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有宣通阳气,疏散表邪,通络止痛之功。

束骨为足太阳膀胱经输穴,有宣通本经阳气,祛风散寒,发汗解表而止头痛之效。

二穴配合,属手足同名经配穴法, 一手一足, 一上一下,同经相应,互相促进,疏通太阳经气,太阳主一身之表,故有祛散外邪 ,祛风止痛之功效。

例2:风热头痛

张某, 男, 42岁,工人。1991年8月3日初诊。主诉:发热头痛2天。

刻诊:头胀而痛,发热恶寒,体温39.0℃, 面目发红,口干渴,二便调,舌尖红,苔薄黄, 脉浮数。证属风热外受而致头痛。治法:清解表邪,表解则头痛自去。

取合谷一一飞扬

操作方法:合谷直刺1寸,得气后将针斜向上方,行提插泻法,使针感向上传达至臂部。飞扬直刺2寸,行快速有力的捻转泻法,使针感向上下放散。

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起针时已得微汗,测体温下降至37.5℃,患者头痛亦止, 自觉全身舒快。翌日又针一次,发热退清,无不适感。

按语: 合谷有发汗解表、治疗表证的作用;飞扬治疗表证,见于«灵枢·寒热病»篇中,取足太阳飞扬穴为主,以发其汗。

按飞扬穴属足太阳经络穴,即所谓三阳之络,太阳主表,针泻之以发其汗而解表,与合谷配合,大有相得益彰之功,收效甚快。

例3:肝阳头痛

高某, 男, 44岁,驾驶员。1991年6月2日初诊。主诉: 有高血压病史2年,常因劳累及情绪激动诱发头痛加重。

刻诊: 头痛偏于两侧,伴眩晕,心烦易怒, 口干而红, 血压增高到180/100mmHg,舌红,苔薄黄,脉弦。证属肝阳上扰所致。治法:平肝潜阳以止痛。

取外关一一足临泣

操作方法:外关直刺1寸。用紧提慢按泻法,使针感向上传达。足临泣直刺0.5寸,亦用提插泻法, 进针后反复行针,使针感向上传达。

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起针后,头痛着减,头目亦感清爽。连针六次,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头痛、眩晕等症状悉除。

按语: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能通经络之气滞, 调和气血而止疼痛。足临泣为足少阳胆经输穴,八脉交会穴。

能平肝熄风,泻热明目,聪耳,疏泄肝胆,调和气血,宣通经络,散瘀定痛,两脉相合于目锐眦、耳后, 二穴合用,属手足同名经配伍之例,能起到相互促进,相互为用,增强清泄肝胆之力,故收效快捷。

例4:血虚头痛

张某,女, 38岁,教师。1992年1月8 日初诊。主诉,头痛乏力2年。刻诊:头痛隐隐, 目涩眼花,劳累后尤甚,面色少华,唇舌色淡,脉细。证属营血亏虚,不能上荣于头所致。治法:益气养血,从本图治,不可头痛医头。

取太冲一一三阴交

操作方法:太冲向上斜刺1.5寸,使针感传达足掌,以透涌泉,用慢提紧按补法,达到肝肾两补的作用。三阴交直刺1寸,亦用提插补法,使针感向上下传达。

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起针后头痛着减。连针12次,诸症悉除。

按语:《内经》谓五脏有病,当取之原穴,太冲为肝经原穴,而肝藏血,故取之可达养血之效。

血虚总不离肝肾之虚,太冲直透涌泉, 一针两穴,肝肾同补,达到养血之效。

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腧穴,可调补脾胃,以促气血生化之源,况三阴交为肝、脾、 肾三经交会之处, 血虚多属三阴不足,补此一穴,又可达到补养三阴之目的, 而气血亦自来复。 故头痛眼花等症, 自然消失。

例5:瘀浊头痛

吴某,男, 50岁,工人。1992年1月31日初诊。主诉:头昏、头痛、嗜睡一年多。

刻诊:形体肥胖,头昏头痛,常胸闷脘痞,纳呆嗜睡,苔白腻,脉弦滑。证属痰浊内盛、蒙蔽清阳、清窍失养所致。治法:泄化痰浊以宣清窍。

取强间一一丰隆

操作方法:强间斜刺捻转泻法。得气后将针提起,向上、下、左、右方向斜刺,反复行针,使针感向四周扩散。丰隆直刺2寸,行紧提慢按泻法,使针感向上、下传达。

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起针后头痛头昏消失。连针六次,胸脘得舒,苔腻渐化,头痛头昏悉除。

按语:强间属督脉经腧穴,上行巅顶。«铜人经»言其主治脑旋目运,头痛不可忍。

«百症赋»说强间、丰隆之际,头痛难禁。 «大成» 亦称主治头痛目眩。可见本穴历来均用以治头痛, 针刺向四周斜刺,使得气扩散,有当时止痛之效。

丰隆为足阳明胃经络穴,别走足太阴脾经,能沟通脾胃两经。脾胃为生痰之源, 针此一穴,以健运脾胃功能,而达除痰化浊之效。

例6:瘀血头痛

王某,男, 30岁,干部。1991年9月12日初诊。主诉: 一年前头部有碰伤史,之后常感后顶部疼痛。

刻诊:头后顶部疼痛,其痛如针刺,痛处固定,轻压痛,久治不愈,舌质淡红,略有紫色,脉细涩。证属外伤后气滞血瘀留阻经络,不通则痛。治法:活血化瘀,通络定痛。

取膈俞一一行间

操作方法:膈俞向脊椎方向斜刺1寸,平补平泻法,使针感向胸前传达。行间直刺1寸,针向右快速有力的捻转泻法,使针感向上传达。

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起针后头痛消失,感到轻松。连针2个疗程,诸症悉除。

按语:膈俞为八会穴之一,血之会穴,有养血活血之功,通治一切血证,刺之以行气化瘀。

行间为足厥阴肝经腧穴,足厥阴之脉上交于头, 刺之能疏通头部经气,活络化瘀,具有上病下取之义。两穴配伍,共起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效。

阅读全文

与头面部针灸主要调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次燕窝要多少克 浏览:1163
面部血管瘤怎么治不留疤 浏览:2017
yamii胶原蛋白怎么吃 浏览:1412
贵阳祛斑哪个好先荐利美康 浏览:1341
和田玉戈壁料没油性怎么办 浏览:957
鹅耳朵冻疮涂什么精油 浏览:1975
燕窝有什么不好的副作用吗 浏览:944
皮肤使用爽肤水有什么好处 浏览:1320
漂白燕窝炖不烂怎么办 浏览:1481
燕窝跟什么吃最好 浏览:1721
容易长痘痘油皮怎么可以做美白 浏览:1551
医院和美容院哪个祛斑好 浏览:1710
山羊奶面膜与龙血精华面膜哪个好 浏览:1769
学生干皮适合什么面霜 浏览:1535
生姜和什么一起煮能祛斑 浏览:1391
两三个月的宝宝选面霜怎么选 浏览:1605
嘴巴上和下面长痘怎么治 浏览:1710
南京医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钱 浏览:1050
燕窝每天多少毫升合适 浏览:1646
胶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于吸收 浏览: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