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蝌蚪是什么样的
跟显微镜下的精子一样的
2. 蝌蚪的外貌和吃相,吃什么
外貌看图片吧,大多数蝌蚪为草食,有些种为肉食,甚或食其同类。其变态顺序是∶前后肢发育→尾消失→肠缩短→鳃消灭→肺发育。变态完成后便成为小蛙离水登陆。
大部分的蝌蚪是用口部成列的角质齿刮食藻类为生,但如果水中正好有些蚯蚓、甲虫等小动物尸体,它们也会成群啃食。有些种类的蝌蚪没有角质齿,例如小雨蛙、黑蒙西氏小雨蛙,则以过滤水中浮游生物为食。此外,艾氏树蛙蝌蚪是卵食性,母蛙会定期回来产卵喂食蝌蚪。而在食物不够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大蝌蚪吃小蝌蚪的自相残杀的现象。蝌蚪是杂食性动物,以多种有机物为食料,但不能长时间吃同一种食物,否则会营养不良,甚至死亡。

3. 怎么分辨蝌蚪是什么种类
1、观察是否成群结队
观察在水中游动的蝌蚪,密集成群的往往是蛤蟆(蟾蜍)的蝌蚪,较为分散的大都是青蛙的蝌蚪。
2、看蝌蚪体色
体色较浅、身体略呈圆形、尾巴长、口长在头部前端的是青蛙的蝌蚪。身体呈黑色而尾巴较浅、体形呈椭圆形、尾巴短、口在头部前端腹面的则是蟾蜍的蝌蚪。
3、观察蝌蚪头部
用放大镜观察蝌蚪头部前端,它们角质细齿排列方式也不同,它们下唇的下方都长有3排角质细齿,但青蛙的上排齿中断,而蟾蜍的3排细齿都不断开。
4、看什么时节出现
在清明前后所看到的绝大部分是蟾蜍的蝌蚪;青蛙的蝌蚪约在五月中旬才能看到。

(3)显微镜下的蝌蚪面部长什么样扩展阅读:
蝌蚪的生长阶段
1、生长初期(1~10天):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反而导致其死亡。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两鳃盖完全角成时开始觅食,按每万尾蝌蚪投喂一个蛋黄的标准定时投喂,并适当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如水蚤、藻类。
2、生长前期(10~20天):小蝌蚪10天以后,其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开始寻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此时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蝌蚪的成活率。因此,在饲养上必须补充饵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主要以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为主,如蛋黄、玉米粉、4号粉,并辅以细嫩的藻类植物等。
3、生长中期(20~50天):生长中期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断增强,为促进蝌蚪消化道的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某一特定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20日龄后蝌蚪除投饲糊汁饵料外,应投喂植物性饲料和藻类植物,如浮萍。
4、生长后期(50~78天):生长后期是蝌蚪转化为幼蛙的关键时期,蝌蚪在此期要长出后肢和前肢,并且由水生转化为水陆两栖。这一时期在饲养上除投饲足够的饲料外,还要添加少量的动物性的活饵饲料。
4. 小蝌蚪长什么样子
小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
蝌蚪是两栖类个体发育的一个初级阶段,早期的小蝌蚪,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外形似鱼,具有侧线器官。由于口内尚未出现孔道,不能摄取食物;以后眼与鼻孔相继出现;头下有吸盘,可用来吸附在水草上。

(4)显微镜下的蝌蚪面部长什么样扩展阅读:
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反而导致其死亡。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两鳃盖完全角成时开始觅食,按每万尾蝌蚪投喂一个蛋黄的标准定时投喂,并适当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如水蚤、藻类。
小蝌蚪10天以后,其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蝌蚪开始寻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此时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蝌蚪的成活率。因此,在饲养上必须补充饵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主要以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为主,如蛋黄、玉米粉、4号粉,并辅以细嫩的藻类植物等。
参考资料:蝌蚪-网络
5. 蝌蚪的嘴巴是什么样的
口小、无外鳃。内鳃被鳃盖覆盖。体色较浅、身体略呈圆形、尾巴长、口长在头部前端的是青蛙的蝌蚪。身体呈黑色而尾巴较浅、体形呈椭圆形、尾巴短、口在头部前端腹面的则是蟾蜍的蝌蚪。
蟾蜍的蝌蚪呈黑色,口在头的前端腹面上,青蛙的蝌蚪体色较浅,口在头的前端。蟾蜍的蝌蚪比青蛙的个头小。密集成群的是蟾蜍的蝌蚪,较为分散的大都是青蛙的蝌蚪。
口部成列的角质齿,英国摄影师大卫-斯皮尔斯借助高性能电子显微镜,拍摄到一张高清晰蝌蚪特写照片。蝌蚪的嘴部如图:

(5)显微镜下的蝌蚪面部长什么样扩展阅读:
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反而导致其死亡。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两;
鳃盖完全角成时开始觅食,按每万尾蝌蚪投喂一个蛋黄的标准定时投喂,并适当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如水蚤、藻类。
刚孵出的蝌蚪,身体弱小,对外界环境敏感,特别是水温、水质、光照。当水温低于20℃或高于30℃,水中溶氧不足,pH值高于 8或低于6时都会影响小蝌蚪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
6. 显微镜1200倍可以看到小蝌蚪吗
显微镜1200倍可以看到小蝌蚪。
1200倍的光学显微镜能看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包括细胞和微生物,因为一般较小的微生物大小为1~10微米,放大1200倍为1毫米以上,小蝌蚪本身比较大,所以用1200倍显微镜可以看到小蝌蚪。
虽然1200倍显微镜可以看到很多微生物,而且比较清楚,但是有的微生物本身有颜色,有的微生物没有,对于没有颜色的微生物,为了进一步清楚观察,一般需要进行染色。
7. 蝌蚪长什么样子
其体短、卵形、尾宽、口小、无外鳃。内鳃被鳃盖覆盖。体色较浅、身体略呈圆形、尾巴长、口长在头部前端的是青蛙的蝌蚪。身体呈黑色而尾巴较浅、体形呈椭圆形、尾巴短、口在头部前端腹面的则是蟾蜍的蝌蚪。
蟾蜍的蝌蚪呈黑色,口在头的前端腹面上,青蛙的蝌蚪体色较浅,口在头的前端。蟾蜍的蝌蚪比青蛙的个头小。密集成群的是蟾蜍的蝌蚪,较为分散的大都是青蛙的蝌蚪。

蝌蚪是两栖类个体发育的一个初级阶段,早期的小蝌蚪,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外形似鱼,具有侧线器官。由于口内尚未出现孔道,不能摄取食物;以后眼与鼻孔相继出现;头下有吸盘,可用来吸附在水草上。头两侧具有外鳃,有呼吸功能。
尾大而扁,内有分节尾肌,肌节的上下方有薄膜状的上下尾鳍,能帮助蝌蚪在水中游泳。
8. 蝌蚪的成长过程
(1)蝌蚪孵化。

(8)显微镜下的蝌蚪面部长什么样扩展阅读:
蝌蚪(英文:tadpole ) 古时写作"科斗",是蛙、蟾蜍的幼体,又称蛤蟆蛋蛋。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以群居为主。当蝌蚪成熟了,它们开始脱变,渐渐长出四肢,然后(对于蛙和蟾蜍)则透过细胞凋亡(控制细胞死亡)逐渐退化了它们的尾巴。
9. 蝌蚪的种类是怎么分辨的
一般比较小的黄褐色的,是小的土青蛙的蝌蚪,比较大的黑的或带绿色的是青蛙的蝌蚪,更大的是牛蛙的蝌蚪,那种透明的黄色的是蟾蜍的蝌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