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神秘的古埃及,古代埃及人是怎样制作木乃伊的
关于古代埃及人是怎样制作木乃伊,希罗多德给我们留下了详尽的资料。
第一,用融化的松脂涂在面部,保护面部形象,防止它干燥得太快。
第二,对脑浆进行处理。工匠将凿子从左边鼻孔塞进去,将筛骨捣碎,再用工具在颅脑中转动破坏脑髓,用一根很细小的长柄勺从鼻孔里伸进大脑将脑浆舀出来,最后把一些药物和香料塞进空空的头骨中去。脑浆一般不保存。
第三,取出内脏。胃、肠、肝、肺是在肚皮左侧切口取出的。后有棕油作清洗液,洗净胸腔腹腔。以上器官时而被整齐地包在松脂团里放入木乃伊的腹中,时而分装在有盖小罐里,再放罐入腹中。小罐从古王国到新王国越来越复杂。
开始是些简单的罐盖,中王国时出现有人头形的罐盖。第十八王朝早期,罐盖由神像“荷拉斯的儿子”们守卫着神圣的内脏四器官。但古埃及有忌讳取出心,他们把心看成是智慧的象征,想方设法将其留存在体内。新王国时期的《亡灵书》中就有三个值班人轮流值守心的记载。
第四,脱水。这是很重要的干燥程序。工匠们先填进用布包的泡碱和其他临时填充物,然后把它置于干燥的泡碱粉里约40天,待吸干了水分后,取出里面的填充物,改放用碾碎的没药、桂皮、泡碱、锯末等填充的布包,最后细心地缝上切口,贴上一块画有荷拉斯眼睛的皮,因为古埃及人相信这种皮有强大的愈合力和保护力。
第五,化妆整形,木乃伊的皮肤为了保持其柔软性,于是选择性地涂上牛奶、葡萄酒、香料、蜂蜡、松脂和柏油混合物,给皮肤美容。木乃伊的眼睛则用亚麻和石头填上,非常生动、形象。干尸上最后涂一层松脂防潮,化妆师还在木乃伊的面颊上扑上一层胭脂红,头上戴好编辫的假发套,穿好衣服,配上最好的珠宝。
第六,包裹。埃及人认为包扎尸体是充满险恶的,于是就以祷告伴随整个包裹过程(一般为15天)。包扎尸体的手每动一下,就伴有一次庄严的祈祷或神奇的符咒,同时把护身条符放在亚麻绷带间。他们很重视将其放在心脏位置处,而护身符一般都用绿色石头做成圣甲虫或人心的形状,上面刻着“保持死者的心,使它不产生危害主人的东西”之类的词句。其他的护身符则紧贴放在木乃伊身体上,或裹进亚麻布里。
第七、木乃伊迎接他的卡。时间一般为70天。之后,阿努比斯神灵就秘密地把木乃伊送还他的家人,等待下葬。
这种费用昂贵的处理尸体的办法一般适用于法老、达官贵人和富翁。穷人制作木乃伊的办法则简单多了,将腹部用泻剂清洗一下,然后把尸体放到泡碱粉里浸40天,取出后,让风吹干,葬于干燥的沙丘中。
② 古埃及人的美容化妆
古埃及的气候炎热而干燥。人们为了防晒和防止皮肤干裂,就用动物油脂涂抹皮肤。这里出产的各种树脂香料和荷莲子油,素馨子油等,都成了古埃及人的护肤品,成了他们生活必需品的一部分。古埃及人将这些树脂香料制作成香脂软膏,盛放在漂亮别致的小瓶子里,和小镜子一起携带在身边,以备随时涂用。从后人发现的很多壁画中可以看出当时主人与宾客们聚在一起娱乐消遣时,都在尽力夸耀自己的化妆技巧和美容术。从盛装女人们那裸露的胸与肩可以看出她们的皮肤闪闪发亮,据说这是涂了一层油脂的缘故。
有一幅着名的漫画,画的是一位埃及妇女正在用心涂抹口红香膏。当时的妇女们还在眼圈周围涂上绿色、黄色的颜料,并用黑墨染睫毛。这种黑墨曾在一座古埃及的墓葬穴中的小容器里被发现,这个小容器是专门用来盛放睫毛膏的。那时妇女们如此浓妆艳抹,既体现了她们的爱美之心,也是为了防止阳光的刺激和飞虫的侵袭。
古埃及酷热的气候,使得妇女们不得不将头发剪得很短,出门时便戴上假发。假发的装饰各异,种类颇多。考古发现的奈佛雷蒂莉像和爱希斯女神像都佩戴着蓝色的假发,假发浓密而光洁,而且假发上还有许多装饰品。如爱希斯女神的假发上面镶嵌有红色玛瑙和五光十色的宝石,高贵雅致,令人赞叹不已。如果遇到节日庆典,所有出席庆典的宾客们头上都有一个圆锥形花球,里面装满膏状香料,这样既美化了自己,又美化环境。随着庆典活动的进行,溶化了的香料徐徐溢出,流过额头,渐渐扩散到皮肤表面,散发出浓郁的芳香。
遗憾的是;后来波斯、希腊和罗马人先后征服了古埃及,古埃及灿烂的早期文明,随着帝国的崩溃而告结束。但古埃及的美容术却传人波斯、希腊和罗马,并擦深地影响了这些国家人民的生活习俗。
③ 木乃伊脸上竟然发现化妆品,古代埃及人那时真的已经在用化妆品了吗
是的已经在用化妆品,那时候在埃及非常的流行。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现在的姑娘基本上都要化化妆,把眉毛弄的美美的,嘴唇一定要性感看起来要舒服,眼睫毛要长长的再配合上美瞳,一对人眨眼迷死人不偿命,什么粉底、保湿、bb霜等,目的只有一个老娘出门一定要美,可以不是最贵的,可以不是最流行的,但是一定要有点东西遮住自己面部瑕疵,增色自己的面容。
现在很多出土的埃及文物,还有金字塔里面的壁画,都有当时人们的画像,画像的人,都有长眼线,眼影,进而美妆自己。
④ 埃及艳后有哪些奇特的护肤秘籍
对于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来说,精油和花香就是她保持青春容颜,让三个男人醉倒在她的温柔乡的最大武器。
美丽是需要代价的,克里奥佩特拉知道自己容颜的价值,通过与凯撒、安东尼纠缠不清的情缘,加上聪颖机智的政治手腕,虽然后世人对她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位古埃及最后一任女法老为当时弱小的埃及赢得了22年和平。
⑤ 蜂蜜擦脸有什么功效
蜂蜜加点甘油搽脸,很有美白和润肤作用,很管用的,你可以试试哟,我就是这样用的,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⑥ 埃及男人为什么要化妆
看着帝后谷内部走廊上雕刻的壁画,你会发现,炫耀自己浓浓的烟熏妆才是古埃及人的日常,而这些令人追捧的化妆品都是由磨成粉末的矿物质和油脂制成。这种夸张的妆容其实是模仿太阳神霍鲁斯(
Horus)面部模样,他通常被描绘成鹰的形状,象征以光明对抗黑暗。
在湿软的古尼罗河流域,到处都是导致眼部感染的细菌,再加上古埃及有一种苍蝇异常生猛,能够飞进人们眼中产卵,因此眼疾让古埃及人闻风丧胆。当然啦,苍蝇不怕人小白也是长见识了,然而当他们模仿太阳神霍鲁斯的妆容时,发现眼疾奇迹般的消失了。古埃及认为,这绝对是上帝的保佑呀。所以人家化妆才不是因为闷骚,而是人们发现化眼妆的人能够摆脱眼病的困扰。但是后来经过研究,发现其实是蓝绿色孔雀石粉末具有杀菌作用,涂抹在眼皮上苍蝇就难以靠近,而这些眼妆的应用则增加古埃及人的免疫功能,从而无眼病之虞。于是,人们开始广泛使用这种方法对抗疾病的困扰。
⑦ 八卦历史:为什么古埃及男人要化妆
油类和动物油脂能够阻挡尼罗河三角州的酷热和阳光,保护埃及人的皮肤,缓解肌肉疼痛。雇主通常把它们作为工人工资的一部分。有时,会加入香味或提取制成浓乳液、原始润肤膏,这些只是埃及人用来保健的化妆品。
古埃及人之所以喜好化妆品,并不是单纯沉浸于虚荣。男人、女人和孩子都遵守这种非常严格的个人卫生保健规则,这种规则是受气候、宗教和社会所支配、产生的。
古埃及人十分关注自己的面部毛发和体毛。对于男人,只有在服丧期才可以允许停止修面或修剪胡须。为了让自己变得圣洁,男祭司会拨光所有的体毛,包括眼眉和睫毛。上流阶层的埃及人会经常带着由人发制成的有香味的假发、假胡须,即使下层社会的居民,也会带着由植物纤维制成的假发等装饰。
油类及动物油脂除了护肤的功能外,也用作头发护理。他们把狮子、蛇或其它动物的油脂涂在头皮上,作为治疗秃头的顺势疗法 [ 资料来源 : Shaw ] 。埃及人也会用浅红色指甲花染料覆盖在银色的发束上,延迟头发变白。在节日场合,男人、女人会把用干油脂制成的有香味的锥状饰品戴在头顶。受热融化时,锥状饰品就会散发出芳香,有百合香、没药香、豆蔻香及其它花朵、香料的香味。
在社会地位上,化妆品和饰品在古埃及反映着人们的社会等级,跟今天某些方面的文化一样。如到处挎着的名牌包包就是一种地位符号,一个有钱埃及女人的标志就是一个随身携带的化妆品盒。体现社会范畴的另一方面,就是舞女和妃嫔都纹有点状图案和女神贝斯形象的纹身,贝斯是歌唱与家庭之神。 [ 资料来源 : Lineberry ] 。
在他们死后,化妆品也要伸手可得。在帝后谷里,德尔埃尔麦迪纳的苦力们把化妆物品如假发盒、华丽珠宝、眼影色板等都运到了墓室里。村庄中高级的工匠也会被陪葬相似的物品。即便是在死后,古埃及的男人和女人也需要打扮。
⑧ 古代妇女用什么来作化妆品
古代妇女的“眉笔”:
据说画眉之风起于战国,在还没有特定的画眉材料之前,妇女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好怪异的化妆哦,还是做现代人好)。古代妇女画眉所用的材料,随着时代的饿发展而变化。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的画眉材料是黛,黛是一种黑色矿物,也称“石黛”。描画前必须先将石黛放在石砚上磨碾,使之成为粉末,然后加水调和。磨石黛的石砚在汉墓里多有发现,说明这种化妆品在汉代就已经在使用了。除了石黛,还有铜黛、青雀头黛和螺子黛。铜黛是一种铜锈状的化学物质。青雀头黛是一种深灰色的画眉材料,在南北朝时由西域传入。螺子黛则是隋唐时代妇女的画眉材料,出产于波斯国,它是一种经过加工制造,已经成为各种规定形状的黛块。使用时只用蘸水即可,无需研磨,因为它的模样及制作过程和书画用的墨锭相似,所以也被称为“石墨”,或称“画眉墨”。到了宋代,画眉墨的使用更加广泛,妇女们已经很少再使用石黛。关于画眉墨的制作方法,宋人笔记中也有叙述,例如《事林广记》中说:“真麻油一盏,多着灯心搓紧,将油盏置器水中焚之,覆以小器,令烟凝上,随得扫下。预于三日前,用脑麝别浸少油,倾入烟内和调匀,其墨可逾漆。一法旋剪麻油灯花,用尤佳。”这种烟薰的画眉材料,到了宋末元初,则被美其名曰“画眉集香圆”。元代之后,宫廷女子的画眉之黛,全部选用京西门头沟区斋堂特产的眉石,至明清也如此。到了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西洋文化的东渐,我国妇女的化妆品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画眉材料,尤其是杆状的眉笔和经过化学调制的黑色油脂,由于使用简便又便于携带,一直沿用到今天。
芳泽可亲——妆粉
中国妇女使用妆粉至少在战国就开始了,最古老的妆粉有两种成分,一种是以米粉研碎制成,古粉字从米从分;另一种妆粉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因为它是化铅而成,所以又叫“铅华”,也有称“铅粉”的,两种粉都是用来敷面,使皮肤保持光洁。关于米粉的制作方法,在《齐民要素》里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最原始的制粉方法,是用一个圆形的粉钵盛以米汁,使其沉淀,制成一种洁白粉腻的“粉英”,然后放在日中曝晒,晒干后的粉末即可用来妆面。由于这种制作方法简单,所以在民间广泛流传,直到唐宋时期,人们制作米粉,仍然采用这种方法。还有一种香粉,是用粟米制作,类同上,只是最后再加上各种香料,便成香粉,由于粟米本身含有一定的粘性,所以用它敷面,不容易脱落。和米粉相比,铅粉的制作过程复杂得多,从早期的文献资料看,所谓铅粉,实际上包含了铅、锡、铝、锌等各种化学元素,最初用与妇女妆面的铅粉还没有经过脱水处理,所以多呈糊状。自汉代以后,铅粉多被吸干水分制成粉末或固体形状。由于它质地细腻,色泽润白,并且易于保存,所以深受妇女喜爱,久而久之就取代了米粉的地位。除了单纯的米粉、铅粉以外,古代妇女的妆粉还有不少名堂,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宫人段巧笑以米粉、胡粉掺入葵花子汁,合成“紫粉”。唐代宫中以细粟米制成“迎蝶粉”。在宋代,则有以石膏、滑石、蚌粉、蜡脂、壳麝及益母草等材料调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在明代则有用白色茉莉花仁提炼而成的“珍珠粉”以及用玉簪花合胡粉制成玉簪之状的“玉簪粉”。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以及用滑石等细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还有以产地出名的,如浙江的“杭州粉”(也称官粉);荆州的“范阳粉”;河北的“定粉”;桂林的“桂粉”等等,粉的颜色也由原来的白色增加为多种颜色,并掺入了各种名贵香料,使其具有更迷人的魅力。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大批妆粉实物相继出土,有的盛在精致的钵内,有的安装在丝绸的包里,最有特色的是从福建福州出土的南宋妆粉,被制成特定形状的粉块,有圆形、方形、四边形、八角形和葵瓣形等等,上面还压印着凸凹的梅花、兰花以及荷花纹样。
古代化妆品和化妆术
眼圈化妆
自古以来,人们为了保护肌体或为了修饰仪表,十分关注化妆。在原始人时期,人类习惯于在身体皮肤上涂抹动物脂肪、油类、粘土和黄土,用以避寒防暑和防止昆虫叮咬。当时,人类生活于莽莽的原始森林中,为了预防风土疾病,还热衷于搞迷信咒术来去邪除魔,每当人们举行祭典仪式时,必须化妆眼睛和面部。
在古埃及,人们为了防止炎热和皮肤干燥,常用香油和油质软膏涂抹皮肤。另外,古埃及人还喜欢眼圈化妆,即在上下眼皮上勾画绿色、黑色或蓝色颜料,据说这是为了预防砂眼、苍蝇(古代热带有一种苍蝇能飞进眼内产卵)和飞虫的入侵,也是为了遮蔽灼热的阳光和消毒。因此在配制这种涂料化妆品时,大多掺入具有杀菌作用的蓝绿色孔雀石粉末。后来人们对这类化妆品的色泽也开始讲究起来,便特别爱用淡黑色的二氧化锰调制的涂料,甚至还有选用绿色树脂的。
据人们对古代木乃伊的研究分析,结果发现古人的眼皮上部涂过黑色颜料,下眼皮涂过蓝绿色颜料,这种黑色颜料的主要成分是硫化铅,蓝绿色颜料主要成分是孔雀石(内含大量硫酸铜)。
在中东地区,妇女们很早以前就有把眼圈勾画成蓝黑色的习俗,至今,在某些伊斯兰国家里,人们仍可透过薄薄的面纱,偶尔见到那些眼圈浓妆艳抹的妇女。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先用烟黑涂描眼睫毛,然后涂上黄白色的天然橡胶浆。当时妇女还爱从指甲花萃取红色染料,涂抹嘴唇和两颊。
眉唇化妆
据记载,纣王爱将凝固的花汁给宠妻爱妾染指甲和化妆面容,因这种化妆品最早源于燕国,所以后人就把它叫作“燕脂”。
远在汉代,中国女子已广泛使用口红。从二千多年前的前汉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漆器梳妆箱中,除有发绺、梳子和香粉外、还发现有燕脂。
眉笔在古代又名“黛”,历史也颇悠久。据文献记载,侍奉前汉宣帝的京都知事张敞最爱为其妻用黛画眉。后汉初期,长安地区的女子盛行画“宽眉”,当时用的是青蓝色眉笔。到了唐代,则流行画蛾须(触角)眉。
唐代还流行“红妆”、“朱脸”和“红脸”,这是女子在化妆前先在脸部抹上白粉,再涂上红色胭脂。据传说,杨贵妃去后宫同双亲告别时,泪水纵横,临上车时,因天气寒冷,脸上的泪水竟冻结成红色的薄冰呢!……此外,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贵妃因体态丰满,每当盛夏季节便热得喘不过气来,汗水盈盈,每当她用手绢抹脸时,手绢就变成红色的了。
唐代大诗人也写过《时世化妆》一诗,诗中描述了当时长安女子流行在唇上涂黑油(称为“乌膏唇”),脸上抹白粉的化妆术。
公元601年,高丽僧把口红传到日本,所以当时的《吉祥仙女图》中的仙女们的唇上都涂有口红,但日本女子普及口红化妆还是在十八世纪初,那时的女子为了使口红抹得浓些,都爱在涂口红前先在唇上涂上墨。
点痣与胡子化妆
十七世纪末期,巴黎的妇女流行点黑痣的化妆术。黑痣的形状分为星状、月牙状和圆形的,一般多点缀于额、鼻、两颊和唇边,也有点于腹、肚和两腿内侧隐蔽处的,痣的色泽有黑色和红色等。
据1692年巴黎圣但尼街点痣店的宣传称:痣的含义因痣的所在部位不同而异,大有区别。比如,点于额上的痣象征女王;点于鼻孔两侧的示意不知羞耻;点于眼框上表示充满热情;嘴唇边点痣者,表示爱接吻,是个爱情不专一的女人;酒窝上点上痣示意主人是位性格爽朗的女人。当然,这些含义都是人们设想出来的。
此外,当时的男子也“不甘落后”,时兴留口胡,这种习俗曾在社会上鼓噪一时。
据说,由于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爱留胡子,所以其后那些爱赶时髦的男子便如法炮制,蓄起这种具有国王风度的胡子来了。
令人感到吃惊的是,有些男子还别出心裁爱在胡子上涂上厚厚的香发膏,使胡子变得十分坚硬,犹如铁丝。此外,还有爱在口胡两端装饰彩色假带的时髦男子,甚至还有用专门制作的胡子套的,引以为美,真是无奇不有,令人瞠目结舌。
香水与香油热
象古印度时代那样,古代欧、亚洲妇女,为了身体舒适和吸引人,常用化妆术来消除汗臭和体臭。据《埃及的医术》一书介绍,古代王公贵族的淑女们,常用一种添加芳香物质的油状物作化妆品,当时已发明用简单的蒸馏法来提取香油,但还未发明挥发性的香水。这种油状香油中添加了麝香、龙涎香或没药等香料,也有用茉莉花、番红花等花瓣经过蒸馏来提取香精的。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人们已把香水滴入洗澡水,并用浸透这种洗涤液的海绵来擦洗身体。古代的中国人和日本人爱用薰香。有的妇女则在下身放入龙涎香或麝香。
到了十六世纪,由于哥伦布等人发现了新大陆,其后许多新发现的香料便源源不断地带回欧洲,如可可,秘鲁香膏和华拉尼香料等。当时,人们迷信搽香水和香油(特别是含麝香和龙涎香的)能预防梅毒,因此社会上很快便掀起一股香水和香油热潮。当时,意大利佛罗伦萨有一个商人把舶来的香料运往巴黎出售,结果发了大财。尤其是路易国王统治法国的十八世纪洛可可的时代,社会上香料的销售量极大,就连妇女的洗脚水也要掺上香水。据说当时凡尔赛宫的贵妇人还使用过一种所谓“消屁香水”,正是无奇不有。
路易十四时代的化妆术
十八世纪初叶,法王路易十四统治法国,那个时代被称为洛可可时代。据说,这个国王为了美容而宁可剃掉美丽的栗金色卷发,戴上“椭圆形的假发套”,脸上也涂抹红色和白色香粉。宫廷其它王公贵族也都喜欢涂脂抹粉,戴上长及双肩的假发套。至于国王的宠妻爱妾和贵妇人更在化妆方面大下功夫,她们把香水如同浇水般地撒在身上,以吸引男子。
浴美容也是那些有钱男女们追求的目标,当时最时髦的浴美容法是用仔牛的奶洗澡以及用百合、水莲和蚕豆花的蒸馏水、葡萄汁或柠檬汁等化妆水涂擦并按摩皮肤,目的是为了使皮肤增白。因为在那个时代,只有白色肌肤的人的血统才是高贵的。
据记载,当时国王的宠妾蒙特斯邦夫人等人的每天美容日程表中,规定要有2~3小时的床上化妆时间,她们用香水、香粉和香油猛擦身体皮肤,使身上能持久保持优雅的香味,然后再在身上抹上一层厚厚的白色香粉。
不过,当时的口红和香粉是用铅丹、锡、硫黄和水银等化学药品制作的,长期浓妆艳抹地使用这种口红和香粉,就会使皮肤变硬,皱纹增多。这些追求美的贵妇人们、恐怕只能是美了一时,衰老得最早。
⑨ 化妆品是哪个国家人发明出来的
最早有关使用化妆品的考古学证据被发现于公元前4000年的古埃及。公元5世纪时,埃及在许多宗教场合使用香膏、香木焚香,同时也用芳香产品混合油脂,涂在人身上去朝圣﹐或涂于尸体上作防腐用。古希腊人与古罗马人也使用化妆品。在古罗马与古希腊人使用的化妆品中含有水银。西方世界的化妆品盛行,始于17世纪,最初目的在于天花痊愈女性病人,用来遮掩脸上疤痕。18世纪,维多利亚女王曾公开宣称,认为使用化妆品是不礼貌的。使用化妆品的行为被视为粗俗行径,只有戏子和妓女才会使用。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化妆品已在西方社会被普遍应用(尽管在纳粹德国被禁止)。在中国,晋代张华《博物志》载有“纣烧铅作粉”,以之涂面美容。胡粉(碱式碳酸铅)曾被后妃拿来美化脸部,称为宫粉。后唐《中华古今注》关于胭脂的记载有:“起自纣,以红兰花汁凝成”。由于产于燕国,又称为燕脂。关于口红,有“脣脂以丹作之﹐象脣赤也”。东汉班固撰《汉书》中 ,有画眉的记载。在北魏贾思勰着《齐民要术》中,记载了“作香粉惟多着丁香于粉盒中,自然芬馥”。清代宫廷中,曾用中药防治脱发﹐用香皂制品进行沐浴。在日本,艺妓们用碾碎的红花花瓣做成口红,涂抹眉毛、眼线和嘴唇,同时用一种比相扑力士用的发蜡更软的蜡充当粉底;白色的颜料和粉用来涂面部和背部,胭脂用来勾勒眼窝和鼻子。在歌舞伎(艺妓学徒)的出师典礼上,她们用黑色燃料把牙齿涂黑。截至2005年,化妆品工业已被少数跨国企业所垄断,这些企业都滥觞于20世纪初。在这些跨国寡头当中,历时最久、规模最大的是法国人尤金·舒尔勒于1909年创立的欧莱雅(L'Oréal),当时名为法国无害染发公司,目前该企业的股东为Liliane Bettencourt 27.5%, Nestlé 26.4%,以及 46.1%的公众流通股股东。 在1910年代,American trio Elizabeth Arden, Helena Rubinstein 以及Max Factor等企业为市场的开拓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这几家企业确立了在化妆品市场的寡头地位,此后,Revlon和Estée Lauder于二战前后加入了他们的行列。一些化妆品企业在进行广告宣传时的一些作为被人们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