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叫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也叫咽扁桃体或增殖体,位于鼻咽部顶部与咽后壁处,属于淋巴组织,表面呈桔瓣样。腺样体和扁桃体一样,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长大,2-6岁时为增殖旺盛的时期,10岁以后逐渐萎缩。腺样体肥大系腺样体因炎症的反复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 从而引起鼻堵、张口呼吸的症状,尤以夜间加重,出现睡眠打鼾、睡眠不安,患儿常不时翻身,仰卧时更明显,严重时可出现呼吸暂停等。本病最多见于儿童,常与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合并存在。
二、全身症状
患儿表现为厌食、呕吐、消化不良,继而营养不良。因呼吸不畅,肺扩张不足,可导致胸廓畸形。夜间呼吸不畅,会使儿童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生长发育障碍,家长可发现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多变、夜惊、磨牙、盗汗、尿床等症状。
腺样体肥大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最常见的病因之一。鼾声过大和睡眠时憋气为两大主要症状,睡眠时张口呼吸、汗多、晨起头痛、白天嗜睡、学习困难等也是常见的症状。
‘贰’ 腺样体肥大是什么
概述
腺样体肥大(adenoidal hypertrophy)系咽扁桃体增生。儿童腺样体肥大常属生理性,婴儿出生时鼻咽部即有淋巴组织,并随年龄而增生,6岁时即达最大程度,以后逐渐退化,若其影响全身健康或邻近器官者,才称腺样体肥大。
病因病理病机
儿童时期易患急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及流行性感冒等,若反复发作,腺样体可迅速增生肥大,致加重鼻阻塞,阻碍鼻腔引流,鼻炎鼻窦炎分泌物又刺激腺样体使之继续增生,形成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多见于儿童,常与慢性扁桃体炎合并存在。
临床表现
(一)局部症状:儿童因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及咽鼓管咽口,可发生耳鼻咽等症状。表现为睡眠时张口呼吸,舌根后坠常有鼾声,夜寐不宁,鼻分泌多,说话时有闭塞性鼻音,语音含糊。因长期张口呼吸,致使面骨发育障碍,上颌骨变长,硬腭高拱,牙列不整,上切牙外露,唇厚,面部缺乏表情,有痴呆表现,形成“腺样体面容”。吞咽与呼吸之间共济运动失调,常发生呛咳。分泌物下流刺激呼吸道粘膜,易患气管炎。因咽鼓管受阻易引起非化脓性中耳炎致吸力减退,鼓膜内陷。
(二)全身症状:常有全身营养及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慢性中毒反射性神经症状,如表情迟钝、胸闷不安、肺扩张不好,日久致鸡胸或扁平胸。少数由于慢性鼻阻,长期缺氧而出现肺心病,甚至急性心衰。检查见腺样体面容,硬腭高而窄,后鼻镜检查可见鼻咽顶有粉红色,分叶状淋巴组织块,鼻咽部触诊可触及柔软肿块,必要时可作X线鼻咽侧位片,有助诊断。
治疗
手术切除腺样体,可在扁桃体手术时同时切除,或单独进行,不宜手术者可考虑放射疗法。
‘叁’ 腺样体是指哪里
您好,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位于鼻咽顶壁与后壁的移行处,形似半个剥皮的橘子,表面不平,由5-6条纵行沟隙。腺样体出生后即存在,6-7岁时最显着,一般10岁以后逐渐萎缩,腺样体可发生炎症,急性者为急性腺样体。常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同时发生,多为细菌感染,可引起发热,成人也可发生,但发生较少。如果腺样体反复发作,可引起病理变化,可引起鼻塞、耳闷、阵咳甚至引起腺样体面容时,则需行手术切除,目前多采用内镜下切除术或消融术。
‘肆’ 腺样体增生是怎么回事
腺样体肥大在儿童很常见,主要集中在学龄前,被认为是引起儿童发育障碍和上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对这种疾病的诊治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下面我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请大家参考。
腺样体也叫咽扁桃体,是咽部淋巴环的主要组成部分。咽淋巴环是上呼吸道防御的重要防线。本质上讲,腺样体是由多种免疫细胞组成的淋巴组织结构,属于人体免疫的器官之一,对维持咽腔局部乃至全身正常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作用。但人们在强调它的危害性时往往忽视了它的生理功能,盲目切除可能引起局部免疫功能降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任晓勇
腺样体位于上呼吸道的上端(鼻咽顶部),易受到呼吸道进入病毒、细菌等的攻击而发生病变。临床上腺样体病变主要表现为腺体的增生肥大(当然,不是所有腺样体病变都要明显增大,从这个角度讲,似乎称为腺样体炎可能更为恰当)。腺样体肥大的诊断是否成立,除了腺样体肥大表现外,还应有与其可能相关的疾病或症状体征的存在,这一点非常重要。比如腺样体肥大可能引起了鼻炎鼻窦炎、中耳炎、咽炎、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面容、睡眠打鼾甚至憋气等等。
那么,腺样体多大就算是肥大呢?这个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常用的判断方法是通过拍鼻咽侧位片,测量A/N值,简单讲就是看腺样体占鼻咽腔的比率。如果该值大于0.6(也有学者认为大于0.7),腺样体就被认为是肥大增生。该值越大腺样体肥大的程度越严重。另一个判断方法是通过内镜检查,观察腺样体阻塞后鼻孔的程度,阻塞程度越高腺样体肥大的程度就越高。
腺样体肥大造成的病理损害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腺样体肥大本身对周围自然腔道的阻塞,引起周围器官病变。比如腺体压迫或阻塞咽鼓管咽口引起分泌性中耳炎;阻塞后鼻孔导致鼻塞以及由于气道狭窄导致呼吸气流受阻引发打鼾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等。二是腺样体作为一个感染病灶对周围器官造成影响。向前可以引起鼻炎鼻窦炎,向两侧腺体内的病原侵袭咽鼓管可导致中耳炎。而且,由于腺样体处于上呼吸道上端,脓性的或含有病菌的分泌物向下可以引起咽炎、气管炎甚至反复的支气管肺炎等。另外,长期将分泌物吞入消化道,也可以引起消化不良,继而导致营养发育不良:包括缺钙、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易激惹等神经毒性表现。由于腺样体肥大多数与病菌感染有关,腺体组织内长期存在耐药病菌,其作为病灶的作用更值得重视。因此,治疗腺样体肥大疾病不是仅仅强调它肥大所造成的危害,而是更多的要关注其作为感染病灶所造成的危害。周围器官的炎症存在也会和腺样体彼此影响,导致病变恶性循环。比如腺样体肥大可以引起扁桃体炎、鼻炎鼻窦炎的反复发作或持续存在,而后者也可以导致腺样体肥大持续存在或发展。
引起腺样体肥大的主要因素主要是病菌感染,但也有其他因素。现在关注较多的就是变态反应,就是过敏原刺激导致腺体增生,包括呼吸道吸入的尘螨、花粉,进食某些食品等。腺样体肥大是否与胃食管反流有关还不得而知。
腺样体肥大如何治疗?一种观点认为(多数为儿科医生),强调腺样体本身具有一定免疫功能,建议用药物治疗,包括鼻腔局部喷药,服用抗炎药,抗生素,补钙,中药治疗等。另一种观点认为(多数为耳鼻咽喉科医生),强调腺样体肥大对患儿呼吸、发育的影响,建议早期手术切除。客观讲,由于手术本身存在创伤性、危险性,是否采用还是要慎重。对手术适应症的理解,主要是对“度”的把握,要有个体化治疗的理念,灵活运用。我们在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儿童,腺样体明显肥大,鼻炎鼻窦炎明显,甚至全组鼻窦炎(可能是变应性鼻炎表现),在用药治疗后,很短时间内鼻窦炎治愈,腺样体缩小,这些患儿当然不需要手术治疗。但有一些小儿,确诊为腺样体肥大后,长期用药治疗,甚至到处求医、用“偏方”等,半年甚至1年症状并无改善,对家庭来讲,无论体力、精神、经济上都有很大负担,而且药物本身也存在副作用的潜在风险,所以建议手术切除较为适宜。刚才提到,有过敏性鼻炎的患儿,腺样体肥大可能是局部炎症的一个表现,手术切除对治疗原发病并无帮助,建议不要选择手术治疗。
我个人的经验:除非患儿存在严重的呼吸道阻塞表现(多数是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同时存在),缺氧症状明显,考虑尽早手术外,一般药物治疗2-3个月,如果症状不改善应考虑手术。需要告诉家长的是,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存在一些风险,但也不必过于担心。如果有良好的设备、过硬的技术、综合的应急能力,手术基本上可以做到快速、微量出血、短期恢复。成功率可以达到100%。腺样体病理性肥大是否存在要综合评估,绝不是简单地一概而论,拍一张鼻咽侧位片或做一个鼻内镜检查就能得出结论。对于腺样体肥大要有一个比较全面正确地认识,对这种病不能置之不理,但也更不能谈虎色变,夸大其辞,盲目治疗。
‘伍’ 腺样体面容是什么病
你好,所谓的腺样体面容是指由于腺样体肥大导致面骨发育发生障碍,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的面容,也可以成为“痴呆面容”。一旦形成,难以恢复。
‘陆’ 腺样体面容的概述
腺样体通俗一点讲就是咽扁桃体。正常的咽扁桃体到六岁的时候发育到最大后,逐渐开始退化。如果咽扁桃体增生到影响周围组织和引起一些症状的情况,就是称做腺样体肥大了。
如果腺样体因炎症的反复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肥大时,则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由于儿童鼻咽部比较狭小,当腺样体肥大时,由于鼻塞影响呼吸而靠嘴张口呼吸,长期用口呼吸,气流冲击硬腭会使硬腭变形、高拱,久而久之,面部的发育会变形,出现上唇短厚翘起、下颌骨下垂、鼻唇沟消失、硬腭高拱、牙齿排列不整齐、上切牙突出、咬合不良、鼻中隔扁曲等,面部肌肉不易活动,缺乏表情,长得很像是猪八戒或丑小鸭,医学上称之为“腺样体面容”。 小儿腺样体肥大可造成鼻子发堵,致使患儿的鼻涕向咽部倒流,刺激下呼吸道黏膜,常引起阵阵咳嗽,容易患气管炎。另外,患儿长期用口呼吸、鼻子不通气,易造成头部缺血、缺氧,出现精神萎靡、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现象。增殖体的增生,使呼吸道气流的通道狭窄而不通畅,睡眠时气体不时冲击舌根部及悬壅垂等组织,随着呼吸而发出阵阵鼾声。由于儿童发育需要大量的氧分,而打鼾会使孩子在睡眠中严重缺氧,直接导致脑部发育的供氧不足,引起促生长激素分泌减少,不但影响孩子的身高,而且身体抵抗力下降,还将影响到孩子今后的智力。所以,这类孩子不仅易患呼吸道感染,而且易患鸡胸、漏斗胸,甚至诱发肺源性心脏病。因此,儿童打鼾比成人有更大的危害。长期呼吸道阻塞导致肺扩张不良、肺换气不良,易引起肺动脉压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