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面部护理 > 面部抽搐在中医叫什么

面部抽搐在中医叫什么

发布时间:2022-06-16 09:59:44

Ⅰ 面肌痉挛中医是怎么辩证论治的

面肌痉挛是用中医口服药和天气中某一理论的辩证法来描述和论证的,人们普遍认为它是由产地、偏方、阳亢、血虚、阴冷方干制成的,它不是主要由面部经络和肝脏制成的,它的定性分析大多是经验性的。寒方阻络,导致面部抽搐,它主要是通过解方通络、活血化淤来治疗。天麻丁奉散可用于治疗风寒引起的面肌痉挛,此类痉挛伴有恶汗、发热、舌红、脉浮等病症。

Ⅱ 面部抽搐

面肌痉挛(半面痉挛)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半面痉挛,是指一侧面部阵发性、不自主、不规则的肌肉抽搐,无神经系统损害的其他阳性体征。病因不清楚。 发病以中年女性为多,起病常为下眼睑的轮匝肌阵发性轻微抽搐,以后逐渐向一一侧面部扩展,以口角肌肉抽搐最明显。抽搐程度不一,在紧张、情绪激动或疲劳时抽搐加重,安静或睡眠时消失。少数严重者,面肌抽搐可累及整个一侧面肌。抽搐多限于一侧,双侧者甚罕见。 本病是慢性进行性发展,一般不自发缓解,部分患者在晚期出现患侧面肌瘫痪和萎缩,抽搐也停止。病程初期,面肌抽搐仅限于眼轮匝肌时,应与功能性眼睑肌痉挛鉴别,后者不向下面部扩展,且常为双侧性。当面肌抽搐伴有其他颅神经损害,或肢体功能障碍,或件有肢体不自主动作时,应考虑颅内病变,需去医院诊治。 面肌痉挛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可选用苯妥英钠、利眠宁、安定、鲁米那等。并配合理疗。轻症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可略有减轻。重症者,药物治疗无效时,可采用面神经封闭式手术治疗。 “半面痉挛”是怎样发生的? 半面痉挛又称面肌阵挛,为半侧面部肌肉阵发性的不自主抽搐,中年以上的女性较为多见。其痉挛常自一侧眼部或口角开始,随之扩展到同侧半面肌肉,但额肌较少受累。呈间歇性不自主节律性抽搐,自控不能。每次抽搐时间由数秒至数分钟,间隔时间长短不定。人体疲劳、情绪激动、谈笑瞬目等可诱发或使之加重。虽然抽搐时面部无疼痛,但频繁发作可影响视力、言语或咀嚼功能,患者亦难以忍受。 关于本病发生的原因迄今不明。大多学者和临床医师认为系面神经在内耳门附近受小脑后下动脉分支压迫所致;当血管过度迂曲、伸长拉紧或硬化时始显症状。推测受压处面神经髓鞘萎缩,传入感觉纤维与传出运动纤维发生“短路”,激活运动纤维引起面肌痉挛。另外一种说法是:从面神经发出的运动抑制纤维,也分布于肌肉中,当某种因素使抑制纤维兴奋消失时,面肌就痉挛。 根据临床表现本病诊断较易,但应进行临床、耳鼻咽喉及神经科检查,力求追查可能的病因。检查要包括X线体层照相及CT检查,以排除面神经受肿瘤(主要小脑脑桥角或颞骨岩部的肿瘤)压迫的可能性。例如,颞骨岩部内的胆脂瘤最初表现即为面肌痉挛,另外面神经鞘瘤及较少见的听神经瘤亦可如此。仅当上述检查为阴性时,方能诊断为特发性半面痉挛。 半面痉挛的治疗应如何进行? 对半面痉挛的治疗,因病因不明,多缺乏特效疗法。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有: (1)常在初期联合应用镇静药、弱安定药及抗癫痫药。可选用安定、颠茄、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和痛定宁等药物。同时配合针刺(选穴:地仓、颊车、翳风、合谷等,强刺激,留针20分钟),可用红外线、紫外线、超短波理疗等,有望缓解轻度患者的症状。 (2)面神经阻滞:用80%的酒精0.5ml注入茎乳孔以下面神经干周围以阻断其传导功能,解除痉挛。可能2~3年后复发,但程度会明显减轻,且可重复注射。阻滞疗法具有损伤小、操作简单的优点,其缺点是不能避免复发,不能预测面瘫或痉挛的持续时间和程度。复发后虽可反复采用,但由于瘢痕的影响,疗效较差。 (3)手术治疗:多采用面神经电凝术,颞骨内面神经减压术,神经切断术,面神经减压与神经切断及电凝术并用等。 (4)中医认为本病属风痰入络,痹阻气血而致。治宜镇肝熄风,疏风通络,佐以豁痰宁神。可用镇肝熄风汤合涤痰汤加减:代赭石20g,熟地黄20g,当归12g,白芍20g,煅龙骨15g ,煅牡蛎15g,胆南星10g,半夏15g,僵蚕15g,茯神15g,全虫10g,远志10g。在急性期过后,可长期服用大活络丹等中成药。 面肌痉挛有哪些病因?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为阵发性半侧面肌的不自主抽动,通常情况下,仅限于一侧面部,因而又称半面痉挛,偶可见于两侧。开始多起于眼轮匝肌,逐渐向面颊乃至整个半侧面部发展,逆向发展的较少见。可因疲劳、紧张而加剧,尤以讲话、微笑时明显,严重时可呈痉挛状态。多在中年起病,最小的年龄报道为两岁。以往认为女性好发,近几年统计表明,发病与性别无关。HSF发展到最后,少数病例可出现轻度的面瘫。 ⑴血管因素 1875年Schulitze等报道了一例HFS病人行尸检时,发现其面神经部位存在有“樱桃”大小的基底动脉瘤。目前已知大约有80%~90%的HFS是由于面神经出脑干区存在血管压迫所致。临床资料表明:在导致HFS的血管因素中以小脑前下动脉(AICA)及小脑后下动脉(PICA)为主,而小脑上动脉SCA)次之。已知SCA发自于基底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交界处,走行最为恒定,而PICA和AICA则相对变异较大,因而易形成血管襻或异位压迫到面神经;另外迷路上动脉及其他变异的大动脉如椎动脉、基底动脉亦可能对面神经形成压迫导致HFS。以往认为:HFS是由于动脉的搏动性压迫所致,近几年研究表明:单一静脉血管压迫面神经时亦可导致HFS,且上述血管可两者或多者对面神经形成联合压迫,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HFS手术的预后。 ⑵非血管因素 桥脑小脑角(CPA)的非血管占位性病变,如肉芽肿、肿瘤和囊肿等因素亦可产生HFS。其原因可能是由于:①占位导致正常血管移位。Singh等报道了一例CPA表皮样囊肿使AICA移位压迫到面神经导致HFS;②占位对面神经的直接压迫;③占位本身异常血管的影响如动静脉畸形、脑膜瘤、动脉瘤等。另外后颅窝的一些占位性病变也可导致HFS。如罕见的中间神经的雪旺氏细胞瘤压迫面神经导致的HFS。Hirano报道一例小脑血肿的患者其首发症状为HFS。在年轻患者中,局部的蛛网膜增厚可能是产生HFS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一些先天性疾病如Arnold-Chiari畸形及先天性蛛网膜囊肿偶可发生HFS。 ⑶其他因素 面神经的出脑干区存在压迫因素是HFS产生的主要原因,且大多数学者在进行桥脑小脑角手术时观察到:面神经出脑干区以外区域存在血管压迫并不产生HFS。而Kuroki等在动物模型中观察到:面神经出脑干区以外区域的面神经脱髓鞘病变,其肌电图可表现为类似 HFS的改变。Mar-tinelli也报道了一例面神经周围支损伤后可出现HFS。关于面神经出脑干区以外的部位存在压迫因素是否导致HFS,尚需进一步的探讨。 此外,HFS也可见于一些全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家族性HFS迄今仅有几例报道,其机理尚不明了,推测可能与遗传有关。

Ⅲ 面肌痉挛的中医病因是什么

从中医的辩证理论来看,面肌痉挛属于“内风”。其病因与“中风”相似却又截然不同。有中医学派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也有中医学者认为,脑为元神之府,应当从针刺开窍醒脑,主治经脉。从临床表现上看,面肌痉挛气血亏虚、血不荣筋所致,是一种本虚标实、上盛下虚之证。所以在面肌痉挛的治疗上,中医多选用针灸疗法为主,疏通气血的中药为辅。

从临床经验来看,中医辨证施治的手法同现代西医学有共通之处:通过针灸的刺激颅面神经,从而阻断面神经信号的传导。这也是西医药物治疗的理念。这些传统的治疗手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效果持续性和稳定性差,不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现代医学的研究表明,显微血管减压术才是唯一能彻底治愈面肌痉挛的方法。该手术在神经密集的脑干区,通过高清显微镜的引导,直接找到压迫血管和神经,针对血管和神经的压迫关系治疗,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该手术具有微创、安全性高、效果显着以及低复发率和低并发症发生率等特点,治疗面肌痉挛的总有效率可达98%以上。

Ⅳ 什么是面部痉挛

所谓面部痉挛就是面部不受控制抖动,属于面瘫的一种,治疗面瘫最好服用中药调理,配合中医针灸治疗。

Ⅳ 面肌痉挛中医怎么解读的

神经损伤导致的吗?

Ⅵ 面肌痉挛中医解读是什么原理

面肌痉挛又称面部抽搐,是面部一侧抽搐,个别人出现两侧痉挛,精神越紧张,越激动痉挛便越严重,由于面肌痉挛的初期症状为眼帘跳动,民间又有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之称,所以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在经过一段时间病灶形成发展成为面肌痉挛连动到嘴角,严重的连带颈部。中医治疗国内目前也有很多,主要是以口服中药治疗,但大多传统口服药物只是单纯的通经活络,祛风化瘀,只会见效,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Ⅶ 面肌痉挛中医叫什么

面肌痉挛中医认为是风寒侵袭面部经络,或郁而化热或风热侵袭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筋脉拘急而抽搐,或由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或肝脾不足,隐血虚少,虚风内动而抽搐,具体的需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分析。


Ⅷ 什么是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指的是人们的面部肌肉出现不自主的抽搐的现象,很多人们在熬夜或者长时间的精神紧张之后,就会出现眼皮跳动的现象,面肌痉挛能够分为原发性面肌痉挛以及继发性面肌痉挛。在发作的时候患者往往会发生面部肌肉不自主的抽搐,连动到嘴角,严重的连带颈部。原发性的面肌痉挛,在静止状态下也可发生,痉挛数分钟后缓解,不受控制,继发性的面肌痉挛主要是在面瘫之后产生的。
如果你在生活中出现上面我描述的一些症状,那么不排除面肌痉挛的可能,只要你自己来看医,这个病也是可以治好的。

Ⅸ 面痉挛中医是怎么认为的

从中医角度来看,面肌痉挛一般是由于过度的疲劳、紧张、干火旺盛、有内热、外感风寒引起的。面肌痉挛发病多因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腠理不固,风邪挟痰入中面部阳明少阳之经,致使颜面肌腠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利,肌肉筋脉失于濡养,故致面肌拘急弛纵。因此,其形成以虚、风、痰、血瘀四者为基本病理基础,正气虚为病之本,风、痰、瘀为病之标。面肌痉挛的病机初起系颜面经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正邪相搏,邪气横窜颜面经络,气机不畅,经络痹阻以致面肌抽搐痉挛。故治疗本病的基本大法是祛风化痰,活血通络,补虚益气。

阅读全文

与面部抽搐在中医叫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次燕窝要多少克 浏览:1166
面部血管瘤怎么治不留疤 浏览:2019
yamii胶原蛋白怎么吃 浏览:1417
贵阳祛斑哪个好先荐利美康 浏览:1345
和田玉戈壁料没油性怎么办 浏览:960
鹅耳朵冻疮涂什么精油 浏览:1979
燕窝有什么不好的副作用吗 浏览:948
皮肤使用爽肤水有什么好处 浏览:1323
漂白燕窝炖不烂怎么办 浏览:1487
燕窝跟什么吃最好 浏览:1727
容易长痘痘油皮怎么可以做美白 浏览:1553
医院和美容院哪个祛斑好 浏览:1713
山羊奶面膜与龙血精华面膜哪个好 浏览:1771
学生干皮适合什么面霜 浏览:1541
生姜和什么一起煮能祛斑 浏览:1394
两三个月的宝宝选面霜怎么选 浏览:1607
嘴巴上和下面长痘怎么治 浏览:1713
南京医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钱 浏览:1054
燕窝每天多少毫升合适 浏览:1649
胶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于吸收 浏览: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