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甘肃省张掖市多少所初中,都是哪些初中
有张掖一中前型,张掖四中。青西中学,是初中,其余的县镇也各有各的中学。至于张掖二中,张慧轿猜掖中学。实验中学帆坦,那些都是高中。四中也有高中部。
② 张掖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2010年政府工作的目标任务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全球经济逐步回暖,国内经济整体向好,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继续改善。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基本稳定,财政资金重点支持民生保障、社会事业 、“三农”和西部欠发达地区,信贷投放重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节能环保等方面倾斜,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第二个10年规划的实施和国务院支持甘肃加快发展指导意见的出台,为我们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财力支持提供了新机遇。省委、省政府“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我们发挥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市委二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确立的“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的发展背景和基本定位,把张掖发展的方向、路径、重枣慧点更加紧密地融入国家产业政策和全省区域发展布局之中,进一步拓宽了“三条路子”,强化了“十大工程”,将使我们的工业强市有基础,现代农业有支撑,城镇化有特色,对进一步凸显区位优势、扩大对外开放、承接产业转移、增强发展活力产生重大推动作用。同时我们也看到,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失,经济增长中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国家在调结构、促转变的主基调下,强调保持投资适度增长,重点用于完成在建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将给我们增加项目投资带来一定难度;我市经济增长对国家投入的依赖程度高,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将突出面对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同时显现、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和压力同在的复杂局面。为此,我们既要充分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增强机遇意识,坚定发展信心,又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更加周全地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准备。
总体上看,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好转,随着中央促进经济增长一揽子计划的进一步实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将好于清圆去年。只要我们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上的总体要求上来,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抓住主要矛盾,突破重点难题,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和困难,不断开创张掖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的发展定位,突出生态建设、现代农业、通道经济三个重点,在国家宏观政策导向中抢抓机遇,在全省区域发展布局中抢占先机,在走好“三条路子”、推进“十大工程”中再求突破,着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加快项目建设和投资增长,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环境保护,着力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实现上述工作目标,必须更加注重把国家政策机遇、全省区域发展战略与张掖发展实际结合起来,与时俱进走好张掖特色发展之路;更加注重把加快优势资源转化、发展特色产业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结合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更加注重把加强城乡基础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结合起来,大力拓展发展空间;更加注重把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加强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凳正答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突出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千方百计扩大项目投资,力促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紧紧抓住国家继续扩大内需、实施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和支持甘肃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力争在实施“十大工程”、开发优势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等方面再上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确保开工各类项目470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3亿元,生产性投资达到50%以上,努力实现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双突破。主动做好土地征用、拆迁安置等工作,确保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军民合用机场、祁连山腹地环线旅游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全力抓好40亿立方米煤制气一期等17个投资亿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积极推进云鹏公司10万吨菊芋生产线等10个列入国家支持的重点技改项目,形成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组织实施投资60亿元的176项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山丹马营河、民乐大堵麻两个大型灌区续建,高台新坝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等水利工程建设;配合750千伏过境段建设,实施高台330千伏、甘州110千伏输变电等24项电网建设和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国道227线至飞机场、甘州至肃南110公里二级公路,完成上年结转的143公里乡镇公路,建成400公里通村油路(水泥路),实施张掖火车站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水、电、路等基础条件。着力抓好投资6.9亿元的88项社会事业及旅游项目,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分层抓项目的工作机制,县区重点抓一批体现特色优势、增强发展后劲的大项目,确保新开工年度投资上亿元的工业项目1项、甘州区2项,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拉动。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监管,切实提高项目建设质量。结合编制“十二五”规划,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发掘项目,积极做好中央新增投资项目争取工作,推动项目投资再上新台阶。
二、大力发展新兴工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坚持扩张总量和调整结构相结合、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工业相结合、承接产业转移和增强内生动力相结合,借助交通枢纽、经济通道和园区平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夯实工业强市基础,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加快黑河宝瓶、陶莱河三道湾等14个电站建设和火电二期项目审核进度,继续做好黑河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紧紧抓住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机遇,推进风能、太阳能资源勘测评估,加快平山湖风电场、高台八坝滩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启动1至2个装机5万千瓦的风电项目,开工建设甘州区南滩1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加强同华电集团、航天研究院等央企的战略协作,全力以赴促成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设备制造项目落户张掖。坚持技改、续建、新上并举,改造提升采矿冶炼、建材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加快山丹4万吨中低碳锰铁、甘州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民乐30万吨电石、临泽100吨阿维菌素等项目建设;抓好有年集团1万吨淀粉生产线改造等重点农畜产品加工项目,力争在肉牛屠宰和肉食品精深加工方面实现新突破。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提升园区功能,重点推进钨钼冶金新材料、煤制气多联产项目,拉长资源精深加工和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努力把张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打造成具有较强带动力、体现集聚效应的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加强对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扶持服务,认真落实土地、财税、信贷、出口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优化创业服务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快速成长。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力争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17%。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探索建立节水农业与生态保护相生相伴的耦合体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做大做强制种、肉牛、马铃薯、设施蔬菜、设施葡萄等特色优势产业,整顿规范种子生产经营秩序,稳定玉米制种面积;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扩大肉牛养殖规模,促进加工增值;加快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扩张基地规模,提高加工转化能力;强化科技指导服务,提高品质效益,拓展销售市场,新增设施蔬菜、葡萄1万亩。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公益性农技服务网络。围绕重点产业,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定向培训300名村干部、种养大户,聘请400名“土专家”、“田秀才”,引进100名高层次农业技术人才,为农民群众提供留得住、用得上的科技服务。落实与中国农科院签订的框架协议,加快编制张掖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建设规划,高标准配套完善渠、路、林、田等基础设施,打造绿洲农业试验示范新基地;加强与中核五院的联系协作,积极配合建立航天育种基地,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大力推行农产品技术、质量和卫生安全标准,加强动植物防疫检疫、农产品质量检测和农业预警体系建设,推广标准化生产面积260万亩,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140个,进一步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达标率;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申报,完成“金张掖”玉米种子、肉牛、红提葡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产销对接,开拓特色农产品国内外市场。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创新产业化经营模式,规范利益联结机制,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认真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整合黑河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扶持等项目资金,用好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加大财政专项投入,重点扶持发展肉牛产业和设施农业。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培训机制,完成6.5万农村劳动力培训任务,带动劳务输转26 万人,实现收入22亿元。抓好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确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动员社会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产业支撑,加快沿山地区脱贫致富步伐。
四、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建设,重点抓好城乡规划修编、湿地保护利用、新城区配套建设、老城区改造提升和城市综合管理,全面完成总投资45亿元的133个城镇建设项目,进一步彰显张掖历史文化名城、塞上江南的城市特色。充分发挥城镇规划的龙头作用,加快国家湿地公园、滨河新区、老城区改造、重点小城镇等城乡规划修编,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创造条件。按照市区城市建设事权划分原则和工作要求,强力推进滨河新区开发和湿地保护,完成滨河大道等主干道路和水源涵养工程,加快宁和园三期和滨河小镇一期住宅建设,配套完善供暖、供水、垃圾处理、美化绿化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为吸引项目投资、聚集生产要素搭建平台。加快推进老城区平房、背街小巷和西、南、北三条大街综合改造,完成西一路、东环路向南延伸段拓建和张火公路设施配套,建设鼓楼四周地下人行通道。完善供排水管网,实施天然气入户工程,扩大集中供热面积,加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进一步提高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等公共服务质量。支持五县县城发挥自身特色优势,科学调整城镇空间结构,抓好道路交通、垃圾填埋、污水处理、集中供热、特色街区、文体场馆、物流服务等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城镇生态环境,不断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用足用活国家放宽城镇户籍限制等促进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增加城镇人口,扩张城市规模。建立健全加强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继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和示范街区创建活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
五、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壮大三产实力
充分发挥张掖在河西地区“居中四向”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枢纽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以旅游业和物流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做好发展通道经济大文章,提高三产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顺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把旅游业作为我市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整合旅游资源和工作力量,建立旅游产业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构建大旅游格局;围绕祁连山腹地环线旅游,修编完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景区建设开发规划,加大以大佛寺、马蹄寺、骆驼城遗址为重点的人文景观建设力度,大力开发祁连山冰川、黑河湿地、红色旅游、丹霞地貌、山丹马场、肃南草原等优质资源,着力打造富有魅力的特色旅游区和目的地;强化宣传促销、市场拓展,进一步完善“优秀旅游城市”服务功能,打响金张掖旅游品牌,提高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以建设河西物流中心为目标,加快城乡市场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商贸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交易平台。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完成西二环路等重点集贸市场改造任务,新建标准化农家店200家,进一步畅通商流物流渠道,改善城乡消费环境。认真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力争产品销售额比上年提高30%以上。扎实推进便民服务进家庭、便民商业进社区工程,鼓励发展金融保险、咨询中介、物流配送、文化教育、康复健身等新型服务业态,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效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新建商品房60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旧房1.5万户。整顿市场秩序,规范竞争环境,保持全市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鼓励支持外贸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扩大特色产品的市场份额。
六、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和普惠制的原则,继续兴办一批惠民实事。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广拓就业渠道,推进全民创业,加强对退役军人、残疾人、零就业家庭和低保户等困难群体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继续实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行动计划,确保全市80%以上的毕业生实现就业(见习);把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30万劳动力技能培训结合起来,促进城乡新生劳动力创业就业;增加城镇小额担保贷款投放,鼓励和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强化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和农村残疾人养老保险试点,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深入开展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市级统筹专项行动,重点做好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工作,着力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地方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老工伤”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等遗留问题。落实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政策,建设经济适用住房3.3万平方米、廉租住房12.5万平方米。进一步完善城乡困难群众低保、医疗、教育、法律援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做好老龄妇幼、扶残助残工作,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坚持和完善领导接访、首办责任、信访督办制度,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加强行政复议能力建设,认真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整治安全生产隐患,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深入推进“平安张掖”建设,充分发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作用,强化综合治理和专项整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营造共建共享的和谐社会环境。
七、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调整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完成危房改造14万平方米,建设4所规模3000人以上的城区初级中学,建成7个乡镇寄宿制中学学生公寓,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水平,做好中等职业教育二期规划和项目争取工作,支持河西学院和张掖医专健康发展。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推进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完成市中医院门诊综合楼、甘州区医院住院部等11所医疗保健机构、10个乡镇中心卫生院、80个村(社区)卫生所改造建设任务;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认真抓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严防疫情扩散蔓延。加快公共文化、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建设,抓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重视发挥“农家书屋”作用,加强丝路“申遗”、文物普查、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完成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完善群众体育服务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搞好第六次人口普查。深化国防教育,加大拥军优属、双拥共建力度,积极做好转业退伍军人优抚和驻军部队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推动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动员力量建设,积极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加强社区工作,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充分发挥社区促进就业、化解矛盾、维护治安和保障民生的重要作用。继续做好人防、气象、地方志、防震减灾、外事侨务、档案管理等工作。
八、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加快发展的活力动力
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能人大户参与土地流转,培育一批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典型样板。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全面完成市、县(区)政府机构改革,大力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规范完善教育、卫生系统绩效工资制。完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扎实推进“双选双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激励人才干事创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做好高台县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在基层医疗机构推行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强化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财政管理改革,巩固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果,继续做好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工作,严格预算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建立健全民生投入保障机制。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全面开展税源动态监控和税收信息化管理,确保实现应收尽收。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逐步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市县(区)两级政府土地出让、抵押担保贷款等多渠道融资格局。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大力实施金融带动战略,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十大工程”、重点项目、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支持兰州银行设立分支机构,扩大服务业务。加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力度,鼓励支持多领域的院地、校地、企地合作,为资金、项目、人才引进开辟广阔通道。规划建设“园中园”,开辟“项目特区”,以优惠的条件、优质的服务,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吸引周边地区建设资源转化加工园区,推动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
九、强化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切实抓好祁连山冰川、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防沙治沙等生态环境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前期工作,强化张掖生态安全屏障的功能定位。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以农业节水为重点,加大节水技术推广应用,为工业发展、城镇化建设和生态保护腾出用水空间,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认真落实全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节能环保准入标准,推进建筑、交通运输、商业民用以及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推进土地整理和农村宅基地置换复垦,保持耕地总量占补平衡。坚持开发、利用、保护并重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家对祁连山西段重点找矿区的扶持政策,用好市级地质勘查专项资金,支持重点资源勘查项目,整顿规范开发秩序,增强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加强调查研究,科学编制全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③ 古代城市(长安)
时代西汉
所在陕西省西安市
汉长安城位于渭河以南的关中平原上,面积约36平方公里。在西汉时期,作为首都的长安城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汉朝之后又有数个王朝定都于此,隋朝初年迁都至大兴城后,这里被废弃。其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区的西北郊外。1961年,汉长安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1年,兆伦铸钱遗址并入。
历史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开始在渭河以南、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修宫殿,命名为长乐宫。高祖七年(前200年)命萧何建造了未央宫,同一年由栎阳城迁都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命名为长安城。汉惠帝元年(前194年)起修筑城墙。惠帝三年春(前192年),修筑达到高潮,先后征发了14万人筑墙,到五年秋(前190年)建成。汉武帝继位后,对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兴建北宫、桂宫和明光宫,在城南开太学,在城西扩充了秦朝的上林苑,开凿昆明池,建建章宫等。至此,经过近一百年的兴建,汉长安城的规模始告齐备。
在西汉的200余年历史里,长安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繁盛一时。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时,城中有8.8万户,24.6万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西汉末年,长安城毁于战火。东汉定都洛阳,以长安为西京。汉末,洛阳被董卓纵火烧毁后,汉献帝曾迁回长安居住。此后的西晋末年、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政权也都将首都设在这里。隋朝初年,隋文帝认为汉长安城过于狭小和破旧,于是命宇文恺在东南方兴建新的都城。自开皇三年(583年)迁都大兴城(即唐长安城)后,有着近八百年历史的汉长安城便被永久地废弃了。
布局
汉长安城的平面呈方形,但并不规整。由于城墙在长乐宫和未央宫建成之后才开始兴建,因此为了迁就二宫和河流的位置,形成南墙曲折如南斗六星,北墙曲折如北斗七星的形状,有“斗城”之称。城墙全部用黄土夯砌而成,高12米,基宽12-16米,墙外哗誉有宽8米、深3米的城壕沟。据实测,东墙长6000米,西墙长4900米,南墙长7600米,北墙长7200米,合计25700米。城内面积约36平方公里,是同时期罗马城的四倍。
城墙四面各开三座城门,南墙中为安门,东西两侧为覆盎门和西安门;北墙中为厨城门,东西两侧为洛城门和横门;东墙中为清明门,南北两侧为霸城门和宣平门;西墙中为直城门,南北两侧为章城门和雍门。每座城门都有三个门道,合计十二门、三十六门道,与张衡《西京赋》所述“方轨十二”、“三涂洞开”等相吻合。门道一般宽约8米,恰好相当于当时四个车轨的距离。城门上原有木构门楼,西汉末年被焚毁。
城内的大街都与城门相通。主要街道有8条,相互交叉。其中最长的安门大街长5500米,其余多在3000米左右。道路一般宽约45米,路面以水沟间隔分成三股,中间的御道宽20米,专供皇帝通行,两侧的边道各宽12米,供官吏和平民行走。为美化环境,路旁还栽植了槐、榆、松、柏等各种树木,茂密如荫。
汉长安城内的宫殿、贵族宅第、官署和宗庙等建筑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宫殿集中在城市的中部和南部,有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北宫和明光宫等。贵族宅第分布在未央宫的北阙一带,称作“北阙甲第”。居民区分布在城北,由纵横交错的街道划分为160个“闾里”。着名的“长安九市”则在城市的西北角上,由横门大街相隔,分成东市三市和西市六市。东市是商贾云集之地,西市则密布着各种手工业作坊。
据考证,汉长安城的布局和形制与《周礼·考工记》基本相符。它一改战国时期大小城相套的格局,把居民区、工商业区和宫殿区集中在一座城市里,后世的都城都沿用了这一体系。
宫殿
长乐宫在汉长安城的南隅,又称东宫,是由秦兴乐宫改建肢芦信而成的。汉朝初年,刘邦从栎阳城徙居此宫,受理朝政。惠帝以后改为太后的居所,西汉末年毁于兵火。宫殿平面为不规则的方形,周围筑墙,周长1万余米,面积6平方公里左右。宫内主要有前殿、临华殿、长信宫、长秋殿、永寿殿、神仙殿、永昌殿和钟室等14座建筑。宫历轮墙四面各有一门,东门和西门外有阙。
未央宫在城的西南隅,又称西宫,为皇帝朝会之所。西汉、王莽、东汉献帝、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各朝代的皇帝都曾在此处理朝政,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宫殿之一。隋唐时期,未央宫被划入唐长安城的禁苑。唐武宗时重修了宫殿,因此现存遗迹有很多是那时遗留下来的。
未央宫的平面接近正方形,四面筑围墙,东西长2150米,南北宽2250米,面积约5平方公里。宫城四面各辟一门,在东门和北门外立阙。宫内有40多座建筑。其中最高大的是前殿,居全宫正中,台基南北长350米,东西宽200米,最高处达15米,是利用丘陵建造的。其他建筑还有温室、凌室、织室、曝室、天禄阁、石渠阁、宣室殿、麒麟殿、椒房殿、金华殿、承明殿、高门殿、白虎殿、玉堂殿、宣德殿、朝阳殿、柏梁台以及鱼池、酒池等。各殿之间都有“复道”相通,以备缓急。
在长乐和未央二宫之间有一座武库,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880米,南北宽322米,四周筑墙。墙内有七个仓库,每库分为四个库房。房中原有排列整齐的兵器木架,现已朽坏。武库建于汉高祖八年(前199年),系丞相萧何营建,是当时全国的武器制造和贮藏中心,具有极重要的地位,西汉末年被焚毁。
城中另外三座宫殿都是后妃们居住的宫室。桂宫位于未央宫北,靠近西墙,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1800米,东西宽880米。明光宫在长乐宫北,具体位置范围不明。其正殿遗址被后世的多种建筑叠压,因此泛称为楼阁台。北宫位于未央宫以北,具体位置亦不明。据记载,各宫殿之间都架设飞阁和地面复道相连,彼此往来,外人不能看见。近年来在宫城内外进行的各种考古活动中,出土了大量建筑材料、铁器、铜器、石器、瓦当、骨签和货币等,具有极高的史料参考价值。
城郊
上林苑是一组巨大的宫廷御苑群,位于长安城西,秦代时即已有,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大事扩充和改建后,有离宫别馆数十处,周长达100多公里。据《汉旧仪》和司马相如《上林赋》的记载,苑内豢养百兽,“长安八水”也尽在其中。此外还有训练水军的昆明池,种植蔬菜的温室,铸钱场所“上林三官”等各种机构。东汉时,上林苑被废弃。
上林苑最主要的建筑是建章宫,与未央宫隔衢相望,有飞阁相连。因为不受城墙的限制,所以宫城规模特别庞大,豪华程度也更甚于未央宫。宫墙周长10余公里,南面开正门阊阖门,门内有别凤阙。北门和东门外也分别有阙,名北阙和凤阙,后者的遗迹至今尚存。宫城由36座殿宇组成,号称“千门万户”。主要建筑有前殿、骀荡宫、馺娑宫、枍诣宫、天梁宫、承光殿、奇华殿、鼓簧宫、广中殿、函德殿、神明台和井干楼等。此外,宫域北部还有太液池,池中起高台,并有蓬莱、方丈和瀛洲三岛。西汉末年,王莽为建造宗庙,拆毁了此宫以及附近宫室多处。
汉武帝为训练水军,在上林苑内开凿了昆明池。目前其遗迹是一片洼地,面积10余平方公里。池中有一高地是当时的岛屿,应为豫章馆之所在。东西两岸有牵牛、织女石像,高3米多,至今保存完好。池畔还有多处建筑物的基址,可能是宣曲宫、白杨宫、细柳宫等的遗址。
王莽执政时,将长安改名为常安,并在城南郊按儒家传统的礼制观念和汉代流行的阴阳五行学说兴建了辟雍、灵台、泰一和九庙等礼制建筑。目前能明确辨认的是辟雍和九庙的遗址。辟雍的平面外圆内方,中为一圆形夯土台,上有平面呈“亚”字形的主体建筑。其周围是边长235米的夯土围墙,四周辟门,墙外还有直径360米的圆形圜水沟。九庙遗址有12处基址,其中11处被一堵边长1400米的方形围墙包围,另一处在南墙的外侧中部。所有基址的形制相同,中央为平面呈“亚”字形的主体建筑,四周是方形围墙,墙上四面辟门。
汉长安城周围尤其是北墙附近分布着不少制陶、铸钱和冶炼的作坊。其中规模最大的是1994年发现的上林苑兆伦铸钱遗址,也就是西汉时的国家造币中心“上林三官”。其遗址位于今陕西省户县大王镇南兆伦村,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约600米,面积达90万平方米。遗址的南部多瓦砾,其北有坩埚残块、铜渣、灰堆等堆积。遗址中北部有许多铸钱残范坑和废弃钱范堆积,其中还出土有陶拍、定位销、青铜工具等文物。据文献记载,“五铢钱”即诞生于此。
洛阳,原作“雒阳”,古为豫州的一部分,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因境内有伊、洛两水,也旧称伊洛。东与郑州市相连、南与平顶山市南阳市相邻、西与三门峡市相接,北隔黄河和焦作市相望。
洛阳是中国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后梁、后唐、后晋共13个王朝在此建都。以洛阳城为都超过千年,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洛阳在明清时期为河南府治,民国时期设有专员公署,1948年置洛阳市,但为县级市属洛阳地区管辖,1956年升为地级市(省辖市)。
洛阳位于中国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中游。境内有黄河、洛河、伊河、涧河、瀍河。东有虎牢关,西有函谷关,北有邙山,南有伏牛山。毗邻中岳嵩山。自古以来既是兵家的必争之地,也成了历代帝王建都筑城的理想场所。“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洛阳市境内为豫西小盆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多种类型。
洛阳市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大风多,夏季炎热多雨且集中,秋季晴和日照长。年平均气温:14.7℃,年平均降雨量:601.6mm。
④ 三国大时代三中张掖右边的山洞有什么
张掖是招羌骑的,那个山洞根本进不去
⑤ 张掖第三中学新校区详细地址
张掖第三中学新校区详细地址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居延路与丹马街道路交叉口东北角。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张掖第三中学初中、高中、职高并存,学科结构合理、团睁轮早差年龄结构优化、管理理念先进、办学特色鲜明的全日塌信制完全中学,学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逐步发展成为甘州区南片教育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