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家里怎么把中药磨成粉
如果自己有工具的话,先将药材烘干,再将药材拿到粉碎机粉碎,具体粉的多细可以根据您的用途来定。
要是没有工具的话就直接拿到药店,叫帮忙粉碎下,正常情况药店都会帮人粉碎的。
2. 哪里可以把中药弄成粉末怎样做
首先是要把中药弄成粉,现在一般的药店都可以免费加工的(前期条件是在他们店里取药)。
做成丸药,首先是炼密,蜂蜜炼的时间和用量要掌握好。当蜂蜜开始沸腾时改用小火,看沸腾至泛起的泡泡比较大时关火。(大概是沸腾以后二至四分钟左右,温度在140度-200度之间。)如果炼蜂蜜的时间不够(太嫩)做出来的药丸就会粘连,时间过长(过老)做出来的药丸就会咬不动。然后把蜂蜜凉至不烫手就可以和药了。
一般是一斤药粉用一斤至一斤半蜜。拌药时用量可以一点一点加,象和面一样。自己感觉软硬度合适就好了。
最后就是象做饺子皮一样把和好药分成需要的大小,在手上放上少许香油(防止粘连)就可以搓药丸子了。搓好的丸子凉一会就可以收起来存放了。
可以用一种土办法来控制药丸的大小差异,把和好的一大团药分成做10丸或20丸块的量,然后搓成一尺长的比较均匀的条。找一把尺子用刻度来量着划分开成10或20块就可以了。
为了防止在存放时粘连,在收起来存放之前可以再给手上放少许香油挨个搓一遍,让每个药丸上都粘上油。
3. 自己在家如何把中药店买来的中药材研磨成粉
把中药材晒干,然后还要放微波炉再烤干,放凉后马上进行研磨,过筛。
4. 请教自制中药美白祛斑面膜粉的配方
配方:当归、桃仁、川芎、白芷、白附子、白及粉各等量,鲜乳、蜂蜜各适量。
制作方法
(1)将以上6种中药粉各50克,混合后装瓶备用。
(2)之后取出瓶中一小勺的混合中药粉放入碗中。
(3)加鲜乳适量调成糊状。
(4)最后再加入一毫升的蜂蜜进行混匀。
用法:用小刷子将面膜均匀地涂于脸上,20~30分钟后洗净,每周2~3次。
配方:当归、桃仁、白芷、绿豆、白茯苓、白及各等量,玫瑰精油3滴,玫瑰花水适量。
制作方法
(1)取以上的六种中药粉各50g,将它们混合后装入瓶中备用。
(2)然后取瓶中混合好的中药粉1小匙,放入碗中。
(3)加玫瑰花水适量调匀。
(4)最后加入3滴的玫瑰精油进行混均匀。
用法:用小刷子将面膜均匀地涂于脸上,20~30分钟后洗净,每周2~3次。
配方:当归、白芷、白茯苓、白及、杏仁粉各等量,珍珠粉或胎盘粉1/2量,水适量,蜂蜜少许。
制作方法
(1)将当归、白芷、白茯苓、白及、杏仁粉各50克、珍珠粉或胎盘粉25克,混合后装瓶备用。
(2)然后取瓶中混合好的中药粉1小匙,放入碗中,加水适量调成糊状。
(3)再加入少许蜂蜜混匀。
用法:用小刷子将面膜均匀地涂于脸上,20~30分钟后洗净,每周2~3次。
材料:珍珠粉、牛奶、蜂蜜
做法
将珍珠粉和牛奶以及蜂蜜混合之后涂抹在脸上。注意蜂蜜的量不能够太多,否则会导致涂抹在脸上的时候出现不均匀的情况。二十分钟之后用温水清洗脸颊。在敷面膜的时候也可以稍微的按摩一下面部肌肤,这样能够很好的促进血液循环,淡化色斑。另外,做这种面膜的时间最好选择每天晚上睡觉之前。
功效:珍珠粉以及牛奶都具有很好的美白以及滋养肌肤的作用,经常使用还能够淡化色斑,一举多得。
5. 中药精华素怎么制作
首先把需要的药材用适量的水一起煮,大概第一次要煮1到几小时不等,之后倒出第一次的药水,再加入适量的水第二次煮。这次的时间不用太久。
好了之后,把2次的水合在一起,(有些需要加入一些辅料)再熬到变成很浓的浓浆就是精华了。
6. 如何把普通中药研磨成粉
用家用粉碎机,超市里有卖的,100多元一个,不过要说清楚是打什么药材,我连三七都可以打,很硬的。
7. 中药美白的自制药粉
依下面的药方和用量去抓药,并磨成粉,敷时取适量加水调成泥,一周两次,每次敷15-30分钟。
青春期
出油造成的粉刺痘疤、毛囊发黑,整体肤色花花的。
药方:石膏、薏仁、杏仁、蒲公英、黄连(各5g)。
轻熟龄
需要多做保湿工作增加肌肤透明度,还要调理肌肤敏感度。
药方:玉竹、杏仁、珍珠粉、白芷、白蔹、茯苓(各5g)。
8. 怎样制作中药粉
可以的,只要是要注意。第一,药材混匀,不然每次服用的成分不一样。第二,这样吃的话剂量对比汤剂应该做下调整,一般应该较汤剂为少。这个你可以让开药的医生帮你做调整。
9. 怎么熬中药才能完全吸收
怎么熬中药精华才能完全吸收2017
随着大家对养生的重视,有越来越多的人采用传统的中医方式来调养自己的身体。然而,熬中药是一种学问,不能随便找个铁锅凑合,而是需要专门的锅,重要对用水、浸泡、火候、时间、次数、方法等都有一定的要求,方法掌握不对,熬出来的药品很可能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熬中药的方法,欢迎阅读。
一、煎药器具
以陶瓷器皿中的砂锅、瓦罐为好,因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并且导热均匀、保暖性好。其次,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忌用铜、铁、铝等金属器具。因为金属元素容易与药液中的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可能使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二、煎药用水
古时曾用长流水、井水、雨水、泉水、米泔水等煎煮。现多用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但总的来说,以水质洁净、新鲜为好。
三、煎前浸泡
饮片煎煮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分损耗、破坏。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一般药物可浸泡20~30分钟,种子、果实类药物可浸泡1小时。夏季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变质。
四、用水量
一般用水量为将药物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过药物约2厘米为宜。质地坚硬、黏稠或需久煎的药物用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多;质地疏松、或有效成分容易挥发、煎煮时间较短的药物,则液面淹没药物即可。
五、煎煮火候及时间
煎煮火候有文火、武火之分。文火是指使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缓慢的火候;武火又称急火,是指使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迅速的火候。煎一般药宜先武火后文火,即未沸前用武火,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解表药及其他芳香类药物,一般用武火迅速煮沸,改用文火再煎10~15分钟即可。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甲壳类及补益药,一般需文火慢煎,时间宜长,煮沸后再续煮30~60分钟,使有效成分溶出。
榨渣取汁汤剂煎后应榨渣取汁。因一般药物加水煎煮后都会吸附一定药液。其次,已溶入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可能被药渣再吸附。如药渣不经压榨取汁就抛弃,会造成有效成分损失。尤其是一些遇高热有效成分容易损失或破坏而不宜久煎或煎两次的药物,药渣中所含有效成分所占比例会更大,榨渣取汁的意义就更大。
六、煎煮次数
一般来说,一剂药可煎3次,最少应煎2次。因为煎药时药物有效成分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然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待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溶出了。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继续溶出。为了充分利用药材,避免浪费,一剂药最好煎煮2~3次。
七、入药方法
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质地、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煎煮时间方法不同,煎法比较特殊,处方上需加以注明,归纳起来包括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泡服、冲服、煎汤代水等不同煎煮法。
①先煎。主要指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一些金石、矿物、甲壳类药物,应打碎先煎,煮沸20~30分钟,再下其他药物同煎,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析出。如磁石、代赭石、生铁落、生石膏、龙骨、牡蛎、海蛤壳、珍珠母、石决明、紫贝齿、龟甲、鳖甲等。川乌、附子等药物因其毒烈性久煎可以降低,也宜先煎,以确保用药安全。
②后下。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经久煎,其有效成分因挥发而降低药效,须在其他药物煎沸5~10分钟后放入。如薄荷、青蒿、香薷、木香、砂仁、白豆蔻、草豆蔻等。此外,有些药物虽不属芳香药,但久煎也能破坏其有效成分,如钩藤、大黄、番泻叶等亦属后下之列。
③包煎。主要指那些黏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宜先用纱布袋装好,再与其他药物同煎,以防止刺激咽喉或药液混浊,引起咳嗽及沉于锅底,加热时引起焦化或糊化。如蛤粉、滑石、青黛、辛夷、旋复花、车前子、蒲黄、灶心土等。
④另煎。又称另炖,指某些贵重药材,为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应单独另煎2~3小时,煎液可另服,也可与其他煎液混合服用。如人参、西洋参、羚羊角、鹿茸、虎骨等。
⑤烊化。又称溶化,主要是指某些胶类药物及黏性大而易溶出的药物,为避免入煎粘锅或粘附其他药物影响煎煮,可单用水或黄酒将此类药加热烊化后,用煎好的药液冲服,也可放入其他煎好的药液中加热烊化后服用,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虎骨胶、蜂蜜、饴糖等。
⑥泡服。又称焗服,主要是指某些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坏药效的药物,可以用少量开水或用复方中其他药物的滚烫煎出液趁热浸泡,加盖闷润,减少挥发,半小时后去渣即可服用,如藏红花、番泻叶、胖大海等。
⑦冲服。指某些贵重药,用量轻,为防止散失,常需要研成细末制成散剂,用温开水或其他药物煎液冲服,如牛黄、珍珠、羚羊角、猴枣、马宝、西洋参、鹿茸、人参、蛤蚧等;某些药物,根据病情需要,也常研成散剂冲服,如三七、白芨、血余炭、蜈蚣、全蝎、僵蚕、地龙、乌贼骨、延胡索等;某些药物高温容易破坏药效或有效成分难溶于水,也只能做散剂冲服,如雷丸、鹤草芽、朱砂等。此外,还有一些液体药物,如竹沥汁、姜汁、藕汁、荸荠汁、鲜地黄汁等必须冲服。
⑧煎汤代水。主要指某些药物为了防止与其他药物同煎使煎液混浊,难于服用,宜先煎后取上清液代水再煎煮其他药物,如灶心土等。此外,某些药物质轻而用量多、体积大、吸水量大,如玉米须、丝瓜络、金钱草等,也须煎汤代水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