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三国时期的江夏襄阳和江陵具体指什么地方
1、江夏
三国时,魏、吴各置江夏郡,魏江夏郡初治石阳县(今武汉市黄陂区西南),后迁上昶城(今湖北省云梦西南)。
吴江夏郡初治沙羡(羡念邑音,县治在涂口,今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孙权自公安都鄂后,立武昌郡,旋复名江夏郡治武昌县(今鄂州市)。晋平吴(280)后,改吴江夏郡为武昌郡,并将原魏江夏郡治迁回安陆旧城。
2、襄阳
襄阳城,主要是指三国时期属襄阳郡辖区,现仍属襄阳辖区里所发生的故事。襄阳是三国故事的源头和三国文化的发祥地,以诸葛亮文化为核心的三国文化,是镶嵌在这座中国魅力城市桂冠上的璀璨明珠。襄阳属于近湖北省襄阳市。
3、江陵
江陵,又名荆州城。今为荆州市和荆州区人民政府所在地,位于湖北省中部偏南,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部,南临长江,北依汉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粤,古称“七省通衢”。
(1)当阳为什么是三国精华之地扩展阅读:
三国行政划分
1、豫州。治所谯(qiáo,安徽亳州),所辖今豫南部、东部、皖北部、苏西北角及山东西南角。
2、兖州。治所昌邑(今鲁金乡县西北),所辖今山东西南部,豫东部和苏西北角。
3、徐州。治所郯(tán,郯城县西南,后迁下邳),所辖今鲁东南部,江苏北部及皖东北角。
4、凉州。治所陇(甘肃清水县北),所辖今甘东东部。
5、雍州。原为光武帝刘秀所置,后取消。公元194年,李傕把凉州分为凉州和雍州。公元213年,曹操将司州三分一,司州之一便分到雍州。
6、冀州。治所鄗(hào)(河北柏乡县北,后迁邺城),所辖今冀西南部,后被曹操以冀、青、并、幽四州合为冀州。
7、扬州。治所历阳(皖和县,后迁寿春),所辖今苏南部、皖中南部,浙、闽、赣三省。
8、荆州。治所汉寿(湘常德市东,后迁襄阳),所辖今豫西南部,鄂、湘二省及黔、桂、粤三省边缘。
9、益州。治所雒(luò,川广汉市,后绵竹,再成都),所辖今川、黔、滇三省大部,陕及鄂、甘各一隅。
10、交州包括今天越南北、中部和中国广西的一部分。东汉交州治番禺,即今广州,辖今两广及越南北部。吴分交州为交州和广州,广州治番禺,交州治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东),交州辖今越南北部和两广的雷州半岛和钦州地区。
Ⅱ 刘备败走当阳,当阳是现在的哪里
当阳之败发生在公元208年,是在赤壁之战的前夕。当时,曹操刚收服了刘表留下的荆州,打算灭亡东吴,刘备战略撤退却遇到了曹军的追击,导致败走当阳,当阳是今天的湖北宜宾市的下辖市,名字未曾改变,还叫当阳。
Ⅲ 三国知名度最高的八个地名,你都知道吗
三国知名的武将谋士有很多。比如武将有蜀国的五虎将,魏国的五子良将等,谋士有卧龙凤雏鬼才毒士等。三国的名人自然很多,但三国知名度高的地名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三国那些有名的地方吧。
八 街亭街亭座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城东45公里的陇城镇,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具有得失陇右安危关中的战略地位。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发动北伐。面对重要的战略要地街亭诸葛亮也是非常重视,他派遣自己最信任的参军马谡去守街亭,可是马谡却只知道纸上谈兵,他到街亭之后在山上驻扎,被魏将张郃绝其汲道,大败马谡于街亭。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从此街亭便名扬天下。
Ⅳ 当阳地理在军事上的特殊作用
中国的国土面积与整个欧洲当于,在如此大的尺度上讨论地理特点,是不是有点无厘头啊。
攻占和防守一个阵地,一个城市,或者一条战线,需要考虑地理特点。战线展开撑死了几百公里,会受到具体地形地理的限制,才会有具体的手段和特点。
攻占和防守一个国家,还是如此幅员辽阔的国家,战争要分解成战区,战区分解成战役,战役分解成战线,具体到战线才会有地理特征。而且,战争是沿着战略城市线,交通线展开的,不是沿着地理特征线进行的,都是重点考虑攻击和保卫重要城市和交通线,没有谁会为了攻打平原而攻打平原,为了攻克山脉去攻克山脉吧,
Ⅳ 当阳长坂坡,你向往吗
长坂这一地名,《三国志》相关出处皆写做“长阪”。
张飞横矛长坂坡
位于当阳市西南郊。三国古战场遗址之一。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秋,曹操率五十万大军南征,刘备自新野沿沮水南下江陵,在当阳长坂坡一带为曹军包围。刘备在混战中脱逃,其妻小被陷入曹军重围。相传刘备部将赵云(字子龙)单枪匹马,七次杀进重围,救出刘备的甘夫人和幼主。从此,赵子龙单骑救主的故事成为千古美谈。
长坂坡乃三国时代赵子龙宣威之地。这里荆山余脉,东支南下所形成的冈岭地带,古曰“当阳长坂”,或曰“当阳坂”。古时此地滨临云梦泽,虽后来湖面沉积为陆,但至东汉末仍多涝地、水网纵横。所以长坂坡自古以来为我国南北交通干线必经之地,古三国时长坂坡之战发生于此。
据史书记载: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秋,曹操在消灭北方群雄之后,挥师南下荆州。此时割据荆州的刘表病逝,其子刘琮不战而降,屯兵樊城的刘备感到形势孤危,被迫带领人马和不愿降的荆州官兵及百姓向荆州重镇江陵转移,曹操闻讯,恐其得江陵获军实成为后患,令精骑五千急追,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至当阳长坂坡,两军遭遇。刘备仓猝应战,兵溃,弃妻子仓皇出逃。而担任护卫刘备眷属的赵子龙在危难中奋不顾身地与曹兵展开了一场大战,救出甘夫人及幼主刘禅而声威大震、名扬天下。地以人显,人以地重,从此长坂坡这条高无峻秀之峰、低无隐栖之谷的山岗便成了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胜地。
明代万历十年,地主当局有识者为纪念赵子龙长坂坡大战中的功业,在此树立“长坂雄风”碑,以供世人凭吊。其碑在清代干隆年间又做重刻,至1936年由当阳县长熊杏圃与当地驻军王禹九团长协力在这里兴建长坂坡公园,隆其观瞻,以彰先民尚武精神。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雄风”碑被侵略者掠去。抗日胜利后,当阳县长胡次平于1947年重刻了“长坂雄风”碑,复其旧制。
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在坡前立有“长坂雄风”的石碑,供人凭吊。现此地修建有公园。长坂坡周围,还留传有与赵子龙相关的遗迹。在长坂坡东,相传是赵子龙与曹兵巷战处,现有一条街,名子龙街。在坡西南,有一座山岗,名子龙畈;在坡西田园中,还有太子桥和娘娘井的遗迹。据说当年糜夫人抱着阿斗就是在太子桥下避难,娘娘井则以糜夫|人投此井自尽而得名。距长坂坡25公里处,有一座坝陵桥,就是传说张飞“据水断桥”的地方。据载东汉建安十三年(308年)曹军追击刘备,刘备手下大将张飞据桥断后,面对曹军大吼:“吾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桥应声而断,吓得曹操部将夏侯杰肝胆碎裂,坠马而亡。清朝雍正年间,有张氏后人在此立“张翼德横矛处”石碑,至今保存完好
张飞简介
张飞(公元168年—221年),字益德(《三国演义》中字翼德),涿郡人(今河北涿州)。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将领。是演义中桃园结义的老三。
张飞为人勇猛,曾率二十骑兵于长坂吓退曹军。而且书法不错,擅画美人,现今仍有其墨宝、画像留下。张飞对有学问的人很礼遇,如刘巴初降,张飞立即到其家拜访,但刘巴没有和他说过一句话,张飞虽然气愤,但没有抱怨说一句。张飞也惜英雄重英雄,如捉到严颜时,严颜宁死不屈,张飞敬重其为人,将严颜收为将领。
可是张飞脾气暴躁,对士兵非常严厉。刘备时常劝张飞:“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但张飞不听。果然张飞就是死在其部下之手.
长坂坡位于宜昌当阳市区西南部,古名栎林长坂。这里原来是一片斜坡高地,生长着茂密的森林。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为报诸葛亮火烧新野之仇,亲率精骑5000人马,从襄阳出发,追击刘备到当阳。刘备带领几十个随从仓皇逃走,随军眷属和上十万百姓都被曹军围困。赵子龙为救刘备妻小,单枪匹马与曹军大战长坂坡,杀了个七进七出,救了糜竺和甘夫人,又救出阿斗。从此,赵云获得了盖世英雄的美誉。“赵子龙单骑救主”的故事,也成为千古美谈。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在坡前立有“长坂雄风”的石碑,以作标志,供人凭吊。1934年,长坂坡始建公园。1979年,又重修了长坂公园。三开大门旁屹立着青石雕琢的雄狮、大象,威武壮观。园内正中矗立着高大的青石古碑,“长坂雄风”4字格外醒目。满园百年老树苍劲挺拔,亭榭建筑古色古香。公园外,兴建了街心花园,中间耸立着高约8米的赵子龙彩陶塑像。据史料记载,长坂公园周围5公里的地方,都属长坂坡古战场遗址。坡东,闹市区内是赵云与曹兵进行巷战处,现有一小节,就叫子龙街;坡西南,有一山岗,今名子龙畈;坡西田园中,还有太子桥和娘娘井的遗迹;坡东北四公里处,建有一座黄瓦红柱六角亭,内立一块石碑,上刻“张翼德横矛处”六个大字,相传这是着名的“当阳桥前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的三国遗址。 [编辑本段]历史溯源古书中的坂、阪同字,阪高即长坂或长坂坡又称长板,泛指山坡。“坡者为阪。一曰泽障也,一曰山肋也。”长坂,顾名思义,是指长而平缓的山坡。《左传·文公十六年》:“‘阪高’春秋楚地。公元前611年,楚大饥,戎伐楚西南,楚人谋徙于阪高,……阪高,楚险地。”
掇刀响岭岗至鸦铺一带的冈坡地(阪高),东有汉水为屏,西有沮漳二河,北有虎牙关,南有长湖,足可称“险地”。《中国历史地名辞典》:长坂,又名长坂坡,在今湖北省荆门县西南。《旧唐书》长林县条说:“晋分编县置长林县,以其有栎林,长坡故也。”长林县的县名,系取长坂之“长”,栎林之“林”。《荆门州志》记:晋于编县故城设长林县,并置武宁郡于编县故城,长林县与武宁郡俱立。昔日武宁郡至乐乡关(现钟祥市双河镇)八十里中,拱木修竹,隐天蔽日,长林盖以此名。《后汉书--刘圣公传》:栎林长坂在县(今当阳县)东北一百四十里。潘新藻曰:长坂即张翼德横矛处也。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自襄阳追击刘备,张飞与赵云拒曹于此,演绎的“刘玄德携民渡汉,赵子龙单骑救主”与“张翼德大闹长坂桥”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以“长坂坡”命名的品牌:湖北当阳卷烟厂产卷烟,得名于三国时的着名战场。作为三国时的着名战场,长坂坡位于湖北当阳县东北,为“当阳八景”之一。据史料记载,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备被曹操追击至此,与张飞等数十骑脱走,随军眷属被曹军围困于此,部将赵云为保甘夫人和阿斗,奋勇血战,冲出包围,文学名着《三国演义》中的《赵子龙单骑救主》一回讲的就是这段故事。解放后建长坂坡公园,坡上竖石碑一块,上刻“长坂雄风”。
Ⅵ 三国时期的麦城是现在什么地方关羽是被葬在麦城么
关羽败走麦城直接导致三国鼎立的局势迅速倾斜,麦城也成了我们比较熟知的地名之一,那三国时期的麦城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呢?当时的荆州非常的大,差不多是现在三个省那么大,而且所处的地理位置也非常重要,是吴蜀必争之地,而吴国包夹关羽也是为了荆州这块地最后能杀关羽也是让蜀国雪上加霜。所以大家想纪念关羽的话,就可以多到麦城去看看啦。
败走麦城,是汉建安二十四年,蜀汉将关羽在败走麦城时为东吴将领截获,被斩于临沮的故事。后以“败走麦城”比喻陷入绝境,形容事事能成功的人也有失败的时候。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荆州可谓魏蜀吴三国的兵家必争之地。对于刘备来说,将荆州交付给关羽来镇守。虽然关羽勇猛无双,但是,在东吴和曹魏的夹击中,最终还是丢了荆州,并败走麦城。那么,问题来了,关羽败走麦城,麦城在今天的哪里呢?
一
首先,结合《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三国时期的麦城在今湖北省当阳市两河镇境内,距市区玉阳镇20余公里。针对三国这一历史阶段的荆州,其范围主要就是今湖北省及其周边地区。据清同治《当阳县志》记载,麦城在县东南五十里,沮[jǔ]漳二水之间,传为春秋时楚昭王所筑。三国时,关羽为孙权所袭,丢荆州败走麦城即此。对于麦城这座古城来说,千百年来,城因洪水浸蚀冲刷,流沙覆盖淹没,麦城现仅留有残垣断壁。
二
同时,对于麦城所在的县级当阳市,不仅因为关羽败走麦城而出名,其本身作为楚文化的发祥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早在夏朝时期,今县级当阳市一带属古荆州之地。春秋时期,今县级当阳市一带属于强大的楚国。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吴人伐楚,伍子胥为攻此城,于其左右筑驴、磨两城,故有“东驴西磨,麦城自破”的谚语。由此,就当阳市下辖的麦城地区,其记载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
三
战国时期,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白起伐楚,在郢都设立南郡,始设当阳县。其境东临汉水,西抵沮河,南至麦城,北达今荆门中部。由此,对于当阳县这一建制,距今已有接近2300年了,可谓湖北省乃至全国建县最早的县之一。三国时期,当阳县起初隶属于蜀汉,后因为关羽大意失荆州,该地区成为东吴的疆域。隋朝时期,当阳县属南郡。贞元二十年(804年),唐朝废当阳县为荆门县,属江陵郡。
四
最后,北宋时期,恢复当阳县这一建制。明洪武元年(1368年),当阳县隶属荆州府。洪武四年,当阳县属荆门州。干隆五十六年(1791年),升荆门州为荆门直隶州,当阳县属之。1988年10月22日,撤销当阳县,设立县级当阳市。1992年3月至今,县级当阳市隶属于湖北省宜昌市。如今,当阳市位于湖北省中部,西邻三峡宜昌,东连荆州古城,北通襄阳隆中,总人口约为57万人。
Ⅶ 三国时期的城市
1、邺城,东汉末年(公元204年)曹操击败袁绍进占邺城,营建邺都,邺城自此成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所以临漳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誉。
2、许昌,三国时期,魏称颍川郡,属豫州,建安区、颍阴县、鄢陵县、长社县等皆属颍川郡。许昌为魏五都之一。魏国魏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
3、建业,南京在东吴时期的名称,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都城,当时中国南方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孙权将治所从京口迁往秣陵(今南京)。
4、汉中,东汉建武元年至6年(25-30年),郡治改迁南郑(在今汉中市区)。东汉末,张鲁割据汉中,改为汉宁郡;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降张鲁,又改为汉中郡;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据汉中,仍设汉中郡。
5、巴郡,东汉兴平元年(194年),益州牧刘璋将巴郡一分为三:垫江以北为巴郡,江州至临江为永宁郡、朐忍至鱼复为固陵郡。
Ⅷ 三国中当阳桥的故事是什么
当阳桥又名长坂桥 当阳市处于鄂西、沮漳河中下游,荆山山脉以南,东与荆门市接壤;东南与江陵相邻;南抵枝江;西与宜昌相连。当阳是着名的三国古战场,108回的《三国演义》 中发生在湖北的故事有76个,而在当阳的就有37个,因而当阳被称为“三国胜地”,也留下了众多的三国遗迹和古战场,而其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与长板坡了。 长坂坡位于当阳市玉阳镇常山赵子龙突出重围绝代雄西南,是中国最着名的三国古战场之一。据传,《三国演锦屏草木识英雄义》、《三国志》记载的赵云、张飞大战曹操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明万历年间,史官确认长坂坡为东汉常山赵子龙大战曹军的古战场。 长坂坡又称当阳桥。因在当阳市北郊并西连长板坡而名。原名官桥。传说三国时蜀将张飞曾在这里横矛独退曹兵,改称横矛处。古有挡水坝,其上曾建张(飞)赵(云)祠,故又称坝陵桥。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追击刘备至此,张飞手绰蛇矛,立马桥上,大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一死战。”声如巨雷,吓得曹操回马而走,众将亦一起西奔,弃枪丢盔者不计其数。有诗云:“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遂成千古趣闻。现遗址尚有清雍正九年(1731年)所立石碑,上刻“张翼德横矛处”。以纪其事。
Ⅸ 简述湖北的三国文化
(一)三国与襄樊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战事不断,使地处中国南北水陆要冲的襄樊,成为魏、蜀、吴三国斗智争勇的历史舞台。在这个动荡不安而又精彩纷呈的时代里,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三国豪杰,都曾出现在这块土地上。他们不仅改变着当时的政治、文化、军事走向,也对未来的中国人文社会,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是央视专题片《走遍中国--三国与襄樊》的解说词。它告诉我们,走进襄樊,就走进了“三国”,走进了“三国文化”,走进了那个刀光剑影、龙腾虎跃、英雄辈出的时代。
纵观三国历史,如果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拉开了三国鼎立的帷幕,凤林关之役和水淹七军的战事上演了威武雄壮的活剧,使襄樊成了群雄逐鹿的焦点。那么,杜预率军出兵襄阳,东进灭吴的征战,则为三国的历史划上了一个句号,促成了分久必合的大趋势和三国归晋的大结局。可以说,三国这段历史,开始在襄樊,精彩在襄樊,终结也在襄樊。三国与襄樊,就这样密切相关,难解难分,说不完,道不尽,名扬四海,万古风流。
在襄樊,三国故地的历史遗存和名胜古迹数不胜数:诸葛孔明隐居地--古隆中;诸葛亮岳父黄承彦的家乡--黄家湾;刘备脱险之地--马跃檀溪遗址;见证了三国历史的襄阳古城墙和全国最宽的护城河;纪念徐庶走马荐诸葛的徐庶庙;三国名士司马徽的隐居地水镜庄;与诸葛亮齐名的庞统的祠宇--庞公祠;凤林关和水淹七军的古战场……置身三国故地,不能不令人临汉水而兴叹,发思古之幽情。
今天,襄樊已被认定为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中国三国文化的重要研究基地。有形的和无形的三国文化资源,已成为襄樊乃至湖北人民无比珍贵的财富。三国文化是襄樊走向世界的历史文化名片。
(二)三国与酒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是三国枭雄曹孟德把酒临风,横槊赋诗留下的千古绝唱。它把三国的传奇故事同中华酒文化的浓香融为一体,阐发得淋漓尽致,豪情飞纵,荡气回肠!
在古典名着《三国演义》中,与酒有关的故事比比皆是,不一而足:开篇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说的就是以酒为媒,刘、关、张桃园结义的千古佳话;在与关羽有关的故事里,关云长单刀赴会,关云长刮骨疗毒,关云长杯酒斩华雄,处处表现了这位被后人尊为关圣帝君的蜀汉名将以酒壮胆,豪气冲天的英雄气概;刘备与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把曹操的踌躇满志、老谋深算和刘备的韬光养晦、大智若愚描绘得有声有色,生动传神……不难想象,假如把这些与酒有关的几十个故事统统从《三国演义》中略去,这个时期的英雄传奇和英雄群象还会是这样惊心动魄,光彩照人吗?
鲁迅先生在题为“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着名演讲中,竟将三国魏晋时期的酒文化、酒故事和以“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为典型风流名士以纵酒为时尚的风气,讲述得发人深省、妙趣天成。在历代文化名人的影响下,三国与酒的关系,俨然成了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三)三国酒在襄樊--湖北三国酒业有限公司企业简介
湖北三国酒业有限公司,总部位于着名的中国三国文化之乡--湖北省襄樊市襄城区,与三国名相诸葛亮的躬耕地古隆中比邻。为了推动以三国文化为品牌的湖北食品业和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公司先后隆重推出三国浓香型系列白酒,使之成为我国高端品牌文化酒的又一惊世杰作。
湖北三国酒业有限公司融资1.2亿,在原酒之乡四川泸州,组建了“三国酒业泸州酿酒厂”,其所生产的“三国”系列酒受益于四川泸州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传承并发扬了形成于三国魏晋时期的酿酒绝艺,以盛产于天府之国和汉江平原的优质高粱、小麦等五粮为原料,采用纯固态发酵技术,精心酿制而成。酒质浓郁纯正,酒体晶莹剔透,酒香绵远悠长,饮后令人神清气爽,回味不绝。
三国系列酒上市后,在三国文化之乡襄樊的客户和消费者中引起热烈反响。当前,公司已与认同三国文化品牌的有识之士达成广泛的合作意向,立志把三国酒打造成立足湖北,面向全国,走出国门的中华历史文化名酒第一品牌。
三国酒业奉行质量就是生命的运营理念。其永远不变的宗旨是:将三国系列酒酿造成美名远扬的健康绿色饮品,努力使回归大自然和低碳高品位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惠及国民。
企业于2004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认证,被认定为中国农业银行信用等级3A企业。2010年,湖北三国酒业有限公司将融资1.5亿,在“三国文化之乡”湖北襄樊组建“湖北襄樊三国酿酒厂”,企业年生产能力将达到1.2万吨以上。
公司现拥有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60多人,销售团队300多人,是一支久经磨练、专业精干、忠于职守、勇于奉献、既尊重传统又敢于创新的成熟团队。
湖北三国酒业有限公司推出的“忠”、“尊”、“礼”、“义”、“智”、“缘”、“品三国”等系列白酒,行销于湖北、湖南、河南、山东、江西、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区。
企业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诚信至上、合作共赢。
三国文化是企业的金名片,质量第一是企业的生命线,诚信至上是企业的通行证,合作共赢是企业不变的承诺!
樊城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蜀前将军关羽北进荆、襄(魏荆州治新野,今河南新野;襄阳郡治襄阳,今湖北襄樊)的作战。 是年六月,刘备继取汉中后,派孟达、刘封攻占汉中郡东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势力有所扩展。七月,孙权欲攻合肥,魏军大部调动淮南防备吴军。镇守荆州的蜀前将军关羽,抓住战机,留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自率主力北攻荆襄。 时魏征南将军曹仁驻樊城(今湖北襄樊),将军吕常驻襄阳,右将军于禁及立义将军庞德屯樊城北,平寇将军徐晃屯宛(今河南南阳)。八月,大雨,汉水暴涨,于禁七军均被水淹,在关羽水军猛攻下,于禁被迫投降,庞德力战被俘杀。关羽乘胜围攻樊城,并以一部兵力包围襄阳。 樊城守军仅数千人,城墙因水淹多处崩塌,曹仁曾考虑放弃樊城,被辅助曹仁的汝南太守满宠所劝止。满宠认为:山水虽然来势迅急,但不会持久。关羽先遣部队已至郏县(今河南郏县),而关羽却不敢乘势跟进,即因有樊城要点未下,恐我军攻其侧背及断其归路。假如弃城撤走,则黄河以南的地区,可能为敌占有。从战略局势着眼,应坚守待援。曹仁乃以必死决心,激励将士齐心协力奋勇抵御。关羽军虽乘船猛攻,一时仍不能下。 此际,魏荆州刺史胡修、南乡(治南乡,今河南淅川东南)太守傅方,均降于关羽,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人孙狼等,亦杀官起兵,响应关羽。关羽声势“威震华夏”。 曹操感到威胁,一度准备迁都,被丞相司马司马懿及曹椽蒋济谏止。他们认为: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建议派人劝说孙权袭击关羽后方,许以事成封予江南之地,樊城之围自然解除。曹操采纳了这一利用矛盾破坏孙、刘联盟,以坐收渔翁之利的策略,派使者去见孙权。同时指令徐晃率军援救曹仁。徐晃进至阳陵陂(樊城北),曹操派将军徐商、吕建传令:必须待后续援军会齐后方可进击。 时关羽前部屯偃城(樊城北约五里),徐晃佯筑长堑,示以将切断蜀军后路。蜀军惧被围,烧营撤走,徐晃军进据偃城,渐向围城蜀军逼近。曹操使者返回洛阳,带来孙权密信,说即派兵西上袭击关羽,但请保密,以防关羽得知有备。曹操部属多数认为应代孙权保密。谋士董昭独持异议,认为应佯允保密而暗予泄漏。关羽知孙权来攻,如撤兵回防,则樊城之围自解。关羽南返与孙权交战,两敌相斗,正好坐收渔利。若为其保密,使孙权得势,对我并不有利。再者,被围将士久不见救,担心缺粮产生恐慌,一旦发生意外,局面将难以收拾。故应以泄密为好。曹操采纳董昭意见,令徐晃用箭将孙权密信内容,分别射入樊城及关羽营中。被围魏军得信后,士气倍增,防守更坚;关羽得信后,则既恐腹背受敌,又不愿前功尽弃,同时判断江陵、公安城防坚固,吴军若真来攻,一时不可能攻克,因而处于徘徊犹豫,进退两难的境地。此时,曹操已率主力由洛阳进抵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并已先后派殷署、朱盖等12营兵进至偃城,归徐晃指挥。 关羽军主力屯围头,一部屯四冢。徐晃以声东击西战术,扬言欲攻围头,却出其不意突袭四冢。关羽恐四冢有失,自率步骑5000出战,被徐晃击败,当其退走营寨时,徐晃率军穷追不舍,紧随其后冲入营内。当时关羽营寨,外围深壕及鹿角十重,障碍设施极为严密,若从营外强攻极为困难。现乘其军陷于混乱之机,由内突袭,一举大破之,杀降蜀之胡修、傅方。关羽遂撤围退走,樊城围解。曹仁部将多欲乘胜追击,参军赵俨认为,应保留关羽一定实力与孙权作战,不宜追击。曹仁同意赵俨看法,未部署追击。曹操得知关羽撤退消息后,果然派人传达命令,不许追击关羽。
但因为魏吴联军的强大,加上关羽的傲慢,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
Ⅹ 三国演义中有关江夏、汉中、隆中、桃园、南阳、盖州、当阳、新野、赤壁、汉津、祁山的典故
江夏:没什么特别有名的典故,不过刘备长坂坡兵败后曾经驻扎在这里。
汉中:汉中之战,曹操和刘备争夺汉中,最终以刘备胜利而告终。
隆中:隆中对,刘备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为刘备进行战略规划。
桃园: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结为兄弟,发誓要同年同月同日死。
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就在这里。
盖州:演义里没有这个地名,不过其位置大概在辽东一带,袁尚袁熙弟兄俩就是在辽东被公孙康杀了。
当阳:长坂坡就在当阳,赵子龙单骑救主,张翼德喝断长板桥,都是大大有名的故事。
新野:诸葛亮火烧新野,带着新野百姓逃到了樊城。
赤壁:火烧赤壁,曹操被周瑜用火攻大败,自此三分天下的局面初步形成。
汉津:刘备败走汉津口,长坂坡之后的故事。
祁山:诸葛亮北伐,六出祁山。